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外國人掌控者中國人的油瓶子

布瑞克農業數據 2017-05-02

作者:陶小豔

人間四月,春暖花開,看了一篇報道關於湖北菜籽壓榨企業的報道,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湖北400家菜籽壓榨企業壓榨僅剩5家,而東南沿海的大型外資榨油廠開機率依舊在高位。十幾年前國內大豆在外資攻勢下被收購、兼併、破產的一幕,又要在菜油產業上演。

四大糧商的發展之路

“掌握了糧源就掌控了貿易,就掌握定價權,要打造我們自己的國際大糧商。”這是習主席在2013年中央農村會議上發表指導農業發展的政策性方針,卻是進軍中國糧油市場的外資企業企業的文化理念。

經營模式

以大豆為例,ADM、邦基、嘉吉、路易達孚公司為首的國際四大糧商在世界範圍內打起了一個集農業生產、儲運、貿易、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大豆產業鏈。入侵第一消費大國中國之前,他們早已控制了巴西,美國,阿根廷三大大豆生產國,整垮國產大豆後迅速控制中國國產大豆的壓榨能力,形成了原料在國外,加工的國內的運作模式。原料留給農民的利潤少,加工留給企業的利潤少,這樣就能獲得最大的貿易商利潤。

引“狼”入室

四大糧商進入中國的前期是合作,一般持有中國企業的10-25%的股權,用參股的方式獲得大豆的採購權,就是如果開機壓榨,就必須要用他們帶來的進口大豆。出油率高,價格低廉的轉基因大豆在資本家的眼裡簡直就是香餑餑。大量的名族壓榨企業被吞併之後,大量的南美轉基因大豆在中國開啟傾銷模式,高成本的國內大豆開始滯銷直至從市場上消失。國內的豆農在一邊哀嚎聲中思考其他發展方式。

逐“羊”出境

2004年後國際糧商抓住中國企業進口大豆失誤引發危機的有理時機,乘火打劫,發力收購中國大中型壓榨企業,之前合作的過程中熟悉了中國市場後,在國內開始戰略性佈局,開啟了他們的一條龍服務模式。內地的壓榨企業氣血大傷,紛紛轉行。

別說國人小氣,在糧食市場份額這件事情上,我們已經非常大度了。洋油佔中國食用油市場快80%。之前看過1篇有關糧油市場的報道,金龍魚因市場行情不好提價,人們紛紛搶購。有關部門發表講話,告訴群眾不要慌張,只是個別牌子提價。竟不知,個別牌子的市場佔有率達到70%,擱誰誰不慌呢,我們居然連這樣一點“防人之心”之心都沒有。

都在現在看來,國產菜籽猶如狂風驟雨中的一顆幼苗,2010年之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壓榨企業也開始從加拿大進口菜籽。但2009年海關監測出洋菜籽中有黑莖病,於是開始限制菜籽主產區進口,但為謀求生存,黑莖病風波也就不了了之。雖然,前幾天,第四家油籽工廠投產運營,嘉吉進軍北方糧油市場,但真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啟示

現代生活水平發展較好,人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市場急需要一批以國產非轉標榜的名牌產品,可以參考四大糧商的發展方式,不談能夠驅狼出境,至少能夠保證一定的糧油市場比例份額。國人的油瓶子基本已被外國人控制,那麼糧袋子被控制的腳步還遠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