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不是最快的嗎?為什麼星系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遠離我們?

10 個回答
宇宙探索
2019-08-23

光速確實不是最快的速度!有人可能質疑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是表明了光速是宇宙速度極限嗎?

相對論中確實有光速限制的定義,但光速限制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攜帶能量或者信息的物體都無法超越光速,換句話說,只要不攜帶能量或信息,可以隨意超越光速!

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確實超越光速了,而且遠超光速,但這並不違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因為星系遠離我們的本質就是宇宙在超光速膨脹,膨脹的原理目前來看就是暗能量在起作用,說白了就是不斷衍生的虛空,這個過程並未傳遞任何信息!

除了宇宙在超光速膨脹之外,還有一種遠超光速的現象,那就是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裡一個重要屬性,本質上就是量子的疊加態和不確定性,詮釋的是一個整體系統裡的個體關係!

由此可見,光速遠非是最快的速度,這種特點也給我們留了一定的餘地,可以讓我們間接地實現“超光速”,意味著大自然並沒有把所有門都關閉,人類憑藉自己的智慧仍然能夠突破光速這個速度極限!

钟铭聊科学
2019-08-23

“光速是最快的速度”這句話是很多人經常說的,但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的。為什麼這麼呢?

我們初中學數學都有幾何題,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真理。但實際上,這裡是有個前提的,那就是在平面內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如果不是在平面內,這個角度就不是180度。球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大於180度;而馬鞍形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小於180度。

“光速是最快的速度”這句話是很多人經常說的,但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的。為什麼這麼呢?

我們初中學數學都有幾何題,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真理。但實際上,這裡是有個前提的,那就是在平面內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如果不是在平面內,這個角度就不是180度。球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大於180度;而馬鞍形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小於180度。

所以,限定條件本身很重要。對於光速來說也是如此,光速的限定是對物質、信息、能量的傳遞,這是通過相對論的基礎假設光速不變原理推導出來的。實際上,在宇宙中,存在著大量超光速情況,只是這些情況,沒有傳遞信息,更不是物質和能量的傳遞。

星系退行

那星系退行是咋回事呢?

這要從哈勃說起,是他最早發現的星系退行的現象,應該叫做紅移現象。這是因為我們觀測天體利用的是電磁波。

“光速是最快的速度”這句話是很多人經常說的,但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的。為什麼這麼呢?

我們初中學數學都有幾何題,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真理。但實際上,這裡是有個前提的,那就是在平面內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如果不是在平面內,這個角度就不是180度。球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大於180度;而馬鞍形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小於180度。

所以,限定條件本身很重要。對於光速來說也是如此,光速的限定是對物質、信息、能量的傳遞,這是通過相對論的基礎假設光速不變原理推導出來的。實際上,在宇宙中,存在著大量超光速情況,只是這些情況,沒有傳遞信息,更不是物質和能量的傳遞。

星系退行

那星系退行是咋回事呢?

這要從哈勃說起,是他最早發現的星系退行的現象,應該叫做紅移現象。這是因為我們觀測天體利用的是電磁波。

它們發出的電磁波到達地球,然後被我們觀測到。如果哈勃對一些天體持續觀測,就會發現他接收到的電磁波正在像紅段移動,也就是說電磁波被拉長了。

“光速是最快的速度”這句話是很多人經常說的,但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的。為什麼這麼呢?

我們初中學數學都有幾何題,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真理。但實際上,這裡是有個前提的,那就是在平面內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如果不是在平面內,這個角度就不是180度。球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大於180度;而馬鞍形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小於180度。

所以,限定條件本身很重要。對於光速來說也是如此,光速的限定是對物質、信息、能量的傳遞,這是通過相對論的基礎假設光速不變原理推導出來的。實際上,在宇宙中,存在著大量超光速情況,只是這些情況,沒有傳遞信息,更不是物質和能量的傳遞。

星系退行

那星系退行是咋回事呢?

這要從哈勃說起,是他最早發現的星系退行的現象,應該叫做紅移現象。這是因為我們觀測天體利用的是電磁波。

它們發出的電磁波到達地球,然後被我們觀測到。如果哈勃對一些天體持續觀測,就會發現他接收到的電磁波正在像紅段移動,也就是說電磁波被拉長了。

實際上,我們現在對於紅移這種現象已經習以為常,因為有很多因素都會引起紅移的現象。比如說,強大的引力場就會導致紅移。

“光速是最快的速度”這句話是很多人經常說的,但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的。為什麼這麼呢?

我們初中學數學都有幾何題,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真理。但實際上,這裡是有個前提的,那就是在平面內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如果不是在平面內,這個角度就不是180度。球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大於180度;而馬鞍形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小於180度。

所以,限定條件本身很重要。對於光速來說也是如此,光速的限定是對物質、信息、能量的傳遞,這是通過相對論的基礎假設光速不變原理推導出來的。實際上,在宇宙中,存在著大量超光速情況,只是這些情況,沒有傳遞信息,更不是物質和能量的傳遞。

星系退行

那星系退行是咋回事呢?

這要從哈勃說起,是他最早發現的星系退行的現象,應該叫做紅移現象。這是因為我們觀測天體利用的是電磁波。

它們發出的電磁波到達地球,然後被我們觀測到。如果哈勃對一些天體持續觀測,就會發現他接收到的電磁波正在像紅段移動,也就是說電磁波被拉長了。

實際上,我們現在對於紅移這種現象已經習以為常,因為有很多因素都會引起紅移的現象。比如說,強大的引力場就會導致紅移。

那星系的紅移是什麼引起的呢?當時,哈勃是比較中立的態度,他並沒有指向任何理論。不過,紅移很明顯地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天體朝著遠離地球的方向移動,也被我們稱為退行。所以,紅移是退行引起的

但是星系退行真的就是星系在動麼?其實星系退行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星系在動,一種是宇宙空間在動。我們不能一上來就判斷是星系在動。這就好比,如果你在一個機場的直梯上面,你是一個天體,電梯可以看成是宇宙的空間,如果電梯動起來,對於地面參考者來說,就好像你在動一樣。當然,也可以是電梯不動,真的是你在動。

“光速是最快的速度”這句話是很多人經常說的,但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的。為什麼這麼呢?

我們初中學數學都有幾何題,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真理。但實際上,這裡是有個前提的,那就是在平面內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如果不是在平面內,這個角度就不是180度。球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大於180度;而馬鞍形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小於180度。

所以,限定條件本身很重要。對於光速來說也是如此,光速的限定是對物質、信息、能量的傳遞,這是通過相對論的基礎假設光速不變原理推導出來的。實際上,在宇宙中,存在著大量超光速情況,只是這些情況,沒有傳遞信息,更不是物質和能量的傳遞。

星系退行

那星系退行是咋回事呢?

這要從哈勃說起,是他最早發現的星系退行的現象,應該叫做紅移現象。這是因為我們觀測天體利用的是電磁波。

它們發出的電磁波到達地球,然後被我們觀測到。如果哈勃對一些天體持續觀測,就會發現他接收到的電磁波正在像紅段移動,也就是說電磁波被拉長了。

實際上,我們現在對於紅移這種現象已經習以為常,因為有很多因素都會引起紅移的現象。比如說,強大的引力場就會導致紅移。

那星系的紅移是什麼引起的呢?當時,哈勃是比較中立的態度,他並沒有指向任何理論。不過,紅移很明顯地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天體朝著遠離地球的方向移動,也被我們稱為退行。所以,紅移是退行引起的

但是星系退行真的就是星系在動麼?其實星系退行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星系在動,一種是宇宙空間在動。我們不能一上來就判斷是星系在動。這就好比,如果你在一個機場的直梯上面,你是一個天體,電梯可以看成是宇宙的空間,如果電梯動起來,對於地面參考者來說,就好像你在動一樣。當然,也可以是電梯不動,真的是你在動。

星系退行的本質是空間的膨脹

那具體是哪一種呢?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物質之間存在著引力,而且引力場沒有範圍,也就是說,按照引力理論,宇宙中的物質應該是相互吸引的,而不是相互遠離,但在實際的觀測中,科學家發現,這個星系退行有個特點,那就是在大尺度上,各個方向同時的退行,我們可以往極限去思考,就是星系退行的趨勢是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你。這就好比,一個氣球上點滿小點,每個點都代表一個星系,宇宙的膨脹就是把氣球吹大,所以每個星系都在遠離你。

“光速是最快的速度”這句話是很多人經常說的,但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的。為什麼這麼呢?

我們初中學數學都有幾何題,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真理。但實際上,這裡是有個前提的,那就是在平面內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如果不是在平面內,這個角度就不是180度。球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大於180度;而馬鞍形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小於180度。

所以,限定條件本身很重要。對於光速來說也是如此,光速的限定是對物質、信息、能量的傳遞,這是通過相對論的基礎假設光速不變原理推導出來的。實際上,在宇宙中,存在著大量超光速情況,只是這些情況,沒有傳遞信息,更不是物質和能量的傳遞。

星系退行

那星系退行是咋回事呢?

這要從哈勃說起,是他最早發現的星系退行的現象,應該叫做紅移現象。這是因為我們觀測天體利用的是電磁波。

它們發出的電磁波到達地球,然後被我們觀測到。如果哈勃對一些天體持續觀測,就會發現他接收到的電磁波正在像紅段移動,也就是說電磁波被拉長了。

實際上,我們現在對於紅移這種現象已經習以為常,因為有很多因素都會引起紅移的現象。比如說,強大的引力場就會導致紅移。

那星系的紅移是什麼引起的呢?當時,哈勃是比較中立的態度,他並沒有指向任何理論。不過,紅移很明顯地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天體朝著遠離地球的方向移動,也被我們稱為退行。所以,紅移是退行引起的

但是星系退行真的就是星系在動麼?其實星系退行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星系在動,一種是宇宙空間在動。我們不能一上來就判斷是星系在動。這就好比,如果你在一個機場的直梯上面,你是一個天體,電梯可以看成是宇宙的空間,如果電梯動起來,對於地面參考者來說,就好像你在動一樣。當然,也可以是電梯不動,真的是你在動。

星系退行的本質是空間的膨脹

那具體是哪一種呢?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物質之間存在著引力,而且引力場沒有範圍,也就是說,按照引力理論,宇宙中的物質應該是相互吸引的,而不是相互遠離,但在實際的觀測中,科學家發現,這個星系退行有個特點,那就是在大尺度上,各個方向同時的退行,我們可以往極限去思考,就是星系退行的趨勢是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你。這就好比,一個氣球上點滿小點,每個點都代表一個星系,宇宙的膨脹就是把氣球吹大,所以每個星系都在遠離你。

所以,這是不符合引力理論的預言,一定存在一個東西迫使星系彼此遠離,首先可以肯定不可能是星系之間存在斥力,星系自己跑了,只能是宇宙空間的膨脹效應,也就是說,剛才那個氣球的例子,實際上氣球表面就是宇宙空間,氣球的表面在膨脹,看起來就好像是星系在退行。如果是這樣的,也就能解釋觀測到的星系發出的電磁波為什麼會往紅段移動了。

“光速是最快的速度”這句話是很多人經常說的,但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的。為什麼這麼呢?

我們初中學數學都有幾何題,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真理。但實際上,這裡是有個前提的,那就是在平面內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如果不是在平面內,這個角度就不是180度。球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大於180度;而馬鞍形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就要小於180度。

所以,限定條件本身很重要。對於光速來說也是如此,光速的限定是對物質、信息、能量的傳遞,這是通過相對論的基礎假設光速不變原理推導出來的。實際上,在宇宙中,存在著大量超光速情況,只是這些情況,沒有傳遞信息,更不是物質和能量的傳遞。

星系退行

那星系退行是咋回事呢?

這要從哈勃說起,是他最早發現的星系退行的現象,應該叫做紅移現象。這是因為我們觀測天體利用的是電磁波。

它們發出的電磁波到達地球,然後被我們觀測到。如果哈勃對一些天體持續觀測,就會發現他接收到的電磁波正在像紅段移動,也就是說電磁波被拉長了。

實際上,我們現在對於紅移這種現象已經習以為常,因為有很多因素都會引起紅移的現象。比如說,強大的引力場就會導致紅移。

那星系的紅移是什麼引起的呢?當時,哈勃是比較中立的態度,他並沒有指向任何理論。不過,紅移很明顯地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天體朝著遠離地球的方向移動,也被我們稱為退行。所以,紅移是退行引起的

但是星系退行真的就是星系在動麼?其實星系退行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星系在動,一種是宇宙空間在動。我們不能一上來就判斷是星系在動。這就好比,如果你在一個機場的直梯上面,你是一個天體,電梯可以看成是宇宙的空間,如果電梯動起來,對於地面參考者來說,就好像你在動一樣。當然,也可以是電梯不動,真的是你在動。

星系退行的本質是空間的膨脹

那具體是哪一種呢?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物質之間存在著引力,而且引力場沒有範圍,也就是說,按照引力理論,宇宙中的物質應該是相互吸引的,而不是相互遠離,但在實際的觀測中,科學家發現,這個星系退行有個特點,那就是在大尺度上,各個方向同時的退行,我們可以往極限去思考,就是星系退行的趨勢是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你。這就好比,一個氣球上點滿小點,每個點都代表一個星系,宇宙的膨脹就是把氣球吹大,所以每個星系都在遠離你。

所以,這是不符合引力理論的預言,一定存在一個東西迫使星系彼此遠離,首先可以肯定不可能是星系之間存在斥力,星系自己跑了,只能是宇宙空間的膨脹效應,也就是說,剛才那個氣球的例子,實際上氣球表面就是宇宙空間,氣球的表面在膨脹,看起來就好像是星系在退行。如果是這樣的,也就能解釋觀測到的星系發出的電磁波為什麼會往紅段移動了。

所以,星系退行的本質是宇宙空間的膨脹效應,那星系超光速退行其實就可以轉換成宇宙空間膨脹能不能超光速?

還記得上文提到的前提條件麼?光速是極限速度是對於物質、信息、能量來說的,空間其實是不會受到光速的限制的,也就是說,空間的膨脹是可以超光速的。

那你可能要問了,那距離我們多遠的星系會以超光速退行呢?

這裡就要用到哈勃常數,最新的測定值是67.15,這個意思是每增加100萬秒差距,膨脹速度就會增加67.15公里/秒,(多說一句,一百萬秒差距是326萬光年),然後我們通過計算就可以知道,距離我們145.6億光年開外的星系正在超光速退行。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光速是極限速度是對信息、物質、能量而言的,而星系退行的本質是宇宙空間的膨脹,空間是不受到光速限制的,因為它並不能傳遞信息,也不是物質和能量。因此,宇宙膨脹其實是可以超光速的。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2019-08-23

光速不是最快的嗎?為什麼星系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遠離我們?

其實這話題前後並沒有直接關係,而且需要將它分成兩個部分獨立討論,因為兩者陳述的是不同的不想幹的觀點,我們先來討論下宇宙膨脹的話題。

光速不是最快的嗎?為什麼星系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遠離我們?

其實這話題前後並沒有直接關係,而且需要將它分成兩個部分獨立討論,因為兩者陳述的是不同的不想幹的觀點,我們先來討論下宇宙膨脹的話題。

一、宇宙正在膨脹?

從宇宙大爆炸論開始,宇宙誕生的過程就一直備受質疑,當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形容宇宙誕生並不是爆炸論,而是暴漲論,兩者似乎沒有差別,但前者更容易貼近普通大眾!比較諷刺的是“大爆炸”這個形容詞還是一位反對宇宙暴漲論的反對者譏諷之語,但事與願違,宇宙大爆炸實在過於貼切,一時間風靡全球!

宇宙暴漲的證據一:

哈勃紅移

遙遠星系的退行速度與距離成正比,哈勃通過十數年對遙遠星系觀測發現,在觀測範圍內,退行速度與紅移保持基本良好的線性關係,即越遠的位置紅移值越大!

光速不是最快的嗎?為什麼星系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遠離我們?

其實這話題前後並沒有直接關係,而且需要將它分成兩個部分獨立討論,因為兩者陳述的是不同的不想幹的觀點,我們先來討論下宇宙膨脹的話題。

一、宇宙正在膨脹?

從宇宙大爆炸論開始,宇宙誕生的過程就一直備受質疑,當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形容宇宙誕生並不是爆炸論,而是暴漲論,兩者似乎沒有差別,但前者更容易貼近普通大眾!比較諷刺的是“大爆炸”這個形容詞還是一位反對宇宙暴漲論的反對者譏諷之語,但事與願違,宇宙大爆炸實在過於貼切,一時間風靡全球!

宇宙暴漲的證據一:

哈勃紅移

遙遠星系的退行速度與距離成正比,哈勃通過十數年對遙遠星系觀測發現,在觀測範圍內,退行速度與紅移保持基本良好的線性關係,即越遠的位置紅移值越大!

當然發生紅移的可能性有兩個,一個是天體在遠離,而這就是天體發出的光發生紅移的原因,因為天體的移動將光波長拉伸,我們看到的就是頻率降低波長變長的光線,從光譜上來觀測,就是整體朝著低頻端移動,而可見光在低頻表現為紅色,因此這就是紅移的來源,反之則是藍移!

光速不是最快的嗎?為什麼星系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遠離我們?

其實這話題前後並沒有直接關係,而且需要將它分成兩個部分獨立討論,因為兩者陳述的是不同的不想幹的觀點,我們先來討論下宇宙膨脹的話題。

一、宇宙正在膨脹?

從宇宙大爆炸論開始,宇宙誕生的過程就一直備受質疑,當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形容宇宙誕生並不是爆炸論,而是暴漲論,兩者似乎沒有差別,但前者更容易貼近普通大眾!比較諷刺的是“大爆炸”這個形容詞還是一位反對宇宙暴漲論的反對者譏諷之語,但事與願違,宇宙大爆炸實在過於貼切,一時間風靡全球!

宇宙暴漲的證據一:

哈勃紅移

遙遠星系的退行速度與距離成正比,哈勃通過十數年對遙遠星系觀測發現,在觀測範圍內,退行速度與紅移保持基本良好的線性關係,即越遠的位置紅移值越大!

當然發生紅移的可能性有兩個,一個是天體在遠離,而這就是天體發出的光發生紅移的原因,因為天體的移動將光波長拉伸,我們看到的就是頻率降低波長變長的光線,從光譜上來觀測,就是整體朝著低頻端移動,而可見光在低頻表現為紅色,因此這就是紅移的來源,反之則是藍移!

而另一個可能就是天體不動而空間在移動,或者空間+天體都在移動,我是天體在動還是空間在動,在大部分時候我們可以觀測器橫向移動的分量來判斷天體的運動方式,如果只是遠離或者靠近地球則比較難判斷,不過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我們觀測到所有遙遠的天體都是遠離的,即使作為天體運動而宇宙不動的觀點支持者,也不得不認為這有些詭異,但宇宙的膨脹可以完美的解釋這個疑問!

宇宙暴漲的證據二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

這是宇宙暴漲時期遺留輻射的最好解釋,暴漲初期,天體尚未形成,只有緻密高溫的原初等離子體,待宇宙冷卻到某個溫度時質子和電子結合形成中性氫原子,宇宙逐漸晴朗,在“光子脫耦”後開始自由傳播,但隨著空間膨脹,光子波長被拉長,能量變得更低,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在“最後的散射面”處形成!

“最後散射面”是指我們由光子脫耦時的放射源接收到光子的來源點在空間中的集合。

光速不是最快的嗎?為什麼星系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遠離我們?

其實這話題前後並沒有直接關係,而且需要將它分成兩個部分獨立討論,因為兩者陳述的是不同的不想幹的觀點,我們先來討論下宇宙膨脹的話題。

一、宇宙正在膨脹?

從宇宙大爆炸論開始,宇宙誕生的過程就一直備受質疑,當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形容宇宙誕生並不是爆炸論,而是暴漲論,兩者似乎沒有差別,但前者更容易貼近普通大眾!比較諷刺的是“大爆炸”這個形容詞還是一位反對宇宙暴漲論的反對者譏諷之語,但事與願違,宇宙大爆炸實在過於貼切,一時間風靡全球!

宇宙暴漲的證據一:

哈勃紅移

遙遠星系的退行速度與距離成正比,哈勃通過十數年對遙遠星系觀測發現,在觀測範圍內,退行速度與紅移保持基本良好的線性關係,即越遠的位置紅移值越大!

當然發生紅移的可能性有兩個,一個是天體在遠離,而這就是天體發出的光發生紅移的原因,因為天體的移動將光波長拉伸,我們看到的就是頻率降低波長變長的光線,從光譜上來觀測,就是整體朝著低頻端移動,而可見光在低頻表現為紅色,因此這就是紅移的來源,反之則是藍移!

而另一個可能就是天體不動而空間在移動,或者空間+天體都在移動,我是天體在動還是空間在動,在大部分時候我們可以觀測器橫向移動的分量來判斷天體的運動方式,如果只是遠離或者靠近地球則比較難判斷,不過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我們觀測到所有遙遠的天體都是遠離的,即使作為天體運動而宇宙不動的觀點支持者,也不得不認為這有些詭異,但宇宙的膨脹可以完美的解釋這個疑問!

宇宙暴漲的證據二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

這是宇宙暴漲時期遺留輻射的最好解釋,暴漲初期,天體尚未形成,只有緻密高溫的原初等離子體,待宇宙冷卻到某個溫度時質子和電子結合形成中性氫原子,宇宙逐漸晴朗,在“光子脫耦”後開始自由傳播,但隨著空間膨脹,光子波長被拉長,能量變得更低,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在“最後的散射面”處形成!

“最後散射面”是指我們由光子脫耦時的放射源接收到光子的來源點在空間中的集合。

我們的宇宙躲不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包圍,它有一些不均,但分佈是全向的!

宇宙暴漲的證據三

原初元素丰度

指得是在宇宙從暴漲開始後約3分鐘時,原初的核聚變停止,因此可以從宇宙大爆炸模型中推算出此時的各種元素丰度,和觀測到的早期天體的元素丰度對比,兩者一致性比較高!

光速不是最快的嗎?為什麼星系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遠離我們?

其實這話題前後並沒有直接關係,而且需要將它分成兩個部分獨立討論,因為兩者陳述的是不同的不想幹的觀點,我們先來討論下宇宙膨脹的話題。

一、宇宙正在膨脹?

從宇宙大爆炸論開始,宇宙誕生的過程就一直備受質疑,當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形容宇宙誕生並不是爆炸論,而是暴漲論,兩者似乎沒有差別,但前者更容易貼近普通大眾!比較諷刺的是“大爆炸”這個形容詞還是一位反對宇宙暴漲論的反對者譏諷之語,但事與願違,宇宙大爆炸實在過於貼切,一時間風靡全球!

宇宙暴漲的證據一:

哈勃紅移

遙遠星系的退行速度與距離成正比,哈勃通過十數年對遙遠星系觀測發現,在觀測範圍內,退行速度與紅移保持基本良好的線性關係,即越遠的位置紅移值越大!

當然發生紅移的可能性有兩個,一個是天體在遠離,而這就是天體發出的光發生紅移的原因,因為天體的移動將光波長拉伸,我們看到的就是頻率降低波長變長的光線,從光譜上來觀測,就是整體朝著低頻端移動,而可見光在低頻表現為紅色,因此這就是紅移的來源,反之則是藍移!

而另一個可能就是天體不動而空間在移動,或者空間+天體都在移動,我是天體在動還是空間在動,在大部分時候我們可以觀測器橫向移動的分量來判斷天體的運動方式,如果只是遠離或者靠近地球則比較難判斷,不過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我們觀測到所有遙遠的天體都是遠離的,即使作為天體運動而宇宙不動的觀點支持者,也不得不認為這有些詭異,但宇宙的膨脹可以完美的解釋這個疑問!

宇宙暴漲的證據二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

這是宇宙暴漲時期遺留輻射的最好解釋,暴漲初期,天體尚未形成,只有緻密高溫的原初等離子體,待宇宙冷卻到某個溫度時質子和電子結合形成中性氫原子,宇宙逐漸晴朗,在“光子脫耦”後開始自由傳播,但隨著空間膨脹,光子波長被拉長,能量變得更低,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在“最後的散射面”處形成!

“最後散射面”是指我們由光子脫耦時的放射源接收到光子的來源點在空間中的集合。

我們的宇宙躲不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包圍,它有一些不均,但分佈是全向的!

宇宙暴漲的證據三

原初元素丰度

指得是在宇宙從暴漲開始後約3分鐘時,原初的核聚變停止,因此可以從宇宙大爆炸模型中推算出此時的各種元素丰度,和觀測到的早期天體的元素丰度對比,兩者一致性比較高!

至少到現在為止,宇宙大爆炸理論依然宇宙誕生最合適的理論,因為無論是哪一種宇宙誕生的理論都繞不過去這三個坎,也許未來會有更合適的理論來解釋宇宙誕生,但仍然要面對這幾個因素!

二、宇宙正以多快的速度在膨脹?

從哈勃總結出宇宙正在膨脹的結論以來,膨脹的速度測定一直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因為從最初時的550千米/秒/百萬秒差距,到2013年時普朗克衛星測定的67.8千米/秒/百萬秒差距的值居然差了將近8倍,當然您不要認為科學猶如兒戲,因為觀測技術不斷進步,不斷加入修正參數,自我糾錯也是科學必備素質!但哈勃常數卻從來都沒有一個統一值,因為以不同的參考與測量方法,會得出一個相差比較大的數值!

67.8千米/秒/百萬秒差距釋義:在每隔百萬秒差距(326萬光年)的距離上,宇宙膨脹的速度增加67.8千米/秒

1、ΛCDM測量模型

利用蘇尼亞耶夫-澤爾多維奇效應進行的X光高紅移群以及微波波長的觀測,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的量度和光學調查對比,測定哈勃常數值約為67千米/秒/百萬秒差距

2、哈勃關鍵計劃測定

2001年5月,卡內基天文臺的Wendy L. Freedman博士主導下,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進行了一次最為精確的光學測量,確定哈勃常數的值為:72±8 千米/秒/百萬秒差距。

3、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的數據

以最高精度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為標準,在2008年時測定的哈勃常數值為71.9 +2.6 −2.7 /千米/秒/百萬秒差距(上限 +2.6,下限−2.7 )!

4、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觀測

2006年9約,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利用錢德拉X射線觀測衛星的數據,精確測得數據是77千米/秒/百萬秒差距,誤差為±15%!

光速不是最快的嗎?為什麼星系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遠離我們?

其實這話題前後並沒有直接關係,而且需要將它分成兩個部分獨立討論,因為兩者陳述的是不同的不想幹的觀點,我們先來討論下宇宙膨脹的話題。

一、宇宙正在膨脹?

從宇宙大爆炸論開始,宇宙誕生的過程就一直備受質疑,當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形容宇宙誕生並不是爆炸論,而是暴漲論,兩者似乎沒有差別,但前者更容易貼近普通大眾!比較諷刺的是“大爆炸”這個形容詞還是一位反對宇宙暴漲論的反對者譏諷之語,但事與願違,宇宙大爆炸實在過於貼切,一時間風靡全球!

宇宙暴漲的證據一:

哈勃紅移

遙遠星系的退行速度與距離成正比,哈勃通過十數年對遙遠星系觀測發現,在觀測範圍內,退行速度與紅移保持基本良好的線性關係,即越遠的位置紅移值越大!

當然發生紅移的可能性有兩個,一個是天體在遠離,而這就是天體發出的光發生紅移的原因,因為天體的移動將光波長拉伸,我們看到的就是頻率降低波長變長的光線,從光譜上來觀測,就是整體朝著低頻端移動,而可見光在低頻表現為紅色,因此這就是紅移的來源,反之則是藍移!

而另一個可能就是天體不動而空間在移動,或者空間+天體都在移動,我是天體在動還是空間在動,在大部分時候我們可以觀測器橫向移動的分量來判斷天體的運動方式,如果只是遠離或者靠近地球則比較難判斷,不過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我們觀測到所有遙遠的天體都是遠離的,即使作為天體運動而宇宙不動的觀點支持者,也不得不認為這有些詭異,但宇宙的膨脹可以完美的解釋這個疑問!

宇宙暴漲的證據二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

這是宇宙暴漲時期遺留輻射的最好解釋,暴漲初期,天體尚未形成,只有緻密高溫的原初等離子體,待宇宙冷卻到某個溫度時質子和電子結合形成中性氫原子,宇宙逐漸晴朗,在“光子脫耦”後開始自由傳播,但隨著空間膨脹,光子波長被拉長,能量變得更低,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在“最後的散射面”處形成!

“最後散射面”是指我們由光子脫耦時的放射源接收到光子的來源點在空間中的集合。

我們的宇宙躲不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包圍,它有一些不均,但分佈是全向的!

宇宙暴漲的證據三

原初元素丰度

指得是在宇宙從暴漲開始後約3分鐘時,原初的核聚變停止,因此可以從宇宙大爆炸模型中推算出此時的各種元素丰度,和觀測到的早期天體的元素丰度對比,兩者一致性比較高!

至少到現在為止,宇宙大爆炸理論依然宇宙誕生最合適的理論,因為無論是哪一種宇宙誕生的理論都繞不過去這三個坎,也許未來會有更合適的理論來解釋宇宙誕生,但仍然要面對這幾個因素!

二、宇宙正以多快的速度在膨脹?

從哈勃總結出宇宙正在膨脹的結論以來,膨脹的速度測定一直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因為從最初時的550千米/秒/百萬秒差距,到2013年時普朗克衛星測定的67.8千米/秒/百萬秒差距的值居然差了將近8倍,當然您不要認為科學猶如兒戲,因為觀測技術不斷進步,不斷加入修正參數,自我糾錯也是科學必備素質!但哈勃常數卻從來都沒有一個統一值,因為以不同的參考與測量方法,會得出一個相差比較大的數值!

67.8千米/秒/百萬秒差距釋義:在每隔百萬秒差距(326萬光年)的距離上,宇宙膨脹的速度增加67.8千米/秒

1、ΛCDM測量模型

利用蘇尼亞耶夫-澤爾多維奇效應進行的X光高紅移群以及微波波長的觀測,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的量度和光學調查對比,測定哈勃常數值約為67千米/秒/百萬秒差距

2、哈勃關鍵計劃測定

2001年5月,卡內基天文臺的Wendy L. Freedman博士主導下,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進行了一次最為精確的光學測量,確定哈勃常數的值為:72±8 千米/秒/百萬秒差距。

3、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的數據

以最高精度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為標準,在2008年時測定的哈勃常數值為71.9 +2.6 −2.7 /千米/秒/百萬秒差距(上限 +2.6,下限−2.7 )!

4、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觀測

2006年9約,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利用錢德拉X射線觀測衛星的數據,精確測得數據是77千米/秒/百萬秒差距,誤差為±15%!

可能數據有點不一,因為參考的對象不一樣,都可能存在一些誤差,但這並不妨礙宇宙正在膨脹,那麼宇宙在哪個位置膨脹速度將超過光速呢?我們取值普朗克衛星的觀測數據67.8千米/S/百萬秒差距!

L=光速/哈勃常數×百萬秒差距=14421.71418億光年外宇宙膨脹的速度為光速,之外則將超過光速!

三、宇宙膨脹上限與光速有關係嗎?

我們知道宇宙中速度的上限是光速,但這並不是無條件的,因為有三個前置因素:

1、信息無法超過光速

2、物質專遞無法超過光速

3、能量傳遞無法超過光速

這幾個限制把我們所能想象的一切空間都給堵死了,無論怎麼去扒光速的漏洞,都會被這三個前提所堵上!但上帝關上了所有們和窗戶的同時,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空間膨脹的門,它不傳遞信息,也不傳遞物質,更不傳遞能量,它的膨脹不受光速限制,它存在於我們周圍,但卻需要頂尖的空間控制技術才能達到!不過宇宙卻由於暗能量的作用下一直在膨脹中!

光速不是最快的嗎?為什麼星系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遠離我們?

其實這話題前後並沒有直接關係,而且需要將它分成兩個部分獨立討論,因為兩者陳述的是不同的不想幹的觀點,我們先來討論下宇宙膨脹的話題。

一、宇宙正在膨脹?

從宇宙大爆炸論開始,宇宙誕生的過程就一直備受質疑,當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形容宇宙誕生並不是爆炸論,而是暴漲論,兩者似乎沒有差別,但前者更容易貼近普通大眾!比較諷刺的是“大爆炸”這個形容詞還是一位反對宇宙暴漲論的反對者譏諷之語,但事與願違,宇宙大爆炸實在過於貼切,一時間風靡全球!

宇宙暴漲的證據一:

哈勃紅移

遙遠星系的退行速度與距離成正比,哈勃通過十數年對遙遠星系觀測發現,在觀測範圍內,退行速度與紅移保持基本良好的線性關係,即越遠的位置紅移值越大!

當然發生紅移的可能性有兩個,一個是天體在遠離,而這就是天體發出的光發生紅移的原因,因為天體的移動將光波長拉伸,我們看到的就是頻率降低波長變長的光線,從光譜上來觀測,就是整體朝著低頻端移動,而可見光在低頻表現為紅色,因此這就是紅移的來源,反之則是藍移!

而另一個可能就是天體不動而空間在移動,或者空間+天體都在移動,我是天體在動還是空間在動,在大部分時候我們可以觀測器橫向移動的分量來判斷天體的運動方式,如果只是遠離或者靠近地球則比較難判斷,不過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我們觀測到所有遙遠的天體都是遠離的,即使作為天體運動而宇宙不動的觀點支持者,也不得不認為這有些詭異,但宇宙的膨脹可以完美的解釋這個疑問!

宇宙暴漲的證據二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

這是宇宙暴漲時期遺留輻射的最好解釋,暴漲初期,天體尚未形成,只有緻密高溫的原初等離子體,待宇宙冷卻到某個溫度時質子和電子結合形成中性氫原子,宇宙逐漸晴朗,在“光子脫耦”後開始自由傳播,但隨著空間膨脹,光子波長被拉長,能量變得更低,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在“最後的散射面”處形成!

“最後散射面”是指我們由光子脫耦時的放射源接收到光子的來源點在空間中的集合。

我們的宇宙躲不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包圍,它有一些不均,但分佈是全向的!

宇宙暴漲的證據三

原初元素丰度

指得是在宇宙從暴漲開始後約3分鐘時,原初的核聚變停止,因此可以從宇宙大爆炸模型中推算出此時的各種元素丰度,和觀測到的早期天體的元素丰度對比,兩者一致性比較高!

至少到現在為止,宇宙大爆炸理論依然宇宙誕生最合適的理論,因為無論是哪一種宇宙誕生的理論都繞不過去這三個坎,也許未來會有更合適的理論來解釋宇宙誕生,但仍然要面對這幾個因素!

二、宇宙正以多快的速度在膨脹?

從哈勃總結出宇宙正在膨脹的結論以來,膨脹的速度測定一直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因為從最初時的550千米/秒/百萬秒差距,到2013年時普朗克衛星測定的67.8千米/秒/百萬秒差距的值居然差了將近8倍,當然您不要認為科學猶如兒戲,因為觀測技術不斷進步,不斷加入修正參數,自我糾錯也是科學必備素質!但哈勃常數卻從來都沒有一個統一值,因為以不同的參考與測量方法,會得出一個相差比較大的數值!

67.8千米/秒/百萬秒差距釋義:在每隔百萬秒差距(326萬光年)的距離上,宇宙膨脹的速度增加67.8千米/秒

1、ΛCDM測量模型

利用蘇尼亞耶夫-澤爾多維奇效應進行的X光高紅移群以及微波波長的觀測,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的量度和光學調查對比,測定哈勃常數值約為67千米/秒/百萬秒差距

2、哈勃關鍵計劃測定

2001年5月,卡內基天文臺的Wendy L. Freedman博士主導下,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進行了一次最為精確的光學測量,確定哈勃常數的值為:72±8 千米/秒/百萬秒差距。

3、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的數據

以最高精度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為標準,在2008年時測定的哈勃常數值為71.9 +2.6 −2.7 /千米/秒/百萬秒差距(上限 +2.6,下限−2.7 )!

4、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觀測

2006年9約,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利用錢德拉X射線觀測衛星的數據,精確測得數據是77千米/秒/百萬秒差距,誤差為±15%!

可能數據有點不一,因為參考的對象不一樣,都可能存在一些誤差,但這並不妨礙宇宙正在膨脹,那麼宇宙在哪個位置膨脹速度將超過光速呢?我們取值普朗克衛星的觀測數據67.8千米/S/百萬秒差距!

L=光速/哈勃常數×百萬秒差距=14421.71418億光年外宇宙膨脹的速度為光速,之外則將超過光速!

三、宇宙膨脹上限與光速有關係嗎?

我們知道宇宙中速度的上限是光速,但這並不是無條件的,因為有三個前置因素:

1、信息無法超過光速

2、物質專遞無法超過光速

3、能量傳遞無法超過光速

這幾個限制把我們所能想象的一切空間都給堵死了,無論怎麼去扒光速的漏洞,都會被這三個前提所堵上!但上帝關上了所有們和窗戶的同時,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空間膨脹的門,它不傳遞信息,也不傳遞物質,更不傳遞能量,它的膨脹不受光速限制,它存在於我們周圍,但卻需要頂尖的空間控制技術才能達到!不過宇宙卻由於暗能量的作用下一直在膨脹中!

但這只是現象,我們還未了解到其中的本質,空間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構,它又是如何無限膨脹而並不被撕裂?可能這是我們所難以理解的地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解釋空間扭曲與無限扭曲到極點的黑洞,但卻不能描述膨脹的空間是怎麼來的,因為這需要引入負能量的概念,而暗能量就是在這種條件用背宇宙膨脹這口黑鍋的!

光速不是最快的嗎?為什麼星系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遠離我們?

其實這話題前後並沒有直接關係,而且需要將它分成兩個部分獨立討論,因為兩者陳述的是不同的不想幹的觀點,我們先來討論下宇宙膨脹的話題。

一、宇宙正在膨脹?

從宇宙大爆炸論開始,宇宙誕生的過程就一直備受質疑,當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形容宇宙誕生並不是爆炸論,而是暴漲論,兩者似乎沒有差別,但前者更容易貼近普通大眾!比較諷刺的是“大爆炸”這個形容詞還是一位反對宇宙暴漲論的反對者譏諷之語,但事與願違,宇宙大爆炸實在過於貼切,一時間風靡全球!

宇宙暴漲的證據一:

哈勃紅移

遙遠星系的退行速度與距離成正比,哈勃通過十數年對遙遠星系觀測發現,在觀測範圍內,退行速度與紅移保持基本良好的線性關係,即越遠的位置紅移值越大!

當然發生紅移的可能性有兩個,一個是天體在遠離,而這就是天體發出的光發生紅移的原因,因為天體的移動將光波長拉伸,我們看到的就是頻率降低波長變長的光線,從光譜上來觀測,就是整體朝著低頻端移動,而可見光在低頻表現為紅色,因此這就是紅移的來源,反之則是藍移!

而另一個可能就是天體不動而空間在移動,或者空間+天體都在移動,我是天體在動還是空間在動,在大部分時候我們可以觀測器橫向移動的分量來判斷天體的運動方式,如果只是遠離或者靠近地球則比較難判斷,不過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我們觀測到所有遙遠的天體都是遠離的,即使作為天體運動而宇宙不動的觀點支持者,也不得不認為這有些詭異,但宇宙的膨脹可以完美的解釋這個疑問!

宇宙暴漲的證據二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

這是宇宙暴漲時期遺留輻射的最好解釋,暴漲初期,天體尚未形成,只有緻密高溫的原初等離子體,待宇宙冷卻到某個溫度時質子和電子結合形成中性氫原子,宇宙逐漸晴朗,在“光子脫耦”後開始自由傳播,但隨著空間膨脹,光子波長被拉長,能量變得更低,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在“最後的散射面”處形成!

“最後散射面”是指我們由光子脫耦時的放射源接收到光子的來源點在空間中的集合。

我們的宇宙躲不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包圍,它有一些不均,但分佈是全向的!

宇宙暴漲的證據三

原初元素丰度

指得是在宇宙從暴漲開始後約3分鐘時,原初的核聚變停止,因此可以從宇宙大爆炸模型中推算出此時的各種元素丰度,和觀測到的早期天體的元素丰度對比,兩者一致性比較高!

至少到現在為止,宇宙大爆炸理論依然宇宙誕生最合適的理論,因為無論是哪一種宇宙誕生的理論都繞不過去這三個坎,也許未來會有更合適的理論來解釋宇宙誕生,但仍然要面對這幾個因素!

二、宇宙正以多快的速度在膨脹?

從哈勃總結出宇宙正在膨脹的結論以來,膨脹的速度測定一直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因為從最初時的550千米/秒/百萬秒差距,到2013年時普朗克衛星測定的67.8千米/秒/百萬秒差距的值居然差了將近8倍,當然您不要認為科學猶如兒戲,因為觀測技術不斷進步,不斷加入修正參數,自我糾錯也是科學必備素質!但哈勃常數卻從來都沒有一個統一值,因為以不同的參考與測量方法,會得出一個相差比較大的數值!

67.8千米/秒/百萬秒差距釋義:在每隔百萬秒差距(326萬光年)的距離上,宇宙膨脹的速度增加67.8千米/秒

1、ΛCDM測量模型

利用蘇尼亞耶夫-澤爾多維奇效應進行的X光高紅移群以及微波波長的觀測,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的量度和光學調查對比,測定哈勃常數值約為67千米/秒/百萬秒差距

2、哈勃關鍵計劃測定

2001年5月,卡內基天文臺的Wendy L. Freedman博士主導下,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進行了一次最為精確的光學測量,確定哈勃常數的值為:72±8 千米/秒/百萬秒差距。

3、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的數據

以最高精度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為標準,在2008年時測定的哈勃常數值為71.9 +2.6 −2.7 /千米/秒/百萬秒差距(上限 +2.6,下限−2.7 )!

4、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觀測

2006年9約,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利用錢德拉X射線觀測衛星的數據,精確測得數據是77千米/秒/百萬秒差距,誤差為±15%!

可能數據有點不一,因為參考的對象不一樣,都可能存在一些誤差,但這並不妨礙宇宙正在膨脹,那麼宇宙在哪個位置膨脹速度將超過光速呢?我們取值普朗克衛星的觀測數據67.8千米/S/百萬秒差距!

L=光速/哈勃常數×百萬秒差距=14421.71418億光年外宇宙膨脹的速度為光速,之外則將超過光速!

三、宇宙膨脹上限與光速有關係嗎?

我們知道宇宙中速度的上限是光速,但這並不是無條件的,因為有三個前置因素:

1、信息無法超過光速

2、物質專遞無法超過光速

3、能量傳遞無法超過光速

這幾個限制把我們所能想象的一切空間都給堵死了,無論怎麼去扒光速的漏洞,都會被這三個前提所堵上!但上帝關上了所有們和窗戶的同時,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空間膨脹的門,它不傳遞信息,也不傳遞物質,更不傳遞能量,它的膨脹不受光速限制,它存在於我們周圍,但卻需要頂尖的空間控制技術才能達到!不過宇宙卻由於暗能量的作用下一直在膨脹中!

但這只是現象,我們還未了解到其中的本質,空間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構,它又是如何無限膨脹而並不被撕裂?可能這是我們所難以理解的地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解釋空間扭曲與無限扭曲到極點的黑洞,但卻不能描述膨脹的空間是怎麼來的,因為這需要引入負能量的概念,而暗能量就是在這種條件用背宇宙膨脹這口黑鍋的!

宇宙正趨向於無限,這是天文學家測量的結果,但根據我們技術手段卻只能觀測有限宇宙的一部分,不得不說整個宇宙對人類都是”惡意“的!但如果不是這樣,黑洞洞的宇宙又如何吸引大家的注意呢?

淡漠乾坤
2019-08-22

速度的快慢,一定是相對於物體存在的物理背景而言的。比如,我們百米賽跑🏃時,會感受到空氣的阻力。

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在太空中奔跑🏃‍♀️時,就感覺不到空間的束縛,除非加速運動。這是因為,物理背景是多重的,除了空氣之外,還存在著量子空間。

所謂空間就是充滿著粒子的物理背景。不同的粒子構成不同的空間。這些物理空間是可以相互重疊並存的,不同的物體及其不同的狀態感受到的空間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對於魚🐟來說,水對其遊動所產生的影響更為重要;而對於鳥🦜來說,產生阻力的主要是空氣。上述兩個空間分別是由水分子和氣體(氮和氧)分子構成的。

這說明,在低速的情況下,對於宏觀物質而言,影響它們運動的空間主要是由分子層次的粒子構成的。然而,如果是微觀粒子,能夠影響它們運動的,則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量子構成的空間。

由於物理背景的存在,物體的運動會受到空間的束縛,不存在絕對自由的物體。因此,任何物體的外在能量都有兩種存在形式,其一是關於自身的動能,其二是相對於空間的勢能。

宏觀物質個頭很大,因而在低速的情況下,由最小粒子(量子)組成的空間對其的束縛可以忽略不計。因而,在低速的情況下,宏觀物質的外在能量主要是其自身的動能,表現為速度相對於能量是可變的。

只是,類似赤腳滑水運動,在高速的情況下,量子空間的影響會變得不可忽視,從而限制🚫了物體速度的進一步增大,表現為其能量的變化主要是相對於空間勢能的增減,使速度具有了不變性。

反之,對於微觀粒子來說,特別是對於受到激發的最小粒子(量子)即光子而言,由於其質量非常小,以至於光子的外在能量,在其能量的變化範圍內,主要是相對於量子空間的勢能。

於是,光速與光子的能量近似無關,表現為光速相對於空間和能量都具有不變性。光速只是光子維持其相對於空間勢能的速度。

這就是為什麼,相對於宇宙內部的物理背景即相對於量子空間,光速是宇宙中運動速度最快的原因。從直觀上來說,光子的個頭最小,從而受到量子空間的束縛最弱,因而其被允許的運動速度也就最大。

至於為什麼不同星系之間的速度,可以隨著它們的距離增加而無限增大,其具體的數值可以遠大於光速,是因為該速度只是星系之間的表觀速度,並沒有任何現實的物理意義。而具有物理意義的相對於量子空間的速度,對於這些星系來說,是遠小於光速的。星系只是漂浮在宇宙內部的量子空間,隨著宇宙的膨脹而彼此相互遠離。

這就好比我們在大海中隨波逐流,雖然相對於陸地具有較大的運動速度,但實際上這確實最為省力的狀態。

總之,速度的大小是相對於物理背景而言的。在我們的宇宙中,充滿著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量子),由此構成了量子空間。只有相對於該空間的速度才具有現實的物理意義,物體的外在運動才會受到約束,使其速度不能超過光速。

手机用户4175924909
2019-08-21

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光速不可超越指的是物質在真空中的速度,極限是光速。而星系以光速遠離,則是空間的膨脹,這個速度並不是星系在真空中運動的速度,而是星系與地球間距離的增加計算出來的速度,並不是星系運行的速度,由於空間膨脹的原因,越遠的星系速度越快,直到遠遠超過光速。而事實上星系在真空中真實移動的速度是遠低於光速的。

迷你视界
2019-08-21

哈勃定律表示目前宇宙中,每相距326萬光年的兩處,因為宇宙膨脹導致的相對遠離速度為67.8km/s.光速是30萬公里每秒,結合哈勃定律,可以計算出,宇宙中相距144億光年的兩處,因為宇宙膨脹導致的遠離速度達到了光速。如果相距300億光年兩處因為宇宙膨脹導致的遠離速度遠超光速。

目前可觀測宇宙的實際直徑為930億光年,遠遠超過了144億光年,說明在我們的可觀測宇宙中,已經有星系之間的遠離速度超過了光速;我們還能看見這些星系,是因為我們看到的星系是它很久以前的樣子。

144億光年外的星系,現在發出來的光線,將永遠也到達不了地球;即便我們以光速飛行,也只能到達可觀測宇宙中5%的星系,這是非常令人悲觀的事。

由此看來人類再往外拓展視野的可能性不大了,即使觀察到了千億光年外的星系,那也是千億年前的事,那個星系也許早已毀滅!

漫步的小豆子
2019-08-22

感謝邀請

光速最快是有適用範圍的

對論告訴我們,能量與信息的傳遞速度最快也無法超過光速,言外之意,不攜帶能量與信息的一些現象是有可能超光速傳播的,比如電磁波相速、量子糾纏等,簡單介紹下:

1、電磁波相速

電磁波相速是指電磁波的相位速度,可以理解成電磁波形狀傳播的速度,我們可以把電磁波想象成水波,其中隆起的部分就相當於電磁波中的“波包”,通常電磁波由許多諧波疊加而成,所以波包也可以看做是局域性的“波群”,因此波包就有相速度與群速度的概念,其中搭載信息的部分是波群,在電磁波的傳遞過程中,相速度是大於群速度的,這就像擰螺絲一樣,螺絲前進的速度是群速度,旋轉速度是相速度,雖然螺絲擰的很快,但是螺絲總體前進很慢。

感謝邀請

光速最快是有適用範圍的

對論告訴我們,能量與信息的傳遞速度最快也無法超過光速,言外之意,不攜帶能量與信息的一些現象是有可能超光速傳播的,比如電磁波相速、量子糾纏等,簡單介紹下:

1、電磁波相速

電磁波相速是指電磁波的相位速度,可以理解成電磁波形狀傳播的速度,我們可以把電磁波想象成水波,其中隆起的部分就相當於電磁波中的“波包”,通常電磁波由許多諧波疊加而成,所以波包也可以看做是局域性的“波群”,因此波包就有相速度與群速度的概念,其中搭載信息的部分是波群,在電磁波的傳遞過程中,相速度是大於群速度的,這就像擰螺絲一樣,螺絲前進的速度是群速度,旋轉速度是相速度,雖然螺絲擰的很快,但是螺絲總體前進很慢。

2、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粒子組成的系統互相產生影響作用的現象,而且只要粒子處於糾纏狀態,不管將它們分隔多遠,都能瞬間感應到,愛因斯坦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以目前的科學水平無法測量出量子之間的“糾纏速度”,但是肯定是遠超光速的(也有理論認為,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是從高維空間“抄近路”來影響彼此,速度並沒有超光速,不過這也只是一種假設而已),量子糾纏雖然很神奇,但是卻無法用來傳遞信息,處於糾纏狀態的兩個粒子,一旦我們測量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它們就會塌縮到各自的本徵態。

感謝邀請

光速最快是有適用範圍的

對論告訴我們,能量與信息的傳遞速度最快也無法超過光速,言外之意,不攜帶能量與信息的一些現象是有可能超光速傳播的,比如電磁波相速、量子糾纏等,簡單介紹下:

1、電磁波相速

電磁波相速是指電磁波的相位速度,可以理解成電磁波形狀傳播的速度,我們可以把電磁波想象成水波,其中隆起的部分就相當於電磁波中的“波包”,通常電磁波由許多諧波疊加而成,所以波包也可以看做是局域性的“波群”,因此波包就有相速度與群速度的概念,其中搭載信息的部分是波群,在電磁波的傳遞過程中,相速度是大於群速度的,這就像擰螺絲一樣,螺絲前進的速度是群速度,旋轉速度是相速度,雖然螺絲擰的很快,但是螺絲總體前進很慢。

2、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粒子組成的系統互相產生影響作用的現象,而且只要粒子處於糾纏狀態,不管將它們分隔多遠,都能瞬間感應到,愛因斯坦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以目前的科學水平無法測量出量子之間的“糾纏速度”,但是肯定是遠超光速的(也有理論認為,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是從高維空間“抄近路”來影響彼此,速度並沒有超光速,不過這也只是一種假設而已),量子糾纏雖然很神奇,但是卻無法用來傳遞信息,處於糾纏狀態的兩個粒子,一旦我們測量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它們就會塌縮到各自的本徵態。

空間膨脹與星系退離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E.P.哈勃研究發現,宇宙中的星系處於互相退離中,而且距離越遠退離速度越快。隨著觀測技術的發展,這種星系之間互相遠離的現象被證明,並且測得了具體的參數,這就是哈勃常數,在今天哈勃常數值大約為67.80±0.77(km/s)/Mpc,它表示每增加三百萬光年的距離,星系退離地球的速度就增加67.8公里每秒,按此推算,大約位於一百四十多億光年外的星系,其退離速度已經達到光速,所以對於題目來說,並非所有的星系都處於超光速退離中,在此時此刻,只有一百四十多億光年外的星系才會超光速退離。

感謝邀請

光速最快是有適用範圍的

對論告訴我們,能量與信息的傳遞速度最快也無法超過光速,言外之意,不攜帶能量與信息的一些現象是有可能超光速傳播的,比如電磁波相速、量子糾纏等,簡單介紹下:

1、電磁波相速

電磁波相速是指電磁波的相位速度,可以理解成電磁波形狀傳播的速度,我們可以把電磁波想象成水波,其中隆起的部分就相當於電磁波中的“波包”,通常電磁波由許多諧波疊加而成,所以波包也可以看做是局域性的“波群”,因此波包就有相速度與群速度的概念,其中搭載信息的部分是波群,在電磁波的傳遞過程中,相速度是大於群速度的,這就像擰螺絲一樣,螺絲前進的速度是群速度,旋轉速度是相速度,雖然螺絲擰的很快,但是螺絲總體前進很慢。

2、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粒子組成的系統互相產生影響作用的現象,而且只要粒子處於糾纏狀態,不管將它們分隔多遠,都能瞬間感應到,愛因斯坦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以目前的科學水平無法測量出量子之間的“糾纏速度”,但是肯定是遠超光速的(也有理論認為,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是從高維空間“抄近路”來影響彼此,速度並沒有超光速,不過這也只是一種假設而已),量子糾纏雖然很神奇,但是卻無法用來傳遞信息,處於糾纏狀態的兩個粒子,一旦我們測量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它們就會塌縮到各自的本徵態。

空間膨脹與星系退離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E.P.哈勃研究發現,宇宙中的星系處於互相退離中,而且距離越遠退離速度越快。隨著觀測技術的發展,這種星系之間互相遠離的現象被證明,並且測得了具體的參數,這就是哈勃常數,在今天哈勃常數值大約為67.80±0.77(km/s)/Mpc,它表示每增加三百萬光年的距離,星系退離地球的速度就增加67.8公里每秒,按此推算,大約位於一百四十多億光年外的星系,其退離速度已經達到光速,所以對於題目來說,並非所有的星系都處於超光速退離中,在此時此刻,只有一百四十多億光年外的星系才會超光速退離。

現在我們知道,星系退離其實是宇宙膨脹的結果,雖然在極遠處星系退離的速度可以超過光速,但是我們無法用這種效果來傳遞信息與能量,要理解這種空間的膨脹效果,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日常生活中的氣球,把氣球上的兩個點想象成宇宙中的兩個星系,隨著氣球的漲大,這兩個點之間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所以星系退離本質上是空間的膨脹變化,而並非星系本身的運動,也就是說空間膨脹是可以超光速的,但空間膨脹現象本身並不能傳遞信息與能量,它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而已,並不違反光速極限原理。

感謝邀請

光速最快是有適用範圍的

對論告訴我們,能量與信息的傳遞速度最快也無法超過光速,言外之意,不攜帶能量與信息的一些現象是有可能超光速傳播的,比如電磁波相速、量子糾纏等,簡單介紹下:

1、電磁波相速

電磁波相速是指電磁波的相位速度,可以理解成電磁波形狀傳播的速度,我們可以把電磁波想象成水波,其中隆起的部分就相當於電磁波中的“波包”,通常電磁波由許多諧波疊加而成,所以波包也可以看做是局域性的“波群”,因此波包就有相速度與群速度的概念,其中搭載信息的部分是波群,在電磁波的傳遞過程中,相速度是大於群速度的,這就像擰螺絲一樣,螺絲前進的速度是群速度,旋轉速度是相速度,雖然螺絲擰的很快,但是螺絲總體前進很慢。

2、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粒子組成的系統互相產生影響作用的現象,而且只要粒子處於糾纏狀態,不管將它們分隔多遠,都能瞬間感應到,愛因斯坦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以目前的科學水平無法測量出量子之間的“糾纏速度”,但是肯定是遠超光速的(也有理論認為,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是從高維空間“抄近路”來影響彼此,速度並沒有超光速,不過這也只是一種假設而已),量子糾纏雖然很神奇,但是卻無法用來傳遞信息,處於糾纏狀態的兩個粒子,一旦我們測量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它們就會塌縮到各自的本徵態。

空間膨脹與星系退離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E.P.哈勃研究發現,宇宙中的星系處於互相退離中,而且距離越遠退離速度越快。隨著觀測技術的發展,這種星系之間互相遠離的現象被證明,並且測得了具體的參數,這就是哈勃常數,在今天哈勃常數值大約為67.80±0.77(km/s)/Mpc,它表示每增加三百萬光年的距離,星系退離地球的速度就增加67.8公里每秒,按此推算,大約位於一百四十多億光年外的星系,其退離速度已經達到光速,所以對於題目來說,並非所有的星系都處於超光速退離中,在此時此刻,只有一百四十多億光年外的星系才會超光速退離。

現在我們知道,星系退離其實是宇宙膨脹的結果,雖然在極遠處星系退離的速度可以超過光速,但是我們無法用這種效果來傳遞信息與能量,要理解這種空間的膨脹效果,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日常生活中的氣球,把氣球上的兩個點想象成宇宙中的兩個星系,隨著氣球的漲大,這兩個點之間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所以星系退離本質上是空間的膨脹變化,而並非星系本身的運動,也就是說空間膨脹是可以超光速的,但空間膨脹現象本身並不能傳遞信息與能量,它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而已,並不違反光速極限原理。

結語

對於本題來說,首先我們要知道光速極限原理是指信息與能量的傳播速度不能超過光速,並非所有事物都無法超過光速,比如空間膨脹就是一種超光速現象,由空間膨脹造成的星系超光速退離現象並不違反光速極限原理。


感謝瀏覽,我是漫步的小豆子,科學之旅,並肩前行,歡迎關注。(圖片來源於網絡)

活的自在点
2019-08-22

你怎麼知道宇宙還有比光速更快的,比如星系?多普勒效應得最通俗解釋是這樣敘述的:當一火車與我們相向迎面而來,空間被壓縮了,於是就產生了藍移,但當急速駛過後,空間被拉長,於是就產生了紅移。


所謂宇宙遠離我們,我們是根據哈勃觀測的星系紅移測量,而且距離我們越遠的星系,紅移量越大,這就說明了,離我們越遠,星系在加速遠離。

宇宙誕辰了138億年,我們現在看見的130億光年的星系,其實已經不在現在那個位置了,而是脫離了我們光學觀測視線,順便用哈勃紅移推算一下,觀測已經是400億光年外的星系了。


最近發現一件事情,人馬座A*觀測到一個恆星靠近了黑洞也發生了“紅移”現象,為什麼?難道那恆星在遠離我們嗎?那個黑洞明明就在那位置千年不變,恆星為什麼特徵譜線紅移?


週期的倒數就是頻率,頻率乘波長才是光速。也就是說,頻率也是時間物理量。GPS定位就是靠衛星上得銣鍾頻率,但是全部要加相對論修正。


那麼可以幻想一下,遙遠星系遠離我們,究竟是時間計算方式變了還是距離變遠了?以我的理解,黑洞不能一直只進不出,光進去了只不過是走的路徑太長,一時半會兒沒出來,因為黑洞改變了時空。空間是宇宙爆炸賦予我們的產物,而光速是不變的,宇宙最大速度。

氢歌曼舞
2019-08-23

這就是宇宙中有沒有運動速度超過光束的問題。

1、目前還沒有發現或者說證實有超光速運行的物體;

2、哪怕你是在一半光速運行的飛船中,測量飛船外的一束光的速度,這個速度也不可能超過光速;

3、這個一個錯誤的問題:為什麼星系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遠離我們。

网上那些视频
2019-08-21

光:是光非光!光速的傳播取決於介質,它的速度不是唯一的。給你通俗易懂的做個假設:假設人就是光,步行的時候60M/1m,跑的時候120M/1m,開車的時候200M/1m,坐動車的時候360M/1m,坐飛機的時候450M/1m,所以現在你明白了嗎😊光速不是最快的它也可以靜止不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