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乾隆當年允許和英國通商,歷史會怎樣?

1793年,英使馬戛爾尼訪華,乾隆皇帝給英王喬治三世寫了一封信,希望與中通商。\n乾隆讓使者帶信給英王:“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如果乾隆當年允許和英國通商,歷史會怎樣?
10 個回答
文史不假
2019-08-28

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爭,徹底打亂了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改變了大清王朝的命運。此後,清政府一步步跌入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黑暗深淵,再也沒有反彈過,再也沒有追上歷史的進程,直到新中國的成立。

其實,在鴉片戰爭爆發的半個世紀前,英國人就曾經非常直接地、坦率地、友好地接觸過大清朝王朝這個神祕的東方大國,不遠萬里、不辭辛苦提出,希望與之進行往來貿易。可惜,當時的乾隆皇帝並不買賬,完全沒有把英國人當回事,英國的嘗試徹底失敗了。

回顧英國的發展歷程,它的資本主義之路是一步一步紮紮實實走出來的。早在17世紀,伴隨著國內生產力的發展,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迅速崛起,之後逐漸掌握了政權。

當政後,英國資產階級藉助國家機器,通過一系列的圈地運動和經濟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封建殘餘,形成了充沛的勞動力市場。這樣,極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在國內的發展,保證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

直到18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最聲名鵲起的新興資產階級國家,無論軍事還是經濟,都實現了質的飛躍。

緊接著,大約在18世紀60年代,瓦特改良了當時的蒸汽機技術。以此作為契機,英國在全球率先掀起了生產力革命,俗稱“第一次工業革命”,以機器取代人工,極大地革新了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隨著生產力水平極大地增長,英國國內的市場顯然不能滿足需求。在這個背景下,英國必須擴大海外市場,尋求新的商品銷售地。就這樣,他的目標選定了遙遠的中國。

1792年,當時的英王喬治三世,藉助為大清乾隆皇帝拜壽的名義,派遣馬戛爾尼勳爵率領七百多人的代表團,攜帶自己的親筆書信,乘坐三艘艦船,漂洋過海去看乾隆皇帝。

其中,馬戛爾尼不僅攜帶大量貴重禮物,還有整船的外交和通商人員,以及科學和文化人員,甚至還有上層的英國皇室的貴族們。如果說,英國人誠意滿滿,興師動眾,積極友好地漂洋過海來看你,並不誇張。一句話,通商,他們是認真的!

雖然,後來英國佬不斷欺負大清朝,兩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英國沒少撈取好處。但!實事求是的講,1792年的這次出訪,英國人是沒有惡意的。如果,我是說如果,乾隆皇帝能夠引起應有的重視,認真對待這次通商請求,中國近代不會這樣悲催,連小日本都敢欺負我們。

當時還做著“天朝上國”美夢的乾隆,面對馬戛爾尼的英國使團人員,可謂是夜郎自大。不但十分傲慢和無禮,喪失了外交起碼的禮儀,而且缺乏起碼的認識,以為這些衣著怪異的捲毛大鼻子老外,就單單是過來討賞的。愚昧之至!

據史料記載,當馬戛爾尼的使團在廣州港登陸後,幾乎無人問津,幾乎全被軟禁,被迫在廣州滯留許久。馬戛爾尼無奈之下,只得多方打點當地官員,才一級一級反饋到了北京,終於藉助為乾隆拜壽的名義,才被准許進京面聖。

來到北京後,馬戛爾尼又被突然告知,說等他見到乾隆皇帝時,必須三叩九拜。這就為難英國人了,英國外交人員長期奉行的是平等和自由的邦交禮儀,極難接受這種有辱尊嚴的叩拜,因此雙方僵持很久。礙於自己肩負的使命,馬戛爾尼最終妥協,答應單膝跪拜才算過關。

當他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乾隆皇帝時,內心是崩潰的,失望的。因為,對於千里迢迢過來的英國使團,乾隆絲毫不重視。而對於他們帶來的先進工藝和禮物,乾隆僅僅當作是一些“奇技淫巧”的玩意兒,輕蔑鄙視之意很明顯。

當馬戛爾尼遞交了英王喬治三世的親筆書信,代表英國提出通商請求後,乾隆竟然當場就乾脆利落地拒絕了。幾乎沒有猶豫,幾乎不假思索,正是他這個魯莽的決定,斷送了中國最後追趕世界的機會。

喬治三世的信件,態度非常誠懇。他認為,中國是東方大國,而且農業居多,人口密集;而英國,作為西方的資本主義大國和強國,經過工業革命的推動後,此刻的商品數量充足豐富,並且價格非常低廉。他提議,兩國之間能互通有無,進行雙邊貿易,必然能實現雙贏。

乾隆不僅拒絕了英王喬治三世的通商請求,而且還要踩上一腳。他大言不慚地講,大清地大物博,自給自足,完全沒必要與你英國這種小國通商。

不過呢,既然你們心向天朝,萬里叩拜我皇,心意還是值得肯定的。和往常一樣,乾隆爺大手一揮,賞!在重賞完使團的所有成員後,乾隆興致很高,順便還給英王頒發了一道聖旨:

“我天朝上國,無需與爾通商貿易,若絲綢、茶葉和瓷器等物,是爾必需之物,天朝將體恤,每年賞賜爾等。”

好奔潰的聖旨,還以為教訓他的下屬呢。就這樣,馬戛爾尼超級無語,只得帶著賞賜之物和一張黃紙,默默返回了英國覆命。據後來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記載:

“大清國好比一艘破敗不堪的上等戰艦,它之所以還沒沉沒,是因為有幸運和勇敢的船員在支撐。而它勝過鄰船的唯一之處,就只剩下體積和外表了。”

感謝昏庸的乾隆皇帝,使得大清朝喪失了最後一次與世界接軌的機會,喪失了追趕世界腳步的機會。從此以後,大清朝的所謂天朝上國,簡直成為了一種諷刺和笑談。最終,釀成了中國近代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

回答完畢。

歡迎您關注文史不假!


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爭,徹底打亂了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改變了大清王朝的命運。此後,清政府一步步跌入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黑暗深淵,再也沒有反彈過,再也沒有追上歷史的進程,直到新中國的成立。

其實,在鴉片戰爭爆發的半個世紀前,英國人就曾經非常直接地、坦率地、友好地接觸過大清朝王朝這個神祕的東方大國,不遠萬里、不辭辛苦提出,希望與之進行往來貿易。可惜,當時的乾隆皇帝並不買賬,完全沒有把英國人當回事,英國的嘗試徹底失敗了。

回顧英國的發展歷程,它的資本主義之路是一步一步紮紮實實走出來的。早在17世紀,伴隨著國內生產力的發展,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迅速崛起,之後逐漸掌握了政權。

當政後,英國資產階級藉助國家機器,通過一系列的圈地運動和經濟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封建殘餘,形成了充沛的勞動力市場。這樣,極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在國內的發展,保證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

直到18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最聲名鵲起的新興資產階級國家,無論軍事還是經濟,都實現了質的飛躍。

緊接著,大約在18世紀60年代,瓦特改良了當時的蒸汽機技術。以此作為契機,英國在全球率先掀起了生產力革命,俗稱“第一次工業革命”,以機器取代人工,極大地革新了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隨著生產力水平極大地增長,英國國內的市場顯然不能滿足需求。在這個背景下,英國必須擴大海外市場,尋求新的商品銷售地。就這樣,他的目標選定了遙遠的中國。

1792年,當時的英王喬治三世,藉助為大清乾隆皇帝拜壽的名義,派遣馬戛爾尼勳爵率領七百多人的代表團,攜帶自己的親筆書信,乘坐三艘艦船,漂洋過海去看乾隆皇帝。

其中,馬戛爾尼不僅攜帶大量貴重禮物,還有整船的外交和通商人員,以及科學和文化人員,甚至還有上層的英國皇室的貴族們。如果說,英國人誠意滿滿,興師動眾,積極友好地漂洋過海來看你,並不誇張。一句話,通商,他們是認真的!

雖然,後來英國佬不斷欺負大清朝,兩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英國沒少撈取好處。但!實事求是的講,1792年的這次出訪,英國人是沒有惡意的。如果,我是說如果,乾隆皇帝能夠引起應有的重視,認真對待這次通商請求,中國近代不會這樣悲催,連小日本都敢欺負我們。

當時還做著“天朝上國”美夢的乾隆,面對馬戛爾尼的英國使團人員,可謂是夜郎自大。不但十分傲慢和無禮,喪失了外交起碼的禮儀,而且缺乏起碼的認識,以為這些衣著怪異的捲毛大鼻子老外,就單單是過來討賞的。愚昧之至!

據史料記載,當馬戛爾尼的使團在廣州港登陸後,幾乎無人問津,幾乎全被軟禁,被迫在廣州滯留許久。馬戛爾尼無奈之下,只得多方打點當地官員,才一級一級反饋到了北京,終於藉助為乾隆拜壽的名義,才被准許進京面聖。

來到北京後,馬戛爾尼又被突然告知,說等他見到乾隆皇帝時,必須三叩九拜。這就為難英國人了,英國外交人員長期奉行的是平等和自由的邦交禮儀,極難接受這種有辱尊嚴的叩拜,因此雙方僵持很久。礙於自己肩負的使命,馬戛爾尼最終妥協,答應單膝跪拜才算過關。

當他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乾隆皇帝時,內心是崩潰的,失望的。因為,對於千里迢迢過來的英國使團,乾隆絲毫不重視。而對於他們帶來的先進工藝和禮物,乾隆僅僅當作是一些“奇技淫巧”的玩意兒,輕蔑鄙視之意很明顯。

當馬戛爾尼遞交了英王喬治三世的親筆書信,代表英國提出通商請求後,乾隆竟然當場就乾脆利落地拒絕了。幾乎沒有猶豫,幾乎不假思索,正是他這個魯莽的決定,斷送了中國最後追趕世界的機會。

喬治三世的信件,態度非常誠懇。他認為,中國是東方大國,而且農業居多,人口密集;而英國,作為西方的資本主義大國和強國,經過工業革命的推動後,此刻的商品數量充足豐富,並且價格非常低廉。他提議,兩國之間能互通有無,進行雙邊貿易,必然能實現雙贏。

乾隆不僅拒絕了英王喬治三世的通商請求,而且還要踩上一腳。他大言不慚地講,大清地大物博,自給自足,完全沒必要與你英國這種小國通商。

不過呢,既然你們心向天朝,萬里叩拜我皇,心意還是值得肯定的。和往常一樣,乾隆爺大手一揮,賞!在重賞完使團的所有成員後,乾隆興致很高,順便還給英王頒發了一道聖旨:

“我天朝上國,無需與爾通商貿易,若絲綢、茶葉和瓷器等物,是爾必需之物,天朝將體恤,每年賞賜爾等。”

好奔潰的聖旨,還以為教訓他的下屬呢。就這樣,馬戛爾尼超級無語,只得帶著賞賜之物和一張黃紙,默默返回了英國覆命。據後來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記載:

“大清國好比一艘破敗不堪的上等戰艦,它之所以還沒沉沒,是因為有幸運和勇敢的船員在支撐。而它勝過鄰船的唯一之處,就只剩下體積和外表了。”

感謝昏庸的乾隆皇帝,使得大清朝喪失了最後一次與世界接軌的機會,喪失了追趕世界腳步的機會。從此以後,大清朝的所謂天朝上國,簡直成為了一種諷刺和笑談。最終,釀成了中國近代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

回答完畢。

歡迎您關注文史不假!



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爭,徹底打亂了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改變了大清王朝的命運。此後,清政府一步步跌入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黑暗深淵,再也沒有反彈過,再也沒有追上歷史的進程,直到新中國的成立。

其實,在鴉片戰爭爆發的半個世紀前,英國人就曾經非常直接地、坦率地、友好地接觸過大清朝王朝這個神祕的東方大國,不遠萬里、不辭辛苦提出,希望與之進行往來貿易。可惜,當時的乾隆皇帝並不買賬,完全沒有把英國人當回事,英國的嘗試徹底失敗了。

回顧英國的發展歷程,它的資本主義之路是一步一步紮紮實實走出來的。早在17世紀,伴隨著國內生產力的發展,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迅速崛起,之後逐漸掌握了政權。

當政後,英國資產階級藉助國家機器,通過一系列的圈地運動和經濟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封建殘餘,形成了充沛的勞動力市場。這樣,極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在國內的發展,保證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

直到18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最聲名鵲起的新興資產階級國家,無論軍事還是經濟,都實現了質的飛躍。

緊接著,大約在18世紀60年代,瓦特改良了當時的蒸汽機技術。以此作為契機,英國在全球率先掀起了生產力革命,俗稱“第一次工業革命”,以機器取代人工,極大地革新了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隨著生產力水平極大地增長,英國國內的市場顯然不能滿足需求。在這個背景下,英國必須擴大海外市場,尋求新的商品銷售地。就這樣,他的目標選定了遙遠的中國。

1792年,當時的英王喬治三世,藉助為大清乾隆皇帝拜壽的名義,派遣馬戛爾尼勳爵率領七百多人的代表團,攜帶自己的親筆書信,乘坐三艘艦船,漂洋過海去看乾隆皇帝。

其中,馬戛爾尼不僅攜帶大量貴重禮物,還有整船的外交和通商人員,以及科學和文化人員,甚至還有上層的英國皇室的貴族們。如果說,英國人誠意滿滿,興師動眾,積極友好地漂洋過海來看你,並不誇張。一句話,通商,他們是認真的!

雖然,後來英國佬不斷欺負大清朝,兩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英國沒少撈取好處。但!實事求是的講,1792年的這次出訪,英國人是沒有惡意的。如果,我是說如果,乾隆皇帝能夠引起應有的重視,認真對待這次通商請求,中國近代不會這樣悲催,連小日本都敢欺負我們。

當時還做著“天朝上國”美夢的乾隆,面對馬戛爾尼的英國使團人員,可謂是夜郎自大。不但十分傲慢和無禮,喪失了外交起碼的禮儀,而且缺乏起碼的認識,以為這些衣著怪異的捲毛大鼻子老外,就單單是過來討賞的。愚昧之至!

據史料記載,當馬戛爾尼的使團在廣州港登陸後,幾乎無人問津,幾乎全被軟禁,被迫在廣州滯留許久。馬戛爾尼無奈之下,只得多方打點當地官員,才一級一級反饋到了北京,終於藉助為乾隆拜壽的名義,才被准許進京面聖。

來到北京後,馬戛爾尼又被突然告知,說等他見到乾隆皇帝時,必須三叩九拜。這就為難英國人了,英國外交人員長期奉行的是平等和自由的邦交禮儀,極難接受這種有辱尊嚴的叩拜,因此雙方僵持很久。礙於自己肩負的使命,馬戛爾尼最終妥協,答應單膝跪拜才算過關。

當他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乾隆皇帝時,內心是崩潰的,失望的。因為,對於千里迢迢過來的英國使團,乾隆絲毫不重視。而對於他們帶來的先進工藝和禮物,乾隆僅僅當作是一些“奇技淫巧”的玩意兒,輕蔑鄙視之意很明顯。

當馬戛爾尼遞交了英王喬治三世的親筆書信,代表英國提出通商請求後,乾隆竟然當場就乾脆利落地拒絕了。幾乎沒有猶豫,幾乎不假思索,正是他這個魯莽的決定,斷送了中國最後追趕世界的機會。

喬治三世的信件,態度非常誠懇。他認為,中國是東方大國,而且農業居多,人口密集;而英國,作為西方的資本主義大國和強國,經過工業革命的推動後,此刻的商品數量充足豐富,並且價格非常低廉。他提議,兩國之間能互通有無,進行雙邊貿易,必然能實現雙贏。

乾隆不僅拒絕了英王喬治三世的通商請求,而且還要踩上一腳。他大言不慚地講,大清地大物博,自給自足,完全沒必要與你英國這種小國通商。

不過呢,既然你們心向天朝,萬里叩拜我皇,心意還是值得肯定的。和往常一樣,乾隆爺大手一揮,賞!在重賞完使團的所有成員後,乾隆興致很高,順便還給英王頒發了一道聖旨:

“我天朝上國,無需與爾通商貿易,若絲綢、茶葉和瓷器等物,是爾必需之物,天朝將體恤,每年賞賜爾等。”

好奔潰的聖旨,還以為教訓他的下屬呢。就這樣,馬戛爾尼超級無語,只得帶著賞賜之物和一張黃紙,默默返回了英國覆命。據後來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記載:

“大清國好比一艘破敗不堪的上等戰艦,它之所以還沒沉沒,是因為有幸運和勇敢的船員在支撐。而它勝過鄰船的唯一之處,就只剩下體積和外表了。”

感謝昏庸的乾隆皇帝,使得大清朝喪失了最後一次與世界接軌的機會,喪失了追趕世界腳步的機會。從此以後,大清朝的所謂天朝上國,簡直成為了一種諷刺和笑談。最終,釀成了中國近代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

回答完畢。

歡迎您關注文史不假!




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爭,徹底打亂了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改變了大清王朝的命運。此後,清政府一步步跌入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黑暗深淵,再也沒有反彈過,再也沒有追上歷史的進程,直到新中國的成立。

其實,在鴉片戰爭爆發的半個世紀前,英國人就曾經非常直接地、坦率地、友好地接觸過大清朝王朝這個神祕的東方大國,不遠萬里、不辭辛苦提出,希望與之進行往來貿易。可惜,當時的乾隆皇帝並不買賬,完全沒有把英國人當回事,英國的嘗試徹底失敗了。

回顧英國的發展歷程,它的資本主義之路是一步一步紮紮實實走出來的。早在17世紀,伴隨著國內生產力的發展,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迅速崛起,之後逐漸掌握了政權。

當政後,英國資產階級藉助國家機器,通過一系列的圈地運動和經濟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封建殘餘,形成了充沛的勞動力市場。這樣,極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在國內的發展,保證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

直到18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最聲名鵲起的新興資產階級國家,無論軍事還是經濟,都實現了質的飛躍。

緊接著,大約在18世紀60年代,瓦特改良了當時的蒸汽機技術。以此作為契機,英國在全球率先掀起了生產力革命,俗稱“第一次工業革命”,以機器取代人工,極大地革新了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隨著生產力水平極大地增長,英國國內的市場顯然不能滿足需求。在這個背景下,英國必須擴大海外市場,尋求新的商品銷售地。就這樣,他的目標選定了遙遠的中國。

1792年,當時的英王喬治三世,藉助為大清乾隆皇帝拜壽的名義,派遣馬戛爾尼勳爵率領七百多人的代表團,攜帶自己的親筆書信,乘坐三艘艦船,漂洋過海去看乾隆皇帝。

其中,馬戛爾尼不僅攜帶大量貴重禮物,還有整船的外交和通商人員,以及科學和文化人員,甚至還有上層的英國皇室的貴族們。如果說,英國人誠意滿滿,興師動眾,積極友好地漂洋過海來看你,並不誇張。一句話,通商,他們是認真的!

雖然,後來英國佬不斷欺負大清朝,兩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英國沒少撈取好處。但!實事求是的講,1792年的這次出訪,英國人是沒有惡意的。如果,我是說如果,乾隆皇帝能夠引起應有的重視,認真對待這次通商請求,中國近代不會這樣悲催,連小日本都敢欺負我們。

當時還做著“天朝上國”美夢的乾隆,面對馬戛爾尼的英國使團人員,可謂是夜郎自大。不但十分傲慢和無禮,喪失了外交起碼的禮儀,而且缺乏起碼的認識,以為這些衣著怪異的捲毛大鼻子老外,就單單是過來討賞的。愚昧之至!

據史料記載,當馬戛爾尼的使團在廣州港登陸後,幾乎無人問津,幾乎全被軟禁,被迫在廣州滯留許久。馬戛爾尼無奈之下,只得多方打點當地官員,才一級一級反饋到了北京,終於藉助為乾隆拜壽的名義,才被准許進京面聖。

來到北京後,馬戛爾尼又被突然告知,說等他見到乾隆皇帝時,必須三叩九拜。這就為難英國人了,英國外交人員長期奉行的是平等和自由的邦交禮儀,極難接受這種有辱尊嚴的叩拜,因此雙方僵持很久。礙於自己肩負的使命,馬戛爾尼最終妥協,答應單膝跪拜才算過關。

當他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乾隆皇帝時,內心是崩潰的,失望的。因為,對於千里迢迢過來的英國使團,乾隆絲毫不重視。而對於他們帶來的先進工藝和禮物,乾隆僅僅當作是一些“奇技淫巧”的玩意兒,輕蔑鄙視之意很明顯。

當馬戛爾尼遞交了英王喬治三世的親筆書信,代表英國提出通商請求後,乾隆竟然當場就乾脆利落地拒絕了。幾乎沒有猶豫,幾乎不假思索,正是他這個魯莽的決定,斷送了中國最後追趕世界的機會。

喬治三世的信件,態度非常誠懇。他認為,中國是東方大國,而且農業居多,人口密集;而英國,作為西方的資本主義大國和強國,經過工業革命的推動後,此刻的商品數量充足豐富,並且價格非常低廉。他提議,兩國之間能互通有無,進行雙邊貿易,必然能實現雙贏。

乾隆不僅拒絕了英王喬治三世的通商請求,而且還要踩上一腳。他大言不慚地講,大清地大物博,自給自足,完全沒必要與你英國這種小國通商。

不過呢,既然你們心向天朝,萬里叩拜我皇,心意還是值得肯定的。和往常一樣,乾隆爺大手一揮,賞!在重賞完使團的所有成員後,乾隆興致很高,順便還給英王頒發了一道聖旨:

“我天朝上國,無需與爾通商貿易,若絲綢、茶葉和瓷器等物,是爾必需之物,天朝將體恤,每年賞賜爾等。”

好奔潰的聖旨,還以為教訓他的下屬呢。就這樣,馬戛爾尼超級無語,只得帶著賞賜之物和一張黃紙,默默返回了英國覆命。據後來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記載:

“大清國好比一艘破敗不堪的上等戰艦,它之所以還沒沉沒,是因為有幸運和勇敢的船員在支撐。而它勝過鄰船的唯一之處,就只剩下體積和外表了。”

感謝昏庸的乾隆皇帝,使得大清朝喪失了最後一次與世界接軌的機會,喪失了追趕世界腳步的機會。從此以後,大清朝的所謂天朝上國,簡直成為了一種諷刺和笑談。最終,釀成了中國近代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

回答完畢。

歡迎您關注文史不假!




小宇聊文化
2019-09-03

從乾隆寫給英王的話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乾隆的自大和愚昧,沒有意識到世界正在悄然的發生變化,世界中心正在由東方向西方轉移。

如果乾隆同意和英國通商,可能影響最大的只是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又有了一個上升,海外貿易額翻了幾番,但對於當時迂腐的封建統治者來說,根本不足以讓他們做出任何改變。

從乾隆寫給英王的話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乾隆的自大和愚昧,沒有意識到世界正在悄然的發生變化,世界中心正在由東方向西方轉移。

如果乾隆同意和英國通商,可能影響最大的只是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又有了一個上升,海外貿易額翻了幾番,但對於當時迂腐的封建統治者來說,根本不足以讓他們做出任何改變。

歷史的教訓已經證明,君主立憲制度在中國是根本行不通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是行不通的,中國的封建統治以及專制思想的滲透遠遠要比英國深厚得多,記得初中的時候學過,英國的改革是從文化到政治再到經濟,對應的歷史事件就是文藝復興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再到工業革命,而對於中國而言,是先經濟次制度後思想,可見中國的封建傳統思想實在是深厚。

從乾隆寫給英王的話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乾隆的自大和愚昧,沒有意識到世界正在悄然的發生變化,世界中心正在由東方向西方轉移。

如果乾隆同意和英國通商,可能影響最大的只是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又有了一個上升,海外貿易額翻了幾番,但對於當時迂腐的封建統治者來說,根本不足以讓他們做出任何改變。

歷史的教訓已經證明,君主立憲制度在中國是根本行不通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是行不通的,中國的封建統治以及專制思想的滲透遠遠要比英國深厚得多,記得初中的時候學過,英國的改革是從文化到政治再到經濟,對應的歷史事件就是文藝復興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再到工業革命,而對於中國而言,是先經濟次制度後思想,可見中國的封建傳統思想實在是深厚。

兩千多年來,由於儒家思想的滲透,加上儒家思想本身的對小農經濟的保護以及壓制商業的發展,中國也很難出現向英國那樣的資本主義萌芽,即使有那麼一丟丟,也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實踐證明,在中國,唯有通過革命才能推翻封建統治者的統治。所以說,如果乾隆同意了英王的通商,但那也僅僅只是通商而已。

從乾隆寫給英王的話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乾隆的自大和愚昧,沒有意識到世界正在悄然的發生變化,世界中心正在由東方向西方轉移。

如果乾隆同意和英國通商,可能影響最大的只是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又有了一個上升,海外貿易額翻了幾番,但對於當時迂腐的封建統治者來說,根本不足以讓他們做出任何改變。

歷史的教訓已經證明,君主立憲制度在中國是根本行不通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是行不通的,中國的封建統治以及專制思想的滲透遠遠要比英國深厚得多,記得初中的時候學過,英國的改革是從文化到政治再到經濟,對應的歷史事件就是文藝復興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再到工業革命,而對於中國而言,是先經濟次制度後思想,可見中國的封建傳統思想實在是深厚。

兩千多年來,由於儒家思想的滲透,加上儒家思想本身的對小農經濟的保護以及壓制商業的發展,中國也很難出現向英國那樣的資本主義萌芽,即使有那麼一丟丟,也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實踐證明,在中國,唯有通過革命才能推翻封建統治者的統治。所以說,如果乾隆同意了英王的通商,但那也僅僅只是通商而已。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历史密探
2019-03-07

乾隆一生十分自戀,不光自己自戀,他還帶著大家一起自戀,英國國王曾多次要求與中國通商,並帶來了豐厚的禮物和先進的武器。但是,被乾隆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理由是,滿洲國騎射乃根本,無需海上通商。

乾隆一生十分自戀,不光自己自戀,他還帶著大家一起自戀,英國國王曾多次要求與中國通商,並帶來了豐厚的禮物和先進的武器。但是,被乾隆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理由是,滿洲國騎射乃根本,無需海上通商。

乾隆能說出這樣的話,讓英國人很失望,也發覺了清朝外強中乾的本質。如果當年乾隆同意了海上通商,並與歐洲各國強強聯手,那麼,很有可能中國在海上會開闢一片新的天地。

乾隆一生十分自戀,不光自己自戀,他還帶著大家一起自戀,英國國王曾多次要求與中國通商,並帶來了豐厚的禮物和先進的武器。但是,被乾隆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理由是,滿洲國騎射乃根本,無需海上通商。

乾隆能說出這樣的話,讓英國人很失望,也發覺了清朝外強中乾的本質。如果當年乾隆同意了海上通商,並與歐洲各國強強聯手,那麼,很有可能中國在海上會開闢一片新的天地。

如果清朝能與歐洲各國進行貿易往來,那麼根據當時的情況,中國肯定是社會的主導,會成為貿易中心,世界性的大都市會在中國沿海形成,各國之間的密切交流,使清朝不會落後於西方國家,甚至帶動周邊國家的發展。

乾隆一生十分自戀,不光自己自戀,他還帶著大家一起自戀,英國國王曾多次要求與中國通商,並帶來了豐厚的禮物和先進的武器。但是,被乾隆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理由是,滿洲國騎射乃根本,無需海上通商。

乾隆能說出這樣的話,讓英國人很失望,也發覺了清朝外強中乾的本質。如果當年乾隆同意了海上通商,並與歐洲各國強強聯手,那麼,很有可能中國在海上會開闢一片新的天地。

如果清朝能與歐洲各國進行貿易往來,那麼根據當時的情況,中國肯定是社會的主導,會成為貿易中心,世界性的大都市會在中國沿海形成,各國之間的密切交流,使清朝不會落後於西方國家,甚至帶動周邊國家的發展。

如果再開明一點,還可以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這一條肯定不會實現的。在軍事、經濟、科技上,清朝將不會落後於發達國家。閉關鎖國導致最後與世界的隔閡和晚清時期的各種變故將不會發生,當然,也不會發生割地賠款的事。

豫有得
2019-08-29

從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不會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社會的變革必將伴隨著巨大的陣痛。

從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不會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社會的變革必將伴隨著巨大的陣痛。



英國1689年實行君主立憲制,完成了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到1793年馬戛爾尼訪華,時間過去了一百多年,英國資本主義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取代荷蘭成為世界的霸主。

當時的中國進入乾隆盛世,乾隆是個有能力的君主,他把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推到了頂峰。

然而時代不同了,世界進入到資本主義時期。

馬戛爾尼訪華帶來的是兩種社會制度的碰撞,是生產方式的碰撞。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力顛覆封建社會落後的生產力,這是必然的結果。

從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不會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社會的變革必將伴隨著巨大的陣痛。



英國1689年實行君主立憲制,完成了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到1793年馬戛爾尼訪華,時間過去了一百多年,英國資本主義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取代荷蘭成為世界的霸主。

當時的中國進入乾隆盛世,乾隆是個有能力的君主,他把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推到了頂峰。

然而時代不同了,世界進入到資本主義時期。

馬戛爾尼訪華帶來的是兩種社會制度的碰撞,是生產方式的碰撞。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力顛覆封建社會落後的生產力,這是必然的結果。



那時,中國的茶葉成了英國家庭日用必須品,而英國機器生產的洋布,遇到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不好使,沒人買,不是洋布不好,是中國老百姓買不起。巨大貿易逆差,讓英國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所以即使乾隆答應五口通商,實行中英平等貿易,這一問題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因此,貿易戰爭不可避免,戰爭的目的就是打破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說白了就是摧毀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作為封建統治者,不可能坐視不管,那樣,鴉片戰爭就會提前爆發。

馬戛爾尼訪華,乾隆已經看到了英國對中國的威脅。乾隆的判斷是,英國海上實力比較強,萬一他們侵略中國,大清朝派兵把好珠江口、長江口、海河口,不讓他們進入內地,一切就OK了。事實上,大清朝根本把不住這些口岸。

從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不會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社會的變革必將伴隨著巨大的陣痛。



英國1689年實行君主立憲制,完成了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到1793年馬戛爾尼訪華,時間過去了一百多年,英國資本主義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取代荷蘭成為世界的霸主。

當時的中國進入乾隆盛世,乾隆是個有能力的君主,他把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推到了頂峰。

然而時代不同了,世界進入到資本主義時期。

馬戛爾尼訪華帶來的是兩種社會制度的碰撞,是生產方式的碰撞。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力顛覆封建社會落後的生產力,這是必然的結果。



那時,中國的茶葉成了英國家庭日用必須品,而英國機器生產的洋布,遇到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不好使,沒人買,不是洋布不好,是中國老百姓買不起。巨大貿易逆差,讓英國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所以即使乾隆答應五口通商,實行中英平等貿易,這一問題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因此,貿易戰爭不可避免,戰爭的目的就是打破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說白了就是摧毀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作為封建統治者,不可能坐視不管,那樣,鴉片戰爭就會提前爆發。

馬戛爾尼訪華,乾隆已經看到了英國對中國的威脅。乾隆的判斷是,英國海上實力比較強,萬一他們侵略中國,大清朝派兵把好珠江口、長江口、海河口,不讓他們進入內地,一切就OK了。事實上,大清朝根本把不住這些口岸。



原因其實很簡單,大清朝不光武器裝備落後,更主要的是腐敗嚴重,政權已經從根上爛了。

馬戛爾尼訪華時,乾隆已經八十歲了,再過三年多,他就找他老爹彙報工作去了。實行五口通商,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加劇碰撞,會把鴉片戰爭提前到嘉慶朝。外敵入侵,加上白蓮教起義,內憂外患就會在嘉慶朝全面爆發。

面對列強入侵,大清朝統治者不可能束手就擒,抗爭是必然的,但是不管怎麼抗爭也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中國會快速進入殖民地社會。

但是,中有巨大的人口資源,有強大的文化,反對殖民統治的愛國運動必然伴隨著外敵入侵而全面展開,轟轟烈烈地資本主義革命會提前到來,這將大大縮短中國社會動盪的時間,提前進入工業時代。

從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不會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社會的變革必將伴隨著巨大的陣痛。



英國1689年實行君主立憲制,完成了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到1793年馬戛爾尼訪華,時間過去了一百多年,英國資本主義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取代荷蘭成為世界的霸主。

當時的中國進入乾隆盛世,乾隆是個有能力的君主,他把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推到了頂峰。

然而時代不同了,世界進入到資本主義時期。

馬戛爾尼訪華帶來的是兩種社會制度的碰撞,是生產方式的碰撞。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力顛覆封建社會落後的生產力,這是必然的結果。



那時,中國的茶葉成了英國家庭日用必須品,而英國機器生產的洋布,遇到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不好使,沒人買,不是洋布不好,是中國老百姓買不起。巨大貿易逆差,讓英國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所以即使乾隆答應五口通商,實行中英平等貿易,這一問題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因此,貿易戰爭不可避免,戰爭的目的就是打破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說白了就是摧毀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作為封建統治者,不可能坐視不管,那樣,鴉片戰爭就會提前爆發。

馬戛爾尼訪華,乾隆已經看到了英國對中國的威脅。乾隆的判斷是,英國海上實力比較強,萬一他們侵略中國,大清朝派兵把好珠江口、長江口、海河口,不讓他們進入內地,一切就OK了。事實上,大清朝根本把不住這些口岸。



原因其實很簡單,大清朝不光武器裝備落後,更主要的是腐敗嚴重,政權已經從根上爛了。

馬戛爾尼訪華時,乾隆已經八十歲了,再過三年多,他就找他老爹彙報工作去了。實行五口通商,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加劇碰撞,會把鴉片戰爭提前到嘉慶朝。外敵入侵,加上白蓮教起義,內憂外患就會在嘉慶朝全面爆發。

面對列強入侵,大清朝統治者不可能束手就擒,抗爭是必然的,但是不管怎麼抗爭也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中國會快速進入殖民地社會。

但是,中有巨大的人口資源,有強大的文化,反對殖民統治的愛國運動必然伴隨著外敵入侵而全面展開,轟轟烈烈地資本主義革命會提前到來,這將大大縮短中國社會動盪的時間,提前進入工業時代。

用户10610533743
2019-08-23

允許啊,有十三行。一直在通商,並且交易量還特別大!巨大的貿易順差,我們出口絲綢茶葉和磁器,卻不需要英國的棉布。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他們才用鴉片來平衡。如果乾隆時期開放諸如上海等地自由貿易,分析如下:

一,太平天國之類戰亂提前爆發。上海開埠後,來自江南的絲綢茶葉和磁器將沿長江水路就近入上海貿易。廣州地位降低,從南京到廣州的商路廢棄,沿線幾百萬或幾千萬靠它生存的“車船店腳牙”從業人員,及為他們服務的青樓酒肆飯店員工失業,城鎮凋零。這些年青力壯而又有組織紀律的優秀兵源在極度困難和無所事事中,遇到星星之火立即爆發。但由於乾隆帝的強勢,對政權的掌握,打老了戰的精兵悍將猶存,這次民變可能有一定破壞,絕不會象後世那麼難平,不會出現漢人崛起,和地方勢大的情況。

二,中英戰爭提前。全面開放,由於運輸成本大幅降低(古代長江下游的產品運到廣州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走上海就簡單多了直接船運)貿易量急劇加大,原來因運輸成本限制了出口的如四川的豬鬃,桐油,也成了緊娋的外貿品,我們有足夠的土布,國民也不認可洋布。可以想象順差將急劇加大到英國不能忍受,乾隆帝的強勢估計鴉片難以氾濫,它也來不及氾濫。所以隨便找個藉口戰爭爆發,一旦他們切斷大運河樞紐,我們也會屈服,但不會輸這麼難看。從性格上推斷,驕傲的皇帝很可能編練新式水師,以期再戰。具體不好說。我認為中英戰爭在乾隆時期打,要比後世好得多。畢競十全武功的連年征戰,有經驗的士兵,將領還在,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力,國民對政府的擁待程度和信心都比較高,國家財政也寬鬆些。英國方面因美國獨立與法西等矛盾較大,法西有可能主動幫助我們削弱英國實力,國民因美州失利可能有一定厭戰情緒。再說那時英國實力,裝備也沒後世那麼強。

我覺得最好也是最有可能的結局是,中英初戰我們吃虧但沒後世大,戰後,乾隆帝在和坤等有能力,視野開闊大臣輔佐下,內厲兵秣馬,外聯美法西等反英國家並在他們幫助下編練水軍,改進器械。他們剛在美國與英國打過戰,樂得有人跳出來與之作對,另外當時的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有錢,他們也希望和中國直接貿易以打破英國的壟斷,美國獨立的導火索就是英國賣的中國茶葉。所以即使從自身利益出發是他們是願意幫助我們,甚至與我們結盟對抗英國的。

紙上談兵,見笑

我爱祖国的碧水蓝天
2019-08-24

清朝是以中華文明為依託以儒家理論為治國綱領,朝野內外皆大儒,清朝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絕對不可能接受馬戈爾尼的提出的要求,而且其中的很多要求就是改革開放的今天現政府也不可能接受。作為中華文明圈的中心清朝肯定是排斥外來文明的入侵,況且五千年古文明在中原大地根深蒂固,歷史證明漢亡後從五胡開始到鮮卑人建立統一的隨唐,再從五代十國分裂到宋,夏,金,遼。再到元,清(明朝弘揚伊斯蘭教除外)在這一千多年的時間裡所有這些胡人王朝無不列外的接受融合中原古文明,所以歷史各胡人王朝同樣也是滿朝皆鴻儒,如胡人李白就是典型代表,如果清朝全盤接受了馬戈爾尼的要求,讓化外洋夷進入中原搞西洋文化入侵。搞資本主義自由化這些洋垃圾侵蝕中國,這是大清朝野全體儒家士紳士大夫堅決不能答應的,只能換來全體儒家士紳士大夫們的全體背叛,讓大清倒臺,事實證明大清的滅亡就是因為清朝慈溪太后領導的拋棄儒家全盤接受西方文明的清朝新政改革,遭到朝野內外全體儒家士紳士大夫們的全體背叛,再借日本同盟會這把野火內外夾擊,使清庭倒在西方化改革的中途

路生观史
2019-08-23

歷史不能如果。但如果一下也沒什麼。答案是中國世界第一強國。而這個世界也不可能有日本什麼事,也不會現如今中國周邊的很多小國,它們都會是中國的。從地域面積講也是世界第一大國。

锋枫2016
2019-03-08

如果乾隆當年允許和英國通商,這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清朝雖然閉關鎖國,但並沒斷絕與外國通商。清政府將廣州作為貿易地,並指定十三行作為指定交易對象。

十三行本身就是半官僚性質,壟斷了一切交易渠道。英國商人要到中國做生商就必須與十三行打交道。英國商人手中的商品必須買給十三行,而要想買中國的物品必須從十三行手中購買。十三行低買高賣,從中賺取高額利潤。不僅如此,英國商人還要面對清政府極高的關稅,時時面對廣州各級官員的敲詐勒索。最主要的是英國商人在中國沒有定居點,貨物無法存放。他們看到葡萄牙人可以在澳門自由居住,所以十分羨慕。

1793年,英國政府派出馬爾嘎尼為團長的龐大使團帶上許多禮物,以為乾隆祝壽為名出使中國。希望此行能夠與中國清政府達成自由平等的貿易協議,降低關稅,增加通商口岸,希望清政府能劃出一塊地給在華英商存放貨物,允許英商居住。以上條款要求遭到了乾隆一口回絕。說實話,有些條款是我也不會同意。

假如乾隆答應馬爾嘎尼的請求,中國是否會走上自由,民主,富強的資本主義道路?個人認為不會,中國一直是自給自足的小農自然經濟,英國資本主義勢力進入中國的初衷是想尋找更大的市場來傾銷他們所生產的產品,從而建立一個以他們為中心的自由貿易體系。而中國的自然經濟決定了他們的產品在中國沒有市場。因為人民自給自足,不需要洋人的舶來品。

手机用户52704296303
2019-03-07

無疑,世界上將有中.英兩個大帝國!中英聯合,美國是英國殖民地,特朗普是伊莉莎白女王治下的臣民;日本.朝鮮.越南皆為中華附屬國,年年納貢,歲歲來朝!各小國共享中華帝國的福祉.保護?!

手机用户腊肉
2019-08-31

這個問題好傻,英國與清王朝在乾隆時期沒有通商往來嗎?大大的有啊,廣州十三行是什麼?就是清王朝的官商啊。英國使臣要的什麼?要租借地,要開放口岸,要公使館。這在愚昧的清王朝統治者眼裡是不可理喻的。

通商,中國自17世紀開始就與英國商人做生意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