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10 個回答
南方鹏
2019-06-05

鄧艾鍾會都有取死之道,並非司馬昭想要殺就殺得了,特別是鍾會,要不是反跡已露被亂軍殺死,可能司馬家還真不好下手。論私,鍾會對司馬昭有大恩,高平陵之變使曹魏權柄移入司馬家,經司馬懿奪權,司馬師廢立,本來曹魏已沒有機會翻盤,恰好新君選中了一位才學不輸曹植,武略不讓曹操的高貴鄉公曹髦,曹髦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力主中興,對司馬家霸權耿耿於懷,一直在尋找機會奪回權柄。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255年,淮南第二叛毌丘儉和文欽之叛爆發,司馬師親自率兵出征,雖平叛亂,自己也死於軍中,面對新老交替的千載良機,曹髦沒有放過機會,下詔令命司馬昭駐守許昌為其兄打理喪事,大軍由尚書傅巽的侄子傅嘏率領帶回洛陽,這是上屋抽梯釜底抽薪的計劃,實行得好,說不定軍權就此易手。(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這一計劃被鍾會識破並化解了,他讓傅嘏上表推辭並請司馬昭一同帶兵回洛陽,一舉粉碎了曹髦表面輕飄飄卻殺機暗藏的一著。鍾會從此成為司馬昭言聽計從的心腹。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鍾會又在平定諸葛誕之叛中立有大功,功至司隸校尉,掌管朝廷大小事務和官吏任免權,生殺予奪名躁一時,又為表忠心,拒絕了朝廷欲升任他為太僕的詔命,以中郎官身份在司馬昭的大將軍府任記室。所謀所算沒有不中的,當時人稱小張良。(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以這樣對司馬昭司馬家的擁護之功,就算造反,司馬昭也很難下手處置,一著不慎容易被誤會為飛鳥盡良弓藏,有害賢名聲,而此時天下尚未定。

何況,司馬家在曹魏能夠大權大握,背後站著漢末魏國的世家豪族,世家們以司馬家馬首是瞻,而鍾會,正是潁川士族之後,太傅鍾繇之子,論家世,論通家,論老一輩交情,鍾會都是不怵司馬昭的,後來他的造反,也有看不慣司馬昭想自己過把掌權癮有關。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而鄧艾,軍事出色政治低能,出身寒族卻不知自己與朝中權貴的距離,自以為是老司馬提拔,又功高勞苦,自恃身價不通權變。在成濟弒殺曹髦後,急於立功洗罪和鞏固權位,打算立大功以成大事時不配合,不顧司馬昭再三派人說服,堅持說蜀不可伐。無奈的司馬昭只得任命言蜀可伐的鐘會為主帥,行險攻破成都後,又只懂軍事不懂政治,自作主張大封劉禪和蜀漢降官,準備伐吳,系列專權激起司馬昭殺心。司馬昭警告無效親自帶兵到長安壓陣。鍾會死於亂軍後,受他誣陷的鄧艾也沒有得到赦免,妻小依然發配充軍。

我是赵帅锅
2019-06-14

鍾會被殺,是他自己的能力支撐不住他的野心。本來,鍾會的鐘氏家族,也是當時最負盛名的門閥士族之一,在曹操時代,他的父親鍾繇就一直替曹操坐鎮西北,而鍾繇在曹氏集團中,一直是半獨立的存在,甚至而言,鍾繇是曹操集團中最大的半獨立勢力。

等到曹操稱魏公後,又升鍾繇為相國。當時鍾繇的權勢有多大,我們只需要知道,曹丕在被立為魏太子時,特意賞賜給鍾繇“五熟釜”,在釜上銘刻有這樣一段文字:“堂堂大魏國,有資格作相國的人惟有鍾繇一人而已,鍾繇對於魏國,就如心臟脊骨一樣重要,總而言之,您鍾繇是百官之長,故特記在這裡以為眾人的楷模。”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當時的鍾繇,要比司馬懿的家族強上太多。只是,後來關羽水淹七軍時,魏諷等一干漢室大臣趁機襲擊魏都鄴城,後遭到曹丕的血腥清洗。因為魏諷是鍾繇的嫡系,而是也是鍾繇舉薦他到曹操府上工作,所以鍾繇也因此受到牽連,當然,鍾繇本身也不是太乾淨。

最後,曹操顧忌鍾繇的勢力,也不願意和鍾繇撕破臉皮,所以就沒有藉此追究鍾繇的責任。而既然曹操拿出這般誠意,鍾繇自然也得有所表示,所以他就主動辭去相國的職位,同時允許曹操的人進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也算是正式接受曹操對他的改變。自此,鍾繇自然再也無法和曹操相提並論。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後來,曹丕繼位後,鍾繇又先後擔任廷尉和太尉,並封平陽鄉侯。總的來說,雖然當時鍾繇已經不再擁有半獨立地位,但依然是曹魏最有權勢的家族,甚至排在司馬懿家族的前面。只不過在曹丕時代,鍾繇已經近七十來歲,所以就逐漸退出了政壇,而鍾氏家族的後人當中,也暫時沒有出類拔萃的人物,所以鍾氏家族也逐漸走向衰落。

等到司馬昭時期,鍾會作為鍾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自然希望能夠恢復鍾氏家族昔日的輝煌,所以他極力鼓動司馬昭伐蜀,他的目的,是想借助伐蜀大功建立超越父親鍾繇和司馬懿的功業,做司馬懿第二。

結果呢?在伐蜀之戰中,陰差陽錯讓鄧艾搶到伐蜀頭功,鍾會計劃落空。這個時候姜維又心懷鬼胎的跑來和鍾會合作,從而刺激鍾會內心的邪惡和慾望,於是鍾會在衝動之下喪失基本理智,開始和姜維合作,打算以此割據川蜀,結果被憤怒的士兵們殺死。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至於鄧艾,他的被殺更多是自己的驕傲自滿。因為,鄧艾作為一個寒門出身的人,在當時那種貴族有理的社會裡面,竟然建立了令貴族子弟汗顏的功績,這在貴族子弟們看來,已經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結果鄧艾還依仗功勞專權行事,在司馬昭和貴族看來鄧艾不謙退就罷了,還這麼自大,真是反天了。所以鍾會一道表章,鄧艾就隻立馬做囚車去洛陽報道,當然還沒到洛陽就被人給殺死,家人跟著被髮配到西域為奴隸。

甚至後來鍾會這種造反行為都被得到寬恕,而鄧艾卻始終不被原諒。直等到司馬炎當皇帝的第九年,將鄧艾的孫子鄧朗從西域召回京城當官,才算間接給鄧艾平反。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铁马冰河wu
2019-01-18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公元二六三年四月,魏國司馬昭發兵滅蜀,以徵西將軍鄧艾率三萬人自狄道攻沓中,以牽制姜維;鎮西將軍鍾會率十萬大軍分別出斜谷、子午谷等地攻取漢中;另派雍州刺史諸葛緒領兵三萬,自祁山向陰平附近的橋頭髮起進攻,以阻斷姜維的歸路。

驕奢昏聵的蜀後主劉禪得悉魏軍真的來攻了,後悔沒有早聽姜維的警示與建議,他急忙派廖化率軍趕到沓中去增援姜維,派張翼、董闕領兵往陽關口協助防守。張翼、董闕到陰平後並不急於趕路,而是滯留了月餘,鍾會率魏軍主力已抵達漢中,派護軍胡烈領前鋒進攻陽關口,防守陽關口的蜀將是傅僉、蔣舒,蔣舒見魏軍大兵壓境,援軍又遲遲不到,料不能敵,率先投降了魏軍,傅僉孤軍奮戰,兵敗身死,陽關口被魏將胡烈攻佔。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鄧艾率軍很快進至沓中,分三路圍攻姜維。姜維聽說漢中已經淪陷,無心與鄧艾糾纏,遂率兵退走。此時,諸葛緒已經攻取橋頭,一舉截斷了姜維的歸路。姜維見魏軍已經屯駐橋頭,只得迂迴入北道,企圖攻打諸葛緒的側後,諸葛緒膽怯,不敢迎戰,率軍主動後撤三十里,姜維乘機復奪橋頭。接著,他又指揮大軍急速南撤,會合正北上的廖化、張翼、董闕援軍,共同扼守劍閣天險。

十月,鄧艾率部開到陰平,他挑選精銳,想聯合諸葛緒部自江油直撲成都,諸葛緒認為此舉太過冒險,不同意配合,遂引軍離去同鍾會主力會合,鍾會密告諸葛緒畏縮不前、貽誤戰機,司馬昭命將其檻送回京,其軍全部歸鍾會統轄。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鍾會大軍在劍閣雄關前受阻,姜維據險堅守,魏軍久攻不克,死傷頗重,且十萬大軍擠在一條狹窄的山谷間一籌莫展 ,糧草也難以為繼,鍾會無計可施,於是想退兵。

鄧艾建議主力仍留在此圍攻劍閣,而自己率偏師另闢蹊徑,由陰平走小路突襲江油,再直搗涪城,然後出其不意的南下成都。鍾會同意了鄧艾的冒險奇謀 。於是鄧艾率一萬多勇敢敏捷的軍士,從陰平伐山開路,遇水作橋,披荊斬棘,攀木緣崖,跋涉了七百里渺無人煙的高山險地後突然抵達江油城下。江油蜀軍守將馬邈失了鬥志,獻城迎降,鄧艾率軍迅速逼近涪城,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軍據守涪城,尚書郎黃崇建議他派兵前先佔領周邊制高點,以阻止魏軍越過涪城進入成都平原,諸葛瞻本事比他爹差遠了,他猶豫不決,沒有立即搶佔險要。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鄧艾孤軍冒進,沒有退路,於是人人舍死向前,一舉擊潰了諸葛瞻部前鋒,諸葛瞻退守綿竹 ,鄧艾則乘勝前進,緊追不捨,途中他還寫了封信勸諸葛瞻須識時務,快來投降,諸葛瞻大怒,斬了來使,於是雙方展開激戰,魏軍拼命死戰,銳不可當,大敗蜀軍,諸葛瞻、黃崇先後被斬殺,諸葛瞻子諸葛尚也於是役陣亡。

破綿竹後,鄧艾率部進入了一馬平川的成都平原,繼續向成都推進。魏軍猶如神兵天降,突然兵臨成都城下,蜀漢朝野上下一片混亂,守將不聽調遣,百姓扶老攜幼紛紛外逃,秩序崩潰,無法禁止,劉禪失魂落魄地召集群臣,討論對策,眾人七嘴八舌,有主張順江東下、投奔東吳的,有主張逃往南中的,光祿大夫譙周則力主投降曹魏。劉禪驚恐異常,遂採納譙周之策,倉惶獻城出降。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其實,彼時的鄧艾雖然已逼近成都,但其實是孤軍深入,早已精疲力竭了。假如劉禪堅守成都, 劍閣還在姜維手中沒有攻破,鍾會的十萬大軍無法前進,鄧艾的數千孤軍沒有救援,被甕中捉鱉、全部圍殲也是很有可能的。蜀軍雖然慘遭綿竹之敗,但數萬主力尚存,加上姜維的三萬餘兵馬,大可放手一搏。鹿死誰手,尚難預料。然而後主劉禪方寸已亂,不能堅守,竟然輕率地下令開門投降。

姜維在劍閣阻擊鐘會大軍,聽到諸葛瞻敗死綿竹的消息。後又陸續有消息傳來,有說後主劉禪要堅守成都的,有說他要逃奔東吳的,還有說他要逃到南中(今雲南)去的。 姜維不知虛實,遂率軍退出劍閣,向西南方向撤去。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大軍來到三臺,太僕蔣顯捧著劉禪的詔令命姜維投降鍾會。姜維知道大勢已去,便領著張翼、廖化、董闕一同從東道投降了鍾會。蜀軍將士接到投降命令後,悲憤莫名,紛紛拔刀斫石,以表達心中的憤慨與不滿。

不久,鄧艾率軍抵達成都北,劉禪率太子、諸王以及文武大臣六十餘人,反綁著雙手,讓人抬著棺材,跪地迎降。鄧艾知道宦官黃皓奸險,命軍士將其抓捕,準備處死,黃皓用重金賄賂鄧艾左右部將,竟得以保全性命。至此,立國四十二年的蜀漢名實俱亡。

蜀漢亡國後,鄧艾居功自傲,在成都擅自處理決斷軍政大事,逐漸引起司馬昭的疑慮。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鍾會與鄧艾不和,他與監軍衛瓘乘機誣陷鄧艾欲舉兵謀反,司馬昭命鍾會、衛瓘抓捕鄧艾,檻送洛陽,途中被衛瓘殺害。

鄧艾死後,鍾會獨掌大軍,逐漸野心膨脹,與姜維密謀反叛。司馬昭聞訊親率十萬大軍屯駐長安,令大將賈充率兵入斜谷道,進駐樂城, 以威懾鍾會 。鍾會察覺到司馬昭對其已有猜忌和防備,乾脆鋌而走險,將不同意舉兵的魏軍將領們關押起來,準備起事,因謠傳鍾會要殺盡魏國將士,引起士兵們的群起反對,大家合力反攻鍾會,鍾會和姜維都被亂兵所殺,滅蜀首功之臣鍾會、鄧艾的悲催結局應證了他倆誓師出發前劉蹇的預言:“破蜀必矣,而皆不還”。其實,與其說鍾會、鄧艾陰欲謀反,不如說他倆功高震主,且足智多謀,手握數十萬能征慣戰的雄兵, 為司馬昭所忌憚,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插圖源於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历史简单说
2019-01-10

我們先來討論一個問題,為什麼鄧艾與鍾會能成功,只要明白了這個問題,就能理解司馬昭要除掉鄧艾和鍾會了。

第一,這次徵蜀的兵力十分強大,鍾會的十幾萬,再加上鄧艾三萬,還有諸葛緒三萬,總共將近二十萬,而蜀漢總的兵力才十萬,除去各個郡駐防的,還有幾個都督區,其實姜維的兵力頂多五萬左右,也就是說,這是一場四比一的戰爭。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第二,鄧艾的偷度陰平的奇謀奏效,其實這次徵蜀之戰,並非是必勝之局,在司馬昭提出要徵蜀的時候,鄧艾也表示了強烈的反對,他認為此次徵蜀不能成功,另外朝中的大臣也基本反對。

鍾會的十幾萬大軍被姜維堵了在劍閣,這十幾萬大軍的糧草供應也成了問題,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北伐,糧草是一個問題,諸葛亮每次才帶著數萬,而鍾會是二十萬,這個糧草的壓力更大。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而劍閣易守難攻,鍾會因為糧草的問題,已經打算撤軍了,要不是鄧艾直接從陰平過去,兵臨成都城,劉禪投降,那麼此次徵蜀之戰,是很可能再次失敗的。

第三,劉禪為什麼要投降,是因為譙周的力勸,譙周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原因很簡單,譙周是益州派的代表,對於益州人來說,君主是劉焉、劉璋、劉備,還是司馬昭,對他們來說根本沒關係。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劉備入益州之後,就一直兵亂不斷,益州人厭倦了戰爭,如此劉禪投降了,那麼就不用再打仗了,益州人就能過上太平日子了。

第四,姜維的佈局錯誤,而之前的魏延和王平,他們都是將曹魏抵禦在漢中之外,而姜維認為這樣雖然能抵擋魏軍,但是不能大敗魏軍,他就是想將魏軍放進來,然後全部消滅,可惜這次徵蜀是二十萬,姜維就吃不下,再加上有陰平的漏洞。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由以上四條,其實我們可以看出,鍾會、鄧艾之所以能夠滅蜀,運氣是很重要的原因的,那麼益州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難保鍾會與鄧艾不想當漢中王,事實上鍾會就是這樣想的,也這樣做了。

其實有兩個地方可以看出司馬昭對兩人不放心,鄧艾是徵西將軍,要比鍾會的鎮西將軍要高,而且資歷經驗更豐富,按道理應該由鄧艾來當主帥,可是卻是由鍾會來當,另外司馬昭也親率十萬大軍來到了長安,明顯是對兩人的不放心。

亭殿阁
2019-04-14

公元263年,魏國兵分三路進攻蜀漢。西路:徵西將軍鄧艾率領3萬多大軍進攻姜維屯田的沓中;中路: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領3萬多大軍進攻陰平負責堵截姜維退路;東路:鎮西將軍鍾會率領10餘萬主力進攻漢中。此次滅蜀之戰,魏國出動了18萬大軍,而蜀漢總兵力才10萬,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役,作為蜀漢最後的守護者的姜維,能否力挽狂瀾?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滅蜀之戰

會攻樂城,不能克,聞關口已下,長驅而前。翼、厥甫至漢壽,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維不答書,列營守險。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三國志

姜維成功突破鄧艾封鎖,用計晃過諸葛緒,成功與廖化、張翼、董厥等蜀漢援軍會合,但是,陽安關守將傅僉殉國,蔣舒投降,陽安關失守,魏軍得以長驅直入攻破漢中多數據點,逼近劍閣關,姜維只得率眾拒守劍閣關,抵抗鍾會。

姜維實際上幾乎粉碎了魏國的滅蜀計劃:鍾會被堵死在劍閣關外,始終無法突破,漢中最重要的漢城、樂城依然在堅決抵抗拒絕投降,這時候魏軍出現糧草危急,鍾會沒辦法,只得準備撤退。如果鍾會真的撤退了,姜維完全有希望反動反擊,與漢城、樂城守軍裡應外合夾擊魏軍,實現“斂兵聚谷”戰術,擊敗魏軍。但是,鍾會這邊對姜維無計可施準備撤退,鄧艾卻另闢捷徑偷渡陰平,打敗諸葛瞻,最終逼降後主。實際上,早在魏國進攻蜀漢之前,姜維就已經讓後主加強陰平、陽安的防守,但是後主被黃皓迷惑,沒有聽從:

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三國志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姜維詐降

但是即使蜀漢滅亡,姜維依然沒有放棄恢復蜀漢基業。這是他平生最妙的一計,也是最後的絕唱。他率軍假裝投降鍾會,挑撥鍾會和鄧艾的關係,慫恿鍾會造反,並且反咬一口誣陷鄧艾造反,最終害死鄧艾,之後又鼓動鍾會以強硬手段逼迫眾將造反,但是,事情洩露,姜維、鍾會都被誅殺。因為此事件直接導致鄧艾、鍾會和姜維自身身死,所以被稱為——一計害三賢。

但是仔細分析就可以看出來,姜維的假投降之計,實際上並沒有瞞過司馬昭,所謂的姜維一計害三賢,其實是司馬昭借刀殺人。一計害三賢最終獲利者是司馬昭,這一切其實都在司馬昭的掌控之中。姜維實際上只是被司馬昭利用除去鍾會、鄧艾的棋子而已。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借刀殺人

鍾會進攻漢中之時,已經有10餘萬大軍,之後又軟禁諸葛緒,吞併了他的3萬大軍,再加上姜維數萬大軍投降,此時已經帶甲二十萬。鄧艾手下才3萬兵馬而已,即使加上劉禪投降的成都守軍,兵力也不會超過10萬。然而當鍾會誣陷鄧艾造反之時,司馬昭居然信了,不去懷疑帶甲二十萬的鐘會,卻去懷疑帶甲數萬的鄧艾,這符合正常邏輯麼?當鍾會扣押諸葛緒,吞併他的部隊之時,其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後主明明投降的鄧艾,姜維卻堅持降會不降艾,這其中的目的性還不明顯麼?兩處那麼明顯的破綻,司馬昭會看不出來?可見,司馬昭心裡知道要造反的是鍾會而不是鄧艾,但是他必須要——借刀殺人。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其實司馬昭的行動也是很明顯的,他居然讓賈充率兵佔據斜谷,親率10萬大軍到長安坐鎮,很明顯,以鄧艾的兵力,根本不是鍾會姜維的對手,司馬昭調兵遣將的目的,並不是針對鄧艾,而是針對鍾會。派遣賈充率兵佔據斜谷,目的在於堵死鍾會,因為有劍閣在,鍾會就不能進取漢中,沒有漢中屏障,鍾會即使佔據蜀地,也是徒勞無功的,率10萬大軍進駐長安是為了防止情況有變,鍾會真的成功佔據益州並且奪取漢中以後對關中的威脅。

因此,姜維一計害三賢,其實是司馬昭借刀殺人,司馬昭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勇者斗二萌
2019-05-10

三國後期神操作-司馬昭佈局二士伐蜀

經常看三國的都知道魏國在諸葛亮在時一直處於戰略防守階段。諸葛亮六出祁山,殺的曹魏損兵折將,打爆了驃騎將軍張合、大司馬曹真、王司徒、王雙、郝昭、郭淮等。可見當時諸葛亮用兵之神,蜀國將士之強悍。

隨著魏明帝曹睿過早的去世,曹睿佈局失敗,曹魏闇弱,曹氏宗族無人可用,大權旁落。司馬懿於公元249年發動“高平陵之變”,成功誅殺曹爽、夏侯玄等宗族,逼走夏侯霸,徹底掌握曹魏政權。經過司馬懿三父子十餘年的平叛與休養生息。公元263年,司馬昭開始佈局伐蜀戰略,這在當時是不可思議的。魏國多年處於戰略防守地位,疲於招架,突然伐蜀,朝中大臣大都不贊成,就連西線戰區司令長官鄧艾也不贊同;朝中唯一明確表態支持司馬昭的是當時的司首都衛戍司令鍾會。最後司馬昭不顧大多數人的反對和勸阻,以鍾會為總司令,鄧艾和諸葛緒為副的三路人馬齊頭並進三路伐蜀。很多人都看不懂司馬昭的這波神操作。司馬昭的部署在當時的形勢下十分大膽,第一:轉守為攻伐蜀的戰略不被看好。第二:鍾會有反心,若鍾會得蜀反攻魏國,或者做第二個劉備,這都是魏國不願意看到的。

但是司馬昭就是這麼大膽的做了,還有驚無險的滅了蜀國,滅了二士。下面讓我們分析下司馬昭為什麼會這麼做。

第一,國情分析到位,戰略佈局合理。此時魏國司馬昭正苦惱於公開弒殺皇帝事件中,正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急需要轉移國內政治輿論壓力。另一方面蜀國姜維在侯和之役的表現可謂瞌睡送枕頭。侯和之役的規模不亞於六出祁山,但是戰鬥未果姜維主動撤退,讓司馬昭看到了蜀國內部的微妙關係,而姜維退兵,不還成都老家反而屯兵沓中。這下司馬昭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蜀國除了姜維,其餘人沒有戰意。這是天賜良機啊。原來蜀國內一群成都幫聯名上表,發生了嚴重的彈劾姜維事件。要劉老闆奪姜維兵權,削其涼州刺史,除益州刺史,召回成都,然後以右將軍閻宇取而代之,這下姜維只能跑到鄉下種小麥,美其名曰屯田,實際上自保去了。司馬昭正確判斷形勢後於是便有了伐蜀佈局,這佈局中原本鄧艾在陰平牽制姜維,鍾會統中原兵直取成都,結果姜維退守劍閣阻鍾會,鄧艾偷渡陰平撿了個大便宜。

第二,人性把握到位,敢用敢打。在伐蜀總司令這個人選上,司馬昭展示了高超的用人手段與膽量,當司馬昭選定鍾會做總司令時,他的丞相府二把手邵悌來求見司馬昭,這就有一段經典對話。邵悌說:“老大,鍾會這小子一看就是二五仔,派他統帥三十萬大軍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啊。”司馬昭一聽就笑了說:“這二五仔底細我會不知?” 邵悌說“你知道還派他去!”司馬昭哈哈大笑,說了幾句管理學經典名言:“魏國就需要鍾會這種敢殺敢打的雙花紅棍,我現在過去打蜀國,就象翻手一般,其他堂口老大卻不這麼看,都說蜀不能伐。俗話說富貴險中求,人心若是膽小怕事,腦子也就都沒有了,沒有了腦子,再強迫他們,只會被蜀國打回來。唯獨鍾會和我的看法相同,我現在派他去,他必定能滅了蜀。”司馬昭又幽幽的說:“滅了蜀之後,鍾會也當不了扛把子。”邵悌說:“為什麼呢?”司馬昭說:“蜀國弟兄本就是不想打仗才會被鍾會滅。蜀人都不想幫自己老闆打仗,又怎麼會幫鍾會再打魏國,況且魏國的弟兄們也想回家泡馬子,花這次搶來的錢,誰會再跟著鍾會造反自絕迴路。鍾會這二五仔犯渾,只會是自取滅亡了。你不用擔憂,注意保密不足為外人道也。” 邵悌聽完滿臉欽佩之色,滿嘴馬屁之語。

在人事安排上,司馬昭故意讓官位高的徵西大將軍鄧艾做伐蜀副總司令,而低他一等的鎮西大將軍鍾會做總司令。司馬昭知道二士不和,鍾會內心狹隘,詭計多端,鄧艾居功自傲,兩人必然矛盾多,無論那一路成功,最後都將互搞,互鬥,也省去自己很多事。

果然鄧艾先入蜀後,連續寫了兩封要命的信給司馬昭大意是“打算留在蜀中籌備伐吳之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下子魏國都說鄧艾有反心,司馬昭惺惺作態,先派賈充屯兵三萬於斜谷封住鄧艾退路。鄧艾的不明智也給了鍾會機會,司馬昭加封鍾會大司徒,鍾會趁機寫了封舉報信給司馬昭,說鄧艾要造反。這下子司馬昭有了充分除掉鄧艾的藉口,司馬昭乃同魏主曹奐御駕親征。前面說到的邵悌又來見司馬昭。邵悌說:“鍾會所帶的兵,五六倍於鄧艾,您還去幹嘛啊。”司馬昭說:“你忘了之前的話了麼?我以信義待人,別人也不應背叛我,用人之前不能表現出懷疑他。前幾天老賈問我,是不是不放心鍾會,我說,如今派你老賈去,能先懷疑你老賈造反嗎?老賈沒說話,等到長安就知道了。”果然鍾會和衛瓘商量好後,除掉了鄧艾父子。

話說司馬昭的佈局已經斷了鍾會的退路,鍾會應該保全功業班師回朝。然而鍾會的皇帝夢害了他,他想做第二個劉備,結果正如司馬昭預料的那樣,鍾會謀反後,不僅魏軍反對,連蜀漢降官降將及士兵也不支持。鍾會最終被歷史大一統的車輪碾壓的粉身碎骨。司馬昭不費吹灰之力既得了蜀地,又順理成章的除掉了兩個二五仔。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萨沙
2019-09-29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這兩人可不同。

鄧艾是被陰的,鍾會則是作死。

鍾會和鄧艾都是司馬昭的大將,但鍾會出身豪門,能力高歸高,為人傲慢自大,不能容人。

鄧艾則是出身貧困家庭的鳳凰男,懂得內斂,有城府。

263年秋,兩人奉命去攻打蜀國,鍾會在正面硬攻,被姜維和廖化擋在劍閣不能前進。劍閣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姜維憑險據守,鍾會攻劍閣不下,無計可施。

而此時鄧艾一聲不響的突然奇襲陰平,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一舉攻佔了成都平原,打垮了蜀國。

這可是奇功一件,直到今天還被人歌頌。

這可把鍾會氣壞了。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鍾會認為,不是他在正面吸引姜維的主力,鄧艾怎麼可能憑藉區區2萬多人橫掃成都平原呢?

然而,此戰結果終究是鍾會是打醬油的,鄧艾是頭功。

此時,心胸狹窄的鐘會,開始決定收拾鄧艾。

鍾會出身豪門家庭,父親長期為官,對官場非常熟悉。鍾會認為,所謂狡兔死走狗烹。

以司馬昭的陰險狠毒,此時一定特別忌諱掌控蜀國主要權利的鄧艾。

只要鍾會去密告陷害,鄧艾絕對會死翹翹。

加上鄧艾剛剛佔領蜀國,為了安撫民心,竟然擅自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根據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

誠然,這也有情可原,畢竟當年通訊不發達,又沒有手機。鄧艾為了穩定蜀國局勢,先斬後奏也是可以理解。

同時,鄧艾確實是個職業軍人。消滅蜀國以後,他竟然一心想著繼續消滅東吳,統一全國。

司馬昭卻非常警惕。一旦鄧艾連續佔領蜀國、東吳,那麼勢力就不比自己弱多少,這豈不是養虎遺患?

於是,司馬昭勃然大怒,即便當年漢獻帝只是掛名皇帝,權傾一時的曹操也沒敢這麼做。

其實本來司馬昭就有心幹掉功臣,此刻乾脆直接下手,將鄧艾暗算殺死。

鄧艾被殺時,也是一頭霧水,仰天長嘆:“我是忠臣啊,居然到這種地步,白起的境遇,於今又重現了。”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至於鍾會,就是黃雀在後的例子,被司馬昭暗算了。

當時鍾會和鄧艾是兩大將。

現在鄧艾死了,鍾會把他的部下全部收掉,有兵力高達20多萬人。

不管鍾會忠心不忠心,單單他的地位如此之高,也就該死了。

司馬昭不過是利用鍾會幹掉鄧艾,然後再收拾鍾會,借力打力而已。

可笑鍾會自己還不覺得,直到部下提醒才發現司馬昭就要動手。

於是,鍾會沒有辦法,逼迫部下一起起兵背叛司馬昭。

然而,部下的家屬都在魏國,加上司馬昭就是殺鍾會一個人,這些部下為什麼要去叛變尋死?

於是,部下乾脆先下手為強,將鍾會斬殺,將頭顱送給司馬昭。

那麼,這兩隻獵犬都死了。

誰叫你們功高蓋主呢?

南门太守
2019-06-19

公元263年滅掉蜀漢的兩大功臣鍾會、鄧艾在勝利後很短時間內竟然先後被殺,歷史的劇本演變之迅疾令人眼花繚亂。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當然,人們很容易認為這是司馬昭背後一手導演出來的,因這這麼大的事沒有超大手筆幹不出來,這也是“鳥盡弓藏”的最好註腳。但是,至少從明面上來看,司馬昭的處置在法理上其實沒有太大問題,說他背後導演有些勉強。

鄧艾是鍾會誣陷的

消滅蜀漢後,鄧艾自認為功勞主要是他的,所以越來越自信和傲慢,這樣以來他與鍾會的矛盾也就越來越深了。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蜀漢滅亡後,鄧艾的主要精力用在籌劃滅吳之戰中,如果孫吳再被鄧艾滅了,鍾會就徹底被鄧艾壓制住,鍾會於是在背後搞起了各種小動作,要置鄧艾於死地。

鍾會修改了鄧艾與司馬昭之間的通信,把鄧艾的上表也進行了修改,使人讀起來覺得鄧艾相當傲慢無禮,司馬昭對鄧艾產生了反感和戒心。

鍾會向司馬昭誣告說鄧艾要謀反,司馬昭以少帝曹奐的名義發來詔書,要鍾會把鄧艾抓起來送往洛陽審問。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所以鄧艾被“拿下”不是司馬昭的密謀,至少從表面上看司馬昭這時還沒有馬上處置鄧艾的計劃,而要說鍾會是司馬昭背後指使的,似乎也說不通。

解除鄧艾的職務只是調查

鍾會時任司徒,三公之一,一個副國級幹部實名舉報,司馬昭當然有理由將鄧艾解職,不過沒有立即宣佈鄧艾的罪狀,只是把鄧艾押解回洛陽進行調查。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鄧艾當時已到了成都,而鍾還沒有進入成都,司馬昭如果要抓捕鄧艾,從洛陽派人去成都顯然行不通,因為鄧艾手裡有數萬精兵,這個任務只能派給鍾會。

鍾會當然樂意辦這件事,於是派衛瓘帶人到成都收擒鄧艾。鄧艾被抓了起來,之後送往洛陽。

鍾會造反才招致被殺

鄧艾的問題有可能查清楚,因為鍾會塗改了鄧艾的上表,如果司馬昭認真調查,結果反而對鍾會不利,鍾會此時應該很緊張。

鍾會隨後在成都起兵造反,這件事匪夷所思,不過可以證明一件事,那就是之前所說的鄧艾被抓不是司馬昭指使乾的,雖說挑動二人相鬥司馬昭可以得利,但在成都的兩名大將不可能同時折損,司馬昭再喜歡玩權力的遊戲,也不會拿整個益州去冒險。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促成鍾會著急造反的原因還是鄧艾,鄧艾如果回到洛陽,後面的事就難料了,鍾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造反算了,但他低估了魏軍將士對司馬氏父子的忠誠,同時又高估了姜維等蜀漢降將的作用,結果失敗被殺。

鄧艾最終被殺是意外事件

鍾會被殺時鄧艾尚在去洛陽的路上,按理說,誣告自己的人原來是個叛臣,那自己就有洗刷罪名的機會了。

這讓原來負責抓捕鄧艾的衛瓘感到了緊張,他執行了叛臣鍾會的命令,將本朝太尉抓了起來,如果這個太尉東山再起,那他就墜入了深淵。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所以衛瓘也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人追上了鄧艾一行,將鄧艾就地處死。

從上述整個事件的過程來看,鄧艾下獄、鍾會被殺、鄧艾最終被處死,這幾件事都與司馬昭沒有直接關係,即便司馬昭有除掉鍾會、鄧艾的想法,那也是上述這幾個人主動做了配合,這才招致滅亡,而司馬昭對整個事件的處理似乎挑不出什麼毛病。

三国逐鹿
2019-12-10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司馬昭為何要殺鄧艾和鍾會?

降阿斗,看三分漸統,一祚堪成。司馬昭字子上,三國時期,曹魏重臣,他也是西晉王朝奠基人之一。他自幼聰慧,能文善武,善於謀略,也是當時出色的謀略家,早年就跟隨司馬懿南征北戰,功勞卓著。景元四年,司馬昭分三路大軍攻打蜀國,鄧艾引軍三萬,為西路軍進攻沓中屯田的姜維,諸葛緒引軍三萬為中路軍,鍾會引兵十萬為東路軍,進攻漢中方向。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姜維繞過鄧艾諸葛緒,直接與鍾會在劍閣相持不下,鍾會糧草快用盡,於是有意撤軍。然而鄧艾卻想出偷襲陰平的奇謀,得到司馬昭允許後,鄧艾偷渡陰平,出摩天嶺,並在綿竹地區斬殺諸葛瞻父子,威聲大震。劉禪猝不及防,率蜀中文武投降,蜀國滅亡。然而蜀國滅亡不久,司馬昭便收押鄧艾父子,並以謀反之罪夷其三族,而後鍾會也被斬殺,這究竟是為何,以下筆者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首先姜維假意投降鍾會,從中作梗,挑撥鍾會和鄧艾互相爭鬥,意圖再次復國。劉禪投降後,命令姜維也放下武器投降,然而姜維想起諸葛亮的重託,並不甘心,於是與部下合謀,假意投靠鍾會,讓鍾會與鄧艾相互殘殺,伺機尋找復國的機會。鍾會與鄧艾都相互爭奪滅蜀第一功,相互攻擊,而鄧艾奪取成都後,更自恃勞苦功高,也自然更加藐視鍾會。鄧艾為了給自己歌功頌德,在綿竹地區擅自修建了景觀臺,以此來顯示自己滅蜀的功績。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自從佔領成都後,鄧艾更懂得籠絡人心,並沒有進行屠殺,而是對蜀中的百姓官吏們加以安撫,更是在沒有經過司馬昭允許的情況下,擅自任用蜀中官員,任命劉禪為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督尉,蜀中的大小官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任用。而鄧艾也多次告誡蜀中官吏,若是沒有鄧艾,他們都會被殺,因此很多人對鄧艾感恩戴德。鄧艾得到蜀漢後,更是日夜忙碌,操練軍隊,這也讓司馬昭頗為顧忌。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而鍾會為了防止鄧艾一人獨大,經常與姜維探討如何對付鄧艾。姜維便建議鍾會上書司馬昭,彈劾鄧艾在蜀中收買人心,意圖謀反。司馬昭見到鍾會的書信後,知道二人不和,但司馬昭更擔心二人功高蓋主,而鄧艾在蜀中的所作所為也沒有上奏,所以司馬昭也想借此機會除掉鄧艾,於是派人到成都將鄧艾父子收押,並以謀反之罪夷其三族。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其次鍾會有意稱霸蜀漢,舉兵謀反。如果說鄧艾死的有些冤枉,鍾會就不算很冤。鍾會到達成都,收押鄧艾父子後,大肆慶祝,突然一日聽說司馬昭率軍十五萬,進駐長安,恭迎鍾會。鍾會變坐臥不安,與姜維商議對策,鍾會認為,若是司馬昭真心歡迎其凱旋,又為何帶來如此多的兵馬,因此認定司馬昭對他有防範。而姜維也勸說鍾會,司馬昭一但又猜忌之心,那麼鍾會命不久矣,並且勸說鍾會稱霸蜀漢,大不了做第二個劉備。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鍾會覺得姜維說的很有道理,於是命眾文武一起飲酒議事。鍾會勸說眾人一起反叛司馬昭,然而卻有很多司馬昭的心腹不願謀反,聲稱家人都在洛陽,會有株連。鍾會沒有辦法,於是將眾人嚴加看管,準備全部殺掉。但不幸的是消息卻不脛而走,讓監軍衛灌得知了鍾會謀反之事。於是星夜率軍隊到成都。一場廝殺,鍾會死於亂軍之中,而姜維也因寡不敵眾,自殺殉國,他的謀略也化為泡影。

你是如何看待鄧艾和鍾會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每日趣评
2019-09-20

曹魏滅蜀有兩個片段極為精彩,一個是鄧艾偷渡陰平,一個是鍾會叛亂。前者直接造成蜀漢滅國,後者直接造成參與滅蜀的魏人幾乎全部被殲。那麼為什麼鄧艾和鍾會立這麼大的功勞,司馬昭卻選擇了要殺了他們呢?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司馬昭、鄧艾、鍾會這三個人很有意思,鄧艾比司馬昭大14歲,而司馬昭又比鍾會大14歲,似乎14這個數字很神奇的跟這三個人沾上了關係。然後老而彌堅的鄧艾卻是官職最低的,司馬昭年齡居中卻官職最大,為大將軍,鍾會最年輕,為司隸校尉,是最聰明的一個,為什麼這樣講呢?

公元262年,蜀漢大將軍姜維懼怕回成都遭到佞臣黃皓的陷害,於是領兵滯留沓中種麥。而沓中距離漢中遙遠,無力回援漢中,這給了曹魏進攻蜀漢的機會。

公元263年,大將軍司馬昭召集眾臣商議伐蜀大計,眾臣都持反對態度,尤其是安西將軍鄧艾態度尤為堅決。鄧艾認為:蜀漢氣數未盡,仍有諸如姜維、廖化等人在朝,現在進軍蜀漢,不會勝利。

環顧整個朝堂,只有司隸校尉鍾會一人支持司馬昭的伐蜀行動。於是司馬昭派鍾會說服了鄧艾,共同制定了三路伐蜀大計。隨後,司馬昭任命鍾會為鎮西將軍,假節,正式拉開了攻伐蜀漢的大幕。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司馬昭的計劃是這樣的:派左路軍三萬餘人由鄧艾率領,經狄道直撲沓中,與姜維作戰。派中路軍三萬餘人由諸葛緒率領,經武都直插陰平橋頭,阻斷姜維東歸的道路。派右路軍(主力軍)十萬餘人由鍾會率領,經斜谷、駱谷直撲漢中。

這個計劃很歹毒,鄧艾和諸葛緒負責堵截姜維,而鍾會負責佔領漢中。誰知道計劃趕不上變化,司馬昭的計劃被姜維所洞悉,於是姜維沒有敢於戀戰,急忙率軍擺脫鄧艾,匆忙向東行軍。後遇到堵截的諸葛緒,姜維揮軍假裝攻擊諸葛緒軍的尾部,趁諸葛緒調軍之際急忙回軍強渡陰平橋頭,搶先一天過去,然後和前來支援的廖化、張翼會師防守劍門關,堵住了鍾會的十萬大軍。

這時漢中已失,鍾會十萬大軍和姜維的近六萬人相持於劍門關,鍾會不得進,時間一長,糧草不繼,於是鍾會考慮撤軍,這時奇蹟發生了。

鄧艾率軍偷渡陰平,經棧道小路偷偷的行軍到油口,迫降油口守將馬邈。然後又在綿竹戮戰前來堵截的諸葛瞻,最後成功斬殺諸葛瞻,直撲成都。劉禪迫於形勢出城投降,蜀漢形式上滅國。

劉禪一投降,形勢變得複雜了。為什麼這樣講呢?本來原計劃是鄧艾和諸葛緒為輔助,攻陷成都由鍾會的十萬大軍來完成。結果卻是鄧艾憑藉三萬人的偏師迫降了成都,搶走了鍾會的功勞,你說鍾會心裡會怎麼想?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而且這時鐘會和鄧艾心裡都發生了變化,一個為公,一個為私。但是不管為了什麼,在司馬昭眼裡都是叛亂。那麼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鄧艾接受劉禪投降後,以天子的名義(注意這裡)就地安撫,封劉禪為驃騎將軍,師纂兼領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魏人兼領蜀漢各郡郡首,其餘諸如蜀漢的舊官都有所任命。而且鄧艾還對他們誇耀說:如果不是我鄧艾,恐怕你們都要死於亂軍之中吧。

艾深自矜伐,謂蜀士大夫曰:“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吳漢之徒,已殄滅矣。

這其實僅僅只是一個苗頭,後來鄧艾又給司馬昭寫信,發表了自己對於時局的看法。鄧艾認為:此時雖然是趁勢進攻東吳的好時機,但是士兵們都很疲憊。應該留蜀軍兩萬人,隴右軍兩萬人,在蜀地煮鹽鍊鐵,修建船隻,積存實力。同時安撫蜀地軍民,以威望屈服東吳。這樣的話,既有強大的軍事威脅,又有德行的感化,東吳很快會投降。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鄧艾的思路很好,也很無私,但是卻犯了司馬昭的忌諱。為什麼呢?當時決定伐蜀時,鄧艾堅決認為此時不宜伐蜀,現在伐蜀成功了,又操起大將軍司馬昭的心,想掌更大的權,把伐吳大權也搶到手,看來,鄧艾心志不小。於是司馬昭冷冷的回了一封信,告訴監軍衛瓘,讓他轉告鄧艾,此事需要從長計議,不急。

文王使監軍衛瓘喻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

鄧艾沒有猜到司馬昭的心思,繼續上表,言語更加的狂妄,甚至說出了將在外,只要有利於國家,可以專斷這樣的話。司馬昭對於鄧艾的信開始敷衍,同時也對鄧艾的忠心表示了懷疑。

鍾會此時心態也開始失衡,本來功勞應該屬於自己,但是卻因為鄧艾偷襲陰平而大功旁落,這讓鍾會很鬱悶。於是鍾會開始找機會陷害鄧艾,正逢鄧艾和司馬昭書信往來溝通伐吳的事宜,於是鍾會發揮它的特長,善於模仿他人筆跡的才能偷偷修改了鄧艾寫給司馬昭的信,使語氣變得更加猖狂。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同時鍾會勾結監軍衛瓘一起誣告鄧艾謀反,司馬昭也正好想要找理由罷了鄧艾的兵權,於是很順利的,鄧艾以被懷疑謀反的名義抓了起來,裝入囚車送往京師洛陽。

鄧艾被抓後鍾會心中並不高興,為什麼呢?三路大軍伐蜀,鄧艾、鍾會、諸葛緒三人為領軍。諸葛緒早在陰平堵截姜維不利時就被鍾會奪了兵權,判了一個畏敵不前的罪名送往洛陽。而鄧艾在自己和衛瓘的陷害下也以謀反罪名被捕,也被送往洛陽,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了,高處不勝寒呀

這時,降將姜維也為鍾會分析形勢,姜維說:自從淮南叛亂以來,你輔佐司馬昭平定叛亂幾乎算無遺策。現在又平定蜀地,立了不世之功。難道不應該效仿陶朱公范蠡泛舟湖上遠避是非,保全性命嗎?

“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邪!”

其實姜維說的很對,當時的朝政被司馬昭所把持,然而鍾會近期表現太好,掌握軍權太重,自己又處於蜀地這個是非之地,想要撇清關係太難。早反也許還有機會,如果回去遲早要被司馬昭剝奪兵權,死無葬身之地,於是鍾會祕密決定謀反。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鍾會的計劃是讓姜維領軍五萬出斜谷為先鋒,然後自己率軍在後,匯軍於長安。然後兵分水陸兩路,出孟津,會師於洛陽,這樣的話天下大定。

誰知道司馬昭早已經洞悉了鍾會的意圖(也許是監軍衛瓘通風報信),於是司馬昭率軍十萬親臨長安,又派護軍賈充領一萬騎兵入斜谷,駐紮在樂城。這一切都說明,鍾會判斷正確,司馬昭提前動手了。

沒有辦法,鍾會和姜維聯合提前謀反,以郭太后的名義誓師討伐大將軍司馬昭,要求解除司馬昭的大將軍之職。誰知道由於起事倉促,釀成了兵變,在兵變中鍾會和姜維被亂軍砍死。隨後監軍衛瓘率軍平定了叛亂,至此平定蜀漢之事徹底結束!

俗話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鄧艾、鍾會就是螳螂,劉禪就是樹上的蟬,而司馬昭就是最後面那隻黃雀。一心為國的鄧艾慘遭鍾會誣陷,聰明睿智的鐘會又被司馬昭制服,說到最後,還是司馬昭的心思最多。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鄧艾死於假謀反,事實情況是遭受鍾會的誣陷。而鍾會死於真謀反,自己立功太大又不懂得自保,被姜維忽悠,被司馬昭威脅,形勢所逼下不得不反。其實說到底,即使兩人安全回到洛陽,遲早也會被剝奪兵權然後殺掉,一句話,功勞太大又不善自處而已

本回答獨發於悟空問答,覺得寫得好請隨手點贊,謝謝!

喜歡請隨手關注我的頭條號,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