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10 個回答
第一电力
2019-06-12

為什麼千年來無人敢動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秦始皇陵屬於秦朝時代的建築,距今已經有2200多年,歷經80多個朝代,既度過無數個兵荒馬亂,又看過無數繁花似錦的年華,風雨春秋,依然保存的非常完整,這是為什麼呢?

在建國後1974年被我國考古學家們發現,到現在都45年過去了,連太空我們都去過了,區區一個皇陵為什麼從來沒有挖掘?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在深入分析歷史祕密之前,來看看歷史上都誰嘗試過挖掘,但都為何無功而返。

挖掘皇陵的“鼻祖”項羽無功而返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可能是“挖掘”秦始皇的第一人吧。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西楚霸王項羽率領三十萬雄兵,攻入咸陽後,縱火阿房宮三天三夜,面對比阿旁宮更甚的秦始皇陵,項羽難道沒有動心?

答案是肯定的,項羽下令全體將士開挖皇陵。挖掘進展很快,第三天便挖到陵寢入口,這時候不知什麼原因,項羽下令停止施工,帶兵回去了。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事實上我們暫時對秦皇陵確實無可奈何,當然不是沒有能力打開,是在能夠完善保存好墓中陪葬品的前提下確實無能為力。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這裡面只有一個問題,就是氧化。一般的陵墓都是被裡三層外三層的機關或者石壁所包裹,密封性都非常好,幾百幾千年下來,墓中的空氣不曾流通,水份、氧氣包括微生物等等都幾乎消耗殆盡,這就創造出一種相對恆定的特殊環境,說簡單點就類似於真空,物品可以很好的在其中保存。如紙張、絲綢等材質的陪葬品一直都處於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不要說是碰,就是稍微有點氣流活動,就會化為飛灰。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舉個例子,一些絲織品在某個地方存放個幾年,我們只要用手輕輕一拉就會全破的稀碎,一點韌性也沒有,幾年就會這樣更不要說幾百上千年,大致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貿然打開陵墓,裡面的此類物品在與外部環境有所接觸後就會迅速氧化,變成灰燼。甚至於壁畫所用的彩色染料也會與空氣中的水份氧氣等產生反應,導致掉色或者直接脫落,這裡面有很多的化學知識,這裡就不一一解釋。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不能說所有的東西出土之後都無法保存,但是總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氧化被破壞的,文物肯定不能百分百原樣保存。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這對那些深埋在地下的文物來說,它們已經習慣了地下的環境,貿然讓它們重見天日的話,必將造成損失。

何況秦始皇陵中的文物,金銀珠寶倒是其次,秦始皇是統一了六國的始皇帝,他的陪葬中主要是文物的研究價值,便於我們研究那個朝代的歷史。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一些青銅銘文,壁畫彩繪這些物品更能讓我們直觀的瞭解始皇帝這個人物,同時它們也是再脆弱不過的,一旦風化剝落,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明萱趣历史
2019-06-12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李白的《古風》中所提到的就是這座世界級神祕皇陵的締造者:千古一帝——秦始皇。

2200多年過去了,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至今躺在自己打造的陵墓之中,完好無損,無人打擾,至今沒有人能夠一窺究竟。就連歷史上摸金校尉都只能望洋興嘆,無終而返。

難道幾千年來就沒有人動過秦始皇陵?冥冥之中到底是什麼在暗中保護秦始皇陵呢?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令世界震驚的宏大工程

世界上同一時代能與秦始皇陵相媲美的絕無僅有,施工規模之大、耗時之久、人力數量之多都堪稱世界第一。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秦始皇陵假想圖

秦始皇心腹丞相李斯牽頭設計,最得意的大將軍監工。+

人力:近80萬人,佔當時秦朝鼎盛時期人口總數的近3%。每100個人當中就有3個人是皇陵的修建者。

面積:56.25平方千米,相當於78個故宮!

耗時:39年,秦始皇從登基時就開始動工,直到他的兒子二世上臺1年後才竣工。

陵內設計:《史記》記載皇陵地宮深至泉水,宮頂以銅燒鑄,並飾有寶石明珠,象徵著天體星辰,下面是百川、五嶽和九州的地理形勢,地勢間用水銀象徵江河大海川流不息。內有黃金鳥隨處飛翔,鯨魚油長明燈亮如白晝。巨型兵馬俑排兵佈陣,世代守護著皇帝。

殘忍指數:秦二世為了保密皇陵的機密,將所有勞工及工程人員全部活埋在墓穴中,數量竟然達到十萬左右。隨之殉葬還有大批的嬪妃宮女。

總之,秦始皇陵之宏大超乎常人想象,歷代之罕見。

為什麼千年來無人敢動

秦始皇陵屬於秦朝時代的建築,距今已經有2200多年,歷經80多個朝代,既度過無數個兵荒馬亂,又看過無數繁花似錦的年華,風雨春秋,依然保存的非常完整,這是為什麼呢?

在建國後1974年被我國考古學家們發現,到現在都45年過去了,連太空我們都去過了,區區一個皇陵為什麼從來沒有挖掘?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在深入分析歷史祕密之前,來看看歷史上都誰嘗試過挖掘,但都為何無功而返。

挖掘皇陵的“鼻祖”項羽無功而返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可能是“挖掘”秦始皇的第一人吧。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西楚霸王項羽率領三十萬雄兵,攻入咸陽後,縱火阿房宮三天三夜,面對比阿旁宮更甚的秦始皇陵,項羽難道沒有動心?

答案是肯定的,項羽下令全體將士開挖皇陵。挖掘進展很快,第三天便挖到陵寢入口,這時候不知什麼原因,項羽下令停止施工,帶兵回去了。

項羽停下來的原因至今無人知曉,但有一個傳說卻廣為流傳。

挖到陵寢入口的時候,出現了一隻青玉老龜,以紅鑽為眼珠,在漆黑的隧道里閃閃發著紅光。老龜的眼神死死地盯著正前方八卦上的一顆樹苗,這個樹苗說也奇怪,通體透白,發著白光。而在樹苗的後面有一條血色練蛇吐著絲,盯著挖掘的士兵。

正當大家都停下來細細觀察的時候,全場的幾百個士兵突然瞬間被石化成兵馬俑!頓時嚇的所有挖掘人員魂飛魄散。項羽這才反應過來,這秦始皇陵寢正好佔據中華龍脈正穴,貿然開掘,必然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於是,項羽無功而返。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摸金校尉”也束手無策

熟悉《盜墓筆記》的人都聽說過摸金校尉,曹操創立的摸金校尉能力都很強,主要依靠觀風水、辨氣象,以《易經》為宗旨,以定位古墓的穴位。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黑驢蹄子

自項羽之後,曹操曾指派最得力的“摸金校尉”挖掘秦始皇陵。可是從來都沒有失手的“校尉”們遇到了對手。開始的時候,連洛陽鏟都探不到皇陵的位置,歷時幾個月後,好不容易找到。就在他們準備進入的前一天晚上,所有“摸金校尉”離奇死亡,只有一名倖存者逃了出來,不久也撒手人間。於是,“摸金校尉”最終也只好作罷。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未解之謎只能留給後世來解決了

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民間的傳說,不管挖掘者是誰,面對秦始皇陵都無計可施,背後的未解之謎至今無法破解。

不過,也有一些分析供人蔘考。

  • 劇毒水銀論

經過科學探測,地宮附近的水銀的含量是其周圍的400倍!水銀在常溫下極易揮發,人剛到附近就會被蒸汽毒死。而且推斷地宮的水銀數量之多超乎想象,形成江海湖泊,而秦始皇的棺槨就在劇毒水銀之上。這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 神祕機關論

有些民間記載,在皇陵內部各種機關數不勝數,包括連弩、流沙層、伏火、水銀池等等。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秦弩

秦弩就是秦國的大殺器,射得最遠,射的最準,射的最狠,射程能夠達到300米,有效殺傷距離在150米之內。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流沙層

流沙層中放有巨石,進入墓穴者一定會挖掘沙子,由於流沙層的存在,巨石瞬間就會落下將入墓穴者砸死。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伏火

伏火是古代道家煉丹的手法,地宮內充滿可燃與易燃氣體,一旦打開皇陵,氧氣就會進入,瞬間產生大爆炸,燒燬所有珍寶。

  • 地層深度論

《舊漢書》中對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極”、“深極不可入”之語。深度超過了三層地下水的深度。但具體深度如何,有待進一步考證。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 龍脈風水論

從古至今,我國人相信風水。秦始皇陵就建在風水寶地驪山上面。從航拍角度看從華工到嬌山這個地方就好似一條巨龍,秦始皇陵墓的位置就在龍首的眼睛處,起到畫龍點睛之處。

更何況,秦始皇是我們的華夏第一個皇帝,所以千年來沒有朝代膽敢動這條中華民族的龍脈。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 “九層妖塔”論

“九層妖塔”又被稱作“有妖怪的高樓”,雖然來自小說,但並非完全虛構。最初的原型來自“九層之臺,始於壘土”。秦始皇陵地宮就是一個“倒金字塔”,與“九層妖塔”相似,而且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曾沉迷追求長生不老、魂魄升飛等事情。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總而言之,秦始皇陵是我國無價的歷史瑰寶,值得我們所有人去保護和珍惜。希望在未來能夠通過不斷地探索,讓世人瞭解真實的秦始皇陵。

趣历史茶室
2019-06-12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感謝邀請。

事實上我們暫時對秦皇陵確實無可奈何,當然不是沒有能力打開,是在能夠完善保存好墓中陪葬品的前提下確實無能為力。

這裡面只有一個問題,就是氧化。一般的陵墓都是被裡三層外三層的機關或者石壁所包裹,密封性都非常好,幾百幾千年下來,墓中的空氣不曾流通,水份、氧氣包括微生物等等都幾乎消耗殆盡,這就創造出一種相對恆定的特殊環境,說簡單點就類似於真空,物品可以很好的在其中保存。如紙張、絲綢等材質的陪葬品一直都處於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不要說是碰,就是稍微有點氣流活動,就會化為飛灰。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舉個例子,一些絲織品在某個地方存放個幾年,我們只要用手輕輕一拉就會全破的稀碎,一點韌性也沒有,幾年就會這樣更不要說幾百上千年,大致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貿然打開陵墓,裡面的此類物品在與外部環境有所接觸後就會迅速氧化,變成灰燼。甚至於壁畫所用的彩色染料也會與空氣中的水份氧氣等產生反應,導致掉色或者直接脫落,這裡面有很多的化學知識,這裡就不一一解釋。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而且這種事還有過先例,建國後郭沫若曾主導打開了萬曆皇帝的陵寢,剛打開時工作人員都對墓中保存完好的陪葬品欣喜若狂,顏色、字跡都栩栩如生。但好景不長,僅僅很短的時間過去,這一切就成了過眼雲煙,在恆定環境被打破後,大量入侵的外部氣流與墓中環境發生反應,很多珍品直接變成灰燼,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小雷瞎扯谈
2019-06-12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大家好,我是小雷瞎扯談。

秦始皇陵在我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修建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皇陵於1971年被發現到現在為止也已經40多年的時間了。關於秦王朝的史學記載及民間傳說數不勝數,如果對秦始皇陵能夠進行科學考察那麼將會給我國考古學帶來深遠影響。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可是國家遲遲不去挖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物一出土,絕大多數都會無法保存,這不是野史,也不是危言聳聽。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記得當初對萬曆皇帝的陵墓進行科考挖掘,裡面好些的珍貴文物重見天日,剛挖掘出來的時候各個珠光寶氣,可是一旦觸碰空氣全部都發生了反應變得黯淡無光。其中一件龍袍更是被直接損毀,造成了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秦始皇陵現在是開發了一小部分如九牛一毛。兵馬俑當初剛挖掘出來的時候是有色彩的,可是現在我們去參觀的時候就發現全部是泥土一樣的顏色。

秦始皇陵真的像一些專家說的那樣,打開后里面的東西就無法保存嗎?還是野史?

吾盂
2019-06-12

我是吾盂,我來回答。

不能說所有的東西出土之後都無法保存,但是總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氧化被破壞的,文物肯定不能百分百原樣保存。

這對那些深埋在地下的文物來說,它們已經習慣了地下的環境,貿然讓它們重見天日的話,必將造成損失。

何況秦始皇陵中的文物,金銀珠寶倒是其次,秦始皇是統一了六國的始皇帝,他的陪葬中主要是文物的研究價值,便於我們研究那個朝代的歷史。

一些青銅銘文,壁畫彩繪這些物品更能讓我們直觀的瞭解始皇帝這個人物,同時它們也是再脆弱不過的,一旦風化剝落,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天知一半天
2019-06-12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李白的《古風》中所提到的就是這座世界級神祕皇陵的締造者:千古一帝——秦始皇。

2200多年過去了,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至今躺在自己打造的陵墓之中,完好無損,無人打擾,至今沒有人能夠一窺究竟。就連歷史上摸金校尉都只能望洋興嘆,無終而返。

難道幾千年來就沒有人動過秦始皇陵?冥冥之中到底是什麼在暗中保護秦始皇陵呢?

令世界震驚的宏大工程

世界上同一時代能與秦始皇陵相媲美的絕無僅有,施工規模之大、耗時之久、人力數量之多都堪稱世界第一。

秦始皇陵假想圖

秦始皇心腹丞相李斯牽頭設計,最得意的大將軍監工。+

人力:近80萬人,佔當時秦朝鼎盛時期人口總數的近3%。每100個人當中就有3個人是皇陵的修建者。

面積:56.25平方千米,相當於78個故宮!

耗時:39年,秦始皇從登基時就開始動工,直到他的兒子二世上臺1年後才竣工。

陵內設計:《史記》記載皇陵地宮深至泉水,宮頂以銅燒鑄,並飾有寶石明珠,象徵著天體星辰,下面是百川、五嶽和九州的地理形勢,地勢間用水銀象徵江河大海川流不息。內有黃金鳥隨處飛翔,鯨魚油長明燈亮如白晝。巨型兵馬俑排兵佈陣,世代守護著皇帝。

殘忍指數:秦二世為了保密皇陵的機密,將所有勞工及工程人員全部活埋在墓穴中,數量竟然達到十萬左右。隨之殉葬還有大批的嬪妃宮女。

總之,秦始皇陵之宏大超乎常人想象,歷代之罕見。

為什麼千年來無人敢動

秦始皇陵屬於秦朝時代的建築,距今已經有2200多年,歷經80多個朝代,既度過無數個兵荒馬亂,又看過無數繁花似錦的年華,風雨春秋,依然保存的非常完整,這是為什麼呢?

在建國後1974年被我國考古學家們發現,到現在都45年過去了,連太空我們都去過了,區區一個皇陵為什麼從來沒有挖掘?

在深入分析歷史祕密之前,來看看歷史上都誰嘗試過挖掘,但都為何無功而返。

挖掘皇陵的“鼻祖”項羽無功而返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可能是“挖掘”秦始皇的第一人吧。

西楚霸王項羽率領三十萬雄兵,攻入咸陽後,縱火阿房宮三天三夜,面對比阿旁宮更甚的秦始皇陵,項羽難道沒有動心?

答案是肯定的,項羽下令全體將士開挖皇陵。挖掘進展很快,第三天便挖到陵寢入口,這時候不知什麼原因,項羽下令停止施工,帶兵回去了。

項羽停下來的原因至今無人知曉,但有一個傳說卻廣為流傳。

挖到陵寢入口的時候,出現了一隻青玉老龜,以紅鑽為眼珠,在漆黑的隧道里閃閃發著紅光。老龜的眼神死死地盯著正前方八卦上的一顆樹苗,這個樹苗說也奇怪,通體透白,發著白光。而在樹苗的後面有一條血色練蛇吐著絲,盯著挖掘的士兵。

正當大家都停下來細細觀察的時候,全場的幾百個士兵突然瞬間被石化成兵馬俑!頓時嚇的所有挖掘人員魂飛魄散。項羽這才反應過來,這秦始皇陵寢正好佔據中華龍脈正穴,貿然開掘,必然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於是,項羽無功而返。

“摸金校尉”也束手無策

熟悉《盜墓筆記》的人都聽說過摸金校尉,曹操創立的摸金校尉能力都很強,主要依靠觀風水、辨氣象,以《易經》為宗旨,以定位古墓的穴位。

黑驢蹄子

自項羽之後,曹操曾指派最得力的“摸金校尉”挖掘秦始皇陵。可是從來都沒有失手的“校尉”們遇到了對手。開始的時候,連洛陽鏟都探不到皇陵的位置,歷時幾個月後,好不容易找到。就在他們準備進入的前一天晚上,所有“摸金校尉”離奇死亡,只有一名倖存者逃了出來,不久也撒手人間。於是,“摸金校尉”最終也只好作罷。

未解之謎只能留給後世來解決了

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民間的傳說,不管挖掘者是誰,面對秦始皇陵都無計可施,背後的未解之謎至今無法破解。

不過,也有一些分析供人蔘考。

劇毒水銀論

經過科學探測,地宮附近的水銀的含量是其周圍的400倍!水銀在常溫下極易揮發,人剛到附近就會被蒸汽毒死。而且推斷地宮的水銀數量之多超乎想象,形成江海湖泊,而秦始皇的棺槨就在劇毒水銀之上。這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神祕機關論

有些民間記載,在皇陵內部各種機關數不勝數,包括連弩、流沙層、伏火、水銀池等等。

秦弩

秦弩就是秦國的大殺器,射得最遠,射的最準,射的最狠,射程能夠達到300米,有效殺傷距離在150米之內。

流沙層

流沙層中放有巨石,進入墓穴者一定會挖掘沙子,由於流沙層的存在,巨石瞬間就會落下將入墓穴者砸死。

伏火

伏火是古代道家煉丹的手法,地宮內充滿可燃與易燃氣體,一旦打開皇陵,氧氣就會進入,瞬間產生大爆炸,燒燬所有珍寶。

地層深度論

《舊漢書》中對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極”、“深極不可入”之語。深度超過了三層地下水的深度。但具體深度如何,有待進一步考證。

龍脈風水論

從古至今,我國人相信風水。秦始皇陵就建在風水寶地驪山上面。從航拍角度看從華工到嬌山這個地方就好似一條巨龍,秦始皇陵墓的位置就在龍首的眼睛處,起到畫龍點睛之處。

更何況,秦始皇是我們的華夏第一個皇帝,所以千年來沒有朝代膽敢動這條中華民族的龍脈。

“九層妖塔”論

“九層妖塔”又被稱作“有妖怪的高樓”,雖然來自小說,但並非完全虛構。最初的原型來自“九層之臺,始於壘土”。秦始皇陵地宮就是一個“倒金字塔”,與“九層妖塔”相似,而且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曾沉迷追求長生不老、魂魄升飛等事情。

總而言之,秦始皇陵是我國無價的歷史瑰寶,值得我們所有人去保護和珍惜。希望在未來能夠通過不斷地探索,讓世人瞭解真實的秦始皇陵。

大雷顺宝爸
2019-06-11

這個問題不是野史,是真實的事,兵馬俑出土的時候很多都是有彩繪的,但我國現有技術無法保存。

ABC24644365
2019-06-13

現代的科學還未發展到那一步,打開皇陵,裡面的東西不一定能全面保護好,這是客觀事實。

万山之祖510132101
2019-06-12

木質紙,絲等這些物的見風陽光,溫度變化,全部會破壞!

天真无邪2808
2019-06-11

基本上百分之70的東西都不能保持原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