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實體經濟日漸低迷,是一些什麼因素在影響實體經濟?未來實體經濟的路在何方?

10 個回答
咨询师天生
2019-04-30

不知道你口中的實體經濟日漸低迷是哪看出來的?

從去年到3月底,中國經濟確實進入了減速階段,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也因為這樣,從去年11月開始的刺激政/策開始執行,因此現在經濟有所回暖。

但是同時,即使在去年最不樂觀的時候,我們看到製造業用電量增長依舊十分強勁,這說明實體經濟的根本還在,沒有傷筋動骨。

所以你說的實體經濟低迷有點武斷。另外我澄清,房地產是實體經濟,房地產本身的增速代表了實體經濟增速的集中表現。

我猜一下,你是想說,實體店鋪和實體經營,在電商等新生經營方式的衝擊之下不好做了吧?

首先,電商也是實體經濟,只不過是在虛擬平臺上而已。

其次,行業沒有消亡,只有被替代,零售業和實體店鋪就是在被逐漸替代。但是要說唄取代,也沒那麼容易,因為實體店鋪自己的優勢還不是現在的互聯網能替代的。

只不過,實體店鋪的整體規模肯定是萎縮了,所以要做好,必須比同行做的好,充分發揮實體店鋪的優勢。就像遇到老虎,你不用跑的比老虎塊,只需要比同行人快就好了。
為何現在實體經濟日漸低迷,是一些什麼因素在影響實體經濟?未來實體經濟的路在何方?

三信脉店廉海瑞
2019-05-09

中國實體全面進入無利期。根源是實體已經過剩,已無增長點,所以必然會衰敗。你看現在能掙錢的都是大健康領域價格不透明的,常規產品已無利可圖。

現在需要用虛擬手段來對資源重新做調配,才能讓資源流動起來,就像滴滴。滴滴用算法讓閒置車輛再利用,就產生了新的增長點。拼多多消化了大量積壓的庫存。所以現在做主要是要知道你該做什麼。互聯網大佬說的迴歸實體,不是告訴你你有救了,而是告訴你,我連實體的顧客也要搶了。

不要報怨電商,實體過剩了,生產力也過剩了,連電商都找不到新的增長點了,所以國家去一帶一路了。

改變思路。第一,今天不是賣貨,貨已過剩,而是想辦法讓資源流動起來。第二,今天不是經營貨,是經營一群客戶的生活。第三,今天是價值的時代,讓自己有價值,並讓自己的分享行為產生價值。

我是廉海瑞,致力於幫助實體解決“怎麼辦”


為何現在實體經濟日漸低迷,是一些什麼因素在影響實體經濟?未來實體經濟的路在何方?
手机用户山丁子
2019-05-02

實體經濟不振有多方面原因,說點本人認為主要的。

首先說,近年世界經濟大環境不怎麼好,對我國外向型企業有直接影響,外貿出口增長幅度逐年萎縮。正因為日子都不好過美國才不顧名聲瘋狂打貿易戰。儘管如此,新興經濟體國家的經濟活躍度仍好於發達國家。

其次,國內經濟處在結構深度調整時期,供給側改革還未結束,直接影響購買力增長緩慢和需求不足,國內經濟走向一直在底部運行,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幅連續多年在6%一7%之間徘徊,遠不如過去的增幅,直到上個月的經濟大數據才有些良好表現。

第三,技術進步的效應會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比如信息技術的深度和廣泛應用,電商和媒體平臺的應用普及,使得商業實體店、紙質報刊雜誌乃至電臺電視臺紛紛萎縮。未來製造業如果普遍應用5G技術和機器人,也會造成更激烈的行業競爭,當然這是漸變過程,我國在產業轉軌升級中,必將提高動能跨過小康陷阱等許多瓶頸,帶動整體國民經濟和綜合國力站上世界最前端。

以上個人觀點。謝友邀!

时事探究
2019-06-09

現在,很多國人都不同程度地感覺到實體經濟(傳統企業)低迷在持續,企業經營困難在加大,市場活躍度在降低。由此,擔憂今後經濟走向的情緒在逐漸漫延,有些人甚至陷入了迷茫和恐慌。

要想中國經濟走出低迷,首先需要了解和明確產生經濟低迷的原因和現狀、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好方法、以清醒的頭腦和良好的信心和決心,來推動中國經濟走出低迷,邁上新的臺階。

一,現階段我國經濟所處的現狀

1,中國經濟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期。

2,中國是人口大國,傳統企業基數龐大。

3,科技的突飛猛進,傳統企業優勢不在。

4,產能過剩,同質化嚴重,傳統企業競爭加劇。

5,資金,稅費,人工,環保,租金等成本壓力激增,傳統企業經營困難加巨。

6,年輕一代觀念的變化,傳統企業後繼乏人。

7,國際需求減緩,東南亞國家加工業的掀起,對我國傳統行業的衝擊明顯。

8,房地產業的過量投入,過分投機,削弱了國內消費力量和對傳統企業升級改造的能力。

二,現實狀況下的新思路,好辦法

1,由於產能過剩,同質化嚴重,傳統企業去產能的行動勢在必行。

2,要加快科技創新,加速新型業態的發展和傳統企業的升級換代。

3,要加大服務業的優質發展,要打造優質服務,多層次體驗和創新服務。

4,要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提升農業整體發展水平。

5,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全力打造法制社會和信用社會。

6,要重視人才培養,改革和完善高校育人機制,堅決改變重教輕育的怪現象。

7,要加速核心技術,關鍵設備和重大裝備的發展。

8,要堅持對外開放,堅持國際合作。

9,要防止收入嚴重分化,提升二次分配的效率和效果。

10,要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加大對企業的服務和關愛,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時代在變,事態在變,機會也在變,但只要我們信心不變,決心不變,中國的經濟一定能走出暫時的迷茫,走向一個新的高度。

沉思说彩
2019-06-04

我認為有網絡的因素,但又不完全因為網絡的衝擊,最開始的時候是因為忘了競爭比較小,所以網絡渠道成本低,那麼自然的網絡的價格也就低,再加上實體店租、店員等多方面的問題,所以被實體揹負的壓力比較大,但是隨著網絡渠道的發展,當下電商的成本不比實體的低多少,價格也有所升高,但是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這種消費方式,現在實體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服務和用戶培養,當然這是兩個比較大的概念了,簡單的說就是學習電商好的地方,例如送貨上門然後結合自身的優勢提供更好的服務,例如我們的配送更快,生鮮類的話更加可以保障食品新鮮等等,電商也在轉型,實體也在轉型,都有一個共同的方向——O2O

從街邊便利店到CBD高檔西餐廳,店商取勝除了產品以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服務。服務一直是很多行業熱議的話題,到底是要花更多時間和資源做更好的產品還是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但實際上這兩點根本是不衝突的。

使用微信公眾號,建立店鋪與顧客之間的聯繫,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完成更多的客戶服務。為什麼是公眾號?因為微信的用戶覆蓋面比較大,也是大多數人常用的即時通訊軟件,而微信公眾平臺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相比較個人微信,公眾號有更多的能力,而且用戶的隱私性也更好。

明白了為什麼要用公眾號之後就該著手去做了,首先是註冊一個微信公眾服務號,另外建議再註冊一個微信支付商戶平臺賬戶,因為部分功能會涉及支付。

所有服務業的店家,都可以做微打賞和投訴建議的功能,消費者可以通過微信掃碼為服務員點贊或者打賞,商家也可以通過點贊和打賞的數量來分析每個服務員的服務質量,投訴建議的話可以為商家避免很多問題,其實別看這一個小小的功能,很多消費者都僅僅是因為服務上的一些不足,而不選擇在店鋪再次消費,但是店家可能是完全不知情的,如果有一個渠道可以讓消費者說出來,店家及時改正,很多消費者還是可以接受的。而且這點也非常時候不常在店內的商家。

優惠券功能是非常實用的,在節假的時候提前放出優惠券,群發給粉絲,然後再通過營銷活動做一個轉發送禮,可以在活動期間絕對的戰勝競爭對手,而消費者到店之後再以高質量服務留住消費者。

蛰冬至
2019-06-08

潮起,自然就會有潮落,實體經濟也不外如是,興衰輪迴交織罷了。

為何會日漸低迷?其一是成本(包括人力、用地、稅務)在大幅提高,而利潤卻在下滑,這樣的日子熬多了,誰不心累!尤其是,埋頭苦幹十多年,還不如別人買套房,能不酸嗎?所以,關門歇業成了無奈之選。

其二是這十多年,樓市截流了太多的社會資源。換句話說,就是掏空了六個錢包。既然腰包已空空如也,那拿什麼去消費?消費跟不上,那企業只能少生產;公司放大假,那工人就得數著錢花了。如此惡性循環,能有好光景才是怪事。

其三是隨著電商的興起與繁榮,變相擠壓了傳統商業模式的生存空間。舊有的秩序在分崩離析,而新的又尚未建立完善,這樣的混戰格局,肯定會清洗掉一大批無所適從的商家。

沒有實體的繁榮,終究只是沙灘上的建築:一陣浪花襲來,就會煙消雲散。所以,今年國家開始著力給企業減稅降費,給國民減負,再次重申房住不炒,目的都是為了提振實體經濟。

因此,可以看出,實體經濟關係著全局穩定;任何一個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的政府,都不可能坐視不管,聽之任之的!

裸奔熊猫
2019-05-03

謝邀。

實體經濟日漸低迷這種說法,其實,在最近兩年主要指的是製造業,而至於其他的房地產,礦業,服務業,其實並沒有受到多大的衝擊,也並沒有出現連續低迷的情況。

製造業的日漸低迷,是因為近五年來,中國金融業的蓬勃發展,尤其是以互聯網金融為首的投機性行業蓬勃發展導致的結果。

製造業本身是資金密集型及人力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長期的資本注入,加上製造業的毛利率普遍偏低,這就使得橫向比較當中,資本更願意選擇像網絡p2p一樣的短,頻,快,贏項目,而不願意進入到資金佔用巨大,並且時間冗長的製造業當中。

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製造業反而是支撐國民經濟的核心支柱產業,金融行業最終也只是附著在製造業上的輔助行業而已,最近兩年的情況有點本末倒置了。

製造業的出路,需要眾多的企業家努力奮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才有可能發生好轉。

祝好運!

龙潭山隐士
2019-04-30

實體經濟並不低迷,後勁十足!關鍵要界定好什麼才是實體經濟。

四個小夥伴從學校畢業,一起在農資市場從事種子、化肥的批發生意。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四個人都買車買房了。十年前房地產開始火爆,一個退出來從事房地產;八年前做互聯網商務平臺很火熱,一個退出來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六年前民間借貸很賺錢,一個退出來開了一家擔保公司;只有那看似木訥一點的小黃堅持原來的生意。。。。。。曾經一段時間,那三位離開的夥伴,都換上了寶馬、奔馳,而小黃還是開著原來那部可以裝貨的小皮卡。

2017年,做房地產的夥伴垮了,車與房都賣了,聽說還欠銀行五千多萬;2018年,開擔保公司的夥伴逃了,有人說是藏起來了;2019年,那做互聯網商務平臺的夥伴聽說也差不多了,估計挺不過今年。。。。。。

小黃堅守老本行,抵住了各種誘惑,人是辛苦點,看上去卻是精神氣爽!

。。。。。。

小黃直接對接實體經濟的農業,從其經營狀況可以看出,農業實體經濟似乎正在復甦!

白云2686513729776
2019-05-07

電商給國內經濟帶來了什麼......

電商價格透明,惡性競爭,賣的多也不掙錢,一個東西網上一搜,看起來都一樣,有賣100的,有賣80的,有賣50的,有賣30的,特麼的還有9.9包郵的。那麼你靠品質,靠真貨的還賣的出去嗎?你給別人談質量,我特麼便宜!你跟別人談服務,我特麼便宜!你給別人談功能,我特麼便宜!你給別人談價值,我特麼便宜!我特麼便宜!便宜!便宜!大家都去比便宜去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大家都去研究便宜去了,還提什麼精工製造,還提什麼振興製造業,都搞假貨去了,做品質的都搞死了,誰還去創新?國家一直在提製造業強國,一直強調提高產品附加值,什麼是製造業強國?不只是高鐵,飛機,導彈。指的是哪怕一個螺絲釘,服裝鞋帽,化妝品,日用百貨,馬桶蓋,小家電等等等等做精做強,不用再跑到國外去買,這些都是民生基礎,內需巨大。都比價格去了 ,都想掙快錢,誰還潛下心來研究?

大家知道什麼叫直通車嗎?你買東西最多翻10頁,為撒你的店能排到前面,不是靠口碑做出來的,就是比誰錢多,你得燒錢得給平臺交錢開直通車用戶才能搜到你,同類產品才能排前面,不燒錢根本沒流量。那麼賣的多掙錢嗎?也不一定掙錢,因為你要便宜才拼的過同類商品消費者才能接受,你還要給平臺燒錢才能排在前面消費者才能找到你。燒完了怎麼辦?再來個不怕死的繼續燒。某平臺號稱幾千萬個店,也就前面幾頁是活躍店鋪,其實不到百分之十,而這百分之十中,賺錢的又不到百分之十,而這百分之十把所有流量都吸走了,線上其他都是死的虧錢的,還搞的全國線下實體店哀嚎一片,線上廝殺的慘不忍睹,線下實體店都被弄死,這是什麼?這是癌症啊!癌症就是一個小小的毒瘤可它能要你的命!某平臺就像開了個賭場,大家都進來廝殺,輸贏是你的事,但都要給我交臺子費,平臺抽水,結果大家都輸了,那麼錢到哪裡去了?都到平臺那去了!大家都圖便宜,大家都沒錢掙,大家都沒利潤,大家都沒了錢掙,那麼你又去掙誰的錢,電商搞的自己也沒利潤了,實體店還被擠死了,造成大量實體店倒閉,一個實體店後面養活一家人,造成大量失業。只有利潤才是推動經濟的最大的動力,最後大家都沒利潤,都賺不到錢,都沒錢了大家就只有到網上去淘便宜貨,惡性循環!經濟就這麼被搞死了!最後錢都到了大佬手裡。

還有江浙滬貨源發達,但全國只有江浙滬嗎?全國還有幾百個地級市,幾百個縣城,幾萬個鄉鎮。都在網上買東西等於都不在本地消費,那麼對於本地消費也是毀滅打擊。

電商把利潤擠沒了,線上線下都掙不到錢,現在錢異常難掙,大家都掙不到錢了,都沒錢了,經濟能運行起來嗎?最基本的道理,你掙的到錢,我掙得到錢,大家就都掙的到錢。現在大家都掙不到錢,如何花錢,錢從哪裡來?以前一個小小賣衣服的專賣店光導購都十幾個,現在做不下去,一二十個人失業。都掙不到錢了,惡性循環下去,最後網購便宜貨都沒錢了,電商一樣會跟著倒黴,線下先死,最後線上也會跟著死,電商就是毒瘤啊,擾亂經濟。那些圖便宜的,鼓吹電商的,請你要明白最簡單的道理:經濟是流動的,我是賣衣服的,賺了錢我去買車,賣車的賺到錢了會去吃飯,開飯店的賺到錢了會去旅遊,等等等等,生意是有來有往,大家好大家生意都好做,都沒錢賺,到最後你也會失業(可能只是現在還沒影響到你,電商繼續野蠻發展,到你倒黴也是早晚的事),到最後連便宜的假貨你都買不起了!中國是人口大國,都要吃飯,社會還沒進化到那一步,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老闆都搞死了,打工的又到哪裡去打工?國家到哪裡去收稅?一個小店後面就是一個家庭,都沒收入了。國家會進入混亂狀態。不論是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大家都是池塘的各種魚類、水生物,原來池塘的水它賺來賺去,流來流去,可水都還是在池塘裡,可電商平臺把池塘裡的水直接抽走,誰又能獨善其身?

電商弄的沒人去逛街了,都宅家裡,以前買東西出去逛逛街,逛完了可以順便去吃個飯,看看電影之類的還可以帶動其他更多的產業消費。

現在到商場去,一大半都是餐飲,為撒?因為提袋式消費都被搞死,但大家要生活要吃飯啊,生意還得繼續做啊?可原來我是賣衣服的,他是搞建材的,他是賣傢俱的等等等等。現在都做不下去了,怎麼辦,想著餐飲無法快遞了吧?對!大家都這麼想,所以被逼只有盲目的不管懂不懂都去搞餐飲,結果大家都去搞餐飲,可餐飲的市場容量就那麼大,搞餐飲的比去吃飯的人都多,再加上現在錢也難掙,出去吃飯的也少了,結果餐飲也一個一個倒閉。

很多人還在為電商搖旗吶喊,輿論都在玩新媒體的互聯網的人手上,還有既得利益者和靠這些大佬們吃飯的媒體,不敢得罪這些大佬。一個靠不規則,無序競爭,在國家法律目前不完善鑽國家法律空子,建立一個壟斷吸血平臺的投機商人被他們造成神,迷惑閱歷少但喜歡新鮮事物和有夢想的年輕人。

並且忽悠的把生意不好做推到房租,但房東有成千萬上億個,交給房東,房東會養家消費,錢又流出做生意的再賺回去;電商是把錢交給平臺一個人,都吸到他那去了,肥了他一個,他把錢投到國外,最大的股東還是外國人,他自己能消費多少,錢最後都到寡頭手裡,老百姓沒錢。

還有現在做生意非常難做,一下砸個幾百萬血本無歸的概率太大,又沒其他投資渠道,閒錢怎麼辦,買房子唄,先買幾套房子觀望幾年再說,還有生意不好做的也把廠賣了去買房子,我就是生意現在不知道該做什麼,不知道該投資什麼,可資金怎麼辦,先買幾套房子先放那再說,邊玩邊看,投的越多虧的越多,這幾年不虧就是賺!這就是為何這幾年經濟這麼差房子還暴漲的主要原因。還有,只要生意好,再貴的租金都有人願意租,為何?因為賺的回來,沒發現越是位置好,越是貴的租金的鋪面越是好租嗎?現在倒是租金下來了,反而租不出去,為何?因為沒生意!更何況現在鋪面租金已經下降了很多,漲價的是住宅!生意好!租金根本就不是問題!

實體是國之根本,高精尖的東西,石油,電信,房地產等等等等賺錢的大生意只有國家國企和少數有錢有權的人才能搞。老百姓只有乾乾中低端的,靠基數大,靠一個個實體店來養家餬口,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大國,現在搞的真是無商可做。

很多人又舉例什麼汽車代替馬車,機器代替農夫等等說什麼是科技進步淘汰落後。是的,汽車代替馬車,機器代替農夫是大大加大了生產力,社會的財富增加了,對社會有利。可電商提高了生產力嗎?他生產了什麼,他賣的東西是他生產的嗎?就一個APP,建立一個虛擬平臺把商家都忽悠進來,最後形成壟斷,綁架商家,只是換了種銷售模式而已,而這種模式更殘酷血腥。這種比便宜的玩法降低了商品品質,反而降低了生產力,降低了服務(好多東西買的時候還好,可過幾個月壞了,特麼網店都關了,找誰服務,承諾保修幾年,都是空話),降低了體驗(看不到實物,只有去賭,賣的好的集中在排名前面的幾家,只敢在評論的多的店買,可這樣的店買的人多,買個東西累死,靠打字溝通,詢問東西問一句話特麼過十多分鐘才回復幾個字,買個東西要花幾個小時),惡性競爭降低了商品品質,買東西還要幾天才到,到了還不一定合適,給你發個爛包包的快遞,以前還送上門 ,現在還要自己到菜鳥驛站去拿(壟斷綁架快遞,逼你降低成本的結果)。電商只是提供了一個不好監管的惡性競爭平臺,搞死實體,到最後搞死自己,還造成大量失業破壞經濟。汽車代替馬車,機器幹掉農夫,能一概而論嗎?農民失業可以從土地走向工廠生產機器,生產汽車,到工廠煉油,搞汽配,賣機器,賣配件,修汽車,修機器,當司機等等,反而創造了就業,創造了更大更廣闊的其他產業(拿汽車產業舉例,一臺汽車上萬個零配件,會催生多少個生產配件廠家,配件廠家又會催生多少個崗位?一個汽車整車生產崗位會催生20個以上其他輔助產業崗位),開闢了新的需求,增加了比以前多出上百倍新的崗位,收入比以前還大量增加。喬布斯為什麼偉大?因為他創造了需求,創造出了一個產業,一個產業要養活多少人?請問電商創造了什麼,除了幾個快遞還有什麼,壟斷惡性競爭(拿某外賣平臺舉例,開餐館的還是那麼多餐館,吃飯的人還是那麼多人吃飯,APP一搜價格都出來,一是比誰便宜,二是外賣平臺還要抽走20%,開餐館的你做了外賣平臺,別的餐館也得跟著也做外賣平臺,結果全被電商控制壟斷,競爭比以前更慘烈,利潤還要被抽走一部分,大家都是輸家,電商平臺是贏家。就在剛剛點了個外賣,所以再補充舉例進來,這幾天出差住賓館都在一家店點外賣,剛剛店家自己打電話來了,說我這次送飯裡面有個名片,下次再點不要通過外賣平臺了,他們要抽走幾乎一半,下次打電話你直接點,我自己送,這樣我可以便宜點,我也可以多賺點,小商家可悲啊,可憐啊,都被綁架了) 還要比誰更便宜,反而讓商家都沒利潤,工廠為了競爭為了便宜,降低成本,降低品質,大量裁員,都失業去幹快遞嗎(增加一個快遞就業,造成50人失業)?對!失業的人可以幹別的,都無商可做了請問幹什麼?服務業?中國還處於發展階段,多少人連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無法滿足,有多少人能消費的起高端服務?

我並不是為了自己說這麼多,我自己錢賺夠了,不做事情也可以保證下輩子衣食無憂,很多年輕人還被迷惑,還在鼓吹虛擬經濟,還在為電商搖旗吶喊!貪一時便宜只是殺雞取卵的做法!電商當然應該存在,適當的存在有利於補充經濟,比如偏遠地區農產品,人們可以在網上找到實體店不好找到的商品等等。但電商只能為輔,成為市場的潤滑劑是很好的,不能為主,任其野蠻發展成為主流,那對經濟將是毀滅性打擊。所以要限制,要加強監管,不能壟斷,打擊假貨,禁止刷單,禁止開直通車,要靠口碑排名,收重稅等措施。

電商的玩法也就是綁架商家都到他平臺上,產生壟斷,他只是提供一個平臺,你給我交錢,我抽成就行,大家無底線競爭,死活我不管,死一個又來一個。他到哪個領域,哪個領域線上線下都死一大片,只有我平臺過的好,這種無底線競爭就像外來物種沒有天敵,他來了你就得死,國家為什麼會限制外來侵略性強的物種?澳大利亞兔子多了還成災呢。所以電商不能成為主流,只能成為個有益補充才行,物極必反的道理這個好理解吧。

一切忙碌皆為利潤,無論你做生意,打工,公務員,忙碌工作都是為了利潤,有了利潤才能養家餬口,企業有了利潤,才會有動能,才會大膽創新,沉下心打造精品,推動社會發展。而不是把每個行業利潤全部吸到一個寡頭上面,就像某網:我們不做中間商賺差價!騙人的鬼話,差價比實體還大。電商只是把所有人資源綁架到某一個或幾個寡頭上面。弄個平臺讓大家都進來無底線廝殺,擠掉了所有人利潤。沒有了利潤,大家都死!

最後一句話:熙熙攘攘,皆為利往!都沒了利潤,都沒了希望,誰還有幹勁

菲菲祥云
2019-05-03

社會亂套了,農民不種地了(無地可種)市民不上班了(無班可上),全民都在搞副業跟著國家的口號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結果怎麼樣通過這幾年市場經濟大家都已經看到了。經濟泡沫已經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了,我敢負責任的說全民都在負債,這樣發展下去全國人民都成底保戶和精準扶貧對象了。注這隻代表我個人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