三國裡如果沒有諸葛亮,蜀國在歷史上會存在嗎?

8 個回答
豹眼看历史
2019-09-04

三國裡,如果沒有諸葛亮,我認為依然會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蜀漢絕對不會維持那麼久。

蜀漢很快就會被曹魏消滅,沒有了吳蜀聯盟,脣亡齒寒,東吳也不能繼續存在。

但曹魏一統中國以後,依然不會維持多久,最終還是司馬氏奪取政權。

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與諸葛亮有了《隆中對》。這使顛簸流離大半生的劉備,茅塞頓開,興奮異常,有了明確的奮鬥方向。

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伏龍諸葛亮,只要鳳雛龐統在,也會看到佔據荊州,取得益州的價值所在。

從一些資料中看到,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龐統、諸葛亮。

207年,諸葛亮出山,開始追隨劉備。

208年,受劉備委託,諸葛亮到東吳遊說孫權,聯合抗曹,大敗曹操於赤壁。

209年,周瑜又擊敗駐守南郡的曹仁。

曹操為了製造孫劉矛盾,假借天子的名義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

210年,周瑜準備進攻西川,卻突然暴病身亡,死於巴丘。

龐統時為周瑜功曹,由於得不到孫權的信任和重用,因而投奔劉備。

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幾個問題:

第一,諸葛亮建議劉備攻取襄陽,劉備並沒有採納。

劉備不忍心下手,僅僅是個藉口。主要原因還是劉備擔心守不住,打不著狐狸惹身騷。

不僅得不到荊州,還可能失去信義的聲譽。

第二,沒有確切的資料說明,龐統跟隨周瑜的時間,但這個應該在赤壁之戰以前。

理由是:司馬徽推薦了龐統、諸葛亮。

如果龐統還閒賦在家的話,可能直接就跟隨劉備,不會去周瑜那裡當差。

因此,很可能在諸葛亮出山之前,龐統就去了東吳。

但這不妨礙司馬徽向劉備推薦龐統,也不妨礙司馬徽向龐統介紹劉備。

由於周瑜對龐統不錯,龐統看周瑜也是個人物,暫且就留在那裡做事。

第三,曹操大兵壓境,沒幾個主張抗曹的,但周瑜力主抗曹,不排除是龐統的建議。

第四,周瑜一直惦記著荊州、西川,不能否認這不是龐統的建議。

英雄所見略同,如果龐統看不到這一點,那麼他也不配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第五,周瑜死後,魯肅力薦龐統,希望孫權重用。

這裡,一方面可以看出龐統的才能。

魯肅與周瑜關係不錯,沒有周瑜與魯肅的交流,魯肅是不會清楚龐統的才能。

另一方面,龐統此時並不看好劉備,並不認為劉備有很大的作為。

因而,龐統還是希望得到孫權的重用。

但孫權眼拙,沒有能夠發現龐統的才能。

這個也不全怪孫權。

試想一下,孫權天天看著周瑜這塊小鮮肉,突然換成了龐統這幅尊容。

反差太大,難以接受,也在常理之中。

再說,此時孫權家大業大,又剛剛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曹操,自然有些脾氣。

對於傲慢無禮的龐統,不很待見,也就不足為奇。

而劉備卻不同,儘管是與孫吳聯手打敗了曹操,但還沒有立足腳跟。

並且孫吳還虎視眈眈,時刻想把劉備吃掉。

這時候,劉備自然禮賢下士,龐統醜點就醜點吧,能幹活就行,也就不會計較。

三國裡,如果沒有諸葛亮,我認為依然會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蜀漢絕對不會維持那麼久。

蜀漢很快就會被曹魏消滅,沒有了吳蜀聯盟,脣亡齒寒,東吳也不能繼續存在。

但曹魏一統中國以後,依然不會維持多久,最終還是司馬氏奪取政權。

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與諸葛亮有了《隆中對》。這使顛簸流離大半生的劉備,茅塞頓開,興奮異常,有了明確的奮鬥方向。

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伏龍諸葛亮,只要鳳雛龐統在,也會看到佔據荊州,取得益州的價值所在。

從一些資料中看到,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龐統、諸葛亮。

207年,諸葛亮出山,開始追隨劉備。

208年,受劉備委託,諸葛亮到東吳遊說孫權,聯合抗曹,大敗曹操於赤壁。

209年,周瑜又擊敗駐守南郡的曹仁。

曹操為了製造孫劉矛盾,假借天子的名義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

210年,周瑜準備進攻西川,卻突然暴病身亡,死於巴丘。

龐統時為周瑜功曹,由於得不到孫權的信任和重用,因而投奔劉備。

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幾個問題:

第一,諸葛亮建議劉備攻取襄陽,劉備並沒有採納。

劉備不忍心下手,僅僅是個藉口。主要原因還是劉備擔心守不住,打不著狐狸惹身騷。

不僅得不到荊州,還可能失去信義的聲譽。

第二,沒有確切的資料說明,龐統跟隨周瑜的時間,但這個應該在赤壁之戰以前。

理由是:司馬徽推薦了龐統、諸葛亮。

如果龐統還閒賦在家的話,可能直接就跟隨劉備,不會去周瑜那裡當差。

因此,很可能在諸葛亮出山之前,龐統就去了東吳。

但這不妨礙司馬徽向劉備推薦龐統,也不妨礙司馬徽向龐統介紹劉備。

由於周瑜對龐統不錯,龐統看周瑜也是個人物,暫且就留在那裡做事。

第三,曹操大兵壓境,沒幾個主張抗曹的,但周瑜力主抗曹,不排除是龐統的建議。

第四,周瑜一直惦記著荊州、西川,不能否認這不是龐統的建議。

英雄所見略同,如果龐統看不到這一點,那麼他也不配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第五,周瑜死後,魯肅力薦龐統,希望孫權重用。

這裡,一方面可以看出龐統的才能。

魯肅與周瑜關係不錯,沒有周瑜與魯肅的交流,魯肅是不會清楚龐統的才能。

另一方面,龐統此時並不看好劉備,並不認為劉備有很大的作為。

因而,龐統還是希望得到孫權的重用。

但孫權眼拙,沒有能夠發現龐統的才能。

這個也不全怪孫權。

試想一下,孫權天天看著周瑜這塊小鮮肉,突然換成了龐統這幅尊容。

反差太大,難以接受,也在常理之中。

再說,此時孫權家大業大,又剛剛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曹操,自然有些脾氣。

對於傲慢無禮的龐統,不很待見,也就不足為奇。

而劉備卻不同,儘管是與孫吳聯手打敗了曹操,但還沒有立足腳跟。

並且孫吳還虎視眈眈,時刻想把劉備吃掉。

這時候,劉備自然禮賢下士,龐統醜點就醜點吧,能幹活就行,也就不會計較。

關於孫劉聯盟的確立,諸葛亮的確立下了大功。

但這裡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不得不說,那就是魯肅。

劉表剛剛病死,魯肅就開始惦記荊州這檔子事。

他跟孫權說:“荊州非常重要,這是建立帝王之業的基礎。”

魯肅請求以弔唁劉表的名義,去探尋劉備、劉琦、劉琮的關係。

並且說:“如果他們同心同德,就跟他們結盟友好,共同抗拒曹操,劉備一定樂於從命;如果他們離心離德,我們然後確定下一步的打算。這事宜速不宜遲,否則,就讓曹操佔了先機。“

看來,魯肅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厚道。

孫權同意了魯肅的請求,立馬派遣他前去。

魯肅到了夏口,聽說曹操已經向荊州進兵。

於是,日夜兼程趕到南郡,劉琮已經投降了曹操。

魯肅當機立斷去找劉備,在當陽與劉備相遇。

得知劉備想去投奔交州蒼梧太守吳巨後,魯肅認為吳巨是個庸人,力勸劉備與孫權聯盟,共拒曹操。

這樣,劉備才率部進駐夏口,派遣諸葛亮隨魯肅去柴桑會見孫權。

這才最終結成了孫劉聯盟。

從這個過程看,並不是諸葛亮一開始就建議劉備主動結交孫權。

但也有一種可能,就是諸葛亮曾經建議劉備與孫吳聯盟,但劉備太狡猾,卻故意對魯肅說去蒼梧投靠吳巨。

但起碼說明,沒有諸葛亮的建議和遊說,有魯肅和龐統穿針引線,孫劉聯盟也會形成。

也一樣會有之後的赤壁大戰,一樣會有劉備佔據荊州的一部分。

最起碼,孫權會給劉備暫時的棲身之處。

之後,就是劉備圖西川的事。

這裡就不用多說,那主要是龐統的功勞。

諸葛亮是在之後,與張飛、趙雲一起入蜀,協助劉備。

一路上都是張飛、趙雲的蹤跡,不見諸葛亮有多大的貢獻。

實際上,這一路也沒有多少障礙,就是張飛義釋嚴顏這一段比較精彩。

但這與諸葛亮沒有多大關係。

否則,就羅貫中那支筆,還不把諸葛亮誇出花來。

最後圍困成都,是由於張飛、趙雲,還有馬超都來了,劉璋就放棄抵抗,主動投降。

這也與諸葛亮關係不大。

因此,我認為,即便沒有諸葛亮,劉備取得荊州、益州的可能依然存在。

至多是有一點波折,不會改變大局。

因而,三足鼎立依然會出現。

但是,在劉備夷陵失敗後,如果沒有諸葛亮苦苦支撐,蜀漢可能就此消亡。

三國鼎立也就是曇花一現,很快就結束。

諸葛亮真正發揮作用,施展自己的才能,還是在劉備死後。

總而言之,沒有諸葛亮,三國鼎立一樣會出現,但很快就會結束。

曹魏一統天下,但能維持多久不好說,最終還是會歸於司馬氏。

因為晉朝的建立,還是曹魏自己出了問題,這也是天意難違。

三國裡,如果沒有諸葛亮,我認為依然會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蜀漢絕對不會維持那麼久。

蜀漢很快就會被曹魏消滅,沒有了吳蜀聯盟,脣亡齒寒,東吳也不能繼續存在。

但曹魏一統中國以後,依然不會維持多久,最終還是司馬氏奪取政權。

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與諸葛亮有了《隆中對》。這使顛簸流離大半生的劉備,茅塞頓開,興奮異常,有了明確的奮鬥方向。

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伏龍諸葛亮,只要鳳雛龐統在,也會看到佔據荊州,取得益州的價值所在。

從一些資料中看到,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龐統、諸葛亮。

207年,諸葛亮出山,開始追隨劉備。

208年,受劉備委託,諸葛亮到東吳遊說孫權,聯合抗曹,大敗曹操於赤壁。

209年,周瑜又擊敗駐守南郡的曹仁。

曹操為了製造孫劉矛盾,假借天子的名義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

210年,周瑜準備進攻西川,卻突然暴病身亡,死於巴丘。

龐統時為周瑜功曹,由於得不到孫權的信任和重用,因而投奔劉備。

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幾個問題:

第一,諸葛亮建議劉備攻取襄陽,劉備並沒有採納。

劉備不忍心下手,僅僅是個藉口。主要原因還是劉備擔心守不住,打不著狐狸惹身騷。

不僅得不到荊州,還可能失去信義的聲譽。

第二,沒有確切的資料說明,龐統跟隨周瑜的時間,但這個應該在赤壁之戰以前。

理由是:司馬徽推薦了龐統、諸葛亮。

如果龐統還閒賦在家的話,可能直接就跟隨劉備,不會去周瑜那裡當差。

因此,很可能在諸葛亮出山之前,龐統就去了東吳。

但這不妨礙司馬徽向劉備推薦龐統,也不妨礙司馬徽向龐統介紹劉備。

由於周瑜對龐統不錯,龐統看周瑜也是個人物,暫且就留在那裡做事。

第三,曹操大兵壓境,沒幾個主張抗曹的,但周瑜力主抗曹,不排除是龐統的建議。

第四,周瑜一直惦記著荊州、西川,不能否認這不是龐統的建議。

英雄所見略同,如果龐統看不到這一點,那麼他也不配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第五,周瑜死後,魯肅力薦龐統,希望孫權重用。

這裡,一方面可以看出龐統的才能。

魯肅與周瑜關係不錯,沒有周瑜與魯肅的交流,魯肅是不會清楚龐統的才能。

另一方面,龐統此時並不看好劉備,並不認為劉備有很大的作為。

因而,龐統還是希望得到孫權的重用。

但孫權眼拙,沒有能夠發現龐統的才能。

這個也不全怪孫權。

試想一下,孫權天天看著周瑜這塊小鮮肉,突然換成了龐統這幅尊容。

反差太大,難以接受,也在常理之中。

再說,此時孫權家大業大,又剛剛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曹操,自然有些脾氣。

對於傲慢無禮的龐統,不很待見,也就不足為奇。

而劉備卻不同,儘管是與孫吳聯手打敗了曹操,但還沒有立足腳跟。

並且孫吳還虎視眈眈,時刻想把劉備吃掉。

這時候,劉備自然禮賢下士,龐統醜點就醜點吧,能幹活就行,也就不會計較。

關於孫劉聯盟的確立,諸葛亮的確立下了大功。

但這裡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不得不說,那就是魯肅。

劉表剛剛病死,魯肅就開始惦記荊州這檔子事。

他跟孫權說:“荊州非常重要,這是建立帝王之業的基礎。”

魯肅請求以弔唁劉表的名義,去探尋劉備、劉琦、劉琮的關係。

並且說:“如果他們同心同德,就跟他們結盟友好,共同抗拒曹操,劉備一定樂於從命;如果他們離心離德,我們然後確定下一步的打算。這事宜速不宜遲,否則,就讓曹操佔了先機。“

看來,魯肅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厚道。

孫權同意了魯肅的請求,立馬派遣他前去。

魯肅到了夏口,聽說曹操已經向荊州進兵。

於是,日夜兼程趕到南郡,劉琮已經投降了曹操。

魯肅當機立斷去找劉備,在當陽與劉備相遇。

得知劉備想去投奔交州蒼梧太守吳巨後,魯肅認為吳巨是個庸人,力勸劉備與孫權聯盟,共拒曹操。

這樣,劉備才率部進駐夏口,派遣諸葛亮隨魯肅去柴桑會見孫權。

這才最終結成了孫劉聯盟。

從這個過程看,並不是諸葛亮一開始就建議劉備主動結交孫權。

但也有一種可能,就是諸葛亮曾經建議劉備與孫吳聯盟,但劉備太狡猾,卻故意對魯肅說去蒼梧投靠吳巨。

但起碼說明,沒有諸葛亮的建議和遊說,有魯肅和龐統穿針引線,孫劉聯盟也會形成。

也一樣會有之後的赤壁大戰,一樣會有劉備佔據荊州的一部分。

最起碼,孫權會給劉備暫時的棲身之處。

之後,就是劉備圖西川的事。

這裡就不用多說,那主要是龐統的功勞。

諸葛亮是在之後,與張飛、趙雲一起入蜀,協助劉備。

一路上都是張飛、趙雲的蹤跡,不見諸葛亮有多大的貢獻。

實際上,這一路也沒有多少障礙,就是張飛義釋嚴顏這一段比較精彩。

但這與諸葛亮沒有多大關係。

否則,就羅貫中那支筆,還不把諸葛亮誇出花來。

最後圍困成都,是由於張飛、趙雲,還有馬超都來了,劉璋就放棄抵抗,主動投降。

這也與諸葛亮關係不大。

因此,我認為,即便沒有諸葛亮,劉備取得荊州、益州的可能依然存在。

至多是有一點波折,不會改變大局。

因而,三足鼎立依然會出現。

但是,在劉備夷陵失敗後,如果沒有諸葛亮苦苦支撐,蜀漢可能就此消亡。

三國鼎立也就是曇花一現,很快就結束。

諸葛亮真正發揮作用,施展自己的才能,還是在劉備死後。

總而言之,沒有諸葛亮,三國鼎立一樣會出現,但很快就會結束。

曹魏一統天下,但能維持多久不好說,最終還是會歸於司馬氏。

因為晉朝的建立,還是曹魏自己出了問題,這也是天意難違。

天山月3
2019-08-31

如果三國缺少了諸葛亮,這段歷史將會黯然失色,也不會有三分鼎足而立的蜀國出現。也許劉備真的會遠遁山林,銷聲匿跡,歷史上籍籍無名。那些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也將會無用武之地。唐詩宋詞裡的哪些經典名句,"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出師一表真名世,千古誰堪伯仲間。"也不會問世流傳。劉備雖為帝室之胄,但,未得諸葛亮前,東西奔走,居無定所,寄人籬下,戚然倉惶。兵不滿五千,將不過關、張、趙雲。屈身劉表,又不受重用。自茅廬三顧,如魚得水,隆中對初定三分天下,受命於危難之中,遊說東吳聯合抗曹,取荊州,克長沙建立基業。取成都,收漢中大業遂成。每一步運籌帷幄,決勝疆場都離不開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主若不是諸葛亮輔佐,那能延續到四十多年的政權。因此說,離開了諸葛亮,就不會有蜀國。

首席水军大都督
2019-08-31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個問題其實和:到底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的辯論一樣。時局給了關鍵人物發揮的空間,而關鍵人物影響力時局的發展軌跡。

而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關鍵人物。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個問題其實和:到底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的辯論一樣。時局給了關鍵人物發揮的空間,而關鍵人物影響力時局的發展軌跡。

而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關鍵人物。

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之前,屢戰屢敗,居無定所,惶惶如喪家之犬。寄人籬下,兵不滿萬,將不過關張趙。其實劉備並不缺能征善戰之輩,關羽張飛都是一代名將。缺的是一個坐鎮後方,足衣足食,並且能為劉備提供戰略規劃,指明道路的人,這便是諸葛亮。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個問題其實和:到底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的辯論一樣。時局給了關鍵人物發揮的空間,而關鍵人物影響力時局的發展軌跡。

而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關鍵人物。

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之前,屢戰屢敗,居無定所,惶惶如喪家之犬。寄人籬下,兵不滿萬,將不過關張趙。其實劉備並不缺能征善戰之輩,關羽張飛都是一代名將。缺的是一個坐鎮後方,足衣足食,並且能為劉備提供戰略規劃,指明道路的人,這便是諸葛亮。

諸葛亮在蜀漢建立時所處的關鍵位置:

其一,勸劉琦外駐江夏。

在劉備兵敗長阪坡之時,為其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庇護之所。

其二,遊說江東,促成孫劉聯盟。

在諸葛亮遊說之前,江東以周瑜為首的主戰派雖有抵抗曹操的決心,但並沒有建立孫劉聯盟的意願。如非諸葛亮促成,江東很可能會等曹操攻滅劉備之後才與之開戰。

其三,調度荊州。

劉備佔領荊州各郡後,諸葛亮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為劉備西取益州奠定物質基礎。

其四,平定益州。

劉備進攻益州不利,折損了軍師龐統。是諸葛亮從荊州調兵前來,平定蜀南及巴中各郡,與劉備共圍成都。成都平定後,諸葛亮得到的豐賞最為豐厚,甚至超過了張飛,可見劉備對其功績的肯定。

益州平定後,諸葛亮制定法律,安撫人心,為劉備提供了一個足衣足食的穩定後方。

其五,漢中之戰的保障。

世人皆知漢中之戰有法正之謀,黃忠之勇,殊不知最主要的還是那個在成都默默支撐的諸葛亮!漢中之戰曹劉互有勝負,戰況激烈,相持不下,兵員糧草需求不斷。是諸葛亮在後方極力動員上下力量,為劉備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力糧草,最終才熬贏了曹操。

《三國志·蜀志·楊洪傳》: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洪,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個問題其實和:到底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的辯論一樣。時局給了關鍵人物發揮的空間,而關鍵人物影響力時局的發展軌跡。

而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關鍵人物。

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之前,屢戰屢敗,居無定所,惶惶如喪家之犬。寄人籬下,兵不滿萬,將不過關張趙。其實劉備並不缺能征善戰之輩,關羽張飛都是一代名將。缺的是一個坐鎮後方,足衣足食,並且能為劉備提供戰略規劃,指明道路的人,這便是諸葛亮。

諸葛亮在蜀漢建立時所處的關鍵位置:

其一,勸劉琦外駐江夏。

在劉備兵敗長阪坡之時,為其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庇護之所。

其二,遊說江東,促成孫劉聯盟。

在諸葛亮遊說之前,江東以周瑜為首的主戰派雖有抵抗曹操的決心,但並沒有建立孫劉聯盟的意願。如非諸葛亮促成,江東很可能會等曹操攻滅劉備之後才與之開戰。

其三,調度荊州。

劉備佔領荊州各郡後,諸葛亮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為劉備西取益州奠定物質基礎。

其四,平定益州。

劉備進攻益州不利,折損了軍師龐統。是諸葛亮從荊州調兵前來,平定蜀南及巴中各郡,與劉備共圍成都。成都平定後,諸葛亮得到的豐賞最為豐厚,甚至超過了張飛,可見劉備對其功績的肯定。

益州平定後,諸葛亮制定法律,安撫人心,為劉備提供了一個足衣足食的穩定後方。

其五,漢中之戰的保障。

世人皆知漢中之戰有法正之謀,黃忠之勇,殊不知最主要的還是那個在成都默默支撐的諸葛亮!漢中之戰曹劉互有勝負,戰況激烈,相持不下,兵員糧草需求不斷。是諸葛亮在後方極力動員上下力量,為劉備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力糧草,最終才熬贏了曹操。

《三國志·蜀志·楊洪傳》: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洪,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


以上種種,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諸葛亮對蜀漢的建立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若是沒有諸葛亮,劉備極有可能不會得到三分天下的局面!

乐优梦然
2019-08-31

諸葛亮未出山之前,劉備的人生其實是一團亂麻。先是投奔老朋友公孫瓚,又轉而依附徐州牧陶謙,後又分別轉投曹操、袁紹,最後終於在荊州牧劉表那兒站穩腳跟。在漢末的亂世裡,劉備像一葉扁舟,隨波逐流,幾經顛撲。進,得地不能守;退,妻兒不能護。惶惶去喪家之犬,那種感覺,迷惘而絕望。

直到遇到諸葛亮,聆聽他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劉備才算如黑夜裡看見明燈,直到自己往哪兒去,後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出山相助更是如魚得水。沒有諸葛亮的運籌帷幄、全力輔佐,縱然劉備天縱之才,想要開國恐怕也難!不過,劉備這個人生來不甘人下,處逆境而百折不撓,籠絡人心的手段又那麼高明,想必結果也不會太差!

山水缥缈间
2019-08-29

三分天下乃天定,漢室贏弱,天下大亂,這與有沒有諸葛亮無關,就算沒有他,天下也會三分或多分,有了他反而利於集中統一而已,諸葛亮多才,所以多謀,按世俗的觀念來講,三國中的諸葛亮反而是順天意而行之,雖然他想逆天行事,但無力迴天而已,有些事情細看三國,相信天道應當才能看明白三國。例如:荊州之失,應當是諸葛亮故意而為,劉、關、張三人不死不能形成統一的蜀國,所以從諸葛亮識人、斷事來講,荊州之事早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用户52157040082
2019-09-05

沒有諸葛亮還有其他人,諸葛亮是被羅貫中極度美化的,除去演義中那些不屬於諸葛亮的著名戰役,諸葛亮還剩什麼?什麼都沒有了,再看劉備託孤,文託付於諸葛亮,武託付於李嚴,說明什麼?諸葛亮類似於我國的周總理,屬於政治家,龐統,法證不死,劉備有問鼎天下的可能,兩人都是傑出的軍事家,謀士,他們出征,後方有諸葛亮,劉巴坐鎮,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用户和言悦色
2019-09-04

先造死,後造生。沒有主角戲怎麼演?人都是因緣來住世,沒有緣分也碰不到,想躲也躲不掉。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如果沒有諸葛亮,那也不會出現曹操和孫權了,這是老天爺早就安排好的局,天意誰能改變?你還是我?一切都是該著,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別怨天,也別憂人。點背不能怪社會,命苦不能怪政府,對吧?

初识历史
2019-08-31

可能性一:直接變成兩國演義,因為劉備在曹操南下荊州的時候,不是投吳就是降曹,結局可想而知。結果赤壁勝利,天下二分,南北演義。

可能性二:兩國演義也沒有,直接一國演義,曹操赤壁之後,西取巴蜀,佔領長江上游,順流而下,五路出軍,一舉滅吳,一統天下。

可能性三:沒有任何演義,沒有三國演義這本書,因為沒有三國何來陳壽的《三國志》,更沒有《三國志通俗演義》。

所以沒有諸葛亮,沒有三國,是諸葛丞相讓這段歷史變的有意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