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10 個回答
薛白袍
2019-02-24

1、包公的三口銅鍘


我們熟悉關於包公的很多東西大約歷史上從沒有出現過,比如公孫策,比如三口鍘刀,這些道具的創造者是清末說書藝人石玉昆,石玉昆在評書《三俠五義》中不但創造出來五鼠弟兄,創造出來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等人,還創造出來公孫策和三口鍘刀。


包公的故事很早就有了,比如關漢卿就寫過《包待制智斬魯齋郎》的戲曲,這裡用的是斬而不是鍘,因為鍘刀一直以來都不是官方用的刑具,所以生活在元朝的關漢卿不會憑空想象出三口銅鍘來給包公當刑外之刑。


明朝時,包公的故事更是越來越多,包公成了箭垛似的人物,市面上寫破案類的故事,只要掛上包公的名字,必然暢銷,所以包公的故事越來越多,萬曆年間安遇時編纂的小說《包龍圖判百家公案》,整整收集了市面上一百個包公破案的故事,這些故事中包公一次也沒有用鍘刀殺過罪犯。


因為明朝時期鍘刀也是不能作為行刑的刑具的。


直到石玉昆寫《三俠五義》時,包公要去陳州放糧,臨行時宋仁宗給了包公三張蓋章的空白文書,讓他在遇到事情時可以任免官吏,便宜行事,這三份文書叫御札三道。


包公回府把御札三道給了公孫策,讓他參詳參詳。這時候公孫策剛剛投奔包公,為了得到包公的重用,他大開腦洞,把御札三道諧音成了御鍘三刀,設計出了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三口鍘刀。


公孫策製造好了三口鍘刀後,讓包公來參觀,本以為包公會怪罪自己腦洞開的太大了,沒想到包公看到鍘刀後:不由春風滿面,口中急急稱讚:“先生真天才也!


然後包公讓人抬著鍘刀讓宋仁宗欣賞一下,宋仁宗一看竟然也龍顏大悅,於是三口銅鍘就成了包公的符號。


為啥石玉昆能想到設計三口鍘刀呢?大約他真的見過用鍘刀殺人。


石玉昆生活在清末,太平軍襲擾南中國,清朝權力下放,死刑不用再上報朝廷,地方督撫抓到盜匪可以就地正法,這種背景下,地方沒有訓練有素的劊子手,於是各種奇怪的刑具也就紛紛出現了,比如鍘刀。


藝術來源於生活。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2,公孫策想要死在鍘刀下


自從金超群的《包青天》火了以後,作為一個大IP,圍繞這包公拍了很多電視劇。


金超群和範鴻軒就演了不知道多少包青天和公孫策。


當年包青天的電視劇可謂婆娘的裹腳布,太長了。


要拍這麼多的包公故事,明朝《包龍圖判百家公案》那一百個故事肯定不夠用的,於是編劇發揮想象編了很多包公的故事,包公揮淚斬公孫策這故事也是編劇編的。


這個故事大約講的是包拯南巡太湖,一個叫江龍的人屢次刺殺他刺殺,江龍還有個養女翠英幫助他,在查案的過程中,公孫策意外地發現,翠英竟然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


愛女心切的公孫策私下放走了她,然後擔起所有的罪責。包公秉公執法揮淚鍘公孫策,不過公孫策比馬謖幸運,展昭帶著聖旨救下了他,後來當然是真相大白,大團圓結局。


好人怎麼會死呢。


這部電視劇好像叫《包公奇案之怒鍘公孫》,19年前的一部電視劇。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3,包公


歷史上的包公肯定沒破過這麼些案子,但是他的確剛正不阿,被老百姓喜愛,民間甚至有諺語說:


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可見包公在民間的聲望很好,得到人們的愛戴,人們稱他為包青天,願意把很多奇怪案件的破獲歸到他的名下。


包公也有正真載入史冊的破案故事那就是智破牛舌案。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歷史上的包公不像《三俠五義》上寫的那樣小時候要放牛為生,其實他的家境殷實,不窮,小時候自然也沒有放過牛,所以腦袋上沒有那個被牛或者驢蹄子踩出的月牙,而且看畫像上,包公很白,不黑。


==============

文:薛白袍


歡迎點贊,歡迎討論,謝謝關注

篱上青
2019-02-28

談及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聊聊傳頌百世的北宋名臣——包拯。包拯處在北宋時期為當朝名臣。包拯二十多歲考取進士,曾先後任開封等多地知縣。去世後還被皇帝追贈,在民間更是享有盛譽。

包拯,不附權貴,鐵面無私,執法嚴明,剛正不阿,且英明果敢,敢於替百姓申抱不平,故被百姓尊為包青天。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由於坊間傳他是面相非常黑。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包拯面對官商勾結貪官汙吏,秉持綱紀,正風氣,守良政。兢兢業業,恪守綱法。由於包拯為人正直忠正,朝廷裡外不畏權貴,鬥奸臣殺惡霸,上至皇親國慶下至平民百姓在國法面前全都一視同仁。國家大法是正義的標尺,丈量出國家正義。而他朝堂鬥霸奸臣,用詞智酷言剛語激,朝野震動 ,正義之詞響徹長塘。

公孫策對於包拯而言,我們從書中影視劇中可以看到二人。在斷案生活中的彼此扶協,公孫策也是有恩於包拯。那麼包拯為什麼要斬殺公孫策?這一聽可能讓人著實讓人難以理解。要想知道到底為什麼?我們必須瞭解事件的經過。

事情是這樣,包拯南巡時發現太湖面上出現了一具屍體,於是就讓人去調查而在這件案件公孫策也參與其中。有個叫江龍刺客說是為了他的弟弟報仇,多次去刺殺包拯。刺殺過程中並非一人所為。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公孫策在查案過程中發現在暗中有一女子從中幫助,讓他脊背一涼。他竟然發現那位如憶是多年前失散的親生女兒如憶,當他得知這個信息時候欣喜如狂,但又悲痛不已,因為多年前在外女兒走失悔恨不已。現在他要面對的情況是自己的女兒竟然殺了人,而自己作為一個父親,內心又是多麼痛苦,最後一時心軟,私自放女兒。公孫策知法犯法,又為官員罪加一等。

那麼擺在包拯面前的情與法的矛盾衝突,放大點可以是個人與國家關係的怎樣理性處理?我們從兩個角度去分析。

他網開一面,其實也不失公正,對自己的的名譽也毫無損失,最重要的是可以救自己最好朋友一命。但這卻違背國家法律,自己的為官准則,有愧對百姓給予的青天之尊稱,身為父母官的良心。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他鐵面無私也是有理有據。他執法嚴明,是他個人的明顯的性格烙印也刻在骨子裡烙在心裡。我想包拯之所以辦他死罪,更多的是他經過長期官場鬥爭對正義法律的恪守在自己心中形成了一套正義是非的標準 ,一直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在心理上徹底的改變自我。不管怎樣他也是一個人,是人就會有感情,當他下令時我們誰又能知道他的內心是多麼的痛苦,如刀割般。

法是國家大法情是自我的情,法和情就像魚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捨棄自我利益個人感情畢其一生於國家,我想這就是他之所以千古留名受萬人敬仰的原因吧。

我是籬上青,歡迎吐槽,評論,點贊,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

祥子谈历史
2019-04-08

公孫策為包拯發明出龍、虎、狗三口執法銅鍘,最終卻將自己送到了鍘刀之下。這一刻,素有鐵面無私之稱的包拯也是眼含熱淚,究竟原因何在?

公孫策跟隨包拯之初,偶然見到包拯打算呈遞給朝廷的陳州賑災奏摺中,直言當今聖上宋真宗趙恆用人之過。因此,心下大驚,認為包拯會被罷官去職,當即收拾行禮,準備各奔東西,另謀生路。

這時,包拯府中下人包興急匆匆報來喜訊,言包拯已被當今聖上加封為龍圖閣大學士,並被派往陳州賑糧救災。同時,為了增加包拯的執法權重,又賞賜三道御禮。聽後,公孫策也是心下大喜,看來不用再另謀前程去了。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不久,包拯下朝回來,找來公孫策進行商議:“為了我方便辦差,聖上恩賞三道御禮,你幫著想個好主意,不能辜負了聖上大恩。”

聞聽此言,公孫策認為是包拯想要趕自己走,卻又抹不開情面,才以此事來為難自己。所以,公孫策暗思,反正要散夥,隨便想個辦法糊弄一下包拯算了。想到這裡,公孫策立即擺好筆墨紙硯,設計出了龍、虎、狗三個檔次的執法鍘刀,並註解好說明。

當公孫策將此方案提交給包拯時,已做好了被其痛罵一番的準備。誰知,包拯看後大喜,並派他指導木匠儘快將此物做出來。次日,包拯令人抬著三口執法鍘刀,呈給聖上御審。聖上及朝臣盡皆驚歎不已,朝議當廷通過。至此,包拯執法之時,便以龍、虎、狗三口鍘刀為執法工具,以此來懲治奸佞,威懾宵小。

接著,為了配合包拯審案,公孫策又發明出刑具杏花雨,既不傷人筋骨,又能令人痛入骨髓,因此在案件審理中多有建樹。

從此,公孫策便死心踏地輔佐包拯,以自己的足智多謀、回春妙手等優勢,成為包拯的左膀右臂,並被後世稱為“再世諸葛”。平日裡,公孫策在包拯面前自稱“學生”,而包拯和展昭則尊稱其為“公孫先生”。一者,公孫策同包拯之間名為上下級,實已達到了亦師亦友的地步;二者,公孫策確實有大才華,才會被狀元之才的包拯和南俠展昭尊為“公孫先生”。

後來,聖上命包拯南巡各府縣期間,一日路經太湖時,有人前來報案,言太湖中發現一具浮屍。接著,包拯便令公孫策、展昭一同查辦此案。

經過數日調查,凶手混江龍被擒,招認因報兄弟之仇而殺人,又有養女孟如憶,從旁相助。但是,當公孫策調查孟如憶時,通過龍鳳手鐲的線索,竟然發現該女子原來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丫丫。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這下,令公孫策心生糾結。一邊是自己虧欠多年的女兒,失而復得;一邊是為救養父脫身,殺害多名官兵的凶手山賊。結果,律法的天平傾向了情感一方。最終,知法犯法的公孫策,私自將親生女兒放走。

事後,公孫策心生愧疚,遂決定以死明志,主動投案自首。作為鐵面無私的包拯,雖然心中不忍,但還是根據律法條款,含淚宣判了公孫策的死刑,擇日處斬。

孟如憶逃離後,思慮再三,認為不能陷生父於不義,同樣也來投案自首,並死在了公孫策的面前。

處斬公孫策當日,若非展昭從聖上處求來赦免旨意,公孫策定然人頭落地。

注:以上情節均來自電視劇廖啟智版公孫策的《包青天》。同時,《宋史》中並無公孫策其人的記載。其實,在中華書局出版的《三俠五義》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小五義》中均沒有包拯含淚暫公孫策的情節記載。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所以,此情節應該為編劇臨時添加。不過,卻也如同畫龍點眼之筆,起到驚醒世人的作用。但是,無論是什麼版本的《包青天》,包拯都離不開公孫策這個得力助手。

從整個情節來看,只有公孫策來承擔這個責任,結局才更加完美。如果,公孫策真是冷血到捉拿愧對一生的親生女兒,世人會如何評價人間真情。事後,作為執法犯法的公孫策,又能主動投案自首,並承擔責任,則又顯示出其重義重情的一面。同時,雖然包拯號稱“鐵面判官”,但是他在判決公孫策死刑時,卻能眼含熱淚,足見包拯也是個重情重理之人。面對情理法的權重問題,執法如山的包拯果斷選擇了重法輕理去情,將律法的公平、公正完美體現。如此以來,不就將人間的情理法給予了更加完美的詮釋嗎?

圖片來源網絡

咸鱼闲聊
2019-02-25

包拯不含淚斬公孫策難道還要笑著斬他嗎?公孫策可是包拯的親密戰友,他和展昭一文一武,是包拯的左膀右臂,三人的感情可不是一般的深,所以包拯斬公孫策那肯定得哭而不能笑!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哈哈,以上只是跟大家開個小玩笑。我們都知道,包拯是出了名的鐵面無私,別說皇親國戚斬起來沒有絲毫猶豫,就連自己的親侄子斬起來也真是毫不手軟,包拯本是他嫂嫂一手帶大的,所以包拯非常的敬愛嫂嫂,為此他還稱呼嫂嫂為“嫂娘”,大有為其養老送終之意,但就是這樣他還是毅然決然的斬了嫂孃的唯一兒子—包勉。

所以在包拯眼裡,人沒有任何尊卑貴賤,人情遠近之分,只有清白與犯罪之分,任何人犯了罪都要受到懲罰,誰都不能免。而公孫策被斬也是出於自己犯下了包庇之罪。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話說當年包拯南巡時,在江面上發現一具浮屍,於是包拯一行人開始調查浮屍案,而此案主謀江龍為了阻止包拯查案屢次行刺包拯,就在公孫策協助包拯查案過程中發現江龍有一養女,這個養女多次助紂為虐,協助江龍刺殺包拯,是本案另一位主要犯罪嫌疑人,但當公孫策繼續深入調查後又發現一個令他吃驚的真相,江龍的養女竟然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於是公孫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是抓捕自己的女兒歸案還是放她一條生路?公孫策難以抉擇!由於公孫策和女兒很早就失散了,所以他從沒盡過當爹的責任,因此公孫策內心充滿了對女兒深深的愧疚之感,就這樣他下定決心放了女兒,但他也清楚自己這是徇私枉法,因而他一心求死,這樣一來既可以代替女兒接受懲罰,又可以避免讓包拯也陷入兩難之地,雖然包拯也很不忍心斬公孫策,但國法難容,最終他還是將公孫策判了斬刑。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不過慶幸的是,就在行刑之際,宋仁宗下了一道聖旨,赦免公孫策的罪行,這樣一來公孫策也保住了性命。

不過以上故事情節也都是取自小說《三俠五義》以及改編的影視劇,並不是正史,其實在正史記載中是沒有“公孫策”這個人的,連原型都沒有,所以大家也不必將這些事情當真。

焱绛
2019-04-26

包拯是我國北宋名臣,他廉潔公正、鐵面無私,敢於替老百姓鳴不平,秉公執法,老百姓稱他為“包青天”、“包公”。

據說包拯出生時,他的父親做了一個夢,夢見空中祥雲繚繞,瑞氣不斷,突然面前紅光一閃,落下一個頭生雙角,青面紅發,口長獠牙的怪物來,左手還拿著一塊銀錠,右手拿一支硃筆,邊跳邊舞著向他跑來。

包拯的父親當時嚇醒了,這時丫環告訴他夫人生了一個公子,父親認為這是家門不幸,再加上包拯的二哥挑唆,他的父親就把他扔了,其實他不知那是奎星下界投胎到他家。

後來包拯的大哥大嫂把包拯撿回來撫養,把自己生的孩子送給別人,就這樣過了六年,包拯一直稱大哥大嫂為父母。

七歲時他和兄嫂一起去給老母親拜壽,他的兄嫂才向母親說明了來龍去脈,這時包拯才與父母相認,改稱大哥大嫂為兄嫂,這也是長嫂如母的傳說。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在我國的古典名著《三俠五義》裡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公孫策,他是包拯的得力助手,他懂醫術,善謀略,見多識廣,開封府的三口鍘刀就是他設計的,世人稱他為再世諸葛。

他和展昭一文一武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公孫策性格比較清高,二十年間自認無人可及,相貌堂堂,風流倜儻。他誰都不服,所以一直處於自由散漫的狀態中。 自從他與包拯相遇,並攜助包拯破案以後,便被包拯的為人所折服,從此心甘情願隨侍在包拯左右,為其出謀劃策。

公孫策發明三口鍘刀。

公孫策發明三口鍘刀當初本是隨意畫的,沒想到最後包拯卻通過了。

起因是這樣的,一天包拯寫了個摺子,讓公孫策謄寫出來,公孫策一看不打緊,嚇了一身冷汗,原來上面寫著因為陳州放糧之事指責皇上不該用椒房寵信之人,指出皇上用人不當,都是頂撞之語,可是包拯讓他抄,他也不能不寫,想著先寫出來,明天看看結果再說吧。

沒想到第二天把摺子遞上去以後,皇帝開始很不高興,後來想到包拯直言上諫是件好事,又轉怒為喜,召見了包拯。 加封包拯為龍圖閣大學士,兼任開封府事務,前去陳州稽察放賑之事,並統理民情,還賞了御札三道。

此時公孫策正在家裡坐立不安,不知前朝怎樣了,忽然有人來報喜,賞了報喜的人。 包拯回來後把三道御札交給公孫策,讓他好好斟酌。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這時公孫策還以為包拯想要打發他走人,又不好說,拿這個難題來為難他。 公孫策心想,索性隨便畫一畫,管他好不好,大不了一拍兩散,因此拿起尺子量好了尺寸,又寫下了做法,將鍘分為上、中、下三品,分為龍、虎、狗三種樣式,畫出了三把鍘刀,還特意把札寫成了鍘,就想看看包拯會怎麼說。

沒想到包拯看到以後大喜,直誇公孫策是天才,公孫策也沒想到自己隨便畫的東西竟得到包拯的認可。

後來包拯上報了皇上,皇上也是大喜,按照公孫策畫出的樣子做了三口鍘刀,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龍、虎、狗三鍘。龍頭鍘可斬皇帝國戚,虎頭鍘可斬貪官大臣,狗頭鍘可斬平民百姓。

公孫策就是這樣一個有才的人,他幫助包拯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夫,可是這樣的人包拯為什麼會想治他死罪呢,這其中有什麼原由呢。

原來這要從一樁案子說起,有一年包拯奉命南巡,途中遇到了一樁命案,一日路經太湖,有人在太湖裡打撈到了一具屍體,人命關天,包拯展開調查,公孫策協助包拯進行調查。

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凶手是江湖上有名的人物叫江龍,於是包拯下令捉拿江龍,捕快們經過幾晝夜的追捕,終於將江龍捉拿歸案。 在審問的過程中江龍供認他的養女孟如意也參與了此事,現在逃亡在外。

在抓捕孟如意的過程中,公孫策意外發現了她的隨身飾物裡有一個手鐲,正是當年留給親生女兒的信物,經過再三確認,發現孟如意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這時的公孫策進退兩難,一邊是對自己有知遇知恩的包拯,一邊是雖生未養的親生女兒,他不知該如何取捨。

可是因為對女兒心懷愧疚,從她生下來就沒有養過她,必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她被斬首,最後決定放了女兒,自己以死謝罪。

包拯在案件上是從不講情面的人,就算是對每日朝夕相處的公孫策也不例外,他雖然心痛不已,但絕不會包庇公孫策,決定將他問罪處死。

公孫策知道包拯的為人,知道自己會有這樣的下場,所以一點都不怨恨包拯,心甘情願。而孟如意得知親生父親要被處死,念及父女之情,沒有逃走,又跑回來,在公孫策面前自盡身亡了。

孟如意雖然死了,但是公孫策的包庇之罪已成事實,所以包拯還是得治他的罪。儘管他於心不忍,內心在流血。

就在公孫策將要被虎頭鍘鍘死之時,展昭冒著殺頭的危險去求皇上,請皇上開恩能免公孫策一死,皇上聽了來龍去脈後,下了一道聖旨,免公孫策死罪。

展昭及時將聖旨帶到刑場,從刀口下救出了公孫策。 公孫策這才撿下了一條性命,包拯也保住了一員不可多得的大將。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包拯就是這樣一位鐵面無私、為國為民的大青天,不管在權貴面前,還是親情友情面前,他絕不會徇私枉法包庇任何一個人。

包拯是正義的象徵,是廉潔的象徵,他一身正義,秉公執法,他不僅影響了與他同時代的人,更影響了後世的人。時代需要包拯精神,不管到任何時侯,人們永遠懷念他,包拯不只是一個名字,他已經成了一種象徵,永遠活在人們心中。(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水煮汗青
2019-03-22

包拯要斬公孫策只是出現在電視熒幕中,而且有兩個版本。

  • 一個是1995年由狄龍、呂頌賢等人主演的《包青天》,裡面有一小段叫《揮淚斬公孫》

  • 另一個是2003年由焦恩俊等人主演的《包公奇案》,裡面有一小段叫《怒鍘公孫》

從兩部電視的主題可以看出,包拯斬公孫策的時候心情是不一樣的,下面就給大家分別介紹這兩個故事。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揮淚斬公孫

這個故事是由一具浮屍案說起。包拯在接到浮屍案以後,命令公孫策調查此事,結果不查還好,一查原來是公孫策的親生女兒所為。公孫策知道包拯的性格,如果把女兒交給包拯肯定是死路一條,就在親情和守法之間,他選擇了前者。

放走女兒後,公孫策便到包拯面前請罪。包拯是又氣又無奈,只能將判公孫策斬首之刑。幸好展昭一直在中間周旋,最後這件事傳到皇上耳朵裡,皇上連忙下了一道聖旨赦免了公孫策的死罪,聖旨由展昭快馬送來,這才救了公孫策一命。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怒鍘公孫

一看怒鍘二字就知道,包拯在鍘公孫策的時候是憤怒的。這個故事是來自《包公奇案》,這次公孫策要救的不是自己的女兒,而是初戀情人。由於初戀情人捲入一宗命案,公孫策挺身而出為初戀頂包,但紙始終是包不住火的,案子經過峰迴路轉後還是被包拯知道了真相,最後初戀情人自殺,公孫策也悲痛地離開了傷心地,繼續跟隨包拯做師爺。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不管是怒鍘公孫,還是揮淚斬公孫,都只是影視作品,在《三俠五義》原文中也沒有記載,屬於改篇的故事。但第一個故事我認為是有瑕疵的,表面上看是在彰顯包拯鐵面無私,但實際上也反映了他的私心。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公孫策犯罪事實不假,皇上赦免也是事實,但如果皇上可以赦免死罪,為何當初還要“打龍袍”?皇上自己犯的錯,自己赦免不就行了?我們經常說“法不外乎人情”,但法又不能容情!包拯鍘了駙馬陳世美,斬了自己的侄子包勉,為何就此放過公孫策?因為有皇帝的聖旨,這個鍋就很完美的甩給了皇上了。

浩瀚文史
2019-04-28

公孫策是《三俠五義》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隨侍在包拯左右,為他出謀劃策,幫助包青天拯救黎民百姓,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人物。他精通醫術,博學多才,足智多謀,就是這樣一個深受包拯器重的人,有一次卻差點死在自己設計的鍘刀之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請讓我來給大家詳細分解。

公孫策向來是個自命清高的人,相貌英俊,他自認才華無人能及,所以從不把別人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他與包拯相遇,深深為包公的氣節所折服,從此心甘情願隨侍包拯左右,效犬馬之勞。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包拯與公孫策相識是瞭然和尚引見的,瞭然和尚是個得道高僧,包公非常敬重他。 有一天,包興聽到外面有腳步聲,連忙出去看是誰來了,看到門外的侍衛手捧一封書信說:“外面有個書生求見老爺,這是他拿來的瞭然和尚的書信”。

包興便拿著書信去交給包拯,包拯是極敬重瞭然和尚的,急忙打開,原來這是一封推薦信,瞭然和尚向包公推薦公孫策,說此人的學問品行都非常好,包公看了以後趕緊讓包興把公孫策請進來。

包興出門來見到公孫策,看他身上穿的都是包拯當時在寺院裡留下的衣服,公孫策比包拯的身量小,衣服穿在身上肥肥大大,包興想這肯定是瞭然和尚送給他穿的。 包興也沒有和公孫策講明,只是把他引進包拯的書房,至此公孫策與包拯相識。

在以後的一次次的斷案過程中,包拯與公孫策總是能不謀而合,意見一致,在日益交往中,感情逐漸加深,包拯尊稱公孫策為公孫先生。

大家都知道開封府裡那三口著名的鍘刀,也許不知這還是公孫策發明出來的。

有一天包拯寫了一封奏摺,讓公孫策幫忙謄寫出來,公孫策一看,嚇了一跳,原來是包拯因陳州放糧之事,上書給皇上的,說皇上用人不當,滿文都是激烈之詞。公孫策心想,如果就這樣寫給皇上,不知是否會怪罪下來,但是沒有辦法只能按照包拯的原文抄寫下來。

第二天包拯上朝後,公孫策在家裡擔心害怕,深怕包拯被皇上降罪。 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居然有人來報喜,說包拯被皇上賞賜了。原來皇上開始看了摺子確實很不高興,但是緊接著想到包拯的為人,知他是忠義之人,這樣說也是為了自己好,所以又轉怒為喜,加封包拯為龍圖閣大學士,派往陳州查賑,還賞了御札三道。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包拯回來後便把這三道御札交給公孫策謀劃,可見對他是非常信任的。可公孫策當時還以為這是包拯在難為他,所以隨便用筆畫了個圖形出來,還特意把札寫成了鍘,圖案是三口鍘刀,分為龍、虎、狗三種。

拿給包拯後,包拯居然大喜,誇獎公孫策真是有文采,此時公孫策也不好說出心中的真實想法,只能將錯就錯。

第二天包拯上朝後便把文案拿給皇上查看,皇上一看便明白了,這是包拯借“札”字之音改作“鍘”字,做成三口鍘刀,作為鎮嚇外官之用,因此龍顏大悅,命令早日做好,急速起身。這便是上斬皇親國戚,中斬文武大臣,下斬不守法的黎民百姓的三口鍘的由來。

公孫策還發明瞭杏花雨這種刑具,使得那些狡猾的犯人一見到這個刑具便嚇破了膽,不得不把自己的罪行招供出來。 公孫策的醫術也非常高明,常常救百姓於危難之時,就是這樣一個人有一次卻差點被包拯處死。

原來有一年包拯奉皇命南巡,路過太湖時有人從湖裡撈上來一具屍體,包拯命令嚴查此案,經過幾天的調查,原來此人是被江湖人稱江龍的人所殺,包拯派捕快連夜捉拿此人。

沒過多久,江龍便被捉拿歸案了,他供述出養女孟如意也曾參與了此案,而孟如意此時正逃亡在外,緊接著又展開了對孟如意的追查。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公孫策也參與了此案的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公孫策無意間發現了一個手鐲,正是自己當年留給親生女兒的信物,經過再三確認,公孫策發現原來孟如意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一面是情同手足的戰友包拯,一面是自己生了卻沒有養的女兒,公孫策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當中,可是最終他選擇了親情。 因為多年來自己從沒有撫養過女兒,所以對她懷著愧疚之心,他決定放了孟如意,自己對死謝罪,因為他知道包拯鐵面無私,他知道後一定會治自己的罪,但是他無怨無悔。

包拯知道後果然大怒,但是他也很為難,他捨不得公孫策,捨不得這個共患難的戰友,可是法大於情,他最終還是判了他死罪。

就在公孫策馬上要被斬首的時侯,展昭冒死去見皇上,求皇上網開一面,念在他過去的功勞上,饒了公孫策一命。

皇上聽了來龍去脈後,深深感動,也理解公孫策對女兒的一片深情,於是便 寫下了免死詔書,幸虧展昭快馬加鞭趕到刑場,救下了公孫策,包拯也保住了自己的一位得力干將。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公孫策雖然是小說裡虛構的人物,但是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找到這樣的影子。

包拯是大家所熟知的宋朝名臣,他鐵面無私,忠肝義膽,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人們愛戴他,敬重他,儘管他已遠去,但是圍繞著包拯演繹了許多英雄人物,這是人們對包拯的一種思念之情,也是人們對包公精神的一種渴望。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包拯永遠活在人們心中,包公精神一直在支撐著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LongTime常锬
2019-04-26

古代的名官身邊也總不缺兩個品性兼優,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包拯作為中國最為著名的清官,在北宋也曾是威名一時,而他身邊的展昭公孫策都是有著同樣的名聲。可這樣強強聯合的組合,也並非沒有裂痕和一段不堪的往事的。因為鐵面無私,一切平等的包青天包拯也曾含淚險些斬下自己的得力助手公孫策的首級。最後皇上下旨才救回公孫策一條性命。那可想而知,包拯非常看重感情,公孫策究竟又是做了什麼人神共憤的事情,才讓包拯含淚都要斬殺他呢?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公孫策觸碰了包拯不可逾越的底線,公平公正。公孫策一直在包拯身邊當參謀,當然也是與包拯的鐵面無私一脈同宗,可有一回公孫策也犯了糊塗,做錯了一件事情,不僅違背了自己的人生理念,道德信條,更是與包拯所倡導的思想大有出入。公孫策曾有一女流落民間,後來成為了一個社會罪犯的養女。而這個罪犯屢次對包拯下殺手,以來掩飾案件的真相,包拯出了名的鐵面無私,根本讓當時的匪徒賊首難以有僥倖的下場。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後來經過調查,公孫策比包拯更早地知道了這個人的身份以及他的女兒的身份。所以公孫策出於對女兒的愧疚,就放走了犯人,而他的女兒本身也是有著命案在身。這件事情後來讓包拯得知後,勃然大怒,因為公孫策一時之間的心慈手軟,導致了命案本身者的不公平,包拯本來也是不能容忍這種現象的,更為痛心的是,忠誠戰友的背叛,讓包拯內心飽受煎熬,出於對正義的維護,包拯就立馬對公孫策下了殺無赦的命令,以把公孫策斬首換來清天乾坤。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公孫策對此也是無怨無悔,也甘願被包拯斬殺。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碰了不能碰的底線,不僅是違背了包拯的初衷,也是背叛了自己一直堅守的內心。可以說公孫策是在用自己的命來換回女兒的命。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公孫策的無奈,雖然他沒有認識到他特赦他擁有著命案在身的女兒的本質是什麼,但是他當時也很純粹地用生命來作為對女兒悲慘身世的補償。當然公孫策屢建奇功,無論是包拯還是他本人,都是被皇上極為看重,所以皇上下令讓人快馬加鞭,保下了公孫策的一條命。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從做父親的角度來說,公孫策無可厚非,鐵面無私不代表無情無義,畢竟自己手上掌握的絕對正義也不是能擺脫七情六慾的理由。若不是憤怒,那麼包拯也不會想要斬殺公孫策,於情於理,包拯也實屬無奈,自己站在法律道德的制高點,一旦進行了包庇,那麼將會導致整個社會風氣的不良。可以說公孫策和包拯就是當時的社會人物,他們代表著一種正義和對公平的信仰,這是解救世人皆苦的重要本質。一旦被打破,那麼國民的心靈將會變得陰暗。

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包拯要殺公孫策,其實就是在滅殺一個潛在可能陰暗的自己。北宋是歷史上出名的腐敗王朝,包拯獨善其身並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一種清廉的活法,非常地不容易。雖然後來頗多,說包拯無情無義,但設身處地去想,相比世人的大義,這些私人情感的小節,又何必過份在意呢?

狄飞惊
2019-04-14

包拯含淚斬公孫?不存在的,這是早年港劇的一個橋段,因為公孫策是個虛構人物,歷史上並不真實存在,所謂“含淚斬公孫“是《包青天》為代表的港劇演繹故事。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公孫策和展昭一文一武,分別是包拯的左輔右弼,公孫策雖然不如展昭名氣大,但也是包拯不可或缺的參謀智囊,協助包拯破獲了不少案件,但這一次嫌疑人變成了公孫策。

包拯揮淚斬公孫的故事有兩個不同版本。

一個版本是金超群、焦恩俊、範鴻軒版。

講的是公孫策年輕時有一個意中人韓翠英,兩人情投意合但沒能結婚成家,分手後韓翠英嫁給一個王爺,產下一女小冰,女兒是公孫策的,但公孫策對此並不知情。

後來公孫策與翠英重逢,引起王爺嫉妒,同時翠英的師兄常彪發現了小冰的身世祕密,翠英為了保守祕密殺死了常彪,此案在王爺的施壓下,引得包拯親自調查。

公孫策得知小冰的真實身世後,覺得對不住翠英和小冰母女,便決定替翠英頂罪,主動供述說常彪是自己殺死的。不得已之下,包青天只得揮淚斬公孫……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另一個版本是狄龍、黃日華、蔡少芬版。

這個版本講的是,包拯南巡時太湖面上出驚現浮屍,引發轟動,包拯立刻著手調查,發現屍體很可能是當地按察使劉巡,而現在的按察使劉巡系江湖大盜"混江龍“假扮!深入調查過程中,公孫策竟發現大盜”混江龍“一個養女,竟然是自己失散多年的親生女兒,並且已經被”混江龍“培養成一名專門行刺的殺手!

發現真相的公孫策內心極其掙扎,他不忍心抓捕自己的親生女兒,到最後甚至徇私釋放了她。為了替女兒脫罪,公孫策決定投案自首,說自己就是太湖浮屍的真正凶手,願意以死謝罪。包拯不得已,只得揮淚斬公孫……包拯為何含淚斬公孫策?

當然,無論是哪個版本,公孫策最終都沒有被斬首,就在眼看人頭落地之時,一道“刀下留人“的聖旨拍馬趕到,把公孫策從鬼門關救了回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微暖1685
2019-03-13

包拯含淚斬公孫策?包拯和公孫策不是摯友嗎?看過包青天的都知道,包拯和公孫策兩人都非常聰明,擅長推理斷案,當年兩人還一起進京考科舉,兩人還屢破奇案。

在《三俠五義》中他是開封府的師爺,也是包拯的得力助手。這裡面都沒有提到包拯含淚斬公孫策,包拯含淚斬公孫策是由香港無線拍的電視劇《包青天》中的一劇,那麼包拯為何要含淚斬了這個好友兼軍師的公孫策呢?

公孫策跟隨包拯出巡來到了家鄉寶來縣,在寶來縣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公孫策不知為何大晚上的私自外出,然後就遇到刺客襲擊,幸好得展昭相救,不然就命喪黃泉了,展昭救了公孫策並抓住了刺客,經過審問公孫策跟隨包拯出巡來到了家鄉寶來縣,在寶來縣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公孫策不知為何大晚上的私自外出,然後就遇到刺客襲擊,幸好得展昭相救,不然就命喪黃泉了,展昭救了公孫策並抓住了刺客,經過審問刺客得知,十六年前的時候公孫策曾今是寶來縣的一名醫師,當地有個富豪朱明德的夫人得了重病,就請當時的醫師公孫策去看病,結果因為病情嚴重,醫治無效死亡,朱明德認為公孫策沒有盡全力醫治自己的夫人,一時想不通就把夫人的死歸罪於公孫策身上,但一直無機會為夫人報仇,而此時公孫策回到寶來縣對於朱明德報仇是個好機會,於是就出現了公孫策夜裡外出遇刺之事。因公孫策未被殺害,朱明德心中之恨難解,於是就尋求王爺的幫助,王爺就命人開棺驗屍,發現死者胃骨之間有一團鉛砂,朱明德就認為此事是公孫策所為,要查個水落石出,於是王爺就命包拯徹查此案。

在查案的過程中,公孫策居然發現當今的王妃竟然是自己的初戀女友,而王爺的女兒竟然是自己的女兒,自己竟然給當今的王爺戴了一頂綠帽子,這劇情還真是狗血。就在這個時候公孫策的師兄常彪不知道從哪在查案的過程中,公孫策居然發現當今的王妃竟然是自己的初戀女友,而王爺的女兒竟然是自己的女兒,自己竟然給當今的王爺戴了一頂綠帽子,這劇情還真是狗血。

就在這個時候公孫策的師兄常彪不知道從哪冒出來,並且還多次找王妃,想讓王妃勸公孫策幫助自己安排一份差事,這常彪想找差事做不直接找公孫策,而是通過王妃來做中間人,這其中肯定有貓膩,最終我們大公無私的公孫策先生當然不會答應常彪的請求了。多年未見初戀女友,而且還知道自己有了女兒,公孫策心裡非常高興,在這期間還私下和王妃見過幾次面,然後還被王爺知道,王爺知道後非常生氣,於是讓常德以此來威脅公孫策,公孫策雖然受威脅,但他生性正直,並未對常德做出什麼事情來,而王妃就不一樣了,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及名聲,她直接把常德殺了,公孫策知道後為了保護自己的初戀,原意替王妃頂罪。包拯等人都不相信公孫策會殺人,公孫策又一心想為王妃頂罪,包拯一時之間找不到洗脫公孫策殺人的證據,公正嚴明的包拯只能斬了包拯。王妃知道公孫策要被問斬之後又捨不得,王爺則怕王妃救下公孫策,於是王爺就命人在刑場劫走了公孫策,並讓人劫走了女兒,想嫁禍給公孫策,讓公孫策身敗名裂,以解他心頭只恨。

但計謀最後還是被包拯識破,救走了公孫策,事情敗露之後,王妃為維護王府的尊嚴自殺了,而王爺大病不起,女兒也沒跟公孫策走,最終留下來照顧自己的養父,而公孫策因無罪最後還是跟隨包拯離開了此地。包拯決定斬殺公孫策其實是一個計謀,公孫策一心頂罪,他又找不到洗脫公孫策罪名的證據,只有出此下策,讓王妃心存內疚主動認罪,所以包拯含淚斬公孫策只是他斷案的一個計謀,並非真的斬了公孫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