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是個怎樣的人?

汪精衛是個怎樣的人?
10 個回答
灰太狼44967765
2017-07-18

汪曾經也是個熱血青年。

與蔣之間,會不會有種“瑜亮情結”?反正兩個人談不到一塊去。

很難理解他的“曲線救國”,歷史有太多的鏡子照著,汪不會不懂。即使當年日本人打敗了蔣,佔領和統治了全中國,後人和歷史學家也絕不會送他一頂“愛國”的帽子。就好像法國人絕不會說維希是民族英雄一樣。

每個人的心路歷程,也許只有自己才真正瞭解。但無論他自己怎麼想,後人都會依照通常的標準和規範給他刻上符號:漢奸。

时拾史事
2017-07-20

不是常說字如其人,文品即人品嗎,在談汪精衛之前,看一下汪精衛寫的詩好了

曾被選入中央大學《基本國文》課本的《滿江紅》

驀地西風,吹起我亂愁千疊,空凝望,故人已矣。青磷碧血,魂夢不堪關塞闊。瘡痍漸覺乾坤窄,便劫灰冷盡萬千年,情猶熱。

 煙斂處,鐘山赤,雨過後,秦淮碧,似哀江南賦。淚痕重溼,邦殄更無身可贖,時危未許心能白,但一成一旅起從頭,無遺力。


汪精衛是個怎樣的人?

早年留學日本時的汪精衛


那麼,汪精衛是怎麼從那個“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到後來變成漢奸的

汪精衛原名汪兆銘,精衛是他的筆名。汪精衛5歲便能習王陽明《傳習錄》。15歲縣試第一,21歲官費東渡日本,加入同盟會,以“精衛”筆名駁斥保皇派的改良論調。作為一個文人,詞寫的好,被稱為“民國舊體詩詞第一人”,連錢鍾書先生也讚不絕口。

詞寫的好看也就算了,長得也好看。好看到什麼程度呢——胡適要嫁他。

以自己知識分子的身份去革命,這就註定汪汪對於革命是帶著自己的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他有熱情和想法,但是沒有一個準確的價值信仰或者來說什麼樣的思想去支撐他在革命道路上為每一個行為做出判斷,這就註定了他的下場不會太好。

1909年的北京,一個寒冷的冬天,汪精衛和黃復生等人組成的暗殺團以開照相館為掩護來刺殺載灃,結果風聲走漏被抓。在獄中,汪精衛寫下了一首詩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可以說,如果汪死在這時候,他在歷史上的名聲將與現在絕不相同。

當然,歷史是汪精衛在愛人陳璧君的支持和守護下支撐了下來。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使得清廷開放黨禁,汪精衛被釋放,12月,他參與南北和談,支持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對於後來的消極抗戰,叛逃,汪精衛自己是怎麼說的呢

“目前能夠替國家保存一分元氣以為將來複興地步,多一分是一分”。南京偽政權成立前,汪精衛又對追隨者說,他們要“管理者為業經淪陷之土地及人民,所爭者為敵人已經吞噬之利益”“所欲保存者為國家之元氣與淪陷區人民之利益,固不能於後方取得一草一木以赴益敵人”“故我等在南京組府,不但於抗戰無害,而反於抗戰工作有所輔助,亦未可知”。

但不管怎麼樣,以後來的結果來看,汪精衛是漢奸無疑了。

而我自己看汪精衛——一個沒有信仰的文人,沒有在歷史的變革中站對方向,於是成了漢奸。打仗還是要靠將軍啊....

當然我最欣賞的是汪精衛的顏值和他對夫人的愛啦

你说我像风
2017-07-18

羅振宇說過一句話,讀歷史的時候,什麼時候把好人壞人,忠臣奸臣,善惡,是非,都讀沒了,這段歷史才真正算讀懂了。

對汪的認識,我是經歷了“反面——正面——反面”的過程。

最初,見到這名字的是在小雜誌,報刊的字裡行間,對他有“大漢奸”為定語,少不更事,覺得漢奸就是壞人,就知道他是一個大反派的角色,沒有深究。

大概是十年前吧,看到了林思雲的《真實的汪精衛》。看到了這個“大漢奸”還有另一面:曾為革命不惜生命,而賣身投敵,為的也不是榮華富貴,而是拯救敵佔區的人民。雖身居高位,但無任何吃喝嫖賭之不良嗜好。可以說,從私德講,不遜於同時代的任何人物。

及後來,見識多了。再反省一下,從結果看,汪精衛做得對不對呢?沒錯,他這樣做目的是拯救敵佔區的人民,但這樣做卻造成以下的結果:1、分化了國內一致抗日的力量,不少原本的抗日隊伍,因為汪的名望,放棄抗日;2、幫助日軍治理日佔區,使日軍可以騰出精銳力量,打擊抗日軍隊。尤其是第二條,對我國的抗日事業打擊甚為巨大。

1938年時,偽軍在中國的數量約為78000人,隨著1940年汪精衛叛離國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後,在華偽軍數量急劇上升至145000人。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經過中國軍方統計,除偽滿洲國以外所有駐華偽軍的數量大約是118.6萬人。直接為日本軍隊騰出百萬之眾,來對付正面戰場以死抗爭的戰士。如果不是太平洋戰爭打響,怕整個中國也早已淪陷了。

可以說,汪精衛出發點是好的,是為國為民的,但卻被日本人利用了。其結果是令到更多的中國軍隊損失,更多的領土淪陷。這點,也許汪精衛死前也覺察到了,但可惜,歷史沒有給他選擇多一次的機會。

一個人,出於好心,辦了件壞事,那算反面麼?在我看來,算!

作為一個普通人,保證道德上的正確,別人就不會有什麼意見。但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一個左右著億萬國民生死的人,因為他的錯誤路線,導致國家的損失,這個責任一定要負。

雖然,對他走到最終這地步,從感情上來說,是深表同情的。但理性來說,他還是犯下罪行。

拿一個比喻,某公司經營不善,總經理說有得救,但卻一直不見效果。這時候副總經理走出來,說:這公司沒得救了,不如把公司賣給另一家企業,大家有個活路吧。於是不少股東經不起勸說,把公司賣給了另一家企業。賣了之後,新老闆卻搞大裁員。這時總經理從外部找到投資,重新購回公司,員工都避免了被裁的命運。你是員工,經過此事之後,你覺得這副總經理如何?

而汪精衛,本意是讓黎民過得舒服些,但結果卻讓更多的人陷入苦難。韓國電影《暗殺》裡,叛變投日的廉錫鎮在17年後遭遇了抗日英雄安玉允(全智賢飾),安玉允問他當年為什麼投日,廉錫鎮的回答很經典:

“我當年哪知道我們可以打敗日本人!”

對自己的民族沒有信心,乃是漢奸最大的罪!
喵不闻饺子
2017-07-22

貼一篇舊文

汪精衛這個名字在民國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中是個難以迴避的人物,從“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壯志青年,到淪落為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賣國求榮”的漢奸。即使死後也不得安寧,屍首亦是難逃挫骨揚灰的厄運。但僅就個人人品而言,汪可謂無可挑剔,不貪財、不好色、不嫖不賭。可以說對汪精衛歷史形象的解構需要從多視角來切入,方能窺清一二。




汪精衛原名汪兆銘,精衛是他的筆名。取自“精衛填海”的典故,他曾寫過一句詩:“銜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就是對這個名字最好的詮釋。理想化的性情給汪精衛一生的政治生涯帶入了許多富於浪漫主義的註腳,也是汪精衛一生看似讓人疑惑的行為反差的內在邏輯。比較起來汪精衛更像一名業餘政客,專業文人。哪怕在政治活動中都帶有很濃厚的文人痕跡。比起“漢奸”、“民國四大美男”汪精衛另一個為人津津樂道的身份是“民國舊體詩詞第一人”。錢鍾書先生,何等博古通今之輩,讀汪精衛的詩詞也不得不感慨“掃葉吞花足勝情,鉅公難得此才清。”如果拋開政治因素和意識形態的因素,汪精衛很有可能在民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國民黨元老吳稚暉曾發出感嘆“卿本佳人,何故做賊?”



知識分子投身革命者,往往都具有很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因為革命本身就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抒情化想象。而更要命的是,汪精衛空有滿腔熱血,和報國情懷,卻沒有明確的價值信仰。在那樣一個軍事化時代,汪精衛僅憑一介書生的政治理想,缺乏對現實的準確判斷,又過於迷信個人犧牲,妄想以個人救贖式的犧牲以求力挽狂瀾。這一切的一切都帶有深刻的舊時代文人對成仁成聖的儒家思想的迷戀。汪精衛並沒有走出這個侷限,他看似對家國天下江山社稷的憂患,其本質卻是對個人救世主情結深深地意淫。浸染在自我想象的革命藍圖中,卻缺乏現實依託,汪精衛的人生悲劇便已然註定。



汪精衛有一首詩,反覆以杜鵑為意象。其中有一句“昏啼到曉恨無涯,啼遍春城十萬家。血淚已枯心尚赤,更教開作斷腸花。”這很能體現汪精衛的性情,這是一種對革命杜鵑啼血式的浪漫想象。



汪精衛性格的形成與他的家庭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在其十三、四歲的時候,父母相繼過世,生計全仰仗同父異母的哥哥汪兆鏞。其曾祖父曾參與平定苗瑤叛亂,其祖父曾在道光二年中過舉人。到汪精衛輩,雖家境不甚殷實,卻也算是書香門第,家學淵深。在如此家庭環境的薰陶下,加之他個人天資聰慧,機敏好學,後來還曾在廣州以第一名的身份中過秀才。中秀才的第二年,汪精衛以優異的成績得到官費赴日本留學的機會,這成為他後來人生道路的重要轉折點。



1905年汪精衛加入同盟會,並參與起草同盟會章程。此後便以“精衛”為筆名,開始在《民報》上發表一系列文章,與梁啟超為首的保皇黨展開論戰。因為接觸了革命思想,打開了眼界,畢業後的汪精衛不願回國為清政府工作,斷然拒絕了兩廣總督岑春煊令其回國擔任日語翻譯的的要求。而後跟隨孫中山先生在東南亞各國發展同盟會分支組織,傳播革命思想的火種,為革命活動籌集款項,並在此過程中結識了後來的夫人陳璧君。



不管汪精衛本人怎麼被人唾棄,但他和陳璧君的感情還是被後人津津樂道的一段佳話。他們之間的感情完全可以概括為一段“花痴女粉絲倒追偶像成功”的勵志故事。就長相而言,與號稱“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的汪精衛比起來,陳璧君實在難稱般配。如果說年輕時候的陳璧君看照片還勉強算得上有幾分清秀的話,再看後期陳璧君的照片就實在不敢恭維了。



陳璧君出生於馬來西亞,其父親是做橡膠生意的富商,類似於我們今天的煤老闆那種暴發戶。一開始陳璧君只是從父親帶回家的報紙上讀到過汪精衛的撰寫的文章,被其鮮明的觀點和滔滔文采深深吸引,由此“路轉粉”。



直到有一天,陳璧君出去玩耍的時候看見一群人圍著一個男子在演講,好奇的陳璧君走近一看,眼前的男子器宇軒昂,目光炯炯,一下就被其顏值征服得走不動道了。向周圍的人一打聽才得知眼前的這位帥哥,竟然就是自己仰慕已久的精衛歐巴,更是驚喜萬分。



為了更加接近汪精衛,陳璧君毅然參加了馬來西亞的同盟會分部,積極學習革命思想。很快便成為了同盟會的積極分子,也成功引起了汪精衛的注意。汪精衛自然能看出來這位女粉絲對自己不尋常的愛意,然而一來此時的汪精衛在家鄉已有未過門的訂婚妻子,二來在民族大義面前,兒女情長自然被進步青年汪精衛放在了一邊。其實陳璧君的父親也已經為其談了一門親事,對方也是家境殷實的富二代。奈何陳璧君被汪精衛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執拗的她以死相逼,父親無奈只得退了這門親事。



汪精衛回到日本後,1908年7

月,陳璧君也乘坐一艘荷蘭客船來到了日本,到了日本後陳璧君就留在了《民報》編輯部幫忙。《民報》的這些個編輯們都是些窮酸的書生,平日裡生活拮据,陳璧君的到來無疑改善了不少伙食。家人每月寄來不菲的生活費,陳璧君總是慷慨地請大家下館子。在這一來二去的接觸中,也有不少革命青年開始追求陳璧君,然而她卻只對汪精衛一往情深。比起這些革命青年中的許多人嫖妓賭博酗酒,汪精衛嚴於律己的生活作風更是讓陳璧君對其欽佩萬分。



1908年年末,孫中山和他的同盟會進入最難熬的冬季。六次武裝起義相繼失敗,無數革命志士倒在血泊之中。許多革命黨黨內同志心灰意冷,社會上也出現了許多批評孫中山和革命黨領袖乃是“距離革命家”的聲音。還有人寫了一篇《孫文十四大罪狀》,揭露孫中山貪汙革命經費等等。



在此情況下汪精衛主動站了出來,提出去北京刺殺清政府高官,以此為革命領袖洗刷汙名。汪精衛在《致南洋同志書》中說:“此行無論事之成敗,皆無生還之望。既流血於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也。”儼然一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既視感。



陳璧君聽說汪精衛正在組織暗殺團隊,準備刺殺清政要員,堅決要求參加。為此她還自學了製作炸藥等。當有人質疑陳璧君有一張英國臣民護照,因此沒有後顧之憂時,陳璧君當場把護照撕碎,以顯示自己的決心。



1909年冬,汪精衛與黃復生等暗殺團成員祕密抵達北京,並以開照相館作為行動掩護。準備刺殺攝政王載灃,不料意外走漏風聲。汪精衛被捕後被關在了北京北郊的監獄裡,陳璧君心急如焚,設法營救。正是此時,在獄中的汪精衛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詩: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比起當年譚嗣同變法失敗從容赴死時的那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此時的汪精衛命運堪憂,但諷刺的是,這卻是汪精衛少有的被人記住的高光時刻。



除此之外,獄中的汪精衛也為陳璧君的不離不棄所深深打動,還給陳璧君專門填了一闕《金縷曲》。愛意柔情,躍然紙上。這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汪的一首詩詞:


“別後平安否?便相逢,淒涼萬事,不堪回首。國破家亡無窮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離愁萬鬥。眼底心頭如昨日,訴心期夜夜常攜手。一腔血,為君剖。淚痕料漬雲箋透,倚寒衾循環細續,殘燈如豆。留此餘生成底事,空令故人潺愁。愧戴卻頭顱如舊。跋涉關河知不易,願孤魂繚護車前後。腸已斷,歌難又。”



如果此時的汪精衛就此走向人生終點,那麼日後的歷史地位將截然相反。正可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被迫開放黨禁,汪精衛被釋放出獄。同年12月,汪精衛充當南方議和參贊,參與南北和談,主張孫中山讓權,推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對於後來的叛逃,在日方支持下成立傀儡南京政權,汪精衛本人辯解乃是曲線救國。無論這真是他的本意,還是他為自己開脫。就結果而言他都並沒有達到曲線救國的目的。汪精衛一再以“賣身救國”自我辯解。他自己說,“目前能夠替國家保存一分元氣以為將來複興地步,多一分是一分”。南京偽政權成立前,汪精衛又對追隨者說,他們要“管理者為業經淪陷之土地及人民,所爭者為敵人已經吞噬之利益”“所欲保存者為國家之元氣與淪陷區人民之利益,固不能於後方取得一草一木以赴益敵人”“故我等在南京組府,不但於抗戰無害,而反於抗戰工作有所輔助,亦未可知”。但就汪偽政權在淪陷區的各種執政表現來看,並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就既成事實來看,汪精衛“漢奸”的帽子是難以摘除的。



初期汪精衛也曾積極抗戰,但嚴峻的抗戰形式讓汪精衛不得不變得消極。錯誤的形式判斷使得他認為“以一個剛剛圖謀強盛的中國來與已經強盛的日本為敵,勝負之數,不問可知”,因此“跟著蔣高調繼續抗戰,以蔣現有的兵力”,就要“國亡滅種”。只有先“恢復中日和平”,再“確立東亞和平”,才能“復興中國、復興東亞”。



正如李志毓先生所言,汪精衛以一個沒有任何軍事背景且從未真正掌握過軍隊的文人,投身政治,適逢中國經歷空前嚴酷的戰爭、軍事化和國家社會重組的時代。汪懷抱以文人羈勒武力的政治理想,始終未能成功,又謀力挽狂瀾,出而和談,拯救東亞於戰火之中,可嘆毫無實力,既脫離黨和國家,又不見重於日人,終至身敗名裂。



參考文獻:


李志毓:《汪精衛:軍事化時代的文人》


汪精衛:《我對於中日關係之根本觀念及前進目標》、


《雙照樓詩詞稿》


梅思平:《審訊汪偽漢奸筆錄》

牧羊都市
2017-07-24

汪精衛的問題沒那麼容易講得清。 簡單的事實是汪蔣政見不和,汪有資質有威望也有相當能力,卻無實力,爭權中落下風,汪蔣道不同不相與謀,重起爐灶。 汪精衛與張某人正相反,汪投敵卻沒丟寸土,他只是一個“維持會”的漢奸會長,對戰爭大局影響有限。 而張小六沒投敵實質是賣國,他一生所作所為哪一件是人事?他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員,他的不抵抗,潰逃,不聽政令軍令,謀劃另立政權割據西北讓中國抗戰事業蒙受損失遠大於投敵的汪精衛。此外,客觀說,做為文人的汪先生才高八斗,前半生對中華民族頗有貢獻,也曾是慷慨悲歌之士,張六子一生聲馬犬色,不學無術,於國於民毫無貢獻的垃圾貨。

刘珅豪
2017-07-26

汪精衛雖然說是個大漢奸,但也是曲線救國的代表人物,對中國抗日戰爭有利有弊吧,利在於敢於九一八事變後,以國家高官身份隻身前往北平苦求張學良抗日,苦求無果後投降日本,引導日本發動對美國的戰爭,比如汪精衛對著東條英機說大半個中國都拿下了,現在應該順勢拿下美國!其弊在於身為國家高級官員公然投敵,實為漢奸頭

Silence_根
2017-07-17

汪精衛是一個很糾結的人物

首先,他是一個省級狀元,還在袁世凱統治期間赴法國留學,中西方的混合教育使他無論思想、行為、學識都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優點,在抗戰之前是不可否認的。

他是國民黨大佬裡投身革命比較早的,參與過起草同盟會綱領,刺殺過當時的滿清大臣攝政王載灃,早年投身革命的時候還寫出過"引刀成一塊,不負少年頭"的壯志豪言。從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到國民政府時期的政府要員。

但是後期因為與蔣介石的不和及自身意識的動搖,在抗戰最艱苦的1938年投降日本人,成立南京偽政府,極大的打擊了當時中國的抗戰士氣,並帶走了一大批國軍將領和軍隊及政府官員,為抗戰造成巨大損失。

最後在1944年客死日本,1946年被炸開墳墓挫骨揚灰,也是應有的懲罰。

字典20
2017-07-18

汪精衛是個怎樣的人?

汪精衛是這樣的人:

沈阳杨艺
2017-07-22

回顧歷史,我們就能瞭解到,由單一民族構成的日本從軍閥割據,到中央集權,神話天皇,神道教定為國教,統一了思想,統一了意志,統一了行動,然後進行了明治維新,開啟了現代化的歷史進程,而以少數民族滿洲族為領導民族的大清帝國,本來就是中央集權國家,但經過了太平天國運動,動搖了中央集權的基礎,誕生了地方軍閥勢力,之後的戊戌變法,導致了國家管理層的內鬥和分裂,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宣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一種族主義的口號,徹底動搖了大清帝國的中央集權制度,造成了國家的分裂,末代清帝退位,國家的權利和平移交給了中華民國,中國就步入了由各種外部勢力為了謀求在華利益而分別支持的眾多的軍閥割據,思想混亂,內戰不斷的特殊歷史時期,民國30多年間,中國就沒有再統一過,因此,民國根本就不可能使中國完成現代化的進程。

實際上,gmd的領導人孫中山,汪精衛都是親日派,北洋政府的歷任領導人也都是親日派,gcd的領導人都是親蘇派,而蔣介石的親英美,完全是為了非法竊取黨和國家領導權才出賣國家利益,換取英美帝國主義的支持和援助,以期在軍閥爭霸中立於不敗之地。

為了削弱東北軍閥張學良的地方勢力,蔣介石鼓動國人的反日反蘇情緒,指使張學良動用軍隊,要損害蘇聯,日本,由清俄條約,清日條約確立的,得到過北洋政府認可的受國際法保護的在中國東北的合法的經濟利益,包括經濟特區,獨資企業,先後導致了中蘇局部戰爭,中日九一八事變。

實際上,如果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不執行錯誤的國策,尊重日本在東北的合法經濟利益,在上海的合法經濟利益,就不會有南滿鐵路的保安為了維護日本在東北的經濟利益而發動九一八事變,由於蔣介石的毫不妥協,導致滿洲國的建立,蔣介石命令國軍鎮壓日本在上海的僑民,挑起了第一次上海事變,由於蔣介石沒有很好制止華北的反日運動,導致了七七事變,蔣介石誤判了形勢,以為日本要發動中日戰爭,於是就違背〈淞滬停戰協定〉,挑起第二次上海事變,國軍死傷25萬,日軍死亡5萬,國際社會一致認定蔣介石應該為挑起第二次上海事變負全責,蔣介石不願意負責,國軍潰退,在南京外圍,日軍又死傷2萬多人,蔣介石放棄南京,導致了南京大屠殺,日本就認定蔣介石政權是英美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政權,已經沒有資格代表中國,於是就開始扶持汪精衛親日政權,否則中日根本就不會爆發全面戰爭。

因此,只有在客觀公正地評價孫中山,蔣介石之後,才能客觀公正評價汪精衛。

實際上,中日戰爭,並不是不可避免的,民族罪人是蔣介石,而不是汪精衛。

纳兰君4
2017-07-21

汪精衛就是一名大漢奸,這沒什麼好問的,儘管他動機可能有好的一面,但他的行為客觀上對抗戰造成了危害,試想如果中國按他的思路走下去,就算中國人沒有被日本殺完,但至少也是一個行屍走肉般的民族,中華文明就徹底消亡了,這比肉體上的滅族更可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