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六掃朱元璋墓,為什麼要三跪九叩?

據史料記載,康熙帝每次到朱元璋的明孝陵,必定會對朱元璋的陵墓,行三跪九叩的大禮。那麼,康熙帝為朱元璋掃墓為何必三跪九叩呢?康熙帝六掃朱元璋墓,為什麼要三跪九叩?
10 個回答
趣谈秘史
2019-07-12

康熙是個聰明的皇帝,他這麼做,既有私人原因,更有江山社稷的考慮。

就私人原因來說,康熙肯定是欣賞朱元璋的。

康熙是個聰明的皇帝,他這麼做,既有私人原因,更有江山社稷的考慮。

就私人原因來說,康熙肯定是欣賞朱元璋的。

朱元璋以布衣出身,推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開創大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由南到北統一天下的王朝,這份功績,康熙肯定是神往的。

朱元璋當皇帝的那些年,雖然對於功臣們有點嚴苛,但對於天下蒼生來說,他是個好皇帝。朱元璋出身底層,對於以往官吏們的所作所為特別清楚。所以,他一生都對吏治嚴格治理,防止明朝的官吏們欺壓百姓。

這一點,足夠康熙學習。因為晚年的康熙,過於寬容,導致吏治廢弛。

此外,朱元璋廢掉丞相,改變了兩千年的封建體制。而清朝繼承了這一點。沒了丞相,皇帝獨自一人高高在上,感覺肯定爽多了。康熙爽的時候,肯定也念及朱元璋的開山之功。

除了一小部分私人原因之外,康熙之所以對朱元璋如此恭敬,純粹是出於穩固清朝江山社稷的考慮。

康熙是個聰明的皇帝,他這麼做,既有私人原因,更有江山社稷的考慮。

就私人原因來說,康熙肯定是欣賞朱元璋的。

朱元璋以布衣出身,推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開創大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由南到北統一天下的王朝,這份功績,康熙肯定是神往的。

朱元璋當皇帝的那些年,雖然對於功臣們有點嚴苛,但對於天下蒼生來說,他是個好皇帝。朱元璋出身底層,對於以往官吏們的所作所為特別清楚。所以,他一生都對吏治嚴格治理,防止明朝的官吏們欺壓百姓。

這一點,足夠康熙學習。因為晚年的康熙,過於寬容,導致吏治廢弛。

此外,朱元璋廢掉丞相,改變了兩千年的封建體制。而清朝繼承了這一點。沒了丞相,皇帝獨自一人高高在上,感覺肯定爽多了。康熙爽的時候,肯定也念及朱元璋的開山之功。

除了一小部分私人原因之外,康熙之所以對朱元璋如此恭敬,純粹是出於穩固清朝江山社稷的考慮。

明朝末年,滿清趁著李自成攻進北京、逼死崇禎皇帝的機會,趁火打劫,問鼎中原。

但是,當時的滿清人口不過百萬,兵士不過十餘萬。這麼一點人,面對人數眾多的漢人,他們必須積極與漢人融合。

從最初的安葬崇禎皇帝,到後來的康熙拜謁明孝陵,目的其實都是討好漢人,緩和滿清與漢人的矛盾。

他們很聰明的把滅亡明朝的賬算到了李自成身上。他們奪的是“逆賊”李自成的江山,而不是明朝的江山。

這是其一。

在討好漢人的基礎上,康熙更是為了討好漢臣。

大家知道,讀書人心裡都有一個軟肋:不想被人當做不忠不孝的貳臣。

康熙對朱元璋的明孝陵三拜九叩,正好打消了漢臣心中的顧慮:康熙不是征服者,而是繼承了明朝幾乎一切體制的當代明君。為他做事,不算不忠不孝。

康熙是個聰明的皇帝,他這麼做,既有私人原因,更有江山社稷的考慮。

就私人原因來說,康熙肯定是欣賞朱元璋的。

朱元璋以布衣出身,推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開創大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由南到北統一天下的王朝,這份功績,康熙肯定是神往的。

朱元璋當皇帝的那些年,雖然對於功臣們有點嚴苛,但對於天下蒼生來說,他是個好皇帝。朱元璋出身底層,對於以往官吏們的所作所為特別清楚。所以,他一生都對吏治嚴格治理,防止明朝的官吏們欺壓百姓。

這一點,足夠康熙學習。因為晚年的康熙,過於寬容,導致吏治廢弛。

此外,朱元璋廢掉丞相,改變了兩千年的封建體制。而清朝繼承了這一點。沒了丞相,皇帝獨自一人高高在上,感覺肯定爽多了。康熙爽的時候,肯定也念及朱元璋的開山之功。

除了一小部分私人原因之外,康熙之所以對朱元璋如此恭敬,純粹是出於穩固清朝江山社稷的考慮。

明朝末年,滿清趁著李自成攻進北京、逼死崇禎皇帝的機會,趁火打劫,問鼎中原。

但是,當時的滿清人口不過百萬,兵士不過十餘萬。這麼一點人,面對人數眾多的漢人,他們必須積極與漢人融合。

從最初的安葬崇禎皇帝,到後來的康熙拜謁明孝陵,目的其實都是討好漢人,緩和滿清與漢人的矛盾。

他們很聰明的把滅亡明朝的賬算到了李自成身上。他們奪的是“逆賊”李自成的江山,而不是明朝的江山。

這是其一。

在討好漢人的基礎上,康熙更是為了討好漢臣。

大家知道,讀書人心裡都有一個軟肋:不想被人當做不忠不孝的貳臣。

康熙對朱元璋的明孝陵三拜九叩,正好打消了漢臣心中的顧慮:康熙不是征服者,而是繼承了明朝幾乎一切體制的當代明君。為他做事,不算不忠不孝。

據說,康熙叩拜明孝陵,讓有些漢臣感動到落淚。由此可見,康熙的這一招確實好使。

老猪的碎碎念
2019-05-19

先給題主糾正幾個小錯誤,題主配圖錯誤,你問康熙帝,配一個他兒子雍正帝的頭像作甚?第二康熙帝確實在任期間六下江南“南巡”,但並不是每次都親自前往,也不是每次都三跪九叩,我列舉一下康熙六下南巡的時間和幾次中做的事兒,大家可一目瞭然。

先給題主糾正幾個小錯誤,題主配圖錯誤,你問康熙帝,配一個他兒子雍正帝的頭像作甚?第二康熙帝確實在任期間六下江南“南巡”,但並不是每次都親自前往,也不是每次都三跪九叩,我列舉一下康熙六下南巡的時間和幾次中做的事兒,大家可一目瞭然。

(此為朱元璋)

六次下江南的時間分別為: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親自祭陵,並以超常的三跪九叩禮節對前朝太祖特殊禮遇,史載南京百姓有數萬人在場,被感動得流淚)、二十八年二月(康熙親自祭陵,但無三跪九叩)、三十八年四月(康熙親自祭拜,並且手書‘治隆唐宋’立於陵前,無三跪九叩)、四十二年二月(康熙未去,派遣大學士馬齊代為祭明孝陵)、四十四年四月(康熙親自祭陵,並率領諸位皇子隨祭,無三跪九叩)、四十六年三月(康熙親自率領文武百官祭明孝陵,無三跪九叩)。

先給題主糾正幾個小錯誤,題主配圖錯誤,你問康熙帝,配一個他兒子雍正帝的頭像作甚?第二康熙帝確實在任期間六下江南“南巡”,但並不是每次都親自前往,也不是每次都三跪九叩,我列舉一下康熙六下南巡的時間和幾次中做的事兒,大家可一目瞭然。

(此為朱元璋)

六次下江南的時間分別為: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親自祭陵,並以超常的三跪九叩禮節對前朝太祖特殊禮遇,史載南京百姓有數萬人在場,被感動得流淚)、二十八年二月(康熙親自祭陵,但無三跪九叩)、三十八年四月(康熙親自祭拜,並且手書‘治隆唐宋’立於陵前,無三跪九叩)、四十二年二月(康熙未去,派遣大學士馬齊代為祭明孝陵)、四十四年四月(康熙親自祭陵,並率領諸位皇子隨祭,無三跪九叩)、四十六年三月(康熙親自率領文武百官祭明孝陵,無三跪九叩)。

此圖為康熙親自手書“治隆唐宋”

之所以康熙如此重視祭祀前朝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有研究學者認為孝陵在當時已經成為明遺民寄託舊有政治認同和前朝記憶的符號,從而被賦予了與新王朝的統治秩序隱然對抗的意義。康熙此舉顯示了他政治意義,畢竟在清初的多爾袞執政之時的剃髮令幾乎傷害了江南所有士族漢人的心,如果還堅持舊政,對清代皇帝的統治只能是有害無益,康熙的這種行為就是一種極強的安撫及籠絡人心,用以懷柔滿漢矛盾的文化策略,而且在文化禮節之上對正統儒家文化也表現出極強的親和姿態(例如不推行滿文,而是推行漢文)這樣的舉措更進一步溝通與漢族士人的文化心理距離,以便於消除對抗,更利於統治。

旧时楼台月
2019-03-23

康熙皇帝,作為中國歷史最為偉大的君主之一,被譽為“千古一帝”。他在位六十餘年,曾六次南巡。而在這六次南巡中,他曾多次祭拜過明孝陵。

康熙皇帝,作為中國歷史最為偉大的君主之一,被譽為“千古一帝”。他在位六十餘年,曾六次南巡。而在這六次南巡中,他曾多次祭拜過明孝陵。

第一次南巡: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初二,謁明太祖陵,親作祝文。過明故宮,作《過金陵論》,次日令地方官加意防護明太祖陵
第二次南巡:康熙二十八年(1689)二月二十六日,往明太祖陵祭奠
第三次南巡: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十五日,命巡撫宋葷、江寧織造曹寅修明太祖陵,康熙帝為明陵題“治隆唐宋”殿額
第四次南巡:康熙四十二年(1703)二月二十六日,由陸路至江寧府。次日,遣大學士馬齊祭明太祖陵,賜駐防兵丁銀兩。
第五次南巡: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月二十三日,遣戶部尚書徐潮祭明太祖陵。
第六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1707)三月初九往謁明太祖陵,率諸皇子在演武場射。

由此可見,康熙帝六次南巡中,有四次親往拜謁(以前的皇帝也會拜謁前朝皇帝,但只派官員),兩次遣官拜謁。

其中在第二次南巡中,史料記載:康熙帝至門前,下龍輦步行,行三跪九叩禮。至陵前跪下,奠酒三爵,行三叩頭禮。完了之後,再賞給了守陵人一百兩銀子。以及在第三次南巡中,親自題寫“治隆唐宋”四字,交大學士刻碑制匾。

康熙皇帝,作為中國歷史最為偉大的君主之一,被譽為“千古一帝”。他在位六十餘年,曾六次南巡。而在這六次南巡中,他曾多次祭拜過明孝陵。

第一次南巡: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初二,謁明太祖陵,親作祝文。過明故宮,作《過金陵論》,次日令地方官加意防護明太祖陵
第二次南巡:康熙二十八年(1689)二月二十六日,往明太祖陵祭奠
第三次南巡: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十五日,命巡撫宋葷、江寧織造曹寅修明太祖陵,康熙帝為明陵題“治隆唐宋”殿額
第四次南巡:康熙四十二年(1703)二月二十六日,由陸路至江寧府。次日,遣大學士馬齊祭明太祖陵,賜駐防兵丁銀兩。
第五次南巡: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月二十三日,遣戶部尚書徐潮祭明太祖陵。
第六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1707)三月初九往謁明太祖陵,率諸皇子在演武場射。

由此可見,康熙帝六次南巡中,有四次親往拜謁(以前的皇帝也會拜謁前朝皇帝,但只派官員),兩次遣官拜謁。

其中在第二次南巡中,史料記載:康熙帝至門前,下龍輦步行,行三跪九叩禮。至陵前跪下,奠酒三爵,行三叩頭禮。完了之後,再賞給了守陵人一百兩銀子。以及在第三次南巡中,親自題寫“治隆唐宋”四字,交大學士刻碑制匾。

康熙皇帝,作為中國歷史最為偉大的君主之一,被譽為“千古一帝”。他在位六十餘年,曾六次南巡。而在這六次南巡中,他曾多次祭拜過明孝陵。

第一次南巡: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初二,謁明太祖陵,親作祝文。過明故宮,作《過金陵論》,次日令地方官加意防護明太祖陵
第二次南巡:康熙二十八年(1689)二月二十六日,往明太祖陵祭奠
第三次南巡: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十五日,命巡撫宋葷、江寧織造曹寅修明太祖陵,康熙帝為明陵題“治隆唐宋”殿額
第四次南巡:康熙四十二年(1703)二月二十六日,由陸路至江寧府。次日,遣大學士馬齊祭明太祖陵,賜駐防兵丁銀兩。
第五次南巡: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月二十三日,遣戶部尚書徐潮祭明太祖陵。
第六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1707)三月初九往謁明太祖陵,率諸皇子在演武場射。

由此可見,康熙帝六次南巡中,有四次親往拜謁(以前的皇帝也會拜謁前朝皇帝,但只派官員),兩次遣官拜謁。

其中在第二次南巡中,史料記載:康熙帝至門前,下龍輦步行,行三跪九叩禮。至陵前跪下,奠酒三爵,行三叩頭禮。完了之後,再賞給了守陵人一百兩銀子。以及在第三次南巡中,親自題寫“治隆唐宋”四字,交大學士刻碑制匾。


康熙這幾次拜謁可謂是身體力行的表達了對朱元璋的敬佩,但是,他祭拜朱元璋僅僅是敬佩嗎?反觀明朝一代,帝王很少親自拜謁明孝陵,相比之下,康熙卻是更為注重,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出於維護統治的需要

瞭解清朝歷史的朋友知道,在康熙皇帝即位之後,乃至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以後,清朝可謂是完全統一了中國!但是,他統一的僅僅是中國的領土,在此期間,無論是南明政權的苟言殘犬亦或是前朝遺民遺臣的奮力反抗都說明了“滿漢”之間存在著與生俱來的民族矛盾。正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所說:“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原漢族文人對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的反抗情緒。很明顯,康熙皇帝意識到了這一點,前有蒙元入主中原對漢族人士排擠壓迫落得統治不過百年的教訓,康熙皇帝通過祭拜明孝陵,一來是安撫了朱明後裔的報復情緒,二者是拉攏了漢族的士大夫。而唯有如此,民族矛盾才能得以緩和,他對中原文明的統治才能更加穩固,國家發展也更加安定。

康熙皇帝,作為中國歷史最為偉大的君主之一,被譽為“千古一帝”。他在位六十餘年,曾六次南巡。而在這六次南巡中,他曾多次祭拜過明孝陵。

第一次南巡: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初二,謁明太祖陵,親作祝文。過明故宮,作《過金陵論》,次日令地方官加意防護明太祖陵
第二次南巡:康熙二十八年(1689)二月二十六日,往明太祖陵祭奠
第三次南巡: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十五日,命巡撫宋葷、江寧織造曹寅修明太祖陵,康熙帝為明陵題“治隆唐宋”殿額
第四次南巡:康熙四十二年(1703)二月二十六日,由陸路至江寧府。次日,遣大學士馬齊祭明太祖陵,賜駐防兵丁銀兩。
第五次南巡: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月二十三日,遣戶部尚書徐潮祭明太祖陵。
第六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1707)三月初九往謁明太祖陵,率諸皇子在演武場射。

由此可見,康熙帝六次南巡中,有四次親往拜謁(以前的皇帝也會拜謁前朝皇帝,但只派官員),兩次遣官拜謁。

其中在第二次南巡中,史料記載:康熙帝至門前,下龍輦步行,行三跪九叩禮。至陵前跪下,奠酒三爵,行三叩頭禮。完了之後,再賞給了守陵人一百兩銀子。以及在第三次南巡中,親自題寫“治隆唐宋”四字,交大學士刻碑制匾。


康熙這幾次拜謁可謂是身體力行的表達了對朱元璋的敬佩,但是,他祭拜朱元璋僅僅是敬佩嗎?反觀明朝一代,帝王很少親自拜謁明孝陵,相比之下,康熙卻是更為注重,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出於維護統治的需要

瞭解清朝歷史的朋友知道,在康熙皇帝即位之後,乃至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以後,清朝可謂是完全統一了中國!但是,他統一的僅僅是中國的領土,在此期間,無論是南明政權的苟言殘犬亦或是前朝遺民遺臣的奮力反抗都說明了“滿漢”之間存在著與生俱來的民族矛盾。正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所說:“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原漢族文人對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的反抗情緒。很明顯,康熙皇帝意識到了這一點,前有蒙元入主中原對漢族人士排擠壓迫落得統治不過百年的教訓,康熙皇帝通過祭拜明孝陵,一來是安撫了朱明後裔的報復情緒,二者是拉攏了漢族的士大夫。而唯有如此,民族矛盾才能得以緩和,他對中原文明的統治才能更加穩固,國家發展也更加安定。

兩代君主跨時代的對話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同時他也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推翻蒙元統治,使得漢族文明得以再次迸發生機。無論文治武功,朱元璋的功績在中國歷史上眾多皇帝之中也是出類拔萃的。

康熙皇帝幾次拜謁明孝陵,一是表達了對朱元璋的敬佩之情,可謂是英雄惺惺相惜。

二者,筆者認為,康熙皇帝在朱元璋陵墓前,除了表達敬佩之情之外,更多的是想在朱元璋面前“炫耀”他的功績,告訴朱元璋,你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甚至能夠做得更好,同時,也告知朱元璋,你的臣子臣民,你的江山,我能將他打理的更好。

康熙皇帝,作為中國歷史最為偉大的君主之一,被譽為“千古一帝”。他在位六十餘年,曾六次南巡。而在這六次南巡中,他曾多次祭拜過明孝陵。

第一次南巡: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初二,謁明太祖陵,親作祝文。過明故宮,作《過金陵論》,次日令地方官加意防護明太祖陵
第二次南巡:康熙二十八年(1689)二月二十六日,往明太祖陵祭奠
第三次南巡: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十五日,命巡撫宋葷、江寧織造曹寅修明太祖陵,康熙帝為明陵題“治隆唐宋”殿額
第四次南巡:康熙四十二年(1703)二月二十六日,由陸路至江寧府。次日,遣大學士馬齊祭明太祖陵,賜駐防兵丁銀兩。
第五次南巡: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月二十三日,遣戶部尚書徐潮祭明太祖陵。
第六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1707)三月初九往謁明太祖陵,率諸皇子在演武場射。

由此可見,康熙帝六次南巡中,有四次親往拜謁(以前的皇帝也會拜謁前朝皇帝,但只派官員),兩次遣官拜謁。

其中在第二次南巡中,史料記載:康熙帝至門前,下龍輦步行,行三跪九叩禮。至陵前跪下,奠酒三爵,行三叩頭禮。完了之後,再賞給了守陵人一百兩銀子。以及在第三次南巡中,親自題寫“治隆唐宋”四字,交大學士刻碑制匾。


康熙這幾次拜謁可謂是身體力行的表達了對朱元璋的敬佩,但是,他祭拜朱元璋僅僅是敬佩嗎?反觀明朝一代,帝王很少親自拜謁明孝陵,相比之下,康熙卻是更為注重,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出於維護統治的需要

瞭解清朝歷史的朋友知道,在康熙皇帝即位之後,乃至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以後,清朝可謂是完全統一了中國!但是,他統一的僅僅是中國的領土,在此期間,無論是南明政權的苟言殘犬亦或是前朝遺民遺臣的奮力反抗都說明了“滿漢”之間存在著與生俱來的民族矛盾。正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所說:“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原漢族文人對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的反抗情緒。很明顯,康熙皇帝意識到了這一點,前有蒙元入主中原對漢族人士排擠壓迫落得統治不過百年的教訓,康熙皇帝通過祭拜明孝陵,一來是安撫了朱明後裔的報復情緒,二者是拉攏了漢族的士大夫。而唯有如此,民族矛盾才能得以緩和,他對中原文明的統治才能更加穩固,國家發展也更加安定。

兩代君主跨時代的對話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同時他也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推翻蒙元統治,使得漢族文明得以再次迸發生機。無論文治武功,朱元璋的功績在中國歷史上眾多皇帝之中也是出類拔萃的。

康熙皇帝幾次拜謁明孝陵,一是表達了對朱元璋的敬佩之情,可謂是英雄惺惺相惜。

二者,筆者認為,康熙皇帝在朱元璋陵墓前,除了表達敬佩之情之外,更多的是想在朱元璋面前“炫耀”他的功績,告訴朱元璋,你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甚至能夠做得更好,同時,也告知朱元璋,你的臣子臣民,你的江山,我能將他打理的更好。

參考資料:《清史稿》

《清世祖實錄》

《讀通鑑論》

佳宁说历史
2019-07-03

原創:佳寧說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確實是一位非常讓人佩服的角色,從一個近乎乞討的人,一無所有到打下來天下,起點很低,其中的艱辛不是常人所能忍受得了的,縱觀歷朝歷代這些開國帝王,起點比朱元璋還要低的人確實沒有,漢高祖劉邦和他差不多,但人家好歹是個亭長,明太祖朱元璋真的是一無所有啊,他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打下天下又能坐穩天下。

原創:佳寧說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確實是一位非常讓人佩服的角色,從一個近乎乞討的人,一無所有到打下來天下,起點很低,其中的艱辛不是常人所能忍受得了的,縱觀歷朝歷代這些開國帝王,起點比朱元璋還要低的人確實沒有,漢高祖劉邦和他差不多,但人家好歹是個亭長,明太祖朱元璋真的是一無所有啊,他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打下天下又能坐穩天下。

康熙此舉,其實就是為了拉攏人心而已。對前朝的開國皇帝實行三拜九叩,其實康熙的心裡特別討厭漢人,但是不得不做表面功夫,康熙是一個極其虛偽的傢伙,好讓人承認他們滿清是正統。

原創:佳寧說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確實是一位非常讓人佩服的角色,從一個近乎乞討的人,一無所有到打下來天下,起點很低,其中的艱辛不是常人所能忍受得了的,縱觀歷朝歷代這些開國帝王,起點比朱元璋還要低的人確實沒有,漢高祖劉邦和他差不多,但人家好歹是個亭長,明太祖朱元璋真的是一無所有啊,他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打下天下又能坐穩天下。

康熙此舉,其實就是為了拉攏人心而已。對前朝的開國皇帝實行三拜九叩,其實康熙的心裡特別討厭漢人,但是不得不做表面功夫,康熙是一個極其虛偽的傢伙,好讓人承認他們滿清是正統。

這麼說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康熙想方設法的殺了崇禎帝的兒子朱三太子,那時候朱三太子已經是一位七十已近暮年的老人了,朱三太子早已經改名換姓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農民,而且對他也構成半點的威脅。但是康熙從沒有停止對他的搜索和追殺,最後終於被他找著了,滿門抄斬的朱三太子全家。

原創:佳寧說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確實是一位非常讓人佩服的角色,從一個近乎乞討的人,一無所有到打下來天下,起點很低,其中的艱辛不是常人所能忍受得了的,縱觀歷朝歷代這些開國帝王,起點比朱元璋還要低的人確實沒有,漢高祖劉邦和他差不多,但人家好歹是個亭長,明太祖朱元璋真的是一無所有啊,他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打下天下又能坐穩天下。

康熙此舉,其實就是為了拉攏人心而已。對前朝的開國皇帝實行三拜九叩,其實康熙的心裡特別討厭漢人,但是不得不做表面功夫,康熙是一個極其虛偽的傢伙,好讓人承認他們滿清是正統。

這麼說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康熙想方設法的殺了崇禎帝的兒子朱三太子,那時候朱三太子已經是一位七十已近暮年的老人了,朱三太子早已經改名換姓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農民,而且對他也構成半點的威脅。但是康熙從沒有停止對他的搜索和追殺,最後終於被他找著了,滿門抄斬的朱三太子全家。

如果康熙帝,真的對明太祖朱元璋,有如此的敬畏之心,那為什麼要把他的子孫趕盡殺絕呢?這已經說明一切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表面功夫做的太好,狐狸的尾巴早晚會露出來。

原創:佳寧說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確實是一位非常讓人佩服的角色,從一個近乎乞討的人,一無所有到打下來天下,起點很低,其中的艱辛不是常人所能忍受得了的,縱觀歷朝歷代這些開國帝王,起點比朱元璋還要低的人確實沒有,漢高祖劉邦和他差不多,但人家好歹是個亭長,明太祖朱元璋真的是一無所有啊,他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打下天下又能坐穩天下。

康熙此舉,其實就是為了拉攏人心而已。對前朝的開國皇帝實行三拜九叩,其實康熙的心裡特別討厭漢人,但是不得不做表面功夫,康熙是一個極其虛偽的傢伙,好讓人承認他們滿清是正統。

這麼說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康熙想方設法的殺了崇禎帝的兒子朱三太子,那時候朱三太子已經是一位七十已近暮年的老人了,朱三太子早已經改名換姓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農民,而且對他也構成半點的威脅。但是康熙從沒有停止對他的搜索和追殺,最後終於被他找著了,滿門抄斬的朱三太子全家。

如果康熙帝,真的對明太祖朱元璋,有如此的敬畏之心,那為什麼要把他的子孫趕盡殺絕呢?這已經說明一切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表面功夫做的太好,狐狸的尾巴早晚會露出來。


佳寧有話說:康熙是一個政治家,很有政治頭腦,他心裡很明白,從他爸爸順治那一輩入關以來還沒有坐穩江山。對於眾多的漢人來說,明朝比他們根紅苗正。他害怕這些漢人那一天會起兵造反,如果真的起兵,會得到很多人的擁護。後果不堪設想,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籠絡人心,表面文章必須做足,做大,做強。哪怕向前朝的皇帝,三拜九叩,也是可以的。所以他就藉著下江南視察民情的機會。去給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掃一下墓,磕幾個頭開證明自己對前朝有一顆敬畏之心。

五味社
2019-10-22

祭拜朱元璋,是康熙南巡的主要工作之一。

祭拜朱元璋,是康熙南巡的主要工作之一。

祭拜朱元璋是康熙帝南巡主要的工作之一。

康熙帝南巡的基點是整治運河和漕運。從北京出發,沿運河南下,一來巡視黃河和運河 的河工;二來巡查江南吏治,穩定江南社會。

祭拜朱元璋便是穩定江南社會的重要途徑。

因為清朝統治時間不長,需要安撫江南的官員和百姓,獲得江南士族的認可。

康熙帝一共六次南巡,因此有六次祭拜朱元璋。

康熙帝通過祭拜朱元璋穩定江南士族的做法,和清朝初年為崇禎帝以帝體改葬,收攏民心類似。

小方说历史1990
2019-06-26

南京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有一個氣勢恢宏的帝王陵,那就是元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墓前的一塊石碑上刻著“治隆唐宋”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是清朝皇帝康熙所書。一個大清皇帝為何要為前朝皇帝的墓碑刻上這樣四個字呢?

南京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有一個氣勢恢宏的帝王陵,那就是元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墓前的一塊石碑上刻著“治隆唐宋”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是清朝皇帝康熙所書。一個大清皇帝為何要為前朝皇帝的墓碑刻上這樣四個字呢?
據史書記載,大清皇帝康熙在位期間,曾六次南巡,每次南巡都會到南京的朱元璋墓前行三跪九叩大禮。一般情況下,後來建立的政權,都是大書特書前朝政府的腐敗、昏庸、無能及殘酷統治百姓的各種罪狀,而康熙卻對一個被推翻的前朝皇帝,反其道而行之,令人不解。筆者認為,主要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康熙在朱元璋的墓碑上題“治隆唐宋”四個字,是對朱元璋執政期間治理國家能力的讚譽。朱元璋是元朝的開國皇帝,在整治官吏貪腐方面,曾制定了嚴厲且聳人聽聞的懲治手段,為元朝統治二百餘年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認為朱元璋治理國家的手段和能力高於唐、宋兩朝。當然了,明朝是否高於唐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南京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有一個氣勢恢宏的帝王陵,那就是元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墓前的一塊石碑上刻著“治隆唐宋”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是清朝皇帝康熙所書。一個大清皇帝為何要為前朝皇帝的墓碑刻上這樣四個字呢?
據史書記載,大清皇帝康熙在位期間,曾六次南巡,每次南巡都會到南京的朱元璋墓前行三跪九叩大禮。一般情況下,後來建立的政權,都是大書特書前朝政府的腐敗、昏庸、無能及殘酷統治百姓的各種罪狀,而康熙卻對一個被推翻的前朝皇帝,反其道而行之,令人不解。筆者認為,主要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康熙在朱元璋的墓碑上題“治隆唐宋”四個字,是對朱元璋執政期間治理國家能力的讚譽。朱元璋是元朝的開國皇帝,在整治官吏貪腐方面,曾制定了嚴厲且聳人聽聞的懲治手段,為元朝統治二百餘年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認為朱元璋治理國家的手段和能力高於唐、宋兩朝。當然了,明朝是否高於唐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2. 康熙對朱元璋墓行三跪九叩大禮,這也說明康熙有著帝王的胸懷、過人的氣度。是對朱元璋能力和功績的認可。不管前朝多麼的不好,但是,好的一面後人就要學習和借鑑。
3. 康熙執政年間,滿漢兩族仍有不少的矛盾。康熙到明孝陵掃墓,也是向世人表明,滿漢是一家,這對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可謂是一種策略和手段,也的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康熙中國歷史上是一位能力出眾、智慧超群的帝王,大清王朝在他的治理下,才有了康熙、雍正、乾隆的盛世王朝。

南京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有一個氣勢恢宏的帝王陵,那就是元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墓前的一塊石碑上刻著“治隆唐宋”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是清朝皇帝康熙所書。一個大清皇帝為何要為前朝皇帝的墓碑刻上這樣四個字呢?
據史書記載,大清皇帝康熙在位期間,曾六次南巡,每次南巡都會到南京的朱元璋墓前行三跪九叩大禮。一般情況下,後來建立的政權,都是大書特書前朝政府的腐敗、昏庸、無能及殘酷統治百姓的各種罪狀,而康熙卻對一個被推翻的前朝皇帝,反其道而行之,令人不解。筆者認為,主要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康熙在朱元璋的墓碑上題“治隆唐宋”四個字,是對朱元璋執政期間治理國家能力的讚譽。朱元璋是元朝的開國皇帝,在整治官吏貪腐方面,曾制定了嚴厲且聳人聽聞的懲治手段,為元朝統治二百餘年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認為朱元璋治理國家的手段和能力高於唐、宋兩朝。當然了,明朝是否高於唐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2. 康熙對朱元璋墓行三跪九叩大禮,這也說明康熙有著帝王的胸懷、過人的氣度。是對朱元璋能力和功績的認可。不管前朝多麼的不好,但是,好的一面後人就要學習和借鑑。
3. 康熙執政年間,滿漢兩族仍有不少的矛盾。康熙到明孝陵掃墓,也是向世人表明,滿漢是一家,這對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可謂是一種策略和手段,也的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康熙中國歷史上是一位能力出眾、智慧超群的帝王,大清王朝在他的治理下,才有了康熙、雍正、乾隆的盛世王朝。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正说清代十二朝
2019-06-30

“三跪九拜”大禮系封建社會最高禮節,按照《週記》裡面的記載,乃系最敬重的行禮方式。

清朝的康熙皇帝之所以對前明開國皇帝朱元璋行此大禮,個人認為有三方面原因:

1、對出身布衣的朱元璋甚是敬重。

“三跪九拜”大禮系封建社會最高禮節,按照《週記》裡面的記載,乃系最敬重的行禮方式。

清朝的康熙皇帝之所以對前明開國皇帝朱元璋行此大禮,個人認為有三方面原因:

1、對出身布衣的朱元璋甚是敬重。

康熙皇帝對於出身布衣,龍御天下的朱元璋甚為敬佩,曾經數次在公開場合對朱元璋表示過敬仰之意。康熙皇帝出身皇家,8歲繼位,從其父順治皇帝手中接過來的是已經一統中原地區的大清江山,這和出身布衣,多年征戰從元朝手中奪得江山的朱元璋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對於如此敬重的開國皇帝,康熙皇帝行此大禮,容易理解。

2、拉攏和安撫前明遺老遺少,尤其是將江南地區的學子、士紳民心

“三跪九拜”大禮系封建社會最高禮節,按照《週記》裡面的記載,乃系最敬重的行禮方式。

清朝的康熙皇帝之所以對前明開國皇帝朱元璋行此大禮,個人認為有三方面原因:

1、對出身布衣的朱元璋甚是敬重。

康熙皇帝對於出身布衣,龍御天下的朱元璋甚為敬佩,曾經數次在公開場合對朱元璋表示過敬仰之意。康熙皇帝出身皇家,8歲繼位,從其父順治皇帝手中接過來的是已經一統中原地區的大清江山,這和出身布衣,多年征戰從元朝手中奪得江山的朱元璋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對於如此敬重的開國皇帝,康熙皇帝行此大禮,容易理解。

2、拉攏和安撫前明遺老遺少,尤其是將江南地區的學子、士紳民心

康熙皇帝初次祭拜朱元璋和其數次南巡的目的基本一致,那就是收攏抗清活動最盛、抗清反清思想最活躍的江南地區民眾之心,尤其是學子、士紳還有那些南明遺臣、遺老遺少的歸順之心。當年,清朝揮師入關以後,多爾袞命令多鐸和阿濟格對將抗清活動頻繁的江南地區大肆屠殺、血腥鎮壓,江南地區的抗清活動和前明遺臣的反清復明思想一直都未曾滅亡。作為大清王朝的“錢袋子、糧袋子”,清廷需要江南地區的穩定和歸順。向朱元璋表示極大的尊崇,就拉攏和安撫江南民眾之心的最佳辦法。

3、清朝和明朝之間的關係

“三跪九拜”大禮系封建社會最高禮節,按照《週記》裡面的記載,乃系最敬重的行禮方式。

清朝的康熙皇帝之所以對前明開國皇帝朱元璋行此大禮,個人認為有三方面原因:

1、對出身布衣的朱元璋甚是敬重。

康熙皇帝對於出身布衣,龍御天下的朱元璋甚為敬佩,曾經數次在公開場合對朱元璋表示過敬仰之意。康熙皇帝出身皇家,8歲繼位,從其父順治皇帝手中接過來的是已經一統中原地區的大清江山,這和出身布衣,多年征戰從元朝手中奪得江山的朱元璋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對於如此敬重的開國皇帝,康熙皇帝行此大禮,容易理解。

2、拉攏和安撫前明遺老遺少,尤其是將江南地區的學子、士紳民心

康熙皇帝初次祭拜朱元璋和其數次南巡的目的基本一致,那就是收攏抗清活動最盛、抗清反清思想最活躍的江南地區民眾之心,尤其是學子、士紳還有那些南明遺臣、遺老遺少的歸順之心。當年,清朝揮師入關以後,多爾袞命令多鐸和阿濟格對將抗清活動頻繁的江南地區大肆屠殺、血腥鎮壓,江南地區的抗清活動和前明遺臣的反清復明思想一直都未曾滅亡。作為大清王朝的“錢袋子、糧袋子”,清廷需要江南地區的穩定和歸順。向朱元璋表示極大的尊崇,就拉攏和安撫江南民眾之心的最佳辦法。

3、清朝和明朝之間的關係

康熙皇帝曾經在晚年發佈過一份類似對自己蓋棺定論的上諭,上諭中對於清朝和明朝的關係作出了說明。那就是,清朝並不是從明朝手中奪得的江山,而是從農民軍大順政權手中奪回的江山。當年,李自成帶領大順軍攻入北京,逼死崇禎皇帝,為了驅趕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為明朝崇禎皇帝報仇,在京城民眾的請求下,多爾袞才帶領八旗軍隊揮師入關。雖然這是一種粉飾本朝的說法,但最起碼康熙皇帝對明清之間的關係有連自己的認識和判斷。所以,對於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並不認為是仇敵政權的皇帝。所以,康熙皇帝對其施此大禮,完全能夠理解!

指月老道
2019-02-10

大清朝十帝,二王唯太祖努爾哈赤,聖祖康熙玄燁可稱政治家。

滿人入關看起來是馬上天下,其實是時也命也運也!

倘來天下之主必然要有政治遠見,看透民心歸依。

大明三百年(迨至南明)君死社稷,臣見節義,文人多有國士之風,當次之際,皇權歸滿,而人心未歸也。

因此,

康熙借南巡跪拜朱元璋其義有三,

一,英雄相惜,見賢思齊;

二,名為跪朱元璋,實為借朱元璋之魂魄收攏天下民心;

三,借朱元璋之魂魄解揚州十日之恨。

由此可見,

康熙跪拜朱元璋其實半真半假。

半真是君子之行,

半假雖然是政治操作,但也值得肯定。

史小二记
2019-03-07

清朝入關,這是屬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同時,對清朝的統治者也更是有切齒之恨。清初的“剃髮令”、“揚州十日”等等更是激起江南士人的強烈反抗。

這怎麼辦?

朱元璋陵墓,是在南京的明孝陵,這座陵寢更是明朝遺民的特殊象徵。

既然如此,那就(拜)謁孝陵。

清朝入關,這是屬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同時,對清朝的統治者也更是有切齒之恨。清初的“剃髮令”、“揚州十日”等等更是激起江南士人的強烈反抗。

這怎麼辦?

朱元璋陵墓,是在南京的明孝陵,這座陵寢更是明朝遺民的特殊象徵。

既然如此,那就(拜)謁孝陵。



拜陵,你總得寫祭文吧?

那就藉此祭文宣講一番。

同時,還應該從消除文化隔閡入手,進而消除兩族矛盾。清朝統治者於是接納並吸收儒家文化,以謀求滿漢認同、消除兩族矛盾。

康熙二十三年:

“九叩禮”拜孔廟!

一個孔聖人,這是讀書人心中的“聖”,代表著儒家文化的傳承。

清朝入關,這是屬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同時,對清朝的統治者也更是有切齒之恨。清初的“剃髮令”、“揚州十日”等等更是激起江南士人的強烈反抗。

這怎麼辦?

朱元璋陵墓,是在南京的明孝陵,這座陵寢更是明朝遺民的特殊象徵。

既然如此,那就(拜)謁孝陵。



拜陵,你總得寫祭文吧?

那就藉此祭文宣講一番。

同時,還應該從消除文化隔閡入手,進而消除兩族矛盾。清朝統治者於是接納並吸收儒家文化,以謀求滿漢認同、消除兩族矛盾。

康熙二十三年:

“九叩禮”拜孔廟!

一個孔聖人,這是讀書人心中的“聖”,代表著儒家文化的傳承。




又是“三跪九叩”拜祭孝陵!

一個明太祖,這是開創大明江山的人物,代表著明朝。

清朝入關,這是屬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同時,對清朝的統治者也更是有切齒之恨。清初的“剃髮令”、“揚州十日”等等更是激起江南士人的強烈反抗。

這怎麼辦?

朱元璋陵墓,是在南京的明孝陵,這座陵寢更是明朝遺民的特殊象徵。

既然如此,那就(拜)謁孝陵。



拜陵,你總得寫祭文吧?

那就藉此祭文宣講一番。

同時,還應該從消除文化隔閡入手,進而消除兩族矛盾。清朝統治者於是接納並吸收儒家文化,以謀求滿漢認同、消除兩族矛盾。

康熙二十三年:

“九叩禮”拜孔廟!

一個孔聖人,這是讀書人心中的“聖”,代表著儒家文化的傳承。




又是“三跪九叩”拜祭孝陵!

一個明太祖,這是開創大明江山的人物,代表著明朝。



結果是“父老從者數萬人,皆感泣”,轟動整個江南!

兩次拜祭,康熙態度恭敬,禮數尊崇!

這樣一來,大清江山豈能不穩?

天宁阁
2019-03-07

朱元璋稱帝位不久,就選擇南京獨龍阜為墓地。1381年(洪武十四年)開始營建,次年地宮工程竣工。農曆八月,馬皇后病故,便先行葬入,因馬皇后諡號“孝慈”,遂命所葬山陵名叫孝陵。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與馬皇后合寢。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一,康熙帝抵達江寧(南京),次日一早就前往明孝陵,為了表示對朱元璋的尊敬,他由甬道旁前行,並行三跪九叩禮至二門外,又於寶城前三祭酒,在場的父老百姓一個個感動得熱淚盈眶。

康熙帝南巡,他祭禹陵、祭孔、祭明太祖陵,為爭取江南士大夫的支持和拉攏明朝遺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於是,康熙帝每次南巡經過南京,必祭朱元璋陵墓,也就有了康熙帝“三跪九叩”“6祭朱元璋墓”之說:即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年二月、三十八年四月、四十二年二月、四十四年四月、四十六年三月。

也就有了朱元璋的墓前那塊大石碑,上書“治隆唐宋”四個大字,這是康熙帝題寫的,意思是說朱元璋整頓吏治,反貪打虎,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勝過唐宋盛世。

按理說,清軍入關奪了大明的江山,應該“賊膽心虛”才對,為什麼康熙帝還會對朱元璋大加讚賞呢?“治隆唐宋”真的是康熙帝有感而發?

也許,康熙帝認為治國不易,朱元璋對明朝200多年的江山確實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對歷史有重要的貢獻;

也許,康熙帝所處時代的滿漢矛盾十分突出,尤其他大興文字獄,主要針對漢人的,怨氣沖天,他想通過為漢人皇帝掃墓,表示滿漢一家;

也許,康熙帝聰明過人,喜好“面子”文章,也就是今天所說的“作秀”;

所以說,康熙帝6祭朱元璋墓是完全出於政治上考慮,為了增強漢滿民族的團結,為了顯示自己的不凡胸懷和過人氣度,進一步鞏固滿清的統治。(網絡圖片)


[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掉相關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