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3 個回答
张小明79037558
2017-04-03

今天母親向我抱怨,10輛ofo近一半沒法用。語畢,我就讓她把ofo卸載了。如此差的用戶體驗壓根就沒有貢獻用戶量的必要。

如今把所有牌子共享單車放一起可以成為一道彩虹,佔道,上私鎖,抹號,除了折射國民素質,還深藏著當今互聯網資本遊戲的博弈。

傳統企業靠買賣發家。而互聯網企業多是通過一個理念,通過融資操作面世,最終目的是被收購或上市。

在互聯網項目裡,用戶量就相當於金錢,只要有巨大的用戶量,互聯網項目裡即使投放產品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找到盈利點,也會有投資人或者贊助商來支持。

在目前共享自行車,各家為了佔有用戶量,不顧市場需求不間斷投放自行車,大量佔道,損壞,私有自行車缺乏監管維護。佔用公共資源不說,還傷了普通老百姓的心。而這些自行車,只是項目發展的手段,不是根本盈利點,是死是活管不過來,加上部分素質不高的用戶,真真切切地噁心到了不少人。其他例如藍車綠車,如無意外建立之初就是等著被收購的,也為佔道添堵增添一份光芒。

而每次對於素質跟自行車的報道,除了激起民憤,還做了免費推廣,不少人還為共享單車公司不作為挺身而出洗白。何曾想過,維護自行車本是他們的職責,現今因不作為而挑起的社會矛盾,責無旁貸。

相信不久的將來,ofo或魔拜其中一家通過吞併收購變成一家子,上市轉型。也希望儘快出臺相關政策,儘快整頓這個相當混亂的單車市場。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如有不對歡迎指正。

在持娜亮子
2017-03-14

首先來跟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共享單車:共享單車是企業向社會投放的一種聯網自行車,這類自行車不屬於任何個人是屬於投放的企業,用於服務大眾消費者,這其中涉及到一個新名詞就共享經濟,相信各位以前都有坐過滴滴打車,滴滴打車跟優步也是屬於共享經濟的一份子,只不過今年比較火爆是自行車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目前的共享單車火爆到了什麼程度呢

只要你在一線大城市的街頭都可以隨便看到許多顏色不一的自行車,這些自行車顏色不同意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區分是哪一家公司,在街面上比較常見的有、紅、黃、藍、綠。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單車確實方便了不少市民出行,現在都提倡低碳出行,還有城市堵車也是比較嚴重的,正因為如此很受大眾喜歡

共享單車屬於初步階段,發展形勢並不是很承受,沒有相對完善的監督機制市場規模也不是很健全,投放自行車的公司在運營 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自行車經常遭人破壞,有些自行車甚至白燒燬,被拆解薇信關注牛卡貸獲取30萬貨款更有大神直接搬回家中等等,對於這種人才我只能說這些都是人才。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此前有網友爆料,不僅有人私鎖OFO小黃車,摩拜單車上私鎖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前天我還看到一輛摩拜單車上了私

鎖,我還通過客戶端舉報了。”

對此,摩拜單車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在使用前發現被上了私鎖,用戶可以在客戶端進行舉報,平臺會對單車的最近一

位使用者進行信用扣分,並進行相應罰款,若上鎖行為與該使用者無關,可以進行信用申訴,會有進一步的受理。”

共享單車被某些單位上鎖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除個人將共享單車上鎖外,還有單位組織上鎖的負面事件出現。摩拜單車公關部負責人曹先生曾對外透露,單車在多個

城市運營過程中都遇到過被物業公司等區域管理方上鎖的情況,“可能是車的數量多,加上一些用戶停放的不規矩,影

響了他們管轄區域正常秩序和人員出入。”對於這一點,曹先生表示理解,“但不希望他們不和我們溝通一下就直接給

車上鎖,這樣行為欠妥”。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綜合來看,共享單車在運行的過程中,仍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特別是亂停亂放現象進而衍生出來的各種問題亟待解決

共享單車如何避免上鎖狀況出現?正如上述摩拜單車負責人所言,一旦發現單車被上鎖現象出現,大家可以通過APP進

行舉報,方便自己,方便他人。同時也要求市民在享受共享單車便利的同時,還要自覺維護交通管理,切勿亂停亂放,

擾亂相關部門的正常管理工作。只有通過各部門的相互配合才能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的出現,接下來筆者還將持續關注這一事態的發展。

土逗公社
2017-04-01

您騎共享單車時遇到過沒座兒的嗎?您推共享單車時碰上過沒氣兒的嗎?您找共享單車時瞧見過被私家鎖拷上的嗎?

下到北京馬路邊兒老大爺,上至文化名流馬未都,都不禁罵上一句“真他*的,沒素質!”

近日,一則視頻在微博上流傳。視頻中,一名年輕人因私自將小黃車上鎖而遭到警察呵斥,而一名北京大爺也參與其中,斥責年輕人“不幹人事兒”:這麼好的車,為了國家,我們就應該譴責你!

著名文物收藏家馬未都老師最近也在博客表示:“一輛隨處可騎的單車,方便價廉,不用擔心丟失損毀,你的責任僅是用完放好,其它責任由資本家負責,多好的事情啊,怎麼就不能在朗朗乾坤之下健康成長呢!”

摩拜單車CEO胡瑋煒稱,共享單車是一場考量社會文明道德的社會實驗。毀車亂象之後,媒體紛紛稱共享單車為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共享單車到底得罪了誰?

誰在拆卸共享單車的座兒

媒體連連曝出各大城市共享單車頻頻遭遇的花式“虐待”。

有斬首、破肚、卸腿、捆綁的: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有把共享單車綁架,然後棄之荒野的: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或是在城區內不遵照共享單車app說明亂停亂放的: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在深圳、成都、北京、天津等城市,有人乾脆將共享單車扔進了河裡: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在媒體的呈現中,糟糕的國民素質讓共享單車這項“公共資源”受盡了委屈:“在這個滿城盡是共享單車的季節,沒素質的樣子好醜!”

但有人表示,是《共享單車,真是一面很好的國民照妖鏡》等熱文將國民素質推上了風口浪尖。《新華每日電訊》調查發現,各個城市的受訪者中,很少有人親眼見過媒體上報道的奇葩虐車。摩拜單車上海總經理姚呈武稱,“有可能是個別自媒體為追求‘10萬+’的閱讀數據,把全國極端情況集中列在一起,甚至誇張處理了。”

但這並不能否定單車破壞與偷盜私有確實存在的情況。那麼到底是誰在破壞共享單車呢?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根據摩拜單車和ofo的調查,除了個別“好奇人士”拆車,對共享單車進行大規模破壞的群體主要是黑車、黑摩司機,這些在過去負責“最後一公里”服務的載客司機被摩拜單車搶了生意,因而採取集中破壞的方式“打擊”他們的競爭對手。

另外,路邊小攤販也是集中破壞共享單車的“凶手”:

2月17日,在濟南市濟濼路濼口服裝市場附近一公交站牌旁邊,十餘輛摩拜單車被胡亂堆疊在一起。警方通過現場監控錄像及走訪周邊市民,發現是在附近賣報的李某乾的。因為共享單車的集中擺放,影響了自己擺攤,李某把這些單車堆疊在一邊洩憤。

——《新華每日電訊》

另外,一些寫字樓或者產業園區的物業也曾因隨意停放的共享單車破壞了其區域的停放管理而將之集中扣留、堆積共享單車。

沒有固定停車樁的共享單車比起有樁單車更加“方便”,但它的無限制停放也決定了它可能無限制地侵入城市空間,並瓦解過去的載客模式。因此,共享單車亂停亂放本身就是個偽命題,而破壞、扣留共享單車,與其說是國民素質的鍋,還不如說是共享單車的出現,逼得一些人不得不“使壞”。

那麼是誰讓共享單車瘋狂生長並且造成強大的“破壞性”的?

資本洶湧,共享單車難共享

如視頻中代表國家譴責“單車殺手”的北京大爺一樣將當下各色的共享單車視為公共福利的人不在少數,但事實恰恰相反——如今共享單車的泛濫來自於各傢俬人資本之間的瘋狂競爭。

縱觀全球,共享單車的運營經歷了從公到私的革變。

1965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反主流文化運動團體Provo向市議會提出“白色自行車計劃”,要求市政府每年為市民免費提供2萬輛公共自行車,迫使政府解決城市擁堵與交通汙染問題。該項提案被否,於是Provo組織自行將50輛自行車噴刷成白色,放置在阿姆斯特丹城市中心供人免費騎乘。共享單車概念從此而來。

1995年,哥本哈根在第一次推出的公共自行車系統,開啟了政府和私人公司合作運營的模式:自行車站點和車樁歸哥本哈根政府所有,而針對每日修理破損、監管站點、找回丟車等問題,則僱用私人公司處理。

2007年,國內也開始引入公私合營的有樁公共自行車系統,投放規模有限,共享單車未見氾濫。

2014年,國內的小黃車作為創業項目,最初以app為平臺在校園中整合學生手中的自行車資源,並以分成租金為盈利模式。此時的模式尚帶有共享的意味,但已經與公益性無關。

隨後,大量資本的介入讓“共享單車”徹底脫離“共享”的本質,成為私人企業用於盈利的私有租賃物。隨著多輪融資,小黃車由企業生產,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更新使之突破了固定位置停放的限制,最終走向城市空間。

從此,共享單車不再屬於民間自發團體,也不屬於國家,而是企業的私人財產。

徹底私有化的共享單車帶來了一場瘋狂的市場爭奪戰。據統計,國內現已有摩拜、OFO、Bluegogo、騎唄、Hellobike、永安行等25家公司進軍共享單車領域。摩拜與ofo作為目前共享單車兩大巨頭,在融資輪上血腥廝殺。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在宣傳促銷上也毫不手軟。鋪天蓋地的共享單車廣告通過地鐵、視頻狂轟亂炸: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各家共享單車燒錢補貼: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迅速擴張的共享單車用戶也證實了這項生意的有利可圖。目前國內最大的共享單車企業ofo和摩拜單車的月活躍用戶在2016年最後4個月就增加了逾900萬: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圖片來源:FT中文網

用戶需求量大,投產更加瘋狂。1月23日,摩拜單車宣佈與“全球第一大科技製造服務企業”富士康達成行業獨家戰略合作,新增五百餘萬產能,摩拜總產能超千萬。

擁有成熟自行車產線的傳統自行車製造廠也開始為共享單車公司的訂單加馬生產。從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天津飛鴿為ofo完成的訂單量高達80萬,月產量已經從10萬臺急劇增加到40萬臺。富士達工廠則在2017年收穫了ofo在天津產地的最大訂單——1000萬輛,為了滿足這些訂單的生產任務,他們將出口自行車產線調撥,為共享單車生產。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這些自行車源源不斷地進入城市空間。2017年,中國各大城市已增添了200萬輛新自行車。在上海,共享單車已達45萬輛,位居全球首位。

然而,急於爭搶市場的共享單車商家們正在製造一場產能過剩的危機。投入的生產的單車量可能已經超過了實際的需求:

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官網的數據,2016年以來全國30多個城市已投放超過200萬輛共享單車,2017年預計投放總量將可能接近2000萬輛,共享單車的產能也可能達到3000萬輛。相比之下,過往中國每年生產8000萬輛單車,其中只有2500萬輛為內需。

——端傳媒《2017年內地新增3000萬共享單車,是創業藍海還是資本泡沫?》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共享單車品牌混戰,上億資金說燒就燒,目前“賤租買客”、花式競爭的共享單車的結果,可不僅僅是共享單車擁擠,還有大量的資源浪費。同時被大多數人忽略的,是為共享單車資本的狂歡輸盡血汗的底層勞動者。

私有的單車,脆弱的勞工

在激烈的競爭階段,共享單車的野蠻生長帶來了一系列的勞工問題。

首先,共享單車搶了一些人的飯碗,原來依託短途出行、自行車零售維修餬口的從業者一夜之間生計吃緊。一位摩的師傅向鈦媒體表示,從前的極限是一天接18單,自從共享單車推廣以來,日接單已下滑到區區6單,收入銳減三分之二。而自行車行修車、賣車的小店主更是苦不堪言,曾經一天賣出去4-5輛單車,如今一輛也很難賣出去。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同時,共享單車的大量投入又催生了“共享單車運維人”這種全新的職業,然而,這類僱傭關係靈活而脆弱,勞動者的權益難以保障。

公司管理者通過軟件派單的方式管理這些不斷移動的新型運維人員:

除巡邏過程中發現故障車外,公司還給他們發放了裝有運維軟件的手機。這個軟件很像“滴滴打車”,一旦用戶反映故障車輛的所在位置,軟件就給最近的工人“派單”。“接單”後他們會按電子導航趕到現場。所以手機玩得不“溜”的修車大爺們,想跟上節奏就有點難了。

——北京晚報

該職業吸收的多為過去的修車大爺、快遞員和送餐員們,但他們承受著極強的工作壓力:

白班工人早九點上班,晚五點下班,其中有一個半小時的午休時間。夜班工人下午上班,晚十點下班,平均每人每天工作八小時左右,但一旦進入車輛破損高峰期,工作時長可能要接近12個小時。

事實上,工人們雖然每天九點上班,但工作從前一天晚上就已經開始。每天晚高峰過後,運維工人要根據後臺大數據,對車輛位置進行合理調配。對於次日出現的單車受損情況,工人們要在下班後取走一些車輛部件,方便第二天直奔修理現場。

——北京晚報

而且,這份活兒卻讓維運工人“吃力不討好”。微信公號“愚公天下”發現,某共享單車公司給維運工人承諾的工資為“2500的基本工資+500塊錢全勤獎+2000塊績效技能獎”,然而這不過是公司畫的一張空餅:如果是請假一天,500元全勤獎就一分不會發給你,而2000元的績效技能獎,只是封頂的獎勵,並不是硬性工資。為了保住臨時工作不被解僱,維修工人每天都會“自願”加班2-3小時,而且沒有加班費。此外,這些工人不享受五險一金。

獲得大量生產訂單的自行車製造廠工人則進入了一輪新的剝削。據騰訊財經報道,天津富士達的一條ofo生產線在10分鐘內下線了16輛自行車,每天有超過5000輛ofo下線,共享單車產線上的工人必須兩班倒(每天工作11-12個小時),才能應付大量的訂單。而且,“組裝車間噪音巨大,但大多數工人們並未佩戴耳塞以保護聽力。部分工廠庫房味道刺鼻,亦未見現場工作人員採取防護措施。”

如今,天津、珠三角等地的自行車製造商正拼盡全力招兵買馬以滿足共享單車巨大的生產需求。但一旦用戶需求拉不上去,產能過剩危機一來,工廠減產,這些一時間招之而來的工人該如何處置?

共享單車被上鎖 共享變空談?

共享單車的未來:共享所有權

圍繞破壞共享單車的不文明行為,共享單車企業一方面為他們的產品增強防毀防盜科技,另一方面發起了單車“獵人”遊戲,讓一些市民義務為公司尋找被隱匿的單車,當場舉報違停行為,並將單車騎回非違停區域。相關部門也參與其中,對“不文明”行為加強管理規範。《新華每日電訊》稱,“根據在北上廣深推廣的經驗,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和單車投放力度的加大,破壞現象會逐步減少。”但進一步市場化真的能解決共享單車市場化帶來的問題嗎?

當今以私有化、市場化運營為主的共享單車從一開始就充滿了錢味,共享單車就像是披著羊皮的狼,花哨的廣告卻正在掩藏企業盈利本質導致的產能過剩、資源浪費以及勞動剝削。

“為市民解決出行難題、為城市突破環保困境”的口號淪為共享單車資本擴張市場版圖的廣告;目前的低價,也並非公共福利的考量,而是資本價格戰的籌碼。

這場瘋狂的競爭誰是最後的贏家尚不可知,但對於商家來說,只要消費者養成共享單車騎行的習慣,就可能是他們提價收割之時。而這場資本高潮過後,被摔沙灘上的,可能是那些為共享單車企業保駕護航,卻血汗無歸的底層勞動者。

對於共享單車所有權與運營權的重新定義才能讓共享單車回到它的“共享”本質。

漢密爾頓的社會單車(Social Bicycle in Hamilton)項目正在踐行一種多元主體參與的單車共享模式。該項目運營費用由會員費和社會贊助支持,目前最大的贊助者有地方政府、市政交通部門以及當地大學,而贊助權向市民、非盈利組織、學術機構以及大小商家開放,贊助者可以在社區內享受停車費減免、購物打折等回饋。而該項目中資金之外的維運服務則由社區合作伙伴提供。

這類探索的目的不在於杜絕破壞、偷竊等問題,而在於通過所有權、運營權的民主探索,來處理私有化、商業化下的共享單車帶來的混亂、浪費與剝削,最終到達屬於所有人的共享正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