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中國股市能否取消券商,由滬深交易所統一接管股民,節省交易費呢?

10 個回答
凯恩斯
2019-03-12

對於價值投資者那是不錯的,因為那樣會跌到1000點,股票會很便宜,我們終於可以通過分紅來獲得長期收益。

券商是幹嘛的?不管其自營業務,IPO業務,以及其他雜七雜八的其他業務,光看經紀業務,其是匹配資源的,一手是老百姓的錢,一手是上市公司的股票。早先的券商有活躍市場的作用,因為券商的經紀收入來自投資人的交易。你看美國的華爾街類型電影,核心就是打電話,對投資人做各種推薦和建議。這些推薦和建議成功,那麼投資人自然會聚集到股市,或者具體來說,就到這家正確率高的券商經紀商那裡去開戶(有沒有感覺中國有很大的不同)。

早期券商,或者未來的中國券商預計還要擔任做市商的角色。早期券商的成立不只是因為有開戶需求,而是因為那時候交易效率低,大家都知道阿姆斯特丹時代,大家是要去櫃檯做交易的,你有1000股印度公司的股票,請問你要賣的時候一定有人買嗎?大多數時候是沒有的,如果這個股票市場價格穩定,需求活躍,這個時候券商就會站出來先買下你的股票,等待未來有別的買家的時候,再脫手。也就是說,券商增加了交易效率。當到計算機交易時代,國外做市商交易成為活躍市場的利器。

券商對於IPO還有促銷功能,正因為有人在那裡推介,才有很多人看到了這些公司的好。

水至清則無魚,如果沒有券商,並不是壞事,總體上活躍度會打折扣,深入分析的投資人依然能夠了解這些企業的優劣,當然,在如今網絡系統發達的時代,真要踢開券商,有套完備的系統也能辦到。但是,缺少活躍,缺少話題,缺少關注和利益相關者的市場,那種靠分紅的日子,大多數投資人需要自問,是否可以承受。

個人是價值投資者,但是並不是極端的價投,市場必然是多元的,每個人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每個人都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思路買賣股票,投機者也為市場做出了貢獻,比如這一次上揚,就解決了市場整體股票質押的難題。

大舟财经观
2019-10-19

中國的券商太多,這的確是個問題。而問題更麻煩的是這些券商普遍太小。這應該說是中國特色吧。就像鋼鐵廠每個省一個一樣。券商多,互相競爭表面上帶來了好處。但是重複建設的結果是大部分券商其實沒什麼鳥用。也沒什麼利潤,尤其在股市不太好的時候。今年就爆出不少券商利潤大幅度下降,乃至要從人工薪酬上做文章的地步了。

你認為中國股市能否取消券商,由滬深交易所統一接管股民,節省交易費呢?

國外也是券商制的。跳過券商,直接在交易所交易不是不可以,但是這席位就一下之上升幾百萬倍了。這也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成本都是存在的,只是分一級,會有一級的費用。但是跑去交易所開戶的話,費用也不會下降多少。交易所必須有那個人力來維護了。而且交易所的計算機也就更加龐大了。券商表明上是需要有人買賣來賺錢,但是實際上券商遠遠不止幫助遞交易單那麼簡單,券商有自營的業務,有上市輔導的業務,所以,券商賺錢那是多方面的。

律法人生
2019-03-12

就前不久,我還就以為,股票交易就是股民在交易所網站註冊賬戶,然後買賣雙方直接交易,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樣子的,就像在淘寶上買東西一樣(當年學商法的時候,證券法就一筆帶過,因為證券法律業務一般由專門的人去學和做)。後來對股票稍微有點興趣,查找資料進行進一步的瞭解,發現居然要在證券公司開戶(當然,現在在證券公司開戶,可以跟其他網站註冊賬號一樣的,直接在線上完成,無需去線下櫃檯了)。

隨著技術的進步,這種撇開中介直接交易的方式,在技術上來說不再是問題。想當年,車管業務還必須委託黃牛呢。因此,是該改改了。類似的“必須中介”還有很多,都是舊時代的產物,推陳出新是時代的自然法則。

用户6524151533
2019-03-11

這是我在證券法課堂上經常強調的一個問題!完全可行的一個方案!券商時代,是電腦技術不普及和網絡技術不發達的年代的產物,人們通過券商櫃檯開戶填寫報價單等,再由券商集中報價報單給交易所,從而完成交易過程。

但,那樣的時代已成歷史,互聯網技術尤其通過手機實現的交易超常便利化,已經使券商變得多餘。券商,對於投資者的交易過程來說,已經是多餘的存在,但券商日後可以發展成機構投資者,自營業務和理財業務才是根本,這就要靠憑實力,而不是如今像銀行一樣吃政策飯,這種靠政策吃飯的做法,與路上橫放一根棍子強制收費的土匪無異,確實應該廢除!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你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已經很有思想了,若能深入要就下去,則更佳!

以股易金
2019-03-11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有點意思的想法。


我們要知道,券商的業務可不僅僅是經紀業務而已,還有很多其他的業務,比方說融資融券、證券自營、資產管理、IPO等等,這些都是券商的業務範疇,如果取消了券商,那麼這些業務由誰來做呢?由滬深交易所來做?當然不行。一方面,多家券商可以形成競爭和相互監督,對市場是有好處的,另一方面一家獨大會產生很多的官僚主義和臃腫的問題,這對於市場是非常不利的。


那麼是否可以取消券商的經紀業務呢?劃歸滬深交易所來統一管理呢?當然不是那麼簡單,券商提供的是服務,一方面幫助股市尋找客戶,吸引投資者,另一方面還得為投資者服務,就算是由滬深交易所來接管,那麼依然需要付出這些成本,這些活動依然是需要開展的,所以根本節約不了多少資金。相反,一家獨大會讓投資者的利益受損,有壟斷的風險,這對投資者來說不是好事。

用户52253469602
2019-10-17

謝謝悟空問答的邀請!

其實即使是讓上交所和深交所接管股票全部業務,實際上道理還是一樣的,只不過是繞過了一個監管部門而已,這些部門牽扯到多少利益,牽扯了多少相關的從業人員這是不得不考慮的,為什麼現有的監管機構把銀行和保險的監管機構合併了?唯獨沒有把證監會合進去,也就說明了這個問題,還是比較複雜的,只能說明咱們市場有咱們自己的特色和好多外圍市場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所以說這個機構也只能夠繼續存在下去!

感謝您點擊右上方【關注】按鈕

關注後,看股票原創文章,持續更新!


你認為中國股市能否取消券商,由滬深交易所統一接管股民,節省交易費呢?
你認為中國股市能否取消券商,由滬深交易所統一接管股民,節省交易費呢?
你認為中國股市能否取消券商,由滬深交易所統一接管股民,節省交易費呢?
楚天144542405
2019-03-13

非常好的建議,大力支持。券商這個環節不僅僅是費用成本問題,更多的問題是股民養了這麼大一個利益群體,這麼多年以來,並沒有給股市帶來正面的意義,股市的很多問題持續這麼久,不可否認地都與這個巨大的利益群體有著關聯。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多少券商站在投資者的角度考慮問題,也沒有為投資者獲得該有的好回報,這個現象在市場中,很容易就能觀察出來,他們更多地是把自己的利益置於投資者利益之上,一個沒有也不能維護投資者利益的機構,存在就是消耗資源。現在都在強調減少環節,提高效率,無論從成本管理還是結構管理,取消這個中間環節都是十分必要的。支持對這個領域的深入改革!

郭施亮
2019-03-12

在股市成立之初,尤其是電子化交易、互聯網交易尚未普及的背景下,券商的功能作用還是明顯的。但是,隨著後來的發展,券商的已由原來的簡單業務逐漸發展為多元化的業務,而滬深交易所統一接管,這一個想法很新穎,但目前來說,仍存在不少的難題,現階段內券商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實際上,券商行業從成立發展至今,如今已經逐漸延伸至自營業務、經紀業務、承銷業務、新三板業務等創新業務,已經不僅僅侷限於以往的三大傳統業務。不過,強化券商機構的競爭意識,加快行業的整合併購,這應該也是一種發展趨勢,從近年來大券商併購中小券商的表現來看,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馬太效應仍然在券商行業中存在,而未來多元化業務發展的趨勢,也將會直接考驗未來券商行業的競爭能力。

陆燕青
2019-11-25

A股 如果取消“券商”託管制度,由滬深交易所直接管理股民,條件不成熟將事與願違。動輒用西方證券交易的模式照搬到我國,是滬深股市長期低迷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國的證券公司已經供大於求,業務重疊導致證券公司僧多粥少。很多地級市的證券公司上市融資,亦無法改變被動局面。混業營業,又受到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和競爭。你認為中國股市能否取消券商,由滬深交易所統一接管股民,節省交易費呢?

然而,直接取消券商的業務,將引發股票交易的混亂。不是西方國家推行的證券交易方式,都適應我國證券市場的。停止中小證券公司上市融資,使其自生自滅乃最佳途徑。這樣,一些服務水平較低的券商,自然會被淘汰。

追溯到古代,神州大地曾經有過類似“股權交易”的萌芽,但是,真正成熟的證券市場,誕生於歐洲延伸到美國,全球優質企業趨之若鶩,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

回眸A股市場。確實是對外開放中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然而,正因為迷信西方的證券投資交易規則,大批在歐美學得一知半解的海歸財經人才,疊加一批從無涉水股市買賣股票的財經界“老朽”,將一個好端端的市場,搞得萎靡不振。

滬深股市目前最為確切的任務,是在於處理好融資和投資者收益的關鍵問題;而不是在於搞出一點花樣,來舍大求小。事實證明,什麼“國有股減持”、“股權分置”、“上海國際版”,均為崇洋媚外之舉,根本無助於滬深股市的市場建設,而且還起到了負面作用。

若要證券市場平穩發展,最佳途徑是少出花樣,先把目前的事情做好。而不是為了所謂的“政-績”,再隨意修改證券交易規則。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順祝週末快樂!

力发1
2019-03-12

我贊成取消券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