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是什麼?是紀念屈原還是曹娥?還是龍文化崇拜?

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是什麼?是紀念屈原還是曹娥?還是龍文化崇拜?
7 個回答
四都火鸡
2017-05-28

謝謝頭條問答官方的邀請❕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

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但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裡我知道的有4個版本:

(1)源於紀念屈原

(2)源於紀念伍子胥

(3)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4)古越民族圖騰祭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

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仍不見蹤影❕

之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是什麼?是紀念屈原還是曹娥?還是龍文化崇拜?

骊姐的人类学之眼
2017-05-28

其實,端午是詩人節還是健康節,在學界一直有爭議。大家這麼關心我們的傳統節日,這真是個好事情。我們之前不珍惜不重視自己的傳統節日,被韓國在2005年搶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江陵端午祭”申報了“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此事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一批學者和網民掀起了捍衛中國文化遺產的活動。4年後,中國“端午節”終於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成功,讓中國人長出了一口氣。

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是什麼?是紀念屈原還是曹娥?還是龍文化崇拜?

首先,從表面上看,紀念屈原是端午節最主要的文化內涵。

這是詩人和文青們最喜歡的說法。蘇軾《屈原塔》有道:“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飢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追根溯源,把屈原和端午節鏈接在一起的,較完整的版本來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其中講到屈原投汨羅而死,後人悼念他,於是用五色絲系粽子投江祭之。後來在南朝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都延續了這樣的說法。

但是,請注意,如果繼續考察,你會發現端午節跟很多名人都沾親帶故,越人紀念孝女曹娥、勾踐,吳人紀念濤神伍子胥,山西人紀念介子推,廣西人紀念陳臨,還有地方紀念伏波將軍馬援,屈原不過是其中名聲最響的一個罷了。聰明的你至此已不難看出,端午節跟名人的關係,多半是後人附會上去的。

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是什麼?是紀念屈原還是曹娥?還是龍文化崇拜?

其次,端午節的最初來源跟健康有關,因為在屈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

最早記載“五月五”的是戰國時《禮記·夏小正》:“此日(指仲夏之午日)蓄採眾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記》記載了五月五日,人們洗蘭花浴祛惡的風俗。直到現在,我們到了端午節都會洗百草浴。在這些早期文獻中,“五月五”民俗都與辟邪、除毒相聯繫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從自然物候來看,一年之中,五月也是氣候轉換之期,南方入梅,北方多旱,氣候溼熱,蛇蟲活躍,人多瘟病,民間稱作“毒五月

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是什麼?是紀念屈原還是曹娥?還是龍文化崇拜?

在端午節要懸掛艾草和菖蒲的習俗可以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解釋,端午期間的艾草、菖蒲等中藥進入成藥期,所含植物芬香油最多,在驅蚊除蠅方面的殺毒解毒能力最強。所以民間有個說法,在端午節這天,百草都是藥。人們把艾草和另兩味中藥蒼朮、白芷合在一起薰煨,散發的異香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菖蒲草形狀如劍,人們把它倒插在門楣,可以起到驅魔祛鬼的作用,同時菖蒲的根莖有提神、通竅、殺菌的功能,對驅趕“五毒”(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很有效用。這正好應了“艾旗迎百福,蒲劍斬千邪”的民諺。此外,在門上貼五毒符咒也是人們驅避五毒的方法。佩戴百草藥粉製成的香囊也有提神抗菌的作用。
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是什麼?是紀念屈原還是曹娥?還是龍文化崇拜?

端午節為什麼要飲雄黃酒?看過《白蛇傳》的人都知道,雄黃酒讓白娘娘現出了蛇形,其實雄黃酒的主要作用是解蟲蛇之毒。《本草綱目》裡說雄黃性味辛溼、有毒,具有殺蟲、祛疾的功效。除了飲用,還可以用雄黃酒在小孩子額上寫“王”字,這樣一借雄黃酒去毒,二借老虎紋鎮邪。在《灌縣誌》裡,則記載著灑雄黃酒於房屋四周的風俗。

至於端午節的龍舟競渡,江紹原先生考證出有送瘟神災星的意思,是一種用來驅疫的儀式。所以說,有學者把端午叫做公共衛生節或者全民健康節,確實不無道理。

河北土豆
2017-05-28

紀念屈原是個因,因為愛國的偉大情操。現在賽龍舟,是經過演變,也是我們作為龍的傳人,對龍文化精神的傳承。龍的傳人,並不是虛妄之言,而是一種不屈不撓,惠澤萬物,雷霆雨露,令群雄俯首的至高偉大精神。龍的傳人,就是傳承這種精神文化的人,所以我們是龍的傳人。

為中華雄起加油!加油!加油!

顾然然然
2017-05-28

端午節最早為中國古代百越地區(今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崇拜龍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在春秋之前就有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及至戰國時期因屈原投汨羅江自盡,統治者將其樹立為忠君愛國的標籤。部分地區也有紀念曹娥和伍子胥的說法。

江浙地區至今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慣——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以此抑制黴運,提升自己的精力。

种花家的兔宝
2017-05-28

很多人對端午的印象就是吃粽子,粽子的口味倒是越來越多了,可是艾葉、香包等一些端午民俗用品卻是很難看到。端午這種傳統節日以兩個主題為主:消災避疫和悼念屈原。古時候,夏天炎熱難熬,疫情頻發,人們便會利用傳統的方式,很多端午習俗也有這方面的意義。(粽子好好吃吃吃吃吃)

铭徽2
2017-05-28

都是一幫饞鬼惹的禍——但凡節日都是吃!吃!吃!除夕年飯大餐還要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立春吃春餅,二月二吃豬頭,端午節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餅,立秋吃餃子(北方有這習俗,叫“抓秋膘”),臘八吃粥,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大吃一頓,臘月二十五“填老倉”(又要吃一頓)。北方還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炒雞蛋”的說法。總之,過節就是為吃而巧立的名目。

紫莲祥云3405211993
2017-05-28

關於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其實我看過好多大學者們寫的文章,說得頭頭是道滿滿的全是道理,我本來想抄襲幾句來偷偷說一下的,可是我這人太笨了,總是看過的書看過就忘了,連什麼名言名句也記不住。為了頭條的一毛錢善良也只有我自己動手寫幾句了。每次端午節前幾天我老媽都包棕子,加蜜棗的加紅棗的加葡萄乾的各種,煮熟之後滿屋子多是甜蜜的香味,而我卻是最喜歡吃的人。我去過許多地方吃過棕子,包括有名的嘉興粽子,但是隻要吃一口我就知道我身在異鄉,因為那棕子沒有我老媽包的棕子好吃,我唯一可以算得聰明的無人能比的長處,就是我能吃出我老媽包的棕子的味道,這種味道深刻的印在我的腦海中,成為了我唯一可以驕傲的祕密。端午節除了吃棕子那就是划龍舟比賽了,那場面人多熱鬧,喜慶之極。學者們多說這是為了記念跳了江的屈原先生,怕他吃不到飯而發明了棕子,還有其它的種種說法,可我卻不想關心端午節的由來,我覺得那些祖傳的故事記得就行了,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那不是重要的,重要的事我們在心裡尊敬祖先,而別忘了現世的孝心,我覺得端午節就是一個傳承尊老的文化節日,一個讓我們大家團結起來一起向前的節日,你看划龍舟的人如果不團結一心一意的努力那龍舟能一直向前嗎?莫忘活時孝父母,去時就少悔恨淚。共勉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