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頭條帶你遊甘肅|金庸未曾到過的崆峒山,軒轅、秦皇、漢武卻親臨
博美神奇
1/20 崆峒山,最早讓我認知它,是受金庸先生的牽領。 懵懂年少,幻想哪天能仗劍江湖,快意人生,飄然於天地之間。金庸先生的筆下,似乎每一座山都隱藏著一個江湖軼事,一段俠骨柔情……這次能來平涼,定會前來拜謁崆峒,品味道家風骨。
2/20 軒轅黃帝問道聖地\n\n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是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西接六盤山,東望八百里秦川,南依關山,北峙蕭關,涇河與胭脂河南北環抱,交匯於望駕山前,形成虎踞龍蟠之勢。東西南北中五臺形似蓮花,四面展開,著名的九宮十二院等廟觀殿閣就分佈於五臺之上。
3/20 上崆峒山的路線有好幾條,想要在一天游完,最佳的方案是坐觀光車直接上香山,那裡是崆峒山景區的最高峰,從上往下玩,避免了爬“上天梯”,這樣省力、省時。其實這個方案是平涼旅遊局的丁主任告訴我的。與我同車的,有對夫妻帶一著道服的小萌娃,我就打趣地問她:你上山是來學武功的吧?她笑哈哈點著頭。我也樂了,心想:我有小模特拍了。
4/20 信步在這道教聖山,常常會聯想起“崆峒派”這個武林字眼,兒時讀的《倚天屠龍記》,七傷拳的口訣:“一練七傷,七者皆傷,先傷己,後傷敵”依然記在心中。道教講究陰陽調和、五行平諧,所以會有“七傷”的忌諱。這忌諱遇見了世間奇才金庸先生,才橫空出世了“七傷拳”,成為了江湖第一神功。
5/20 其實金庸先生一生都沒有來過崆峒山,但並不影響他對崆峒山召喚力,很多人和我一樣,是讀了他寫的武俠小說知道了崆峒派,知道了崆峒山。實際上崆峒派源遠流長,崆峒武術作為中原武林的主要一脈,與少林、武當、崑崙、峨嵋並列五大武術流派。
6/20 《莊子》、《爾雅》、《史記》中都有記載:“空同之人武”。李白也曾寫詩讚嘆崆峒派“世傳崆峒勇,氣激金風蕩”。真實的崆峒武學,有記載的是從唐朝開始,傳說一位出身少林寺名叫飛虹子的遊俠,來到了風光秀麗的崆峒山,創立了崆峒派武術,為第一代掌派人。藝成之後,飛虹子隻身闖蕩江湖,以武會友,是當時江湖上有名的五劍俠之一,使得一手“青英劍”,威震武林許多年。
7/20 自飛虹子創立了崆峒派武術,成為第一代掌派人之後,續沿了十幾代,一代代武林高手隱身於崆峒山,參禪悟道,鑽研修煉。據《平涼府志》記載:明朝成化年間,名道張三丰由武當山來崆峒,在崆峒山隱居五年。崆峒山與武當山同屬道教名山,系出一脈,武當的太極拳與崆峒的神拳門都講究以柔克剛,借力打力,兩大武學流派相互切磋、交融,同氣連枝,讓中華武術得以光大。
8/20 空山無語,幽徑獨行。穿行在這九宮十二院,不時能遇見修行的道人,那種閒庭信步,超脫凡塵的氣質由內及表。道家講究的是修心、養生,陰陽調和,武術只是他們修行的一部分,道教的最高境界為:齊家之理與治國之道。
9/20 在天梯的半途,峭壁上巨幅石刻:“黃帝問道處”撲入眼簾,雖歷經風雨,好在隱約可辨。沒想到我苦苦尋覓之處,卻在這角落悄然散發著歷史的沉香。駐足,無語,敬仰。 4700年前的《神仙傳》記載說,軒轅黃帝戰敗蚩尤,解除了北方的強大威脅之後,將主要精力用於治國愛民。聞廣成子在崆峒山隱居,便不顧路途遙遠,風塵僕僕前來請教治國之道。
10/20 在《莊子·在宥》篇對黃帝問道的史實作了詳細的記載:“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崆峒之上,故往見之。廣成子居崆峒山石室之中,黃帝聞而造訪。”廣成子,古代傳說裡的神仙,就是那位大額頭的白髮仙翁,早已在崆峒山修仙得道很多年。
11/20 黃帝上前行禮,請教修道的要訣,廣成子告訴黃帝:“至道之精,竊竊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似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爾形,無搖爾精,乃可長生。”......哈哈,這其中道義,我等凡夫俗子,縱拜讀萬般,尚不知夢中的彼岸。
12/20 相傳軒轅黃帝不止一次上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後又有秦皇、漢武因“慕黃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黃帝西登崆峒,司馬遷、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筆下多有讚譽。
13/20 道教威名,佛教昌盛\n\n一路上我和旅遊局的丁主任邊聊邊拍,不知不覺就從香山頂來到了中臺,丁主任對崆峒山很瞭解,我很多的疑問都是向他請教的。他告訴我:崆峒山是座包容之山,其最負盛名要數“三教洞”了。洞內釋迦牟尼、太上老君、孔老夫子塑像供於一堂,佛、道、儒三教共存共尊,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剛才從道教的範圍下來,現在中臺就是佛教領域,最值得去的是觀音堂和塔院。
14/20 北臺上的觀音堂建築在一處孤峰之上,始建於唐代,復修於1994年,通往觀音堂孤峰的橋樑叫做“朽木橋”,以前曾是一座需要虔誠心渡過的試心獨木橋,從高空俯瞰,更為險峻,現已改建成為了鋼筋水泥的折橋,安全得到了保障,但卻無法體會原來朽木橋的意境。
15/20 觀音堂中最大的亮點就是美輪美奐的千手觀音,無論你從那個角度去看,總是逃脫不了菩薩的注視,你能感受到她的氣場,帶來的是心靈的震撼。
16/20 崆峒山的佛教是從隋末引入,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唐太宗李世民曾親賜崆峒山佛教田宅,崆峒山佛教在唐代初期就達到了鼎盛,梵剎廟宇,氣勢恢宏。寺內神像、法像莊嚴,栩栩如生。所以有人稱崆峒山是:道教威名,佛教昌盛。凌空塔院是佛教的主要活動場地。
17/20 來到塔院,見一僧人,雙手合十,圍繞著寶塔在做功課,我們不便打擾,只遠遠的觀看,他似乎也無視我們的存在,只顧專心做他的功課。佛佛道同,心心相通。山中廟宇,你來或不來,它就在那裡,這其中的故事和傳奇,已印刻在了這片崇山峻嶺。
18/20 “古塔託鬆”是崆峒山的一絕和一景。那棵松樹高多少,無從估計,只奇怪那棵鬆紮根在這塔上,土在哪裡,吸收的水又在哪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或許是順其自然,一切隨緣,存在就是道理。
19/20 在崆峒的寺廟中,你可以見到虔誠祈佛的僧人;看到圍著佛塔打轉念經的僧人;看到自然的力量、自力更生種地的居士,一切都這麼自然淳樸,崆峒山確實是一個很少受到世俗影響的虔誠修行之地。
20/20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崆峒山,自然人文之天合,北雄南秀之典範,空空洞洞,洞洞空空。崆峒山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空靈的世境,感悟的世界,或許更多的故事,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有所參悟吧。
2019-08-1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