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10 個回答
蛰先生
2019-05-27

君子不器是《論語》裡提到的孔子所言。意思是君子不能像一件器具。一件器具,有一件器具的功用。只有做到不是一件器具,不被人當做這種器具所用,君子才能有所為。

孔子是儒家,細思這句話卻有點老子之道的意味。比如你是一隻碗,別人就會拿你這隻碗去盛東西。或者你是一把刀,別人就會拿你來殺生。你只有做到“無”,不是碗,不是刀,別人不知道你是啥,就會對你視而不見,無所求,無所用。這樣,你才順著自己的本心去實現自己的“有”之用。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孔子人生之路上,老子也算是孔子的師了。史記記載孔子曾問禮於老子。臨走老子說了幾句話給孔子聽: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最後意思是說,孔先生你要去掉傲氣和慾望,去掉矯揉造作的情態以及過大的口氣志向。這些對你沒啥好處。

這算是老子狠狠懟了孔子一把。好在孔子也沒大放在心上,回去後還和弟子誇了老子一番。

可是看“君子不器”,說明孔子有些還是放在了心上,老子的話也總算沒有白說吧。

danyboy
2019-05-24

這句話不難懂,古今無異議。

不過,為了避免一些噴子,我首先說明一下:關於對儒學經典的學習,基本的態度是謙虛,先搞清楚古人是怎麼理解的,再來談自己的所謂看法、感受。我很厭惡那種一上來就噴古人錯了的人。事實上,絕大多數今人對經義的號稱新見,不是毫無根據的瞎扯,就是古人已經說過了他自己不知道。

所以,就“君子不器”這句語錄而言,我下面談的理解,也主要是古人的理解,因為就這句話來說,古人說的證據確鑿,意思準確。

一、關於這句話的一些理解基礎

這句話出自《論語 為政》,原文很簡單,就一句話:

子曰:“君子不器。”

這句話沒有上下文,我看有的答案說還有半句上文,那是錯的。另外,我們知道,《論語》作為孔子教學語錄的彙編,各條語錄之間的關係很難說清楚,因為缺乏證據,我們不能說相鄰語錄之間的密切程度有多高。但就這一句而言,考慮到下面一條是“子貢問君子”,下下一條是孔子說“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所以,我們據此能夠有限度的說,“君子不器”也是在討論君子的品質。

儒家與西方哲學不同,它不是那種使用“內涵-外延”來界定一個概念的思維,而是就事論事,所以,“君子不器”是孔子在討論君子時,對君子的一個表述、一種意見,我們不能將其看成是孔子為君子在下定義,這是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思維,比較微妙。

二、關於這句話本身

好了,交代了上述基礎前提,可以來看這句話的意思了。

首先,單看這個“器”字,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皿也”。今天我們說器皿,就是來自於此,這裡的皿,不只是盛放東西的器物,而是泛指各類工具。

而關於這句話,最早的解釋是東漢的大儒包鹹,他說:“器者,各周其用。至於君子,無所不施。”

現代漢語裡有一個詞是“賙濟”,周就是濟,濟就是周,指一樣工具對人的用處,所以,包鹹的意思是很明確的:不同的器,有不同的用處,但是君子,是無所不用的,不限於一種用處的。

此外,《禮記 學記》有一句話說“大道不器”,東漢的鄭玄解釋說:“聖人之道,不如器施一物”,意思是說:聖人的大道,與那種只對一種東西管用的器不同。

結合上面說文解字的字解,包鹹對這句話的直解,以及鄭玄在其他典籍裡的旁證,我們能夠比較明確的得出漢朝人對這句話的解釋:

君子,是大道的承載者,不是一種只能承載一兩種功能的小器。

因為這句話證據確鑿,所以,歷朝歷代都很難也不需要新的解讀。比如,到了宋代,朱熹也不過是說:“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

朱熹只是把這句話說的更清楚了些。

當然,朱熹在這裡增加了一個字,“德”,這是原句裡沒有的。這是因為,朱熹作為理學的集大成者,他需要把這句話同樣納入到理學的體系中。但是單憑這句話,他並沒有太多新意。

到了當代,我們在讀這句話時,也基本上如此理解。但是,我們會略作說明:從歷代的解釋都能看出,君子不器,並不否定君子具體做事的可能性。用現代哲學的話語來說就是,君子對器是一種包含、超越。

舉個例子,我們把修車看做是一個單一技能,有的人只能修車,他就是器,而君子可能也懂修車,但他還具有超越修車的德和道。所以,君子不器並不等於說,君子就不勞動,不通技能了,而是一種超越。

沈善书
2019-02-07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在我看來,“君子不器”給我的第一感覺便是有一點“展露鋒芒”的意味在裡面。

所謂君子,當是溫潤如玉的謙遜之人,如蘭花那般高潔,如竹子那般挺拔,如梅花那般傲骨,又如菊花那般淡然。在歷史上,能稱得上君子的文學家很多,但能夠擔當得起“不器”二字的君子卻屈指可數。

從表面上來看,孔子說的這句話意思就是做人不應該像器皿那般心胸、視野、格局狹小,而是能文能武,既通宵詩書,又能善戰,既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一番成績,也懂得其他行業的知識,而不是僅僅在自己的方寸天地裡佔地為王,像坐井觀天的青蛙那般只擁有那麼一點的淺薄知識。

從深層意思而言,孔子說的這句話在我理解便是做人要如君子那般高風亮節,同時也要敢於突破條條框框的禁錮,敢於越過世俗的藩籬去做出一番成績。

我之所以說歷史上能稱得上君子的人很多,但有“不器”精神的人很少,因為大多數人都會被七情六慾的東西所牽扯,人始終是有感情的,如果放下一切專心做學問專心搞研究,旁人又會說這樣的人很無趣,其實,對於當局者而言,探尋未知的一切,讓自己全面發展成為多才多藝的人,又很有趣。

所以說,孔子想要告訴的道理便是儘量去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既能夠運用知識指導生活,也能夠在生活裡有一技之長謀生。既能夠以知識的豐富性陶冶情操昇華自己,也能夠舞刀弄劍鍛鍊身體。

一言以蔽之,孔子說的這句話道理就是讓我們多樣發展,如此才能夠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光芒,做一個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

我是商业模式师袁连法
2019-05-08

器與道是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一個對子。

道為體器為用。

器有道而道非器。

還有一說:

形而上謂之道,

形而下謂之器。

注意道器之間有個形,

似乎正是從抽象-外形-實體這樣的邏輯?

比方說禮吧:

禮之道在格在敬,

禮之形就是各種儀式,

禮之器就是簋豆之類了。

再來一個例子:

易之道是變易或者不變易或簡易,

易之形是卦象,

易之器就是天地及其六子。

因而知道器是要的,因為其用,

比如我們挨人罵就說不成器,成小器成不了大器。

孔子教人成君子成聖賢,事有功,行可法,言為則,

就是要明明德,止於至善,這個就不是器的範疇,

君子不器即君子不止於器!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子夏故坛
2019-06-04

《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孔子這句四字真言該如何理解呢?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要正確理解這四字真言,首先應該正確理解“器”的概念。《說文》:“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為皿,這好理解,但器皿為什麼要用犬來守呢?這就令人十分非解。比如茶杯為器,一個茶杯要用犬守著,有這個必要嗎?筆者以為,“器”當從犬從四口。“犬”在這裡並不指狗,而是泛指野生的犬科動物,包括狐狸、狼、豺等36種生物。狗只是由犬科動物訓化而成的一種動物,可稱為家犬。故渾言則犬、狗不分,析言則狗為家養,犬為野生。“器”中四口分佈在犬的四周,當為捕犬的陷井。為什麼用陷井捕犬呢?就是為活捉了犬用以馴化。馴化了的犬就成為人類的朋友,人類用它來看家護院,捕獵驅獸,放牧護羊等。狗是人類最早成功馴化的動物,於人類有很大的用處,故“器”的本義就是捉犬馴化,為人所用,引申而泛指有用之具。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器”的本質就是有用者也。《易·繫辭傳》曰:“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意思就是把有形的東西抽象上升為規律就是道,把有形的東西具體下用作某種功能就是器。“器”為具體而有用者也。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人而有用,稱為“成器”;人而無用,稱為“不成器”。那麼“君子不器”是不是說君子不成器呢?當然不是。古代實行等級制度,貴族稱為君子,庶民稱為小人;地位較高的人稱為君子,地位相對低的人自稱“小人”。庶民百姓、地位低的貴族要有一技之長,用以謀生,故追求“成器”。而位高權重的貴族所追求的不是“成器”,而是“成大器”。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器”分大小,小器小用,大器大用。所謂“君子不器”,是說地位高的人不急於成為某一方面的具體的小用之器,而是要努力成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用之器,故有“大器晚成”的說法。“君子不器”者,所追求的境界不同而已。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哲學思想。方形本是有稜有角的,但方形大到一定程度,就近於圓形,不見了稜角,故大方無形。器為用者,小器小用,大器大用,器用大者則難以成形,器不定形則其用不可限量,故大器晚成。音樂是聲音的一種,美妙的聲音歸於天籟,與大自然的自然之音融為一體,而無人聲之噪,故大音希聲。現象是事物存在、運動變化的反映,最大的現象就成了物質存在、運動變化的規律,也就是透過現象可知其本質,而規律是無形的,通過規律,我們就可預知事物的現象,故大象無形。這就是境界!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衛靈公》)君子不願成為只為謀生的小用之器,而追求晚成大用之器,故不急於“成器”,故曰“君子不器”。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大道之光
2019-04-17

《論語 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那首先,什麼是器?

《四書集註》裡為此句做如下批註:

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

這句話的關鍵點在於“不能相通”。

打個比方:一個畫家,如果他只能畫國畫,卻不能畫素描,不能畫油畫,不能畫丙烯畫,不能畫版畫,不能畫水粉,不能玩雕塑,不能玩攝影,那麼他就是“不能相通”。

或者說,一個畫家,如果他只能畫花鳥,卻不能畫山水,不能畫人物,不能畫城市,不能畫各種事物,那麼他也就是“不能相通”了。

當然,這裡只是用畫家打比方。實際上,孔子所說的“不器”的要求可比這樣要高多了!

器還有第二層意思。

器者,用也。

器是無所謂好壞褒貶的,而器之用卻有。正如刀可以用來切菜,亦可用來殺人。

有才無德往往比無才無德更恐怖,因為他擁有與德不匹配的才。

孔子將“君子”視為為人處世的典範。有才之人的確可貴,但不足以成為君子。

所以,《四書集註》裡後半句就說了要“成德之士”。

也就是《大學》裡的“明明德”。

從器的這兩層意思我們可以瞭解到:

1、君子之才是相通的;2、君子必須要是成德之士。

**********************************************************

其實對於“器”的真正解釋藏在《周易》裡。

《周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也就是說,一個人能夠摸到、體會到、感受到形而上的那個“道”了,就能夠稱之為君子了!當一個人還陷在各種法門、文字、理論、概念、技術等層面中時,那就是“器”!

因為只有把各種法門、文字、理論、概念、技術等全部融會貫通並超越之,也就是上升到“道”的高度了。不然就是“不能相通”。

換句話說,君子就是儒家的得道者的稱呼!就像真人就是道家的得道者的稱呼一樣!

我用最簡單的話來讓大家理解這個“器”:

“開悟”即“不器”;

“未開悟”即“器”。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营商观察
2019-11-30

“君子不器”是《論語》中最短的一句,加上“子曰”也不過六個字,但卻一語道破教育的根本。
“器”,《說文》解釋:“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我們今天叫器皿,工具也。“君子不器”,什麼意思?是君子不做工具?好像也沒有那麼簡單。古文用字精簡,理解起來就有很多歧義。其實,它真正的意思是:君子是器,又不僅僅是器,放在今天,它至少要包含三層意思:人才、人格和人文。
什麼是人才?不管你是“大器”,還是“小器”,抑或是“不器”,器,就是指工具,它有具體的用途,如同杯子可以喝水,盆用來裝東西一樣,放在人身上,就是你要做一個可用之人,對社會有用,這樣,你所學的專業,你的才能和智慧都指器,這是養命之根本。
但做人又不僅僅如此,你養一隻小狗,還能幫你拿點東西呢,所以,再高一層次,人要有人格。什麼是人格?指你又能照顧到別人的利益,該做的就做,不該做的斷然選擇拒絕。有人困難時需要你幫助,你可以伸出一隻手;有人塞給你一些錢,讓你做一些不敢公開的事情,你可以拒絕,這叫指人格。沒有人格,即使你是一個人才,也不是一個大才。
什麼是人文?人才、人格兩者指的是你在社會中如何和人相處,但是你一個人獨處時,怎麼辦?泡吧、玩遊戲、卡拉Ok、看電視?一個人的精神生活恰恰取決於一個人獨處時你幹什麼?人文,指文化藝術,彈琴、讀書都可以,才藝可以豐富你,提升你的精神品格。 光有人才、人格沒有人文的支撐,只會剩下空虛。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諸葛亮?人才、人格、人文三者完美的結合。沒人懷疑他是個人才吧,他的才能、智慧無以復加,過去是賢相,今天是企業裡最放心的企業經理人,最好的國家總理,這是人才,但是諸葛亮為什麼出山?不是為了丞相的權利和地位,也不全是為了劉備的三顧之恩,劉備一求再求,諸葛亮都沒有反應,最後劉備哭跪,一句“如蒼生何?”,恰恰讓諸葛亮的心軟了下來,為天下蒼生百姓,為天下太平,這就叫人格。能照顧到天下人的利益,這是最高人格;一個人獨處時,看看諸葛亮如何?一架古琴,一襲長袍,一間草廬,但是往來無白丁,豐富的精神生活,天文、地理、音樂、藝術、詩詞歌賦,無所不通,那叫人文精神,表面的淡泊生活,卻有至高的精神指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永遠刻在文化中國人內心的座右銘。實際上,沒人在乎他有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更欣賞他是一個完美的人。所以,諸葛亮的死,沒有哪個中國人不感動的。
反思,我們今天談教育,所謂素質教育,全人教育,通識教育,其實,祖先四個字已經給我們很好的詮釋了。
常常被學生問及:“今天科技發展,信息發達,難道今天的我們還不如兩千年前古人的智慧?”我的回答很簡單,不是古人比我們有多麼聰明,而是古人思考問題直指天地、自然、人生的根本,“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今天有哪一個人看見月光,會有這樣的思考和追問,現代的人有忙不完的事,你要這樣問,會不會被懷疑有精神問題。

“君子不器”是《論語》中最短的一句,加上“子曰”也不過六個字,但卻一語道破教育的根本。
“器”,《說文》解釋:“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我們今天叫器皿,工具也。“君子不器”,什麼意思?是君子不做工具?好像也沒有那麼簡單。古文用字精簡,理解起來就有很多歧義。其實,它真正的意思是:君子是器,又不僅僅是器,放在今天,它至少要包含三層意思:人才、人格和人文。
什麼是人才?不管你是“大器”,還是“小器”,抑或是“不器”,器,就是指工具,它有具體的用途,如同杯子可以喝水,盆用來裝東西一樣,放在人身上,就是你要做一個可用之人,對社會有用,這樣,你所學的專業,你的才能和智慧都指器,這是養命之根本。
但做人又不僅僅如此,你養一隻小狗,還能幫你拿點東西呢,所以,再高一層次,人要有人格。什麼是人格?指你又能照顧到別人的利益,該做的就做,不該做的斷然選擇拒絕。有人困難時需要你幫助,你可以伸出一隻手;有人塞給你一些錢,讓你做一些不敢公開的事情,你可以拒絕,這叫指人格。沒有人格,即使你是一個人才,也不是一個大才。
什麼是人文?人才、人格兩者指的是你在社會中如何和人相處,但是你一個人獨處時,怎麼辦?泡吧、玩遊戲、卡拉Ok、看電視?一個人的精神生活恰恰取決於一個人獨處時你幹什麼?人文,指文化藝術,彈琴、讀書都可以,才藝可以豐富你,提升你的精神品格。 光有人才、人格沒有人文的支撐,只會剩下空虛。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諸葛亮?人才、人格、人文三者完美的結合。沒人懷疑他是個人才吧,他的才能、智慧無以復加,過去是賢相,今天是企業裡最放心的企業經理人,最好的國家總理,這是人才,但是諸葛亮為什麼出山?不是為了丞相的權利和地位,也不全是為了劉備的三顧之恩,劉備一求再求,諸葛亮都沒有反應,最後劉備哭跪,一句“如蒼生何?”,恰恰讓諸葛亮的心軟了下來,為天下蒼生百姓,為天下太平,這就叫人格。能照顧到天下人的利益,這是最高人格;一個人獨處時,看看諸葛亮如何?一架古琴,一襲長袍,一間草廬,但是往來無白丁,豐富的精神生活,天文、地理、音樂、藝術、詩詞歌賦,無所不通,那叫人文精神,表面的淡泊生活,卻有至高的精神指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永遠刻在文化中國人內心的座右銘。實際上,沒人在乎他有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更欣賞他是一個完美的人。所以,諸葛亮的死,沒有哪個中國人不感動的。
反思,我們今天談教育,所謂素質教育,全人教育,通識教育,其實,祖先四個字已經給我們很好的詮釋了。
常常被學生問及:“今天科技發展,信息發達,難道今天的我們還不如兩千年前古人的智慧?”我的回答很簡單,不是古人比我們有多麼聰明,而是古人思考問題直指天地、自然、人生的根本,“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今天有哪一個人看見月光,會有這樣的思考和追問,現代的人有忙不完的事,你要這樣問,會不會被懷疑有精神問題。

(國學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北京日新學堂艾博士/文)

心不颠倒819
2019-05-09

君子不器者,孔子語:如舟不可陸,車不可水,是器也。君子具足多能,不滯一器。豈得謂顏閔無文,遊夏缺行。

船不可以在陸地上行,車不能在江海走,各行其道,是器。君子具足多種德能,不僅僅是一種德能。顏閔列在德行科,孔子弟子顏閔窮到日飲一瓢水,而心裡快樂無比,沒有對物質欲求,他的文學也是很棒的。遊夏列在文學科,能說他沒有德行嗎?

南無阿彌陀佛

兰阇图片故事
2019-12-01

蘭闍來答題~~

孔子說過,“君子不器”,意思是說,君子不能只以掌握某種技能為目標,君子的追求應該高遠得多,那就是德行,是道。孔子一生弟子眾多,最符合這一要求的,無疑就是顏回了。

作為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得到了老師如此的評價: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子心目中完美的承繼衣缽者,在某種程度上,他甚至是孔子理想主義的化身。顏回身上充溢的那種安貧樂道、泰然自若的氣質,事實上已經接近古之聖賢,所以孔子在顏回身上投注了太多希望。有一次,孔子甚至對子貢說:我和你,都不如顏回。此處孔子讚揚的雖然是顏回的悟性,但已足夠說明他對顏回的喜愛和欣賞。

那麼,孔子如何看待自己的其他弟子呢?

孔子對其他弟子的評價,顯然更注重實際,比如,他認為子路有能力為千乘之國理財、掌管軍賦,冉求適合為卿大夫做家臣,公西赤適合做外交官……但是他們都算不得“仁者”,因為“仁者”的要求要高得多。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子貢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他想得到孔子的誇獎,有一次向孔子提問:您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你是個器。子貢不解,忙追問:我是什麼器啊?孔子答道:瑚璉。

瑚璉是一種食器,比較貴重,但孔子並不看重。

平凡2850
2019-04-12

直接說答案

君子不器”的意思是:

“君子不會過於追求功用,而闇昧其道。”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一些說明

君子不器”語出《論語·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根據白雲先生的解釋,這幾句的意思是:

孔子說:“學道,能溫習以前學過的內容,而每每有所新得,這樣的學生便具備自我教育的能力了。”

孔子說:“君子不會過於追求功用,而闇昧其道。”

子貢問君子。孔子說:“先立其道,後行其道。”

孔子說:“君子為道,合於道而不與人較長短高下。小人為器,故與人相爭長短高下,而失之於道。”

這四章,講的都是“道”與“器”之辨,強調的都是作為君子,應追求成道,不應僅僅以成器為最高的追求。

道可御世,而器不可御世。

成器,只能有一器之用;成道,則無所不能,無所不用。

故此,君子以成道為志,而不以成一器為志。

君子不器

什麼又是器呢?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器的造字本義是,一犬守衛四個器皿之口,表示受守衛的珍貴的器皿。

樸散以為器,道散以為物。

用原木可以加工製作成各式各樣的器具,同樣,道也孕育出世間萬物。

理解“君子不器”,我們可以來看《道德經》中的這一段話: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故大制不割。”

這一句的意思是:

聖人把常德之樸,散化為天下所需的各種器物和方法而用之。無所不應,無所不任,無所不能,故可以成為百官之長,天下之王。

因此,真正治理天下的方法,就是不割常德之樸,不裂德為器,不離不忒,不器不物,才能隨物變化,應物無窮。

君子不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孔子《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該如何理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