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始皇、楊廣這種暴君被洗白了?

是現在的價值觀變了嗎?為什麼秦始皇、楊廣這種暴君被洗白了?為什麼秦始皇、楊廣這種暴君被洗白了?
10 個回答
振临天下77460950
2017-09-07

前面好多人回答的我也不想噴了,讀幾本野史當史書,還說的頭頭是道。

先說始皇帝吧!

說始皇帝是暴君,焚書坑儒殺的是術士,如果當時的情況就算殺的讀書人,儒在當時算最沒用的,秦國統一天下靠的是法、縱橫、兵。就算殺了在當時看來也沒什麼大錯,況且儒家誤國。修長城主要是抵禦匈奴南下,後世也看到了,五胡亂華,滿清入關等等,對文化衝擊和漢文化造成多大影響。還有都江堰之類的也不列舉了。

後說隋煬帝,楊廣官方諡號隋明帝。李世民篡改歷史,改的。大運河是為加強南北交流、農業運輸等,大運河只是連通前世各個運河,並不是整個運河挖的,挖的也只佔1/5-1/6之間(或許更少,我印象中差不多這麼多)。民間選拔美女看瓊花之類的,瞎扯吧!楊廣在位期間大部分時間在巡視,哪有閒時間看美女。就問有那個皇帝親自到過西域,除了楊廣。民間起義,就算看野史,也是貴族。為什麼?科舉制奪了他們的飯碗,以前都是世襲制現在變科舉制,萬一兒子不行,就玩完了,所以也就是後面看到的,貴族起義隋朝滅亡。就連陵墓來說,有三個,一個是真的,在揚州(前兩年被考古)。另外兩個是百姓修的衣冠冢,一個在河南一個在陝西。

總之,其實不是我們要洗白,而是在學歷史的同時要動腦子,書上說的不一定對,要結合實際情況想一下,他們是不是暴君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們是明君,秦隋不虛偽,是真實改革出來的朝代,漢唐也無法替代,它們留下的是造福千秋萬代的都江堰、京杭大運河、統一的漢字、科舉制、度量衡以及重新打通的絲綢之路。

順便提一下,李世民篡改歷史後,以造反的名義殺了李恪。其實不是造反,原因人們都知道,李恪的外公是楊廣,李恪反對過李世民篡改歷史,然後就沒了。

古城会
2017-09-08

其實,不能說是洗白,是人們在信息大交流和碰撞中,瞭解了更多的信息,也不用學八股文,不會像以前的讀書人一樣,只讓讀一種書,那就徹底洗腦了。現在不學歷史也能成才,所以“中毒”不深。能自主地分析問題。這裡我只談談秦始皇和他的長城。

始皇帝是暴君嗎?YES!是昏君嗎?NO!手段比較殘酷,但做的事是福澤後世的。肯定不是一拍腦袋就修了長城,千秋大業,是為自己也是為整個華夏免受侵害。手段軟了肯定修不成。

秦始皇為了統一大業,做了一切可以做到的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和貨幣等等,這些事,肯定是好事。沒有人反對,也不會因此背上“暴君”的名義。只在一個事上,讓很多人接受不了,才有了“暴君”的頭銜:修長城!

修長城造成了極大負面影響:傾全國之力,勞命傷財,家破人亡,民心積怨,孟姜女都哭的感天動地了。可以說當時整個國家,已經籠罩在悲憤和恐懼的氛圍裡。當時人們肯定不可能讚揚秦始皇,這個可以理解。是這個國君讓他們家破人亡的。正因如此,秦始皇不得民心,滅國了。

但我們不是當時國民,已經無法切身體會那時人們的痛心。也就能更客觀地看待這件事。長城的功勞,後世人也看得到,我們能幾千年不被外族人滅掉,長城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從長城本身來看,延綿萬里,將士可居高臨下,持弓搭弩,外族人想跨過長城入侵中華,太難了。而且即使能攻下來,也得幾個月,甚至一兩年,這就給中原朝廷調集籌備物資和軍隊,爭取了時間。攻長城時傷亡一半,攻下來後,剩餘的一半,才開始真正應對中原的軍隊,但已經是疲勞之師,勝算不大。這就是長城的物質意義,在古代是非常好的防禦工程。

從長城精神方面來看,只要被長城圈進來的,不管哪個地區,哪個民族,都是華夏人,是一家。人們會有自覺的親和意識,都是一家人,有個爭執和朝代替換,也是自家事,很正常!但如果一聽說有長城外面的人想攻打長城,進入中原。這個可就是外事了,要一致對外,不用朝廷鼓動,百姓自己都想抄傢伙去守衛。這個時候,往往就能空前地凝聚士氣。內戰不好評價到底是否正義,但衛國戰爭,一定是正義的,這個沒有任何人懷疑!捐軀也光榮。而一般的外族看看這個長城,可能也就打消入侵的念頭了,只有極少數有大雄心的,才去挑戰。長城就將受騷擾的程度降到最低。

所以,幾千年來,就是憑著長城的實物守護和國人心靈長城的凝聚,雖幾經危機,但終究延續了下來,也成了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血脈和文化的國家。而其他國家就沒這麼幸運了,被侵佔滅族,過段時間,這個還沒坐熱屁股的侵略者,又被另一個民族所滅。現在的後代,自己都說不清自己是哪個民族的後裔。

從離我們最近的地方看看,長城外面的民族,到底更換了多少,一會兒是匈奴,一會兒是烏桓,鮮卑,契丹,一會兒又是突厥,女真,党項,羌,羯,蒙古……。興起又消亡,此起彼伏,只為了活下去拼命,哪有時間發展自己的文化,好多到現在只留下個名字,說明曾出現過而已。而長城內,社會一直在不斷地向前推進,比較穩定。大多時中原王朝,偶爾被鮮卑、蒙古、女真統治,也沒有斷了血脈和文化,時間不長,就又光復了。當然女真清廷時間長些,他們要聰明點,懂得學習漢文化,也願意融合進來,所以傳了260多年,還算不錯,如果入關後,不是積極主動融入漢文化,估計也撐不了太久的。

再看遠點的地方,中世紀的歐洲,1000多年時間,人們都經歷了什麼?黑暗、絕望,各自為邦,戰爭瘟疫不斷。沒有哪個國家倖免,可以一脈相承地延續下來。而同時期的中國,可謂欣欣向榮,也有朝代更替的戰亂,不過時間不會太長,就穩定下來了。

所以秦始皇作為第一位帝王,建立了如此多的功績,不是一般後世帝王可以做到的。修長城,這麼大的工程,就現在國家的實力,也不是簡單的事,何況那時全靠肩扛人抬的時代。贏政作為可以滅六國、第一次實質性地統一中國的國君,肯定是極其聰明和有膽略的人,修長城這方案制訂前,肯定有無數個不眠之夜,下這個決心不容易的。

但最後還是決心要修建,為了當時秦國的長治久安,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做認為該做的事。贏政不會看不到國人的情緒和反對,也肯定知道,不得民心,可能會失天下。這些道理他肯定是知道的。如果不懂得聚掄人心,也做不到統一六國的壯舉啊!這位孤獨的帝王,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在重重困難下,還是建成了長城。他知道,比起當時人們的反對和抱怨,被外族入侵和滅族更可怕。他想的是更長遠的事。

反之,如果換其他人做這個世界奇蹟的工程,大都會半途而廢,以當時的條件,不用殘酷的手段,是不可能完成的。

當然,贏政也完全可以在統一六國後,實行寬鬆的政策,讓大家稱頌是個好皇帝,完全可以做到,這個比修長城簡單多了。可後世怎麼辦?他親自看著一個個六國被滅,太知道被滅的慘狀了。秦國不能走六國的老路。秦國厲害就厲害在從贏渠樑開始到贏政,7位國君,沒有一位是昏聵無能的,個個都在為統一大業做努力,一點點從最窮的國家走向統一。為了大業計,背個罵名也認了,這是家族使命。

如果沒有長城,中原也可能就會上演長城外的那種歷史,幾十個民族,不斷被滅,又不斷興起。也就不會有現在我們這幾千年不間斷的文化了。

所以,後世的我們,應該感謝這位偉大的帝王,如果沒有他的各種制度和長城,後面的兩千年,會發生什麼事,真的不敢想。也許我們會變成黃頭髮、高鼻子、灰眼睛的混血人,或根本就不會有你我的存在,我們的祖先早被屠殺完了。

當時和後來辱罵批評始皇帝的文章和人,只看到當世人受的苦難,迴避了更大的功績,就太短視了。換個角度看,用人民幾十年的苦難,換來幾千年的沒被滅族,這個長治久安的長城修的值!

有些人功在當代卻殃及後世,有些人過在當代卻惠及後人。是非功過,千百年後自有人評說。始皇帝作為第一帝,起點就是頂點,鑄造的這個現實長城和精神長城,對後世文明得以延續不間斷,功不可沒!

拈花一笑策划工作室
2017-09-07

秦始皇的偉大歷史功績至少有九大方面:

第一,統一文字,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的基礎,並延用至今。

第二,廢分封,立郡縣,成為以後中國統一後管理的標準模式,歷時數千年之久。

第三,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在商業上大大便利國內交流。這些制度使得我們到現在被那些美分勢力騷擾的時候還不會分裂

第四,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國內交通。

第五,焚六國史書,客觀來講統一了思想,避免因為歷史問題而導致國家分裂;但是毀掉的 各國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後被毀是由於項羽火燒秦都造成的。

第六,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第七,修建長城,抵禦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線,長城長期成為國界;

第八,南征南越,將福建、浙江、兩廣納入中國版圖。

第九,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至此奠定了中國統一多 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後兩項功績使得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基本版圖,一直都是我們國家最富庶,最宜居的地段。

隋煬帝功勞:

 1 開鑿運河

   隋煬帝開鑿南北大運河與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一樣,是名垂千古的偉大工業。自運河開 通之後,中國大地可是真的緊密連在一起了,通長江,跨淮河,過黃河,中國的南方和北方 自此融為一體,不但溝通了南北的經濟,更重要的是對中國統一疆土的貢獻,中國現在沒有 成為以長江為界或以黃河為界的幾個國家,運河可謂功不可沒。

  2 進擊林邑(今越南北部)

  使隋朝的勢力範圍在南部沿海疆域向前延伸了許多,甚至已經超出了傳統的以日南郡南 端構成的疆域界限。

  3 開拓琉球

  直到今天,臺灣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歷史可以作證。

  4 征服吐谷渾

   隋煬帝征服吐谷渾,並設置“新四郡”(區別於漢武帝設置的“河西四郡“),使青海 和疆藏部分統一於中國,進一步擴大了中國的疆域。

  5 三徵高麗,經略東北

   隋煬帝三徵高麗是隋煬帝最悲劇的事情,也是最招惹人罵的事情。為了征服高麗,隋煬 帝每次都動用上百萬的軍隊和民夫,卻無果而終,反而換來百姓的大規模起義,最終失去江 山。老百姓吃了苦,隋煬帝捱了罵,隋煬帝的憾事,中國歷史的憾事。(剛開始知道某些韓 國人嚷著說要收復故土—中國的東北,還覺得納悶,翻開歷史地圖冊,才發現朝鮮的老祖宗 高麗曾經佔據過我們的東北,但那高麗也不過是從原來的中國領土分裂形成的地方政權,就 像南北朝和十六國。可惜,隋煬帝雖統一了遼東,卻沒把朝鮮半島拿回來,以至於後來的唐 朝雖然征服了高麗收復了半島,但卻因為分裂出去的時間太久而無法融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分久必失,歷史經驗值得借鑑。)

  6 營建東都洛陽

   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並不是他窮奢淫慾自己享受,那是為了控扼山東,是強化中央政 府控制能力的必要措置。要知道,隋煬帝在位時大多數時間都在外巡行(也就是實地考察制 定治國方針),根本沒有時間享受。

  7 完善科舉制

   科舉制在隋文帝時就已創立,但不完善。是隋煬帝創制了進士科,這對中國古代政治、 文化、教育影響深遠。

   以上都是隋煬帝做過的事情,件件都是大事,如果隋煬帝只做一件,就可名垂千古。可 隋煬帝都做了,而且僅僅用了13年。說隋煬帝是暴君不能否認,13年幹了這麼多大事,平均 到每個百姓頭上,人民負擔之重、勞役之苦可想而知。青藏鐵路修築現代的中國人十幾億都 修了幾年,而隋煬帝修運河卻也僅僅用了四年,而當時人口也不過幾千萬。對於他的人民, 隋煬帝欠的太多了。可對於中國歷史,隋煬帝卻做的足夠了。很同意另一個說法,隋煬帝不 是不偉大,而是偉大的過了頭。

總結:

他們之所以被抹黑是因為他們是一代雄主,太過於急切,太過於超前,如果放緩一下節奏那 麼就會有更好的結果了。(好比馬雲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說互聯網商務別人對他們的感覺似的 )。後世的朝廷為了證明自己的王室的正統,順應天意,也就不遺餘力地抹黑著他們。

被你牵着左手
2017-08-30

不想和你深入討論這問題,很簡單一個道理秦和隋都是長期分裂而一統的國家,內部不穩定反對分裂勢力還沒有徹底清除,第二個國家在起義中把各種反對力量消耗殆盡,從而發展出穩定的中央集權國家,第二個國家建立者分別是劉邦,李淵(其子李世民--這個絕對是流氓無賴祖師爺)他們實際名聲真不好,後朝肯定黑前朝了以宣揚自己合法性,劉邦黑秦沒得說,但是真正把秦朝黑的透心亮是漢武帝和他扶植起來的儒家,華夏曆史上唯一的法治國家(法治存續了上百年,而不是大部分人通常理解的15年)能比回到夏商周的儒家差到哪裡去,絕對比儒家好(戰國時代秦國人民日子相對六國,匈奴,南面百越人要過的好--這是事實,因為他們是法治執行比較好,相對廉潔,並且沒有儒家這樣的無能指手畫腳的蛀蟲,其實反觀六國也沒有采用儒家治國,儒家代表的是貴族和自身利益,法家是砍掉這個世襲不勞而獲的浪費,讓普通人通過努力有上升的渠道,同時減輕普通人的負擔還疏通促進生產等等的運行高效性),秦滅直接重要原因還是秦二世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權。隋唐都是關隴集團,李世民不可能黑隋朝,只能黑隋煬帝個人。隋文,煬帝因為外事(徵高句麗)大量屯糧搜刮太過,有因多次戰事失利,大工程天災(因由饑荒記載)可以斷定被反對的理由還是客觀的,但是不能一邊倒的認為他就算錯了,唐接手之後也是花了幾代帝王的時間才取得勝利。隋只是走的太急想一下子解決問題(還是那話饑荒記載和隋倉庫大量存糧武器裝備反映剝削過度)。秦滅卻是歷史上朝代更替中唯一沒有饑荒記載的,主要挑起反叛的是楚國故地(其他反叛者也有,燕趙齊韓魏,越,匈奴,南方百越-福建湖南兩廣雲貴等等-但是他們沒有楚國最先開始,人多),主要原因三點:一楚國在南方沒有存亡齒寒認識,不願背井離鄉去長城為北方戍邊。二楚國在戰國到最後的統一戰中人口消耗不多,所以造反可以一呼百應。三是起義軍和稍後的六國貴族似乎知道南軍想反叛自立不插手中原事務。秦隋都是有大工程(大部分是惠民工程,也有不是惠民的工程,想想漢武帝茂陵,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他們不一樣也有不惠民的大工程陵墓嗎?只是只是秦隋滅亡,儒家史書將這些子虛烏有事拿出來誇大。--也有可能工程量超過當時社會承受力有點不合時宜,但是我堅信誇大的成分更高)……(在此省略上萬字,有什麼還想討論感興趣可以繼續討論。還有一個重點,我們覺得秦朝黑暗主要是我們以前以史書為準,忽略了史書是儒家寫的,具有成王敗寇特性,並且找不到一手秦簡資料記載證實,蕭何進咸陽搶了秦檔案資料,加上地方上秦資料我們應該看到流傳在世的文獻,但實際情況沒有,說明儒家焚有用書的事實,而秦始皇帝焚書被誇大了。還好近代考古發現了大量秦簡資料才反駁史書的許多觀點,這些秦簡去掉了儒家妖魔化秦的神祕面紗。)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2017-09-07

個人以為:不存在是否洗白的問題,只是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這個道理。

秦始皇滅六國一統華夏;征服百越開疆拓土;廢分封行郡縣一舉奠定了中華民族此後兩千餘年的地方管治模式;統一貨幣、度量衡便利了全國範圍內的商貿往來;車同軌書同文真正建立了華夏大一統的根基,避免我們像歐洲一樣成為小國割據的狀態;北伐匈奴收復河套並趁機修築萬里長城。以此言之秦始皇之功甚大。

相比之下楊廣的歷史功績也毫不遜色:開通京杭大運河,成為後世溝通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大動脈,使中華大地真正連為一體;完善科舉並使其制度化常規化,使寒門子弟也有出人頭地報效國家的機會;開拓琉球(今臺灣)、南征臨邑(今越南占城)、征服吐谷渾(今青海);親自踏足河西走廊會盟西域各國使節,打通絲路貿易;三徵高句麗雖因內部動亂而功敗垂成,但也令高句麗元氣大傷,確保其短期內不敢打中國東北地區的主意。

從秦始皇、楊廣具體做到每一件事來看都找不到毛病,都是符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那為什麼他們被人罵成暴君呢?因為他們心中沒有人民。在他們心中人民的生命就像螻蟻一般輕賤,所以他們像驅使工蟻一樣驅趕著百姓修長城、修運河。既然你不把百姓當人看,人家自然恨你。矛盾日積月累自然日久生亂,經過一番動亂後新建立的王朝為表明自己奪權的合法性自然會不遺餘力地宣揚他們的罪行,而他們本就不得人心,這樣的宣傳自然很快就深入人心,久而久之就讓我們看到了現在史書中秦始皇、楊廣的模樣。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接受資訊更加便捷,於是一些人就開始做起了翻案文章,其實只不過是大家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罷了,本無所謂對錯。秦始皇、楊廣和其他所有人一樣既有自己的優點,又有自己的缺點,既不是絕對的好人,也不是絕對的壞人。其罪甚大,其功亦卓。是非功罪,任人評說。

品评者
2017-09-07

馬克思主義中大量講述辯證唯物論主義,而辯證唯物主義的核心就是事物的兩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事物是好是壞就要看立場角度和受益方了。

而對於秦始皇來說,曾經對於華夏來說當時還沒有漢族一說,都自諭為華夏,即世界之中世界之中心,當時國家意識只是存於諸侯之間,各國又統一於“周”,而“周”為天下之主,即為“人之所涉之地”也就是我們能走到哪那就是“天下”。(其實中國人比韓國人更厲害,世界都是我們的)如果秦未統一華夏,之後也有未統一華夏之人,那麼我們就像歐洲一樣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雖然當時其他六國國民對其滅六國的行為對於所滅六國國民是災難,但對於整體華夏統一社會進步是有益的。秦的萬里長城勞民傷財,被稱為“暴君”但是無論當時還是現在都是有益的,當時抵禦了北方遊牧民族的的入侵和騷擾也為後世建立了防禦工事,就連近代也有所利用就是發生在1933年的“長城保衛戰”,雖然失敗但是對於推遲日軍全面侵華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人民不管胡人南下不南下騷擾,就當時是受到了利益衝擊,人民的覺悟有沒有那麼高必然認為殘暴,再加之反抗者的輿論必然激起民憤。就像抗戰時期,需要大批士兵,而對於普通民眾不懂得什麼民族家國,只懂得我上戰場會死,就必然發生抓壯丁事件的發生。

對於隋煬帝帝的滅亡,主因在於隋煬帝的闊疆的雄心或者賊心。中國人的疆域品性屬於保守型,你不擾我我不擾你。而隋煬帝卻獨善其行違背了中華民族的品性又為一些有所圖謀的人提供了所成之機,但是對於隋的主動出擊也奠定了盛唐之風,因為他將周邊能兼併的兼併了,能打殘的打殘了使得大唐建立後周邊沒有大的實力強於大唐,而對於大運河來說,有人說隋煬帝愛玩兒,是為了玩兒挖的大運河。我的觀點是有人摸黑,而後人深信不疑的是杭州是著名的煙花之地,景色優美。但是也忘記了杭州的另一特點就是魚米之鄉,富甲天下。大運河的主要任務是將南方的糧財稅貢運往洛陽。至於玩兒可能有但不是主要的。

對於歷史我們要正面真實辯證的去看待他,不能片面的去看待。而對於對二人的洗白也是人民民智開化的象徵,不在以意識形態而武斷。

流水无言1
2017-09-07

歷史本身就是任後世打扮的小姑娘,尤其很多朝代的歷史是由代替他的朝代編寫的,能寫的好才怪。就像清朝編寫的明史裡面,明朝皇帝一個比一個混蛋,而自己記錄自己的歷史時,寫的清皇帝一個比一個聖賢。像桀紂這樣的暴君代言人,從歷朝歷代對其的記載中能發現,像酒池肉林等很多罪過都是後世加上去的。所以對歷史書,哪怕是正史,也不能完全信以為然。

對於秦始皇,本身就是功大於過的人物。功過就先不提了,史書上說秦亡於自身暴政,其實更多的是統一太快,根基不牢,人心不穩。當秦兵分散在四方的時候,就無力應對六國復國勢力的集中反抗。但漢朝編寫的秦史不能這麼記,必須寫秦朝無道,苛政暴政,漢取代秦天經地義。

對於楊廣,功過各半吧,有漢武帝的雄心壯志,卻沒有漢武帝的父祖輩打下70年的堅定基礎,好大喜功確實辦了不少利於千秋的功績,但急功近利三徵高麗徵得葬送了國家。

現在不是說價值觀變了,而是大家發現歷史書尤其是教科書上,記載的與事實有些偏差。

朝夕万年
2017-09-07

什麼是“洗白”?

如果一個歷史人物有“醜化”————“真實”————“美化”這3種形象。

把“醜化”迴歸“真實”,這是洗白;

將“醜化”過分“美化”,這也是洗白。

但這兩種“洗白”顯然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秦始皇、楊廣這種暴君被洗白了?

過去,很多人心目中的“秦始皇”、“楊廣”都是被過度“醜化”的。

1、功過方面

長城、大運河等,都是疲憊當時,恩及後世的工程。有功有過,後人則享著其福,卻強調其過。

2、私生活方面

“秦始皇是呂不韋私生子”、“楊廣弒父”,這些純屬沒有事實依據的惡意中傷。

3、“暴君”的定義是什麼?

秦始皇法令嚴苛、疲敝天下,但他事事以法論處,史料中從未記載過秦始皇憑好惡喜怒濫殺過一位大臣。反而很多所謂明君一發雷霆之怒,就要有人頭落地。

為什麼秦始皇、楊廣這種暴君被洗白了?

洗白的關鍵問題是“迴歸真實”,還是粉飾美化。

歷史真實本就在重重迷霧之中。

即便真實,是非曲直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來看,又是“遠近高低各不同”。

我們應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樹立自己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見風就是雨”。這才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日陪月
2017-09-07

你們說秦始皇是暴君,但四川提到都江堰他們會驕傲,你們只知道是李冰修的缺忘了是誰批准的。你們說徭役沉重可歷史老師不會告訴你長城是我們的驕傲,以及長城光靠旅遊業帶來多少收入。各個朝代都說他是暴君,可是他皇帝的專用名詞被用了兩千多年,為什麼不會以為皇帝稱號為恥,還有他沒收天下兵器,老師告訴你給人們給本來水深火熱的雪上加霜,卻不會告訴給本來脆弱的社會帶來短暫的穩定,春秋戰國的時候一直是私鬥成風,而且刀具管制從他開始一直被延用。楊廣呢?大運河個科舉制我就不說了只說一點,都說楊廣不但殘暴而且淫亂淫亂亡國,可唐玄宗和李煜的去說成愛情故事什麼愛江山更愛美人的真不知這些人是真麼想的?

守渊
2017-09-08

因為我們偉大的共產主義,講究的不是個人主義不是封建主義,我們每一個人站在公天下,站在民族利益的情況下付出。逐漸的引申到歷史評論中,如果現在個人主義的情況下,秦始皇,楊廣這些人勞民傷財,不照顧平民,他們是暴君,站在公天下和民族利益上,他們是偉大的,他們用全民的力量保衛了民族延續。創造了統一的國家。但是,讀書人讀死書的人非常多。他們認為安居樂業,不再有價值了。窮兵黷武的人常常被攻擊,中國過去對好戰之人非常鄙視,說好戰的都是蠻子。然而,從侵華戰爭中活下來的人們,逐漸的改變了看法,沒有強大的軍隊,和平就沒有可能。所以現在時代變了,公天下的基本共生,共生的情況下,個人安危,都是不重要的,國家安危才是重要的。所以。現代在公天下這種非個人主義的時代。秦始皇雖然讓很多人死去,卻讓更多人活著。但是後來的文人墨客批判他的人很多,說白了就是個人主義,怕當時的時代被他遇上。在公天下的時代。我們選擇原諒始皇,因為我們即使死了,為國為民,我們心血沸騰。我們死而無憾,只要我們死的有價值,對得起家人,對得起國家。一切都不重要。死多少人不重要的。民族延續共生,才是國家和人類的進步。本人分享民族精神,分享生死精神。共勉。僅此而已。再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