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10 個回答
白话历史君
2019-04-29

生在一個氣數將盡的時代是崇禎皇帝朱由檢這一生之中最大的悲劇!

勵精圖治,起早貪黑,兢兢業業十七年終究改變不了,破家亡國的悲慘結局。雖然明朝在他手上滅亡,但明朝走向滅亡,這口鍋不該他背!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天啟七年,木匠皇帝朱由校失足落水,自此重病臥床不起,很快便一命嗚呼!可笑的是,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天才的木匠,因為太專注於自己的理想,而忘記給自己留下一點血脈。

於是乎,原本和皇位沒有太大關係的朱由檢,“撿”了一個皇帝來當。這不是什麼好差事,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爛到了骨子裡,是一個超級難收拾的爛攤子。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雖然是天子,但他好像是老天爺的棄子,在他登基第一年就遇到了大旱災,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漢南續郡》

天災連綿,以至於“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並起”,如果沒有這場天災,李自成也許一輩子都將是一個驛站兵士!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這還不算,旱災未止,又來了瘟疫!“瘟疫傳染,人死八九”。據史學家不完全統計,明代萬曆和崇禎年間兩次鼠疫大流行中,華北陝、晉、冀3省死亡人數至少在千萬人以上。

在這樣的末世高壓下,長久腐敗所擠壓的社會矛盾終於爆發,於是乎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開始爆發。

除去內憂,還有外患,遼東的後金已經尾大不掉,對著關內虎視眈眈,大明王朝已不再如當年那般軍威天盛,即使是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也抵擋不住八旗軍的弓箭,大明王朝只能靠著堅固的城牆固守。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面對如此的內憂外患,崇禎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國庫里根本沒有那麼多錢去賑災平亂抵禦外敵,以至於槍不響,炮不鳴,軍士肌無力,大明的劫數難解。

他既要對陝西的起義之軍進行鎮壓,又要對東北的邊防之地進行鞏固。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就需要很多的錢財,這對於國庫空虛的明朝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大明朝已經窮的發不起軍餉,崇禎帝還變賣了自己的家當,還辭退大量的宮女,可還是無濟於事。

後來李自成的軍隊要攻打進北京城了,崇禎帝甚至不顧自己的威嚴,向大臣們張口,想讓他們為國捐錢。在這樣快要滅國的情形下,不論近臣還是皇親國戚都不願意出錢出力,可知當時明朝官場的黑暗。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崇禎不是不努力,他起早貪黑,每一天都在為改變國家現狀而努力,他剷除了閹黨,殺掉了作惡多端的魏忠賢,他任用大將孫傳庭,洪承疇,滅了老闖王高迎祥,李自成,將他打得僅剩18騎逃走。

從政17年,宮中沒有進行任何營建,吃穿俱不講究!

可惜做皇帝不是努力就行的,得有能力。剷除魏忠賢沒錯,但他清算閹黨過於認真,法不留情導致了朝廷內部平衡被打破,東林黨都是一些滿口空話得文人。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他用人太過簡單粗暴,有錯不是抓就是殺,袁崇煥,孫傳庭一個被凌遲處死,一個鋃鐺入獄。等到再想起他們得時候,已經晚了,後金已經一隻腳踏進了山海關,李自成已經無人可當!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他為人太過剛愎,打不過李自成,卻不答應談和;打不過後金,照樣不答應談和,哪怕是暫且忍辱負重,換取邊境太平,然後再從長計議,徐徐圖之,未必不可取。越王勾踐尚且臥薪嚐膽,漢王劉邦更是數次認慫,你朱由檢怎麼就不能變通一次?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最終,北京城破,崇禎十七年的努力化為泡影,吊死在了煤山上得那棵歪脖子樹下。可笑的,他生平最恨閹黨,到其死之時,陪著他卻只有一個太監!

國破、家亡、身死!

篱上青
2019-05-10

因為崇禎皇帝本來就不是一個好皇帝,儘管他擁有著非常不錯的品質,每天起早貪黑,每天勵精圖治,但是可惜啊。他的努力都是努力錯了方向,世界上勤奮努力的人永遠不少,但是真正成功的卻只有那麼幾個。這是因為大部分人都努力錯了方向,而崇禎皇帝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 崇禎皇帝的第一件錯事:用錯了人

中央政府作為全國的權力集中中心,中央政府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全國掀起軒然大波。而

崇禎顯然對此沒什麼經驗,他在繼位之後馬上開始啟用了東林黨這一幫人,也許在崇禎皇帝看來東林黨人不過就是有點學問的書生大儒們而已。而且,當時崇禎皇帝能用的人實在太少,於是就啟用了這麼一票人。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但是,可憐的崇禎皇帝並不知道,這幫人並不是如表面這麼簡單的。東林黨發展數十年,早就和各地的官商勾結起來,各地不少的世坤貴人都是東林黨的成員。崇禎一用東林黨諸人,各地的世坤貴人一看保護傘得到了重用,馬上開始各種貪墨王法,與國爭利。

2、 崇禎皇帝收不上來錢

一個帝國最為重要的就是錢糧,沒有錢糧一個國家無法正常運轉。而崇禎時期的明朝就

面臨著錢糧短缺的困境,中國王朝自古以來的財政全部都是依賴著民眾的賦稅。但是,民眾的錢財也是有限的,要是賦稅過重老百姓肯定也要造反的。唐太宗,講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而崇禎皇帝顯然對於這個問題,並不清楚。相反他還將沉重的賦稅全部壓到了老百姓身上,

這絕對是會加速國家滅亡的。本來明朝就有外部的敵人,結果崇禎這一多加賦稅,立馬使得國內也開始動盪起來。皇帝的威嚴徹底消失,整個國內紛紛開始造反。

3、 崇禎皇帝管理臣子的手段不行

一個皇帝最為重要的就是管理水平,但是可惜的是這位皇帝儘管天天起早貪黑,但是在管理臣子身上卻是一塌糊塗。首先,當時整個帝國的財富基本上全部集中在這一群臣子之上,如果按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魄力,估計能把那些官員全部給殺個乾淨。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而崇禎皇帝就沒有這個覺悟了,甚至在這時候崇禎皇帝還搞什麼禮賢下士,這下導致官員們徹底的放飛自我了,我這麼貪墨王法皇帝都不管我,那我就要繼續貪汙。於是在後期的時候,明朝的官場就和癱瘓了一樣,沒人去關心國事,政事的處理速度也是非常緩慢。

很多人說,當時的明朝已經油盡燈枯,其實不然,哪怕將當時所有的起義軍和女真人聯合起來,在錢糧實力上也是遠遠不如明朝。可惜的是,整個明朝卻找不出一個真正優秀的統治者,再加上帝國內人人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不過崇禎作為帝國的執掌者,確實要揹負起帝國滅亡的責任。

我是籬上青,歡迎吐槽,評論,點贊,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

深度军事
2019-05-15

實際上,崇禎皇帝的個人能力,遠遠不如清朝的咸豐皇帝。咸豐皇帝面臨的困境實際甚至大於崇禎,太平天國大軍雄踞江南,掐斷了江南財富北上的道路,還派出北伐軍一路打到天津。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英法聯軍肆虐廣州,北京,擊敗清軍主力,火殺圓明園,咸豐皇帝逃到避暑山莊。咸豐手下,根本沒有什麼大將能臣,卻敢於放手,一下子任命了40個漢族團練大臣,放手讓這些人去幹,結果就湧現出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羅澤南,胡林翼等等一大批本來默默無聞的能臣干將。

此外,咸豐皇帝勇於任用改革派官員,整頓糜爛的官場風氣。咸豐帝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免除了以穆彰阿為首的一批庸碌無能的大臣。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在軍費方面,咸豐三年,國庫只有22.7萬兩白銀,就連一個月的工資都發不了。結果,咸豐下令,熔化內務府金鐘,開捐例,賣官鬻爵,鑄大錢,發行官票和錢票,推行厘金制度等,終於籌措到了1億7千萬兩白銀軍費鎮壓太平天國。

而崇禎呢?手下能臣大將如雲,洪承疇,祖大壽,袁崇煥,盧象升,孫承宗,孫元化,毛文龍,孫傳庭,滿桂,曹變蛟,祖寬,祖大樂,張存仁,曹文詔,趙率教,各個都是能臣猛將。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但是,崇禎誰也不信任,每天就會催促出戰,不給解決糧草,不給解決軍餉,就會每天催促出戰。結果就是百戰百勝的盧象升率領5000飢兵出戰數萬八旗軍。殺賊最多,最驍勇,百戰百勝的祖寬,帶領區區300個士兵去救援濟南,孫傳庭帶領零軍糧的新兵去打李自成數十萬大軍送死。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崇禎對於皇親國戚也是毫無辦法,對邊軍經常拖欠軍餉幾個月,甚至幾年不發軍餉。而皇親國戚財寶堆滿倉庫,以至於李自成進北京,對這些皇親國戚重臣抄家,獲得7000萬兩白銀的財物。這種做法,崇禎就是當30年皇帝也是一樣的失敗。

小熙为人人
2019-04-24

朱由儉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他生活儉樸、工作認真、為人謙遜,曾下過六次罪己詔反省自己的過失,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沒能挽救明朝有四個原因:

一、不佔天時

大明傳到他這裡已根基盡毀,如即將傾覆的大廈。

二、自然災害

明代萬曆和崇禎年間兩次鼠疫大流行,全國死亡人數至少上千萬。持續六年的旱災,還有接踵而來的蝗災和戰亂。感覺這是老天爺要滅明朝的節奏。

由此想到馮玉祥幾十萬西北軍的潰敗,很大程度上也跟大旱有關。

令人驚奇的是,在明朝蔓延多年的鼠疫,竟在清朝順治元年完全消散,華北各地出現了風調雨順、社會經濟復甦的大好局面。

天亡大明也!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三、不佔人和

『』頻繁換將

雖因其生性多疑的性格,在剿李自成時頻繁換將。

崇禎帝相繼用過楊鶴、洪承疇、曹文詔、陳奇瑜。用完陳奇瑜,請洪承疇再度出山,感覺不行;換成盧象升,覺的不行;換楊嗣昌;覺得不行;換熊文燦;覺得還不行,又請楊嗣昌出山。

崇禎用人用花了眼,被用的人也被換寒了心。說實話,他這個換人法,我真擔心大家看花了眼,我反正是花了。

13年,崇禎就換了這麼多圍剿李自成的將領,其實除熊文燦外,其他將領都很出色!

古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句話很顯然不適用於反覆無常的崇禎帝。

他這個換人法,讓李自成數次鑽了空子,死裡逃生,跑到河南去展,以至於後羽翼漸豐,滅了崇禎。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頻繁殺將

先是中後金反間計,殺袁崇煥。後來在局勢日益嚴峻下,崇禎帝的腦子完全進水,他不想著如何在困境中扭轉戰局,反而把戰事不利的責任推給了手下,對自己人大開殺戒,7位總督和11位巡撫被相繼殺掉。

『』在和與打之間徘徊

崇禎帝對於議和始終舉棋不定,他暗中同意楊嗣昌的議和主張,但對於主戰派一盧象升等人,崇禎卻否認議和之事,導致盧象升最後戰死沙場。

在內外交困、腹背受敵之時,安撫一方,集中力量剿滅另一方是對的,但由於崇禎的優柔寡斷,明朝就在和戰兩難之間,走入滅亡之途。

四、內憂外患

內有李自成於北京以南、南京以北縱橫數千裡;外有北方皇太極的不斷騷擾入侵。

明廷陷入內外交困、兩線作戰的泥潭中,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缺餉導致明軍內部時常發生騷亂與譁變。

五、跟朱元璋制定的祖制有關

朱元璋當皇帝前,過了很多苦日子,所以他打下天下後,便想讓子孫後代過過好日子,於是封了26個藩王,並允許朱家所有的子孫都可世代享用。到了崇禎年間,吃皇糧的朱家子孫就有幾百萬人了。

親王年俸祿1萬石糧食,郡王2000石,1石約150斤大米。而明朝一品大員一年的俸祿才1000石,七品約為一年100石。由此可見,朱家發給官員的俸祿在歷朝歷代都是最低,但對自己的子孫後代卻待遇豐厚。

尤其山東、山東等北方諸省,除開給朱姓子孫的工資,地方財政竟所剩無幾。

這些皇親國戚,霸佔了絕大多數的土地還不知足,還在不斷兼併土地。導致明朝的年稅收從鼎盛時期的2000萬兩白銀,降至崇禎時期的500萬兩。根本不足以應付內外交困的兩線作戰。

而此時的崇禎王朝內有李自成、張獻忠之亂,外有後金之患。崇禎帝求這些皇親國戚為國家捐錢,這些傢伙們要麼象徵性地捐一點,要麼死活不捐。他們完全忘記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

如此大明,不亡則違天理也!

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最喜歡打劫這些朱家的皇親國戚,並殺之後快!正所謂善惡終有報。

美丽青春您真痘
2019-05-01

朱由檢雖貴為天子,但他是上天的棄子,上天給了他十七年,但給他的是一個根基盡毀、即將傾覆的大明朝!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朱由檢因父親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厭的太子,母親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並不幸福。五歲時,其母劉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殺。

1628年,木匠皇帝朱由校一命嗚呼!可嘆的是,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天才的木匠,因為太專注於自己的理想,竟沒有留下一點血脈,同月朱由檢受遺命繼承皇位,時年18歲。

此時的大明王朝內外交困,東北方後金虎視眈眈,國內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魏忠賢和客氏把持朝政,殘害忠良,國庫空虛,從上到下,就是一副爛攤子,就等著他去收拾。

登基之初,崇禎嚴肅吏治、發展生產,頗有一番“中興”氣象,此時的他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表現出一代明君的風範。《明史稿》記載:“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慮成疾,宮中無宴樂之事。”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但他渾身是鐵,又能打幾根釘?!

朱元璋為讓子孫後代永世繁華,分封26個藩王,並許永世傳承,這些藩王們經過兩百多年繁衍,已經成為100多萬的寄生蟲。

親王年俸祿1萬石糧食,郡王2000石,1石約150斤大米。而一品大員的年俸才1000石,七品約為一年100石。既使這樣,這些蟲已霸佔了絕大多數的土地,還貪心不足不斷兼併土地。導致明朝的年稅收從鼎盛時期的2000萬兩白銀,降至崇禎時期的500萬兩。從小就衣食無憂的他們,除了每天鬥雞、遛鳥,造人,還會幹什麼?

冰凍三尺,哪是一日寒。

萬曆二十五年五月,時任刑部左侍郎的呂坤向萬曆皇帝上了著名的《憂危疏》,他言辭犀利的指出:“今國家之財用耗竭可知矣。數年以來壽宮之費幾百萬,織造之費幾百萬,寧夏之變幾百萬,黃河之費幾百萬,今大工之費又幾百萬,採木之費又幾百萬。以上錢糧半非歲額,年年此土,年年此民,豈天雨菽粟,地湧金銀耶?”

可以說,萬曆時期朝政已漸混亂,皇帝怠於朝政,大臣閣部相爭,加之礦監稅使四出,民怨沸騰,明朝的統治危機初現端倪。可是萬曆皇帝竟然沒有一絲一毫的反應,反而長達28年不上朝,時間長了大臣發現,乾的好不晉升,幹壞的不處罰,於是開始消極怠工,久而久之都成了國之蛀蟲。

而後木匠皇帝朱由校繼位,寵幸魏忠賢,致使東林黨與閹黨展開長期內鬥,國力耗盡。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老天爺估計是實在看不下去混亂不堪的明朝,於是降下天災。

1628年起,中國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飛蝗蔽天,百姓爭食山中的蓬草、樹皮、觀音土,最後腹脹而死,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似聞鬼哭,死人棄孩,盈河塞路。

時華北各省又疫疾大起,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數百人,甚有全家皆亡不留一人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

令人驚奇的是,在明朝蔓延多年的鼠疫,在清朝順治元年完全消散,華北各地出現了風調雨順、經濟復甦的大好局面。

天亡大明也!

前幾朝的積重難返,持續旱災、蝗災、戰亂,長久腐敗所擠壓的社會矛盾終於爆發,盜匪與流民並起,各地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不斷爆發。

崇禎是有病亂投醫,圍剿李自成時頻繁換將。

朱由檢先後依次起用楊鶴、洪承疇、曹文詔、複用洪承疇、盧象升、再用楊嗣昌、熊文燦,又用楊嗣昌,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色、然用人存疑,以至責無成效皆功虧一簣,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後往河南聚眾發展,羽翼漸豐。

崇禎用人用花了眼,被換的人也寒了心。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崇禎不但頻繁換將,忠臣良將在他手下無一善終,袁崇煥曾令皇太極膽寒懼怕,卻被凌遲而死,盧象升、孫傳庭力挽大明,使得李自成軍隊近乎滅絕,但一個被逼自刎而亡,一個身陷囹圄,等到再想起他們的時候,已經晚了,後金已經一隻腳踏進了山海關,李自成已經無人可當!

國家正常運轉要錢、養大明子孫要錢,鎮壓農民義軍要錢,鞏固東北邊防要錢,到處都要錢,這對於國庫空虛的明朝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沒錢就調動不了兵,沒有錢就保證不了物資糧草。

崇禎從政17年,宮中沒有進行任何營建,穿的衣服經常是舊衣服,洗了又洗,縫縫補補,還變賣了自己的家當,辭退大量的宮女,可還是無濟於事,只有加稅不斷,民間稱呼他為“重徵”以代替“崇禎”。

崇禎不顧自己的威嚴,號召大家募捐,籌集軍費抵抗李自成,挽救大明朝,結果不論近臣還是皇親國戚都出幾個小錢敷衍了事,完全忘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

崇禎的老丈人周奎,居然在崇禎面前又哭又鬧說自己清廉節儉,實在無錢可捐!周皇后偷偷的把私房錢給她爹五千兩銀子,讓他帶頭募捐,結果他居然還貪兩千兩銀子。大順軍進城後抓了文武大臣搞“拷掠”,居然搜刮出了七千多萬兩白銀,只周老頭一家,就搜出了52萬兩白銀。

管中窺豹,連崇禎皇帝自己老丈人都如此的敷衍他,可以想象其他官員的心態了,所以,大明朝必亡。

朱由檢18歲繼位,上臺伊始就清除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勢力,剷除魏忠賢沒錯,但他清算閹黨過於認真,法不留情導致了朝廷內部平衡被打破,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做大把持朝政,崇禎被迫重新起用大批更加腐朽無能的太監,最終導致“十萬太監亡大明”的歷史悲劇。

內壓外困,崇禎盛火攻心,更加不相信文武百官,17年間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殺死和逼死的總督有11人,殺死巡撫11人、逼死一人,被他抓進監獄關押、逼死、毆打判刑的高級官員多達幾十人,被關在監獄的大臣多達145人,造成國家人才匱乏,有心報國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請纓效命。

孟子曾有一言:“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崇禎如此冷血,對待忠臣良將如此狠心,怎會有文臣武將捨身為國。

崇禎最為倚重的軍事重臣、總兵幾乎都被崇禎皇帝搞得心有餘悸,都已各自為政,獨霸地方,皇帝聖旨來了,好聽就聽,有利就聽,無利的能拖就拖,能講個價錢就講個價錢,絲毫不會顧及國家利益,朝廷存亡。

在李自成快進北京城的時候,左良玉在南京、江浙一帶的軍隊據說快有百萬之眾,崇禎皇帝急令左良玉北上救駕,左良玉卻和崇禎做起了交易,要錢,要官,要封賞,至少要給親王的封號。

崇禎十六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陽、荊州、德安、承天等府,張獻忠部陷蘄州,明將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

崇禎十七年三月初一日晚,大同總兵姜瓖投降,宣府總兵王承胤降表亦到,三月初八日,兵至陽和。十一日,大順軍開進宣府,“舉城譁然皆喜,結綵焚香以迎”。

三月十五日,農民軍抵達居庸關,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而降,同時,劉芳亮率領南路軍,東出固關後,真定太守邱茂華、遊擊謝素福出降,大學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李自成部開始包圍北京,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

除去內憂,還有外患,後金不斷侵擾的邊疆,大明王朝已不再有當年軍威天盛,即使是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也抵擋不住八旗軍的弓箭,大明王朝只能靠著堅固的城牆固守。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拂曉,朱由檢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朱由檢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276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最終,北京城破,崇禎十七年的努力化為泡影,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3歲。可笑的,他生平最恨閹黨,到其死之時,陪著他卻只有一個太監王承恩!

上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十七年終究改變不了家破國的亡悲慘結局,雖然明朝在他手上滅亡,但明朝走向滅亡,這口鍋不該他背!

华声1818
2019-06-04

《明史》上說,明朝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曆。

崇禎受命於大明即將崩塌的年代,他是不幸的,雖兢兢業業十七年,還是沒有阻擋明朝的滅亡。

崇禎當皇帝十七年,時間不短,按有些人的設想:五年止住頹勢,十年滅了農民軍,十五年一舉蕩平後金,把皇太極千刀萬剮。

可是實際情況沒那麼樂觀,農民軍此起彼伏,高迎祥被殺,還有李自成,李自成被打成喪家犬,還有張獻忠。農民軍的死灰復燃讓崇禎頭痛不已,關外後金的威脅也讓崇禎憂心忡忡。

當時明朝天災不斷,百姓流離失所,造反的人越來越多,交稅的人越來越少。稅收大打折扣了,那麼打後金的錢也沒有了,後金就更加頻繁打明朝了。

崇禎浮躁,朝令夕改,在末年硬逼著孫傳庭出戰李自成,孫傳庭所招募的大部分是新兵,貿然出戰,只能是死路一條,但崇禎不管,他嚴命孫傳庭和李自成決戰,結果孫傳庭大敗。李自成向北京進發,不久攻陷北京城。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折返888
2019-05-03

朱由檢就是我們所說的大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明思宗崇禎皇帝。他十七歲繼承皇位,直到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煤山自盡身亡。歷時十餘載的統治期間,最終沒有能保住大明江山的社稷。為什麼崇禎在位期間沒有能夠力挽狂瀾,挽救大明江山呢,下面我們就從三個方面進行充分闡述。

第一方面就是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我們知道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爆發於1629年,也就是崇禎繼位第二年。第二方面就是皇太極的滿清軍隊一直在瀋陽以北對大明江山虎視眈眈。第三方面就是大明朝內部官員結黨營私,貪汙腐化的混亂局面。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我們先從朝廷內部說起。崇禎接手大明江山時,朝廷上正是魏忠賢亂黨集團掌握大權時代,東林黨幾乎被排擠到了邊緣,另外,國庫收支嚴重失衡,全年收入甚少,深陷財務危機之中。崇禎上任伊始,確實大力整頓了朝綱,一舉剷除了魏忠賢的亂黨集團,也提拔了一些東林黨的知識分子。但從後來看效果不是很大,朝廷中依然缺乏能夠安邦定國的賢人,東林黨人一直沒有能夠拿出很好的治國理政方案。國庫財務問題始終沒有能夠獲得很好的解決,一直處於虧空狀態。這些弊端詬病很難再短時間內解決。

另外崇禎在任用能人方面也存在致命缺陷,尤其是後期對待袁崇煥一事,沒有沒夠做到知人善任,很好的利用。而是懷疑猜忌最後殺掉袁崇煥。這些都加速了大明江山的毀滅。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我們再來看下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對大明江山的
影響。崇禎皇帝1628繼位,而李自成農民起義爆發於1629年,基本上可以說自崇禎繼位之初,李自成起義軍就已開始。崇禎皇帝在位十餘年一直沒有能夠剿殺李自成起義軍。應該說李自成起義之初,朝廷上下沒有沒夠很好的加以重視,後期又是作戰不利,連續圍剿失敗。最終被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如果說前兩方面的原因是大明朝內部之事,那麼關外皇太極的滿清軍隊可算得上是大明朝外部的心腹大患。這個問題對崇禎皇帝來說更是個歷史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崇禎皇1611年出生,而努爾哈赤的後金在1616年就建立了,崇禎幾歲的時候,努爾哈赤就開始對大明朝邊境進行騷擾,你說這個歷史包袱對崇禎皇帝有多大。當崇禎皇帝繼位的時候,皇太極等人都已經佔據了瀋陽,正在關外虎視眈眈的注視著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我們說上天給崇禎皇帝的17年時間還是太少了。

暖男唐僧
2019-04-23

朱由檢的父親生了5個兒子,但是長大成人了,只有他和他的哥哥朱由校,所以年僅23歲的朱由校死了之後,他就理所當然的繼承了皇位,他的哥哥朱由校在位期間,朝政由魏忠賢和客氏把持,殘害了許多忠良,國家腐敗不堪,從上到下,可以說就是一副爛攤子,就等著他上位之後去收拾。

當時整個國家也是天災人禍不斷。連年大旱。有的地方沒有糧食吃,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而國家的軍費開支如果要滿足。可能會用掉當年收入的百分之九十幾。而且。整個朝廷的運轉,還有後宮的開支。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這些事情都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所以朱由檢上臺之後,也想好好治理一下這個國家,收拾一下爛攤子。

這個時候,建州女真已經建立了後金,經常襲擾遼東。所以明朝也把大量的兵力投放到了遼東。如果不能儘快讓整個朝廷恢復正常的運轉,治理好各種問題,那麼整個大明再無起死回生的可能。所以他非常勤政,夜以繼日的處理奏章,他上臺之後出臺了很多措施,比如把一些不太急的為皇家工作的部門都給停掉。消減了皇室人員的開支。外派到外地的鎮守太監也撤回來了。

而且他還下令免除遭受乾旱地區人們的稅賦,所以整個國家上上下下在他的各種詔令下達之後,彷彿又看到了希望。為了儘快解決後金問題,他啟用了前任遼東巡撫袁崇煥,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 督師薊遼兼督登來天津的軍務。可以說對後金的各種問題,基本上就交給了袁崇煥全權負責,朱由檢對嚴崇煥許諾,如果5年能夠復遼,可以給他封侯。

對內部,朱由檢一直明白,魏忠賢和他的黨羽還有客氏,一日不除,國家一日不寧,然後他逐步開始收拾魏忠賢的黨羽,魏忠賢知道事不可為,辭去了東廠的職務,隨後不久,朝廷公佈了魏忠賢的罪狀,因為朱由檢的哥哥還沒有出殯,所以決定把魏忠賢暫時安置在鳳陽,後來魏忠賢在路途當中上吊而亡。而客氏氏也被打死。

按理說崇禎皇帝朱由檢確實是一個很勤勉的皇帝,但是他在處理某些問題的時候還是手段不夠堅決,而對於袁崇煥,他更是犯了致命性的錯誤,後金10萬大軍進攻北京,袁崇煥和滿桂兩個人,率兵打敗了敵人的多次進攻,後來在東便門,袁崇煥破了金兵之後,自己手下也是疲憊不堪,兵員和補給也沒得到有效的補充,袁崇煥就想入城休息。

皇太極為了對付袁崇煥,故意在兵營中散佈謠言,說已經和袁崇煥有約,是袁崇煥把金兵引到京城的,而且這些話故意讓被俘虜的兩個太監聽到,朱由檢聽了從敵營逃回來的太監的話,隨後就逮捕了袁崇煥,等到第2年後金的兵退走之後,袁崇煥被凌遲處死。

處死忠臣只是他犯了一個錯誤,在各地農民軍紛紛起義的時候,為了剿滅義軍,練新兵,還有籌措遼東抗金款項,總計加派了1700萬兩的稅賦,這些賦稅讓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這就更加助長了國內農民軍起義造反的勢頭。

朱由檢上臺之初確實是很努力很勤奮。也想把岌岌可危的大明給挽救回來,可惜朝廷的弊政已經形成多年,官員之間結黨營私,對老百姓橫徵暴斂,再加上什麼事情他都喜歡親力親為,所以到了後期他已經感到焦頭爛額,回天乏術,他越來越多疑,越來越容易發脾氣。

朱由檢一生節儉,當了10多年的皇帝,穿的衣服經常是舊衣服,洗了又洗,縫縫補補,批改奏章也經常到深夜,甚至有的時候。連續幾天不眠不休,就連宮中的很多金銀器皿,為了籌措糧響都拿去用掉了,可以說他還是很努力的,只能說時局如此,國家已經從根子上爛掉了,即便他有心改革,也不是短時間內能見到成效的,國家更不是因為他一個人的努力就能夠變好的。

我總結了一下他為什麼會沒有挽救得了大明,首先是他哥哥在位的時候寵幸魏忠賢等人物,朝政就已經弄得很壞了,接手就是一個爛攤子,再加上他在處理魏忠賢和客氏問題時,只處理掉幾個重要人物,其他遍佈全國的黨羽卻放過了,這樣子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國家的問題,雖然他也任命了一些忠臣良將和有才之人,但是這樣的作用已經是杯水車薪,歷史上所有的朝代滅亡的原因都差不多,老百姓沒有活路,只有造反。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听历史说话
2019-05-03

朱由檢從他哥哥朱由校手中接過大明朝的接力棒的時候,就註定走上了一條艱難的道路,雖然是亡國之君,但他用自己的努力,博得了後世很多人的同情。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朱由校當皇帝的時候,信任宦官魏忠賢,把大明朝搞的已經是千瘡百孔,破爛不堪,註定朱由檢有一場很艱辛的仗要打。

也就是說朱由檢用了十七年去打一場仗,可是最後卻打輸了這場仗,這其中當然有各種原因。

1.天時不順

我們中國人講究“氣數”,一個王朝行將枯朽的時候,我們就說它氣數將近。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此時的大明朝在接連幾任皇帝的揮霍之後,已然是氣數將盡。當然這只是一種比較傳統的說法,其實就是爆發了很多的天災。當地震,災荒,蝗災,水災接連不斷的時候,這就是一種氣數將盡的感覺。古代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把這理解成一種氣數。此時的崇禎就面臨著這種局面,各種天災接連不斷,糧食減產甚至絕收,老百姓吃不上飯,經常餓著肚子。

2.人心不和

如果老百姓吃不上飯了,那勢必會激起民變的。果不其然,從陝西,到河南,再到全國民變不斷,起義軍一茬接一茬,搞的崇禎很是頭疼。

而且不光是老百姓,他身邊的大臣也大多沒有真正的心繫這個國家。皇帝穿著打補丁的衣服,他們該貪墨貪墨,該享受享受,全然不顧國家正處於水火之中。如此君臣沒有一心,崇禎帝奈何之?

悲乎十七載光陰,崇禎帝不愛錢財,不愛美人。可謂是兢兢業業,一心想保住大明江山。怎奈天不向他,民變迭起,君臣離心,縱使用盡全力,也無力迴天!一句大明朝氣數將盡,崇禎你不要哭。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方圆文史
2019-04-23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當時的整個大明王朝已經“爛透了”、“腐敗透了”

我們都知道,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全國各地的起義軍蜂擁崛起,大明帝國為了對付四面八方的起義軍,其國庫已經窮得兩守城士兵的軍餉也發不出來了。

那麼,當時的大明朝到底有多窮呢?舉個例子:為了給駐守京城的士兵們發軍餉,崇禎皇帝連自己的家當都給變賣了,甚至還將宮女和侍從們也都給辭退了,但即便是這樣,還是發不出軍餉來。怎麼辦呢?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要說這個崇禎皇帝還真是個人物,在國家危難之際,他放下九五之尊,苦苦哀求這些王公大臣們為國家捐點錢。當然了,話說回來,國家有難,無論這些王公大臣們平時怎樣腐敗,但是到這樣的緊要關頭,他們也都應該會捐,畢竟如果大明一旦亡國了,那他們的日子不也就難過了嗎?但結果呢?這些王公大臣們一個個裝瘋賣傻,完全不理會崇禎皇帝的哀求。

頓時間,朝堂上站著的不再是一個個耀武揚威的王公大臣,而是一隻只“鐵公雞”。他們左顧右盼,似乎在告訴別人:“我沒錢,我沒錢”!其實,他們都在等著看崇禎皇帝的笑話!

就拿當時的內閣首輔大臣來說,這個位高權重的官員最後也只捐了500兩,而其他大臣們最多也只是捐幾十兩而已,當然了,也有比較多的一筆,那就是兩萬兩白銀,至於是誰捐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這些錢根本不夠用。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反觀這些權貴們,平時就富得流油,但是到了這緊要關頭卻開始裝瘋賣傻,有的人甚至還給皇帝叫苦,巴不得皇帝還倒貼他一點。 這,便是當時的大明王朝的現狀。

當然了,也許你會說,捐錢全憑個人意願啊,人家捐多捐少是人家的自願,怎麼能強求呢?如果你要是這樣想,那就真的沒轍了。一個人在國家遭逢大難之時,傾盡所有尚覺不夠,怎麼還要有所保留呢?

又或許,你還會說,這些大臣在哪個朝代不是當官,說不定人家已經對大明朝失去了信心,準備為新皇帝效力了呢?

當然了,這樣想也有道理,但是話說回來了,這也應該都是大臣們所思考的事情啊,那些皇親國戚應該要伸出援手了吧,畢竟這大明朝就是你們的家啊!再說了,新帝國的崛起,對於前朝的皇親國戚能完全保留嗎?是不是會將其全部除掉,以絕後患呢?但即便這樣,他們一個個仍舊是一毛不拔。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就拿當時崇禎的老丈人,當時的國丈來說,本身平時就貪得無厭,富得流油,但是到了這樣的萬急時刻,他居然在崇禎面前又哭又鬧說自己平時本就清廉節儉,現在怎麼能拿的出錢來嘛!更可恥的是,他自己不給錢就算了,他還進宮去找自己的女兒,即皇后要錢。皇后也沒轍,便給了自己父親五千兩銀子,但結果呢?他會將這些錢全部給崇禎嗎?當然不是,他自己先貪汙了兩千,把剩餘的三千給了崇禎。

所以你看,當時的大明朝就是這樣的狀況,那所謂的君臣關係也在國難之時崩塌了,崇禎皇帝再怎麼有能力,也無法救回一個國家。 崇禎皇帝——劇照 當時的官場已經是腐敗到了骨子裡,王公大臣們一個個有的是錢,但是卻一個個都是隻鐵公雞,只知道看皇帝笑話,自己卻是一毛不拔。結果怎麼樣呢?

當起義軍打過來的時候,士兵們沒有軍餉,自然就沒有什麼鬥志,有的士兵甚至還丟下兵器在城樓上呼呼大睡。現在整個大明王朝已經完全腐爛潰散,崇禎皇帝本事再大,也無法將其挽救回來。

最後起義軍打進城來以後,那些王公大臣們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什麼代價呢?我們往下看。

上天給了朱由檢十七年的時間,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那個只捐了五百兩銀子的首輔大臣被起義軍關進了大牢,還利用酷刑比他交出了幾萬兩白銀。而那些之前對著崇禎哭窮的皇親國戚也紛紛在酷刑之下交出了自己的全部家當,最後起義軍所收出來的白銀竟高達7000萬兩。

如果這些王公大臣們在當時能團結一點,能多捐一點,那麼是不是就不用遭受這些酷刑,得以善終呢?或許大明王朝也不至於那麼快就走向滅亡了,甚至翻盤也說不一定啊。

但是歷史不能重演,這些貪官汙吏們也將對他們的吝嗇付出沉重的代價。

綜上,便是崇禎皇帝救不了國家的原因。

在國家內憂外患的時刻,光領導人勵精圖治,法辦幾個前朝的大貪官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整個社會已經形成了惡劣的官場風氣,你沒有辦法扭轉這樣的整體氛圍,那國家還是會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崇禎皇帝廣施仁政、殺了魏忠賢,但卻救不了明朝,原因就在這裡。

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呢?歡迎關注作者,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