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海底隆起的最早陸地,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無巍不至
1/18 說到中華佛教名山,我們幾乎耳熟能詳——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而這其中又尤以五臺山為尊,它不僅位列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而且是世界佛學般若的中樞,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五臺山五峰分據五方,中臺位於中心,其餘四峰,各散於東西南北。晨輝灑金,聖潔無上,被稱之為“金色的世界”、“金五臺”,是般若化身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
2/18 五臺山五座高峰如佛手指天,連綿環抱呈蓮花狀,掌心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建有一百多座大大小小的寺廟。環顧四周,青山疊嶂,風誦佛號,飛簷樓閣,廟宇巍峨,佛塔莊嚴,金碧輝煌。兩條溪流源於中、北兩臺,潺潺流至菩薩頂山腳交匯而下。臺懷鎮虛懷若谷,左襟右帶,引四面青山為屏,領秀水環山而繞,佛土勝景神聖殊妙!
3/18 25億年前,地球被海洋所佔據,華北大陸地臺逐漸形成,五臺古陸率先從汪洋中升起,成為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升遷陸地之一。而《佛說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中亦說:“我滅度後,於南贍部洲(大地)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國中有山,名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游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加之歷朝帝王對五臺山敕建扶植,高僧輩出,佛法昌盛,使五臺山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成為舉世矚目的佛教聖地和國際佛教文化交流中心。
4/18 五臺山以建寺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高居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的地方之一。自東漢永平(58年~75年)年間起,到唐代全盛時期,五臺山共有歷代修造的寺廟300多座。據說臺懷這座坐北向南的五爺廟(又稱萬佛閣)最為靈驗,龍王的第五個兒子是南山寺三十三觀音堂南北財神殿供奉的財神,因此廟裡廟外前來祈財祈福的人流眾多,特別是每天清晨,場面相當壯觀。
5/18 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這裡香火繚繞2000多年,悠久的歷史和無數優美的傳說,造就了五臺山一方佛法世界的美名。楊五郎五臺削髮為僧、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順治五臺出家之謎、康乾二帝頻繁造訪之奇,哪一條都足以驅使你前來五臺山探祕。
6/18 大塔院寺位於五臺山臺懷鎮顯通寺南側,是五臺山著名的五大禪處之一。兩座器宇軒昂的明代石獅鎮守寺門,藍底金字的匾額上書《敕建護國大塔院寺》八個大字,此係大明永樂五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命太監楊升重修院內舍利塔並獨立起寺。從而由顯通寺的塔院獨成一寺,故名塔院寺。
7/18 舍利塔全稱為釋迦牟尼舍利塔,俗稱大白塔。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爾巨匠阿尼哥設計建造,該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難,為五臺山首屈一指。大白塔高75米,周長83米,方圓搭配,粗細相間,造型優美,樸素莊嚴。加之塔身撥地凌空,氣勢巍峨,在五臺山群寺簇擁之下蔚為壯觀,故爾成為五臺山的形象標誌。
8/18 傳說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佛滅度,其肉身煉就八萬四千枚舍利,古印度阿育王用黃金七寶鑄成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廣佈於大千世界。中國獲十九座,五臺山獨得其一,稱之為“慈壽塔”。該塔被大白塔包裹其內,無數天南地北的信徒和僧眾便在塔下回廊轉經祈福,以示虔誠!
9/18 在五臺山,你可以看到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寺廟並存的現象。自明永曆以後,大批蒙藏佛教徒進入五臺山建寺修行,按佛教傳承之不同,寺院分為青廟和黃廟。從此開啟並樹立起青黃兩寺並立、顯密佛學雙弘、多民族僧眾同居一山和睦相處的佛界典範。\n\n
10/18 羅睺寺始建於唐代,是五臺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黃廟之一和五大禪寺之一,據說在當時,就有不少來自印度、朝鮮、日本、蒙古、尼泊爾、斯里蘭卡、緬甸、越南等國的僧人慕名來此朝聖求法,中國僧人的足跡更是遍及周邊群山群寺,難以計數。
11/18 五臺山聲名顯赫,五峰之中以北臺最高,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臺頂終年有冰,盛夏涼爽,故又稱清涼山,釋迦牟尼佛祖曾說:“東方有國,名曰震旦,其土有山,號曰清涼。”佛陀早在三千年前就以無上慧根指明瞭東方這座聖山。清涼、澄淨,五臺山之所以佛學昌盛、生生不息,這恐怕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吧!
12/18 五臺山數千年的佛學淵源,梵境靈臺吸引了無數王侯將相和名流雅士前來拜謁,甚至一些因緣際會就此遁入空門,譬如著名的歌手李娜就在五臺山削髮為尼,法名釋昌聖。建有10座樓閣式寶塔,背倚黛螺頂,面臨清水河,景色優美的善財洞寺,傳說即為順治皇帝因董小宛之情傷而悲憤出家的地方。
13/18 位於五臺山臺懷靈鷲峰上的菩薩頂,據傳為文殊菩薩道場和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為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五臺山黃廟之首。清朝康熙、乾隆帝數次朝拜五臺山,均住宿於此。康熙皇帝親筆所書的“靈峰聖境”四個金字懸於這座四柱三門七樓的高大牌樓。菩薩頂紅牆黃瓦、氣派非凡、龍鳳旋翔,造型華美,作為歷代皇帝朝拜五臺山的行宮,無處不彰顯著皇家的威儀。
14/18 在通往黛螺頂的大智路千級臺階時,巧遇紅袍僧服的“魯智深”大師,似乎特別有緣,大師抬步邁梯數級,倏兒止步轉身回望,恰見我胸掛相機跟隨其後,大師莞爾一笑,美髯在山風中輕飄:請施主給我拍一張照片可好?恭敬不如從命,大師手持菩提,面含慈笑,雖然風塵僕僕、僧鞋破損,但佛骨禪心,精神矍鑠,言談舉止令人如沐春風。
15/18 黛螺頂曾名大螺頂,乾隆十五年改為現名沿續至今。由於文殊菩薩在諸菩薩中專司智慧,所以必須攀登1080級石階的大智路登上黛螺頂朝拜五方文殊方謂五臺山朝聖之圓滿。傳說乾隆數次朝拜五臺山的五峰均受天氣阻礙未果,於是下旨五臺山主持來年必須辦成此事,主持苦思多日終於想到五方文殊合塑於一殿,使乾隆免去朝拜五個臺頂之苦,也就有了\不登黛螺頂,不算台山客\之說。
16/18 五臺山五座峰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黛螺頂五方文殊殿從南到北依次供奉著:東臺聰明文殊,北臺無垢文殊。中臺孺童文殊,南臺智慧文殊,西臺獅子吼文殊。所以要想擁有處世之大智慧,非得朝拜五方文殊不可喲!
17/18 清涼世界,繚繚梵音,穿行在五臺山這座神奇而莊重的佛國世界,你會不由自主地愛上它的清涼、它的清靜、它的智慧、它的善良、它的虔誠,還有那厚積薄發的思想理論和質樸莊嚴的佛學靈魂,清風拂面,梵鈴叮鐺,漫漫人生,當秉持善良前行!
18/18 浩瀚滄海佛土升,五臺聳隆現金輪。佛陀遙指清涼界,萬善俱歸般若門!億萬年的天造神蹟,從海水中升起最早的陸地現已成為舉世聞名的佛學中心、佛教聖地!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安排,12年前,曾過山門而不得入,如今佛緣巧合,終於得遂心願!巧哉,妙哉,幸哉!。金蓮靜靜地綻放,芳香掠走所有的憂傷和彷徨,臺懷廟群如智者般守侯在這片清涼佛土為迷失在紅塵濁世的人們指點迷津,對生命的熱愛與敬仰,其實就是一路風塵、一顆真心!
2019-08-0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