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眾所周知,廣東境內主要分佈著廣府,客家,閩南這三大漢族民系,其中廣府是廣東主要民系,粵語是廣東的主要方言,而客家和閩南民系只是他們在廣東的一個亞文化地帶,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最大,小編認為是廣府,因為省會廣州市是在粵語區,省會的影響力顯而易見,文化可以輻射全省,再加之有港澳的娛樂導向,使廣府文化影響力更勝一籌,在廣東三大民系當中始終保持著優勢地位。\n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小編的看法就是這樣,不知道各位意下如何?
10 個回答
东方杂谭
2019-04-30

這個問題,無論如何定論,恐怕都會引來一波批評之聲!但若是和稀泥,搞得跟溫吞水一樣,也就沒意思了!

我是正宗的客家人!但我的答案是,廣東三大民系的影響力排名,毫無疑問是廣府文化坐頭把交椅!

看過美國著名學者邁克爾·H·哈特所著的《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一書的朋友,可能會有所感觸:所謂影響力,通常是從宗教、文化、政治、經濟等緯度進行綜合產生的。

因此,從文化、政治和經濟的三大緯度對三大民系進行評估,便能輕易得出結論:

首先,從經濟角度看,廣府地區依託珠江三角洲區域以及港澳地區的優勢,在經濟總量上明顯優於客家地區和潮汕地區。不僅如此,在過去數百年間,廣府文化作為粵文化地區的主流,也是經濟龍頭――正因為如此,現代革命的火種才會在廣府地區燃起。

也許,很多人會說,創造經濟的不僅有廣府人,也有客家人和潮汕人――但是別忘了,後兩者需要背井離鄉,獲得名利和財富後,也只能是家鄉的榮譽和傳說,所謂增光而已。

其次,從文化角度看。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決定意識。三大文化圈中,廣府文化無論在影視,歌曲,娛樂,生活方式等等都引領者潮流。尤其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所謂華語文化圈,除了普通話,更多的是以香港白話為標誌的粵語(白話)。

最後,從政治角度看。在廣東,有種流行說法:潮汕人擅於經商,客家人善於從政。從近代高官(政治影響力)的人數看,客家人是不少。但會做官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位領袖!

例如,孫中山!關於孫中山是客家人還是廣府人的爭論很多,也從未中斷。但即使孫中山是客家人,鑑於他在中國的實質影響力,也許還真不是想象中的那樣高。

綜上,就廣東三大民系的影響力而言,廣府文化目前第一。但筆者認為,三大文化圈確實各有千秋,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彼此交融,經濟均衡發展,將會形成相對平衡的態勢。

謝謝!

用户105529741772
2019-03-22

廣東三大民系,論綜合影響力無疑是廣府更勝一籌,這是共識。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先說客家,客家屬典型的農耕文明,缺少商業文明的氛圍。所以,客家人的富豪無論數量還是影響力都遠不如廣府與潮汕。客家學而優則仕,所以客家從政的多,客家人在各種政府機構任職佔的比例很高。但客家重官宦輕商業,幹實業的人才也不如廣府人多,故客家地區的經濟也較落後。根據2018年廣東各市GDP總量排行榜顯示,純客家地區梅州的GDP是1110.21億元,排在12位,是廣東經濟最落後的地區之一。不過中國近代史客家也出了不少人才,如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人洪秀全,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等,近代比潮汕人才多。

潮汕與客家則相反,重商業輕官宦。潮汕地區號稱是中國最會經商的族群,有東方猶太人的美譽。潮汕出了像李嘉誠、馬化騰、黃光裕等亞洲首富。但潮汕人卻極少出企業家,也少出科技人才,很多潮汕人善於空手套白狼,典型的如姚振華,大家不妨瞭解他是怎樣撬動2000億市值的萬科就知了。一個地區人人經商,沒有實業工廠,這個地區怎麼發展?這也是潮汕雖然富豪多,卻發展不起來的因素之一。根據2018年廣東各市GDP總量顯示,潮州的GDP是1067.28億元,排在全省的13位!可見潮汕地區經濟的落後。而且近代史,潮汕也沒有什麼有影響力的人才,遠不如廣府與客家的人才多。

廣府地區的經濟高度發達,並不完全是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優越的地理位置不是決定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歐洲國家瑞士、盧森堡不僅不瀕臨海,而且國土面積大部分是高山,可卻是高度發達的國家!非洲、東南亞也有很多國家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如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可為什麼貧窮落後?以色列大部分國土都是沙漠,可為什麼科技經濟高度發達?還創造出沙漠變綠洲的奇蹟?可見人才是關健因素!事實上,汕頭的地理位置也相當優越,汕頭是以潮汕人為主體。汕頭甚至是經濟特區,享有很多優惠政策,為什麼這個地區卻發展不起來?

潮汕與客家在經濟上的落後於廣府,我們只能從民系性格與文化上探尋根源了。

如果當初把湛江或茂名這兩地以廣府人為主的城市設為經濟特區,肯定比現在的汕頭好不知多少倍。要知道即使現在茂名的GDP也高達3092.15億元,差不多相當於三個梅州或三個潮州的GDP!

廣州作為千年商都,經濟實力雄厚,紳商力量強盛。沉澱的商業文明,格局更大。 廣府人海納百川,兼容幷蓄,善於學習善於創新,反映在粵語與粵菜上。 

由於香港是中西文明的交匯點,港式粵語融入了大量的英語詞彙,所以又增添了一個最多創新詞彙的特點。“炒更”、“搵食”、“搞掂”、“無厘頭”、“士多”、“T恤”、“的士”、“擦鞋”、“人氣”、“案底”、“做騷”、“草根階層”、“人間蒸發”等等新詞,並流行於中國內地,豐富了漢語詞彙。

粵菜同樣洋為中用,粵菜也有很多菜式源自西餐的改良,例如黑椒牛柳、咕嚕肉等就源自西餐,廣府人的創新能力可見一斑。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府人與潮汕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潮汕出商人,廣府出企業家。例如美的集團何享健,格蘭仕集團樑慶德,加多寶集團樑博,志高空調李興浩,聯塑黃聯禧,上海大白奶糖冠生園冼冠生,李錦記李文達等,這些企業老闆全部是廣府人。一個地區歸根結底是靠實業與科技才能真正發展,這也是廣府地區經濟發達的因素之一。

廣東的科學院士、工程院士,廣府人佔了三分之二:何鏡堂、劉頌豪、黃翠芬、曾溢滔、胡經甫等等。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也是廣府發達的原因之一。

近代廣府人才輩出,如中國的革命先行者是廣府人孫中山;中國佛教的實際創始人六祖慧能是廣府人;維新變法的領導人康有為是廣府人;中國的啟蒙思想家是廣府人鄭觀應;中國的物理之父是廣府吳大猷等。這些廣府偉人改變了中國的政治格局與命運。廣府群星璀璨,流光溢彩!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事實上現在廣東的三大民系已相互通婚,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隨著外省大量人口的融入,又為廣東三大民系輸入新鮮血液,現在的三大民系也不是傳統意義的三大民繫了。

南广府
2019-03-20

孫中山祖籍說法如下:

1、東莞市長安鎮上沙村,此說法為多數權威專家認可,如鄧慕韓、鍾公任、孫鏡、譚彼岸等。而且已經明確,孫文不是客家人,是廣府民系。

2、紫金說已經被否定。

孫中山是正宗廣府人。翠亨孫氏無論從相貌、語言、風俗、飲食、建築等都是典型的廣府人,沒有半點客家人的影子!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如果孫中山不是名人,他永遠是廣府人。翠亨孫氏是一個典型的廣府村莊:

翠亨孫氏說的是一口地道的廣府石岐話,不會說客家話。現在確實是有很多客家人被廣府人同化,但在清朝時絕不可能。當時廣府與客家水火不容,粵語也沒有今天強勢,當時的客家人絕無可能被廣府人同化。翠亨村的鄰村石門村就是典型的客家村,說的就是客家話,為什麼石門村不被同化,而翠亨村就同化了?有這麼詭異的嗎?!!

翠亨孫氏住的是三間兩廊結構的廣府建築,不是客家圍屋。

翠亨孫氏舞獅是廣府南獅,不是客家獅。

翠亨孫姓吃的是香芋扣肉,不是客家釀豆腐和梅菜扣肉。

翠亨孫氏聽唱的是廣東音樂,不是客家山歌。

翠亨孫姓是廣府裝束,沒有客家涼帽和客家藍衫。

翠亨孫氏都是典型的廣府人相貌:長顱大臉,大眼睛,目光深邃。大家搜索孫中山、黃飛鴻、鄧世昌這幾個廣府名人,是不是相貌非常相似呢?

翠亨孫氏有纏足陋習,這也是廣府民系及中國大多數漢族共有的陋習,而客家人是沒有此陋習的。在《孫逸仙傳記》一書的作者林百克途述孫中山反對母親給姐姐纏足的對話。孫中山的母親斷然說:看看客家人吧,沒有一個纏足的。你想你姐成為一個客家婦女還是中國婦女?你想她成為我們中間的一員還是成為一個外鄉人?可見孫中山的母親對客家人的蔑視。

由於當時民系的隔閡,清朝時廣府與客家互相仇恨,而孫中山的母親是崖口村廣府人,她只嫁廣府人,而不會嫁客家人。孫中山的母親對客家人的蔑視在美國人林百克的《孫逸仙傳記》有祥細的描述。

紫金的孫璉昌是被羅香林虛構的遷入中山湧口村的始祖。但實際上,按紫金的《孫氏族譜》記載:璉昌公,移居增城,於後未知。也就是說紫金的族譜只記載此人遷到增城後就失蹤了,並沒有記載遷到香山!連紫金孫氏的族譜也不支持此人是孫中山的祖先!此人可能遷到在增城後可能瘋了,也可能在增城死了,總之沒有任何史料記載也沒有實物證實孫璉昌是遷到中山,全憑羅香林虛構杜撰。紫金的孫璉昌與翠亨的孫連昌不是同一個人。而根據孫中山的《孫氏族譜》告訴我們,翠亨孫氏來自東莞上沙村,不是紫金。兩地的族譜都明確地告訴我們,紫金孫氏與中山翠亨孫氏沒有源流關係,羅香林造假已真相大白。

翠亨孫氏每年都有到東莞長沙村掃墓的傳統,彼此承認族源相同,拒絕承認紫金孫氏。

孫中山的祖先遷入中山已有五百年的歷史,客家人遷入廣府地區也不過是二百多年的歷史,清朝以前清一色廣府人。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3年),清廷為了緩解閩西南土客爭鬥矛盾,割潮州三縣惠州二縣新設嘉應州安置客家人。客家人才大規模進入廣東。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在清朝以前均沒有任何記載客家人在珠三角活動的情況。孫中山的祖先遷入翠亨村三百多年後,客家才有人遷入珠三角。請問,孫中山有可能是客家人嗎?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對於自己被客家,對於客家人的意淫,翠亨孫氏十分憤怒。當時孫家內部為消除這個客家人刻意製造的“誤會”,於1998年6月6日達成一致共識,發表了名為《翠亨孫氏達成祖家譜》的聯合聲明,並特意讓《翠亨孫氏達成祖家譜》公開流傳出來,裡面非常明確地否認了所謂的“孫中山客家論”,特意寫上:“唯吾翠亨孫氏,並非客家人,亦不講客家話。”其第一頁簽名裡就有孫科四個孩子的簽名,現原件保存於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一些客家人無視各種大量的資料文物和實際情況,期待憑藉自己胡編的一本書來改寫孫中山的祖籍,你當全國人民的智商為零了?荒唐之極。

對於翠亨孫氏所用的語言,孫中山胞兄的後裔孫滿、孫乾給出答案:“或有人言,翠亨孫氏為客家人,講客家話。翠亨附近確有客家村,村民講客家活。唯吾翠亨孫氏並非客家人,也不講客家話。國父同吾輩談話講廣州粵語,與部下講話或用國語。我們從來沒有聽過國父講半句客家話。”

既然某些客家人一定要攀廣府人孫中山,那麼請客家人回答我提的幾點問題,不要避重就輕,直接逐個回答我的問題:

一、翠亨孫氏為什麼不承認紫金孫氏?為什麼翠亨孫氏每年都是去東莞上沙廣府村掃墓,互認源流關係,難道是翠亨孫氏認錯祖宗了?

二、一些客家人說孫中山是被廣府人同化的客家人。那麼請問為什麼只有翠亨孫氏才會讓廣府人同化,而翠亨村的鄰村石門村依然是客家村落?為什麼石門村就不會讓廣府人同化呢?而且不僅是同化了語言,連建築、文化、風俗、飲食等都全部被廣府人同化。在當時民系隔閡嚴重的情況居然能同化得如此透徹的?能解釋清楚嗎?

三、翠亨村早期村民有麥姓、馮姓、陸姓這些廣府人。如果孫中山是客家人的話,為什麼不遷到翠亨鄰村的客家村石門村?偏遷入與自己有世仇的廣府村落?這合邏輯嗎?

四、按紫金說,孫中山的祖先十二代遷到紫金,為什麼偏偏是十二代?為什麼不是十一代?十一代又在哪呢?在湖南還是在非洲?羅香林為什麼說不清?

我的主頁就有孫中山的粵語演講視頻,也有孫中山含有濃重石岐廣府音的普通話演講視頻,歡迎朋友進入我主頁聽。

圣剑亚瑟
2019-03-20

現在普遍認為的潮汕四市(潮州+揭陽+汕頭+汕尾)這四個地區,潮汕人有1700多萬。豐順縣的湯南鎮+留隍鎮,也生活著10幾萬正宗潮汕人。

其實,潮汕四市並不全都是潮汕人。潮汕地區也生活著大量的客家人,這四市的客家人,最少也有4.5百萬。

國內+港澳臺+海外的潮汕人也接近2000萬。

所以呢,全世界潮汕人接近4000萬人口。

上面這個數據,是包含汕尾+潮汕地區的客家人的。眾所周知,汕尾並不是傳統的潮汕地區,陸河縣整個都是客家人,陸豐人和海豐人,汕尾城區的人,更能稱為福老人,汕尾的福佬話,更偏向福建閩南語。並不是潮汕話。

而且汕尾的語言很多種,特別複雜。有福佬話,軍話,佔米話,客家話。

那麼,這裡介紹下傳統的潮汕三市,(潮州+揭陽+汕頭)這三市生活著1300萬人口。這1300萬人口當中,還有接近300萬客家人。加上豐順縣的湯南鎮和留隍鎮還有10多萬潮汕人。

這裡潮汕地區的客家人不加上。

潮汕三市的潮汕人有1000萬,國內港澳臺+海外。正宗潮汕人,在全世界的人口,大概是3000來萬這樣。

客家人在全世界有1億多人,廣府人在全世界也有1億多人。

人口基數,客家人和廣府人,是全世界正宗潮汕人的好幾倍。

全世界3000萬人口的潮汕人,做出來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不亞於客家人和廣府人。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不知所谓呵呵呵
2019-09-24

廣府、客家一潮汕,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更大?

這得看哪一方面的影響力。如果說綜合影響力的話,非廣府民系莫屬。下面我就說說我個人對三個民系各自的影響力。

客家民系(政治)

如果說在政治影響力方面這肯定非客家民系莫屬,從早期葉氏家族,到後來的黃華華、萬慶良等等。客家在各種政府機構任職佔比很高,包括各大院校。

潮汕民系(經商)

說到經商方面的影響力,非潮汕莫屬。潮州商幫,聞名海內外。華人首富,資本大鱷比比皆是。所以說在經商方面其他兩大民系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廣府民系(語言、經濟、飲食)

如果說在語言、經濟、飲食、方面的影響力那非廣府莫屬。廣府民系基本佔有了優越的地理條件。粵語文化也影響甚大。外省人可能不知道廣東有客家話潮汕話,但是一定知道粵語。粵菜更是聞名海內外。經濟方面廣府民系得於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省府經濟的輻射比其它二大民系各優越。如果是綜合影響力排名的話,那廣府排第一,是實至名歸。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李134250861
2019-03-20

看見這個問題點進來的大部分應該都是廣東人。其實這個問題不好答。因為大多數人肯定會按自己的民系屬性來答。廣府人誇廣府,客家人誇客家,潮汕人誇潮汕。

所以問題是一個,回答基本上都是維護自己民系。

客觀來說,三大民系各有千秋,沒必要去爭這個虛名。要我來說,因為客家人潮汕人相對廣府人稍晚進入廣東,而且廣府人絕大多數集中在廣東一省,不像客家和潮汕分佈多省,所以在廣東省內文化領域應該是廣府較佔優勢。潮汕人勇敢,好經商,寧願做小生意也不願給人打工,在商界方面或許開拓較多。客家人好讀書從政,在政界方面應該更占主導地位。

這樣的結論大家認同不?其實三大民系同在一省相處了近千年,應該守望相助,不應該過多去攻訐仇視其他民系。爭這虛名又有什麼用?

另外看到問答裡有人說孫中山是廣府人,其實這是錯誤的。在42年和86年國家兩次肯定了孫中山是客家人的事實。42年國家實地走訪戡察,而且之前有十幾年學術辯論,最終國家一錘定音,對海內外宣佈了孫中山民系屬性的事實。86年時鑑於學術界對先前結論有不同看法,且爭議頗大。所以在國家領導人指導下,由文化部牽頭兩派學者集中大辯論。經過充分聽取了雙方學者的學術研究,並再度組織大量人力物力尋根溯源,文化部再度肯定孫中山是客家人的事實。國內國際各大官方媒體、通訊社均曾有過報道。

有支持廣府說的學者說拿東莞說族譜說事,其實都是無稽之談。按孫中山英文版回憶錄《孫逸仙傳記》、其子孫科在《樂安孫氏族譜》、《國父家世源流考序》、《八十述略》、《翠亨孫氏列祖生歿簿》、孫中山女兒孫婉和兒媳孫陳淑英訪談等內容可確定東莞說的族譜與孫中山一支無任何關係。按東莞說的說法孫中山祖上孫常德經珠璣巷入粵,但無法說清入粵前世系居地,代傳時間不明。孫常德墳塋也無法找到。且入東莞後傳代世系非常混亂,居然52年才繁衍一代,入中山後5.5年繁衍一代,而且缺三四八九代傳人。在東莞說學者認為的翠亨開基祖孫瑞英明確記載是由清朝乾隆年間由中山湧口遷入徑仔蓢,而東莞學者卻將其張冠李戴為孫中山十二世祖康熙年間的孫連昌之父。查孫瑞英開基於徑仔蓢,而孫連昌與其子孫迥千葬於湧口附近的犁頭尖山,兩者並無任何交集。而且孫瑞英在東莞說學者世次一直不統一。胡去非認為是七世祖,譚彼岸認為是十一世祖,但不管是哪世,從乾隆年間到身為十八世出生於同治年間的孫中山,能繁衍七到十一代人嗎?另外東莞說者從孫家婦女足型入手考證孫中山祖上是廣府人,並認為孫中山家族講白話,不是客家人。而且廣府客家不通婚。但其實客家人亦有纏足婦女,廣府人亦有不纏足婦女,廣府客家在那個年代通婚者不在少數。比如與孫中山同時代的廖仲愷便是客家人,其夫人何香凝便是不纏足的廣府人。而孫中山夫人宋慶齡是海南文昌客家人,女婿戴恩賽是梅州五華客家人(孫中山女兒孫婉在66年接受訪問時曾說,其父親在她結婚前曾高興地對其母說戴元(戴恩賽)人品好,學問好,又是老同鄉。按孫中山祖籍地河源紫金縣中壩鎮以前屬梅州五華管轄,故孫有此說)。孫媳林倫可亦是梅州梅縣客家人。而據薛嶽回憶錄、學者謝福建訪問孫陳淑英、姚雨平回憶、鄒魯與孫科、羅香林信札內容、楊慶平著作、溫濟琴回憶均還原了孫中山父子均會講客家話。孫中山到梅州鬆口謝逸橋家住時對鬆口人民演講時親口承認自己是客家人的事實。

而且孫中山身邊警衛團一二三營長和海軍陸戰隊營長薛嶽、葉挺、張發奎、葉劍英均是其客家老鄉。北伐軍總司令姚雨平亦是客家人。號稱孫中山革命錢袋子的廖仲愷亦是客家人。被孫中山稱為革命犧牲第一人的陸皓東亦是客家人。在民國政府孫中山身邊任職的還有非常多的客家人。

種種事實都確定了孫中山是客家人。而尋根溯源方面,孫氏上溯于山東樂安,由河南開封陳留為始遷地,孫誗遷於江西寧都,孫承事遷於福建長汀河田,孫友鬆遷於廣東河源中壩,孫連昌經增城正果鎮孫屋遷於中山湧口,越兩代由其孫孫殿朝遷入翠亨現居地。千年傳承,世系明確,代傳清晰,海內外傳媒宣傳均按照此定論。貼出一組截圖,方便大家更好了解此史實。

虎賁三千,直馳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中華漢天。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明天。孫中山先生一生以推翻封建王朝為己任,屢仆屢起,奔走呼籲,將畢生精力都撲在了自由平等博愛、民族民生民權上,可謂世紀偉人,造福中華。今時今日的我們應該學習這位敢為天下先的廣東先輩,團結一心,建設祖國,振興中華。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太爱自由
2019-03-21

現在社會爭論這個沒有任何意義。絕大多數廣東本地人回答時均難有客觀言論,基本上都是站在各自民系立場上回答。其實爭議這個問題能帶來什麼?身上多兩斤肉?貶低別人又能帶來什麼?會得百萬身家?

三大民系都各有長處,亦各有短處。廣府人因為得省會地利優勢,所在區域經濟發展較好,在文化方面話語權較強。潮汕人敢於打拼,又團結埋堆,樂於經商,在商界發力較多。客家人儒雅好文,學而優則仕,在學術界、政界建樹較多。

三大民系性格迥異,互補性較強,在很多領域都可以互通有無。應該攜手合作,共創未來,不應搞攻擊。

因為在問答區看到有人居然說孫中山是廣府人,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下,孫中山不是廣府人,是客家人。

這是國家42年和86年兩次定論的。關於42年的筆戰過程、實地走訪經過、86年廣府說學者與客家說學者齊聚一堂大辯論的詳細過程可自行搜索。各國主流媒體均有報道孫中山是客家人的事實。國內人民網、中國廣播網、新華網、央視網、鳳凰網、新浪網、騰訊網、搜狐網、網易網均可全網搜索。

早在1905年孫中山成立中國同盟會時,除孫中山任總理外,其整個領導核心成員中客家人就佔了46%,差不多佔了一半。其中,外務部長為廖仲愷(廣東惠州客家人)、會計部長為謝良牧(廣東梅州客家人)、司法部長為何天翰(廣東梅州客家人),評議部議員有胡漢民(江西吉安客家人)、樑慕光(廣東惠州客家人)等。

客家人以廣東為根據地廣泛團結、發動了全國人民的參與,最終推翻了帝制,開創了共和。中國同盟會成立以後,其回國內活動的重點區域多是客家人聚居或者有較多客家人的地方。如1895年的廣州起義就有不少客家人蔘加;1900年更是在客家人所在的惠州汝湖發動了七女湖起義;1906年的湘贛邊界起義,也是在客家人所在的地盤,歷時兩個月之久。這些,都為日後武昌起義奠定了基礎。武昌起義成功後,胡漢民為廣東軍政府都督,與從國外趕回的梅州平遠客家人姚雨平共同組織北伐軍(由姚任總司令),到上海與孫中山會合後揮師北上,於固鎮、宿州、徐州等地大破清軍,在迫使清帝退位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正是由於以孫中山為首的一群客家人團結和發動了全國人民,才使中國推翻了帝制,開創了共和新紀元。自由平等博愛與民族民生民權思想才在中國大地生根發芽。祖國終於挺過風雨如晦,飽受欺凌的一百年,邁向光明燦爛、繁花似錦的復興強國之路。大家都應學習孫中山愛國精神,努力振興祖國。恢復中華秦漢盛世、萬國來朝的盛景。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深圳市主持人爱好者
2019-09-23

各有千秋,廣府佔據珠三角,和粵西,廣西也有部分,新馬泰也有分佈,主要收租,辦廠,工業發達,生活富裕。重文也重武,文有梁啟超,康有為,武有黃飛鴻葉問,出了很多電視明星和流行歌曲。傑出的劉德華,李小龍,黃家駒等,客家部分在珠三角,大部分佈在粵東和小部分粵北粵西,還有部分分佈於海南省,福建省,湖南省,四川省,江西省,廣西省,臺灣省,和新馬泰地區,都有居住一千年之久的地道客家人,由於地理位置不算好,山區較多,傳統儒教思想豐厚,執著於讀書,出了很多為國為民的政治家葉劍英,葉挺,孫中山,朱德等。潮汕人主要分佈粵東,他的宗親是福建人,同屬閩南文化,大量分佈在泰國,人多地少,海洋意識較強,團結,有膽量敢闖敢拼,崇尚愛拼才會贏,不重讀書重經商,出了很多鉅富李嘉誠,馬化騰,黃光裕等。

如今三個民系通婚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長補短,家族裡總能找出幾個親戚是廣客汕的親戚,大家一家親!

南国春暖
2019-03-24

謝謝邀請,在廣東,潮汕人勤勞白手起家的很多,幾乎每個城市生意人都有講潮州話的,客家人重視文化教育,在廣東甚至全國,教育戰線和醫護人員客家學者很多,廣府人其實就是客家人後裔,當年秦朝趙佗隨行的官兵與廣東土著畲瑤結合的後代,現在和畲瑤先祖一樣,以本地人自居,改革開放前廣府人基本是赤腳種田農民,開放後才洗腳上來做些生意,出了幾個暴發戶,客家人近代出了些名人,孫中山不是廣府人,是客家人後裔@CCTV謝謝了我的家 這位網友主頁裡有孫中山原聲錄音,講純客家口音的普通話!大家可以關注看看,孫中山又是洪秀全的崇拜者,更說明客家人和他有關係,珠海的烈土陵園烈土們幾乎都廣東客家人,他們是開國元帥葉劍英部下,所以不用多說客家人影響最大的(圖片是河源孫中山雕像)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廣東三大民系誰的影響力最大?
严家庆
2019-10-17

謝謝邀請。廣東有32種方言,其中有四大方言。它們分別是白話(亦稱廣府話),客家話,潮州話,雷州話。影響最大的還是白話。其原因是:

一,形成時間最早。白話是楚國統治嶺南時與南越人民族融合的語言。形成時間當在公元前862年一389年之間。表現形式在楚國在今番禺設立了“楚庭”,建設五羊城廣州,設置了蒼梧郡。導致白話成了嶺南官話流行到今天。如今,全球說白話的人已超過1.1億人,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古代語言保留語種。

二,客家話和潮州話進入廣東很晚。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3年),清廷為了緩解閩西南土客爭鬥矛盾,割潮州三縣惠州二縣新設嘉應州安置客家人。客家人才大規模進入廣東。雍正十一年,清迋將潮州劃歸廣東管轄。潮州人從福建人一下變成了廣東人。

三,雷州話演變比較複雜。最早的雷話是以白話和黎(俚)族話融合一體。後來,歷屆朝廷將雷州半島視為流放地後,遷徙了不少中原人士和其他地區人士,人種混雜。特別是清初禁海後,大批閩中人,閩南人搶佔半島,使語言更加豐富多彩。

但是,不管是客家人,潮州人,還是雷州人,他們都懂白話,也能說講白話。可見白話的影響之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