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8 個回答
村姑说村事
2019-07-10

按理說,暑是炎熱的意思,每年進入了小暑、大暑節氣,就真正是“上蒸下煮”,悶熱難耐了。可是呢?今年卻奇怪了!前一段兒時間午時溫度一直持續35度以上,走在大馬路上,好像把人都要烤出油來。反倒是小暑之後這幾天,還有往後看天氣預報,似乎這熱度已經降下來了。

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大前天7月7日進入了小暑節氣,今天是7月9日,早上起來,天氣涼涼的,天空下著雨,昨天最高溫度25度,今天的最高溫度是27度,那是相當舒爽。

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老人們卻說,等著吧,“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意思是如果小暑到大暑節氣該熱的時候沒有熱起來,那麼立秋之後一定還會過一段兒非常熱的日子。今年的秋老虎可能就在後邊兒等著人們呢。

為什麼這麼說呢?老人們說,每年的天氣冷和熱都是有規律的,該熱的時候熱,該冷的時候才會冷。該熱的時候熱不起來,該冷的時候就冷不下去。

“大暑小暑不熱,大寒小寒不冷”,“三伏不熱,三九不冷”等等這些諺語都是這個道理。

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今年的7月22日就是大暑節氣了。8月7日就要立秋了。七月12到8月22日期間,是今天的三伏天時間。

不說別的,今年8月7日立秋後,還有十三天的伏天時間。老人們總是說 “熱在三伏”,這第三伏在秋後的這麼長時間,那自然就是秋老虎要發威了。

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不過據專家講,今年的天氣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嚴重,反常的氣候非常多。入夏之後的五月20幾日,還有地方下起大雪!之前的六月份,哪兒哪兒都大喊熱的要命,可是這幾天到了小暑節氣,天氣反而涼涼的了!可能這也是厄爾尼諾現象在起作用吧。

這些古老的農諺俗語到底準不準?或許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讓我們靜觀其變吧。

不過對於我們十年九旱的北方地區,看小暑到大暑節氣這一個月時間,我們這裡會有18天在下雨,這應該是農民朋友們最大的福音了。更何況,雨水伴著涼爽,暑熱也就不那麼難耐了。

Good!My God!

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骏景农业
2019-07-11

雖說離小暑還屬還沒過去幾天,但是大暑也快來了。今年大暑的時間是7月23號,距離現在也就剩下十來天。大暑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正好處於三伏天中的“中伏”前後,可以說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後期天氣的農諺,“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便是其中一句!

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這句農諺是說,如果大暑節氣的時候天氣不是很熱的話,那麼在立秋之後仍然會繼續升溫,還有一段炎熱的時光。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大家都知道陽光照射會帶來溫度,而暑熱程度是由於地球表面吸熱之後而具備的溫度,之所以從小到大逐漸升高是因為地表的散熱能力要小於吸熱能力,一些熱量散發不出去,便會提高地表溫度,隨著溫度的積累,環境也逐漸升溫。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按照常理來說,在大暑季節的時候,太陽位於黃經120°,是光照最強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暑熱到達最旺的頂點,之後隨著太陽的偏移,光照減弱,溫度下降。但是如果大暑溫度不是很高,那說明此時地表吸熱、散熱還未達到最大,溫度還將繼續上升,持續炎熱一段時間。

立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而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

悠悠乡村路
2019-07-10

現在正處於小暑節氣,再過十幾天就到了大暑節氣,在農村有著“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意思就是在小暑大暑時不僅天氣炎熱,還會特別的潮溼,又悶又熱的天氣就像人在蒸籠中一樣。雖然按照二十四節氣中對大暑的表達是在大暑時天氣會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是在農村卻有“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的意思是如果在大暑時並不是很熱,那麼到了立秋後天氣就會熱起來。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夏有三伏,冬有三九的說法,意思就會說在夏天在三伏天時天氣最熱,冬天到了三九天時天氣會最冷。三伏可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是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到夏至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結束,一共是10天,中伏是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到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結束,末伏是從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到立秋後的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結束。初伏和末伏都是十天的時間,而中伏則會因為年份不同有10天和20天的時候,所以有的年份伏天為30天,有的年份伏天為40天,今年的伏天則是40天。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之所以會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其實就是和三伏天有關係,進入三伏天后天氣就會熱起來,但是在整個三伏天中,中伏是最熱的,如果中伏在二十天,那麼到了立秋後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到末伏,那麼在立秋後到末伏前這段時間天氣還會很熱,一般“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的情況多發生在伏天40天的時候。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今年三伏天是從7月12號開始,一直到8月20號結束,整整四十天的伏天時間,中伏是從7月22日到8月10日之間,一共是20天,今年立秋的時間是8月8日,也就是說在立秋時還處在中伏中,所以今年在立秋後天氣還會再熱幾天才能涼快下來。

15761478496
2019-07-10

系統領導你們邀我回答考生填志願的問題我沒有靠譜回答,強硬的回答只會浪漫我的時間和讀者的時間。我確得讓我來回答大署熱不透,大熱在秋後更靠譜些,大暑就在二伏三伏,三伏居重,俗話說三九不冷,三伏不熱,冬天農民伯伯他們非常關心三九,如果三九不冷,三伏也就不熱,三伏不熱就會有大熱在秋後,秋天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老人們常說:人怕老來窮,天怕秋來旱。秋天如果大熱,就意為著大旱,一但產生大旱,農產品最低也要減產一半。農民伯伯的彥語,我不敢說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敢肯定是他們勞動的結晶。自己活了53歲,親眼目睹了這些彥語價值,我在這裡說出來,願你親自嘗試一下,我相信你會說:農民伯伯的彥語特別靈。

李阿冰
2019-07-10

今年(2019年)的大暑節氣出現在7月23日(農曆六月二十一)這天,前天剛過完小暑節氣,眼看夏天最後一個節氣就要到來了。而大暑作為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往往代表著高溫酷暑,而且大暑在一年中寒暑交替中起到轉折作用,這一天太陽剛好處在黃經120度的位置,除了最熱之外,也是最容易引發颱風、洪澇、旱災的日子。

前天小暑節氣時我還說我們河北地區,通常都是“小暑下幾點,大暑沒河堤”,今年小暑阿冰老家陰天,沒有下雨,還讓爸爸高興了一下,說今年大暑玉米最是茁壯成長的時刻,可以避開洪澇災害了。

村裡老一輩最喜歡傳頌節氣諺語,關於大暑節氣的諺語,還有“大暑無酷熱,五穀多不結”,說的是大暑前後雖然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卻也是莊稼最茁壯成長的日子,大暑這一天如果沒有酷熱,那麼接下來會影響到莊稼的生長髮育,導致顆粒不夠飽滿夯實,會影響豐收的。由此足見大暑節氣這天的氣候對農耕影響還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還有一句俗語,說的是“大暑展秋風,秋後熱到狂”,說的是大暑這天沒有達到預期的酷熱,那麼酷熱就會延後到來,很可能會在立秋後迎來大熱。這句俗語和“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的意思很接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簡單點說,正常的大暑到來,本來應該是太陽剛好到達黃經120度的位置,這個位置是一年中最酷熱難耐的時候,如果大暑節氣這一天太陽還沒有到達黃經120度的位置,那麼酷熱必然會延後到來,也就形成了“大熱在秋後”的局面。

為什麼大熱偏偏會出現在秋後呢?這個也容易理解,正常的立秋節氣,太陽位置是到達135度的,因為大暑太陽達到120度位置來晚了,就會延後到來,但是大暑到立秋之間是15天這一點不會變,那麼立秋節氣太陽到達135度位置也會延後到來。也就是說立秋時,氣候其實還處在一年中最熱的大暑期內,這樣就很容易受到大氣環流的影響,導致氣溫無法下降,人體感受到的實際溫度既悶又熱,特別難受。

因此,才會有“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的說法。

(文/阿冰)

三农堂广讯
2019-07-10

更多農村奇聞趣事,請關注三農堂廣訊,誠邀您關注,共同探討農村知識。
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今天是農曆的六月初七,在過三天就到了三伏天的頭伏了,這個時候的天氣也是非常熱的,一般從小暑到大暑這幾天的天氣也是非常悶熱的,所以這個時候也是要注意防暑的,在農村裡小暑和大暑也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這段時間天氣也是對一些農作物也是有著很大的聯繫,如果這時候的天氣不好,那麼後期的農作物也是會影響到豐收的,這個時候我們也要經常觀察莊稼的長勢,那麼在農村裡來人常說的,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是什麼意思呢?
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從天氣今日到了三伏天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天氣必然會炎熱起來,這個時候的溫度可能會達到40度上,這個時候的就是進入到了燒烤模式,對於這樣的天氣,估計也是沒有人出門了,都是躲在家裡避暑了,有的地方也是會停工,防止一些戶外工作的人員中暑,這個時候中暑的情況也是常有發生的,一不小心就會中暑,在農村裡有夏有三伏冬有三九的說法,夏天的三伏天是最熱的,而冬天的三九天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所以在農村裡,老人覺得在大暑天的天氣如果能達到最熱的高點後,那麼立秋後的天氣就會涼快一點,如果大暑天沒有那麼炎熱的話,那麼立秋後的天氣就會更熱!
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農村的老人覺得,大暑天熱到一定的程度後,然後會出現物極必反的規律,那麼立秋後也是可以涼爽的度過,從氣候特點看,立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有“秋老虎”的說法。氣象研究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持續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才真正能涼快起來,其實對於一年中最熱的天氣的還是在大暑這段時間,這段時間的熱量被地面所吸收,這個時候的熱量也是到了頂峰,對比秋後的天氣來說,對比大暑天還是不行的,只有大暑的天氣是最熱的天氣,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全面還望大家補充,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頭條號三農堂廣訊,點贊太容易,點個關注更顯真情🙏🏻🙏🏻🙏🏻

响水大米
2019-07-10

現在剛進入小暑節氣,在過十幾天就迎來了大暑,小暑大暑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季最後兩個節氣,之所以稱之為暑,就是表示天氣非常炎熱,《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所以小暑的說法是天氣剛熱起來,而大暑表示此時的天氣已經炎熱到了極致。

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大暑之所以熱,是因為在太陽的照射下,地表會不斷吸收和散發熱量,而大暑的節氣時間段內,地球散發的熱量小於吸收的熱量,這個時候地球表面的溫度達到了最高的峰值,所以人們感覺非常熱,為了明確表達夏季的炎熱,人們又形象地總結出來三伏天的概念,此時的大暑正好處以三伏天裡的中伏,所以是一年之中最熱的季節。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是說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是大暑,如果在這段時間天氣還不夠熱的話,那麼在立秋以後一定會更熱。按正常的天氣變化來看,一般夏季最熱的季節會出現在小暑和大暑之間,之所以大暑不夠熱一方面是因為在大暑期間,發生了季節延遲,由於天氣風向影響,會導致地表吸收熱量不足,溫度還沒有達到最高的熱度峰值。所以在立秋以後溫度會繼續提升,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秋老虎”。大暑節氣馬上到來,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

特別是拿今年的節氣和伏天來說,2019年的中伏是20天,直到8月15日才會結束最熱的中伏天氣,而立秋的日子是8月8日,中伏的時間延長,也會發生大熱在秋後的氣候現象。

雖然“立秋”的節氣到了,但是氣溫並不會馬上降下來,特別是中國的南方地區,由於颱風雨季逐漸撤退,所以感覺氣溫會更加酷熱,在加上早晚溫差過大的影響,人們會感覺立秋以後會更熱。所以即使立秋了,一般在南方地區還會最少要維持半個多月的炎熱天氣。

農村老人常說:“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什麼意思?大家認為這個說法有道理麼?歡迎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司机贝贝
2019-07-10

伏天,就好比一天最熱的時候在下午三點到四點最熱,那麼伏天也是一樣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