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自己太當回事

夢溪文本 2019-06-01

耳邊經常聽到這句話:莫把自己太當回事。

剛開始聽起來,沒有太多感受,覺得無非是勸人低調做人的一句箴言。當自己經歷了世事之後,真正體會到:那些“不把自己當回事”、崇尚低調做人的人,就是容易親近,讓人喜歡。理解了“莫把自己太當回事”,就懂得了應該如何做人做事。

莫把自己太當回事

莫把自己太當回事,是保持一顆平常心,莫把“別人眼中的自己”太當回事。

最近在一篇文章裡讀到的一句話特別有意思,說:“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關心。除了極少數生命中最親、最重要的人物會真正關心你,那些普通意義上的“別人”,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情,哪有時間關注你、在意你,你在他人的眼裡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重要。

所以,不必為今天說了什麼錯話而懊惱,也不必為自己的觀點沒有得到認同而情緒低落,更不必為受到別人批評而感到激憤。當你還在懊惱,還在低落,還在激憤之時,別人可能早已忘記了。

保持一顆平常心就好。人無完人,誰都會犯錯,不必總是希望自己在別人眼裡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

別人和你的觀點不一致也很正常,不必試圖說服所有人,也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被人誤解了是很平常的事,不需要對每一個人過多的辯解和解釋,只需要對那些重視你、你也重視他的人解釋;

受到批評也不必鬱悶,對照批評審視自己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而不必去探究批評你的人是否有資格批評你。

保持平常心,不過分追求完美,認可自己的每一次進步與成長,勝過所有來自他人的讚美;保持平常心,不過分追求虛榮,內心有一份實實在在的愛和自信,勝過在所有人面前的所有炫耀。

莫把自己太當回事

莫把自己太當回事,是對自己有一個正確認識,莫把“自己心裡的自己”太當回事。

對自己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是一輩子非常重要的事。

人生很多的痛苦與不如意,都是因為人的自我認識不足、“硬件”與“軟件”不匹配造成的。打個比方,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就是一例,認為自己很強很優秀,眼界也高、思想也遠,可就是行動乏力,無法到達預期目標,於是乎怪世道不好,怪運氣不好,怪朋友不幫,怪親人不助……總之不是自己的原因。

這是把自己的能力估計得太高,把自己的人生預計得也太高,是內心“太把自己當回事”,又不承認“自己不是那個事”。對自己估計偏高,是許多人的通病,所謂自負。自負只要程度不到“太高”也不算什麼大毛病,尚有自我反省、自我清醒的機會。

另有一種物極必反的情況更為糟糕:對自己估計過高、極度自負的人,容易因為遭遇失敗而轉換成為極度自卑,健康心理瞬間崩塌,一味地妄自菲薄、自我否定,變成“完全不把自己當回事”。

把自己看高了、看低了,都是不可取的。既要遠離驕傲和自負,也要拒絕自卑和自棄。最好的狀態是“剛剛好”,用客觀冷靜的態度看待自己,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劣長短,接納真實的自己,最後才能更好地相信自己、提高自己。

莫把自己太當回事

莫把自己太當回事,是放低姿態面對人生,莫把“以自我為中心”太當回事。

放低姿態,就是把自己放在低處。《道德經》說,只有處在低處,才能看得見別人的長處;只有多看看別人的長處,才能知道並學到別人的功德。

低姿態是一種處世手段,也是一種處世態度,需要克服人性中“以自我為中心”的本性,真正做到非常不易。

莫把自己太當回事,是心態上放低,反應在言行上謹言慢行:

一是不要用對立的語氣與人說話;

二是不要在應該保持沉默的時候說話;

三是不要經常打斷別人的話;

四是不要把得意之事掛在嘴邊;

五是不要表現得比別人高明;

六是不要隨意對事情發表意見;

七是不要嘲笑不合己意的新生事物;

八是不要指責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九是不要當著第三人的面指出他人的錯誤;

十是不要以傲慢的態度對待人。

秦兵馬俑的那尊跪射俑,何以保存最完整,受損害最小?正是得益於它的低姿態。

保持低姿態,才能騰出更多空間發展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