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中,燕國為何總自稱是八百年老諸侯?

10 個回答
邓海春
2019-08-16

在兩千餘年前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原本與周王室具有血緣關係或立下大功的各個諸侯國之間開始互相征伐,妄圖爭奪霸主地位,甚至妄想推翻整個王朝重新洗牌。於是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在戰國七雄中,有這樣一個弱小的國家:它位於苦寒之地,它曾經甚至打下當時一代霸主——齊國的大片國土,它在絕境之下誕生了一位流芳千古的刺客——荊軻,它便是燕國。

在《大秦帝國》中,燕國自稱是八百年老諸侯,那麼它為何能如此“大放厥詞”,大擺老資格?

在兩千餘年前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原本與周王室具有血緣關係或立下大功的各個諸侯國之間開始互相征伐,妄圖爭奪霸主地位,甚至妄想推翻整個王朝重新洗牌。於是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在戰國七雄中,有這樣一個弱小的國家:它位於苦寒之地,它曾經甚至打下當時一代霸主——齊國的大片國土,它在絕境之下誕生了一位流芳千古的刺客——荊軻,它便是燕國。

在《大秦帝國》中,燕國自稱是八百年老諸侯,那麼它為何能如此“大放厥詞”,大擺老資格?

武王克商結束後(前1044),根據周朝的分封制,周天子封其弟姬奭於燕地,稱之為燕召公。後來的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併薊國後,建都於薊。秦始皇十九年(前228),秦始皇滅掉趙國後便陳兵於易水,不甘心的燕太子丹便暗派荊軻以獻燕國城池的名義去刺殺秦王,圖窮匕首見,但最終以失敗告終,荊軻被殺。秦王嬴政大怒,立即命令將軍王翦發兵攻燕,秦始皇二十年(前226),燕王喜倉皇帶領公室衛軍逃往遼東。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2),秦王嬴政派王賁率大軍進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自此燕國滅亡。從周王室分封開始算起,到這裡燕國被秦王掃六合而滅亡,整個國祚歷時八百餘年。

反觀其他幾個七雄諸侯國都沒有燕國如此長的歷史。

在兩千餘年前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原本與周王室具有血緣關係或立下大功的各個諸侯國之間開始互相征伐,妄圖爭奪霸主地位,甚至妄想推翻整個王朝重新洗牌。於是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在戰國七雄中,有這樣一個弱小的國家:它位於苦寒之地,它曾經甚至打下當時一代霸主——齊國的大片國土,它在絕境之下誕生了一位流芳千古的刺客——荊軻,它便是燕國。

在《大秦帝國》中,燕國自稱是八百年老諸侯,那麼它為何能如此“大放厥詞”,大擺老資格?

武王克商結束後(前1044),根據周朝的分封制,周天子封其弟姬奭於燕地,稱之為燕召公。後來的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併薊國後,建都於薊。秦始皇十九年(前228),秦始皇滅掉趙國後便陳兵於易水,不甘心的燕太子丹便暗派荊軻以獻燕國城池的名義去刺殺秦王,圖窮匕首見,但最終以失敗告終,荊軻被殺。秦王嬴政大怒,立即命令將軍王翦發兵攻燕,秦始皇二十年(前226),燕王喜倉皇帶領公室衛軍逃往遼東。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2),秦王嬴政派王賁率大軍進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自此燕國滅亡。從周王室分封開始算起,到這裡燕國被秦王掃六合而滅亡,整個國祚歷時八百餘年。

反觀其他幾個七雄諸侯國都沒有燕國如此長的歷史。

齊國當年被冊封時,是將這塊地方劃分給當朝重臣、功臣——姜子牙的。但是到了周安王十六年(前386),齊國的權臣田氏家族取代了呂氏政權,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為齊王。後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原呂氏齊王薨逝,自此雖然同為齊國,但是齊國早已變了天,由原來的呂氏變成了田氏,史稱田氏代齊。

韓、趙、魏三國其實起源於三家分晉,當時春秋霸主晉文公在國內設立了三軍六卿的政治制度,其中的六卿就把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晉文公在世時一切看起來還十分的和平安樂,但在他身後,韓、趙、魏、智、範、中行六大氏族的六卿開始互相角力。後來趙氏滅掉了範、中行氏,隨後又聯合魏、韓滅掉了智氏。自此晉國的公室算是名存實亡了,後來周威烈王冊封韓虔、趙籍、魏斯三人為諸侯,隨機三人便瓜分了當年不可一世的晉國的土地。因此戰國七雄中的這三個諸侯國起源於戰國時期。

在兩千餘年前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原本與周王室具有血緣關係或立下大功的各個諸侯國之間開始互相征伐,妄圖爭奪霸主地位,甚至妄想推翻整個王朝重新洗牌。於是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在戰國七雄中,有這樣一個弱小的國家:它位於苦寒之地,它曾經甚至打下當時一代霸主——齊國的大片國土,它在絕境之下誕生了一位流芳千古的刺客——荊軻,它便是燕國。

在《大秦帝國》中,燕國自稱是八百年老諸侯,那麼它為何能如此“大放厥詞”,大擺老資格?

武王克商結束後(前1044),根據周朝的分封制,周天子封其弟姬奭於燕地,稱之為燕召公。後來的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併薊國後,建都於薊。秦始皇十九年(前228),秦始皇滅掉趙國後便陳兵於易水,不甘心的燕太子丹便暗派荊軻以獻燕國城池的名義去刺殺秦王,圖窮匕首見,但最終以失敗告終,荊軻被殺。秦王嬴政大怒,立即命令將軍王翦發兵攻燕,秦始皇二十年(前226),燕王喜倉皇帶領公室衛軍逃往遼東。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2),秦王嬴政派王賁率大軍進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自此燕國滅亡。從周王室分封開始算起,到這裡燕國被秦王掃六合而滅亡,整個國祚歷時八百餘年。

反觀其他幾個七雄諸侯國都沒有燕國如此長的歷史。

齊國當年被冊封時,是將這塊地方劃分給當朝重臣、功臣——姜子牙的。但是到了周安王十六年(前386),齊國的權臣田氏家族取代了呂氏政權,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為齊王。後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原呂氏齊王薨逝,自此雖然同為齊國,但是齊國早已變了天,由原來的呂氏變成了田氏,史稱田氏代齊。

韓、趙、魏三國其實起源於三家分晉,當時春秋霸主晉文公在國內設立了三軍六卿的政治制度,其中的六卿就把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晉文公在世時一切看起來還十分的和平安樂,但在他身後,韓、趙、魏、智、範、中行六大氏族的六卿開始互相角力。後來趙氏滅掉了範、中行氏,隨後又聯合魏、韓滅掉了智氏。自此晉國的公室算是名存實亡了,後來周威烈王冊封韓虔、趙籍、魏斯三人為諸侯,隨機三人便瓜分了當年不可一世的晉國的土地。因此戰國七雄中的這三個諸侯國起源於戰國時期。

至於強秦的始祖秦非子本來是給周王室養馬的奴隸,秦非子因善於養馬,為周王室供應了良馬,滿足周王室對外征戰對戰馬的需要,因此得到當時周孝王的賞識,於是獲封秦地,成為了秦國始封君,號稱秦嬴。但秦非子只得到了封地,他只是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庸”,沒有得到周天子的正式冊封禮,因此既不是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秦國是等到秦襄公時,才正式列為諸侯。這還是因為西周末年東周之初周平王東遷洛邑,秦襄公因護駕有功才被正式冊封。因此秦國應該從平王東遷開始算起。

楚國是在武王伐紂後便被冊封,但由於國君是羋姓熊氏,相比燕國正統宗親來說他只能算是個功臣。況且位處南方,遠離周王朝,被周王室和中原諸侯看作南蠻之族,楚王其實是自封的稱號。相比燕國,確實有一種幹、親之分。

燕國雖然看似弱小,其實歷代國君一直勵精圖治,絲毫不敢懈怠,但最終由於地理位置實在難以比肩富饒的南方諸國,也就很難發展起來,不過它仍然是七雄中資格最老的,國祚八百餘年。

大秦铁鹰剑士
2019-08-16

七大戰國,各有各的輝煌值得歌頌:魏國以晉國正統自居,韓國以自己道德高尚自傲,趙國以自己武力勁強稱雄,齊國以自己國富民強為豪,楚國以自己是王國驕傲,秦國以東周開國功臣自居,燕國則以自己血統純正自豪。七大戰國中,只有魏國、韓國、燕國是姬姓諸侯,魏國與韓國是旁系出身,燕國則是周文王的兒子召公奭所建,血統純正而高貴,是周王室十分重視的諸侯國。戰國時代拼實力,燕國沒有實力,故拿血純說事,在公開場合特點注重強調自己的血純。

七大戰國,各有各的輝煌值得歌頌:魏國以晉國正統自居,韓國以自己道德高尚自傲,趙國以自己武力勁強稱雄,齊國以自己國富民強為豪,楚國以自己是王國驕傲,秦國以東周開國功臣自居,燕國則以自己血統純正自豪。七大戰國中,只有魏國、韓國、燕國是姬姓諸侯,魏國與韓國是旁系出身,燕國則是周文王的兒子召公奭所建,血統純正而高貴,是周王室十分重視的諸侯國。戰國時代拼實力,燕國沒有實力,故拿血純說事,在公開場合特點注重強調自己的血純。

從七個戰國成立的時間來看,燕國是最古老的一個諸侯國,建國時間是公元前1044年;楚國則比燕國晚一點,建國時間是公元前1043年。秦國的建國時間晚於燕國一個時代,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才下召允許秦人正式立國。三晉建國時間為公元前403年,比秦國還晚一個時代;戰國時代的齊國稱為田齊,國君不是周朝初封的姜氏,田齊建國時間為前386年。因此要說八百年老諸侯,楚國也完全可以說自己有八百年曆史。但是燕國是周王室宗親,立國時國格為公爵,楚國則是功臣子弟,立國時國格僅僅為子爵。因此楚國不以周王室冊封為自豪,反而以不服周為豪。

七大戰國,各有各的輝煌值得歌頌:魏國以晉國正統自居,韓國以自己道德高尚自傲,趙國以自己武力勁強稱雄,齊國以自己國富民強為豪,楚國以自己是王國驕傲,秦國以東周開國功臣自居,燕國則以自己血統純正自豪。七大戰國中,只有魏國、韓國、燕國是姬姓諸侯,魏國與韓國是旁系出身,燕國則是周文王的兒子召公奭所建,血統純正而高貴,是周王室十分重視的諸侯國。戰國時代拼實力,燕國沒有實力,故拿血純說事,在公開場合特點注重強調自己的血純。

從七個戰國成立的時間來看,燕國是最古老的一個諸侯國,建國時間是公元前1044年;楚國則比燕國晚一點,建國時間是公元前1043年。秦國的建國時間晚於燕國一個時代,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才下召允許秦人正式立國。三晉建國時間為公元前403年,比秦國還晚一個時代;戰國時代的齊國稱為田齊,國君不是周朝初封的姜氏,田齊建國時間為前386年。因此要說八百年老諸侯,楚國也完全可以說自己有八百年曆史。但是燕國是周王室宗親,立國時國格為公爵,楚國則是功臣子弟,立國時國格僅僅為子爵。因此楚國不以周王室冊封為自豪,反而以不服周為豪。

燕國地處燕山山脈,遠離中原政治中心,因此很多歷史事件都與燕國無關。燕國在春秋時期比較有名的事件就是攻滅了薊國,這是燕國唯一消滅的一個諸侯國,之後燕國很少有滅國行動。公元前664年,山戎對燕國大規模侵略,燕人一度遷都以避山戎兵鋒,最後還是齊桓公姜小白出兵幫助燕國收復國都擊退山戎的。可以說燕國跟姜齊的關係比較好,燕國善於依附大國求生存;田氏代齊後,燕國跟齊國關係十分不好,就是因為燕國看重血統,認為田氏代齊是僭越行為。

七大戰國,各有各的輝煌值得歌頌:魏國以晉國正統自居,韓國以自己道德高尚自傲,趙國以自己武力勁強稱雄,齊國以自己國富民強為豪,楚國以自己是王國驕傲,秦國以東周開國功臣自居,燕國則以自己血統純正自豪。七大戰國中,只有魏國、韓國、燕國是姬姓諸侯,魏國與韓國是旁系出身,燕國則是周文王的兒子召公奭所建,血統純正而高貴,是周王室十分重視的諸侯國。戰國時代拼實力,燕國沒有實力,故拿血純說事,在公開場合特點注重強調自己的血純。

從七個戰國成立的時間來看,燕國是最古老的一個諸侯國,建國時間是公元前1044年;楚國則比燕國晚一點,建國時間是公元前1043年。秦國的建國時間晚於燕國一個時代,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才下召允許秦人正式立國。三晉建國時間為公元前403年,比秦國還晚一個時代;戰國時代的齊國稱為田齊,國君不是周朝初封的姜氏,田齊建國時間為前386年。因此要說八百年老諸侯,楚國也完全可以說自己有八百年曆史。但是燕國是周王室宗親,立國時國格為公爵,楚國則是功臣子弟,立國時國格僅僅為子爵。因此楚國不以周王室冊封為自豪,反而以不服周為豪。

燕國地處燕山山脈,遠離中原政治中心,因此很多歷史事件都與燕國無關。燕國在春秋時期比較有名的事件就是攻滅了薊國,這是燕國唯一消滅的一個諸侯國,之後燕國很少有滅國行動。公元前664年,山戎對燕國大規模侵略,燕人一度遷都以避山戎兵鋒,最後還是齊桓公姜小白出兵幫助燕國收復國都擊退山戎的。可以說燕國跟姜齊的關係比較好,燕國善於依附大國求生存;田氏代齊後,燕國跟齊國關係十分不好,就是因為燕國看重血統,認為田氏代齊是僭越行為。

燕國雖小但善附大國,依附大國是燕國的一向國策。春秋時齊國強大,燕國就跟齊國稱兄道弟,姜齊對燕國的幫助很大;田氏代齊後,魏國也同時崛起,燕國認為魏國是姬姓諸侯,故依附於魏國。燕國看不起趙國,認為趙國是爆發戶,且嬴姓原本是周王室的奴隸部族,趙國身為嬴姓族人後代,燕國就在魏國的支持下經常騷擾趙國。燕國同樣看不起秦國,視秦人為蠻夷,蘇秦合縱六國伐秦,燕國是積極參與者,且是第一個合縱國。秦國統一天下的形勢很明朗後,燕國就依附秦國,在秦國的支持下多次偷襲趙國,不過戰敗而歸。秦滅燕國時,燕國則不得不放下成見,與趙國的延續代國結盟抗秦。

七大戰國,各有各的輝煌值得歌頌:魏國以晉國正統自居,韓國以自己道德高尚自傲,趙國以自己武力勁強稱雄,齊國以自己國富民強為豪,楚國以自己是王國驕傲,秦國以東周開國功臣自居,燕國則以自己血統純正自豪。七大戰國中,只有魏國、韓國、燕國是姬姓諸侯,魏國與韓國是旁系出身,燕國則是周文王的兒子召公奭所建,血統純正而高貴,是周王室十分重視的諸侯國。戰國時代拼實力,燕國沒有實力,故拿血純說事,在公開場合特點注重強調自己的血純。

從七個戰國成立的時間來看,燕國是最古老的一個諸侯國,建國時間是公元前1044年;楚國則比燕國晚一點,建國時間是公元前1043年。秦國的建國時間晚於燕國一個時代,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才下召允許秦人正式立國。三晉建國時間為公元前403年,比秦國還晚一個時代;戰國時代的齊國稱為田齊,國君不是周朝初封的姜氏,田齊建國時間為前386年。因此要說八百年老諸侯,楚國也完全可以說自己有八百年曆史。但是燕國是周王室宗親,立國時國格為公爵,楚國則是功臣子弟,立國時國格僅僅為子爵。因此楚國不以周王室冊封為自豪,反而以不服周為豪。

燕國地處燕山山脈,遠離中原政治中心,因此很多歷史事件都與燕國無關。燕國在春秋時期比較有名的事件就是攻滅了薊國,這是燕國唯一消滅的一個諸侯國,之後燕國很少有滅國行動。公元前664年,山戎對燕國大規模侵略,燕人一度遷都以避山戎兵鋒,最後還是齊桓公姜小白出兵幫助燕國收復國都擊退山戎的。可以說燕國跟姜齊的關係比較好,燕國善於依附大國求生存;田氏代齊後,燕國跟齊國關係十分不好,就是因為燕國看重血統,認為田氏代齊是僭越行為。

燕國雖小但善附大國,依附大國是燕國的一向國策。春秋時齊國強大,燕國就跟齊國稱兄道弟,姜齊對燕國的幫助很大;田氏代齊後,魏國也同時崛起,燕國認為魏國是姬姓諸侯,故依附於魏國。燕國看不起趙國,認為趙國是爆發戶,且嬴姓原本是周王室的奴隸部族,趙國身為嬴姓族人後代,燕國就在魏國的支持下經常騷擾趙國。燕國同樣看不起秦國,視秦人為蠻夷,蘇秦合縱六國伐秦,燕國是積極參與者,且是第一個合縱國。秦國統一天下的形勢很明朗後,燕國就依附秦國,在秦國的支持下多次偷襲趙國,不過戰敗而歸。秦滅燕國時,燕國則不得不放下成見,與趙國的延續代國結盟抗秦。

卧闻海棠
2019-08-16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我們先分開來看:


趙魏韓:戰國初期三家分晉才成為諸侯,國祚不過兩百多年;


齊國:齊雖然是西周初期的封國,但西周分封的齊國是姜太公的後代,而戰國時齊國國君已經被田氏取代了,國祚也只有一百多年;


秦國:秦是在平王東遷之後因擁立之功得封諸侯,國祚五百多年;


剩下兩個國家,楚國和燕國,都有八百年之稱。但在西周初期,楚國地位非常低,而燕國地位尊崇,可以說是正兒八經延續了八百年的貴族。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我們先分開來看:


趙魏韓:戰國初期三家分晉才成為諸侯,國祚不過兩百多年;


齊國:齊雖然是西周初期的封國,但西周分封的齊國是姜太公的後代,而戰國時齊國國君已經被田氏取代了,國祚也只有一百多年;


秦國:秦是在平王東遷之後因擁立之功得封諸侯,國祚五百多年;


剩下兩個國家,楚國和燕國,都有八百年之稱。但在西周初期,楚國地位非常低,而燕國地位尊崇,可以說是正兒八經延續了八百年的貴族。



很多人對燕國的印象都停留在“太子丹”“荊軻刺秦”這兩個概念上,但實際上燕國在戰國七雄中的歷史底蘊是數一數二的。

如果喜歡《詩經》的話,應該會記得《十五國風》中有“二南”,分別是《周南》和《召南》,這其中,“召”的由來便是燕國開國祖先召公姬奭。

我們知道,武王伐紂以後,分封天下諸侯,當時最大的諸侯國分別是周公封國魯國與姜太公封國齊國。武王在伐紂之後很快就死了,周公要輔佐朝政,於是自己沒有前往封地,讓長子伯禽前往受封,伯禽的後代世世代代繼承魯國國君之位。

周公就留在了鎬京,輔佐成王,然後周公在鎬京也留下了後代,世世代代繼承周公之位,到了春秋時代,依然有周公的存在,左傳中屢有記載。

實際上,跟周公經歷類似的還有一個人,他就是燕國先祖、周公的弟弟召公姬奭。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我們先分開來看:


趙魏韓:戰國初期三家分晉才成為諸侯,國祚不過兩百多年;


齊國:齊雖然是西周初期的封國,但西周分封的齊國是姜太公的後代,而戰國時齊國國君已經被田氏取代了,國祚也只有一百多年;


秦國:秦是在平王東遷之後因擁立之功得封諸侯,國祚五百多年;


剩下兩個國家,楚國和燕國,都有八百年之稱。但在西周初期,楚國地位非常低,而燕國地位尊崇,可以說是正兒八經延續了八百年的貴族。



很多人對燕國的印象都停留在“太子丹”“荊軻刺秦”這兩個概念上,但實際上燕國在戰國七雄中的歷史底蘊是數一數二的。

如果喜歡《詩經》的話,應該會記得《十五國風》中有“二南”,分別是《周南》和《召南》,這其中,“召”的由來便是燕國開國祖先召公姬奭。

我們知道,武王伐紂以後,分封天下諸侯,當時最大的諸侯國分別是周公封國魯國與姜太公封國齊國。武王在伐紂之後很快就死了,周公要輔佐朝政,於是自己沒有前往封地,讓長子伯禽前往受封,伯禽的後代世世代代繼承魯國國君之位。

周公就留在了鎬京,輔佐成王,然後周公在鎬京也留下了後代,世世代代繼承周公之位,到了春秋時代,依然有周公的存在,左傳中屢有記載。

實際上,跟周公經歷類似的還有一個人,他就是燕國先祖、周公的弟弟召公姬奭。


分封諸侯的時候,召公姬奭被封在了燕國,但是召公比較賢明要同周公一起輔佐侄兒周成王,後來還輔佐周康王,於是也留在了鎬京,讓長子去燕國受封,世世代代繼承燕國國君之位。並且也在鎬京留下了後代,世世代代繼承召公之位。

所以,《詩經》中的《周南》,大抵上是周公攝政時管理的一片地方所產生的詩歌,《召南》則是召公所管理的一片地方所產生的詩歌,都在今天陝西一帶。

我們知道,歷史上有個很有名的典故“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講的是周厲王不讓民眾說自己壞話,然後召公站了出來勸諫周厲王,稱“邵公諫弭謗”,這個邵公就是召公姬奭的後人。後來國人暴動,厲王被趕出國都,進入“周召共和”時代,就是指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政(分別是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的後人)。


不過燕國雖然一直是貴族,但卻沒怎麼闊過,實力一直算不上頂尖,真正輝煌的時間,就那麼十幾二十年。很多人應該還記得《隆中對》中說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這裡面的樂毅,就是那個唯一帶領燕國輝煌了十幾年的人。樂毅曾在燕國受到燕昭王信任而出將入相,帶領弱小的燕國大敗如日中天的齊國,可惜燕昭王死後,樂毅受到燕國新任國君猜忌,樂毅只好離開了燕國。樂毅一走,燕國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再也沒闊過,直到被秦國所滅。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我們先分開來看:


趙魏韓:戰國初期三家分晉才成為諸侯,國祚不過兩百多年;


齊國:齊雖然是西周初期的封國,但西周分封的齊國是姜太公的後代,而戰國時齊國國君已經被田氏取代了,國祚也只有一百多年;


秦國:秦是在平王東遷之後因擁立之功得封諸侯,國祚五百多年;


剩下兩個國家,楚國和燕國,都有八百年之稱。但在西周初期,楚國地位非常低,而燕國地位尊崇,可以說是正兒八經延續了八百年的貴族。



很多人對燕國的印象都停留在“太子丹”“荊軻刺秦”這兩個概念上,但實際上燕國在戰國七雄中的歷史底蘊是數一數二的。

如果喜歡《詩經》的話,應該會記得《十五國風》中有“二南”,分別是《周南》和《召南》,這其中,“召”的由來便是燕國開國祖先召公姬奭。

我們知道,武王伐紂以後,分封天下諸侯,當時最大的諸侯國分別是周公封國魯國與姜太公封國齊國。武王在伐紂之後很快就死了,周公要輔佐朝政,於是自己沒有前往封地,讓長子伯禽前往受封,伯禽的後代世世代代繼承魯國國君之位。

周公就留在了鎬京,輔佐成王,然後周公在鎬京也留下了後代,世世代代繼承周公之位,到了春秋時代,依然有周公的存在,左傳中屢有記載。

實際上,跟周公經歷類似的還有一個人,他就是燕國先祖、周公的弟弟召公姬奭。


分封諸侯的時候,召公姬奭被封在了燕國,但是召公比較賢明要同周公一起輔佐侄兒周成王,後來還輔佐周康王,於是也留在了鎬京,讓長子去燕國受封,世世代代繼承燕國國君之位。並且也在鎬京留下了後代,世世代代繼承召公之位。

所以,《詩經》中的《周南》,大抵上是周公攝政時管理的一片地方所產生的詩歌,《召南》則是召公所管理的一片地方所產生的詩歌,都在今天陝西一帶。

我們知道,歷史上有個很有名的典故“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講的是周厲王不讓民眾說自己壞話,然後召公站了出來勸諫周厲王,稱“邵公諫弭謗”,這個邵公就是召公姬奭的後人。後來國人暴動,厲王被趕出國都,進入“周召共和”時代,就是指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政(分別是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的後人)。


不過燕國雖然一直是貴族,但卻沒怎麼闊過,實力一直算不上頂尖,真正輝煌的時間,就那麼十幾二十年。很多人應該還記得《隆中對》中說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這裡面的樂毅,就是那個唯一帶領燕國輝煌了十幾年的人。樂毅曾在燕國受到燕昭王信任而出將入相,帶領弱小的燕國大敗如日中天的齊國,可惜燕昭王死後,樂毅受到燕國新任國君猜忌,樂毅只好離開了燕國。樂毅一走,燕國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再也沒闊過,直到被秦國所滅。


總的來說,只說800年這個數字的話,燕國是武王伐紂之後不久就被分封的諸侯,武王伐紂大約是公元前1046年,燕國獲封大約是幾年之後,到秦始皇滅燕,已經是公元前222年,確實是實打實的延續了800多年。

Good小杨老师
2019-08-16

戰國時期,燕國實力很弱,在七雄中屬於墊底的位置。國君或國人外出時,怎樣才能彰顯自己獨特的身份呢?論強大,不及秦、趙;論富裕,不及魏、齊;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剩下這八百年老諸侯的牌子了。

戰國時期,燕國實力很弱,在七雄中屬於墊底的位置。國君或國人外出時,怎樣才能彰顯自己獨特的身份呢?論強大,不及秦、趙;論富裕,不及魏、齊;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剩下這八百年老諸侯的牌子了。

800年燕國簡史

簡要說一下燕國的主要歷史:

1、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封他的弟弟姬奭於燕地,燕國開始逐漸建國;

2、公元前七世紀,燕國開始向北方擴張,吞併薊國後,將都城遷到薊;

3、齊桓公在位期間,山戎大舉南侵,燕國被迫移都;齊桓公率領聯軍攻打山戎,燕國才得以喘息;

4、公元前380年--公元前350年,燕國、齊國戰爭不斷;

5、公元前323年,燕國參與五國相王活動,開始稱王;

6、公元前318年--公元前314年,發生了著名的禪讓事件,燕國差點兒亡國;

7、公元前312年,公子職繼位,招攬人才、勵精圖治,燕國欣欣向榮,達到頂峰;

戰國時期,燕國實力很弱,在七雄中屬於墊底的位置。國君或國人外出時,怎樣才能彰顯自己獨特的身份呢?論強大,不及秦、趙;論富裕,不及魏、齊;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剩下這八百年老諸侯的牌子了。

800年燕國簡史

簡要說一下燕國的主要歷史:

1、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封他的弟弟姬奭於燕地,燕國開始逐漸建國;

2、公元前七世紀,燕國開始向北方擴張,吞併薊國後,將都城遷到薊;

3、齊桓公在位期間,山戎大舉南侵,燕國被迫移都;齊桓公率領聯軍攻打山戎,燕國才得以喘息;

4、公元前380年--公元前350年,燕國、齊國戰爭不斷;

5、公元前323年,燕國參與五國相王活動,開始稱王;

6、公元前318年--公元前314年,發生了著名的禪讓事件,燕國差點兒亡國;

7、公元前312年,公子職繼位,招攬人才、勵精圖治,燕國欣欣向榮,達到頂峰;

8、公元前284年,樂毅率五國聯軍伐齊,打的齊國只剩下兩座城池;相持五年後燕軍大敗,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9、公元前222年,燕國滅亡。

燕國從開國到覆滅,總共822年,是戰國七雄中國運最長且沒有經歷改姓換代的國家。

戰國實力衰退

戰國時期,其他大國基本上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變法改革,國力都曾強盛一時,燕國在燕昭王時期還算強盛外,其餘時候都比較弱小,在大國中屬於墊底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1、燕國地處北方,遠離中原文化、政治中心;

戰國時期,燕國實力很弱,在七雄中屬於墊底的位置。國君或國人外出時,怎樣才能彰顯自己獨特的身份呢?論強大,不及秦、趙;論富裕,不及魏、齊;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剩下這八百年老諸侯的牌子了。

800年燕國簡史

簡要說一下燕國的主要歷史:

1、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封他的弟弟姬奭於燕地,燕國開始逐漸建國;

2、公元前七世紀,燕國開始向北方擴張,吞併薊國後,將都城遷到薊;

3、齊桓公在位期間,山戎大舉南侵,燕國被迫移都;齊桓公率領聯軍攻打山戎,燕國才得以喘息;

4、公元前380年--公元前350年,燕國、齊國戰爭不斷;

5、公元前323年,燕國參與五國相王活動,開始稱王;

6、公元前318年--公元前314年,發生了著名的禪讓事件,燕國差點兒亡國;

7、公元前312年,公子職繼位,招攬人才、勵精圖治,燕國欣欣向榮,達到頂峰;

8、公元前284年,樂毅率五國聯軍伐齊,打的齊國只剩下兩座城池;相持五年後燕軍大敗,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9、公元前222年,燕國滅亡。

燕國從開國到覆滅,總共822年,是戰國七雄中國運最長且沒有經歷改姓換代的國家。

戰國實力衰退

戰國時期,其他大國基本上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變法改革,國力都曾強盛一時,燕國在燕昭王時期還算強盛外,其餘時候都比較弱小,在大國中屬於墊底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1、燕國地處北方,遠離中原文化、政治中心;

2、燕國處於寒冷的北方,土地產量低,人口稀少;

3、燕國政治制度僵化,缺乏活力,一直缺乏明君、名臣;

4、燕國與草原遊牧民族相接,長期處於防禦狀態;

5、相鄰的齊國、趙國過於強大,沒有充分的施展空間。

戰國時期,燕國實力很弱,在七雄中屬於墊底的位置。國君或國人外出時,怎樣才能彰顯自己獨特的身份呢?論強大,不及秦、趙;論富裕,不及魏、齊;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剩下這八百年老諸侯的牌子了。

800年燕國簡史

簡要說一下燕國的主要歷史:

1、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封他的弟弟姬奭於燕地,燕國開始逐漸建國;

2、公元前七世紀,燕國開始向北方擴張,吞併薊國後,將都城遷到薊;

3、齊桓公在位期間,山戎大舉南侵,燕國被迫移都;齊桓公率領聯軍攻打山戎,燕國才得以喘息;

4、公元前380年--公元前350年,燕國、齊國戰爭不斷;

5、公元前323年,燕國參與五國相王活動,開始稱王;

6、公元前318年--公元前314年,發生了著名的禪讓事件,燕國差點兒亡國;

7、公元前312年,公子職繼位,招攬人才、勵精圖治,燕國欣欣向榮,達到頂峰;

8、公元前284年,樂毅率五國聯軍伐齊,打的齊國只剩下兩座城池;相持五年後燕軍大敗,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9、公元前222年,燕國滅亡。

燕國從開國到覆滅,總共822年,是戰國七雄中國運最長且沒有經歷改姓換代的國家。

戰國實力衰退

戰國時期,其他大國基本上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變法改革,國力都曾強盛一時,燕國在燕昭王時期還算強盛外,其餘時候都比較弱小,在大國中屬於墊底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1、燕國地處北方,遠離中原文化、政治中心;

2、燕國處於寒冷的北方,土地產量低,人口稀少;

3、燕國政治制度僵化,缺乏活力,一直缺乏明君、名臣;

4、燕國與草原遊牧民族相接,長期處於防禦狀態;

5、相鄰的齊國、趙國過於強大,沒有充分的施展空間。

正統的身份是唯一值得驕傲的了

戰國時代各國君主經常搞會盟,燕國國力不佔優勢,其他國家大吹特吹自己的豐功偉績,燕國總不能光聽別人說吧,只好拿出自己的身份來說事。要按國家的正統、國運的長遠,其他國家都不是燕國的對手。

1、韓、趙、魏三晉,公元前403年才誕生,時間太短,而且還是篡奪得國的;

戰國時期,燕國實力很弱,在七雄中屬於墊底的位置。國君或國人外出時,怎樣才能彰顯自己獨特的身份呢?論強大,不及秦、趙;論富裕,不及魏、齊;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剩下這八百年老諸侯的牌子了。

800年燕國簡史

簡要說一下燕國的主要歷史:

1、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封他的弟弟姬奭於燕地,燕國開始逐漸建國;

2、公元前七世紀,燕國開始向北方擴張,吞併薊國後,將都城遷到薊;

3、齊桓公在位期間,山戎大舉南侵,燕國被迫移都;齊桓公率領聯軍攻打山戎,燕國才得以喘息;

4、公元前380年--公元前350年,燕國、齊國戰爭不斷;

5、公元前323年,燕國參與五國相王活動,開始稱王;

6、公元前318年--公元前314年,發生了著名的禪讓事件,燕國差點兒亡國;

7、公元前312年,公子職繼位,招攬人才、勵精圖治,燕國欣欣向榮,達到頂峰;

8、公元前284年,樂毅率五國聯軍伐齊,打的齊國只剩下兩座城池;相持五年後燕軍大敗,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9、公元前222年,燕國滅亡。

燕國從開國到覆滅,總共822年,是戰國七雄中國運最長且沒有經歷改姓換代的國家。

戰國實力衰退

戰國時期,其他大國基本上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變法改革,國力都曾強盛一時,燕國在燕昭王時期還算強盛外,其餘時候都比較弱小,在大國中屬於墊底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1、燕國地處北方,遠離中原文化、政治中心;

2、燕國處於寒冷的北方,土地產量低,人口稀少;

3、燕國政治制度僵化,缺乏活力,一直缺乏明君、名臣;

4、燕國與草原遊牧民族相接,長期處於防禦狀態;

5、相鄰的齊國、趙國過於強大,沒有充分的施展空間。

正統的身份是唯一值得驕傲的了

戰國時代各國君主經常搞會盟,燕國國力不佔優勢,其他國家大吹特吹自己的豐功偉績,燕國總不能光聽別人說吧,只好拿出自己的身份來說事。要按國家的正統、國運的長遠,其他國家都不是燕國的對手。

1、韓、趙、魏三晉,公元前403年才誕生,時間太短,而且還是篡奪得國的;

2、秦國,實力強大又怎麼樣?可別忘了,你們的老祖宗可是放馬出身的,跟我們的天子之弟根本不在一個層次;

3、齊國倒是歷史也挺悠久,可惜姜氏在中途被田氏替換了,換句話說田氏齊國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和原來的齊國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4、至於楚國,春秋時期就開始僭越,明明就是個子爵,還往臉上貼金,硬說是王,楚子的標籤怎麼也摘不掉。

燕國實力太菜,坐到一起時沒什麼可拿出手的,就只好把老祖宗搬出來,裝扮裝扮臉面,說到底還是羨慕嫉妒恨。

總結:燕國曆經800多年,到戰國時期,實力衰弱,沒法和其他幾大強國比,只好搬出800年老諸侯的牌子裝點門面,實質上就是死要面子、缺乏自信!

这些历史要读
2019-08-16

因為戰國七雄中,唯一根正苗紅的就只有燕國了;

不妨簡單說下其餘六國的歷史:先來說說趙魏韓三家,這三者應該說在戰國七雄中是屬於新興勢力,這三個諸侯原來都是晉國的家臣,後來三家合計幹掉了智氏,趙籍、魏斯和韓虔於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封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趙魏韓三家完成了對晉國的瓜分,史稱三家分晉。因此,趙魏韓又合稱為三晉。

因為戰國七雄中,唯一根正苗紅的就只有燕國了;

不妨簡單說下其餘六國的歷史:先來說說趙魏韓三家,這三者應該說在戰國七雄中是屬於新興勢力,這三個諸侯原來都是晉國的家臣,後來三家合計幹掉了智氏,趙籍、魏斯和韓虔於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封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趙魏韓三家完成了對晉國的瓜分,史稱三家分晉。因此,趙魏韓又合稱為三晉。

東方大國齊國也是一個老牌強國,其開國封君就是著名的西周開國元勳姜子牙。然而,戰國時期的齊國和春秋時期的齊國,其實是不一樣。春秋時期,陳國的公子完逃亡齊國,改名田完。幾世以後,田氏在齊國勢力坐大。於是在公元前386年,田完的後人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原來的姜氏齊國被田氏齊國所取代。所以說,從春秋到戰國,齊國並非是一脈相承的。

再來說說秦楚,雖然兩者都是歷史悠久的諸侯強國,秦國稱霸西北,楚國雄踞江淮。然而,秦楚兩國從春秋開始就一直被中原諸侯輕視,被他們視為蠻夷般的存在。尤其是楚國,一向被視為“楚蠻”、“楚子”,而周朝給楚國的封號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子爵。因此,楚國更是一直遊離於周朝分封體系之外,老早就給自己改稱為“王”。

因為戰國七雄中,唯一根正苗紅的就只有燕國了;

不妨簡單說下其餘六國的歷史:先來說說趙魏韓三家,這三者應該說在戰國七雄中是屬於新興勢力,這三個諸侯原來都是晉國的家臣,後來三家合計幹掉了智氏,趙籍、魏斯和韓虔於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封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趙魏韓三家完成了對晉國的瓜分,史稱三家分晉。因此,趙魏韓又合稱為三晉。

東方大國齊國也是一個老牌強國,其開國封君就是著名的西周開國元勳姜子牙。然而,戰國時期的齊國和春秋時期的齊國,其實是不一樣。春秋時期,陳國的公子完逃亡齊國,改名田完。幾世以後,田氏在齊國勢力坐大。於是在公元前386年,田完的後人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原來的姜氏齊國被田氏齊國所取代。所以說,從春秋到戰國,齊國並非是一脈相承的。

再來說說秦楚,雖然兩者都是歷史悠久的諸侯強國,秦國稱霸西北,楚國雄踞江淮。然而,秦楚兩國從春秋開始就一直被中原諸侯輕視,被他們視為蠻夷般的存在。尤其是楚國,一向被視為“楚蠻”、“楚子”,而周朝給楚國的封號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子爵。因此,楚國更是一直遊離於周朝分封體系之外,老早就給自己改稱為“王”。

基於其餘六國的身世,那麼作為老牌宗周諸侯的燕國,自然就有其驕傲的資本。燕國的開國封君燕召公姬奭,乃是周武王之弟,地位相當顯赫,是根正苗紅的姬姓諸侯。

而從春秋到戰國,經過幾百年的諸侯爭霸,西周時期所分封的姬姓諸侯都相繼被屯並,最後就只剩下偏安東北的燕國了。因此,相對於其他六國,燕國的身世應該說是最為尊貴的。

因為戰國七雄中,唯一根正苗紅的就只有燕國了;

不妨簡單說下其餘六國的歷史:先來說說趙魏韓三家,這三者應該說在戰國七雄中是屬於新興勢力,這三個諸侯原來都是晉國的家臣,後來三家合計幹掉了智氏,趙籍、魏斯和韓虔於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封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趙魏韓三家完成了對晉國的瓜分,史稱三家分晉。因此,趙魏韓又合稱為三晉。

東方大國齊國也是一個老牌強國,其開國封君就是著名的西周開國元勳姜子牙。然而,戰國時期的齊國和春秋時期的齊國,其實是不一樣。春秋時期,陳國的公子完逃亡齊國,改名田完。幾世以後,田氏在齊國勢力坐大。於是在公元前386年,田完的後人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原來的姜氏齊國被田氏齊國所取代。所以說,從春秋到戰國,齊國並非是一脈相承的。

再來說說秦楚,雖然兩者都是歷史悠久的諸侯強國,秦國稱霸西北,楚國雄踞江淮。然而,秦楚兩國從春秋開始就一直被中原諸侯輕視,被他們視為蠻夷般的存在。尤其是楚國,一向被視為“楚蠻”、“楚子”,而周朝給楚國的封號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子爵。因此,楚國更是一直遊離於周朝分封體系之外,老早就給自己改稱為“王”。

基於其餘六國的身世,那麼作為老牌宗周諸侯的燕國,自然就有其驕傲的資本。燕國的開國封君燕召公姬奭,乃是周武王之弟,地位相當顯赫,是根正苗紅的姬姓諸侯。

而從春秋到戰國,經過幾百年的諸侯爭霸,西周時期所分封的姬姓諸侯都相繼被屯並,最後就只剩下偏安東北的燕國了。因此,相對於其他六國,燕國的身世應該說是最為尊貴的。

然而,在戰國七雄中,燕國的國力應該說是最渣的,甚至還不如韓國。要知道,韓國的弱小是由於自身被強國包圍,限制了發展空間造成的,實際上自身國力基礎並不差。而燕國在整個戰國時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打醬油的位置上,長期淪為齊國的跟班。也就在五國伐齊後,藉助其他諸侯的力量,幹倒了齊國,暴富了一段時間而已。

因此,在《大秦帝國》中,燕國總自稱是八百年老諸侯,也是比較符合燕國當時的心態的。畢竟實力不濟,身世再好也沒用,也就只能自我安慰一番罷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本文作者:小賤賤

历史悠悠
2019-08-16

我是歷史悠悠,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燕國當然是名副其實的八百年老諸侯。

一、燕國的始祖為召公

召公是何人?周王室的支族,與周武王、周公旦同輩。

其在成王時,召王為三公: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以東,周公主之。

召公在周成王之時,與周公旦、姜太公並列為三公。召公受封於燕國,但因為周朝初建,天下未定,召公和周公兩人便留下來輔佐周武王。周武王於是將京畿之地召(今陝西岐山西南)封給姬奭,故稱召伯。

我是歷史悠悠,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燕國當然是名副其實的八百年老諸侯。

一、燕國的始祖為召公

召公是何人?周王室的支族,與周武王、周公旦同輩。

其在成王時,召王為三公: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以東,周公主之。

召公在周成王之時,與周公旦、姜太公並列為三公。召公受封於燕國,但因為周朝初建,天下未定,召公和周公兩人便留下來輔佐周武王。周武王於是將京畿之地召(今陝西岐山西南)封給姬奭,故稱召伯。

周武王不久就去世,而周成王年幼,兩人便成為了周王室的股肱大臣。自陝地(今河南陝縣)以西,由姬奭主管;自陝地以東,由周公旦主管。

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當國踐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說周公。周公乃稱“湯時有伊尹,假於皇天;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假於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在武丁時,則有若甘般:率維茲有陳,保乂有殷”。於是召公乃說。

後來周公旦攝政,召公剛開始也懷疑周公別有用心,周公向他反覆解釋幾次,才獲得其支持。可見召公的地位有多重要。

二、燕國的地位

周武王即位後,便分封諸侯,召公位列三公,其封地燕國的地位至高可想而知。燕國地處北疆,肩負抵禦北方狄人的使命,是中原地區的北大門,當然要派遣有才能的人去坐鎮。

二十七年,山戎來侵我,齊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還。燕君送齊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使燕共貢天子,如成周時職;使燕復修召公之法。

前664年,山戎侵犯燕國,齊桓公去救援,率兵北上討伐山戎,然後回國。燕莊公送齊桓公出了國境,齊桓公就把燕莊公所到的地方割讓給了燕國,讓燕莊公和諸侯一道向天子進貢,像周成王時的燕召公那樣盡職;又讓燕莊公重新修明燕召公時候實行的法度。400年過去了,召公的影響還在,哪怕是時任春秋霸主的齊桓公也對其推崇之至。

我是歷史悠悠,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燕國當然是名副其實的八百年老諸侯。

一、燕國的始祖為召公

召公是何人?周王室的支族,與周武王、周公旦同輩。

其在成王時,召王為三公: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以東,周公主之。

召公在周成王之時,與周公旦、姜太公並列為三公。召公受封於燕國,但因為周朝初建,天下未定,召公和周公兩人便留下來輔佐周武王。周武王於是將京畿之地召(今陝西岐山西南)封給姬奭,故稱召伯。

周武王不久就去世,而周成王年幼,兩人便成為了周王室的股肱大臣。自陝地(今河南陝縣)以西,由姬奭主管;自陝地以東,由周公旦主管。

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當國踐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說周公。周公乃稱“湯時有伊尹,假於皇天;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假於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在武丁時,則有若甘般:率維茲有陳,保乂有殷”。於是召公乃說。

後來周公旦攝政,召公剛開始也懷疑周公別有用心,周公向他反覆解釋幾次,才獲得其支持。可見召公的地位有多重要。

二、燕國的地位

周武王即位後,便分封諸侯,召公位列三公,其封地燕國的地位至高可想而知。燕國地處北疆,肩負抵禦北方狄人的使命,是中原地區的北大門,當然要派遣有才能的人去坐鎮。

二十七年,山戎來侵我,齊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還。燕君送齊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使燕共貢天子,如成周時職;使燕復修召公之法。

前664年,山戎侵犯燕國,齊桓公去救援,率兵北上討伐山戎,然後回國。燕莊公送齊桓公出了國境,齊桓公就把燕莊公所到的地方割讓給了燕國,讓燕莊公和諸侯一道向天子進貢,像周成王時的燕召公那樣盡職;又讓燕莊公重新修明燕召公時候實行的法度。400年過去了,召公的影響還在,哪怕是時任春秋霸主的齊桓公也對其推崇之至。

要是換做其他紀國這種非嫡系諸侯,在諸侯爭霸的年代,肯定直接吞併了。正因為燕國是召公之後,齊國多次侵而不佔,淺嘗輒止。

三、燕國的滅亡

公元前227年,秦國攻燕,兵臨易水。燕太子丹派荊軻前去行刺秦王政,結果荊軻血濺當場。秦王政大怒,將伐燕計劃提前,派王翦率軍伐燕,於公元前226年破燕都薊城,燕王逃到遼東,並以太子丹的首級換來片刻的安寧。

我是歷史悠悠,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燕國當然是名副其實的八百年老諸侯。

一、燕國的始祖為召公

召公是何人?周王室的支族,與周武王、周公旦同輩。

其在成王時,召王為三公: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以東,周公主之。

召公在周成王之時,與周公旦、姜太公並列為三公。召公受封於燕國,但因為周朝初建,天下未定,召公和周公兩人便留下來輔佐周武王。周武王於是將京畿之地召(今陝西岐山西南)封給姬奭,故稱召伯。

周武王不久就去世,而周成王年幼,兩人便成為了周王室的股肱大臣。自陝地(今河南陝縣)以西,由姬奭主管;自陝地以東,由周公旦主管。

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當國踐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說周公。周公乃稱“湯時有伊尹,假於皇天;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假於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在武丁時,則有若甘般:率維茲有陳,保乂有殷”。於是召公乃說。

後來周公旦攝政,召公剛開始也懷疑周公別有用心,周公向他反覆解釋幾次,才獲得其支持。可見召公的地位有多重要。

二、燕國的地位

周武王即位後,便分封諸侯,召公位列三公,其封地燕國的地位至高可想而知。燕國地處北疆,肩負抵禦北方狄人的使命,是中原地區的北大門,當然要派遣有才能的人去坐鎮。

二十七年,山戎來侵我,齊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還。燕君送齊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使燕共貢天子,如成周時職;使燕復修召公之法。

前664年,山戎侵犯燕國,齊桓公去救援,率兵北上討伐山戎,然後回國。燕莊公送齊桓公出了國境,齊桓公就把燕莊公所到的地方割讓給了燕國,讓燕莊公和諸侯一道向天子進貢,像周成王時的燕召公那樣盡職;又讓燕莊公重新修明燕召公時候實行的法度。400年過去了,召公的影響還在,哪怕是時任春秋霸主的齊桓公也對其推崇之至。

要是換做其他紀國這種非嫡系諸侯,在諸侯爭霸的年代,肯定直接吞併了。正因為燕國是召公之後,齊國多次侵而不佔,淺嘗輒止。

三、燕國的滅亡

公元前227年,秦國攻燕,兵臨易水。燕太子丹派荊軻前去行刺秦王政,結果荊軻血濺當場。秦王政大怒,將伐燕計劃提前,派王翦率軍伐燕,於公元前226年破燕都薊城,燕王逃到遼東,並以太子丹的首級換來片刻的安寧。

秦國滅了魏國和楚國,於公元前222年,王賁率軍捲土重來,進攻燕國遼東地區,抓獲了燕王姬喜。燕國因此宣告滅亡。

結語:

從周武王於前1046年始封燕國,到前222年滅亡,燕國前後共計長達824年。我覺得用太史公的話做評價最合適不過了。

太史公曰:召公奭可謂仁矣!燕迫蠻貉,內措齊、晉,崎嶇彊國之間,最為弱小,幾滅者數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歲,於姬姓獨後亡,豈非召公之烈邪!

太史公曾感嘆:召公奭可以稱得上有仁德的人了!燕國迫近蠻貉等域外部族,疆土又和齊、晉等國交錯著,艱難地生存在強國之間,最為弱小,有許多次幾乎被滅掉。然而國家延續了八、九百年之久,在姬姓的封國中只有它最後滅亡,這難道不是召公的功業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围炉谈史
2019-08-16

這就是燕國人的一種民族自豪感,就像今天的中國人到國外可以對別人說“我來自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我們擁有五千年傳承不斷的歷史”,燕國人總是強調自己是“八百年老諸侯”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炫耀,但是人家燕國也確實有這個底氣說這種話。

這就是燕國人的一種民族自豪感,就像今天的中國人到國外可以對別人說“我來自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我們擁有五千年傳承不斷的歷史”,燕國人總是強調自己是“八百年老諸侯”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炫耀,但是人家燕國也確實有這個底氣說這種話。


上圖是戰國時代“戰國七雄”的地域版圖,從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燕國在整個版圖中也就比韓國大,與齊國大致相等,而且燕國在戰國時代很難說有什麼存在感,在整個戰國舞臺上比較出色的表演無非就是燕昭王上臺後勵精圖治,任用了樂毅,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滅齊戰爭。

再說這個戰國時代的局勢圖,基本上秦國和趙魏韓三家在西邊打,燕國和齊國在東邊打,楚國又屬於那種誰都看不慣的存在,誰都是他的敵人,誰都是他的盟友,不過由於戰國時代特殊的政治氣候,組成聯盟的事情很常見,基本上就是今天打不過就跟別的諸侯求救,所以一直維持著分裂割據的局面。不過這個燕國還是有它的實力,從開國到滅亡,疆域一直維持著幾乎沒有變動過。

這就是燕國人的一種民族自豪感,就像今天的中國人到國外可以對別人說“我來自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我們擁有五千年傳承不斷的歷史”,燕國人總是強調自己是“八百年老諸侯”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炫耀,但是人家燕國也確實有這個底氣說這種話。


上圖是戰國時代“戰國七雄”的地域版圖,從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燕國在整個版圖中也就比韓國大,與齊國大致相等,而且燕國在戰國時代很難說有什麼存在感,在整個戰國舞臺上比較出色的表演無非就是燕昭王上臺後勵精圖治,任用了樂毅,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滅齊戰爭。

再說這個戰國時代的局勢圖,基本上秦國和趙魏韓三家在西邊打,燕國和齊國在東邊打,楚國又屬於那種誰都看不慣的存在,誰都是他的敵人,誰都是他的盟友,不過由於戰國時代特殊的政治氣候,組成聯盟的事情很常見,基本上就是今天打不過就跟別的諸侯求救,所以一直維持著分裂割據的局面。不過這個燕國還是有它的實力,從開國到滅亡,疆域一直維持著幾乎沒有變動過。


再來說說這個燕國的血統問題,在整個戰國七雄中,燕國確實是唯一的一個血統最正的諸侯,一脈傳承自周朝開國時期,周武王滅掉商朝後,封他的弟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燕國的第一任君主,其中一直就沒有斷過這個血統,甚至比周朝存在的時間還長。

所以,燕國老說自己是“八百年老諸侯”也沒有什麼毛病,再說這個秦國,秦國人最早是給周王室餵馬的,後來因為養馬養的好,又因為在“鎬京之亂”中保護周王室有功,就得到周王室賞賜的一塊土地,秦人這才慢慢發展起來,後來又因為保護周平王動遷有功,周平王這才給了秦國人一個諸侯的封號。

楚國最開始是在南方獨立發展的部落民族,一直以來都被中原各諸侯國視為是南方蠻夷,楚國人的祖先鬻(yu)熊曾經輔佐過周文王,鬻熊的曾孫熊繹到了周成王這一代時,由於感念熊繹的先祖對周朝做出的貢獻,於是就把熊繹分封在丹浙一代,其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河南省淅川縣一帶,之後這個楚國一路南征,在南方建立起廣闊的疆域。

這就是燕國人的一種民族自豪感,就像今天的中國人到國外可以對別人說“我來自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我們擁有五千年傳承不斷的歷史”,燕國人總是強調自己是“八百年老諸侯”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炫耀,但是人家燕國也確實有這個底氣說這種話。


上圖是戰國時代“戰國七雄”的地域版圖,從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燕國在整個版圖中也就比韓國大,與齊國大致相等,而且燕國在戰國時代很難說有什麼存在感,在整個戰國舞臺上比較出色的表演無非就是燕昭王上臺後勵精圖治,任用了樂毅,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滅齊戰爭。

再說這個戰國時代的局勢圖,基本上秦國和趙魏韓三家在西邊打,燕國和齊國在東邊打,楚國又屬於那種誰都看不慣的存在,誰都是他的敵人,誰都是他的盟友,不過由於戰國時代特殊的政治氣候,組成聯盟的事情很常見,基本上就是今天打不過就跟別的諸侯求救,所以一直維持著分裂割據的局面。不過這個燕國還是有它的實力,從開國到滅亡,疆域一直維持著幾乎沒有變動過。


再來說說這個燕國的血統問題,在整個戰國七雄中,燕國確實是唯一的一個血統最正的諸侯,一脈傳承自周朝開國時期,周武王滅掉商朝後,封他的弟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燕國的第一任君主,其中一直就沒有斷過這個血統,甚至比周朝存在的時間還長。

所以,燕國老說自己是“八百年老諸侯”也沒有什麼毛病,再說這個秦國,秦國人最早是給周王室餵馬的,後來因為養馬養的好,又因為在“鎬京之亂”中保護周王室有功,就得到周王室賞賜的一塊土地,秦人這才慢慢發展起來,後來又因為保護周平王動遷有功,周平王這才給了秦國人一個諸侯的封號。

楚國最開始是在南方獨立發展的部落民族,一直以來都被中原各諸侯國視為是南方蠻夷,楚國人的祖先鬻(yu)熊曾經輔佐過周文王,鬻熊的曾孫熊繹到了周成王這一代時,由於感念熊繹的先祖對周朝做出的貢獻,於是就把熊繹分封在丹浙一代,其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河南省淅川縣一帶,之後這個楚國一路南征,在南方建立起廣闊的疆域。


這個楚國除了血統比不上燕國外,其實建國曆史也很長,也是八百多年,楚國人其實也可以驕傲的說自己是“八百年老諸侯”,而齊國的創始人是周文王的軍事姜太公,其立國的血統還是比較尊貴的,但是由於發生了田氏代齊的政變,所以又分為姜齊和田齊之分,姜齊那一支也就等於滅亡了,所以在時間上肯定不如燕國。

而趙魏韓三家原本是晉國的公卿,後來發動“三家分晉”的政變把晉國一分為三,所以存在時間是最短的,因此燕國總是強調自己是“八百年老諸侯”自然是有底氣的,燕國一脈傳承姬奭這一支周王室的血脈,不管是從血統上還是時間上都無疑是各諸侯國中最有資格和底氣說這話的人,而說這種話其實就是炫耀,沒有別的意思。

谈古论今A
2019-08-16

人家確實是八百年的諸侯,燕國的實際級別很高啊,和鄭國郭國等一大幫被滅的老牌的諸侯國都是根紅面正的諸侯國 秦國不是候國只是子爵。只是形勢比人強而已。周天子都寄人籬下,沒辦法,實力不允許

跪射俑
2019-08-16

首先,在西周分封的諸侯國中,燕國的確可以稱之為資格最老的諸侯國之一。對於燕國來說,是周武王伐紂之後分封的諸侯,而且沒有斷代,傳國43王800年左右,並且,燕國的開國君主召公奭與周武王、周公旦是同輩兄弟。基於此,燕國自然可以稱之為戰國七雄中資歷最老的諸侯國,也即是戰國七雄中少有的800年諸侯國。當然,燕國之所以強調這一點,也是因為在戰國七雄中,燕國確實缺乏可以炫耀的東西,即便是樂毅差一點消滅齊國,其實也是因為藉助於秦國、趙國、魏國、韓國等諸侯國的力量。除此之外,燕國在對外戰績上,可謂非常慘淡。

因此,對於燕國來說,作為戰國七雄實力排名墊底的諸侯國,由於沒有什麼其他可以炫耀的東西,所以總是強調自己是800年的諸侯國。那麼,問題來了,戰國七雄中的其他六國,是不是800年的諸侯國呢?對此,這顯然就不能依賴《大秦帝國》來分析。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從建立時間上來看,齊國和燕國是差不多同一時期建立的。對於燕國來說,始於公元前1044年,而齊國也始於公元前1044年。至於滅亡時間,燕國是公元前222年被秦國所滅,而齊國則多堅持了一年左右,也即公元前221年,成為山東六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所滅的諸侯國。

但是,就齊國來說,在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發生了“田氏代齊”這一歷史事件,也即齊國分為姜氏齊國和田氏齊國這兩個部分。基於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從傳承上來說,姜子牙所建立的齊國,其傳承已經斷了,也即田齊取代了姜齊。至於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是三家分晉之後形成的三個諸侯國。換而言之,三晉只經歷了戰國這一歷史階段,在春秋乃至於更早的西周時期,三晉並沒有以諸侯國的形式而存在。所以,在資歷上,魏趙韓三國和燕國可謂不在一個檔次內。

最後,就楚國和秦國來說,一方面,楚國也是800年的諸侯國(不過,強大的楚國並不總是強調這一點)。《史記·楚世家》中記載 “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也即楚國的先祖曾跟隨周文王,不過,直到熊繹時,周成王“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姓,居丹陽”。也即楚國的正式建立,已經是周成王在位時的事情了。因此,燕國作為周武王時建立的諸侯國,在開始時間上是早於楚國的,當然,這並不妨礙楚國也被稱之為800年的諸侯國。另一方面,秦國正式成為諸侯國要到周平王東遷時期,因為秦襄公救駕跟護送有功,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對於東周初期才正式建立的秦國,自然無法和燕國、楚國在存在時間上相提並論了。

白鹿小迷弟
2019-08-15

正統從周武王開始分封的諸侯國 國君也一直是姬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