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二戰時期有許多航母,而今天要用舉國之力才能有擁有1艘航母?

10 個回答
雏菊西瓜Peterpan
2019-06-14

如果說現代航空母艦是法拉利的話,那麼二戰航母頂多就是個“三蹦子”,二者技術水平已經出現了幾代質的變化。可以這麼說:二戰航空母艦和現代航空母艦除了名字上一樣之外其他的全都已經天翻地覆。下圖為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山汐丸”號護航航空母艦,他在改造前是運輸船,改造時加裝一個107米長的飛行甲板,但是沒有機庫

如果說現代航空母艦是法拉利的話,那麼二戰航母頂多就是個“三蹦子”,二者技術水平已經出現了幾代質的變化。可以這麼說:二戰航空母艦和現代航空母艦除了名字上一樣之外其他的全都已經天翻地覆。下圖為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山汐丸”號護航航空母艦,他在改造前是運輸船,改造時加裝一個107米長的飛行甲板,但是沒有機庫

如果說現代航空母艦是法拉利的話,那麼二戰航母頂多就是個“三蹦子”,二者技術水平已經出現了幾代質的變化。可以這麼說:二戰航空母艦和現代航空母艦除了名字上一樣之外其他的全都已經天翻地覆。下圖為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山汐丸”號護航航空母艦,他在改造前是運輸船,改造時加裝一個107米長的飛行甲板,但是沒有機庫

其實二戰大部分航空母艦都是上面提到的“山汐丸”那樣的護航航空母艦,這些航空母艦直接用商船改造或者用商船的底子建造,建造起來簡單高效。但是這些護航航空母艦本身噸位小(有的不足1萬噸)、航速慢(20節左右),以現在的標準來看有的連輕型航空母艦都達不到,只能算作“飛機運輸船”。而二戰的正規艦隊級航空母艦雖然整體比護航航空母艦水平要高很多, 但3-4萬噸就已經是大型艦隊級航空母艦,而現在動輒6萬噸以上,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甚至達到10萬噸。

二戰後各國開始進入噴氣式艦載機時代,艦載機的速度和重量有急劇的升高,這就對航空母艦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大的體積、更重的質量、更快的速度使得那些沒有彈射器(早期火藥彈射器)和木質甲板的航空母艦迅速被淘汰,為了搭載更多的大型噴氣機,航空母艦噸位越來越大,蒸汽彈射器和斜角甲板也取代以前的火藥彈射器和全直通甲板成為大型航空母艦的標準配置,建造難度和技術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下圖為“埃塞克斯”級和“尼米茲”級

如果說現代航空母艦是法拉利的話,那麼二戰航母頂多就是個“三蹦子”,二者技術水平已經出現了幾代質的變化。可以這麼說:二戰航空母艦和現代航空母艦除了名字上一樣之外其他的全都已經天翻地覆。下圖為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山汐丸”號護航航空母艦,他在改造前是運輸船,改造時加裝一個107米長的飛行甲板,但是沒有機庫

其實二戰大部分航空母艦都是上面提到的“山汐丸”那樣的護航航空母艦,這些航空母艦直接用商船改造或者用商船的底子建造,建造起來簡單高效。但是這些護航航空母艦本身噸位小(有的不足1萬噸)、航速慢(20節左右),以現在的標準來看有的連輕型航空母艦都達不到,只能算作“飛機運輸船”。而二戰的正規艦隊級航空母艦雖然整體比護航航空母艦水平要高很多, 但3-4萬噸就已經是大型艦隊級航空母艦,而現在動輒6萬噸以上,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甚至達到10萬噸。

二戰後各國開始進入噴氣式艦載機時代,艦載機的速度和重量有急劇的升高,這就對航空母艦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大的體積、更重的質量、更快的速度使得那些沒有彈射器(早期火藥彈射器)和木質甲板的航空母艦迅速被淘汰,為了搭載更多的大型噴氣機,航空母艦噸位越來越大,蒸汽彈射器和斜角甲板也取代以前的火藥彈射器和全直通甲板成為大型航空母艦的標準配置,建造難度和技術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下圖為“埃塞克斯”級和“尼米茲”級

如果說現代航空母艦是法拉利的話,那麼二戰航母頂多就是個“三蹦子”,二者技術水平已經出現了幾代質的變化。可以這麼說:二戰航空母艦和現代航空母艦除了名字上一樣之外其他的全都已經天翻地覆。下圖為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山汐丸”號護航航空母艦,他在改造前是運輸船,改造時加裝一個107米長的飛行甲板,但是沒有機庫

其實二戰大部分航空母艦都是上面提到的“山汐丸”那樣的護航航空母艦,這些航空母艦直接用商船改造或者用商船的底子建造,建造起來簡單高效。但是這些護航航空母艦本身噸位小(有的不足1萬噸)、航速慢(20節左右),以現在的標準來看有的連輕型航空母艦都達不到,只能算作“飛機運輸船”。而二戰的正規艦隊級航空母艦雖然整體比護航航空母艦水平要高很多, 但3-4萬噸就已經是大型艦隊級航空母艦,而現在動輒6萬噸以上,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甚至達到10萬噸。

二戰後各國開始進入噴氣式艦載機時代,艦載機的速度和重量有急劇的升高,這就對航空母艦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大的體積、更重的質量、更快的速度使得那些沒有彈射器(早期火藥彈射器)和木質甲板的航空母艦迅速被淘汰,為了搭載更多的大型噴氣機,航空母艦噸位越來越大,蒸汽彈射器和斜角甲板也取代以前的火藥彈射器和全直通甲板成為大型航空母艦的標準配置,建造難度和技術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下圖為“埃塞克斯”級和“尼米茲”級

而航空母艦噸位的增大又帶來動力系統的壓力,原先“埃塞克斯”級15萬馬力的輸出動力就可以達到33節的航速,而現在28萬馬力只能驅動9萬噸的航空母艦到31節航速,這還需要大功率蒸汽輪機系統的支持。而燃氣輪機又成為中小型航空母艦的主流動力配置,但是燃氣輪機技術等級要求太高,世界上能大規模生產艦用燃氣輪機的國家只有中美英三國。如果是10萬噸以上那麼還需要上核動力系統,核動力對於10萬噸的航母來說不是唯一選擇,但這是最優選擇。下圖為CVN-65“企業”號使用的A2W型核反應堆

如果說現代航空母艦是法拉利的話,那麼二戰航母頂多就是個“三蹦子”,二者技術水平已經出現了幾代質的變化。可以這麼說:二戰航空母艦和現代航空母艦除了名字上一樣之外其他的全都已經天翻地覆。下圖為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山汐丸”號護航航空母艦,他在改造前是運輸船,改造時加裝一個107米長的飛行甲板,但是沒有機庫

其實二戰大部分航空母艦都是上面提到的“山汐丸”那樣的護航航空母艦,這些航空母艦直接用商船改造或者用商船的底子建造,建造起來簡單高效。但是這些護航航空母艦本身噸位小(有的不足1萬噸)、航速慢(20節左右),以現在的標準來看有的連輕型航空母艦都達不到,只能算作“飛機運輸船”。而二戰的正規艦隊級航空母艦雖然整體比護航航空母艦水平要高很多, 但3-4萬噸就已經是大型艦隊級航空母艦,而現在動輒6萬噸以上,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甚至達到10萬噸。

二戰後各國開始進入噴氣式艦載機時代,艦載機的速度和重量有急劇的升高,這就對航空母艦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大的體積、更重的質量、更快的速度使得那些沒有彈射器(早期火藥彈射器)和木質甲板的航空母艦迅速被淘汰,為了搭載更多的大型噴氣機,航空母艦噸位越來越大,蒸汽彈射器和斜角甲板也取代以前的火藥彈射器和全直通甲板成為大型航空母艦的標準配置,建造難度和技術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下圖為“埃塞克斯”級和“尼米茲”級

而航空母艦噸位的增大又帶來動力系統的壓力,原先“埃塞克斯”級15萬馬力的輸出動力就可以達到33節的航速,而現在28萬馬力只能驅動9萬噸的航空母艦到31節航速,這還需要大功率蒸汽輪機系統的支持。而燃氣輪機又成為中小型航空母艦的主流動力配置,但是燃氣輪機技術等級要求太高,世界上能大規模生產艦用燃氣輪機的國家只有中美英三國。如果是10萬噸以上那麼還需要上核動力系統,核動力對於10萬噸的航母來說不是唯一選擇,但這是最優選擇。下圖為CVN-65“企業”號使用的A2W型核反應堆

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一些航空母艦本身的技術要求之外,艦載機、雷達、火控、戰鬥群組成都是現代航空母艦需要解決的問題。有能力生產三代機的國家目前不超過10個,有能力生產艦載戰鬥機的國家只有中美俄法。而航空工業就足夠一個國家傾盡全力去發展個幾十年才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而二戰的艦載機都是活塞星形發動機,技術難度比現代渦輪風扇發動機要小的多。下圖為二戰時期的F4U艦載機和80年代的F-14重型戰鬥機,前者最大起飛重量6.6噸,後者34噸

如果說現代航空母艦是法拉利的話,那麼二戰航母頂多就是個“三蹦子”,二者技術水平已經出現了幾代質的變化。可以這麼說:二戰航空母艦和現代航空母艦除了名字上一樣之外其他的全都已經天翻地覆。下圖為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山汐丸”號護航航空母艦,他在改造前是運輸船,改造時加裝一個107米長的飛行甲板,但是沒有機庫

其實二戰大部分航空母艦都是上面提到的“山汐丸”那樣的護航航空母艦,這些航空母艦直接用商船改造或者用商船的底子建造,建造起來簡單高效。但是這些護航航空母艦本身噸位小(有的不足1萬噸)、航速慢(20節左右),以現在的標準來看有的連輕型航空母艦都達不到,只能算作“飛機運輸船”。而二戰的正規艦隊級航空母艦雖然整體比護航航空母艦水平要高很多, 但3-4萬噸就已經是大型艦隊級航空母艦,而現在動輒6萬噸以上,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甚至達到10萬噸。

二戰後各國開始進入噴氣式艦載機時代,艦載機的速度和重量有急劇的升高,這就對航空母艦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大的體積、更重的質量、更快的速度使得那些沒有彈射器(早期火藥彈射器)和木質甲板的航空母艦迅速被淘汰,為了搭載更多的大型噴氣機,航空母艦噸位越來越大,蒸汽彈射器和斜角甲板也取代以前的火藥彈射器和全直通甲板成為大型航空母艦的標準配置,建造難度和技術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下圖為“埃塞克斯”級和“尼米茲”級

而航空母艦噸位的增大又帶來動力系統的壓力,原先“埃塞克斯”級15萬馬力的輸出動力就可以達到33節的航速,而現在28萬馬力只能驅動9萬噸的航空母艦到31節航速,這還需要大功率蒸汽輪機系統的支持。而燃氣輪機又成為中小型航空母艦的主流動力配置,但是燃氣輪機技術等級要求太高,世界上能大規模生產艦用燃氣輪機的國家只有中美英三國。如果是10萬噸以上那麼還需要上核動力系統,核動力對於10萬噸的航母來說不是唯一選擇,但這是最優選擇。下圖為CVN-65“企業”號使用的A2W型核反應堆

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一些航空母艦本身的技術要求之外,艦載機、雷達、火控、戰鬥群組成都是現代航空母艦需要解決的問題。有能力生產三代機的國家目前不超過10個,有能力生產艦載戰鬥機的國家只有中美俄法。而航空工業就足夠一個國家傾盡全力去發展個幾十年才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而二戰的艦載機都是活塞星形發動機,技術難度比現代渦輪風扇發動機要小的多。下圖為二戰時期的F4U艦載機和80年代的F-14重型戰鬥機,前者最大起飛重量6.6噸,後者34噸

如果說現代航空母艦是法拉利的話,那麼二戰航母頂多就是個“三蹦子”,二者技術水平已經出現了幾代質的變化。可以這麼說:二戰航空母艦和現代航空母艦除了名字上一樣之外其他的全都已經天翻地覆。下圖為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山汐丸”號護航航空母艦,他在改造前是運輸船,改造時加裝一個107米長的飛行甲板,但是沒有機庫

其實二戰大部分航空母艦都是上面提到的“山汐丸”那樣的護航航空母艦,這些航空母艦直接用商船改造或者用商船的底子建造,建造起來簡單高效。但是這些護航航空母艦本身噸位小(有的不足1萬噸)、航速慢(20節左右),以現在的標準來看有的連輕型航空母艦都達不到,只能算作“飛機運輸船”。而二戰的正規艦隊級航空母艦雖然整體比護航航空母艦水平要高很多, 但3-4萬噸就已經是大型艦隊級航空母艦,而現在動輒6萬噸以上,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甚至達到10萬噸。

二戰後各國開始進入噴氣式艦載機時代,艦載機的速度和重量有急劇的升高,這就對航空母艦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大的體積、更重的質量、更快的速度使得那些沒有彈射器(早期火藥彈射器)和木質甲板的航空母艦迅速被淘汰,為了搭載更多的大型噴氣機,航空母艦噸位越來越大,蒸汽彈射器和斜角甲板也取代以前的火藥彈射器和全直通甲板成為大型航空母艦的標準配置,建造難度和技術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下圖為“埃塞克斯”級和“尼米茲”級

而航空母艦噸位的增大又帶來動力系統的壓力,原先“埃塞克斯”級15萬馬力的輸出動力就可以達到33節的航速,而現在28萬馬力只能驅動9萬噸的航空母艦到31節航速,這還需要大功率蒸汽輪機系統的支持。而燃氣輪機又成為中小型航空母艦的主流動力配置,但是燃氣輪機技術等級要求太高,世界上能大規模生產艦用燃氣輪機的國家只有中美英三國。如果是10萬噸以上那麼還需要上核動力系統,核動力對於10萬噸的航母來說不是唯一選擇,但這是最優選擇。下圖為CVN-65“企業”號使用的A2W型核反應堆

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一些航空母艦本身的技術要求之外,艦載機、雷達、火控、戰鬥群組成都是現代航空母艦需要解決的問題。有能力生產三代機的國家目前不超過10個,有能力生產艦載戰鬥機的國家只有中美俄法。而航空工業就足夠一個國家傾盡全力去發展個幾十年才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而二戰的艦載機都是活塞星形發動機,技術難度比現代渦輪風扇發動機要小的多。下圖為二戰時期的F4U艦載機和80年代的F-14重型戰鬥機,前者最大起飛重量6.6噸,後者34噸

還有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那就是平時和戰時體制問題。1943-1945年美國軍費佔GDP的比重都超過37%,佔財政支出更是達到80%以上,也就是說在戰時,經濟是服務於戰爭的。而現在美國的國防預算佔GDP的4%左右,中國的更是隻有1.5%,和平體制註定一個國家不可能以軍事發展為主,有限的國防預算使得現代航母不可能向二戰那樣瘋狂“下餃子”。如果有一天戰事爆發,那麼航空母艦的發展肯定比平時要快。但是技術等級的提高不會像二戰那樣爆上百艘

如果說現代航空母艦是法拉利的話,那麼二戰航母頂多就是個“三蹦子”,二者技術水平已經出現了幾代質的變化。可以這麼說:二戰航空母艦和現代航空母艦除了名字上一樣之外其他的全都已經天翻地覆。下圖為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山汐丸”號護航航空母艦,他在改造前是運輸船,改造時加裝一個107米長的飛行甲板,但是沒有機庫

其實二戰大部分航空母艦都是上面提到的“山汐丸”那樣的護航航空母艦,這些航空母艦直接用商船改造或者用商船的底子建造,建造起來簡單高效。但是這些護航航空母艦本身噸位小(有的不足1萬噸)、航速慢(20節左右),以現在的標準來看有的連輕型航空母艦都達不到,只能算作“飛機運輸船”。而二戰的正規艦隊級航空母艦雖然整體比護航航空母艦水平要高很多, 但3-4萬噸就已經是大型艦隊級航空母艦,而現在動輒6萬噸以上,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甚至達到10萬噸。

二戰後各國開始進入噴氣式艦載機時代,艦載機的速度和重量有急劇的升高,這就對航空母艦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大的體積、更重的質量、更快的速度使得那些沒有彈射器(早期火藥彈射器)和木質甲板的航空母艦迅速被淘汰,為了搭載更多的大型噴氣機,航空母艦噸位越來越大,蒸汽彈射器和斜角甲板也取代以前的火藥彈射器和全直通甲板成為大型航空母艦的標準配置,建造難度和技術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下圖為“埃塞克斯”級和“尼米茲”級

而航空母艦噸位的增大又帶來動力系統的壓力,原先“埃塞克斯”級15萬馬力的輸出動力就可以達到33節的航速,而現在28萬馬力只能驅動9萬噸的航空母艦到31節航速,這還需要大功率蒸汽輪機系統的支持。而燃氣輪機又成為中小型航空母艦的主流動力配置,但是燃氣輪機技術等級要求太高,世界上能大規模生產艦用燃氣輪機的國家只有中美英三國。如果是10萬噸以上那麼還需要上核動力系統,核動力對於10萬噸的航母來說不是唯一選擇,但這是最優選擇。下圖為CVN-65“企業”號使用的A2W型核反應堆

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一些航空母艦本身的技術要求之外,艦載機、雷達、火控、戰鬥群組成都是現代航空母艦需要解決的問題。有能力生產三代機的國家目前不超過10個,有能力生產艦載戰鬥機的國家只有中美俄法。而航空工業就足夠一個國家傾盡全力去發展個幾十年才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而二戰的艦載機都是活塞星形發動機,技術難度比現代渦輪風扇發動機要小的多。下圖為二戰時期的F4U艦載機和80年代的F-14重型戰鬥機,前者最大起飛重量6.6噸,後者34噸

還有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那就是平時和戰時體制問題。1943-1945年美國軍費佔GDP的比重都超過37%,佔財政支出更是達到80%以上,也就是說在戰時,經濟是服務於戰爭的。而現在美國的國防預算佔GDP的4%左右,中國的更是隻有1.5%,和平體制註定一個國家不可能以軍事發展為主,有限的國防預算使得現代航母不可能向二戰那樣瘋狂“下餃子”。如果有一天戰事爆發,那麼航空母艦的發展肯定比平時要快。但是技術等級的提高不會像二戰那樣爆上百艘

历史知事
2019-06-11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最多擁有161艘航母,航母從建造到下水也就幾個月的事,好像造航母不要錢似的。可是現在我們舉全國之力才能造出一艘航母,航母真的越來越難造了嗎?

事實上,不是航母的製造標準提高後,湊合造一艘航母,真的不適應世界戰爭形勢發展需要。

先說說二戰時期的航母,老黃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最多擁有161艘航母,航母從建造到下水也就幾個月的事,好像造航母不要錢似的。可是現在我們舉全國之力才能造出一艘航母,航母真的越來越難造了嗎?

事實上,不是航母的製造標準提高後,湊合造一艘航母,真的不適應世界戰爭形勢發展需要。

先說說二戰時期的航母,老黃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161艘航母中,由艦隊航母38艘,護航航母123艘,看起來很大,其實總噸位只有300萬噸。其中噸位在10200頓的卡薩布蘭卡級航母,就有50艘,這明顯是濫竽充數了。戰鬥力真的算得上強大到讓人害怕的航母,只有三艘中途島級航母,單艘噸位達到了6萬噸。

美國在二戰時期的航母,相當多的就是用商船改裝而成的護航航母,噸位小,防護能力差,說白了就是一個普通的海上飛機起降平臺,一旦遇上轟炸機空襲和潛艇偷襲,基本上就是有來無回。

這樣就能解釋為什麼二戰中能有19艘航母被飛機擊沉了。其中最有名的事件便是中途島海戰中,日本一次性損失了4艘航母,而美國則損失了3艘。日本的4艘航母,幾乎是在瞬間被轟炸機擊沉了。當時日本海軍三艘航母在10分鐘之內被美國的俯衝式轟炸機炸燬擊沉,剩餘的飛龍號航母拼死反擊,還擊沉了美國的約克城號航母,結果還是被圍攻很快被擊沉。飛龍號航母噸位達到了1.8萬噸。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最多擁有161艘航母,航母從建造到下水也就幾個月的事,好像造航母不要錢似的。可是現在我們舉全國之力才能造出一艘航母,航母真的越來越難造了嗎?

事實上,不是航母的製造標準提高後,湊合造一艘航母,真的不適應世界戰爭形勢發展需要。

先說說二戰時期的航母,老黃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161艘航母中,由艦隊航母38艘,護航航母123艘,看起來很大,其實總噸位只有300萬噸。其中噸位在10200頓的卡薩布蘭卡級航母,就有50艘,這明顯是濫竽充數了。戰鬥力真的算得上強大到讓人害怕的航母,只有三艘中途島級航母,單艘噸位達到了6萬噸。

美國在二戰時期的航母,相當多的就是用商船改裝而成的護航航母,噸位小,防護能力差,說白了就是一個普通的海上飛機起降平臺,一旦遇上轟炸機空襲和潛艇偷襲,基本上就是有來無回。

這樣就能解釋為什麼二戰中能有19艘航母被飛機擊沉了。其中最有名的事件便是中途島海戰中,日本一次性損失了4艘航母,而美國則損失了3艘。日本的4艘航母,幾乎是在瞬間被轟炸機擊沉了。當時日本海軍三艘航母在10分鐘之內被美國的俯衝式轟炸機炸燬擊沉,剩餘的飛龍號航母拼死反擊,還擊沉了美國的約克城號航母,結果還是被圍攻很快被擊沉。飛龍號航母噸位達到了1.8萬噸。

再看二戰後最有名的馬島海戰,阿根廷從法國買來的超級軍旗轟炸機,則一次炸燬了“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與“大西洋運送者”號貨船兩條英國巨船,無敵號跑的快,要不然也得死。

所以,隨著飛機的不斷髮展,航母必須發展,要不然,放在海上就是一個移動的棺材。

另外要說的是,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擊沉了美國的戰列艦亞利桑那號,滿載排水量36500噸,其實絲毫不比航母差。隨著亞利桑那號沉沒的,還有戰列艦上面1177美國大兵的陣亡。其中由945名美國大兵,在亞利桑那沉沒的那一刻,還在艦體內。

再看我國最早的航母,張作霖東北軍建造的“鎮海”號,只有兩架水上飛機。鎮海號上面沒有飛機跑道,因為造跑道實在太貴了。鎮海號實際上就是一個飛機運輸船,飛機下到海面在水上進行起飛。更為寒酸的是,這艘鎮海號是用一艘商船改裝而成,噸位只有2708噸,在30多年前的北洋海軍定遠號,則有7500頓排水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最多擁有161艘航母,航母從建造到下水也就幾個月的事,好像造航母不要錢似的。可是現在我們舉全國之力才能造出一艘航母,航母真的越來越難造了嗎?

事實上,不是航母的製造標準提高後,湊合造一艘航母,真的不適應世界戰爭形勢發展需要。

先說說二戰時期的航母,老黃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161艘航母中,由艦隊航母38艘,護航航母123艘,看起來很大,其實總噸位只有300萬噸。其中噸位在10200頓的卡薩布蘭卡級航母,就有50艘,這明顯是濫竽充數了。戰鬥力真的算得上強大到讓人害怕的航母,只有三艘中途島級航母,單艘噸位達到了6萬噸。

美國在二戰時期的航母,相當多的就是用商船改裝而成的護航航母,噸位小,防護能力差,說白了就是一個普通的海上飛機起降平臺,一旦遇上轟炸機空襲和潛艇偷襲,基本上就是有來無回。

這樣就能解釋為什麼二戰中能有19艘航母被飛機擊沉了。其中最有名的事件便是中途島海戰中,日本一次性損失了4艘航母,而美國則損失了3艘。日本的4艘航母,幾乎是在瞬間被轟炸機擊沉了。當時日本海軍三艘航母在10分鐘之內被美國的俯衝式轟炸機炸燬擊沉,剩餘的飛龍號航母拼死反擊,還擊沉了美國的約克城號航母,結果還是被圍攻很快被擊沉。飛龍號航母噸位達到了1.8萬噸。

再看二戰後最有名的馬島海戰,阿根廷從法國買來的超級軍旗轟炸機,則一次炸燬了“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與“大西洋運送者”號貨船兩條英國巨船,無敵號跑的快,要不然也得死。

所以,隨著飛機的不斷髮展,航母必須發展,要不然,放在海上就是一個移動的棺材。

另外要說的是,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擊沉了美國的戰列艦亞利桑那號,滿載排水量36500噸,其實絲毫不比航母差。隨著亞利桑那號沉沒的,還有戰列艦上面1177美國大兵的陣亡。其中由945名美國大兵,在亞利桑那沉沒的那一刻,還在艦體內。

再看我國最早的航母,張作霖東北軍建造的“鎮海”號,只有兩架水上飛機。鎮海號上面沒有飛機跑道,因為造跑道實在太貴了。鎮海號實際上就是一個飛機運輸船,飛機下到海面在水上進行起飛。更為寒酸的是,這艘鎮海號是用一艘商船改裝而成,噸位只有2708噸,在30多年前的北洋海軍定遠號,則有7500頓排水量。

不光是排水量,現代航母在動力航速和航電系統上面的進步,更是讓航母製造更加困難。

目前美國的主戰的10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動力上配置了四座功率各45000至50000馬力的A3W反應堆,而最強的企業號航母,則有8座同樣的核反應堆,總動力達到了260000馬力。普通家用轎車的動力大約是100馬力,美國最強的航母動力相當於2600輛轎車。

動力越強,讓航母運行速度更快,核動力航母讓航母速度更快的同時,可以提供飛機起飛需要的甲板風,起飛更容易,初速度更快。

我國下水的第一艘航母是遼寧號,由蘇聯海軍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改裝而成。瓦良格從烏克蘭買回來的時候,完工率超過68%,但是要讓他動起來並且配置戰鬥力,難度還是相當大。不過,在我國軍工部門的努力下,瓦良格號搭載了4臺453型蒸汽輪機8臺增壓鍋爐、4軸推進、總功率20萬馬力,在動力上已經和企業號達到同一水平,航速上達到了35節以上。

不過,遼寧號因為是第一艘航母,與美國航母的差距還有很大,比如美國的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0萬噸,而我們的遼寧號滿載排水量才5萬噸,只有華盛頓號的一半。

即便是遼寧號這樣的入門級航母,也不是隨便一個國家能夠建造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最多擁有161艘航母,航母從建造到下水也就幾個月的事,好像造航母不要錢似的。可是現在我們舉全國之力才能造出一艘航母,航母真的越來越難造了嗎?

事實上,不是航母的製造標準提高後,湊合造一艘航母,真的不適應世界戰爭形勢發展需要。

先說說二戰時期的航母,老黃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161艘航母中,由艦隊航母38艘,護航航母123艘,看起來很大,其實總噸位只有300萬噸。其中噸位在10200頓的卡薩布蘭卡級航母,就有50艘,這明顯是濫竽充數了。戰鬥力真的算得上強大到讓人害怕的航母,只有三艘中途島級航母,單艘噸位達到了6萬噸。

美國在二戰時期的航母,相當多的就是用商船改裝而成的護航航母,噸位小,防護能力差,說白了就是一個普通的海上飛機起降平臺,一旦遇上轟炸機空襲和潛艇偷襲,基本上就是有來無回。

這樣就能解釋為什麼二戰中能有19艘航母被飛機擊沉了。其中最有名的事件便是中途島海戰中,日本一次性損失了4艘航母,而美國則損失了3艘。日本的4艘航母,幾乎是在瞬間被轟炸機擊沉了。當時日本海軍三艘航母在10分鐘之內被美國的俯衝式轟炸機炸燬擊沉,剩餘的飛龍號航母拼死反擊,還擊沉了美國的約克城號航母,結果還是被圍攻很快被擊沉。飛龍號航母噸位達到了1.8萬噸。

再看二戰後最有名的馬島海戰,阿根廷從法國買來的超級軍旗轟炸機,則一次炸燬了“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與“大西洋運送者”號貨船兩條英國巨船,無敵號跑的快,要不然也得死。

所以,隨著飛機的不斷髮展,航母必須發展,要不然,放在海上就是一個移動的棺材。

另外要說的是,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擊沉了美國的戰列艦亞利桑那號,滿載排水量36500噸,其實絲毫不比航母差。隨著亞利桑那號沉沒的,還有戰列艦上面1177美國大兵的陣亡。其中由945名美國大兵,在亞利桑那沉沒的那一刻,還在艦體內。

再看我國最早的航母,張作霖東北軍建造的“鎮海”號,只有兩架水上飛機。鎮海號上面沒有飛機跑道,因為造跑道實在太貴了。鎮海號實際上就是一個飛機運輸船,飛機下到海面在水上進行起飛。更為寒酸的是,這艘鎮海號是用一艘商船改裝而成,噸位只有2708噸,在30多年前的北洋海軍定遠號,則有7500頓排水量。

不光是排水量,現代航母在動力航速和航電系統上面的進步,更是讓航母製造更加困難。

目前美國的主戰的10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動力上配置了四座功率各45000至50000馬力的A3W反應堆,而最強的企業號航母,則有8座同樣的核反應堆,總動力達到了260000馬力。普通家用轎車的動力大約是100馬力,美國最強的航母動力相當於2600輛轎車。

動力越強,讓航母運行速度更快,核動力航母讓航母速度更快的同時,可以提供飛機起飛需要的甲板風,起飛更容易,初速度更快。

我國下水的第一艘航母是遼寧號,由蘇聯海軍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改裝而成。瓦良格從烏克蘭買回來的時候,完工率超過68%,但是要讓他動起來並且配置戰鬥力,難度還是相當大。不過,在我國軍工部門的努力下,瓦良格號搭載了4臺453型蒸汽輪機8臺增壓鍋爐、4軸推進、總功率20萬馬力,在動力上已經和企業號達到同一水平,航速上達到了35節以上。

不過,遼寧號因為是第一艘航母,與美國航母的差距還有很大,比如美國的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0萬噸,而我們的遼寧號滿載排水量才5萬噸,只有華盛頓號的一半。

即便是遼寧號這樣的入門級航母,也不是隨便一個國家能夠建造的。

英國曾宣稱,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正在建造航母,這三個國家分別是英國自己、美國還有中國,這是對我們航母製造水平的肯定。

同樣是發展中大國,印度建造的航母主要是負責搞笑的。印度2017年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1986年從英國手中買下,花費了5000萬英鎊,自從買回來以後,基本沒有出過海,一直在港口李修修修,因為買的時候這個航母就是即將退役的老壽星了,2017年退役時,這艘航母服役事件超過了64年。

目前印度一直在建造自己的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14年時間過去了,還沒有完工。雖然宣稱是自主品牌,其實是西方國家提供設計和原材料,自己組裝完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最多擁有161艘航母,航母從建造到下水也就幾個月的事,好像造航母不要錢似的。可是現在我們舉全國之力才能造出一艘航母,航母真的越來越難造了嗎?

事實上,不是航母的製造標準提高後,湊合造一艘航母,真的不適應世界戰爭形勢發展需要。

先說說二戰時期的航母,老黃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161艘航母中,由艦隊航母38艘,護航航母123艘,看起來很大,其實總噸位只有300萬噸。其中噸位在10200頓的卡薩布蘭卡級航母,就有50艘,這明顯是濫竽充數了。戰鬥力真的算得上強大到讓人害怕的航母,只有三艘中途島級航母,單艘噸位達到了6萬噸。

美國在二戰時期的航母,相當多的就是用商船改裝而成的護航航母,噸位小,防護能力差,說白了就是一個普通的海上飛機起降平臺,一旦遇上轟炸機空襲和潛艇偷襲,基本上就是有來無回。

這樣就能解釋為什麼二戰中能有19艘航母被飛機擊沉了。其中最有名的事件便是中途島海戰中,日本一次性損失了4艘航母,而美國則損失了3艘。日本的4艘航母,幾乎是在瞬間被轟炸機擊沉了。當時日本海軍三艘航母在10分鐘之內被美國的俯衝式轟炸機炸燬擊沉,剩餘的飛龍號航母拼死反擊,還擊沉了美國的約克城號航母,結果還是被圍攻很快被擊沉。飛龍號航母噸位達到了1.8萬噸。

再看二戰後最有名的馬島海戰,阿根廷從法國買來的超級軍旗轟炸機,則一次炸燬了“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與“大西洋運送者”號貨船兩條英國巨船,無敵號跑的快,要不然也得死。

所以,隨著飛機的不斷髮展,航母必須發展,要不然,放在海上就是一個移動的棺材。

另外要說的是,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擊沉了美國的戰列艦亞利桑那號,滿載排水量36500噸,其實絲毫不比航母差。隨著亞利桑那號沉沒的,還有戰列艦上面1177美國大兵的陣亡。其中由945名美國大兵,在亞利桑那沉沒的那一刻,還在艦體內。

再看我國最早的航母,張作霖東北軍建造的“鎮海”號,只有兩架水上飛機。鎮海號上面沒有飛機跑道,因為造跑道實在太貴了。鎮海號實際上就是一個飛機運輸船,飛機下到海面在水上進行起飛。更為寒酸的是,這艘鎮海號是用一艘商船改裝而成,噸位只有2708噸,在30多年前的北洋海軍定遠號,則有7500頓排水量。

不光是排水量,現代航母在動力航速和航電系統上面的進步,更是讓航母製造更加困難。

目前美國的主戰的10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動力上配置了四座功率各45000至50000馬力的A3W反應堆,而最強的企業號航母,則有8座同樣的核反應堆,總動力達到了260000馬力。普通家用轎車的動力大約是100馬力,美國最強的航母動力相當於2600輛轎車。

動力越強,讓航母運行速度更快,核動力航母讓航母速度更快的同時,可以提供飛機起飛需要的甲板風,起飛更容易,初速度更快。

我國下水的第一艘航母是遼寧號,由蘇聯海軍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改裝而成。瓦良格從烏克蘭買回來的時候,完工率超過68%,但是要讓他動起來並且配置戰鬥力,難度還是相當大。不過,在我國軍工部門的努力下,瓦良格號搭載了4臺453型蒸汽輪機8臺增壓鍋爐、4軸推進、總功率20萬馬力,在動力上已經和企業號達到同一水平,航速上達到了35節以上。

不過,遼寧號因為是第一艘航母,與美國航母的差距還有很大,比如美國的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0萬噸,而我們的遼寧號滿載排水量才5萬噸,只有華盛頓號的一半。

即便是遼寧號這樣的入門級航母,也不是隨便一個國家能夠建造的。

英國曾宣稱,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正在建造航母,這三個國家分別是英國自己、美國還有中國,這是對我們航母製造水平的肯定。

同樣是發展中大國,印度建造的航母主要是負責搞笑的。印度2017年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1986年從英國手中買下,花費了5000萬英鎊,自從買回來以後,基本沒有出過海,一直在港口李修修修,因為買的時候這個航母就是即將退役的老壽星了,2017年退役時,這艘航母服役事件超過了64年。

目前印度一直在建造自己的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14年時間過去了,還沒有完工。雖然宣稱是自主品牌,其實是西方國家提供設計和原材料,自己組裝完成。

當然印度還買過免費二手航母,修航母的冤枉錢花的就更多了。

建造航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個國家強大的工業體系作為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即便找別人買了航母,也會陷入不會用的尷尬。比如泰國在1996年發大財,買了一艘英國製造的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讓泰國成為第二個擁有航母的亞洲國家,滿載排水量只有一萬噸多一點,速度只有26節。可就是這樣一個航母,泰國技術保障能力太差,根本不會用,根本沒有形成戰鬥力。於是這個航母成了泰國海軍的吉祥物,成了全世界海軍的笑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最多擁有161艘航母,航母從建造到下水也就幾個月的事,好像造航母不要錢似的。可是現在我們舉全國之力才能造出一艘航母,航母真的越來越難造了嗎?

事實上,不是航母的製造標準提高後,湊合造一艘航母,真的不適應世界戰爭形勢發展需要。

先說說二戰時期的航母,老黃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161艘航母中,由艦隊航母38艘,護航航母123艘,看起來很大,其實總噸位只有300萬噸。其中噸位在10200頓的卡薩布蘭卡級航母,就有50艘,這明顯是濫竽充數了。戰鬥力真的算得上強大到讓人害怕的航母,只有三艘中途島級航母,單艘噸位達到了6萬噸。

美國在二戰時期的航母,相當多的就是用商船改裝而成的護航航母,噸位小,防護能力差,說白了就是一個普通的海上飛機起降平臺,一旦遇上轟炸機空襲和潛艇偷襲,基本上就是有來無回。

這樣就能解釋為什麼二戰中能有19艘航母被飛機擊沉了。其中最有名的事件便是中途島海戰中,日本一次性損失了4艘航母,而美國則損失了3艘。日本的4艘航母,幾乎是在瞬間被轟炸機擊沉了。當時日本海軍三艘航母在10分鐘之內被美國的俯衝式轟炸機炸燬擊沉,剩餘的飛龍號航母拼死反擊,還擊沉了美國的約克城號航母,結果還是被圍攻很快被擊沉。飛龍號航母噸位達到了1.8萬噸。

再看二戰後最有名的馬島海戰,阿根廷從法國買來的超級軍旗轟炸機,則一次炸燬了“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與“大西洋運送者”號貨船兩條英國巨船,無敵號跑的快,要不然也得死。

所以,隨著飛機的不斷髮展,航母必須發展,要不然,放在海上就是一個移動的棺材。

另外要說的是,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擊沉了美國的戰列艦亞利桑那號,滿載排水量36500噸,其實絲毫不比航母差。隨著亞利桑那號沉沒的,還有戰列艦上面1177美國大兵的陣亡。其中由945名美國大兵,在亞利桑那沉沒的那一刻,還在艦體內。

再看我國最早的航母,張作霖東北軍建造的“鎮海”號,只有兩架水上飛機。鎮海號上面沒有飛機跑道,因為造跑道實在太貴了。鎮海號實際上就是一個飛機運輸船,飛機下到海面在水上進行起飛。更為寒酸的是,這艘鎮海號是用一艘商船改裝而成,噸位只有2708噸,在30多年前的北洋海軍定遠號,則有7500頓排水量。

不光是排水量,現代航母在動力航速和航電系統上面的進步,更是讓航母製造更加困難。

目前美國的主戰的10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動力上配置了四座功率各45000至50000馬力的A3W反應堆,而最強的企業號航母,則有8座同樣的核反應堆,總動力達到了260000馬力。普通家用轎車的動力大約是100馬力,美國最強的航母動力相當於2600輛轎車。

動力越強,讓航母運行速度更快,核動力航母讓航母速度更快的同時,可以提供飛機起飛需要的甲板風,起飛更容易,初速度更快。

我國下水的第一艘航母是遼寧號,由蘇聯海軍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改裝而成。瓦良格從烏克蘭買回來的時候,完工率超過68%,但是要讓他動起來並且配置戰鬥力,難度還是相當大。不過,在我國軍工部門的努力下,瓦良格號搭載了4臺453型蒸汽輪機8臺增壓鍋爐、4軸推進、總功率20萬馬力,在動力上已經和企業號達到同一水平,航速上達到了35節以上。

不過,遼寧號因為是第一艘航母,與美國航母的差距還有很大,比如美國的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0萬噸,而我們的遼寧號滿載排水量才5萬噸,只有華盛頓號的一半。

即便是遼寧號這樣的入門級航母,也不是隨便一個國家能夠建造的。

英國曾宣稱,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正在建造航母,這三個國家分別是英國自己、美國還有中國,這是對我們航母製造水平的肯定。

同樣是發展中大國,印度建造的航母主要是負責搞笑的。印度2017年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1986年從英國手中買下,花費了5000萬英鎊,自從買回來以後,基本沒有出過海,一直在港口李修修修,因為買的時候這個航母就是即將退役的老壽星了,2017年退役時,這艘航母服役事件超過了64年。

目前印度一直在建造自己的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14年時間過去了,還沒有完工。雖然宣稱是自主品牌,其實是西方國家提供設計和原材料,自己組裝完成。

當然印度還買過免費二手航母,修航母的冤枉錢花的就更多了。

建造航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個國家強大的工業體系作為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即便找別人買了航母,也會陷入不會用的尷尬。比如泰國在1996年發大財,買了一艘英國製造的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讓泰國成為第二個擁有航母的亞洲國家,滿載排水量只有一萬噸多一點,速度只有26節。可就是這樣一個航母,泰國技術保障能力太差,根本不會用,根本沒有形成戰鬥力。於是這個航母成了泰國海軍的吉祥物,成了全世界海軍的笑柄。

航母不是你想造想造就能造,造一艘配不上自己身份或者根本不能用的航母,讓別人看笑話嗎?

斯幽说历史
2019-06-12

二戰時,美國擁有航空母艦158艘,日本擁有25艘,英國擁有91艘。到了今天美國有航空母艦12艘,中國有2艘,英國有3艘,其他國家也不多。

那麼為什麼科技水平越來越好,世界財富越來越多,而航空母艦的數量越來越少呢?

二戰時,美國擁有航空母艦158艘,日本擁有25艘,英國擁有91艘。到了今天美國有航空母艦12艘,中國有2艘,英國有3艘,其他國家也不多。

那麼為什麼科技水平越來越好,世界財富越來越多,而航空母艦的數量越來越少呢?

第一,今天的航空母艦與二戰時的不同,二戰時航母為了應戰,很多是粗製濫造,而今天精益求精。

二戰時的航母確實很多,全球加起來有好幾百艘,但是有沒有聽說哪場戰役是依靠航母打勝的呢?幾乎沒有,二戰時所謂的航母,也就是比普通艦艇強一點的高級艦艇,並沒有特別強大的功能。

今天的航母不同,今天的航母追求每個部件都是最先進的,從發動機,都外殼,都是經過專家反反覆覆實驗,反反覆覆推算製造的。如果要是真的比起來,今天的航母那才是海上之王。

世界各國也認識到了,粗製濫造的航母只能應急,是不可以真正保護國家安全的。

二戰時,美國擁有航空母艦158艘,日本擁有25艘,英國擁有91艘。到了今天美國有航空母艦12艘,中國有2艘,英國有3艘,其他國家也不多。

那麼為什麼科技水平越來越好,世界財富越來越多,而航空母艦的數量越來越少呢?

第一,今天的航空母艦與二戰時的不同,二戰時航母為了應戰,很多是粗製濫造,而今天精益求精。

二戰時的航母確實很多,全球加起來有好幾百艘,但是有沒有聽說哪場戰役是依靠航母打勝的呢?幾乎沒有,二戰時所謂的航母,也就是比普通艦艇強一點的高級艦艇,並沒有特別強大的功能。

今天的航母不同,今天的航母追求每個部件都是最先進的,從發動機,都外殼,都是經過專家反反覆覆實驗,反反覆覆推算製造的。如果要是真的比起來,今天的航母那才是海上之王。

世界各國也認識到了,粗製濫造的航母只能應急,是不可以真正保護國家安全的。

第二,航母數量雖然不多,但是足以保護國家安全。

說到這裡,我們先從原子彈的例子入手。原子彈也是一種國防殺手鐗,可是為什麼很多擁有原子彈的國家,在數量達到一定後,就不再增加原子彈的數量了呢?

其實目前這些大國中任一一個國家的原子彈,足以毀滅半個地球,甚至整個地球,所以再增加原子彈的數量,也是徒勞無功,因為保家衛國的目的已經達到。

航空母艦也是同樣的道理,美國現在擁有12艘航空母艦,這12艘足夠他在全球跑來跑去,他為什麼還要花費經費,製造同等科技水平的航母呢?

二戰時,美國擁有航空母艦158艘,日本擁有25艘,英國擁有91艘。到了今天美國有航空母艦12艘,中國有2艘,英國有3艘,其他國家也不多。

那麼為什麼科技水平越來越好,世界財富越來越多,而航空母艦的數量越來越少呢?

第一,今天的航空母艦與二戰時的不同,二戰時航母為了應戰,很多是粗製濫造,而今天精益求精。

二戰時的航母確實很多,全球加起來有好幾百艘,但是有沒有聽說哪場戰役是依靠航母打勝的呢?幾乎沒有,二戰時所謂的航母,也就是比普通艦艇強一點的高級艦艇,並沒有特別強大的功能。

今天的航母不同,今天的航母追求每個部件都是最先進的,從發動機,都外殼,都是經過專家反反覆覆實驗,反反覆覆推算製造的。如果要是真的比起來,今天的航母那才是海上之王。

世界各國也認識到了,粗製濫造的航母只能應急,是不可以真正保護國家安全的。

第二,航母數量雖然不多,但是足以保護國家安全。

說到這裡,我們先從原子彈的例子入手。原子彈也是一種國防殺手鐗,可是為什麼很多擁有原子彈的國家,在數量達到一定後,就不再增加原子彈的數量了呢?

其實目前這些大國中任一一個國家的原子彈,足以毀滅半個地球,甚至整個地球,所以再增加原子彈的數量,也是徒勞無功,因為保家衛國的目的已經達到。

航空母艦也是同樣的道理,美國現在擁有12艘航空母艦,這12艘足夠他在全球跑來跑去,他為什麼還要花費經費,製造同等科技水平的航母呢?

第三,二戰是戰時,航母要上戰場,如今和平年代,航母主要是威懾對方。

二戰是特殊時期,為了能取得最終的勝利,他們的航空母艦是要實實在在參與戰爭的,所以數量越多,也就越有優勢。

可是現在不一樣,如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和平年代,航母雖然是戰艦,但是他的主要作用不是參與戰爭,而是威懾對手。

如今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在特殊時候還是很多的,而且在演習時,往往會亮出一些殺手鐗,這就是為了威懾對手,來換取和平。今天的航母是很少參與戰爭的,但是如果將它停靠在一些特殊領域,那麼敵人也會感到害怕。

航母是一種武器,但是並不一定就是戰爭的武器,和平年代它也可以以和平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價值。

鸢飞九天2018
2019-06-11

估計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疑問。

新中國成立後,工業基礎薄弱的中國飽受沒有航母之苦,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中國的海軍其實就是一支綠水海軍,由於沒有航空母艦,只能活躍於近海,無法實現真正的藍水海軍之夢。

直到2012年,改造自前蘇聯航空母艦瓦良格號的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之後,中國才真正擁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艦。中國擁有航母過程之艱辛,之曲折,一本書都難以述盡。

估計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疑問。

新中國成立後,工業基礎薄弱的中國飽受沒有航母之苦,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中國的海軍其實就是一支綠水海軍,由於沒有航空母艦,只能活躍於近海,無法實現真正的藍水海軍之夢。

直到2012年,改造自前蘇聯航空母艦瓦良格號的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之後,中國才真正擁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艦。中國擁有航母過程之艱辛,之曲折,一本書都難以述盡。

中國的遼寧號航母

然而,喜歡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二戰時期,短短4年的時間內,美國共建造航空母艦高達155艘。建造速度之快,數量之多,簡直令人瞠目結舌。就連二戰時期的列強“吊車尾”日本,都曾先後建造了29艘航母(4艘未完成)之多。

為什麼二戰時期,美國就已經能夠實現航母“下餃子”,六七十年後的今天,中國擁有自己的航母卻依然如此艱難呢?

首先,航母本身建造就極為困難。無論二戰時期還是今天,有能力建造航母的國家都沒有幾個。對比二戰時期和今天世界各國列強,就可以清晰的得知建造航母有多難。

估計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疑問。

新中國成立後,工業基礎薄弱的中國飽受沒有航母之苦,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中國的海軍其實就是一支綠水海軍,由於沒有航空母艦,只能活躍於近海,無法實現真正的藍水海軍之夢。

直到2012年,改造自前蘇聯航空母艦瓦良格號的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之後,中國才真正擁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艦。中國擁有航母過程之艱辛,之曲折,一本書都難以述盡。

中國的遼寧號航母

然而,喜歡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二戰時期,短短4年的時間內,美國共建造航空母艦高達155艘。建造速度之快,數量之多,簡直令人瞠目結舌。就連二戰時期的列強“吊車尾”日本,都曾先後建造了29艘航母(4艘未完成)之多。

為什麼二戰時期,美國就已經能夠實現航母“下餃子”,六七十年後的今天,中國擁有自己的航母卻依然如此艱難呢?

首先,航母本身建造就極為困難。無論二戰時期還是今天,有能力建造航母的國家都沒有幾個。對比二戰時期和今天世界各國列強,就可以清晰的得知建造航母有多難。

中國航空母艦

二戰時期,世界上的主要列強,如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幾乎都具備或已經造過航空母艦。然而,21世紀的今天,實際擁有航母或能夠製造航母的國家依然是這些,其他絕大多數國家仍然不具備建造航母的能力。

而如今世界上,高達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從中也可以看出建造航母的難度。而且,大多數能夠建造航母的歐洲國家,實際上只能建造小型和中型航母,對真正的國之利器——大型航空母艦和核動力航母,依然無能為力。

其次,二戰時期的航母與今天的航母,也不可同日而語。雖然都叫航空母艦,雖然都用於飛機的起飛和降落,但是,二戰時期對於航母的技術要求和今天已經截然不同,技術難度自然也天差地別。

估計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疑問。

新中國成立後,工業基礎薄弱的中國飽受沒有航母之苦,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中國的海軍其實就是一支綠水海軍,由於沒有航空母艦,只能活躍於近海,無法實現真正的藍水海軍之夢。

直到2012年,改造自前蘇聯航空母艦瓦良格號的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之後,中國才真正擁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艦。中國擁有航母過程之艱辛,之曲折,一本書都難以述盡。

中國的遼寧號航母

然而,喜歡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二戰時期,短短4年的時間內,美國共建造航空母艦高達155艘。建造速度之快,數量之多,簡直令人瞠目結舌。就連二戰時期的列強“吊車尾”日本,都曾先後建造了29艘航母(4艘未完成)之多。

為什麼二戰時期,美國就已經能夠實現航母“下餃子”,六七十年後的今天,中國擁有自己的航母卻依然如此艱難呢?

首先,航母本身建造就極為困難。無論二戰時期還是今天,有能力建造航母的國家都沒有幾個。對比二戰時期和今天世界各國列強,就可以清晰的得知建造航母有多難。

中國航空母艦

二戰時期,世界上的主要列強,如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幾乎都具備或已經造過航空母艦。然而,21世紀的今天,實際擁有航母或能夠製造航母的國家依然是這些,其他絕大多數國家仍然不具備建造航母的能力。

而如今世界上,高達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從中也可以看出建造航母的難度。而且,大多數能夠建造航母的歐洲國家,實際上只能建造小型和中型航母,對真正的國之利器——大型航空母艦和核動力航母,依然無能為力。

其次,二戰時期的航母與今天的航母,也不可同日而語。雖然都叫航空母艦,雖然都用於飛機的起飛和降落,但是,二戰時期對於航母的技術要求和今天已經截然不同,技術難度自然也天差地別。

二戰時期美軍航母

今天的航母,早已成為當今世界上威力最強,功能最複雜、也最龐大的武器,航空母艦也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它也幾乎體現了一個國家科技、工業、軍事等全方面的能力,是真正的高精尖武器。

然而,二戰時期的航母,由於當時的飛機並非噴氣式飛機,對於航母的要求並不高。當時各國的航母,包括美國的155艘航母,大多數都是由普通商船改造而成,技術難度與今天有天壤之別。

北洋軍閥時期,就連張作霖的東北海軍中,都有一艘用商船改造的水上飛機母艦——鎮海號。而今天用商船改造航空母艦毫無意義,即使真的改造而成,也不過是精確制導武器的靶子而已。

估計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疑問。

新中國成立後,工業基礎薄弱的中國飽受沒有航母之苦,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中國的海軍其實就是一支綠水海軍,由於沒有航空母艦,只能活躍於近海,無法實現真正的藍水海軍之夢。

直到2012年,改造自前蘇聯航空母艦瓦良格號的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之後,中國才真正擁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艦。中國擁有航母過程之艱辛,之曲折,一本書都難以述盡。

中國的遼寧號航母

然而,喜歡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二戰時期,短短4年的時間內,美國共建造航空母艦高達155艘。建造速度之快,數量之多,簡直令人瞠目結舌。就連二戰時期的列強“吊車尾”日本,都曾先後建造了29艘航母(4艘未完成)之多。

為什麼二戰時期,美國就已經能夠實現航母“下餃子”,六七十年後的今天,中國擁有自己的航母卻依然如此艱難呢?

首先,航母本身建造就極為困難。無論二戰時期還是今天,有能力建造航母的國家都沒有幾個。對比二戰時期和今天世界各國列強,就可以清晰的得知建造航母有多難。

中國航空母艦

二戰時期,世界上的主要列強,如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幾乎都具備或已經造過航空母艦。然而,21世紀的今天,實際擁有航母或能夠製造航母的國家依然是這些,其他絕大多數國家仍然不具備建造航母的能力。

而如今世界上,高達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從中也可以看出建造航母的難度。而且,大多數能夠建造航母的歐洲國家,實際上只能建造小型和中型航母,對真正的國之利器——大型航空母艦和核動力航母,依然無能為力。

其次,二戰時期的航母與今天的航母,也不可同日而語。雖然都叫航空母艦,雖然都用於飛機的起飛和降落,但是,二戰時期對於航母的技術要求和今天已經截然不同,技術難度自然也天差地別。

二戰時期美軍航母

今天的航母,早已成為當今世界上威力最強,功能最複雜、也最龐大的武器,航空母艦也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它也幾乎體現了一個國家科技、工業、軍事等全方面的能力,是真正的高精尖武器。

然而,二戰時期的航母,由於當時的飛機並非噴氣式飛機,對於航母的要求並不高。當時各國的航母,包括美國的155艘航母,大多數都是由普通商船改造而成,技術難度與今天有天壤之別。

北洋軍閥時期,就連張作霖的東北海軍中,都有一艘用商船改造的水上飛機母艦——鎮海號。而今天用商船改造航空母艦毫無意義,即使真的改造而成,也不過是精確制導武器的靶子而已。

美軍航母

最後,中國追求的,從始至終都是使用自己的能力,真正完全掌握航母的研發、建造,並最終形成戰鬥力。而從無到有擁有建設現代化的航母的體系,無疑是最難的,也必須需要舉國之力。

實際上,如果不追求獨立自主擁有航母,哪怕是今天也並沒有那麼難。比如,泰國就擁有一艘小型航母,我們的近鄰,南亞次大陸的霸主——印度,甚至擁有不止一艘航母。

然而,這些買來的航空母艦實際上對於國家及軍隊的實力並沒有根本上的提升。平常訓練還好,一旦遭遇戰爭,後勤、保養、武器等一系列受制於人的局面必將成為戰爭的阿喀琉斯之踵。由於外部原因被人卡脖子,這自然不可能為中國所容忍。

估計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疑問。

新中國成立後,工業基礎薄弱的中國飽受沒有航母之苦,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中國的海軍其實就是一支綠水海軍,由於沒有航空母艦,只能活躍於近海,無法實現真正的藍水海軍之夢。

直到2012年,改造自前蘇聯航空母艦瓦良格號的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之後,中國才真正擁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艦。中國擁有航母過程之艱辛,之曲折,一本書都難以述盡。

中國的遼寧號航母

然而,喜歡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二戰時期,短短4年的時間內,美國共建造航空母艦高達155艘。建造速度之快,數量之多,簡直令人瞠目結舌。就連二戰時期的列強“吊車尾”日本,都曾先後建造了29艘航母(4艘未完成)之多。

為什麼二戰時期,美國就已經能夠實現航母“下餃子”,六七十年後的今天,中國擁有自己的航母卻依然如此艱難呢?

首先,航母本身建造就極為困難。無論二戰時期還是今天,有能力建造航母的國家都沒有幾個。對比二戰時期和今天世界各國列強,就可以清晰的得知建造航母有多難。

中國航空母艦

二戰時期,世界上的主要列強,如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幾乎都具備或已經造過航空母艦。然而,21世紀的今天,實際擁有航母或能夠製造航母的國家依然是這些,其他絕大多數國家仍然不具備建造航母的能力。

而如今世界上,高達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從中也可以看出建造航母的難度。而且,大多數能夠建造航母的歐洲國家,實際上只能建造小型和中型航母,對真正的國之利器——大型航空母艦和核動力航母,依然無能為力。

其次,二戰時期的航母與今天的航母,也不可同日而語。雖然都叫航空母艦,雖然都用於飛機的起飛和降落,但是,二戰時期對於航母的技術要求和今天已經截然不同,技術難度自然也天差地別。

二戰時期美軍航母

今天的航母,早已成為當今世界上威力最強,功能最複雜、也最龐大的武器,航空母艦也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它也幾乎體現了一個國家科技、工業、軍事等全方面的能力,是真正的高精尖武器。

然而,二戰時期的航母,由於當時的飛機並非噴氣式飛機,對於航母的要求並不高。當時各國的航母,包括美國的155艘航母,大多數都是由普通商船改造而成,技術難度與今天有天壤之別。

北洋軍閥時期,就連張作霖的東北海軍中,都有一艘用商船改造的水上飛機母艦——鎮海號。而今天用商船改造航空母艦毫無意義,即使真的改造而成,也不過是精確制導武器的靶子而已。

美軍航母

最後,中國追求的,從始至終都是使用自己的能力,真正完全掌握航母的研發、建造,並最終形成戰鬥力。而從無到有擁有建設現代化的航母的體系,無疑是最難的,也必須需要舉國之力。

實際上,如果不追求獨立自主擁有航母,哪怕是今天也並沒有那麼難。比如,泰國就擁有一艘小型航母,我們的近鄰,南亞次大陸的霸主——印度,甚至擁有不止一艘航母。

然而,這些買來的航空母艦實際上對於國家及軍隊的實力並沒有根本上的提升。平常訓練還好,一旦遭遇戰爭,後勤、保養、武器等一系列受制於人的局面必將成為戰爭的阿喀琉斯之踵。由於外部原因被人卡脖子,這自然不可能為中國所容忍。

印度航母

同時,由於西方國家對於中國崛起從始至終的警惕和打壓,中國想獲得外部幫助一直極為艱難。早已被拆成空殼的瓦良格號,進入中國都幾經波折。許多建造航母過程中西方成熟的商品和技術,中國卻連購買的資格都沒有,一切只能從頭再來,重新研發。而這,無疑也極大地增加了航母建造的難度。

兵器知识谱
2019-08-03

二戰時期英、美、日三國確實保有數量驚人的航母,將英國排名列在美、日兩國之前的原因是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是英國人發明的,即使用老舊的“暴怒”號巡洋艦改裝而來的“百眼巨人”號航母,那個時期的航母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僅僅是將大型戰艦改裝成直通甲板,具備儲存飛機、放飛和回收艦載機的戰艦。因此緊隨其後的美、日兩國相繼改裝或建造出自己類似的航空母艦,同時發展出性能更符合上艦需求的專業艦載戰鬥機。這樣簡陋的航母噸位不會超過3萬噸,只相當於現代兩棲攻擊艦,建造起來要求自然就不高,甚至比建造同級別戰列艦的速度還快,因此各國得以大量裝備航空母艦。而真正按照現代標準專門設計建的造航母是日本的“鳳翔”號,該型航母滿載排水量1.05萬噸,可搭載21架各型艦載機,此後各國均參考日本航母標準來設計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下圖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裝備的與“鳳翔”號同級別“赤城”號航母1:360比列製作的模型局部(艦艏),可見其結構是十分簡陋的。

二戰時期英、美、日三國確實保有數量驚人的航母,將英國排名列在美、日兩國之前的原因是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是英國人發明的,即使用老舊的“暴怒”號巡洋艦改裝而來的“百眼巨人”號航母,那個時期的航母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僅僅是將大型戰艦改裝成直通甲板,具備儲存飛機、放飛和回收艦載機的戰艦。因此緊隨其後的美、日兩國相繼改裝或建造出自己類似的航空母艦,同時發展出性能更符合上艦需求的專業艦載戰鬥機。這樣簡陋的航母噸位不會超過3萬噸,只相當於現代兩棲攻擊艦,建造起來要求自然就不高,甚至比建造同級別戰列艦的速度還快,因此各國得以大量裝備航空母艦。而真正按照現代標準專門設計建的造航母是日本的“鳳翔”號,該型航母滿載排水量1.05萬噸,可搭載21架各型艦載機,此後各國均參考日本航母標準來設計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下圖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裝備的與“鳳翔”號同級別“赤城”號航母1:360比列製作的模型局部(艦艏),可見其結構是十分簡陋的。

二戰時期英、美、日三國裝備的航空母艦數量

英國

二戰結束前英國一共建造並服役31艘航空母艦,分別為大中型航母:暴怒號、勇敢號、光榮號、皇家方舟號、光輝號、勝利號、可畏號、不屈號、無敵號、鷹號;輕型航母:獨角獸號、巨人號、復仇號、尊敬號、戰神號、光榮號、海洋號、凱旋號、特修斯號、帕爾修斯號、勇士號、莊嚴號、華麗號、可怕號、列維坦號、有力號、仙座號、半人馬號、英格蘭號、競技神號、壁壘號。下圖為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暴怒號航母,它由“暴怒”號巡洋艦改造而成。

二戰時期英、美、日三國確實保有數量驚人的航母,將英國排名列在美、日兩國之前的原因是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是英國人發明的,即使用老舊的“暴怒”號巡洋艦改裝而來的“百眼巨人”號航母,那個時期的航母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僅僅是將大型戰艦改裝成直通甲板,具備儲存飛機、放飛和回收艦載機的戰艦。因此緊隨其後的美、日兩國相繼改裝或建造出自己類似的航空母艦,同時發展出性能更符合上艦需求的專業艦載戰鬥機。這樣簡陋的航母噸位不會超過3萬噸,只相當於現代兩棲攻擊艦,建造起來要求自然就不高,甚至比建造同級別戰列艦的速度還快,因此各國得以大量裝備航空母艦。而真正按照現代標準專門設計建的造航母是日本的“鳳翔”號,該型航母滿載排水量1.05萬噸,可搭載21架各型艦載機,此後各國均參考日本航母標準來設計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下圖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裝備的與“鳳翔”號同級別“赤城”號航母1:360比列製作的模型局部(艦艏),可見其結構是十分簡陋的。

二戰時期英、美、日三國裝備的航空母艦數量

英國

二戰結束前英國一共建造並服役31艘航空母艦,分別為大中型航母:暴怒號、勇敢號、光榮號、皇家方舟號、光輝號、勝利號、可畏號、不屈號、無敵號、鷹號;輕型航母:獨角獸號、巨人號、復仇號、尊敬號、戰神號、光榮號、海洋號、凱旋號、特修斯號、帕爾修斯號、勇士號、莊嚴號、華麗號、可怕號、列維坦號、有力號、仙座號、半人馬號、英格蘭號、競技神號、壁壘號。下圖為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暴怒號航母,它由“暴怒”號巡洋艦改造而成。

美國

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艦隊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總計155艘!但航母不全是給美國海軍用的,比如其中博格級的護航航母,後來大多數都給了英國海軍用於大西洋反潛護航戰。從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太平洋戰爭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國共建成下水的航母具體數量如下:

1、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22艘

2、中途島級艦隊航母2艘

3、獨立級輕型航母9艘

4、塞班級輕型航母1艘

5、博格級護航航母45艘

6、康門斯門特灘級護航航母18艘

7、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50艘

以上共有重型的艦隊航母24艘、輕型航母10艘、護航航母113艘,總計147艘。

如果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二戰爆發起算,應再加上約克城級大型航母大黃蜂號、護航航母長灘級兩艘、桑加蒙號護航航母。則以上共151艘。如果我們把基本在二戰時間建造而在日本投降後不久(1945年當年內)下水的航母也算上,應再加上大型航母埃塞克斯級兩艘、輕型航母塞班級1艘、康門斯門特灘級護航航母1艘。照此計算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艦隊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總計155艘!下圖為美國海軍裝備的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

二戰時期英、美、日三國確實保有數量驚人的航母,將英國排名列在美、日兩國之前的原因是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是英國人發明的,即使用老舊的“暴怒”號巡洋艦改裝而來的“百眼巨人”號航母,那個時期的航母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僅僅是將大型戰艦改裝成直通甲板,具備儲存飛機、放飛和回收艦載機的戰艦。因此緊隨其後的美、日兩國相繼改裝或建造出自己類似的航空母艦,同時發展出性能更符合上艦需求的專業艦載戰鬥機。這樣簡陋的航母噸位不會超過3萬噸,只相當於現代兩棲攻擊艦,建造起來要求自然就不高,甚至比建造同級別戰列艦的速度還快,因此各國得以大量裝備航空母艦。而真正按照現代標準專門設計建的造航母是日本的“鳳翔”號,該型航母滿載排水量1.05萬噸,可搭載21架各型艦載機,此後各國均參考日本航母標準來設計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下圖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裝備的與“鳳翔”號同級別“赤城”號航母1:360比列製作的模型局部(艦艏),可見其結構是十分簡陋的。

二戰時期英、美、日三國裝備的航空母艦數量

英國

二戰結束前英國一共建造並服役31艘航空母艦,分別為大中型航母:暴怒號、勇敢號、光榮號、皇家方舟號、光輝號、勝利號、可畏號、不屈號、無敵號、鷹號;輕型航母:獨角獸號、巨人號、復仇號、尊敬號、戰神號、光榮號、海洋號、凱旋號、特修斯號、帕爾修斯號、勇士號、莊嚴號、華麗號、可怕號、列維坦號、有力號、仙座號、半人馬號、英格蘭號、競技神號、壁壘號。下圖為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暴怒號航母,它由“暴怒”號巡洋艦改造而成。

美國

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艦隊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總計155艘!但航母不全是給美國海軍用的,比如其中博格級的護航航母,後來大多數都給了英國海軍用於大西洋反潛護航戰。從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太平洋戰爭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國共建成下水的航母具體數量如下:

1、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22艘

2、中途島級艦隊航母2艘

3、獨立級輕型航母9艘

4、塞班級輕型航母1艘

5、博格級護航航母45艘

6、康門斯門特灘級護航航母18艘

7、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50艘

以上共有重型的艦隊航母24艘、輕型航母10艘、護航航母113艘,總計147艘。

如果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二戰爆發起算,應再加上約克城級大型航母大黃蜂號、護航航母長灘級兩艘、桑加蒙號護航航母。則以上共151艘。如果我們把基本在二戰時間建造而在日本投降後不久(1945年當年內)下水的航母也算上,應再加上大型航母埃塞克斯級兩艘、輕型航母塞班級1艘、康門斯門特灘級護航航母1艘。照此計算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艦隊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總計155艘!下圖為美國海軍裝備的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

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較早研發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曾建造了11艘艦隊航母和15艘輕型航母,分別為“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祥鳳”、“瑞鳳”號、“龍鳳”號、“大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衝鷹”號。其中的“鳳翔”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大鳳”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屬於專門按照現代標準設計建造的航母,而“赤城”號、“加賀”號、“祥鳳”、“瑞鳳”號、“龍鳳”號、“千代田”號、“千歲”、“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衝鷹”號則屬於改裝自軍艦和民用船舶的改裝航母。下圖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鳳翔”號航母。

二戰時期英、美、日三國確實保有數量驚人的航母,將英國排名列在美、日兩國之前的原因是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是英國人發明的,即使用老舊的“暴怒”號巡洋艦改裝而來的“百眼巨人”號航母,那個時期的航母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僅僅是將大型戰艦改裝成直通甲板,具備儲存飛機、放飛和回收艦載機的戰艦。因此緊隨其後的美、日兩國相繼改裝或建造出自己類似的航空母艦,同時發展出性能更符合上艦需求的專業艦載戰鬥機。這樣簡陋的航母噸位不會超過3萬噸,只相當於現代兩棲攻擊艦,建造起來要求自然就不高,甚至比建造同級別戰列艦的速度還快,因此各國得以大量裝備航空母艦。而真正按照現代標準專門設計建的造航母是日本的“鳳翔”號,該型航母滿載排水量1.05萬噸,可搭載21架各型艦載機,此後各國均參考日本航母標準來設計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下圖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裝備的與“鳳翔”號同級別“赤城”號航母1:360比列製作的模型局部(艦艏),可見其結構是十分簡陋的。

二戰時期英、美、日三國裝備的航空母艦數量

英國

二戰結束前英國一共建造並服役31艘航空母艦,分別為大中型航母:暴怒號、勇敢號、光榮號、皇家方舟號、光輝號、勝利號、可畏號、不屈號、無敵號、鷹號;輕型航母:獨角獸號、巨人號、復仇號、尊敬號、戰神號、光榮號、海洋號、凱旋號、特修斯號、帕爾修斯號、勇士號、莊嚴號、華麗號、可怕號、列維坦號、有力號、仙座號、半人馬號、英格蘭號、競技神號、壁壘號。下圖為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暴怒號航母,它由“暴怒”號巡洋艦改造而成。

美國

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艦隊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總計155艘!但航母不全是給美國海軍用的,比如其中博格級的護航航母,後來大多數都給了英國海軍用於大西洋反潛護航戰。從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太平洋戰爭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國共建成下水的航母具體數量如下:

1、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22艘

2、中途島級艦隊航母2艘

3、獨立級輕型航母9艘

4、塞班級輕型航母1艘

5、博格級護航航母45艘

6、康門斯門特灘級護航航母18艘

7、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50艘

以上共有重型的艦隊航母24艘、輕型航母10艘、護航航母113艘,總計147艘。

如果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二戰爆發起算,應再加上約克城級大型航母大黃蜂號、護航航母長灘級兩艘、桑加蒙號護航航母。則以上共151艘。如果我們把基本在二戰時間建造而在日本投降後不久(1945年當年內)下水的航母也算上,應再加上大型航母埃塞克斯級兩艘、輕型航母塞班級1艘、康門斯門特灘級護航航母1艘。照此計算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艦隊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總計155艘!下圖為美國海軍裝備的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

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較早研發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曾建造了11艘艦隊航母和15艘輕型航母,分別為“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祥鳳”、“瑞鳳”號、“龍鳳”號、“大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衝鷹”號。其中的“鳳翔”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大鳳”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屬於專門按照現代標準設計建造的航母,而“赤城”號、“加賀”號、“祥鳳”、“瑞鳳”號、“龍鳳”號、“千代田”號、“千歲”、“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衝鷹”號則屬於改裝自軍艦和民用船舶的改裝航母。下圖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鳳翔”號航母。

二戰時期航母與現代航母的區別

二戰時期的航母

二戰時期的作戰飛機幾乎全部為螺旋槳低空低速飛機,飛機的起降對航母甲板要求並不高,甚至很多航母的飛行甲板使用木材做的。故而可以將大型軍艦的武器平臺拆除輕鬆改裝成為可供飛機起降的航母,日本甚至使用大型民用船舶來改造成航母,足見當時的航母建造要求並不高,稍有船舶建造工業基礎的國家都能建造或改裝出自己的航母。而且二戰時期的航母噸位普遍較低,當時的大型航母噸位甚至還沒有戰列艦高,比如美國海軍最大的航母(二戰時期)中途島級標準排水量僅為4.5萬噸,而衣阿華級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為5萬噸。這還是工業十分發達的美國航母,如果用英國和日本建造的那些不超過3萬噸的“大型航母”來比較,它們甚至不及戰列艦的1/2。


現代航母

現代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戰鬥機全部為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的中型/重型噴氣式飛機,起飛和降落時的衝擊力高達9個G,比如美國海軍裝備的F/A-18艦載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為29.8噸,在降落時飛機對甲板的瞬時衝擊力相當於268噸,因此建造航母需要高性能鋼材,這樣的鋼材目前只有美、俄、中三個國傢俱備生產能力。同時為了搭載數量更多的艦載機,現代航母的噸位越造越大,目前噸位最大的航母是美國10萬噸級的“福特”級航母,極限狀態下可以搭載100架建在戰鬥機!除此之外為了放飛和回收中型/重型噴氣式艦載機,現代航母大都採用彈射裝置和阻攔裝置,這些裝置技術含量和材料要求非常高,具備生產整套設備能力的國家目前僅為美、俄、中三國而已,彈射技術目前全球只有美國一家完全掌握。更讓人望而卻步的是現代航母的核動力系統,就目前而言放眼全球完全掌握這樣尖端技術的國家也僅僅有美國一家而已。下圖為可搭載100架艦載機的美國海軍10萬噸福特級航母“企業”號。

二戰時期英、美、日三國確實保有數量驚人的航母,將英國排名列在美、日兩國之前的原因是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是英國人發明的,即使用老舊的“暴怒”號巡洋艦改裝而來的“百眼巨人”號航母,那個時期的航母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僅僅是將大型戰艦改裝成直通甲板,具備儲存飛機、放飛和回收艦載機的戰艦。因此緊隨其後的美、日兩國相繼改裝或建造出自己類似的航空母艦,同時發展出性能更符合上艦需求的專業艦載戰鬥機。這樣簡陋的航母噸位不會超過3萬噸,只相當於現代兩棲攻擊艦,建造起來要求自然就不高,甚至比建造同級別戰列艦的速度還快,因此各國得以大量裝備航空母艦。而真正按照現代標準專門設計建的造航母是日本的“鳳翔”號,該型航母滿載排水量1.05萬噸,可搭載21架各型艦載機,此後各國均參考日本航母標準來設計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下圖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裝備的與“鳳翔”號同級別“赤城”號航母1:360比列製作的模型局部(艦艏),可見其結構是十分簡陋的。

二戰時期英、美、日三國裝備的航空母艦數量

英國

二戰結束前英國一共建造並服役31艘航空母艦,分別為大中型航母:暴怒號、勇敢號、光榮號、皇家方舟號、光輝號、勝利號、可畏號、不屈號、無敵號、鷹號;輕型航母:獨角獸號、巨人號、復仇號、尊敬號、戰神號、光榮號、海洋號、凱旋號、特修斯號、帕爾修斯號、勇士號、莊嚴號、華麗號、可怕號、列維坦號、有力號、仙座號、半人馬號、英格蘭號、競技神號、壁壘號。下圖為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暴怒號航母,它由“暴怒”號巡洋艦改造而成。

美國

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艦隊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總計155艘!但航母不全是給美國海軍用的,比如其中博格級的護航航母,後來大多數都給了英國海軍用於大西洋反潛護航戰。從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太平洋戰爭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國共建成下水的航母具體數量如下:

1、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22艘

2、中途島級艦隊航母2艘

3、獨立級輕型航母9艘

4、塞班級輕型航母1艘

5、博格級護航航母45艘

6、康門斯門特灘級護航航母18艘

7、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50艘

以上共有重型的艦隊航母24艘、輕型航母10艘、護航航母113艘,總計147艘。

如果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二戰爆發起算,應再加上約克城級大型航母大黃蜂號、護航航母長灘級兩艘、桑加蒙號護航航母。則以上共151艘。如果我們把基本在二戰時間建造而在日本投降後不久(1945年當年內)下水的航母也算上,應再加上大型航母埃塞克斯級兩艘、輕型航母塞班級1艘、康門斯門特灘級護航航母1艘。照此計算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艦隊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總計155艘!下圖為美國海軍裝備的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

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較早研發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曾建造了11艘艦隊航母和15艘輕型航母,分別為“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祥鳳”、“瑞鳳”號、“龍鳳”號、“大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衝鷹”號。其中的“鳳翔”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大鳳”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屬於專門按照現代標準設計建造的航母,而“赤城”號、“加賀”號、“祥鳳”、“瑞鳳”號、“龍鳳”號、“千代田”號、“千歲”、“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衝鷹”號則屬於改裝自軍艦和民用船舶的改裝航母。下圖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鳳翔”號航母。

二戰時期航母與現代航母的區別

二戰時期的航母

二戰時期的作戰飛機幾乎全部為螺旋槳低空低速飛機,飛機的起降對航母甲板要求並不高,甚至很多航母的飛行甲板使用木材做的。故而可以將大型軍艦的武器平臺拆除輕鬆改裝成為可供飛機起降的航母,日本甚至使用大型民用船舶來改造成航母,足見當時的航母建造要求並不高,稍有船舶建造工業基礎的國家都能建造或改裝出自己的航母。而且二戰時期的航母噸位普遍較低,當時的大型航母噸位甚至還沒有戰列艦高,比如美國海軍最大的航母(二戰時期)中途島級標準排水量僅為4.5萬噸,而衣阿華級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為5萬噸。這還是工業十分發達的美國航母,如果用英國和日本建造的那些不超過3萬噸的“大型航母”來比較,它們甚至不及戰列艦的1/2。


現代航母

現代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戰鬥機全部為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的中型/重型噴氣式飛機,起飛和降落時的衝擊力高達9個G,比如美國海軍裝備的F/A-18艦載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為29.8噸,在降落時飛機對甲板的瞬時衝擊力相當於268噸,因此建造航母需要高性能鋼材,這樣的鋼材目前只有美、俄、中三個國傢俱備生產能力。同時為了搭載數量更多的艦載機,現代航母的噸位越造越大,目前噸位最大的航母是美國10萬噸級的“福特”級航母,極限狀態下可以搭載100架建在戰鬥機!除此之外為了放飛和回收中型/重型噴氣式艦載機,現代航母大都採用彈射裝置和阻攔裝置,這些裝置技術含量和材料要求非常高,具備生產整套設備能力的國家目前僅為美、俄、中三國而已,彈射技術目前全球只有美國一家完全掌握。更讓人望而卻步的是現代航母的核動力系統,就目前而言放眼全球完全掌握這樣尖端技術的國家也僅僅有美國一家而已。下圖為可搭載100架艦載機的美國海軍10萬噸福特級航母“企業”號。

綜合所述,二戰時期的航母技術含量與現代航母不可同日而語,現代航母不僅建造難度大、建造所需資金更是一般國家難以承受的,比如10萬噸的“福特級”航母的建造成本為130億美元,所以一般國家即便舉國之力建造出來,在服役期間所需的大量維持運轉和維護資金都難以擔負,比如我國6萬噸級別的“遼寧艦”每次遠航需要消耗資金2640萬,一年需要17個億才能支持正常運轉,所以現代航母絕對不是二戰時期用民船也可以改裝而成的老式航母所能相比較的。另外,二戰時期航母具備大規模建造能力的主要原因還是低空低速的螺旋槳飛機對航母要求不高。當然,到了二戰後期美國所建造的4萬噸級航母就已經很接近現代航母標準了,這也正是中途島級航母只計劃建造6艘的原因,如果英國和日本甚至包括美國本身都建造像中途島級那樣4萬噸級別的航母,那就不會出現海戰中出現“許多航母”的現象了。下圖為美國海軍中途島級航母首艦“中途島”號,該型航母是二戰時期噸位最大的航母,計劃建造6艘,實際建造3艘。

二戰時期英、美、日三國確實保有數量驚人的航母,將英國排名列在美、日兩國之前的原因是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是英國人發明的,即使用老舊的“暴怒”號巡洋艦改裝而來的“百眼巨人”號航母,那個時期的航母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僅僅是將大型戰艦改裝成直通甲板,具備儲存飛機、放飛和回收艦載機的戰艦。因此緊隨其後的美、日兩國相繼改裝或建造出自己類似的航空母艦,同時發展出性能更符合上艦需求的專業艦載戰鬥機。這樣簡陋的航母噸位不會超過3萬噸,只相當於現代兩棲攻擊艦,建造起來要求自然就不高,甚至比建造同級別戰列艦的速度還快,因此各國得以大量裝備航空母艦。而真正按照現代標準專門設計建的造航母是日本的“鳳翔”號,該型航母滿載排水量1.05萬噸,可搭載21架各型艦載機,此後各國均參考日本航母標準來設計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下圖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裝備的與“鳳翔”號同級別“赤城”號航母1:360比列製作的模型局部(艦艏),可見其結構是十分簡陋的。

二戰時期英、美、日三國裝備的航空母艦數量

英國

二戰結束前英國一共建造並服役31艘航空母艦,分別為大中型航母:暴怒號、勇敢號、光榮號、皇家方舟號、光輝號、勝利號、可畏號、不屈號、無敵號、鷹號;輕型航母:獨角獸號、巨人號、復仇號、尊敬號、戰神號、光榮號、海洋號、凱旋號、特修斯號、帕爾修斯號、勇士號、莊嚴號、華麗號、可怕號、列維坦號、有力號、仙座號、半人馬號、英格蘭號、競技神號、壁壘號。下圖為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暴怒號航母,它由“暴怒”號巡洋艦改造而成。

美國

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艦隊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總計155艘!但航母不全是給美國海軍用的,比如其中博格級的護航航母,後來大多數都給了英國海軍用於大西洋反潛護航戰。從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太平洋戰爭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國共建成下水的航母具體數量如下:

1、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22艘

2、中途島級艦隊航母2艘

3、獨立級輕型航母9艘

4、塞班級輕型航母1艘

5、博格級護航航母45艘

6、康門斯門特灘級護航航母18艘

7、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50艘

以上共有重型的艦隊航母24艘、輕型航母10艘、護航航母113艘,總計147艘。

如果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二戰爆發起算,應再加上約克城級大型航母大黃蜂號、護航航母長灘級兩艘、桑加蒙號護航航母。則以上共151艘。如果我們把基本在二戰時間建造而在日本投降後不久(1945年當年內)下水的航母也算上,應再加上大型航母埃塞克斯級兩艘、輕型航母塞班級1艘、康門斯門特灘級護航航母1艘。照此計算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艦隊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總計155艘!下圖為美國海軍裝備的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

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較早研發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曾建造了11艘艦隊航母和15艘輕型航母,分別為“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祥鳳”、“瑞鳳”號、“龍鳳”號、“大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衝鷹”號。其中的“鳳翔”號、“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大鳳”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屬於專門按照現代標準設計建造的航母,而“赤城”號、“加賀”號、“祥鳳”、“瑞鳳”號、“龍鳳”號、“千代田”號、“千歲”、“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衝鷹”號則屬於改裝自軍艦和民用船舶的改裝航母。下圖為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鳳翔”號航母。

二戰時期航母與現代航母的區別

二戰時期的航母

二戰時期的作戰飛機幾乎全部為螺旋槳低空低速飛機,飛機的起降對航母甲板要求並不高,甚至很多航母的飛行甲板使用木材做的。故而可以將大型軍艦的武器平臺拆除輕鬆改裝成為可供飛機起降的航母,日本甚至使用大型民用船舶來改造成航母,足見當時的航母建造要求並不高,稍有船舶建造工業基礎的國家都能建造或改裝出自己的航母。而且二戰時期的航母噸位普遍較低,當時的大型航母噸位甚至還沒有戰列艦高,比如美國海軍最大的航母(二戰時期)中途島級標準排水量僅為4.5萬噸,而衣阿華級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為5萬噸。這還是工業十分發達的美國航母,如果用英國和日本建造的那些不超過3萬噸的“大型航母”來比較,它們甚至不及戰列艦的1/2。


現代航母

現代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戰鬥機全部為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的中型/重型噴氣式飛機,起飛和降落時的衝擊力高達9個G,比如美國海軍裝備的F/A-18艦載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為29.8噸,在降落時飛機對甲板的瞬時衝擊力相當於268噸,因此建造航母需要高性能鋼材,這樣的鋼材目前只有美、俄、中三個國傢俱備生產能力。同時為了搭載數量更多的艦載機,現代航母的噸位越造越大,目前噸位最大的航母是美國10萬噸級的“福特”級航母,極限狀態下可以搭載100架建在戰鬥機!除此之外為了放飛和回收中型/重型噴氣式艦載機,現代航母大都採用彈射裝置和阻攔裝置,這些裝置技術含量和材料要求非常高,具備生產整套設備能力的國家目前僅為美、俄、中三國而已,彈射技術目前全球只有美國一家完全掌握。更讓人望而卻步的是現代航母的核動力系統,就目前而言放眼全球完全掌握這樣尖端技術的國家也僅僅有美國一家而已。下圖為可搭載100架艦載機的美國海軍10萬噸福特級航母“企業”號。

綜合所述,二戰時期的航母技術含量與現代航母不可同日而語,現代航母不僅建造難度大、建造所需資金更是一般國家難以承受的,比如10萬噸的“福特級”航母的建造成本為130億美元,所以一般國家即便舉國之力建造出來,在服役期間所需的大量維持運轉和維護資金都難以擔負,比如我國6萬噸級別的“遼寧艦”每次遠航需要消耗資金2640萬,一年需要17個億才能支持正常運轉,所以現代航母絕對不是二戰時期用民船也可以改裝而成的老式航母所能相比較的。另外,二戰時期航母具備大規模建造能力的主要原因還是低空低速的螺旋槳飛機對航母要求不高。當然,到了二戰後期美國所建造的4萬噸級航母就已經很接近現代航母標準了,這也正是中途島級航母只計劃建造6艘的原因,如果英國和日本甚至包括美國本身都建造像中途島級那樣4萬噸級別的航母,那就不會出現海戰中出現“許多航母”的現象了。下圖為美國海軍中途島級航母首艦“中途島”號,該型航母是二戰時期噸位最大的航母,計劃建造6艘,實際建造3艘。

萨沙
2019-06-11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壓根不是一回事。

二戰結束以後,一些航母被保留下來,賣給一些相對落後國家。

這些國家為了能夠擁有自己的航母,曾經對這些航母進行過現代化改裝。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二戰航母同現代化航母的巨大差距。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壓根不是一回事。

二戰結束以後,一些航母被保留下來,賣給一些相對落後國家。

這些國家為了能夠擁有自己的航母,曾經對這些航母進行過現代化改裝。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二戰航母同現代化航母的巨大差距。

第一,航母機庫和升降機必須全部改裝。

二戰的戰機普遍不大,尺寸很小。

比如著名的零式戰鬥機,長度為9米。

今天的美軍F14戰鬥機,長度為19米。

所以,整個航母的機庫和升降機都必須大刀闊斧的改動,甚至要改變航母的基本結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壓根不是一回事。

二戰結束以後,一些航母被保留下來,賣給一些相對落後國家。

這些國家為了能夠擁有自己的航母,曾經對這些航母進行過現代化改裝。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二戰航母同現代化航母的巨大差距。

第一,航母機庫和升降機必須全部改裝。

二戰的戰機普遍不大,尺寸很小。

比如著名的零式戰鬥機,長度為9米。

今天的美軍F14戰鬥機,長度為19米。

所以,整個航母的機庫和升降機都必須大刀闊斧的改動,甚至要改變航母的基本結構。

第二,甲板必須更換。

二戰時期都是螺旋槳飛機,起降對甲板的要求不高。

然而,今天的戰鬥機都是噴氣式發動機,噴氣發動機尾焰對甲板的侵蝕非常大。

所以現代航母的甲板必須由抗高溫的特種鋼製造。

這些特種鋼即便是很發達的工業國家,未必能夠製造出來。它需要特殊的配方、特殊的冶煉技術、精密的焊接技術、嚴格的質量控制、各種高精材料的分選、嚴格的質量控制。

如果用二戰時候的甲板起降今天的噴氣式戰鬥機,用不了幾次甲板就報廢了,機毀人亡。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壓根不是一回事。

二戰結束以後,一些航母被保留下來,賣給一些相對落後國家。

這些國家為了能夠擁有自己的航母,曾經對這些航母進行過現代化改裝。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二戰航母同現代化航母的巨大差距。

第一,航母機庫和升降機必須全部改裝。

二戰的戰機普遍不大,尺寸很小。

比如著名的零式戰鬥機,長度為9米。

今天的美軍F14戰鬥機,長度為19米。

所以,整個航母的機庫和升降機都必須大刀闊斧的改動,甚至要改變航母的基本結構。

第二,甲板必須更換。

二戰時期都是螺旋槳飛機,起降對甲板的要求不高。

然而,今天的戰鬥機都是噴氣式發動機,噴氣發動機尾焰對甲板的侵蝕非常大。

所以現代航母的甲板必須由抗高溫的特種鋼製造。

這些特種鋼即便是很發達的工業國家,未必能夠製造出來。它需要特殊的配方、特殊的冶煉技術、精密的焊接技術、嚴格的質量控制、各種高精材料的分選、嚴格的質量控制。

如果用二戰時候的甲板起降今天的噴氣式戰鬥機,用不了幾次甲板就報廢了,機毀人亡。

第三,必須加裝彈射器和攔阻索。

即便是全金屬戰機一般只有幾噸重量,木質戰機就更輕了。

而今天的噴氣式戰機動輒幾十噸,想要攜帶大量彈藥起飛必須使用彈射器和攔阻索。

大家都知道,蒸汽彈射器不但被美國壟斷,而且這玩意體積非常大,結構也比較複雜。

如果在二戰航母上加裝這玩意,等於要把航母重新設計。

攔阻索也是一樣。攔阻索必須能夠攔下幾十噸的飛機,又不能損壞飛機,還要保證自身重複使用下的可靠性,攔阻系統必須有效緩衝飛機降落的巨大動能,又要有一套複雜的機械系統加以控制。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壓根不是一回事。

二戰結束以後,一些航母被保留下來,賣給一些相對落後國家。

這些國家為了能夠擁有自己的航母,曾經對這些航母進行過現代化改裝。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二戰航母同現代化航母的巨大差距。

第一,航母機庫和升降機必須全部改裝。

二戰的戰機普遍不大,尺寸很小。

比如著名的零式戰鬥機,長度為9米。

今天的美軍F14戰鬥機,長度為19米。

所以,整個航母的機庫和升降機都必須大刀闊斧的改動,甚至要改變航母的基本結構。

第二,甲板必須更換。

二戰時期都是螺旋槳飛機,起降對甲板的要求不高。

然而,今天的戰鬥機都是噴氣式發動機,噴氣發動機尾焰對甲板的侵蝕非常大。

所以現代航母的甲板必須由抗高溫的特種鋼製造。

這些特種鋼即便是很發達的工業國家,未必能夠製造出來。它需要特殊的配方、特殊的冶煉技術、精密的焊接技術、嚴格的質量控制、各種高精材料的分選、嚴格的質量控制。

如果用二戰時候的甲板起降今天的噴氣式戰鬥機,用不了幾次甲板就報廢了,機毀人亡。

第三,必須加裝彈射器和攔阻索。

即便是全金屬戰機一般只有幾噸重量,木質戰機就更輕了。

而今天的噴氣式戰機動輒幾十噸,想要攜帶大量彈藥起飛必須使用彈射器和攔阻索。

大家都知道,蒸汽彈射器不但被美國壟斷,而且這玩意體積非常大,結構也比較複雜。

如果在二戰航母上加裝這玩意,等於要把航母重新設計。

攔阻索也是一樣。攔阻索必須能夠攔下幾十噸的飛機,又不能損壞飛機,還要保證自身重複使用下的可靠性,攔阻系統必須有效緩衝飛機降落的巨大動能,又要有一套複雜的機械系統加以控制。

第四,今天航母的電子設備是二戰時期百倍。

今天的航母不單單是起降艦載機的平臺,還需要裝備大量電子設備,數量可能高達十幾萬臺之多。

可以這麼說,航母本身就是一個電子設備的載體平臺。

而二戰期間,航母也就是裝備無線電等少數電子設備,根本無法相比。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壓根不是一回事。

二戰結束以後,一些航母被保留下來,賣給一些相對落後國家。

這些國家為了能夠擁有自己的航母,曾經對這些航母進行過現代化改裝。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二戰航母同現代化航母的巨大差距。

第一,航母機庫和升降機必須全部改裝。

二戰的戰機普遍不大,尺寸很小。

比如著名的零式戰鬥機,長度為9米。

今天的美軍F14戰鬥機,長度為19米。

所以,整個航母的機庫和升降機都必須大刀闊斧的改動,甚至要改變航母的基本結構。

第二,甲板必須更換。

二戰時期都是螺旋槳飛機,起降對甲板的要求不高。

然而,今天的戰鬥機都是噴氣式發動機,噴氣發動機尾焰對甲板的侵蝕非常大。

所以現代航母的甲板必須由抗高溫的特種鋼製造。

這些特種鋼即便是很發達的工業國家,未必能夠製造出來。它需要特殊的配方、特殊的冶煉技術、精密的焊接技術、嚴格的質量控制、各種高精材料的分選、嚴格的質量控制。

如果用二戰時候的甲板起降今天的噴氣式戰鬥機,用不了幾次甲板就報廢了,機毀人亡。

第三,必須加裝彈射器和攔阻索。

即便是全金屬戰機一般只有幾噸重量,木質戰機就更輕了。

而今天的噴氣式戰機動輒幾十噸,想要攜帶大量彈藥起飛必須使用彈射器和攔阻索。

大家都知道,蒸汽彈射器不但被美國壟斷,而且這玩意體積非常大,結構也比較複雜。

如果在二戰航母上加裝這玩意,等於要把航母重新設計。

攔阻索也是一樣。攔阻索必須能夠攔下幾十噸的飛機,又不能損壞飛機,還要保證自身重複使用下的可靠性,攔阻系統必須有效緩衝飛機降落的巨大動能,又要有一套複雜的機械系統加以控制。

第四,今天航母的電子設備是二戰時期百倍。

今天的航母不單單是起降艦載機的平臺,還需要裝備大量電子設備,數量可能高達十幾萬臺之多。

可以這麼說,航母本身就是一個電子設備的載體平臺。

而二戰期間,航母也就是裝備無線電等少數電子設備,根本無法相比。

第四,動力設備有很大區別。

二戰時期的航母,比如美國約克城號已經很牛逼了,屬於重型航母,標準排水量2萬噸。

今天美國的福特號航母10萬1600噸,大了5倍。

想要驅動這麼大的航母,絕非二戰的動力系統可以承受的。

今天大型航母很多都是核動力,或者是非常強勁的常規動力。

重型核動力反應堆的門檻更是高得嚇人,跟核潛艇反應堆也完全不能通用。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壓根不是一回事。

二戰結束以後,一些航母被保留下來,賣給一些相對落後國家。

這些國家為了能夠擁有自己的航母,曾經對這些航母進行過現代化改裝。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二戰航母同現代化航母的巨大差距。

第一,航母機庫和升降機必須全部改裝。

二戰的戰機普遍不大,尺寸很小。

比如著名的零式戰鬥機,長度為9米。

今天的美軍F14戰鬥機,長度為19米。

所以,整個航母的機庫和升降機都必須大刀闊斧的改動,甚至要改變航母的基本結構。

第二,甲板必須更換。

二戰時期都是螺旋槳飛機,起降對甲板的要求不高。

然而,今天的戰鬥機都是噴氣式發動機,噴氣發動機尾焰對甲板的侵蝕非常大。

所以現代航母的甲板必須由抗高溫的特種鋼製造。

這些特種鋼即便是很發達的工業國家,未必能夠製造出來。它需要特殊的配方、特殊的冶煉技術、精密的焊接技術、嚴格的質量控制、各種高精材料的分選、嚴格的質量控制。

如果用二戰時候的甲板起降今天的噴氣式戰鬥機,用不了幾次甲板就報廢了,機毀人亡。

第三,必須加裝彈射器和攔阻索。

即便是全金屬戰機一般只有幾噸重量,木質戰機就更輕了。

而今天的噴氣式戰機動輒幾十噸,想要攜帶大量彈藥起飛必須使用彈射器和攔阻索。

大家都知道,蒸汽彈射器不但被美國壟斷,而且這玩意體積非常大,結構也比較複雜。

如果在二戰航母上加裝這玩意,等於要把航母重新設計。

攔阻索也是一樣。攔阻索必須能夠攔下幾十噸的飛機,又不能損壞飛機,還要保證自身重複使用下的可靠性,攔阻系統必須有效緩衝飛機降落的巨大動能,又要有一套複雜的機械系統加以控制。

第四,今天航母的電子設備是二戰時期百倍。

今天的航母不單單是起降艦載機的平臺,還需要裝備大量電子設備,數量可能高達十幾萬臺之多。

可以這麼說,航母本身就是一個電子設備的載體平臺。

而二戰期間,航母也就是裝備無線電等少數電子設備,根本無法相比。

第四,動力設備有很大區別。

二戰時期的航母,比如美國約克城號已經很牛逼了,屬於重型航母,標準排水量2萬噸。

今天美國的福特號航母10萬1600噸,大了5倍。

想要驅動這麼大的航母,絕非二戰的動力系統可以承受的。

今天大型航母很多都是核動力,或者是非常強勁的常規動力。

重型核動力反應堆的門檻更是高得嚇人,跟核潛艇反應堆也完全不能通用。

總之,二戰航母和今天航母根本就是兩種東西。

弋北谈古今
2019-07-2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個主要參戰國大多都有著非常龐大的海軍艦隊(中國受制於國力除外),僅美國一個國家光是重型航母、輕型航母以及護航航母加起來就超過了155艘,美國也是世界航母規模最大的國家。連日本都有25艘航母。由此可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世界航母的規模是極其龐大的。但是現在我們在新聞上看到,除了美國、法國、英國、俄羅斯等老牌海軍強國,再加上我們中國以及印度,世界上再難有國家可以保持航母艦隊。並且美國現在航母的數量也大不如從前。那麼為什麼現在製造並且維護航母如此困難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個主要參戰國大多都有著非常龐大的海軍艦隊(中國受制於國力除外),僅美國一個國家光是重型航母、輕型航母以及護航航母加起來就超過了155艘,美國也是世界航母規模最大的國家。連日本都有25艘航母。由此可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世界航母的規模是極其龐大的。但是現在我們在新聞上看到,除了美國、法國、英國、俄羅斯等老牌海軍強國,再加上我們中國以及印度,世界上再難有國家可以保持航母艦隊。並且美國現在航母的數量也大不如從前。那麼為什麼現在製造並且維護航母如此困難呢?



(大黃蜂號航母)

一:現代成本高昂。

現代航母有著“吞金獸”之美稱。就拿美國現在正在進行中的“福特級”首艘航母來說,它光是建造成本就達到了130億美元。這其中還不包括後續的艦載機、設備維護、日常保養、後勤花費、人員培訓等等費用。而且這種核動力航母每隔數年就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維修,就像私家車每隔幾年就要進行保養一樣。這種巨大的消耗是一般國家難以負擔的。一般的航母除了日常維護之外還需要進行燃料加註。以我們遼寧號為例,一次加註燃油就得8000噸。而每百海里需要消耗60噸的燃油。由此可見,現代航母對綜合國力的巨大考驗。而二戰時期的航母噸位普遍較小,各種設備也不如現在先進,甚至還有直接從商船改裝的護航航母。所以二戰時期的航母成本是比較低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個主要參戰國大多都有著非常龐大的海軍艦隊(中國受制於國力除外),僅美國一個國家光是重型航母、輕型航母以及護航航母加起來就超過了155艘,美國也是世界航母規模最大的國家。連日本都有25艘航母。由此可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世界航母的規模是極其龐大的。但是現在我們在新聞上看到,除了美國、法國、英國、俄羅斯等老牌海軍強國,再加上我們中國以及印度,世界上再難有國家可以保持航母艦隊。並且美國現在航母的數量也大不如從前。那麼為什麼現在製造並且維護航母如此困難呢?



(大黃蜂號航母)

一:現代成本高昂。

現代航母有著“吞金獸”之美稱。就拿美國現在正在進行中的“福特級”首艘航母來說,它光是建造成本就達到了130億美元。這其中還不包括後續的艦載機、設備維護、日常保養、後勤花費、人員培訓等等費用。而且這種核動力航母每隔數年就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維修,就像私家車每隔幾年就要進行保養一樣。這種巨大的消耗是一般國家難以負擔的。一般的航母除了日常維護之外還需要進行燃料加註。以我們遼寧號為例,一次加註燃油就得8000噸。而每百海里需要消耗60噸的燃油。由此可見,現代航母對綜合國力的巨大考驗。而二戰時期的航母噸位普遍較小,各種設備也不如現在先進,甚至還有直接從商船改裝的護航航母。所以二戰時期的航母成本是比較低的。

(遼寧號航母)

二:現代航母技術要求高。

現代航母無論是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都集中著一個國家最先進的科技。單單是航母使用的特種鋼材就令我國的科學家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而且現在最先進的美國航母上面還採用了“電磁彈射”等系統,這對普通的中等國家是一個巨大的技術壁壘。而且航母上面使用的阻攔索都令一般國家望而卻步。更不用說先進的核動力航母了,這對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考驗更是難上加難。複雜的技術也是阻礙現代航母大規模列裝的原因之一。而二戰時期的航母技術水平都不如現代航母要求之高,所以稍微有點工業基礎的國家都擁有著幾艘航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個主要參戰國大多都有著非常龐大的海軍艦隊(中國受制於國力除外),僅美國一個國家光是重型航母、輕型航母以及護航航母加起來就超過了155艘,美國也是世界航母規模最大的國家。連日本都有25艘航母。由此可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世界航母的規模是極其龐大的。但是現在我們在新聞上看到,除了美國、法國、英國、俄羅斯等老牌海軍強國,再加上我們中國以及印度,世界上再難有國家可以保持航母艦隊。並且美國現在航母的數量也大不如從前。那麼為什麼現在製造並且維護航母如此困難呢?



(大黃蜂號航母)

一:現代成本高昂。

現代航母有著“吞金獸”之美稱。就拿美國現在正在進行中的“福特級”首艘航母來說,它光是建造成本就達到了130億美元。這其中還不包括後續的艦載機、設備維護、日常保養、後勤花費、人員培訓等等費用。而且這種核動力航母每隔數年就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維修,就像私家車每隔幾年就要進行保養一樣。這種巨大的消耗是一般國家難以負擔的。一般的航母除了日常維護之外還需要進行燃料加註。以我們遼寧號為例,一次加註燃油就得8000噸。而每百海里需要消耗60噸的燃油。由此可見,現代航母對綜合國力的巨大考驗。而二戰時期的航母噸位普遍較小,各種設備也不如現在先進,甚至還有直接從商船改裝的護航航母。所以二戰時期的航母成本是比較低的。

(遼寧號航母)

二:現代航母技術要求高。

現代航母無論是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都集中著一個國家最先進的科技。單單是航母使用的特種鋼材就令我國的科學家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而且現在最先進的美國航母上面還採用了“電磁彈射”等系統,這對普通的中等國家是一個巨大的技術壁壘。而且航母上面使用的阻攔索都令一般國家望而卻步。更不用說先進的核動力航母了,這對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考驗更是難上加難。複雜的技術也是阻礙現代航母大規模列裝的原因之一。而二戰時期的航母技術水平都不如現代航母要求之高,所以稍微有點工業基礎的國家都擁有著幾艘航母。



(美國核動力航母)

所以在現代航母考驗著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科技實力的情況下,符合製造維護航母條件的國家越來越少。這是阻礙現代國家能夠擁有航母兩塊重要壁壘。而相信我們中國的航母事業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歡迎留言評論!想要了解更多有趣回答?快來關注弋北談古今吧!

漫谈世纪风云
2019-06-11

先說說航母的雛形,最早提出構想的,是日本,日本這個島國,國土面積不大,歷史的上日本一直秉持著對外擴張的政策,所以更加重視海軍的建設,日本的造船業非常發達,在明治維新之後一直到二戰時期,日本的海軍,為了能夠在海上稱霸,曾經建造了大量的艦船。

先說說航母的雛形,最早提出構想的,是日本,日本這個島國,國土面積不大,歷史的上日本一直秉持著對外擴張的政策,所以更加重視海軍的建設,日本的造船業非常發達,在明治維新之後一直到二戰時期,日本的海軍,為了能夠在海上稱霸,曾經建造了大量的艦船。

航母的雛形是在1914才出現的,當時日本為了偵查德國在中國青島的佈防情況,緊急將一艘運輸船,改為搭載水上飛機的母艦,此時的航母,還不能直接起飛艦載機。

先說說航母的雛形,最早提出構想的,是日本,日本這個島國,國土面積不大,歷史的上日本一直秉持著對外擴張的政策,所以更加重視海軍的建設,日本的造船業非常發達,在明治維新之後一直到二戰時期,日本的海軍,為了能夠在海上稱霸,曾經建造了大量的艦船。

航母的雛形是在1914才出現的,當時日本為了偵查德國在中國青島的佈防情況,緊急將一艘運輸船,改為搭載水上飛機的母艦,此時的航母,還不能直接起飛艦載機。

其實最早對航母的技術指標 並不高,由於二戰時期的飛機尺寸都比較小,重量也比較輕。而且也都是螺旋槳飛機,所以對航母的飛行夾板要求也不高,只要能起降飛機就可以。

先說說航母的雛形,最早提出構想的,是日本,日本這個島國,國土面積不大,歷史的上日本一直秉持著對外擴張的政策,所以更加重視海軍的建設,日本的造船業非常發達,在明治維新之後一直到二戰時期,日本的海軍,為了能夠在海上稱霸,曾經建造了大量的艦船。

航母的雛形是在1914才出現的,當時日本為了偵查德國在中國青島的佈防情況,緊急將一艘運輸船,改為搭載水上飛機的母艦,此時的航母,還不能直接起飛艦載機。

其實最早對航母的技術指標 並不高,由於二戰時期的飛機尺寸都比較小,重量也比較輕。而且也都是螺旋槳飛機,所以對航母的飛行夾板要求也不高,只要能起降飛機就可以。

以日本鳳翔號航空母艦為例,鳳翔號1919年12月16日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始建造,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2日服役。從開工建造到下水服役,只不過短短兩年的時間。其實 鳳翔是從圖紙上的給油艦、水上飛機母艦轉化為航空母艦,從而建造成功的。噸位也比較小,在10000噸以下。準排水量只有7470 噸。鳳翔號艦體採用無裝甲設計,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和前後兩個機庫。從這些信息,我看出,在航母的發展初期,對航母的技術要求並不高。

航母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第三代甚至第四代。而現代航母的建造標準與二戰時期是完全不同的。

先說說航母的雛形,最早提出構想的,是日本,日本這個島國,國土面積不大,歷史的上日本一直秉持著對外擴張的政策,所以更加重視海軍的建設,日本的造船業非常發達,在明治維新之後一直到二戰時期,日本的海軍,為了能夠在海上稱霸,曾經建造了大量的艦船。

航母的雛形是在1914才出現的,當時日本為了偵查德國在中國青島的佈防情況,緊急將一艘運輸船,改為搭載水上飛機的母艦,此時的航母,還不能直接起飛艦載機。

其實最早對航母的技術指標 並不高,由於二戰時期的飛機尺寸都比較小,重量也比較輕。而且也都是螺旋槳飛機,所以對航母的飛行夾板要求也不高,只要能起降飛機就可以。

以日本鳳翔號航空母艦為例,鳳翔號1919年12月16日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始建造,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2日服役。從開工建造到下水服役,只不過短短兩年的時間。其實 鳳翔是從圖紙上的給油艦、水上飛機母艦轉化為航空母艦,從而建造成功的。噸位也比較小,在10000噸以下。準排水量只有7470 噸。鳳翔號艦體採用無裝甲設計,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和前後兩個機庫。從這些信息,我看出,在航母的發展初期,對航母的技術要求並不高。

航母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第三代甚至第四代。而現代航母的建造標準與二戰時期是完全不同的。

技術指標不同

以美國現在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為例,福特號航有著更加先進的現代信息化控制系統。艦體佈局似乎與尼米茲級大致相似,不過實際上仍做了相當多的改良。飛行甲板佈局方面,相對於尼米茲級,福特級航母的艦島有所後移,這樣的佈局更有利於飛機的起降。此外福特級航母上,還將加裝,電磁彈射系統,以後還有可能加裝電磁軌道炮。

先說說航母的雛形,最早提出構想的,是日本,日本這個島國,國土面積不大,歷史的上日本一直秉持著對外擴張的政策,所以更加重視海軍的建設,日本的造船業非常發達,在明治維新之後一直到二戰時期,日本的海軍,為了能夠在海上稱霸,曾經建造了大量的艦船。

航母的雛形是在1914才出現的,當時日本為了偵查德國在中國青島的佈防情況,緊急將一艘運輸船,改為搭載水上飛機的母艦,此時的航母,還不能直接起飛艦載機。

其實最早對航母的技術指標 並不高,由於二戰時期的飛機尺寸都比較小,重量也比較輕。而且也都是螺旋槳飛機,所以對航母的飛行夾板要求也不高,只要能起降飛機就可以。

以日本鳳翔號航空母艦為例,鳳翔號1919年12月16日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始建造,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2日服役。從開工建造到下水服役,只不過短短兩年的時間。其實 鳳翔是從圖紙上的給油艦、水上飛機母艦轉化為航空母艦,從而建造成功的。噸位也比較小,在10000噸以下。準排水量只有7470 噸。鳳翔號艦體採用無裝甲設計,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和前後兩個機庫。從這些信息,我看出,在航母的發展初期,對航母的技術要求並不高。

航母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第三代甚至第四代。而現代航母的建造標準與二戰時期是完全不同的。

技術指標不同

以美國現在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為例,福特號航有著更加先進的現代信息化控制系統。艦體佈局似乎與尼米茲級大致相似,不過實際上仍做了相當多的改良。飛行甲板佈局方面,相對於尼米茲級,福特級航母的艦島有所後移,這樣的佈局更有利於飛機的起降。此外福特級航母上,還將加裝,電磁彈射系統,以後還有可能加裝電磁軌道炮。

現代航母的內部結構,與二戰時期的航母不同,現在航母為了提高航母的抗打擊能力,不禁加厚了裝甲,而且還在內部,建造了很多個密封格倉,能更有效的保證航母的浮力,不會輕易被擊沉。但是二戰時期的航母卻沒有這樣的結構,所以在中途島戰役中,美軍就曾一舉擊沉日本四艘航母,可見那時候的航母真的是脆皮。

先說說航母的雛形,最早提出構想的,是日本,日本這個島國,國土面積不大,歷史的上日本一直秉持著對外擴張的政策,所以更加重視海軍的建設,日本的造船業非常發達,在明治維新之後一直到二戰時期,日本的海軍,為了能夠在海上稱霸,曾經建造了大量的艦船。

航母的雛形是在1914才出現的,當時日本為了偵查德國在中國青島的佈防情況,緊急將一艘運輸船,改為搭載水上飛機的母艦,此時的航母,還不能直接起飛艦載機。

其實最早對航母的技術指標 並不高,由於二戰時期的飛機尺寸都比較小,重量也比較輕。而且也都是螺旋槳飛機,所以對航母的飛行夾板要求也不高,只要能起降飛機就可以。

以日本鳳翔號航空母艦為例,鳳翔號1919年12月16日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始建造,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2日服役。從開工建造到下水服役,只不過短短兩年的時間。其實 鳳翔是從圖紙上的給油艦、水上飛機母艦轉化為航空母艦,從而建造成功的。噸位也比較小,在10000噸以下。準排水量只有7470 噸。鳳翔號艦體採用無裝甲設計,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和前後兩個機庫。從這些信息,我看出,在航母的發展初期,對航母的技術要求並不高。

航母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第三代甚至第四代。而現代航母的建造標準與二戰時期是完全不同的。

技術指標不同

以美國現在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為例,福特號航有著更加先進的現代信息化控制系統。艦體佈局似乎與尼米茲級大致相似,不過實際上仍做了相當多的改良。飛行甲板佈局方面,相對於尼米茲級,福特級航母的艦島有所後移,這樣的佈局更有利於飛機的起降。此外福特級航母上,還將加裝,電磁彈射系統,以後還有可能加裝電磁軌道炮。

現代航母的內部結構,與二戰時期的航母不同,現在航母為了提高航母的抗打擊能力,不禁加厚了裝甲,而且還在內部,建造了很多個密封格倉,能更有效的保證航母的浮力,不會輕易被擊沉。但是二戰時期的航母卻沒有這樣的結構,所以在中途島戰役中,美軍就曾一舉擊沉日本四艘航母,可見那時候的航母真的是脆皮。

動力系統也不同

以美國航母為例,國美的航母幾乎都是核動力航母,而加裝核動力,在建造技術上,也會有更高的要求。而核動力優勢在於,續航時間長 。裝填一次核燃料可持續使用13年,航程可達到100萬海里。從而能大大提高航母的作戰效率。

先說說航母的雛形,最早提出構想的,是日本,日本這個島國,國土面積不大,歷史的上日本一直秉持著對外擴張的政策,所以更加重視海軍的建設,日本的造船業非常發達,在明治維新之後一直到二戰時期,日本的海軍,為了能夠在海上稱霸,曾經建造了大量的艦船。

航母的雛形是在1914才出現的,當時日本為了偵查德國在中國青島的佈防情況,緊急將一艘運輸船,改為搭載水上飛機的母艦,此時的航母,還不能直接起飛艦載機。

其實最早對航母的技術指標 並不高,由於二戰時期的飛機尺寸都比較小,重量也比較輕。而且也都是螺旋槳飛機,所以對航母的飛行夾板要求也不高,只要能起降飛機就可以。

以日本鳳翔號航空母艦為例,鳳翔號1919年12月16日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始建造,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2日服役。從開工建造到下水服役,只不過短短兩年的時間。其實 鳳翔是從圖紙上的給油艦、水上飛機母艦轉化為航空母艦,從而建造成功的。噸位也比較小,在10000噸以下。準排水量只有7470 噸。鳳翔號艦體採用無裝甲設計,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和前後兩個機庫。從這些信息,我看出,在航母的發展初期,對航母的技術要求並不高。

航母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第三代甚至第四代。而現代航母的建造標準與二戰時期是完全不同的。

技術指標不同

以美國現在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為例,福特號航有著更加先進的現代信息化控制系統。艦體佈局似乎與尼米茲級大致相似,不過實際上仍做了相當多的改良。飛行甲板佈局方面,相對於尼米茲級,福特級航母的艦島有所後移,這樣的佈局更有利於飛機的起降。此外福特級航母上,還將加裝,電磁彈射系統,以後還有可能加裝電磁軌道炮。

現代航母的內部結構,與二戰時期的航母不同,現在航母為了提高航母的抗打擊能力,不禁加厚了裝甲,而且還在內部,建造了很多個密封格倉,能更有效的保證航母的浮力,不會輕易被擊沉。但是二戰時期的航母卻沒有這樣的結構,所以在中途島戰役中,美軍就曾一舉擊沉日本四艘航母,可見那時候的航母真的是脆皮。

動力系統也不同

以美國航母為例,國美的航母幾乎都是核動力航母,而加裝核動力,在建造技術上,也會有更高的要求。而核動力優勢在於,續航時間長 。裝填一次核燃料可持續使用13年,航程可達到100萬海里。從而能大大提高航母的作戰效率。

福特號航空母艦於2005年8月11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建造,2013年11月9日正式下水,2017年4月8日開始海試,2017年7月22日正式進入美國海軍服役。這樣一艘現代超級航母,從建造到服役需要十來年的時間。可見現在航母的建造難度有多大。

先說說航母的雛形,最早提出構想的,是日本,日本這個島國,國土面積不大,歷史的上日本一直秉持著對外擴張的政策,所以更加重視海軍的建設,日本的造船業非常發達,在明治維新之後一直到二戰時期,日本的海軍,為了能夠在海上稱霸,曾經建造了大量的艦船。

航母的雛形是在1914才出現的,當時日本為了偵查德國在中國青島的佈防情況,緊急將一艘運輸船,改為搭載水上飛機的母艦,此時的航母,還不能直接起飛艦載機。

其實最早對航母的技術指標 並不高,由於二戰時期的飛機尺寸都比較小,重量也比較輕。而且也都是螺旋槳飛機,所以對航母的飛行夾板要求也不高,只要能起降飛機就可以。

以日本鳳翔號航空母艦為例,鳳翔號1919年12月16日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始建造,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2日服役。從開工建造到下水服役,只不過短短兩年的時間。其實 鳳翔是從圖紙上的給油艦、水上飛機母艦轉化為航空母艦,從而建造成功的。噸位也比較小,在10000噸以下。準排水量只有7470 噸。鳳翔號艦體採用無裝甲設計,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和前後兩個機庫。從這些信息,我看出,在航母的發展初期,對航母的技術要求並不高。

航母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第三代甚至第四代。而現代航母的建造標準與二戰時期是完全不同的。

技術指標不同

以美國現在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為例,福特號航有著更加先進的現代信息化控制系統。艦體佈局似乎與尼米茲級大致相似,不過實際上仍做了相當多的改良。飛行甲板佈局方面,相對於尼米茲級,福特級航母的艦島有所後移,這樣的佈局更有利於飛機的起降。此外福特級航母上,還將加裝,電磁彈射系統,以後還有可能加裝電磁軌道炮。

現代航母的內部結構,與二戰時期的航母不同,現在航母為了提高航母的抗打擊能力,不禁加厚了裝甲,而且還在內部,建造了很多個密封格倉,能更有效的保證航母的浮力,不會輕易被擊沉。但是二戰時期的航母卻沒有這樣的結構,所以在中途島戰役中,美軍就曾一舉擊沉日本四艘航母,可見那時候的航母真的是脆皮。

動力系統也不同

以美國航母為例,國美的航母幾乎都是核動力航母,而加裝核動力,在建造技術上,也會有更高的要求。而核動力優勢在於,續航時間長 。裝填一次核燃料可持續使用13年,航程可達到100萬海里。從而能大大提高航母的作戰效率。

福特號航空母艦於2005年8月11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建造,2013年11月9日正式下水,2017年4月8日開始海試,2017年7月22日正式進入美國海軍服役。這樣一艘現代超級航母,從建造到服役需要十來年的時間。可見現在航母的建造難度有多大。

從諸多方面比較,二戰時期的航母之所以能造出那麼多,其原因主要在於,技術指標低,結構簡單、噸位小、造價低

赤焰哒哒哒
2019-08-03

的確,二戰中後期,隨著各國認識到海軍航空兵的重要性之後,紛紛加入航母建造的大軍。特別是當時工業實力領跑全球的美國,建造的各類型航空母艦數量上百艘。似乎那個時候建造航母壓根不是什麼難事,幾個主要的國家彈指間就能整出一個航母艦隊。但是到了現在,當年的幾個強國如今的經濟實力更加強大,但是卻需要舉國之力才能建造出一輛艘航母。連當年7天就能下水一搜護航航母的美國也僅僅維持了11艘航母。

的確,二戰中後期,隨著各國認識到海軍航空兵的重要性之後,紛紛加入航母建造的大軍。特別是當時工業實力領跑全球的美國,建造的各類型航空母艦數量上百艘。似乎那個時候建造航母壓根不是什麼難事,幾個主要的國家彈指間就能整出一個航母艦隊。但是到了現在,當年的幾個強國如今的經濟實力更加強大,但是卻需要舉國之力才能建造出一輛艘航母。連當年7天就能下水一搜護航航母的美國也僅僅維持了11艘航母。

原因在哪裡呢?其實是因為,現代航母和二戰航母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這麼說,現代航空母艦和二戰航母相比,除了名字和幾項基本功能一樣之外,其他都已經不一樣了!二戰的航空母艦按照排水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比較高級一點,叫做艦隊航空母艦。另外一種相當簡陋,稱為護航航空母艦。▼如下圖所示,這艘只有一條全通甲板的就是簡陋的護航航母。

的確,二戰中後期,隨著各國認識到海軍航空兵的重要性之後,紛紛加入航母建造的大軍。特別是當時工業實力領跑全球的美國,建造的各類型航空母艦數量上百艘。似乎那個時候建造航母壓根不是什麼難事,幾個主要的國家彈指間就能整出一個航母艦隊。但是到了現在,當年的幾個強國如今的經濟實力更加強大,但是卻需要舉國之力才能建造出一輛艘航母。連當年7天就能下水一搜護航航母的美國也僅僅維持了11艘航母。

原因在哪裡呢?其實是因為,現代航母和二戰航母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這麼說,現代航空母艦和二戰航母相比,除了名字和幾項基本功能一樣之外,其他都已經不一樣了!二戰的航空母艦按照排水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比較高級一點,叫做艦隊航空母艦。另外一種相當簡陋,稱為護航航空母艦。▼如下圖所示,這艘只有一條全通甲板的就是簡陋的護航航母。因為戰事緊迫,需要大量的航空母艦輔助作戰,各國紛紛將自家的貨輪,客船拉出來改造成航空母艦。這種改造後的航母就是護航航母,建造標準大多是民用船隻標準,而且排水量也比較小,大多在10000噸左右。因為建造週期短,成本低,美國人甚至給這種航母取了一個綽號,叫做“吉普航母”。由此可見當時的航母標準有多低,有多簡陋,這也是美國能夠一口氣建造出150多艘航母的原因。

的確,二戰中後期,隨著各國認識到海軍航空兵的重要性之後,紛紛加入航母建造的大軍。特別是當時工業實力領跑全球的美國,建造的各類型航空母艦數量上百艘。似乎那個時候建造航母壓根不是什麼難事,幾個主要的國家彈指間就能整出一個航母艦隊。但是到了現在,當年的幾個強國如今的經濟實力更加強大,但是卻需要舉國之力才能建造出一輛艘航母。連當年7天就能下水一搜護航航母的美國也僅僅維持了11艘航母。

原因在哪裡呢?其實是因為,現代航母和二戰航母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這麼說,現代航空母艦和二戰航母相比,除了名字和幾項基本功能一樣之外,其他都已經不一樣了!二戰的航空母艦按照排水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比較高級一點,叫做艦隊航空母艦。另外一種相當簡陋,稱為護航航空母艦。▼如下圖所示,這艘只有一條全通甲板的就是簡陋的護航航母。因為戰事緊迫,需要大量的航空母艦輔助作戰,各國紛紛將自家的貨輪,客船拉出來改造成航空母艦。這種改造後的航母就是護航航母,建造標準大多是民用船隻標準,而且排水量也比較小,大多在10000噸左右。因為建造週期短,成本低,美國人甚至給這種航母取了一個綽號,叫做“吉普航母”。由此可見當時的航母標準有多低,有多簡陋,這也是美國能夠一口氣建造出150多艘航母的原因。不過也有不簡陋的,這是美國著名的企業號航母▲。這艘航母是突擊隊員級航母的大規模改進型,1936年10月下水,滿載排水量達到25892噸,最高航速34節,攜帶艦載機數量可達100架!是二戰時期數一數二的艦隊航母。二戰時期,類似於企業號這種正規軍用標準建造的艦隊航母是負責攜帶主戰艦載機的。而護航航母則是用於攜帶輕型飛機,水上飛機,偵察機等輔助機型。而且,有很大一部分護航航母是根本沒有辦法在海上進行艦載機起降的,它們作用很大程度上是跟隨艦隊進行艦載機運輸!

的確,二戰中後期,隨著各國認識到海軍航空兵的重要性之後,紛紛加入航母建造的大軍。特別是當時工業實力領跑全球的美國,建造的各類型航空母艦數量上百艘。似乎那個時候建造航母壓根不是什麼難事,幾個主要的國家彈指間就能整出一個航母艦隊。但是到了現在,當年的幾個強國如今的經濟實力更加強大,但是卻需要舉國之力才能建造出一輛艘航母。連當年7天就能下水一搜護航航母的美國也僅僅維持了11艘航母。

原因在哪裡呢?其實是因為,現代航母和二戰航母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這麼說,現代航空母艦和二戰航母相比,除了名字和幾項基本功能一樣之外,其他都已經不一樣了!二戰的航空母艦按照排水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比較高級一點,叫做艦隊航空母艦。另外一種相當簡陋,稱為護航航空母艦。▼如下圖所示,這艘只有一條全通甲板的就是簡陋的護航航母。因為戰事緊迫,需要大量的航空母艦輔助作戰,各國紛紛將自家的貨輪,客船拉出來改造成航空母艦。這種改造後的航母就是護航航母,建造標準大多是民用船隻標準,而且排水量也比較小,大多在10000噸左右。因為建造週期短,成本低,美國人甚至給這種航母取了一個綽號,叫做“吉普航母”。由此可見當時的航母標準有多低,有多簡陋,這也是美國能夠一口氣建造出150多艘航母的原因。不過也有不簡陋的,這是美國著名的企業號航母▲。這艘航母是突擊隊員級航母的大規模改進型,1936年10月下水,滿載排水量達到25892噸,最高航速34節,攜帶艦載機數量可達100架!是二戰時期數一數二的艦隊航母。二戰時期,類似於企業號這種正規軍用標準建造的艦隊航母是負責攜帶主戰艦載機的。而護航航母則是用於攜帶輕型飛機,水上飛機,偵察機等輔助機型。而且,有很大一部分護航航母是根本沒有辦法在海上進行艦載機起降的,它們作用很大程度上是跟隨艦隊進行艦載機運輸!現代航母是怎麼樣的呢?就不說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了,這是美國現役的尼米茲級航母▲。尼米茲級航母首艦尼米茲號1972年5月下水,滿載排水量101196噸,是目前現役航母中除了自家福特級之外最大的航空母艦。尼米茲級航母採用核動力,裝備兩座西屋公司的A4W核反應堆,4臺蒸氣渦輪,總輸出260000馬力,最大航速30節,可以攜帶數十架艦載機。

的確,二戰中後期,隨著各國認識到海軍航空兵的重要性之後,紛紛加入航母建造的大軍。特別是當時工業實力領跑全球的美國,建造的各類型航空母艦數量上百艘。似乎那個時候建造航母壓根不是什麼難事,幾個主要的國家彈指間就能整出一個航母艦隊。但是到了現在,當年的幾個強國如今的經濟實力更加強大,但是卻需要舉國之力才能建造出一輛艘航母。連當年7天就能下水一搜護航航母的美國也僅僅維持了11艘航母。

原因在哪裡呢?其實是因為,現代航母和二戰航母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這麼說,現代航空母艦和二戰航母相比,除了名字和幾項基本功能一樣之外,其他都已經不一樣了!二戰的航空母艦按照排水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比較高級一點,叫做艦隊航空母艦。另外一種相當簡陋,稱為護航航空母艦。▼如下圖所示,這艘只有一條全通甲板的就是簡陋的護航航母。因為戰事緊迫,需要大量的航空母艦輔助作戰,各國紛紛將自家的貨輪,客船拉出來改造成航空母艦。這種改造後的航母就是護航航母,建造標準大多是民用船隻標準,而且排水量也比較小,大多在10000噸左右。因為建造週期短,成本低,美國人甚至給這種航母取了一個綽號,叫做“吉普航母”。由此可見當時的航母標準有多低,有多簡陋,這也是美國能夠一口氣建造出150多艘航母的原因。不過也有不簡陋的,這是美國著名的企業號航母▲。這艘航母是突擊隊員級航母的大規模改進型,1936年10月下水,滿載排水量達到25892噸,最高航速34節,攜帶艦載機數量可達100架!是二戰時期數一數二的艦隊航母。二戰時期,類似於企業號這種正規軍用標準建造的艦隊航母是負責攜帶主戰艦載機的。而護航航母則是用於攜帶輕型飛機,水上飛機,偵察機等輔助機型。而且,有很大一部分護航航母是根本沒有辦法在海上進行艦載機起降的,它們作用很大程度上是跟隨艦隊進行艦載機運輸!現代航母是怎麼樣的呢?就不說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了,這是美國現役的尼米茲級航母▲。尼米茲級航母首艦尼米茲號1972年5月下水,滿載排水量101196噸,是目前現役航母中除了自家福特級之外最大的航空母艦。尼米茲級航母採用核動力,裝備兩座西屋公司的A4W核反應堆,4臺蒸氣渦輪,總輸出260000馬力,最大航速30節,可以攜帶數十架艦載機。
尼米茲級航母是美國航母打擊群(CSG)的核心,除了攜帶艦載機進行作戰之外,航母還負責整個打擊群的指揮。為了保證指揮效率,現代航母裝備有先進的雷達電子系統,先進的電子對抗系統,先進的指揮作戰系統,先進的衛星數據鏈系統……等等一系列技術含量超級高的裝備。再者,航母還需要艦載機,美國的F-14,F-18,F-35B哪一款不是技術先進價格昂貴。因為技術含量和作戰用途的改變,再加上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航母早已經脫胎換骨,成為了現代戰爭的海上指揮作戰中心。因為不再簡陋,所以建造和使用成本極高,不是一般國家可以承受的武器。

军事作家陈曦
2019-06-11

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因為航母和航母是不一樣的。二戰最多的所謂航母,是護航航母。比如美國,造了100多艘的博德、卡薩布蘭卡、科芒斯曼特灣等級別,美軍綽號“吉普航母”,就是能像造吉普車一樣,便宜,簡單,大量建造。這些航母建造標準極低,絕大部分排水量10000噸左右,而且是民船標準,極度脆弱。最大航速又特別慢,很多才20節出頭。這些航母起降不了什麼主力戰機,都是帶輔助的、慢速飛機。所以這些航母主要任務,是反潛護航、灘頭火力支援,以及乾脆只運輸飛機。護航航母的三大任務,和正規艦隊作戰,並沒有直接關係。

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因為航母和航母是不一樣的。二戰最多的所謂航母,是護航航母。比如美國,造了100多艘的博德、卡薩布蘭卡、科芒斯曼特灣等級別,美軍綽號“吉普航母”,就是能像造吉普車一樣,便宜,簡單,大量建造。這些航母建造標準極低,絕大部分排水量10000噸左右,而且是民船標準,極度脆弱。最大航速又特別慢,很多才20節出頭。這些航母起降不了什麼主力戰機,都是帶輔助的、慢速飛機。所以這些航母主要任務,是反潛護航、灘頭火力支援,以及乾脆只運輸飛機。護航航母的三大任務,和正規艦隊作戰,並沒有直接關係。


除了護航航母,美國在戰爭時期,完成了17艘埃塞克斯級大型艦隊航母,戰後還下水幾艘,以及9艘獨立級輕型艦隊航母。這些航母都是用於艦隊作戰的,軍用標準建造,航速高,帶主力飛機。但是獨立級本身艦體,就是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而埃塞克斯級,也不過是以滿載排水量30000噸巡洋艦標準,而建造的。巡洋艦建造成本,比精工細作、重甲重防的戰列艦,還是低得多了,因為二戰前,大家認為的第一主力艦,還是戰列艦。即使是這些當時高端的艦隊航母,和現在精工細作的超級航母,也差遠了。

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因為航母和航母是不一樣的。二戰最多的所謂航母,是護航航母。比如美國,造了100多艘的博德、卡薩布蘭卡、科芒斯曼特灣等級別,美軍綽號“吉普航母”,就是能像造吉普車一樣,便宜,簡單,大量建造。這些航母建造標準極低,絕大部分排水量10000噸左右,而且是民船標準,極度脆弱。最大航速又特別慢,很多才20節出頭。這些航母起降不了什麼主力戰機,都是帶輔助的、慢速飛機。所以這些航母主要任務,是反潛護航、灘頭火力支援,以及乾脆只運輸飛機。護航航母的三大任務,和正規艦隊作戰,並沒有直接關係。


除了護航航母,美國在戰爭時期,完成了17艘埃塞克斯級大型艦隊航母,戰後還下水幾艘,以及9艘獨立級輕型艦隊航母。這些航母都是用於艦隊作戰的,軍用標準建造,航速高,帶主力飛機。但是獨立級本身艦體,就是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而埃塞克斯級,也不過是以滿載排水量30000噸巡洋艦標準,而建造的。巡洋艦建造成本,比精工細作、重甲重防的戰列艦,還是低得多了,因為二戰前,大家認為的第一主力艦,還是戰列艦。即使是這些當時高端的艦隊航母,和現在精工細作的超級航母,也差遠了。

第二原因是海洋作戰的需求,已經根本不同了。二戰時期,航母取代火炮艦,成為海洋作戰第一平臺,威力最大的兵器,海軍唯一拿得出手的戰略兵器。但是二戰後就不是了,威力最大的兵器,是戰略核潛艇。目前的大國戰略核潛艇,最多10幾發20幾發洲際導彈,最多100-200個核彈頭,能徹底摧毀幾十上百戰略目標,殺傷威力巨大,能迅速改變力量對比和戰爭進程。

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因為航母和航母是不一樣的。二戰最多的所謂航母,是護航航母。比如美國,造了100多艘的博德、卡薩布蘭卡、科芒斯曼特灣等級別,美軍綽號“吉普航母”,就是能像造吉普車一樣,便宜,簡單,大量建造。這些航母建造標準極低,絕大部分排水量10000噸左右,而且是民船標準,極度脆弱。最大航速又特別慢,很多才20節出頭。這些航母起降不了什麼主力戰機,都是帶輔助的、慢速飛機。所以這些航母主要任務,是反潛護航、灘頭火力支援,以及乾脆只運輸飛機。護航航母的三大任務,和正規艦隊作戰,並沒有直接關係。


除了護航航母,美國在戰爭時期,完成了17艘埃塞克斯級大型艦隊航母,戰後還下水幾艘,以及9艘獨立級輕型艦隊航母。這些航母都是用於艦隊作戰的,軍用標準建造,航速高,帶主力飛機。但是獨立級本身艦體,就是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而埃塞克斯級,也不過是以滿載排水量30000噸巡洋艦標準,而建造的。巡洋艦建造成本,比精工細作、重甲重防的戰列艦,還是低得多了,因為二戰前,大家認為的第一主力艦,還是戰列艦。即使是這些當時高端的艦隊航母,和現在精工細作的超級航母,也差遠了。

第二原因是海洋作戰的需求,已經根本不同了。二戰時期,航母取代火炮艦,成為海洋作戰第一平臺,威力最大的兵器,海軍唯一拿得出手的戰略兵器。但是二戰後就不是了,威力最大的兵器,是戰略核潛艇。目前的大國戰略核潛艇,最多10幾發20幾發洲際導彈,最多100-200個核彈頭,能徹底摧毀幾十上百戰略目標,殺傷威力巨大,能迅速改變力量對比和戰爭進程。


而航母呢,開始航母還要擔負戰略任務的,美國海軍在航母上還裝備野人、空中騎士、民團戰士重型核攻擊機。但是戰略核潛艇一出來,航母這方面就比不上了,到1975年,美國乾脆把航母逐出SIOP綜合核打擊計劃的序列。從此以後,航母就是僅僅打打敵艦,打打敵機,最多打打陸上戰役戰術目標,就這,還得和水面艦遠程巡航導彈搶飯吃。也只有海上防空作戰、偵察監視,才算是別人無法輕易取代。

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因為航母和航母是不一樣的。二戰最多的所謂航母,是護航航母。比如美國,造了100多艘的博德、卡薩布蘭卡、科芒斯曼特灣等級別,美軍綽號“吉普航母”,就是能像造吉普車一樣,便宜,簡單,大量建造。這些航母建造標準極低,絕大部分排水量10000噸左右,而且是民船標準,極度脆弱。最大航速又特別慢,很多才20節出頭。這些航母起降不了什麼主力戰機,都是帶輔助的、慢速飛機。所以這些航母主要任務,是反潛護航、灘頭火力支援,以及乾脆只運輸飛機。護航航母的三大任務,和正規艦隊作戰,並沒有直接關係。


除了護航航母,美國在戰爭時期,完成了17艘埃塞克斯級大型艦隊航母,戰後還下水幾艘,以及9艘獨立級輕型艦隊航母。這些航母都是用於艦隊作戰的,軍用標準建造,航速高,帶主力飛機。但是獨立級本身艦體,就是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而埃塞克斯級,也不過是以滿載排水量30000噸巡洋艦標準,而建造的。巡洋艦建造成本,比精工細作、重甲重防的戰列艦,還是低得多了,因為二戰前,大家認為的第一主力艦,還是戰列艦。即使是這些當時高端的艦隊航母,和現在精工細作的超級航母,也差遠了。

第二原因是海洋作戰的需求,已經根本不同了。二戰時期,航母取代火炮艦,成為海洋作戰第一平臺,威力最大的兵器,海軍唯一拿得出手的戰略兵器。但是二戰後就不是了,威力最大的兵器,是戰略核潛艇。目前的大國戰略核潛艇,最多10幾發20幾發洲際導彈,最多100-200個核彈頭,能徹底摧毀幾十上百戰略目標,殺傷威力巨大,能迅速改變力量對比和戰爭進程。


而航母呢,開始航母還要擔負戰略任務的,美國海軍在航母上還裝備野人、空中騎士、民團戰士重型核攻擊機。但是戰略核潛艇一出來,航母這方面就比不上了,到1975年,美國乾脆把航母逐出SIOP綜合核打擊計劃的序列。從此以後,航母就是僅僅打打敵艦,打打敵機,最多打打陸上戰役戰術目標,就這,還得和水面艦遠程巡航導彈搶飯吃。也只有海上防空作戰、偵察監視,才算是別人無法輕易取代。


正是因為,航母地位下降,只完成戰役戰術任務,那建造數量也要控制。尼米茲號1975年服役,按當時幣值,造價8億美元左右。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80年代服役,一出來造價就10多億。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兩者建造成本,其實差距不大。然後直到如今,美軍航母還有10艘,加上福特號11艘,而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14艘,還有4艘改成了巡航導彈核潛艇,比航母數量可多。

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因為航母和航母是不一樣的。二戰最多的所謂航母,是護航航母。比如美國,造了100多艘的博德、卡薩布蘭卡、科芒斯曼特灣等級別,美軍綽號“吉普航母”,就是能像造吉普車一樣,便宜,簡單,大量建造。這些航母建造標準極低,絕大部分排水量10000噸左右,而且是民船標準,極度脆弱。最大航速又特別慢,很多才20節出頭。這些航母起降不了什麼主力戰機,都是帶輔助的、慢速飛機。所以這些航母主要任務,是反潛護航、灘頭火力支援,以及乾脆只運輸飛機。護航航母的三大任務,和正規艦隊作戰,並沒有直接關係。


除了護航航母,美國在戰爭時期,完成了17艘埃塞克斯級大型艦隊航母,戰後還下水幾艘,以及9艘獨立級輕型艦隊航母。這些航母都是用於艦隊作戰的,軍用標準建造,航速高,帶主力飛機。但是獨立級本身艦體,就是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而埃塞克斯級,也不過是以滿載排水量30000噸巡洋艦標準,而建造的。巡洋艦建造成本,比精工細作、重甲重防的戰列艦,還是低得多了,因為二戰前,大家認為的第一主力艦,還是戰列艦。即使是這些當時高端的艦隊航母,和現在精工細作的超級航母,也差遠了。

第二原因是海洋作戰的需求,已經根本不同了。二戰時期,航母取代火炮艦,成為海洋作戰第一平臺,威力最大的兵器,海軍唯一拿得出手的戰略兵器。但是二戰後就不是了,威力最大的兵器,是戰略核潛艇。目前的大國戰略核潛艇,最多10幾發20幾發洲際導彈,最多100-200個核彈頭,能徹底摧毀幾十上百戰略目標,殺傷威力巨大,能迅速改變力量對比和戰爭進程。


而航母呢,開始航母還要擔負戰略任務的,美國海軍在航母上還裝備野人、空中騎士、民團戰士重型核攻擊機。但是戰略核潛艇一出來,航母這方面就比不上了,到1975年,美國乾脆把航母逐出SIOP綜合核打擊計劃的序列。從此以後,航母就是僅僅打打敵艦,打打敵機,最多打打陸上戰役戰術目標,就這,還得和水面艦遠程巡航導彈搶飯吃。也只有海上防空作戰、偵察監視,才算是別人無法輕易取代。


正是因為,航母地位下降,只完成戰役戰術任務,那建造數量也要控制。尼米茲號1975年服役,按當時幣值,造價8億美元左右。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80年代服役,一出來造價就10多億。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兩者建造成本,其實差距不大。然後直到如今,美軍航母還有10艘,加上福特號11艘,而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14艘,還有4艘改成了巡航導彈核潛艇,比航母數量可多。

所以,如今精工細作,發展多年的航母,卻只能執行戰役戰術任務。而二戰的航母多快好省,而且海軍打擊威力第一。所以現在航母當然數量不可能比二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