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到底在供詞中說了什麼,致使曾國藩火速將其處決?

10 個回答
岳飞的飞
2019-07-25

1864年7月23日李秀成被俘,並送到曾國荃面前。曾國荃一面親自折磨李秀成;一面派人報告哥哥曾國藩。

李秀成寫自述,曾國藩急忙誅殺李秀成

7月28日,曾國藩趕到南京,親自審訊李秀成,並讓李秀成把招供的內容寫成文字。

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寫自述。

可是,到了8月7日,李秀成好像還有繼續寫下去的意思,曾國藩卻把李秀成處死,時年42歲。

曾國藩沒有將李秀成送到北京,而是在南京就地殺死了,好像為誅殺長毛,又似乎另有用意。

1864年7月23日李秀成被俘,並送到曾國荃面前。曾國荃一面親自折磨李秀成;一面派人報告哥哥曾國藩。

李秀成寫自述,曾國藩急忙誅殺李秀成

7月28日,曾國藩趕到南京,親自審訊李秀成,並讓李秀成把招供的內容寫成文字。

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寫自述。

可是,到了8月7日,李秀成好像還有繼續寫下去的意思,曾國藩卻把李秀成處死,時年42歲。

曾國藩沒有將李秀成送到北京,而是在南京就地殺死了,好像為誅殺長毛,又似乎另有用意。

曾國藩對李秀成的供詞改了多少?

按照李秀成寫自述的速度,每天7000字,共寫了10天,應該不少於6萬字。可是曾國藩呈報給朝廷的《李秀成親供》卻只有3萬多字,被刪減了一半。

可以想象,曾國藩對李秀成的自述進行了大幅度刪減。

曾國藩為什麼要刪減供詞?被刪減的內容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1864年7月23日李秀成被俘,並送到曾國荃面前。曾國荃一面親自折磨李秀成;一面派人報告哥哥曾國藩。

李秀成寫自述,曾國藩急忙誅殺李秀成

7月28日,曾國藩趕到南京,親自審訊李秀成,並讓李秀成把招供的內容寫成文字。

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寫自述。

可是,到了8月7日,李秀成好像還有繼續寫下去的意思,曾國藩卻把李秀成處死,時年42歲。

曾國藩沒有將李秀成送到北京,而是在南京就地殺死了,好像為誅殺長毛,又似乎另有用意。

曾國藩對李秀成的供詞改了多少?

按照李秀成寫自述的速度,每天7000字,共寫了10天,應該不少於6萬字。可是曾國藩呈報給朝廷的《李秀成親供》卻只有3萬多字,被刪減了一半。

可以想象,曾國藩對李秀成的自述進行了大幅度刪減。

曾國藩為什麼要刪減供詞?被刪減的內容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刪減內容之一:勸諫曾國藩當皇帝,事關曾家生死存亡

曾國藩是一個自我矛盾的人,同時又是一個嚴謹縝密的人。

在大清已經腐朽得搖搖欲墜的時候,曾國藩的實力卻急劇增長,以致曾國藩的湘軍在一定時期內成為大清的中流砥柱,一個手握重兵的漢族大臣卻要為岌岌可危的滿清老太婆支撐江山,反差實在太大!

面對如此巨大的反差,曾國藩有想法是正常的。

但是,曾國藩是一個老成穩重的人,他會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分析時機,在沒有絕對把握、沒有確定行動的時候,根本不會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甚至會特意隱藏自己的心機。

曾國藩的親信曾經暗示要支持曾國藩當皇帝,曾國藩表面上狠狠批評了他。

李秀成親身經歷了、親眼見證了太平天國的興起、鼎盛,很清楚清軍的實力,也知道曾國藩湘軍的厲害,還明白滿清統治下的漢人心態。

李秀成不願意自己苦苦奮鬥的天國大業就這樣毀於一旦,但是,現實無情地將自己囚禁於曾國藩的牢籠之中。

1864年7月23日李秀成被俘,並送到曾國荃面前。曾國荃一面親自折磨李秀成;一面派人報告哥哥曾國藩。

李秀成寫自述,曾國藩急忙誅殺李秀成

7月28日,曾國藩趕到南京,親自審訊李秀成,並讓李秀成把招供的內容寫成文字。

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寫自述。

可是,到了8月7日,李秀成好像還有繼續寫下去的意思,曾國藩卻把李秀成處死,時年42歲。

曾國藩沒有將李秀成送到北京,而是在南京就地殺死了,好像為誅殺長毛,又似乎另有用意。

曾國藩對李秀成的供詞改了多少?

按照李秀成寫自述的速度,每天7000字,共寫了10天,應該不少於6萬字。可是曾國藩呈報給朝廷的《李秀成親供》卻只有3萬多字,被刪減了一半。

可以想象,曾國藩對李秀成的自述進行了大幅度刪減。

曾國藩為什麼要刪減供詞?被刪減的內容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刪減內容之一:勸諫曾國藩當皇帝,事關曾家生死存亡

曾國藩是一個自我矛盾的人,同時又是一個嚴謹縝密的人。

在大清已經腐朽得搖搖欲墜的時候,曾國藩的實力卻急劇增長,以致曾國藩的湘軍在一定時期內成為大清的中流砥柱,一個手握重兵的漢族大臣卻要為岌岌可危的滿清老太婆支撐江山,反差實在太大!

面對如此巨大的反差,曾國藩有想法是正常的。

但是,曾國藩是一個老成穩重的人,他會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分析時機,在沒有絕對把握、沒有確定行動的時候,根本不會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甚至會特意隱藏自己的心機。

曾國藩的親信曾經暗示要支持曾國藩當皇帝,曾國藩表面上狠狠批評了他。

李秀成親身經歷了、親眼見證了太平天國的興起、鼎盛,很清楚清軍的實力,也知道曾國藩湘軍的厲害,還明白滿清統治下的漢人心態。

李秀成不願意自己苦苦奮鬥的天國大業就這樣毀於一旦,但是,現實無情地將自己囚禁於曾國藩的牢籠之中。

唯一可以讓李秀成活下來的人就是曾國藩,而且只有當曾國藩反對滿清王朝的時候。

李秀成天天寫自述,表明他還不想死。

所以,李秀成在自述中,勸諫曾國藩謀反稱帝,一定是最主要的內容。

李秀成會從清朝的腐敗、人心的歸向、大帥的實力等方面,分析曾國藩稱帝的必然性。

曾國藩把李秀成的這些勸諫分析一番之後,認為自己的最好機會已經錯過了。

清朝的腐敗是肯定的,人心的歸向也是真實的,唯有“大帥的實力”已經不能承受帝王之重了。

這時候,湘軍已經不是一枝獨秀,尤其是曾國藩更不是鶴立雞群,因為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湘軍都已經崛起,而且都可以與曾家軍旗鼓相當。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湘軍崛起時,慈禧太后已經擔心曾國藩、曾國荃,也許已經安排好如何對付曾家兄弟了。

再說,這幾年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曾家的湘軍已經消耗了太多的力量。

一旦謀反不成,曾家將會被誅滅三族,曾國藩付出幾十年的心血、取得的令人眼紅的政績,將會全部灰飛煙滅。

曾國藩不能冒這樣的險。

既然決定不反清,那麼,曾國藩就不能讓清王朝看見勸諫造反的文字,以免節外生枝。

因此,李秀成自述中有關勸諫造反的文字必須全部刪減,不能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文字刪減只是第一步,李秀成本人也不能活著送到京城,因為他既然寫出來,就會講出來,所以,必須殺人滅口。

1864年7月23日李秀成被俘,並送到曾國荃面前。曾國荃一面親自折磨李秀成;一面派人報告哥哥曾國藩。

李秀成寫自述,曾國藩急忙誅殺李秀成

7月28日,曾國藩趕到南京,親自審訊李秀成,並讓李秀成把招供的內容寫成文字。

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寫自述。

可是,到了8月7日,李秀成好像還有繼續寫下去的意思,曾國藩卻把李秀成處死,時年42歲。

曾國藩沒有將李秀成送到北京,而是在南京就地殺死了,好像為誅殺長毛,又似乎另有用意。

曾國藩對李秀成的供詞改了多少?

按照李秀成寫自述的速度,每天7000字,共寫了10天,應該不少於6萬字。可是曾國藩呈報給朝廷的《李秀成親供》卻只有3萬多字,被刪減了一半。

可以想象,曾國藩對李秀成的自述進行了大幅度刪減。

曾國藩為什麼要刪減供詞?被刪減的內容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刪減內容之一:勸諫曾國藩當皇帝,事關曾家生死存亡

曾國藩是一個自我矛盾的人,同時又是一個嚴謹縝密的人。

在大清已經腐朽得搖搖欲墜的時候,曾國藩的實力卻急劇增長,以致曾國藩的湘軍在一定時期內成為大清的中流砥柱,一個手握重兵的漢族大臣卻要為岌岌可危的滿清老太婆支撐江山,反差實在太大!

面對如此巨大的反差,曾國藩有想法是正常的。

但是,曾國藩是一個老成穩重的人,他會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分析時機,在沒有絕對把握、沒有確定行動的時候,根本不會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甚至會特意隱藏自己的心機。

曾國藩的親信曾經暗示要支持曾國藩當皇帝,曾國藩表面上狠狠批評了他。

李秀成親身經歷了、親眼見證了太平天國的興起、鼎盛,很清楚清軍的實力,也知道曾國藩湘軍的厲害,還明白滿清統治下的漢人心態。

李秀成不願意自己苦苦奮鬥的天國大業就這樣毀於一旦,但是,現實無情地將自己囚禁於曾國藩的牢籠之中。

唯一可以讓李秀成活下來的人就是曾國藩,而且只有當曾國藩反對滿清王朝的時候。

李秀成天天寫自述,表明他還不想死。

所以,李秀成在自述中,勸諫曾國藩謀反稱帝,一定是最主要的內容。

李秀成會從清朝的腐敗、人心的歸向、大帥的實力等方面,分析曾國藩稱帝的必然性。

曾國藩把李秀成的這些勸諫分析一番之後,認為自己的最好機會已經錯過了。

清朝的腐敗是肯定的,人心的歸向也是真實的,唯有“大帥的實力”已經不能承受帝王之重了。

這時候,湘軍已經不是一枝獨秀,尤其是曾國藩更不是鶴立雞群,因為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湘軍都已經崛起,而且都可以與曾家軍旗鼓相當。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湘軍崛起時,慈禧太后已經擔心曾國藩、曾國荃,也許已經安排好如何對付曾家兄弟了。

再說,這幾年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曾家的湘軍已經消耗了太多的力量。

一旦謀反不成,曾家將會被誅滅三族,曾國藩付出幾十年的心血、取得的令人眼紅的政績,將會全部灰飛煙滅。

曾國藩不能冒這樣的險。

既然決定不反清,那麼,曾國藩就不能讓清王朝看見勸諫造反的文字,以免節外生枝。

因此,李秀成自述中有關勸諫造反的文字必須全部刪減,不能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文字刪減只是第一步,李秀成本人也不能活著送到京城,因為他既然寫出來,就會講出來,所以,必須殺人滅口。

刪減內容之二:太平天國有多少寶藏、埋藏寶藏的地點

太平天國規定所有公私財產都集中到“聖庫”,然後按照規定分配。普通民眾身上、家中都不能藏有金銀。

所以,太平天國的聖庫中一定藏有無數奇珍異寶、金銀財富。

從1862年5月起,湘軍圍困天京,一隻小鳥也別想飛出天京,天京城內的財寶不可能轉移到城外。

太平軍掠奪了各地珠寶,都收藏在天王府的聖庫中。

李秀成作為太平天國後期最主要的領導人,一定知道太平天國的財富有多少,也一定知道財富收藏在哪兒。

為了保命,為了鼓動曾國藩造反,李秀成肯定在自述中交代財富多少、以及收藏的地點。

如果把李秀成的供述一字不改交個朝廷,太平天國的這些財富統統都要收歸清廷。

即使曾國藩不想貪財,可是曾國荃貪圖財富、湘軍的大小將領們貪圖財富、湘軍的士兵們貪圖財富,所以,李秀成供出的財富可能早就被湘軍將士們瓜分了,現在想收上來談何容易!

1864年7月23日李秀成被俘,並送到曾國荃面前。曾國荃一面親自折磨李秀成;一面派人報告哥哥曾國藩。

李秀成寫自述,曾國藩急忙誅殺李秀成

7月28日,曾國藩趕到南京,親自審訊李秀成,並讓李秀成把招供的內容寫成文字。

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寫自述。

可是,到了8月7日,李秀成好像還有繼續寫下去的意思,曾國藩卻把李秀成處死,時年42歲。

曾國藩沒有將李秀成送到北京,而是在南京就地殺死了,好像為誅殺長毛,又似乎另有用意。

曾國藩對李秀成的供詞改了多少?

按照李秀成寫自述的速度,每天7000字,共寫了10天,應該不少於6萬字。可是曾國藩呈報給朝廷的《李秀成親供》卻只有3萬多字,被刪減了一半。

可以想象,曾國藩對李秀成的自述進行了大幅度刪減。

曾國藩為什麼要刪減供詞?被刪減的內容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刪減內容之一:勸諫曾國藩當皇帝,事關曾家生死存亡

曾國藩是一個自我矛盾的人,同時又是一個嚴謹縝密的人。

在大清已經腐朽得搖搖欲墜的時候,曾國藩的實力卻急劇增長,以致曾國藩的湘軍在一定時期內成為大清的中流砥柱,一個手握重兵的漢族大臣卻要為岌岌可危的滿清老太婆支撐江山,反差實在太大!

面對如此巨大的反差,曾國藩有想法是正常的。

但是,曾國藩是一個老成穩重的人,他會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分析時機,在沒有絕對把握、沒有確定行動的時候,根本不會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甚至會特意隱藏自己的心機。

曾國藩的親信曾經暗示要支持曾國藩當皇帝,曾國藩表面上狠狠批評了他。

李秀成親身經歷了、親眼見證了太平天國的興起、鼎盛,很清楚清軍的實力,也知道曾國藩湘軍的厲害,還明白滿清統治下的漢人心態。

李秀成不願意自己苦苦奮鬥的天國大業就這樣毀於一旦,但是,現實無情地將自己囚禁於曾國藩的牢籠之中。

唯一可以讓李秀成活下來的人就是曾國藩,而且只有當曾國藩反對滿清王朝的時候。

李秀成天天寫自述,表明他還不想死。

所以,李秀成在自述中,勸諫曾國藩謀反稱帝,一定是最主要的內容。

李秀成會從清朝的腐敗、人心的歸向、大帥的實力等方面,分析曾國藩稱帝的必然性。

曾國藩把李秀成的這些勸諫分析一番之後,認為自己的最好機會已經錯過了。

清朝的腐敗是肯定的,人心的歸向也是真實的,唯有“大帥的實力”已經不能承受帝王之重了。

這時候,湘軍已經不是一枝獨秀,尤其是曾國藩更不是鶴立雞群,因為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湘軍都已經崛起,而且都可以與曾家軍旗鼓相當。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湘軍崛起時,慈禧太后已經擔心曾國藩、曾國荃,也許已經安排好如何對付曾家兄弟了。

再說,這幾年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曾家的湘軍已經消耗了太多的力量。

一旦謀反不成,曾家將會被誅滅三族,曾國藩付出幾十年的心血、取得的令人眼紅的政績,將會全部灰飛煙滅。

曾國藩不能冒這樣的險。

既然決定不反清,那麼,曾國藩就不能讓清王朝看見勸諫造反的文字,以免節外生枝。

因此,李秀成自述中有關勸諫造反的文字必須全部刪減,不能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文字刪減只是第一步,李秀成本人也不能活著送到京城,因為他既然寫出來,就會講出來,所以,必須殺人滅口。

刪減內容之二:太平天國有多少寶藏、埋藏寶藏的地點

太平天國規定所有公私財產都集中到“聖庫”,然後按照規定分配。普通民眾身上、家中都不能藏有金銀。

所以,太平天國的聖庫中一定藏有無數奇珍異寶、金銀財富。

從1862年5月起,湘軍圍困天京,一隻小鳥也別想飛出天京,天京城內的財寶不可能轉移到城外。

太平軍掠奪了各地珠寶,都收藏在天王府的聖庫中。

李秀成作為太平天國後期最主要的領導人,一定知道太平天國的財富有多少,也一定知道財富收藏在哪兒。

為了保命,為了鼓動曾國藩造反,李秀成肯定在自述中交代財富多少、以及收藏的地點。

如果把李秀成的供述一字不改交個朝廷,太平天國的這些財富統統都要收歸清廷。

即使曾國藩不想貪財,可是曾國荃貪圖財富、湘軍的大小將領們貪圖財富、湘軍的士兵們貪圖財富,所以,李秀成供出的財富可能早就被湘軍將士們瓜分了,現在想收上來談何容易!

因此,曾國藩必須隱瞞事實、必須刪改李秀成的供詞、必須讓李秀成死在南京,而不是押送到北京。

關於太平天國財富,改動之後的李秀成供詞是:“昔年雖有聖庫之名,實系洪秀全之私藏,並非偽都之公幣。王長兄、次兄且用窮刑峻法蒐括各館之銀米。”

這段供詞反映太平天國很窮。

與此相一致,曾國藩報告給朝廷的內容是:

天京城破之後,清軍把天王府和各處王府翻了底朝天,連洪秀全屍體都挖了出來,結果一分錢沒有搜到。

《淞滬隨筆》記載:“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淨盡。”

曾國藩向皇上稟報說:只找到兩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再無其他。

湘軍跟隨曾家兄弟賣命,曾國藩豈能一點感情不講?

曾國藩為了讓湘軍弟兄得到一些財富,必須刪改李秀成的供詞,必須儘快殺死李秀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李秀成在供詞中說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勸諫曾國藩自己當皇帝、取代腐朽的清朝;另一方面交代了太平天國金銀財寶的數量、以及金銀財寶收藏的地點。

第一點內容上傳朝廷,曾國藩會被誅滅三族;第二點內容上傳朝廷,湘軍中大批將士將會人頭落地。所以,曾國藩火速處死李秀成。

曾國藩的決策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家族、保護湘軍大小將士。

1864年7月23日李秀成被俘,並送到曾國荃面前。曾國荃一面親自折磨李秀成;一面派人報告哥哥曾國藩。

李秀成寫自述,曾國藩急忙誅殺李秀成

7月28日,曾國藩趕到南京,親自審訊李秀成,並讓李秀成把招供的內容寫成文字。

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寫自述。

可是,到了8月7日,李秀成好像還有繼續寫下去的意思,曾國藩卻把李秀成處死,時年42歲。

曾國藩沒有將李秀成送到北京,而是在南京就地殺死了,好像為誅殺長毛,又似乎另有用意。

曾國藩對李秀成的供詞改了多少?

按照李秀成寫自述的速度,每天7000字,共寫了10天,應該不少於6萬字。可是曾國藩呈報給朝廷的《李秀成親供》卻只有3萬多字,被刪減了一半。

可以想象,曾國藩對李秀成的自述進行了大幅度刪減。

曾國藩為什麼要刪減供詞?被刪減的內容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刪減內容之一:勸諫曾國藩當皇帝,事關曾家生死存亡

曾國藩是一個自我矛盾的人,同時又是一個嚴謹縝密的人。

在大清已經腐朽得搖搖欲墜的時候,曾國藩的實力卻急劇增長,以致曾國藩的湘軍在一定時期內成為大清的中流砥柱,一個手握重兵的漢族大臣卻要為岌岌可危的滿清老太婆支撐江山,反差實在太大!

面對如此巨大的反差,曾國藩有想法是正常的。

但是,曾國藩是一個老成穩重的人,他會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分析時機,在沒有絕對把握、沒有確定行動的時候,根本不會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甚至會特意隱藏自己的心機。

曾國藩的親信曾經暗示要支持曾國藩當皇帝,曾國藩表面上狠狠批評了他。

李秀成親身經歷了、親眼見證了太平天國的興起、鼎盛,很清楚清軍的實力,也知道曾國藩湘軍的厲害,還明白滿清統治下的漢人心態。

李秀成不願意自己苦苦奮鬥的天國大業就這樣毀於一旦,但是,現實無情地將自己囚禁於曾國藩的牢籠之中。

唯一可以讓李秀成活下來的人就是曾國藩,而且只有當曾國藩反對滿清王朝的時候。

李秀成天天寫自述,表明他還不想死。

所以,李秀成在自述中,勸諫曾國藩謀反稱帝,一定是最主要的內容。

李秀成會從清朝的腐敗、人心的歸向、大帥的實力等方面,分析曾國藩稱帝的必然性。

曾國藩把李秀成的這些勸諫分析一番之後,認為自己的最好機會已經錯過了。

清朝的腐敗是肯定的,人心的歸向也是真實的,唯有“大帥的實力”已經不能承受帝王之重了。

這時候,湘軍已經不是一枝獨秀,尤其是曾國藩更不是鶴立雞群,因為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湘軍都已經崛起,而且都可以與曾家軍旗鼓相當。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湘軍崛起時,慈禧太后已經擔心曾國藩、曾國荃,也許已經安排好如何對付曾家兄弟了。

再說,這幾年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曾家的湘軍已經消耗了太多的力量。

一旦謀反不成,曾家將會被誅滅三族,曾國藩付出幾十年的心血、取得的令人眼紅的政績,將會全部灰飛煙滅。

曾國藩不能冒這樣的險。

既然決定不反清,那麼,曾國藩就不能讓清王朝看見勸諫造反的文字,以免節外生枝。

因此,李秀成自述中有關勸諫造反的文字必須全部刪減,不能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文字刪減只是第一步,李秀成本人也不能活著送到京城,因為他既然寫出來,就會講出來,所以,必須殺人滅口。

刪減內容之二:太平天國有多少寶藏、埋藏寶藏的地點

太平天國規定所有公私財產都集中到“聖庫”,然後按照規定分配。普通民眾身上、家中都不能藏有金銀。

所以,太平天國的聖庫中一定藏有無數奇珍異寶、金銀財富。

從1862年5月起,湘軍圍困天京,一隻小鳥也別想飛出天京,天京城內的財寶不可能轉移到城外。

太平軍掠奪了各地珠寶,都收藏在天王府的聖庫中。

李秀成作為太平天國後期最主要的領導人,一定知道太平天國的財富有多少,也一定知道財富收藏在哪兒。

為了保命,為了鼓動曾國藩造反,李秀成肯定在自述中交代財富多少、以及收藏的地點。

如果把李秀成的供述一字不改交個朝廷,太平天國的這些財富統統都要收歸清廷。

即使曾國藩不想貪財,可是曾國荃貪圖財富、湘軍的大小將領們貪圖財富、湘軍的士兵們貪圖財富,所以,李秀成供出的財富可能早就被湘軍將士們瓜分了,現在想收上來談何容易!

因此,曾國藩必須隱瞞事實、必須刪改李秀成的供詞、必須讓李秀成死在南京,而不是押送到北京。

關於太平天國財富,改動之後的李秀成供詞是:“昔年雖有聖庫之名,實系洪秀全之私藏,並非偽都之公幣。王長兄、次兄且用窮刑峻法蒐括各館之銀米。”

這段供詞反映太平天國很窮。

與此相一致,曾國藩報告給朝廷的內容是:

天京城破之後,清軍把天王府和各處王府翻了底朝天,連洪秀全屍體都挖了出來,結果一分錢沒有搜到。

《淞滬隨筆》記載:“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淨盡。”

曾國藩向皇上稟報說:只找到兩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再無其他。

湘軍跟隨曾家兄弟賣命,曾國藩豈能一點感情不講?

曾國藩為了讓湘軍弟兄得到一些財富,必須刪改李秀成的供詞,必須儘快殺死李秀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李秀成在供詞中說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勸諫曾國藩自己當皇帝、取代腐朽的清朝;另一方面交代了太平天國金銀財寶的數量、以及金銀財寶收藏的地點。

第一點內容上傳朝廷,曾國藩會被誅滅三族;第二點內容上傳朝廷,湘軍中大批將士將會人頭落地。所以,曾國藩火速處死李秀成。

曾國藩的決策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家族、保護湘軍大小將士。

刚日读史
2019-07-22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都城南京被湘軍攻陷。

7月23日,李秀成在今南京市江寧區澗溪村方山被俘。8月7日被殺,前後僅16天時間。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都城南京被湘軍攻陷。

7月23日,李秀成在今南京市江寧區澗溪村方山被俘。8月7日被殺,前後僅16天時間。

(李秀成劇照)

在這十六天裡,李秀成五萬餘字的供詞。

可是這份供詞被曾國藩看過後,進行了刪改和銷燬, 5萬字的供詞只剩下3萬字。

曾大人向皇帝報呈的《李秀成親供》,就是刪改後的版本。原本一說被焚燬,一說曾國藩交給了兒子曾紀澤收藏。

這份供詞曾在1963年由臺灣的曾國藩曾孫曾約農公開過,總字數33300字,共74頁。

那麼,被曾國藩刪去的那一部分內容到底是什麼?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據著名歷史學家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在著作《李秀成原稿釋疑》中考證,李秀成的口供有好幾處被篡改了。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都城南京被湘軍攻陷。

7月23日,李秀成在今南京市江寧區澗溪村方山被俘。8月7日被殺,前後僅16天時間。

(李秀成劇照)

在這十六天裡,李秀成五萬餘字的供詞。

可是這份供詞被曾國藩看過後,進行了刪改和銷燬, 5萬字的供詞只剩下3萬字。

曾大人向皇帝報呈的《李秀成親供》,就是刪改後的版本。原本一說被焚燬,一說曾國藩交給了兒子曾紀澤收藏。

這份供詞曾在1963年由臺灣的曾國藩曾孫曾約農公開過,總字數33300字,共74頁。

那麼,被曾國藩刪去的那一部分內容到底是什麼?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據著名歷史學家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在著作《李秀成原稿釋疑》中考證,李秀成的口供有好幾處被篡改了。

(李秀成供詞)

第一處是洪秀全的死因。

李秀成供出,洪秀全是四月初一得病,四月二十一日病死,期間洪秀全拒絕服藥。

而曾國藩為了報功,在奏摺上寫的洪秀全死因是“官軍攻城甚急,服毒身死。”

死亡時間也改成了清軍攻南京時的五月二十七日。

第二處是李秀成被俘經過。

李秀成是城破後隻身一人逃到南京城外一座山上,被附近村民認出。

因為李秀成隨身帶的寶物甚多,村民們為這些寶物發生爭執,最後本著誰也別想要的想法,村民們將李秀成捉住送官。而曾國藩上報“遂被曾帥官兵拿獲”,與事實出處甚大。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都城南京被湘軍攻陷。

7月23日,李秀成在今南京市江寧區澗溪村方山被俘。8月7日被殺,前後僅16天時間。

(李秀成劇照)

在這十六天裡,李秀成五萬餘字的供詞。

可是這份供詞被曾國藩看過後,進行了刪改和銷燬, 5萬字的供詞只剩下3萬字。

曾大人向皇帝報呈的《李秀成親供》,就是刪改後的版本。原本一說被焚燬,一說曾國藩交給了兒子曾紀澤收藏。

這份供詞曾在1963年由臺灣的曾國藩曾孫曾約農公開過,總字數33300字,共74頁。

那麼,被曾國藩刪去的那一部分內容到底是什麼?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據著名歷史學家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在著作《李秀成原稿釋疑》中考證,李秀成的口供有好幾處被篡改了。

(李秀成供詞)

第一處是洪秀全的死因。

李秀成供出,洪秀全是四月初一得病,四月二十一日病死,期間洪秀全拒絕服藥。

而曾國藩為了報功,在奏摺上寫的洪秀全死因是“官軍攻城甚急,服毒身死。”

死亡時間也改成了清軍攻南京時的五月二十七日。

第二處是李秀成被俘經過。

李秀成是城破後隻身一人逃到南京城外一座山上,被附近村民認出。

因為李秀成隨身帶的寶物甚多,村民們為這些寶物發生爭執,最後本著誰也別想要的想法,村民們將李秀成捉住送官。而曾國藩上報“遂被曾帥官兵拿獲”,與事實出處甚大。

(曾國藩劇照)

第三處是李秀成和幼天王洪天貴福逃出天京的時間。

李秀成供詞中交待是“初更之後,舍死領頭衝鋒,捨命衝出關來。”

而曾國藩的奏摺將初更改成“四更”,是因為初更時被敵人衝陣逃走,比四更時責任更大一些,為了降低疏忽大意的責任,所以改動了這一處。

第四處是“天朝十誤”中提到的第十誤。

李秀成原本是將“立政無章”當做第十誤的,而曾國藩出於個人目的,將其改成“誤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兵馬”。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都城南京被湘軍攻陷。

7月23日,李秀成在今南京市江寧區澗溪村方山被俘。8月7日被殺,前後僅16天時間。

(李秀成劇照)

在這十六天裡,李秀成五萬餘字的供詞。

可是這份供詞被曾國藩看過後,進行了刪改和銷燬, 5萬字的供詞只剩下3萬字。

曾大人向皇帝報呈的《李秀成親供》,就是刪改後的版本。原本一說被焚燬,一說曾國藩交給了兒子曾紀澤收藏。

這份供詞曾在1963年由臺灣的曾國藩曾孫曾約農公開過,總字數33300字,共74頁。

那麼,被曾國藩刪去的那一部分內容到底是什麼?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據著名歷史學家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在著作《李秀成原稿釋疑》中考證,李秀成的口供有好幾處被篡改了。

(李秀成供詞)

第一處是洪秀全的死因。

李秀成供出,洪秀全是四月初一得病,四月二十一日病死,期間洪秀全拒絕服藥。

而曾國藩為了報功,在奏摺上寫的洪秀全死因是“官軍攻城甚急,服毒身死。”

死亡時間也改成了清軍攻南京時的五月二十七日。

第二處是李秀成被俘經過。

李秀成是城破後隻身一人逃到南京城外一座山上,被附近村民認出。

因為李秀成隨身帶的寶物甚多,村民們為這些寶物發生爭執,最後本著誰也別想要的想法,村民們將李秀成捉住送官。而曾國藩上報“遂被曾帥官兵拿獲”,與事實出處甚大。

(曾國藩劇照)

第三處是李秀成和幼天王洪天貴福逃出天京的時間。

李秀成供詞中交待是“初更之後,舍死領頭衝鋒,捨命衝出關來。”

而曾國藩的奏摺將初更改成“四更”,是因為初更時被敵人衝陣逃走,比四更時責任更大一些,為了降低疏忽大意的責任,所以改動了這一處。

第四處是“天朝十誤”中提到的第十誤。

李秀成原本是將“立政無章”當做第十誤的,而曾國藩出於個人目的,將其改成“誤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兵馬”。

這樣一改,便造成了天國所有各處兵馬全被調來守衛天京的假象,攻天京的難度被提升了,自己和曾國荃的功勞也加大了。

其實這四個方面還未必是曾大帥急於處死李秀成原因。

雖然曾國藩有誇大戰功,推卸責任的考慮,但這只不過是旁根細節,並不能動搖曾氏兄弟的大功。

真正讓李秀成閉嘴,不讓他見到皇帝的根本原因是:李秀成試圖說服曾國藩自立為王,恢復漢人江山。

關於這一點,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也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只是根據史料推測,但有很高的可信度。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都城南京被湘軍攻陷。

7月23日,李秀成在今南京市江寧區澗溪村方山被俘。8月7日被殺,前後僅16天時間。

(李秀成劇照)

在這十六天裡,李秀成五萬餘字的供詞。

可是這份供詞被曾國藩看過後,進行了刪改和銷燬, 5萬字的供詞只剩下3萬字。

曾大人向皇帝報呈的《李秀成親供》,就是刪改後的版本。原本一說被焚燬,一說曾國藩交給了兒子曾紀澤收藏。

這份供詞曾在1963年由臺灣的曾國藩曾孫曾約農公開過,總字數33300字,共74頁。

那麼,被曾國藩刪去的那一部分內容到底是什麼?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據著名歷史學家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在著作《李秀成原稿釋疑》中考證,李秀成的口供有好幾處被篡改了。

(李秀成供詞)

第一處是洪秀全的死因。

李秀成供出,洪秀全是四月初一得病,四月二十一日病死,期間洪秀全拒絕服藥。

而曾國藩為了報功,在奏摺上寫的洪秀全死因是“官軍攻城甚急,服毒身死。”

死亡時間也改成了清軍攻南京時的五月二十七日。

第二處是李秀成被俘經過。

李秀成是城破後隻身一人逃到南京城外一座山上,被附近村民認出。

因為李秀成隨身帶的寶物甚多,村民們為這些寶物發生爭執,最後本著誰也別想要的想法,村民們將李秀成捉住送官。而曾國藩上報“遂被曾帥官兵拿獲”,與事實出處甚大。

(曾國藩劇照)

第三處是李秀成和幼天王洪天貴福逃出天京的時間。

李秀成供詞中交待是“初更之後,舍死領頭衝鋒,捨命衝出關來。”

而曾國藩的奏摺將初更改成“四更”,是因為初更時被敵人衝陣逃走,比四更時責任更大一些,為了降低疏忽大意的責任,所以改動了這一處。

第四處是“天朝十誤”中提到的第十誤。

李秀成原本是將“立政無章”當做第十誤的,而曾國藩出於個人目的,將其改成“誤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兵馬”。

這樣一改,便造成了天國所有各處兵馬全被調來守衛天京的假象,攻天京的難度被提升了,自己和曾國荃的功勞也加大了。

其實這四個方面還未必是曾大帥急於處死李秀成原因。

雖然曾國藩有誇大戰功,推卸責任的考慮,但這只不過是旁根細節,並不能動搖曾氏兄弟的大功。

真正讓李秀成閉嘴,不讓他見到皇帝的根本原因是:李秀成試圖說服曾國藩自立為王,恢復漢人江山。

關於這一點,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也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只是根據史料推測,但有很高的可信度。

(曾國藩破城後)

安徽巡撫彭玉麟是曾國藩的親信,他曾派人送密信給曾國藩,信中就說:“東南半壁無主,老帥豈有意乎?”曾國藩看後跟心腹趙烈文說: “不成話,不成話,雪琴(彭玉麟)還如此試我,可惡,可惡!”這件事被趙烈文記了下來,有很高的可信度。

李秀成是天國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絕不甘心偌大的天國就此毀滅,他更不願意輸給“清妖”,所以在生命最後一刻,他想鼓動曾國藩造反,是十分有可能和合理的。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都城南京被湘軍攻陷。

7月23日,李秀成在今南京市江寧區澗溪村方山被俘。8月7日被殺,前後僅16天時間。

(李秀成劇照)

在這十六天裡,李秀成五萬餘字的供詞。

可是這份供詞被曾國藩看過後,進行了刪改和銷燬, 5萬字的供詞只剩下3萬字。

曾大人向皇帝報呈的《李秀成親供》,就是刪改後的版本。原本一說被焚燬,一說曾國藩交給了兒子曾紀澤收藏。

這份供詞曾在1963年由臺灣的曾國藩曾孫曾約農公開過,總字數33300字,共74頁。

那麼,被曾國藩刪去的那一部分內容到底是什麼?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據著名歷史學家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在著作《李秀成原稿釋疑》中考證,李秀成的口供有好幾處被篡改了。

(李秀成供詞)

第一處是洪秀全的死因。

李秀成供出,洪秀全是四月初一得病,四月二十一日病死,期間洪秀全拒絕服藥。

而曾國藩為了報功,在奏摺上寫的洪秀全死因是“官軍攻城甚急,服毒身死。”

死亡時間也改成了清軍攻南京時的五月二十七日。

第二處是李秀成被俘經過。

李秀成是城破後隻身一人逃到南京城外一座山上,被附近村民認出。

因為李秀成隨身帶的寶物甚多,村民們為這些寶物發生爭執,最後本著誰也別想要的想法,村民們將李秀成捉住送官。而曾國藩上報“遂被曾帥官兵拿獲”,與事實出處甚大。

(曾國藩劇照)

第三處是李秀成和幼天王洪天貴福逃出天京的時間。

李秀成供詞中交待是“初更之後,舍死領頭衝鋒,捨命衝出關來。”

而曾國藩的奏摺將初更改成“四更”,是因為初更時被敵人衝陣逃走,比四更時責任更大一些,為了降低疏忽大意的責任,所以改動了這一處。

第四處是“天朝十誤”中提到的第十誤。

李秀成原本是將“立政無章”當做第十誤的,而曾國藩出於個人目的,將其改成“誤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兵馬”。

這樣一改,便造成了天國所有各處兵馬全被調來守衛天京的假象,攻天京的難度被提升了,自己和曾國荃的功勞也加大了。

其實這四個方面還未必是曾大帥急於處死李秀成原因。

雖然曾國藩有誇大戰功,推卸責任的考慮,但這只不過是旁根細節,並不能動搖曾氏兄弟的大功。

真正讓李秀成閉嘴,不讓他見到皇帝的根本原因是:李秀成試圖說服曾國藩自立為王,恢復漢人江山。

關於這一點,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也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只是根據史料推測,但有很高的可信度。

(曾國藩破城後)

安徽巡撫彭玉麟是曾國藩的親信,他曾派人送密信給曾國藩,信中就說:“東南半壁無主,老帥豈有意乎?”曾國藩看後跟心腹趙烈文說: “不成話,不成話,雪琴(彭玉麟)還如此試我,可惡,可惡!”這件事被趙烈文記了下來,有很高的可信度。

李秀成是天國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絕不甘心偌大的天國就此毀滅,他更不願意輸給“清妖”,所以在生命最後一刻,他想鼓動曾國藩造反,是十分有可能和合理的。


(攻克天京)

李秀成一定是在他的供狀中寫出了有關勸告曾大帥造反的事情,也必然為曾國藩分析了成功的可能性,這才讓曾國藩感到害怕,所以迫不及待的將李秀成殺死滅口。

1936年,著名清史專家孟森為曾國藩刻本《李秀成供》作序,他曾到湖南曾府看到了《李秀成自述原稿》。

國學大師陳寅恪也曾看到供詞原稿,最終認為曾國藩之所以刪改,就是要隱瞞李秀成勸他稱帝這件事。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說是李秀成在供詞中供出了大量天國寶藏的埋藏之處,曾國藩兄弟為了獨吞這批財寶,篡改供詞,殺人滅口。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都城南京被湘軍攻陷。

7月23日,李秀成在今南京市江寧區澗溪村方山被俘。8月7日被殺,前後僅16天時間。

(李秀成劇照)

在這十六天裡,李秀成五萬餘字的供詞。

可是這份供詞被曾國藩看過後,進行了刪改和銷燬, 5萬字的供詞只剩下3萬字。

曾大人向皇帝報呈的《李秀成親供》,就是刪改後的版本。原本一說被焚燬,一說曾國藩交給了兒子曾紀澤收藏。

這份供詞曾在1963年由臺灣的曾國藩曾孫曾約農公開過,總字數33300字,共74頁。

那麼,被曾國藩刪去的那一部分內容到底是什麼?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據著名歷史學家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在著作《李秀成原稿釋疑》中考證,李秀成的口供有好幾處被篡改了。

(李秀成供詞)

第一處是洪秀全的死因。

李秀成供出,洪秀全是四月初一得病,四月二十一日病死,期間洪秀全拒絕服藥。

而曾國藩為了報功,在奏摺上寫的洪秀全死因是“官軍攻城甚急,服毒身死。”

死亡時間也改成了清軍攻南京時的五月二十七日。

第二處是李秀成被俘經過。

李秀成是城破後隻身一人逃到南京城外一座山上,被附近村民認出。

因為李秀成隨身帶的寶物甚多,村民們為這些寶物發生爭執,最後本著誰也別想要的想法,村民們將李秀成捉住送官。而曾國藩上報“遂被曾帥官兵拿獲”,與事實出處甚大。

(曾國藩劇照)

第三處是李秀成和幼天王洪天貴福逃出天京的時間。

李秀成供詞中交待是“初更之後,舍死領頭衝鋒,捨命衝出關來。”

而曾國藩的奏摺將初更改成“四更”,是因為初更時被敵人衝陣逃走,比四更時責任更大一些,為了降低疏忽大意的責任,所以改動了這一處。

第四處是“天朝十誤”中提到的第十誤。

李秀成原本是將“立政無章”當做第十誤的,而曾國藩出於個人目的,將其改成“誤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兵馬”。

這樣一改,便造成了天國所有各處兵馬全被調來守衛天京的假象,攻天京的難度被提升了,自己和曾國荃的功勞也加大了。

其實這四個方面還未必是曾大帥急於處死李秀成原因。

雖然曾國藩有誇大戰功,推卸責任的考慮,但這只不過是旁根細節,並不能動搖曾氏兄弟的大功。

真正讓李秀成閉嘴,不讓他見到皇帝的根本原因是:李秀成試圖說服曾國藩自立為王,恢復漢人江山。

關於這一點,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也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只是根據史料推測,但有很高的可信度。

(曾國藩破城後)

安徽巡撫彭玉麟是曾國藩的親信,他曾派人送密信給曾國藩,信中就說:“東南半壁無主,老帥豈有意乎?”曾國藩看後跟心腹趙烈文說: “不成話,不成話,雪琴(彭玉麟)還如此試我,可惡,可惡!”這件事被趙烈文記了下來,有很高的可信度。

李秀成是天國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絕不甘心偌大的天國就此毀滅,他更不願意輸給“清妖”,所以在生命最後一刻,他想鼓動曾國藩造反,是十分有可能和合理的。


(攻克天京)

李秀成一定是在他的供狀中寫出了有關勸告曾大帥造反的事情,也必然為曾國藩分析了成功的可能性,這才讓曾國藩感到害怕,所以迫不及待的將李秀成殺死滅口。

1936年,著名清史專家孟森為曾國藩刻本《李秀成供》作序,他曾到湖南曾府看到了《李秀成自述原稿》。

國學大師陳寅恪也曾看到供詞原稿,最終認為曾國藩之所以刪改,就是要隱瞞李秀成勸他稱帝這件事。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說是李秀成在供詞中供出了大量天國寶藏的埋藏之處,曾國藩兄弟為了獨吞這批財寶,篡改供詞,殺人滅口。

太平天國實行“配給制”,規定所有公私財產都必須統一集中到“聖庫”,再由聖庫統一配給,百姓若有藏金一兩或銀五兩以上的都要問斬。

這種制度使得太平天國的財富高度集中,聖庫中留有寶藏是很有可能的事。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李秀成供詞》中說:“昔年雖有聖庫之名,實系洪秀全之私藏,並非偽都之公幣。王長兄、次兄且用窮刑峻法蒐括各館之銀米。”

供詞裡面否認了天京聖庫有財物的說法,但一般人都不相信。

《淞滬隨筆》記載清軍進城後,“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淨盡。

說明在當時,清軍是知道天京有寶藏的,只是沒有找到。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都城南京被湘軍攻陷。

7月23日,李秀成在今南京市江寧區澗溪村方山被俘。8月7日被殺,前後僅16天時間。

(李秀成劇照)

在這十六天裡,李秀成五萬餘字的供詞。

可是這份供詞被曾國藩看過後,進行了刪改和銷燬, 5萬字的供詞只剩下3萬字。

曾大人向皇帝報呈的《李秀成親供》,就是刪改後的版本。原本一說被焚燬,一說曾國藩交給了兒子曾紀澤收藏。

這份供詞曾在1963年由臺灣的曾國藩曾孫曾約農公開過,總字數33300字,共74頁。

那麼,被曾國藩刪去的那一部分內容到底是什麼?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據著名歷史學家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在著作《李秀成原稿釋疑》中考證,李秀成的口供有好幾處被篡改了。

(李秀成供詞)

第一處是洪秀全的死因。

李秀成供出,洪秀全是四月初一得病,四月二十一日病死,期間洪秀全拒絕服藥。

而曾國藩為了報功,在奏摺上寫的洪秀全死因是“官軍攻城甚急,服毒身死。”

死亡時間也改成了清軍攻南京時的五月二十七日。

第二處是李秀成被俘經過。

李秀成是城破後隻身一人逃到南京城外一座山上,被附近村民認出。

因為李秀成隨身帶的寶物甚多,村民們為這些寶物發生爭執,最後本著誰也別想要的想法,村民們將李秀成捉住送官。而曾國藩上報“遂被曾帥官兵拿獲”,與事實出處甚大。

(曾國藩劇照)

第三處是李秀成和幼天王洪天貴福逃出天京的時間。

李秀成供詞中交待是“初更之後,舍死領頭衝鋒,捨命衝出關來。”

而曾國藩的奏摺將初更改成“四更”,是因為初更時被敵人衝陣逃走,比四更時責任更大一些,為了降低疏忽大意的責任,所以改動了這一處。

第四處是“天朝十誤”中提到的第十誤。

李秀成原本是將“立政無章”當做第十誤的,而曾國藩出於個人目的,將其改成“誤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兵馬”。

這樣一改,便造成了天國所有各處兵馬全被調來守衛天京的假象,攻天京的難度被提升了,自己和曾國荃的功勞也加大了。

其實這四個方面還未必是曾大帥急於處死李秀成原因。

雖然曾國藩有誇大戰功,推卸責任的考慮,但這只不過是旁根細節,並不能動搖曾氏兄弟的大功。

真正讓李秀成閉嘴,不讓他見到皇帝的根本原因是:李秀成試圖說服曾國藩自立為王,恢復漢人江山。

關於這一點,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也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只是根據史料推測,但有很高的可信度。

(曾國藩破城後)

安徽巡撫彭玉麟是曾國藩的親信,他曾派人送密信給曾國藩,信中就說:“東南半壁無主,老帥豈有意乎?”曾國藩看後跟心腹趙烈文說: “不成話,不成話,雪琴(彭玉麟)還如此試我,可惡,可惡!”這件事被趙烈文記了下來,有很高的可信度。

李秀成是天國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絕不甘心偌大的天國就此毀滅,他更不願意輸給“清妖”,所以在生命最後一刻,他想鼓動曾國藩造反,是十分有可能和合理的。


(攻克天京)

李秀成一定是在他的供狀中寫出了有關勸告曾大帥造反的事情,也必然為曾國藩分析了成功的可能性,這才讓曾國藩感到害怕,所以迫不及待的將李秀成殺死滅口。

1936年,著名清史專家孟森為曾國藩刻本《李秀成供》作序,他曾到湖南曾府看到了《李秀成自述原稿》。

國學大師陳寅恪也曾看到供詞原稿,最終認為曾國藩之所以刪改,就是要隱瞞李秀成勸他稱帝這件事。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說是李秀成在供詞中供出了大量天國寶藏的埋藏之處,曾國藩兄弟為了獨吞這批財寶,篡改供詞,殺人滅口。

太平天國實行“配給制”,規定所有公私財產都必須統一集中到“聖庫”,再由聖庫統一配給,百姓若有藏金一兩或銀五兩以上的都要問斬。

這種制度使得太平天國的財富高度集中,聖庫中留有寶藏是很有可能的事。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李秀成供詞》中說:“昔年雖有聖庫之名,實系洪秀全之私藏,並非偽都之公幣。王長兄、次兄且用窮刑峻法蒐括各館之銀米。”

供詞裡面否認了天京聖庫有財物的說法,但一般人都不相信。

《淞滬隨筆》記載清軍進城後,“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淨盡。

說明在當時,清軍是知道天京有寶藏的,只是沒有找到。

這些寶藏一定被轉移了,而做為天國實際領導人的李秀成必然知道下落。

曾國藩在給同治帝的奏摺中,只說找到了二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再無其他。

這種說法明顯違背常識。

洪秀全沒死時,掠奪了各地寶物,收藏在天王府中,曾國藩破城之後,把天王府和各處王府翻了個底朝天,把洪秀全屍體也挖了出來,斷不會一毛錢也搜不出來。

清軍是從 1862年5月起圍困天京的,這時的天京,連一個鳥兒也飛不進去,天京也是一座孤城,一座死城,財寶想花也沒地方花。

即使城破之時,亂軍掠劫了不少財物,但也不可能全部搶走,這件事只有一個解釋,就是之前太平天國有意將財寶埋在了一個祕密地方。

李秀成有信心鼓動曾大帥造反,一定是有恃無恐,有著他的理由和資本。

造反最需要的資金李秀成必然有辦法籌措,否則這種勸說就是空穴來風,根本打動不了曾國藩。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都城南京被湘軍攻陷。

7月23日,李秀成在今南京市江寧區澗溪村方山被俘。8月7日被殺,前後僅16天時間。

(李秀成劇照)

在這十六天裡,李秀成五萬餘字的供詞。

可是這份供詞被曾國藩看過後,進行了刪改和銷燬, 5萬字的供詞只剩下3萬字。

曾大人向皇帝報呈的《李秀成親供》,就是刪改後的版本。原本一說被焚燬,一說曾國藩交給了兒子曾紀澤收藏。

這份供詞曾在1963年由臺灣的曾國藩曾孫曾約農公開過,總字數33300字,共74頁。

那麼,被曾國藩刪去的那一部分內容到底是什麼?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據著名歷史學家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在著作《李秀成原稿釋疑》中考證,李秀成的口供有好幾處被篡改了。

(李秀成供詞)

第一處是洪秀全的死因。

李秀成供出,洪秀全是四月初一得病,四月二十一日病死,期間洪秀全拒絕服藥。

而曾國藩為了報功,在奏摺上寫的洪秀全死因是“官軍攻城甚急,服毒身死。”

死亡時間也改成了清軍攻南京時的五月二十七日。

第二處是李秀成被俘經過。

李秀成是城破後隻身一人逃到南京城外一座山上,被附近村民認出。

因為李秀成隨身帶的寶物甚多,村民們為這些寶物發生爭執,最後本著誰也別想要的想法,村民們將李秀成捉住送官。而曾國藩上報“遂被曾帥官兵拿獲”,與事實出處甚大。

(曾國藩劇照)

第三處是李秀成和幼天王洪天貴福逃出天京的時間。

李秀成供詞中交待是“初更之後,舍死領頭衝鋒,捨命衝出關來。”

而曾國藩的奏摺將初更改成“四更”,是因為初更時被敵人衝陣逃走,比四更時責任更大一些,為了降低疏忽大意的責任,所以改動了這一處。

第四處是“天朝十誤”中提到的第十誤。

李秀成原本是將“立政無章”當做第十誤的,而曾國藩出於個人目的,將其改成“誤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兵馬”。

這樣一改,便造成了天國所有各處兵馬全被調來守衛天京的假象,攻天京的難度被提升了,自己和曾國荃的功勞也加大了。

其實這四個方面還未必是曾大帥急於處死李秀成原因。

雖然曾國藩有誇大戰功,推卸責任的考慮,但這只不過是旁根細節,並不能動搖曾氏兄弟的大功。

真正讓李秀成閉嘴,不讓他見到皇帝的根本原因是:李秀成試圖說服曾國藩自立為王,恢復漢人江山。

關於這一點,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也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只是根據史料推測,但有很高的可信度。

(曾國藩破城後)

安徽巡撫彭玉麟是曾國藩的親信,他曾派人送密信給曾國藩,信中就說:“東南半壁無主,老帥豈有意乎?”曾國藩看後跟心腹趙烈文說: “不成話,不成話,雪琴(彭玉麟)還如此試我,可惡,可惡!”這件事被趙烈文記了下來,有很高的可信度。

李秀成是天國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絕不甘心偌大的天國就此毀滅,他更不願意輸給“清妖”,所以在生命最後一刻,他想鼓動曾國藩造反,是十分有可能和合理的。


(攻克天京)

李秀成一定是在他的供狀中寫出了有關勸告曾大帥造反的事情,也必然為曾國藩分析了成功的可能性,這才讓曾國藩感到害怕,所以迫不及待的將李秀成殺死滅口。

1936年,著名清史專家孟森為曾國藩刻本《李秀成供》作序,他曾到湖南曾府看到了《李秀成自述原稿》。

國學大師陳寅恪也曾看到供詞原稿,最終認為曾國藩之所以刪改,就是要隱瞞李秀成勸他稱帝這件事。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說是李秀成在供詞中供出了大量天國寶藏的埋藏之處,曾國藩兄弟為了獨吞這批財寶,篡改供詞,殺人滅口。

太平天國實行“配給制”,規定所有公私財產都必須統一集中到“聖庫”,再由聖庫統一配給,百姓若有藏金一兩或銀五兩以上的都要問斬。

這種制度使得太平天國的財富高度集中,聖庫中留有寶藏是很有可能的事。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李秀成供詞》中說:“昔年雖有聖庫之名,實系洪秀全之私藏,並非偽都之公幣。王長兄、次兄且用窮刑峻法蒐括各館之銀米。”

供詞裡面否認了天京聖庫有財物的說法,但一般人都不相信。

《淞滬隨筆》記載清軍進城後,“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淨盡。

說明在當時,清軍是知道天京有寶藏的,只是沒有找到。

這些寶藏一定被轉移了,而做為天國實際領導人的李秀成必然知道下落。

曾國藩在給同治帝的奏摺中,只說找到了二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再無其他。

這種說法明顯違背常識。

洪秀全沒死時,掠奪了各地寶物,收藏在天王府中,曾國藩破城之後,把天王府和各處王府翻了個底朝天,把洪秀全屍體也挖了出來,斷不會一毛錢也搜不出來。

清軍是從 1862年5月起圍困天京的,這時的天京,連一個鳥兒也飛不進去,天京也是一座孤城,一座死城,財寶想花也沒地方花。

即使城破之時,亂軍掠劫了不少財物,但也不可能全部搶走,這件事只有一個解釋,就是之前太平天國有意將財寶埋在了一個祕密地方。

李秀成有信心鼓動曾大帥造反,一定是有恃無恐,有著他的理由和資本。

造反最需要的資金李秀成必然有辦法籌措,否則這種勸說就是空穴來風,根本打動不了曾國藩。

(被俘的李秀成)

所以結合起來分析,李秀成在供詞中提到了天國財寶,是非常有可能的。

曾國藩將供詞撕去的那一萬多字裡面,有沒有這方面的內容?

我個人認為肯定有。

我們通過以上分析和考證,我們就不難得出為什麼在李氏剛被俘時,曾大帥能夠以禮相待,以至李秀成產生了活命的幻想,主動書寫供詞;而寫完後那麼快被處死,這中間的反差實在太大。

所以,李秀成的供詞一是講出了天國覆滅的真相,使得曾國藩的功勞被大打折扣,二是供詞有“大逆不道”之句,三是供詞裡面提到了鉅額財富,這三個方面綜合起來,是李秀成被火速處死的原因。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都城南京被湘軍攻陷。

7月23日,李秀成在今南京市江寧區澗溪村方山被俘。8月7日被殺,前後僅16天時間。

(李秀成劇照)

在這十六天裡,李秀成五萬餘字的供詞。

可是這份供詞被曾國藩看過後,進行了刪改和銷燬, 5萬字的供詞只剩下3萬字。

曾大人向皇帝報呈的《李秀成親供》,就是刪改後的版本。原本一說被焚燬,一說曾國藩交給了兒子曾紀澤收藏。

這份供詞曾在1963年由臺灣的曾國藩曾孫曾約農公開過,總字數33300字,共74頁。

那麼,被曾國藩刪去的那一部分內容到底是什麼?與李秀成之死有沒有關係呢?

據著名歷史學家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在著作《李秀成原稿釋疑》中考證,李秀成的口供有好幾處被篡改了。

(李秀成供詞)

第一處是洪秀全的死因。

李秀成供出,洪秀全是四月初一得病,四月二十一日病死,期間洪秀全拒絕服藥。

而曾國藩為了報功,在奏摺上寫的洪秀全死因是“官軍攻城甚急,服毒身死。”

死亡時間也改成了清軍攻南京時的五月二十七日。

第二處是李秀成被俘經過。

李秀成是城破後隻身一人逃到南京城外一座山上,被附近村民認出。

因為李秀成隨身帶的寶物甚多,村民們為這些寶物發生爭執,最後本著誰也別想要的想法,村民們將李秀成捉住送官。而曾國藩上報“遂被曾帥官兵拿獲”,與事實出處甚大。

(曾國藩劇照)

第三處是李秀成和幼天王洪天貴福逃出天京的時間。

李秀成供詞中交待是“初更之後,舍死領頭衝鋒,捨命衝出關來。”

而曾國藩的奏摺將初更改成“四更”,是因為初更時被敵人衝陣逃走,比四更時責任更大一些,為了降低疏忽大意的責任,所以改動了這一處。

第四處是“天朝十誤”中提到的第十誤。

李秀成原本是將“立政無章”當做第十誤的,而曾國藩出於個人目的,將其改成“誤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兵馬”。

這樣一改,便造成了天國所有各處兵馬全被調來守衛天京的假象,攻天京的難度被提升了,自己和曾國荃的功勞也加大了。

其實這四個方面還未必是曾大帥急於處死李秀成原因。

雖然曾國藩有誇大戰功,推卸責任的考慮,但這只不過是旁根細節,並不能動搖曾氏兄弟的大功。

真正讓李秀成閉嘴,不讓他見到皇帝的根本原因是:李秀成試圖說服曾國藩自立為王,恢復漢人江山。

關於這一點,陳思麓先生和榮孟源先生也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只是根據史料推測,但有很高的可信度。

(曾國藩破城後)

安徽巡撫彭玉麟是曾國藩的親信,他曾派人送密信給曾國藩,信中就說:“東南半壁無主,老帥豈有意乎?”曾國藩看後跟心腹趙烈文說: “不成話,不成話,雪琴(彭玉麟)還如此試我,可惡,可惡!”這件事被趙烈文記了下來,有很高的可信度。

李秀成是天國最後的中流砥柱,他絕不甘心偌大的天國就此毀滅,他更不願意輸給“清妖”,所以在生命最後一刻,他想鼓動曾國藩造反,是十分有可能和合理的。


(攻克天京)

李秀成一定是在他的供狀中寫出了有關勸告曾大帥造反的事情,也必然為曾國藩分析了成功的可能性,這才讓曾國藩感到害怕,所以迫不及待的將李秀成殺死滅口。

1936年,著名清史專家孟森為曾國藩刻本《李秀成供》作序,他曾到湖南曾府看到了《李秀成自述原稿》。

國學大師陳寅恪也曾看到供詞原稿,最終認為曾國藩之所以刪改,就是要隱瞞李秀成勸他稱帝這件事。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說是李秀成在供詞中供出了大量天國寶藏的埋藏之處,曾國藩兄弟為了獨吞這批財寶,篡改供詞,殺人滅口。

太平天國實行“配給制”,規定所有公私財產都必須統一集中到“聖庫”,再由聖庫統一配給,百姓若有藏金一兩或銀五兩以上的都要問斬。

這種制度使得太平天國的財富高度集中,聖庫中留有寶藏是很有可能的事。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李秀成供詞》中說:“昔年雖有聖庫之名,實系洪秀全之私藏,並非偽都之公幣。王長兄、次兄且用窮刑峻法蒐括各館之銀米。”

供詞裡面否認了天京聖庫有財物的說法,但一般人都不相信。

《淞滬隨筆》記載清軍進城後,“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淨盡。

說明在當時,清軍是知道天京有寶藏的,只是沒有找到。

這些寶藏一定被轉移了,而做為天國實際領導人的李秀成必然知道下落。

曾國藩在給同治帝的奏摺中,只說找到了二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再無其他。

這種說法明顯違背常識。

洪秀全沒死時,掠奪了各地寶物,收藏在天王府中,曾國藩破城之後,把天王府和各處王府翻了個底朝天,把洪秀全屍體也挖了出來,斷不會一毛錢也搜不出來。

清軍是從 1862年5月起圍困天京的,這時的天京,連一個鳥兒也飛不進去,天京也是一座孤城,一座死城,財寶想花也沒地方花。

即使城破之時,亂軍掠劫了不少財物,但也不可能全部搶走,這件事只有一個解釋,就是之前太平天國有意將財寶埋在了一個祕密地方。

李秀成有信心鼓動曾大帥造反,一定是有恃無恐,有著他的理由和資本。

造反最需要的資金李秀成必然有辦法籌措,否則這種勸說就是空穴來風,根本打動不了曾國藩。

(被俘的李秀成)

所以結合起來分析,李秀成在供詞中提到了天國財寶,是非常有可能的。

曾國藩將供詞撕去的那一萬多字裡面,有沒有這方面的內容?

我個人認為肯定有。

我們通過以上分析和考證,我們就不難得出為什麼在李氏剛被俘時,曾大帥能夠以禮相待,以至李秀成產生了活命的幻想,主動書寫供詞;而寫完後那麼快被處死,這中間的反差實在太大。

所以,李秀成的供詞一是講出了天國覆滅的真相,使得曾國藩的功勞被大打折扣,二是供詞有“大逆不道”之句,三是供詞裡面提到了鉅額財富,這三個方面綜合起來,是李秀成被火速處死的原因。

(曾國潘)

洪秀全在統治天國的十幾年中,搜刮了天下不少財寶,這一點已得到確認。天國財富到底有沒有,或者埋在哪裡,至今仍然是個謎。

參考資料:陳思麓、榮孟源《李秀成原稿釋疑》 方以晃 《淞滬隨筆》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馮生

历史漫谈君
2019-07-28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863年,李秀成力勸洪秀全”讓城別走”,但被洪秀全斥之。1864年,李秀成率領部隊約1000多人護送幼主突圍,此過程中被村民所俘,被獻到清軍營中。

李秀成在被曾國藩俘虜之後,以日均五六千字的速度寫了絕命書,共計3萬多字。絕命書的內容主要是太平天國的概況,主要領導人,和與清軍作戰的各大戰役具體情況,還有對曾國藩清軍部隊的分析。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863年,李秀成力勸洪秀全”讓城別走”,但被洪秀全斥之。1864年,李秀成率領部隊約1000多人護送幼主突圍,此過程中被村民所俘,被獻到清軍營中。

李秀成在被曾國藩俘虜之後,以日均五六千字的速度寫了絕命書,共計3萬多字。絕命書的內容主要是太平天國的概況,主要領導人,和與清軍作戰的各大戰役具體情況,還有對曾國藩清軍部隊的分析。



從7月27日到8月7日,短短10天的時間,曾國藩就火速斬了李秀成的首級,其原因如下。

一,太平天國與清軍多年交戰,李秀成知道清軍太多的祕密,不殺不行。

李秀成寫了3萬多字的絕命書,他對清軍熟悉,知道清軍的太多祕密,在絕命書中分析的頭頭是道,那麼如果把他留下來,帶到京城慈禧身邊,慈禧必定還會進一步對其進行審訊。

這樣就可能就會洩露一些曾國藩不想說的祕密,比如在哪次戰役中,清軍敗的如何?為何敗?比如某次戰役中,清軍自己說大勝,李秀成一說就成了小勝。比如清軍哪次敗了想隱瞞不說,結果就讓李秀成說出來了。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863年,李秀成力勸洪秀全”讓城別走”,但被洪秀全斥之。1864年,李秀成率領部隊約1000多人護送幼主突圍,此過程中被村民所俘,被獻到清軍營中。

李秀成在被曾國藩俘虜之後,以日均五六千字的速度寫了絕命書,共計3萬多字。絕命書的內容主要是太平天國的概況,主要領導人,和與清軍作戰的各大戰役具體情況,還有對曾國藩清軍部隊的分析。



從7月27日到8月7日,短短10天的時間,曾國藩就火速斬了李秀成的首級,其原因如下。

一,太平天國與清軍多年交戰,李秀成知道清軍太多的祕密,不殺不行。

李秀成寫了3萬多字的絕命書,他對清軍熟悉,知道清軍的太多祕密,在絕命書中分析的頭頭是道,那麼如果把他留下來,帶到京城慈禧身邊,慈禧必定還會進一步對其進行審訊。

這樣就可能就會洩露一些曾國藩不想說的祕密,比如在哪次戰役中,清軍敗的如何?為何敗?比如某次戰役中,清軍自己說大勝,李秀成一說就成了小勝。比如清軍哪次敗了想隱瞞不說,結果就讓李秀成說出來了。



還有清軍軍紀的問題,籌集軍餉的祕密。比如曾國藩的軍隊是多麼聽曾國藩的,快相當於他個人的私人武裝了。

所有這些被李秀成說出來,都會變了味兒,是對曾國藩不利的。那麼留著李秀成就相當於留了一個隱患,埋了一個地雷,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爆炸。

二,惺惺相惜,曾國藩承諾給李秀成一個乾脆的結局。所以李秀成才肯寫絕命書,敞開了心扉。

李秀成在與曾國藩多年的戰役中,早已被曾國藩既憎恨又佩服,大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感。

曾國藩和李秀成都知道,如果把李秀成運到慈禧身邊,非得被凌遲活颳了不可。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863年,李秀成力勸洪秀全”讓城別走”,但被洪秀全斥之。1864年,李秀成率領部隊約1000多人護送幼主突圍,此過程中被村民所俘,被獻到清軍營中。

李秀成在被曾國藩俘虜之後,以日均五六千字的速度寫了絕命書,共計3萬多字。絕命書的內容主要是太平天國的概況,主要領導人,和與清軍作戰的各大戰役具體情況,還有對曾國藩清軍部隊的分析。



從7月27日到8月7日,短短10天的時間,曾國藩就火速斬了李秀成的首級,其原因如下。

一,太平天國與清軍多年交戰,李秀成知道清軍太多的祕密,不殺不行。

李秀成寫了3萬多字的絕命書,他對清軍熟悉,知道清軍的太多祕密,在絕命書中分析的頭頭是道,那麼如果把他留下來,帶到京城慈禧身邊,慈禧必定還會進一步對其進行審訊。

這樣就可能就會洩露一些曾國藩不想說的祕密,比如在哪次戰役中,清軍敗的如何?為何敗?比如某次戰役中,清軍自己說大勝,李秀成一說就成了小勝。比如清軍哪次敗了想隱瞞不說,結果就讓李秀成說出來了。



還有清軍軍紀的問題,籌集軍餉的祕密。比如曾國藩的軍隊是多麼聽曾國藩的,快相當於他個人的私人武裝了。

所有這些被李秀成說出來,都會變了味兒,是對曾國藩不利的。那麼留著李秀成就相當於留了一個隱患,埋了一個地雷,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爆炸。

二,惺惺相惜,曾國藩承諾給李秀成一個乾脆的結局。所以李秀成才肯寫絕命書,敞開了心扉。

李秀成在與曾國藩多年的戰役中,早已被曾國藩既憎恨又佩服,大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感。

曾國藩和李秀成都知道,如果把李秀成運到慈禧身邊,非得被凌遲活颳了不可。



所以知道此悲慘結局,那麼還不如來一個乾脆的結果。而這個結果,曾國藩可以給他。

李秀成的絕命書中肯定委婉的也提出希望曾國藩能夠和他一起反戈一擊,提出清王朝氣數已盡。只有這樣,李秀成才能報保命。但是對於老油條曾國藩來說,他又是老好人,他會從部隊所有人的角度去考慮,做叛軍他是萬萬做不到的,所以就只有犧牲李秀成一人。要不慈禧怎麼賭定曾國藩不會造反,要不怎麼流傳著中國有三個半聖人,而曾國藩就是那半個聖人呢?

三,曾國藩好不容易抓住了李秀成,並且自己幾次險些喪命,他想及早處理李秀成,怕夜長夢多。太平天國雖然主力被殲滅,但是餘力尚在。

曾國藩真怕,如果把李秀成運到京城去,半路上被劫了,那麼就功虧一簣了,不知道何時才能把李秀成抓住。慈禧如果因此降罪下來,自己就吃不了兜著走。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863年,李秀成力勸洪秀全”讓城別走”,但被洪秀全斥之。1864年,李秀成率領部隊約1000多人護送幼主突圍,此過程中被村民所俘,被獻到清軍營中。

李秀成在被曾國藩俘虜之後,以日均五六千字的速度寫了絕命書,共計3萬多字。絕命書的內容主要是太平天國的概況,主要領導人,和與清軍作戰的各大戰役具體情況,還有對曾國藩清軍部隊的分析。



從7月27日到8月7日,短短10天的時間,曾國藩就火速斬了李秀成的首級,其原因如下。

一,太平天國與清軍多年交戰,李秀成知道清軍太多的祕密,不殺不行。

李秀成寫了3萬多字的絕命書,他對清軍熟悉,知道清軍的太多祕密,在絕命書中分析的頭頭是道,那麼如果把他留下來,帶到京城慈禧身邊,慈禧必定還會進一步對其進行審訊。

這樣就可能就會洩露一些曾國藩不想說的祕密,比如在哪次戰役中,清軍敗的如何?為何敗?比如某次戰役中,清軍自己說大勝,李秀成一說就成了小勝。比如清軍哪次敗了想隱瞞不說,結果就讓李秀成說出來了。



還有清軍軍紀的問題,籌集軍餉的祕密。比如曾國藩的軍隊是多麼聽曾國藩的,快相當於他個人的私人武裝了。

所有這些被李秀成說出來,都會變了味兒,是對曾國藩不利的。那麼留著李秀成就相當於留了一個隱患,埋了一個地雷,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爆炸。

二,惺惺相惜,曾國藩承諾給李秀成一個乾脆的結局。所以李秀成才肯寫絕命書,敞開了心扉。

李秀成在與曾國藩多年的戰役中,早已被曾國藩既憎恨又佩服,大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感。

曾國藩和李秀成都知道,如果把李秀成運到慈禧身邊,非得被凌遲活颳了不可。



所以知道此悲慘結局,那麼還不如來一個乾脆的結果。而這個結果,曾國藩可以給他。

李秀成的絕命書中肯定委婉的也提出希望曾國藩能夠和他一起反戈一擊,提出清王朝氣數已盡。只有這樣,李秀成才能報保命。但是對於老油條曾國藩來說,他又是老好人,他會從部隊所有人的角度去考慮,做叛軍他是萬萬做不到的,所以就只有犧牲李秀成一人。要不慈禧怎麼賭定曾國藩不會造反,要不怎麼流傳著中國有三個半聖人,而曾國藩就是那半個聖人呢?

三,曾國藩好不容易抓住了李秀成,並且自己幾次險些喪命,他想及早處理李秀成,怕夜長夢多。太平天國雖然主力被殲滅,但是餘力尚在。

曾國藩真怕,如果把李秀成運到京城去,半路上被劫了,那麼就功虧一簣了,不知道何時才能把李秀成抓住。慈禧如果因此降罪下來,自己就吃不了兜著走。



基於上述原因,曾國藩才上書慈禧,要求儘快把李秀成給解決了。

曾國藩殺李秀成,把李秀成所寫供詞進行了刪改,抄寫了兩份,一份送清廷軍機處,另一份自己保存好了。

而李秀成供詞手跡原稿則祕不示人。直到一九六二年七月,曾國藩之曾孫曾約農將李秀成供詞手跡交臺灣世界書局影印,名《李秀成親供手跡》。

曾氏家族祕藏多年的《李秀成親供手跡》對後人研究太平天國有極大的指導價值。

瀚海说史
2019-07-24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最為重要的將領,他與陳玉成共同撐起了太平天國後期的大梁。李秀成兩破清軍江南大營,解天京之危,為太平天國的穩定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到了太平天國的後期,整個領導班子已腐敗不堪,讓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日暮西山。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最為重要的將領,他與陳玉成共同撐起了太平天國後期的大梁。李秀成兩破清軍江南大營,解天京之危,為太平天國的穩定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到了太平天國的後期,整個領導班子已腐敗不堪,讓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日暮西山。

李秀成被俘虜後,選擇了投降

自從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整個太平天國高層之間的內鬥也讓清軍抓住了機會,被圍困多時的天京城在洪秀全病死後沒多久,就被清軍炸開了城牆,清軍就像潮水一般的湧進了天京城。

當時李秀成掩護著幼天王突圍,因為把自己的戰馬給幼天王,而他自己因為沒有好馬突圍不成功,最終被俘虜。被俘虜後的李秀成並沒有像英王陳玉成那樣選擇英勇就義,而是選擇了投降曾國藩,並在牢裡寫下了記錄他自己的萬言自供狀。但曾國藩在看了李秀成的自供狀之後,就迫不及待的把李秀成給殺了。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最為重要的將領,他與陳玉成共同撐起了太平天國後期的大梁。李秀成兩破清軍江南大營,解天京之危,為太平天國的穩定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到了太平天國的後期,整個領導班子已腐敗不堪,讓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日暮西山。

李秀成被俘虜後,選擇了投降

自從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整個太平天國高層之間的內鬥也讓清軍抓住了機會,被圍困多時的天京城在洪秀全病死後沒多久,就被清軍炸開了城牆,清軍就像潮水一般的湧進了天京城。

當時李秀成掩護著幼天王突圍,因為把自己的戰馬給幼天王,而他自己因為沒有好馬突圍不成功,最終被俘虜。被俘虜後的李秀成並沒有像英王陳玉成那樣選擇英勇就義,而是選擇了投降曾國藩,並在牢裡寫下了記錄他自己的萬言自供狀。但曾國藩在看了李秀成的自供狀之後,就迫不及待的把李秀成給殺了。

曾國藩看了自供狀後,為什麼要決定將李秀成處決呢?

  1. 從李秀成的人品來看,他並不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他決定投降清廷肯定是有他自己的打算。特別是李秀成被俘虜後,與曾國藩有過一次密談,他們談論的內容外人無從得知。在密談後李秀成才開始寫自供狀。
  2. 李秀成寫好自供狀後,有可能在裡面寫了一些讓曾國藩害怕的言論,而曾國藩讓李秀成認罪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所以在誘使李秀成寫好投降書後,是為了更好的打擊太平天國的殘餘勢力。
  3. 李秀成並沒有在自供狀上寫出太平天國其他主力的動向,曾國藩認為李秀成並沒有真心歸降清朝,而是有保存太平天國軍事力量的意圖。
  4. 李秀成曾經勸說過曾國藩反清,取代清朝後曾來做皇帝。但曾國藩害怕李秀成到北京城後,把這事說給老佛爺聽,給自己召來殺身之禍,所以曾國藩快刀斬亂麻堵上李秀成之口。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最為重要的將領,他與陳玉成共同撐起了太平天國後期的大梁。李秀成兩破清軍江南大營,解天京之危,為太平天國的穩定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到了太平天國的後期,整個領導班子已腐敗不堪,讓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日暮西山。

    李秀成被俘虜後,選擇了投降

    自從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整個太平天國高層之間的內鬥也讓清軍抓住了機會,被圍困多時的天京城在洪秀全病死後沒多久,就被清軍炸開了城牆,清軍就像潮水一般的湧進了天京城。

    當時李秀成掩護著幼天王突圍,因為把自己的戰馬給幼天王,而他自己因為沒有好馬突圍不成功,最終被俘虜。被俘虜後的李秀成並沒有像英王陳玉成那樣選擇英勇就義,而是選擇了投降曾國藩,並在牢裡寫下了記錄他自己的萬言自供狀。但曾國藩在看了李秀成的自供狀之後,就迫不及待的把李秀成給殺了。

    曾國藩看了自供狀後,為什麼要決定將李秀成處決呢?

    1. 從李秀成的人品來看,他並不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他決定投降清廷肯定是有他自己的打算。特別是李秀成被俘虜後,與曾國藩有過一次密談,他們談論的內容外人無從得知。在密談後李秀成才開始寫自供狀。
    2. 李秀成寫好自供狀後,有可能在裡面寫了一些讓曾國藩害怕的言論,而曾國藩讓李秀成認罪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所以在誘使李秀成寫好投降書後,是為了更好的打擊太平天國的殘餘勢力。
    3. 李秀成並沒有在自供狀上寫出太平天國其他主力的動向,曾國藩認為李秀成並沒有真心歸降清朝,而是有保存太平天國軍事力量的意圖。
    4. 李秀成曾經勸說過曾國藩反清,取代清朝後曾來做皇帝。但曾國藩害怕李秀成到北京城後,把這事說給老佛爺聽,給自己召來殺身之禍,所以曾國藩快刀斬亂麻堵上李秀成之口。

    根據史學家們的研究,李秀成的自供狀是被曾國藩篡改過的,而非李秀成本意之稿。史學家們還認為李秀成假借投降,實則是為了讓曾國藩不要拿其他太平天國的士兵開刀。更重要的是想要說服曾國藩造反。李秀成不是姜維,曾國藩也不是鍾會,所以歷史沒有重演。

望风瑟瑟
2019-07-18

1977年12月,曾國藩的曾外孫女把李秀成勸曾國藩做皇帝的曾家口碑寫給了著名學者羅爾綱先生,口碑記錄為:“李秀成勸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可見李秀成寫下的洋洋數萬言中並不全是認罪之言,有可能有一部分是對曾國藩說的勸進之言,還有一部分是對湘軍不利的言論,這也正是為什麼李秀成的認罪書全書,曾國藩只給慈禧抄錄了其中百分之七十的內容,也正是急忙把李秀成處死的主要原因。

1977年12月,曾國藩的曾外孫女把李秀成勸曾國藩做皇帝的曾家口碑寫給了著名學者羅爾綱先生,口碑記錄為:“李秀成勸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可見李秀成寫下的洋洋數萬言中並不全是認罪之言,有可能有一部分是對曾國藩說的勸進之言,還有一部分是對湘軍不利的言論,這也正是為什麼李秀成的認罪書全書,曾國藩只給慈禧抄錄了其中百分之七十的內容,也正是急忙把李秀成處死的主要原因。


太平天國的眾多將領中,非議最大的莫過於李秀成,他有兩件事被人詬病,其一是沒有發兵救陳玉成,其二是被曾國荃俘虜後的變節。先不說陳玉成的事,就說是他被俘變節,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

縱觀李秀成在太平天國的經歷,曾多次打敗湘軍,與陳玉成兩次攻破湘軍大營,逼得曾國藩數次想自殺。此時的他已經成為清朝以及湘軍的眼中釘,肉中刺了,就算投誠了清朝為不會有好結果。尤其是南京城破後,依照李秀成的頭腦,不會想不到自己已經對清朝沒什麼利用價值了,那麼自認大清子民就會免罪?但是他還是認罪了,那麼為什麼呢?

1977年12月,曾國藩的曾外孫女把李秀成勸曾國藩做皇帝的曾家口碑寫給了著名學者羅爾綱先生,口碑記錄為:“李秀成勸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可見李秀成寫下的洋洋數萬言中並不全是認罪之言,有可能有一部分是對曾國藩說的勸進之言,還有一部分是對湘軍不利的言論,這也正是為什麼李秀成的認罪書全書,曾國藩只給慈禧抄錄了其中百分之七十的內容,也正是急忙把李秀成處死的主要原因。


太平天國的眾多將領中,非議最大的莫過於李秀成,他有兩件事被人詬病,其一是沒有發兵救陳玉成,其二是被曾國荃俘虜後的變節。先不說陳玉成的事,就說是他被俘變節,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

縱觀李秀成在太平天國的經歷,曾多次打敗湘軍,與陳玉成兩次攻破湘軍大營,逼得曾國藩數次想自殺。此時的他已經成為清朝以及湘軍的眼中釘,肉中刺了,就算投誠了清朝為不會有好結果。尤其是南京城破後,依照李秀成的頭腦,不會想不到自己已經對清朝沒什麼利用價值了,那麼自認大清子民就會免罪?但是他還是認罪了,那麼為什麼呢?


李秀成的供狀與其說是供狀,不如說是遺書,他在數萬言中回顧太平天國興衰成敗,總結經驗教訓,並提出“收齊章程”,希望由自己代為招降太平軍殘餘部隊,在供狀中也曾卑躬屈膝的對清朝皇帝及曾國藩極盡褒獎之能事,並提出一些治國之道,說道“免大清心腹之患再生”等等。但是說這些話是有前提的,因為他已經把小天王送出了南京,其真正目的應該是假降以惑曾國藩,以圖他日東山再起。

除卻供狀之中幾度勸進褒獎曾國藩之言,另外供狀中有可能有對湘軍不利之言。因為當時湘軍攻破南京城,大量的金銀珠寶,糧食軍火全部被湘軍所得。李秀成也曾大罵曾國荃,因而最後被曾國荃親手砍殺。

1977年12月,曾國藩的曾外孫女把李秀成勸曾國藩做皇帝的曾家口碑寫給了著名學者羅爾綱先生,口碑記錄為:“李秀成勸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可見李秀成寫下的洋洋數萬言中並不全是認罪之言,有可能有一部分是對曾國藩說的勸進之言,還有一部分是對湘軍不利的言論,這也正是為什麼李秀成的認罪書全書,曾國藩只給慈禧抄錄了其中百分之七十的內容,也正是急忙把李秀成處死的主要原因。


太平天國的眾多將領中,非議最大的莫過於李秀成,他有兩件事被人詬病,其一是沒有發兵救陳玉成,其二是被曾國荃俘虜後的變節。先不說陳玉成的事,就說是他被俘變節,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

縱觀李秀成在太平天國的經歷,曾多次打敗湘軍,與陳玉成兩次攻破湘軍大營,逼得曾國藩數次想自殺。此時的他已經成為清朝以及湘軍的眼中釘,肉中刺了,就算投誠了清朝為不會有好結果。尤其是南京城破後,依照李秀成的頭腦,不會想不到自己已經對清朝沒什麼利用價值了,那麼自認大清子民就會免罪?但是他還是認罪了,那麼為什麼呢?


李秀成的供狀與其說是供狀,不如說是遺書,他在數萬言中回顧太平天國興衰成敗,總結經驗教訓,並提出“收齊章程”,希望由自己代為招降太平軍殘餘部隊,在供狀中也曾卑躬屈膝的對清朝皇帝及曾國藩極盡褒獎之能事,並提出一些治國之道,說道“免大清心腹之患再生”等等。但是說這些話是有前提的,因為他已經把小天王送出了南京,其真正目的應該是假降以惑曾國藩,以圖他日東山再起。

除卻供狀之中幾度勸進褒獎曾國藩之言,另外供狀中有可能有對湘軍不利之言。因為當時湘軍攻破南京城,大量的金銀珠寶,糧食軍火全部被湘軍所得。李秀成也曾大罵曾國荃,因而最後被曾國荃親手砍殺。

不論供狀中到底寫的什麼,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就李秀成而言,他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變節與否,已無從討論,這種源於價值觀的東西無法考證,只能推測,再推測,只能而已!

江湖小晓生
2019-07-24

東南半壁無主,老帥豈有意乎?


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以後,這句話可能是迴盪在他腦海之中,最長久的一句話,也是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說這話的人是曾國藩的下屬安徽巡撫彭玉麟。在攻陷太平天國的之後,為什麼曾國藩要急忙處死李秀成呢?

東南半壁無主,老帥豈有意乎?


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以後,這句話可能是迴盪在他腦海之中,最長久的一句話,也是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說這話的人是曾國藩的下屬安徽巡撫彭玉麟。在攻陷太平天國的之後,為什麼曾國藩要急忙處死李秀成呢?

忠王李秀成從被抓到被殺,只用了16天。

天京城被攻破以後,作為太平天國的高級將領,李秀成帶著一麻袋財寶逃到了方山之上,可是這件事被當地的農民發現。可能因為分贓不均的原因,李秀成的行蹤被當地農民暴露,從而李秀成被清軍俘虜。

這件事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因為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實際的領導人,洪秀全當時已經死透了,小天王才十幾歲,所以一切軍國大事都是由李秀成做主。

當戈登開炮猛轟,隨即進攻壁壘森嚴的胸牆時,迎面對抗的並非慕王,而是萬夫莫當的忠王本人!他率領三千精兵,一律身穿黃袍。戰鬥在前哨,由忠王親自督軍捍衛。戈登生平只有這一次在沙場上面對偉大的太平軍統帥。事後他不得不承認:忠王衝鋒時端的身先士卒,銳不可當。---《戈登在中國》

現在抓到了李秀成,那就等於是抓到了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人,這件事必須要曾國藩親自審理才行。曾國藩見到李秀成以後,命他寫下了洋洋灑灑5萬多字的供詞。時間長達16天之久,供詞呈上以後,曾國藩立刻將李秀成殺掉,順便將供詞改成了3萬多字。

現在這份供詞依舊在曾國藩後人手中,近些年他還拿出來展示過,那麼被刪減的2萬多字到底寫了哪些內容呢?

東南半壁無主,老帥豈有意乎?


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以後,這句話可能是迴盪在他腦海之中,最長久的一句話,也是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說這話的人是曾國藩的下屬安徽巡撫彭玉麟。在攻陷太平天國的之後,為什麼曾國藩要急忙處死李秀成呢?

忠王李秀成從被抓到被殺,只用了16天。

天京城被攻破以後,作為太平天國的高級將領,李秀成帶著一麻袋財寶逃到了方山之上,可是這件事被當地的農民發現。可能因為分贓不均的原因,李秀成的行蹤被當地農民暴露,從而李秀成被清軍俘虜。

這件事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因為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實際的領導人,洪秀全當時已經死透了,小天王才十幾歲,所以一切軍國大事都是由李秀成做主。

當戈登開炮猛轟,隨即進攻壁壘森嚴的胸牆時,迎面對抗的並非慕王,而是萬夫莫當的忠王本人!他率領三千精兵,一律身穿黃袍。戰鬥在前哨,由忠王親自督軍捍衛。戈登生平只有這一次在沙場上面對偉大的太平軍統帥。事後他不得不承認:忠王衝鋒時端的身先士卒,銳不可當。---《戈登在中國》

現在抓到了李秀成,那就等於是抓到了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人,這件事必須要曾國藩親自審理才行。曾國藩見到李秀成以後,命他寫下了洋洋灑灑5萬多字的供詞。時間長達16天之久,供詞呈上以後,曾國藩立刻將李秀成殺掉,順便將供詞改成了3萬多字。

現在這份供詞依舊在曾國藩後人手中,近些年他還拿出來展示過,那麼被刪減的2萬多字到底寫了哪些內容呢?

李秀成讓曾國藩自立為王,並且提出了建設性方案。

李秀成雖然已經成為了敗軍之將,但是他一呼百應的號召力還在。只要他能夠出獄,至少能夠號召來上萬人馬,所以李秀成所提出的建議,是有參考價值的。

早在攻陷天京城的時候,曾國藩的部下們就紛紛希望曾國藩能夠自立為王,因為當時滿清政府壓根就沒有能力抵抗曾國藩的湘軍。就連淮軍和楚軍的領袖李鴻章和左宗棠,其實也都是曾國藩一手提拔上來的。

所以當時天下沒有人能跟曾國藩爭鋒,再加上他有一個好勇鬥狠的弟弟曾國荃,所以他奪取天下的可能性很高。前文就說了彭玉麟問曾國藩是否要自立,可是曾國藩給出的回答卻是反問彭玉麟是不是在試探他。

這個時候李秀成提出這一點,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最關鍵的一點是,李秀成不僅在供詞中提到了這一點,而且還提出了具體的謀劃方案,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即使曾國藩本人打算這麼幹,那也不能把這些方案寫在明面上,更不可能將這些事情傳到慈禧太后那邊去。

東南半壁無主,老帥豈有意乎?


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以後,這句話可能是迴盪在他腦海之中,最長久的一句話,也是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說這話的人是曾國藩的下屬安徽巡撫彭玉麟。在攻陷太平天國的之後,為什麼曾國藩要急忙處死李秀成呢?

忠王李秀成從被抓到被殺,只用了16天。

天京城被攻破以後,作為太平天國的高級將領,李秀成帶著一麻袋財寶逃到了方山之上,可是這件事被當地的農民發現。可能因為分贓不均的原因,李秀成的行蹤被當地農民暴露,從而李秀成被清軍俘虜。

這件事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因為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實際的領導人,洪秀全當時已經死透了,小天王才十幾歲,所以一切軍國大事都是由李秀成做主。

當戈登開炮猛轟,隨即進攻壁壘森嚴的胸牆時,迎面對抗的並非慕王,而是萬夫莫當的忠王本人!他率領三千精兵,一律身穿黃袍。戰鬥在前哨,由忠王親自督軍捍衛。戈登生平只有這一次在沙場上面對偉大的太平軍統帥。事後他不得不承認:忠王衝鋒時端的身先士卒,銳不可當。---《戈登在中國》

現在抓到了李秀成,那就等於是抓到了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人,這件事必須要曾國藩親自審理才行。曾國藩見到李秀成以後,命他寫下了洋洋灑灑5萬多字的供詞。時間長達16天之久,供詞呈上以後,曾國藩立刻將李秀成殺掉,順便將供詞改成了3萬多字。

現在這份供詞依舊在曾國藩後人手中,近些年他還拿出來展示過,那麼被刪減的2萬多字到底寫了哪些內容呢?

李秀成讓曾國藩自立為王,並且提出了建設性方案。

李秀成雖然已經成為了敗軍之將,但是他一呼百應的號召力還在。只要他能夠出獄,至少能夠號召來上萬人馬,所以李秀成所提出的建議,是有參考價值的。

早在攻陷天京城的時候,曾國藩的部下們就紛紛希望曾國藩能夠自立為王,因為當時滿清政府壓根就沒有能力抵抗曾國藩的湘軍。就連淮軍和楚軍的領袖李鴻章和左宗棠,其實也都是曾國藩一手提拔上來的。

所以當時天下沒有人能跟曾國藩爭鋒,再加上他有一個好勇鬥狠的弟弟曾國荃,所以他奪取天下的可能性很高。前文就說了彭玉麟問曾國藩是否要自立,可是曾國藩給出的回答卻是反問彭玉麟是不是在試探他。

這個時候李秀成提出這一點,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最關鍵的一點是,李秀成不僅在供詞中提到了這一點,而且還提出了具體的謀劃方案,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即使曾國藩本人打算這麼幹,那也不能把這些方案寫在明面上,更不可能將這些事情傳到慈禧太后那邊去。

李秀成的建議可行嗎?曾國藩為何拒絕稱王。

李秀成是不可多得的將才,他提出的建議,一定是比較合理的。尤其他對江南地區的瞭解,以及一呼百應的能力。那麼曾國藩為什麼表示拒絕呢?

據說當時曾國藩手下很多人都願意支持曾國藩自立為王,畢竟曾國藩是鄉勇領袖,他做了皇帝,這幫鄉勇們也都能沾光。曾國藩之所以拒絕是有自己的考慮的。

  1. 首先安徽巡撫彭玉麟說這話,到底是誰的意思。儘管彭玉麟是曾國藩的好友,但是我認為在自立這件事上,絕對不會隨便開玩笑。所以曾國藩認為清廷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甚至已經找人來試探自己。只要自己稍微有一點歪心思,都會被扼殺在搖籃裡。
  2. 其次曾國藩的舊部們難道都支持自己嗎?我看未必。首先李鴻章所帶領的淮軍,其實在這件事上是沒有任何表態的,不表態也就是反對。即使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弟子,在大是大非面前,他還是分得清的。

而且左宗棠的楚軍其實也未必支持曾國藩,所以曾國藩的內部本身就存在很大問題,壓根就不具備稱王的條件。

東南半壁無主,老帥豈有意乎?


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以後,這句話可能是迴盪在他腦海之中,最長久的一句話,也是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說這話的人是曾國藩的下屬安徽巡撫彭玉麟。在攻陷太平天國的之後,為什麼曾國藩要急忙處死李秀成呢?

忠王李秀成從被抓到被殺,只用了16天。

天京城被攻破以後,作為太平天國的高級將領,李秀成帶著一麻袋財寶逃到了方山之上,可是這件事被當地的農民發現。可能因為分贓不均的原因,李秀成的行蹤被當地農民暴露,從而李秀成被清軍俘虜。

這件事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因為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實際的領導人,洪秀全當時已經死透了,小天王才十幾歲,所以一切軍國大事都是由李秀成做主。

當戈登開炮猛轟,隨即進攻壁壘森嚴的胸牆時,迎面對抗的並非慕王,而是萬夫莫當的忠王本人!他率領三千精兵,一律身穿黃袍。戰鬥在前哨,由忠王親自督軍捍衛。戈登生平只有這一次在沙場上面對偉大的太平軍統帥。事後他不得不承認:忠王衝鋒時端的身先士卒,銳不可當。---《戈登在中國》

現在抓到了李秀成,那就等於是抓到了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人,這件事必須要曾國藩親自審理才行。曾國藩見到李秀成以後,命他寫下了洋洋灑灑5萬多字的供詞。時間長達16天之久,供詞呈上以後,曾國藩立刻將李秀成殺掉,順便將供詞改成了3萬多字。

現在這份供詞依舊在曾國藩後人手中,近些年他還拿出來展示過,那麼被刪減的2萬多字到底寫了哪些內容呢?

李秀成讓曾國藩自立為王,並且提出了建設性方案。

李秀成雖然已經成為了敗軍之將,但是他一呼百應的號召力還在。只要他能夠出獄,至少能夠號召來上萬人馬,所以李秀成所提出的建議,是有參考價值的。

早在攻陷天京城的時候,曾國藩的部下們就紛紛希望曾國藩能夠自立為王,因為當時滿清政府壓根就沒有能力抵抗曾國藩的湘軍。就連淮軍和楚軍的領袖李鴻章和左宗棠,其實也都是曾國藩一手提拔上來的。

所以當時天下沒有人能跟曾國藩爭鋒,再加上他有一個好勇鬥狠的弟弟曾國荃,所以他奪取天下的可能性很高。前文就說了彭玉麟問曾國藩是否要自立,可是曾國藩給出的回答卻是反問彭玉麟是不是在試探他。

這個時候李秀成提出這一點,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最關鍵的一點是,李秀成不僅在供詞中提到了這一點,而且還提出了具體的謀劃方案,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即使曾國藩本人打算這麼幹,那也不能把這些方案寫在明面上,更不可能將這些事情傳到慈禧太后那邊去。

李秀成的建議可行嗎?曾國藩為何拒絕稱王。

李秀成是不可多得的將才,他提出的建議,一定是比較合理的。尤其他對江南地區的瞭解,以及一呼百應的能力。那麼曾國藩為什麼表示拒絕呢?

據說當時曾國藩手下很多人都願意支持曾國藩自立為王,畢竟曾國藩是鄉勇領袖,他做了皇帝,這幫鄉勇們也都能沾光。曾國藩之所以拒絕是有自己的考慮的。

  1. 首先安徽巡撫彭玉麟說這話,到底是誰的意思。儘管彭玉麟是曾國藩的好友,但是我認為在自立這件事上,絕對不會隨便開玩笑。所以曾國藩認為清廷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甚至已經找人來試探自己。只要自己稍微有一點歪心思,都會被扼殺在搖籃裡。
  2. 其次曾國藩的舊部們難道都支持自己嗎?我看未必。首先李鴻章所帶領的淮軍,其實在這件事上是沒有任何表態的,不表態也就是反對。即使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弟子,在大是大非面前,他還是分得清的。

而且左宗棠的楚軍其實也未必支持曾國藩,所以曾國藩的內部本身就存在很大問題,壓根就不具備稱王的條件。

李秀成可能還透露了太平天國寶藏的祕密,曾國藩私吞了這筆寶藏。

不稱王是可以忍受住的,畢竟這是大是大非的事情。但是不貪財,那就不現實了。就算曾國藩本人不貪財,他的那些手下,也都是貪財之人。

他們殺進天京城以後,燒殺搶掠,不知道搶奪了多少太平天國的財富。而太平天國最大的一筆財富,其實並沒有被找到。曾國藩在彙報慈禧太后的時候,說國庫裡是空的。這壓根就不可能,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被曾國藩的部下給私吞了。

那麼除了國庫裡的錢財,太平天國的巨大寶藏,到底藏在哪兒呢?這件事曾國藩從未提及,我認為李秀成作為太平天國後期的實際領導人,一定知道這筆寶藏的下落,所以他將這件事告訴了曾國藩。

曾國藩為了掩人耳目,只好迅速殺掉了李秀成,從此只有他知道這筆寶藏的下落。至於供詞,當然是也是要修改的了。

總結:李秀成可能想成為第二個姜維,可曾國藩不願做第二個鍾會。

當年鍾會帶兵入蜀的時候,姜維帶著人馬歸順了鍾會。但是他並不是真的想要歸順鍾會,而是慫恿鍾會入蜀以後自己稱王。鍾會顯然是上當了,只要鍾會叛變的話,那麼蜀漢復國就有希望了,當時劉禪還在成都,所以一切都來得及。

可惜後來鍾會的下場很慘,姜維也因此而死,計謀沒有得逞。李秀成熟讀兵書,自然是知道這段故事,所以他也想成為第二個姜維,謀圖復國的計劃。但是曾國藩也是讀過這段歷史的人,他可不想成為第二個鍾會,所以從源頭上拒絕了這件事。

結果證明,曾國藩的想法是錯誤的。他功成名就以後,並沒有再次得到清王朝的重用,反而被剝奪了軍權,可能這一點李秀成也在供詞中提到過吧。

祗树
2019-07-23

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李秀成的供詞,可不止是斷人財路那麼簡單,簡直可以要了曾國藩的命!

曾國藩“半聖”的封號是怎麼得來的?難道是靠戰敗投江?靠揚州剃頭?靠日記戒色?靠家書治國?

都不是。

金陵被攻克時,大清國是個什麼狀態呢?

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李秀成的供詞,可不止是斷人財路那麼簡單,簡直可以要了曾國藩的命!

曾國藩“半聖”的封號是怎麼得來的?難道是靠戰敗投江?靠揚州剃頭?靠日記戒色?靠家書治國?

都不是。

金陵被攻克時,大清國是個什麼狀態呢?

清政府的正規軍幾乎被打光,八旗兵也蔫兒了,甚至衛戍軍守都被英法聯軍打趴窩了。秦淮以北,清政府還有一些影響力;秦淮以南,幾乎就是地方軍的天下。

南方的各路“地方軍”裡,尤以曾國藩的湘軍最厲害。如果曾國藩另立門戶,以清政府當時的狀態,除了在心裡罵曾國藩八輩兒祖宗,沒有任何辦法。

不過,紫禁城裡的慈禧卻並沒有認慫,她賭曾國藩不敢“叛變大清”。曾國藩雖然外表看來一臉奸滑,骨子裡卻恪守忠君報國的君臣之禮。於是,天京攻克的消息傳到北京時,慈禧只是短暫的高興之後,立馬分析利害,繼而給曾國藩下了一道懿旨:

“金陵城破,你不與將士共進退,卻在雨花臺休息,成何體統!幸虧你祖宗保佑,湘軍拿下金陵,否則,必拿你是問!”

慈禧的懿旨傳到湘軍營裡,一下子把三軍將士激怒了。

曾國藩攻破金陵、平息動亂,還大清國一個清平盛世,這是天大的功勞啊!慈禧非但沒有表彰,反而豬八戒倒打一耙。

是可忍,孰不可忍?

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李秀成的供詞,可不止是斷人財路那麼簡單,簡直可以要了曾國藩的命!

曾國藩“半聖”的封號是怎麼得來的?難道是靠戰敗投江?靠揚州剃頭?靠日記戒色?靠家書治國?

都不是。

金陵被攻克時,大清國是個什麼狀態呢?

清政府的正規軍幾乎被打光,八旗兵也蔫兒了,甚至衛戍軍守都被英法聯軍打趴窩了。秦淮以北,清政府還有一些影響力;秦淮以南,幾乎就是地方軍的天下。

南方的各路“地方軍”裡,尤以曾國藩的湘軍最厲害。如果曾國藩另立門戶,以清政府當時的狀態,除了在心裡罵曾國藩八輩兒祖宗,沒有任何辦法。

不過,紫禁城裡的慈禧卻並沒有認慫,她賭曾國藩不敢“叛變大清”。曾國藩雖然外表看來一臉奸滑,骨子裡卻恪守忠君報國的君臣之禮。於是,天京攻克的消息傳到北京時,慈禧只是短暫的高興之後,立馬分析利害,繼而給曾國藩下了一道懿旨:

“金陵城破,你不與將士共進退,卻在雨花臺休息,成何體統!幸虧你祖宗保佑,湘軍拿下金陵,否則,必拿你是問!”

慈禧的懿旨傳到湘軍營裡,一下子把三軍將士激怒了。

曾國藩攻破金陵、平息動亂,還大清國一個清平盛世,這是天大的功勞啊!慈禧非但沒有表彰,反而豬八戒倒打一耙。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以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為首的湘軍將領,暴跳如雷!紛紛請示曾國藩,欲反了他孃的。

就在這時,李秀成的招供出來了。洋洋灑灑五萬字的招供,李秀成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寫了出來。曾國藩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就把厚厚的一摞招供看完。曾國藩在烏央烏央的字海里,只看清李秀成寫了四個大字:我想活命。

但是,太平天國與大清國勢不兩立,李秀成又是太平天國餘孽,大清國必定饒不了他。

李秀成活下來的唯一希望,就是曾國藩自立為王。

五萬字的供狀,一半是哭慘,一半是誘勸。曾國藩看完之後,幾乎顫抖,因為李秀成幾乎將曾國藩所有的下場都分析了個透徹。這份供狀上交給紫禁城,曾國藩必死無疑。

此時,擺在曾國藩面前有兩條路:一是殺了李秀成,修改供狀,向清廷認慫;二是留下李秀成,讓他衝鋒陷陣,幹清廷丫的。

李秀成的招供,無疑與曾國荃的想法不謀而合。

其實,想想也就那麼回事兒。曾國藩立下不世之功、功高蓋主,慈禧該怎麼封賞他?還真能和他平分江山不成?任憑誰坐在慈禧的位置,都會對曾國藩心生畏懼,擔心他背叛清廷。

可是湘軍的將領卻並不這麼想!這些人跟著曾國藩東征西戰,冒著生命危險與敵人戰鬥,能夠活下來都是命大。大家夥兒這麼拼命,不就是圖個升官發財、功成名就嗎?

升官發財也好,功成名就也罷,都有一個前提:曾國藩當皇帝。

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李秀成的供詞,可不止是斷人財路那麼簡單,簡直可以要了曾國藩的命!

曾國藩“半聖”的封號是怎麼得來的?難道是靠戰敗投江?靠揚州剃頭?靠日記戒色?靠家書治國?

都不是。

金陵被攻克時,大清國是個什麼狀態呢?

清政府的正規軍幾乎被打光,八旗兵也蔫兒了,甚至衛戍軍守都被英法聯軍打趴窩了。秦淮以北,清政府還有一些影響力;秦淮以南,幾乎就是地方軍的天下。

南方的各路“地方軍”裡,尤以曾國藩的湘軍最厲害。如果曾國藩另立門戶,以清政府當時的狀態,除了在心裡罵曾國藩八輩兒祖宗,沒有任何辦法。

不過,紫禁城裡的慈禧卻並沒有認慫,她賭曾國藩不敢“叛變大清”。曾國藩雖然外表看來一臉奸滑,骨子裡卻恪守忠君報國的君臣之禮。於是,天京攻克的消息傳到北京時,慈禧只是短暫的高興之後,立馬分析利害,繼而給曾國藩下了一道懿旨:

“金陵城破,你不與將士共進退,卻在雨花臺休息,成何體統!幸虧你祖宗保佑,湘軍拿下金陵,否則,必拿你是問!”

慈禧的懿旨傳到湘軍營裡,一下子把三軍將士激怒了。

曾國藩攻破金陵、平息動亂,還大清國一個清平盛世,這是天大的功勞啊!慈禧非但沒有表彰,反而豬八戒倒打一耙。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以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為首的湘軍將領,暴跳如雷!紛紛請示曾國藩,欲反了他孃的。

就在這時,李秀成的招供出來了。洋洋灑灑五萬字的招供,李秀成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寫了出來。曾國藩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就把厚厚的一摞招供看完。曾國藩在烏央烏央的字海里,只看清李秀成寫了四個大字:我想活命。

但是,太平天國與大清國勢不兩立,李秀成又是太平天國餘孽,大清國必定饒不了他。

李秀成活下來的唯一希望,就是曾國藩自立為王。

五萬字的供狀,一半是哭慘,一半是誘勸。曾國藩看完之後,幾乎顫抖,因為李秀成幾乎將曾國藩所有的下場都分析了個透徹。這份供狀上交給紫禁城,曾國藩必死無疑。

此時,擺在曾國藩面前有兩條路:一是殺了李秀成,修改供狀,向清廷認慫;二是留下李秀成,讓他衝鋒陷陣,幹清廷丫的。

李秀成的招供,無疑與曾國荃的想法不謀而合。

其實,想想也就那麼回事兒。曾國藩立下不世之功、功高蓋主,慈禧該怎麼封賞他?還真能和他平分江山不成?任憑誰坐在慈禧的位置,都會對曾國藩心生畏懼,擔心他背叛清廷。

可是湘軍的將領卻並不這麼想!這些人跟著曾國藩東征西戰,冒著生命危險與敵人戰鬥,能夠活下來都是命大。大家夥兒這麼拼命,不就是圖個升官發財、功成名就嗎?

升官發財也好,功成名就也罷,都有一個前提:曾國藩當皇帝。

想到這裡,曾國藩終於明白,為什麼趙匡胤會被“黃袍加身”了,原來都是屬逼的。據說,左宗棠曾給曾國藩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

曾國藩看了這對聯之後,嘆了一口氣,提筆將“似”字改為“未”。一字之差,整副對聯完全變了意思。同時,曾國藩對於“問鼎”一事,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堅決擁護慈禧的領導,絕不背叛清政府。

甚至,曾國藩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了一副對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從此以後,再也沒人敢向曾國藩提“自立門戶”一事。

曾國藩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倒黴的,就是尚在監獄等待曾國藩“造反”的李秀成。不過,李秀成並沒有等來曾國藩造反的消息,而是等來自己被活剮的消息——曾國藩既然選擇了忠君,李秀成就是禍患;既是禍患,宜早除之。

五萬字的供詞非但沒有救下李秀成,反而促其早死。只能說,李秀成拍馬屁排到了馬蹄子上,被踹了一腳罷了。

衡阳泉湖人
2019-07-22

他在掩蓋什麼?又害怕暴露什麼?使得他在李秀成寫完“供詞”的當晚就處決了他。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最重要的將領。天京(太平天國的都城,今南京)告急時,天王洪秀全急召李秀成保衛天京。

他在掩蓋什麼?又害怕暴露什麼?使得他在李秀成寫完“供詞”的當晚就處決了他。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最重要的將領。天京(太平天國的都城,今南京)告急時,天王洪秀全急召李秀成保衛天京。

1864年,天王病逝。李秀成成為託孤大臣輔佐幼天王“洪天福貴”。

雖然李秀成率全城將士殊死戰鬥,保衛天京。但無奈天京還是被攻陷了。李秀成讓幼天王騎自己平時作戰用的好馬,自己騎上幼天王的劣馬。在突圍時,被敵人衝散,二人彼此下落不明。李秀成被俘。

他在掩蓋什麼?又害怕暴露什麼?使得他在李秀成寫完“供詞”的當晚就處決了他。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最重要的將領。天京(太平天國的都城,今南京)告急時,天王洪秀全急召李秀成保衛天京。

1864年,天王病逝。李秀成成為託孤大臣輔佐幼天王“洪天福貴”。

雖然李秀成率全城將士殊死戰鬥,保衛天京。但無奈天京還是被攻陷了。李秀成讓幼天王騎自己平時作戰用的好馬,自己騎上幼天王的劣馬。在突圍時,被敵人衝散,二人彼此下落不明。李秀成被俘。

對於這樣的重量級的農民軍將領,清廷的套路都是:先勸降,讓其寫下“自述書”(即“供詞”)。

之前陳玉成等將領的自述書都是短短的三、五百字,拒不投降,英勇就義。

李秀成的供詞洋洋灑灑,五萬餘字。曾國藩在看了李秀成的供詞後,並沒有按照慣例,移送北京,交給刑部審問。就在當晚將李秀成取決了。

他在掩蓋什麼?又害怕暴露什麼?使得他在李秀成寫完“供詞”的當晚就處決了他。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最重要的將領。天京(太平天國的都城,今南京)告急時,天王洪秀全急召李秀成保衛天京。

1864年,天王病逝。李秀成成為託孤大臣輔佐幼天王“洪天福貴”。

雖然李秀成率全城將士殊死戰鬥,保衛天京。但無奈天京還是被攻陷了。李秀成讓幼天王騎自己平時作戰用的好馬,自己騎上幼天王的劣馬。在突圍時,被敵人衝散,二人彼此下落不明。李秀成被俘。

對於這樣的重量級的農民軍將領,清廷的套路都是:先勸降,讓其寫下“自述書”(即“供詞”)。

之前陳玉成等將領的自述書都是短短的三、五百字,拒不投降,英勇就義。

李秀成的供詞洋洋灑灑,五萬餘字。曾國藩在看了李秀成的供詞後,並沒有按照慣例,移送北京,交給刑部審問。就在當晚將李秀成取決了。

曾國藩為什麼會這樣越規,急不可待的就在當晚將李秀成殺害了呢?這必定與孝秀成的供詞的內容有關。李秀成的供詞洋洋灑灑,五萬餘字,當最後呈送給慈禧太后看的,只有經過曾國藩篡改後的三萬字不到。這供詞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讓曾國藩如此害怕?

一、曾國藩瞞報軍情,誇大“戰果”,撈取“功績”。

李秀成與幼天王在突圍時,被清軍衝散,彼此下落不明。曾國藩想到,既然下落不明,現在也無幼天王的消息,不如謊報個“幼天王已死”,並假惺惺報太后:“可惜未能給太后帶個屍首回來”。

慈禧很滿意:屍首帶沒帶過來無所謂。重要的是幼天王已死,從此,太平軍再也構不成威脅了。這是大功一件啊!

但左宗棠得到的消息是——“沒死”。由此並奏曾國藩犯“欺君之罪”。曾國藩經篡改後的戰報雖漏洞百出,而左宗棠得到的消息也不是鐵板釘釘,慈禧就此作了罷。曾、左二人

自此生隙,老死不相往來。

將李秀成被俘的功勞居為己有

李秀成在逃亡時,因劣馬無力,且天已大亮。便棄馬逃入荒山頂的破廟中,躲避追兵。村民發現並把他藏匿於村中。但後來由於奸細的告密,被湘軍俘獲。

曾國藩將供詞篡改為:

湘軍好不容易追上他,但由於李秀成力大功高,幾十人莫奈其何。曾國荃(曾國藩的弟弟)赤膊上陣,活捉李秀成。

曾家兄弟貪贓枉法。

太平軍都是貧民組成,起義前並無個人財產。攻城拔寨得來的金銀財寶皆藏於國庫。太平軍將士和家屬都是按照“分配製”。

湘軍上下將之洗劫一空。為了給朝廷一個交代,他將李秀成的供詞篡改為:“為圖日後東山再越,突圍之師(天京淪陷前,已有三路人馬成功突圍)帶走了全部金銀財物”。並編造湘軍將士搜尋“亂賊”金庫,但一無所獲的細節。說:

克復老巢,而全無財貨。實出老臣之意外,亦罕聞之事。

而這筆財富本來是要收歸國有的,以備朝廷不時之需。而湘軍上下將其瓜分,這就相當於動用了國家的金庫,其罪行實在不輕。

李秀成曾勸曾國藩“自立為王”,並表示願隨其左右。這樣的供詞,若呈於慈禧面前,可能會要了他的命。

《李秀成自述》中有不少對曾國藩極具奉承的言語。比如:“久悉中堂(曾國藩曾官至大學士,故稱“中堂”)恩深、量廣,切救世人之心”,又如:“我見老中堂大義恩深,實大鴻才,心悔莫及”……並勸曾國藩自立為王。

不管曾國藩答沒答應,這個話題都太過敏感。

此時八旗軍不思進取,毫無戰鬥力。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國家已無兵可用。只得依靠地方政府自辦團練。形成了當時的湘軍、淮軍等地方武裝。

這些地方軍隊不屬於朝廷管轄,只聽命於本部統帥。這就有利也有弊。既可保家衛國,也可對抗中央。

朝廷對這些地方軍隊的態度是:既利用,又忌禪和防範。李秀成在供詞中勸曾國藩自立,朝廷不管曾國藩的態度,答沒答應。都會加以猜疑和防範。一點蛛絲馬跡,都可能遭到朝廷的“懲辦”。

其實李秀成並不是真心想歸附曾國藩。而是詐降,先保住一條性命。日後有機會輔助幼天王東山再起。

但在曾國藩看來,意義大不一樣。也許從慈禧看到供詞的那一刻起,就是他曾國藩噩夢的開始。他與趙文烈商議道:

……此賊甚狡,不宜使入都。

在李秀成寫完供詞的當天晚上,曾國藩就把它取決了。並將李秀成原五萬多字的“自述書”,大量篡改,甚至部分銷燬。最後呈送給慈禧看到的只有三萬字左右。

李秀成洋洋灑灑五萬餘字的“自述書”,甚至大爆太平天國的內幕,為的就是取得曾國藩的充分相信。但還是沒有騙過曾國藩的老奸巨滑。

對於李秀成這樣的“朝廷要犯”,曾國藩根本就沒有這個權力私自處決的,必須移送北京,由刑部“過堂”審問的。但曾國藩寧願冒著越權犯規的罪名,為防止自己的罪行敗露,竟在南京就怕他殺害了。

李秀成於1864年8月7日晚上英勇就義。時年僅41歲。

骁勇34
2019-07-22

當今社會,如果你聰明絕頂,能看到、猜到領導心裡想什麼,證明你是個“弄潮兒”,肯定是前途無量。

當今社會,如果你聰明絕頂,能看到、猜到領導心裡想什麼,證明你是個“弄潮兒”,肯定是前途無量。



但是,最後能成功的這種人做事有個原則:

不說,等待時機,慢慢等。

而此類人等也有失敗的,就是:

摟不住,說的太早。

李秀成就是後者。

當今社會,如果你聰明絕頂,能看到、猜到領導心裡想什麼,證明你是個“弄潮兒”,肯定是前途無量。



但是,最後能成功的這種人做事有個原則:

不說,等待時機,慢慢等。

而此類人等也有失敗的,就是:

摟不住,說的太早。

李秀成就是後者。



可惜!

看他說的這番話:

“你我這輩子,都錯了,我保的是一個荒淫無恥的昏君,而你保的,是一個行將朽木的王朝。過去的事情,無法追悔,但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只要我們聯手,取天下易如反掌”!

這些話表面上聽著是勸曾國藩造反,其實暗寓:

“我李秀成早就看出了你曾國藩的那點兒心思”!

當今社會,如果你聰明絕頂,能看到、猜到領導心裡想什麼,證明你是個“弄潮兒”,肯定是前途無量。



但是,最後能成功的這種人做事有個原則:

不說,等待時機,慢慢等。

而此類人等也有失敗的,就是:

摟不住,說的太早。

李秀成就是後者。



可惜!

看他說的這番話:

“你我這輩子,都錯了,我保的是一個荒淫無恥的昏君,而你保的,是一個行將朽木的王朝。過去的事情,無法追悔,但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只要我們聯手,取天下易如反掌”!

這些話表面上聽著是勸曾國藩造反,其實暗寓:

“我李秀成早就看出了你曾國藩的那點兒心思”!



這還了得,這要是留著他,不就是證明自己與朝廷“離心離德”了嗎?

所以,曾國藩馬上下令將李秀成處死,好在念其是一世英才,沒有判凌遲。

其實,曾國藩不是沒有反意,但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是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的對手。而且,而當時的湘軍的精銳基本打光了,這時候整事兒,不是 自取滅亡嗎!

當今社會,如果你聰明絕頂,能看到、猜到領導心裡想什麼,證明你是個“弄潮兒”,肯定是前途無量。



但是,最後能成功的這種人做事有個原則:

不說,等待時機,慢慢等。

而此類人等也有失敗的,就是:

摟不住,說的太早。

李秀成就是後者。



可惜!

看他說的這番話:

“你我這輩子,都錯了,我保的是一個荒淫無恥的昏君,而你保的,是一個行將朽木的王朝。過去的事情,無法追悔,但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只要我們聯手,取天下易如反掌”!

這些話表面上聽著是勸曾國藩造反,其實暗寓:

“我李秀成早就看出了你曾國藩的那點兒心思”!



這還了得,這要是留著他,不就是證明自己與朝廷“離心離德”了嗎?

所以,曾國藩馬上下令將李秀成處死,好在念其是一世英才,沒有判凌遲。

其實,曾國藩不是沒有反意,但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是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的對手。而且,而當時的湘軍的精銳基本打光了,這時候整事兒,不是 自取滅亡嗎!



所以,既然決定不造反,就不能授人以柄,不能讓李秀成胡說八道。

殺掉李秀成之後,曾國藩為了表白自己,立即自斷羽翼,將打下南京的功勳軍隊曾國荃營栽撤,證明自己絕不居功自傲。

當今社會,如果你聰明絕頂,能看到、猜到領導心裡想什麼,證明你是個“弄潮兒”,肯定是前途無量。



但是,最後能成功的這種人做事有個原則:

不說,等待時機,慢慢等。

而此類人等也有失敗的,就是:

摟不住,說的太早。

李秀成就是後者。



可惜!

看他說的這番話:

“你我這輩子,都錯了,我保的是一個荒淫無恥的昏君,而你保的,是一個行將朽木的王朝。過去的事情,無法追悔,但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只要我們聯手,取天下易如反掌”!

這些話表面上聽著是勸曾國藩造反,其實暗寓:

“我李秀成早就看出了你曾國藩的那點兒心思”!



這還了得,這要是留著他,不就是證明自己與朝廷“離心離德”了嗎?

所以,曾國藩馬上下令將李秀成處死,好在念其是一世英才,沒有判凌遲。

其實,曾國藩不是沒有反意,但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是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的對手。而且,而當時的湘軍的精銳基本打光了,這時候整事兒,不是 自取滅亡嗎!



所以,既然決定不造反,就不能授人以柄,不能讓李秀成胡說八道。

殺掉李秀成之後,曾國藩為了表白自己,立即自斷羽翼,將打下南京的功勳軍隊曾國荃營栽撤,證明自己絕不居功自傲。

“後來”證明……

做人別學李秀成。

回眸满清
2019-07-20

1864年,太平軍的首都天京被清軍攻陷,除了奪得太平軍的金印和玉璽之外,還俘獲了太平軍後期的主要領導人忠王李秀成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之後,為了抵禦清廷的圍剿,洪秀全提拔了一大將領,李秀成就是其中之一。他憑藉傑出的軍事才能,與陳玉成、李世賢等人兩破江南、江北大營,並取得三河大捷,讓搖搖欲墜的太平天國有了“迴光返照”的跡象。可後來由於洪秀全的猜忌,和洋槍隊的加入,天京淪陷,李秀成在護送幼天王洪天富貴突圍時被俘

1864年,太平軍的首都天京被清軍攻陷,除了奪得太平軍的金印和玉璽之外,還俘獲了太平軍後期的主要領導人忠王李秀成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之後,為了抵禦清廷的圍剿,洪秀全提拔了一大將領,李秀成就是其中之一。他憑藉傑出的軍事才能,與陳玉成、李世賢等人兩破江南、江北大營,並取得三河大捷,讓搖搖欲墜的太平天國有了“迴光返照”的跡象。可後來由於洪秀全的猜忌,和洋槍隊的加入,天京淪陷,李秀成在護送幼天王洪天富貴突圍時被俘



被俘後,李秀成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主動要來紙筆,寫下數萬字的《李秀成自述》,詳細還原了太平天國的興衰和自己的經歷,這也讓他揹負了“貪生怕死”的罵名。讓人更想不到的是,他寫下《自述》後沒多久,曾國藩在沒有得到朝廷命令的前提下就將他處決!

曾國藩為什麼急於除去李秀成?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分析,曾國藩是在掩蓋一些事情。其家人一直妥善保管的《李秀成自述》原稿中,有十餘頁在接管之時已經被曾國藩撕去,也驗證了這一點。曾國藩在掩蓋什麼呢?

1864年,太平軍的首都天京被清軍攻陷,除了奪得太平軍的金印和玉璽之外,還俘獲了太平軍後期的主要領導人忠王李秀成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之後,為了抵禦清廷的圍剿,洪秀全提拔了一大將領,李秀成就是其中之一。他憑藉傑出的軍事才能,與陳玉成、李世賢等人兩破江南、江北大營,並取得三河大捷,讓搖搖欲墜的太平天國有了“迴光返照”的跡象。可後來由於洪秀全的猜忌,和洋槍隊的加入,天京淪陷,李秀成在護送幼天王洪天富貴突圍時被俘



被俘後,李秀成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主動要來紙筆,寫下數萬字的《李秀成自述》,詳細還原了太平天國的興衰和自己的經歷,這也讓他揹負了“貪生怕死”的罵名。讓人更想不到的是,他寫下《自述》後沒多久,曾國藩在沒有得到朝廷命令的前提下就將他處決!

曾國藩為什麼急於除去李秀成?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分析,曾國藩是在掩蓋一些事情。其家人一直妥善保管的《李秀成自述》原稿中,有十餘頁在接管之時已經被曾國藩撕去,也驗證了這一點。曾國藩在掩蓋什麼呢?



推測一:邀功

太平軍和湘軍的戰鬥無數,很多明明被打敗的戰役,為了向朝廷“邀功”,在曾國藩的奏摺中都成為了“大捷”;他也根本不會告訴朝廷他被李秀成打的三次跳河自殺未遂。

可現在李秀成出現了,他的供詞也出現了,一旦發現他有“邀功”之嫌,那可是“欺君”大罪,曾國藩能讓這樣的事發生嗎?

推測二:財寶

1864年,太平軍的首都天京被清軍攻陷,除了奪得太平軍的金印和玉璽之外,還俘獲了太平軍後期的主要領導人忠王李秀成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之後,為了抵禦清廷的圍剿,洪秀全提拔了一大將領,李秀成就是其中之一。他憑藉傑出的軍事才能,與陳玉成、李世賢等人兩破江南、江北大營,並取得三河大捷,讓搖搖欲墜的太平天國有了“迴光返照”的跡象。可後來由於洪秀全的猜忌,和洋槍隊的加入,天京淪陷,李秀成在護送幼天王洪天富貴突圍時被俘



被俘後,李秀成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主動要來紙筆,寫下數萬字的《李秀成自述》,詳細還原了太平天國的興衰和自己的經歷,這也讓他揹負了“貪生怕死”的罵名。讓人更想不到的是,他寫下《自述》後沒多久,曾國藩在沒有得到朝廷命令的前提下就將他處決!

曾國藩為什麼急於除去李秀成?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分析,曾國藩是在掩蓋一些事情。其家人一直妥善保管的《李秀成自述》原稿中,有十餘頁在接管之時已經被曾國藩撕去,也驗證了這一點。曾國藩在掩蓋什麼呢?



推測一:邀功

太平軍和湘軍的戰鬥無數,很多明明被打敗的戰役,為了向朝廷“邀功”,在曾國藩的奏摺中都成為了“大捷”;他也根本不會告訴朝廷他被李秀成打的三次跳河自殺未遂。

可現在李秀成出現了,他的供詞也出現了,一旦發現他有“邀功”之嫌,那可是“欺君”大罪,曾國藩能讓這樣的事發生嗎?

推測二:財寶



天京攻破後,曾國藩給朝廷的奏摺中稱根本沒找到太平軍的錢庫,朝廷疑心重重。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實行的是“聖庫”制度:每個人在加入太平軍時都須捐出所有財務,個人不允許私藏錢財,私藏黃金一兩、白銀五兩都是要掉腦袋的;另外,太平軍攻城掠地時轉戰了大半個中國,搜刮來的財寶也是全部上繳!曾國藩說找不到金庫,你信嗎?

民間傳言,天京城破時曾國藩找到了金庫,並將所有錢財全部運回了湖南。慈禧對此也是半信半疑,苦於沒有證據,可現在李秀成出現了,他可是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人,他對於太平軍留在天京的財富一清二楚,若是他說出什麼不該說的,曾國藩又是大罪,曾國藩能同意嗎?

推測三:自立

越來越多的資料都顯示,李秀成被俘後主動寫下《自述》是為了博得曾國藩的信任,進而勸其自立,而並非“貪生怕死”。

曾國藩的曾外孫女也表示,她的母親、曾國藩的孫女曾廣珊親口對她說“李秀成勸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而在一些史書中,曾國荃、胡林翼等人也都勸過曾國藩“自立”,只不過曾國藩“君臣”思想根深蒂固,從不肯接受

李秀成在曾國藩這裡也許不會說,但是,萬一押解進京、交給別人處理,他說出此事,那可就大難臨頭了,以絕後患的方法就是除去李秀成

李秀成死了,而保存的《李秀成自述》原稿也被曾國藩撕去那麼多,事情的真相成為了永遠的迷,我們再合理的推測也僅僅是“推測”而已,都可能和事實有出入。

當時慈禧已經開始戒備曾國藩,若讓她抓到一絲證據,曾國藩可能就是“萬劫不復”,而曾國藩撕去的供詞中,肯定對他極為不利,這,也許就是李秀成被殺的主要原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