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雄信為何寧死也不降唐?

單雄信為何寧死不降唐?
單雄信為何寧死也不降唐?
5 個回答
刀墓手札历史札
2017-04-01

關於《隋唐演義》中單雄信寧死不投唐的原因,普遍認為其兄被李淵射殺,單雄信為人耿直,一直不忘兄長之仇;認為單雄信過於倔強,唐公殺他大哥,屬於誤殺,而李氏父子特別是李世民又對他仁至義盡,他再不投降就太不像話了。

說的沒錯,唐公殺他大哥,屬於誤殺,而李氏父子特別是李世民又對他仁至義盡。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單雄信固然倔強,但絕不是渾人。李淵誤殺其兄長,李氏父子又對他仁至義盡,他並不是心中無數。即使不投降,也沒必要以死相抗。

單雄信為何寧死也不降唐?

這裡必定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與其說單雄信誓死不降唐的“小氣量”,不如說是這群“骨肉兄弟”傷透了這位綠林大哥的心。

單雄信當過綠林"總瓢把子",是隋朝第一號黑社會頭子。遺憾的是,他政治上排錯了隊,保了個混蛋主子王世充,他那點兒軍事實力跟肚大腰粗的李世民父子對抗,根本不可能有好下場。

鬧到最後,單雄信的結拜兄弟、瓦崗好友紛紛跑到了李唐旗下,他自己也被盟兄弟羅成當作"戰利品"給出賣了。山窮水盡、眾叛親離,單雄信徹底絕望了,他靠綠林朋友起家,最終卻毀在了朋友的手上。

單雄信"相人"屬於"高度近視眼",他扶保的王世充不過是個末流的小軍閥,只道王世充是他的老丈人,抱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幻想,單雄信不進"牛市"進"熊市",結果,押錯了寶。招募天下英雄,做一番開疆破土的大事固然不錯,但有些事情也絕不是有幾分熱情、有幾兩銀子就能辦得到的。

單雄信為何寧死也不降唐?

所以單雄信不降唐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兄弟傷透了他的心,秦瓊等兄弟對不起單雄信。當然秦瓊的責任較小,主要是徐茂公,特別是羅成,真不虧是“白眼狼”,太不講義氣了。所以讓單雄信太寒心了。而以單雄信的性格是決不會把這種感覺說出來的,就把這種感覺轉嫁到李氏父子頭上。寧可死了也不降你,其實是寧死也不與這群無義之人合流。

李世民在洛陽城下曾險被單雄信所殺,所以下定決心要殺單雄信,誰勸也不管用。徐世績與單雄信是同鄉,二人平時關係最好,所以徐世績不惜以自己的全部封爵賞賜來換回單雄信的性命,可李世民根本不聽,執意殺他。而單雄信對徐世績說的那番話恰恰表明了他們關係之鐵,一般關係是不會這樣說話的,況且還是臨死之人。

單雄信為何寧死也不降唐?

再說秦瓊,他跟隨李世民這麼長時間早已深知李世民的為人,他胸懷寬廣,善於招納天下英豪為己效力,可這次戰敗王世充後偏偏列出了一大串的斬首名單(包括單雄信),這是因為天下已經平定,武將的作用將就此終結,秦瓊正是由於看得清形勢,才知道一定勸諫無果。這也是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從而位列凌煙閣24功臣之末的原因。

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時,羅成臨陣倒戈,單雄信上陣被李元霸擊敗。後單雄信巡視御果園時遇見了李世民,單雄信見到仇人兒子,撇下隨從,與徐茂公割袍斷義,孤身追殺李世民,危急時刻,尉遲恭趕來用鐵鞭將單雄信打下馬。

單雄信為何寧死也不降唐?

王世充召集四路反王一起對抗李世民,秦瓊中計負傷(一說是未避免秦瓊與單雄信見面,李世民將秦瓊支走),李世民以羅成為兵馬元帥,羅成設下埋伏鎖五龍,單雄信孤身踹唐營,中計被俘。昔日兄弟徐茂公等極力為單雄信求情,並勸單雄信投降,但單雄信誓死不降,終被斬首。

在單雄信臨行刑的時候,羅成問他,“哥哥,我再問你最後一次,降還是不降?”單雄信吐了一口痰,說,“…..羅少保(要知道,自從羅家滅門後,羅成就不願意被稱羅少保),今日偶感風寒,這口痰不吐不快,今天終於得償我願,還了你這口痰,……四十六弟,你想什麼我知道,從今以後,我們誰都不再欠誰。……給我單通一個痛快。”

华丽的小丑
2017-03-29

赤發靈官單雄信,單二爺,潞州二賢莊莊主,“九省五路綠林英雄總瓢把子”,俠肝義膽,英雄勇武。他曾在秦瓊窘困賣馬時大義結交,後賈家樓三十六友結義,舉義反隋,佔據瓦崗山。腳胯棗紅馬,手拿一把金釘棗陽槊,是瓦崗五虎上將之一。

這樣一個俠士,身邊的朋友自然不少,而屬秦瓊為最,可以說如果沒有單雄信,就沒有秦瓊。秦瓊賣馬是秦瓊一生最潦倒的時候,這時,單雄信出來並資助了他,並將好友魏徵、徐懋功、王伯當等介紹給“二哥”。隨後秦瓊又攤上人命官司,又是單雄信上下打點,保住性命。自始至終,單雄信都不曾負過秦二哥,但是在單雄信臨死前,卻沒有見到秦瓊一面。

單雄信為何寧死也不降唐?

單雄信初在瓦崗為將,後因不滿李密的所為,眾人一同離開瓦崗,瓦崗舊部紛紛投唐,而單雄信卻與大家背道而馳,率部投靠了王世充,並當了上門駙馬。公元621年,唐鄭交兵,王世充失敗稱臣,單雄信血戰被擒,誓不投降,被李世民斬於洛陽,時年41歲。

按理說,李唐這邊有眾多好友說情,單雄信不該落此下場,何況良禽擇不而棲,李唐奪取天下已成定局,單雄信為何冥頑不化呢?這裡面有一段世仇。

一、單雄信祖父死於李淵之手

單雄信祖父,名單登,戰功卓著,曾助北周宇文氏統一北方,拜護國將軍,守東昌府。隋開皇元年(581年),隋將李淵率部攻周,圍困東昌,單禹與之血戰七晝夜,城破後被俘不屈,被李淵所殺。單李積怨由此開始。

之後,單氏一家出逃,輾轉至山西潞州,並在此定居。蓋莊園、置田地,建立了二賢莊。

單雄信為何寧死也不降唐?

二、單雄信哥哥死於李淵之手

李淵去太原做官時,宇文述擔心日後有變,便派出禁衛軍在城外偽裝成強盜去劫殺李淵。李淵一方面靠著靠著自己的功夫奮力抵抗,卻寡不敵眾,突然秦瓊路經此地,大義相救才保住李淵性命。正所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時,遠處傳來一陣馬蹄,李淵誤以為還是盜賊,便“嗖”飛射一箭,正中咽喉,落馬而亡。誰想到射死的是潞州二賢莊單雄信的哥哥單雄忠。

三、李淵查抄二賢莊

單雄信賈家樓結義後,舉義反隋,佔據瓦崗。楊廣得知後,便讓山西通守李淵搞定此事。李淵奉命查抄二賢莊,李世民怕此行會得罪綠林眾人,又知二賢莊多為婦孺,於是勸父謹慎行事。

二賢莊已被李淵父子查抄,押回牢獄之時,宇文化及買通死刑犯混入二賢莊親眷之中,鼓動造反,與官兵發生衝突,於是二賢莊幾百口人命喪官兵之手。

單雄信為何寧死也不降唐?

所以說,單李兩家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李世民在御果園曾被單雄信追殺,幸得尉遲恭技高一籌,單鞭救主。及王世充覆滅,雖然徐茂公等瓦崗寨舊將為其求情,但單雄信仍被處斬。

臨死前的單二爺不禁發出感慨“走遍天下游遍州,人心怎比水長流。都說桃園三結義,哪個相交到白頭。三哥,你在唐營為帥,我在洛陽成家,你帶走了叔寶和咬金,連羅成也不留給我,都怪我單通瞎了眼!秦二哥押糧未歸,等候二哥回營寨,把我屍首好葬埋。”

热心网友
2017-03-29

關於《隋唐演義》中單雄信寧死不投唐的原因,普遍認為其兄被李淵射殺,單雄信為人耿直,一直不忘兄長之仇;認為單雄信過於倔強,唐公殺他大哥,屬於誤殺,而李氏父子特別是李世民又對他仁至義盡,他再不投降就太不像話了。 說的沒錯,唐公殺他大哥,屬於誤殺,而李氏父子特別是李世民又對他仁至義盡。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單雄信固然倔強,但絕不是渾人。李淵誤殺其兄長,溫情之夜,男人滾沙發兩分鐘完事尷尬,科學提高幹事的戰鬥力,關注(一個b一個z後跟tz120)李氏父子又對他仁至義盡,他並不是心中無數。即使不投降,也沒必要以死相抗。 所以單雄信不降唐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兄弟傷透了他的心,秦瓊等兄弟對不起單雄信。當然秦瓊的責任較小,主要是徐懋功,特別是羅成,真不虧是“白眼狼”,太不講義氣了。所以讓單雄信太寒心了。而以單雄信的性格是決不會把這種感覺說出來的,就把這種感覺轉嫁到李氏父子頭上。寧可死了也不降你,其實是寧死也不與這群無義之人合流。

丶六六2
2017-03-29

單(讀“shàn”)雄信,漢族,家住山西潞州(長治),祖籍曹州單父(單縣)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崗起義軍,武藝出眾,仗義疏財,深孚眾望,性格倔強,不屈不撓,慷慨赴難,是一個讓人“服氣”的歷史人物。617年,任左武侯大將軍。618年,率軍投降王世充,被稱作飛將,“雄信驍捷,善用馬槊,名冠諸軍,軍中號曰飛將”。好友徐茂公,金蘭結義,在單雄信被擒時以官職和身家力保單雄信,李世民說了一句話,你是在威脅本王嗎? 所以,沒什麼單雄信寧死不降,而是李世民殺不殺他。

 

小波波爱车
2017-04-01

單雄信為何寧死也不降唐?

單雄信

單雄信曹州濟陰人,是當時的大隋九省的綠林總瓢把子,綠林往往出好漢,單雄信就是其中的一個,他仗義疏財,義薄雲天,堪比關羽。

隋唐好漢,單雄信等人在賈柳樓結義,當時的人們稱他們為瓦崗寨四十六友,魏徵為老大,秦瓊為二哥,徐茂公三哥,程咬金老四,單雄信老五……

話說:單雄信對秦瓊真心沒話說,當年秦瓊落魄時單雄信買了他的馬,還按照黃驃馬的身軀打造了一副金鞍,後來知道秦瓊病了,還接秦瓊到家裡修養,知道秦瓊母親過壽,帶著好友和重禮來賀壽。程咬金劫皇綱事情敗露,程咬金和尤俊達被抓,單雄信等人設計把程咬金和尤俊達救出。

單雄信為何寧死也不降唐?

單雄信

單雄信在徐公的建議下,正式起義,程咬金為大德天子,單雄信等人被封為五虎上將,徐公為丞相,秦瓊為兵馬大元帥。

事與願違,大唐李淵等人起義,宇文化及在江都殺死隋煬帝,本應該同心協力的幾人卻分道揚鑣,以魏徵,秦瓊,程咬金等人投靠李世明,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

至於為什麼單雄信不投靠李世民呢,那是因為單雄信的哥哥單道被李淵所殺,想想但是的單雄信能夠投靠仇人的兒子嗎,而秦瓊等人不顧兄弟情誼投奔而去。

單雄信為何寧死也不降唐?

隋唐李世民

當年程咬金讓位給李密的時候,單雄信反了,秦瓊沒給與支持。單雄信投奔洛陽王王世充,秦瓊投奔李世民前又挖走了前來投奔的兄弟。秦瓊降唐後單雄信兵敗被擒,秦瓊沒能保住他的性命。

隋唐演義裡,忠義第一當屬單雄信,第二則是王伯當(為了李密而死),秦瓊和羅成成為了不仁不義之輩,都死於自己的誓言(一個萬箭穿心,一個吐血身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