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百年太平古縣城,今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向東影像
1/38 襄汾縣地處山西省中南部,是一個以農作物為主,礦產資源豐富的地方。我雖不是襄汾人,但卻深愛著這片土地,我雖不是襄汾人,但它卻留給了我很深的記憶和懷念。因為我生在襄汾生、長在襄汾,在襄汾上的初高中、在襄汾參軍入伍後又復員回到襄汾參加了工作,直到1983年因工作原因,這才與它分手,所以對我來說襄汾不是故鄉卻勝似故鄉。
2/38 襄汾歷史悠久,這裡有發掘出中國歷史上舊石器時代化石的丁村遺址和中國最早帝堯都城陶寺遺址,特別是陶寺遺址的挖掘,發現了到遺址發掘為止最早的文字、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中原地區最早的龍圖騰等一批批、一件件珍貴的文物。而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則是一個能夠親眼看到和觸摸到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汾城鎮。
3/38 汾城鎮,位於襄汾縣西南部,距襄汾縣城18公里,西與鄉寧縣毗鄰,東與西賈鄉接壤,北與古城鎮、景毛鄉相連,南與趙康鎮交界。其與青蘭、京昆高速公路相鄰,到襄汾縣高鐵站不到十公里的路程,另外,還有襄鄉公路、省道臨夏線越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4/38 早在戰國時期,汾城為魏國的城邑,唐貞觀七年(633年)這裡成為了古太平縣城所在之地,1914年1月,山西省在調整省內區劃地名期間,鑑於當時全國已有3個太平縣,所以決定使用古地名\汾城\之名,改名為汾城縣。1954年,與襄陵縣合併為襄汾縣,人民政府駐地遷到史村,即今襄汾縣城,而這裡則由縣變鎮,並一直沿續“汾城”至今。
5/38 既然能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榮譽,那自然應當有它獨到的地方,這麼多年來,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自己也省內、省外的跑了不少地方,但像汾城這樣保存有相對完整的、不同年代的、各具特色的古建築群並不多,在這裡我們實際看到的是一個縣城的昔日輝煌。
6/38 這裡雖經歷了數百年戰亂、自然災害和文革破四舊等一場場天災人禍,但卻相對完好的保存下眾多不同時期的古老建築,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這個建築群也由此成為了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38 在這裡第一個要看的是城隍廟,它位於鎮之西北角,解放後曾一度被當做糧庫使用而得以保存。它創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天啟三年至七年(1623——1627年)重修,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維修。佔地面積2540平方米。中軸線現存有影壁、廟門、戲樓、獻亭、鐘樓、鼓樓及西廂房等。
8/38 威武的城隍廟大門
9/38 城隍廟大門上的門匾
10/38 城隍廟大門上斗拱重疊犬牙交錯,四角飛簷翹首凌空,十分高大威武。
11/38 城隍廟大殿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四周圍廊,單簷懸山頂,琉璃脊飾,琉璃脊飾,殿前建十字歇山式獻亭,東西兩側分別為鐘樓和鼓樓。
12/38 與廟門緊緊相融的複合結構戲樓,其中間去掉木板可成為一條通道,搭上木板則成為戲臺,其保存相對完好。
13/38 精美的斗拱建築構件
14/38 城隍廟前有東、西兩座牌坊,東牌坊上寫著:鑑察坊,西牌坊上寫有:翊鎮坊,這幾個字的含義有待進一步研究。
15/38 一輛轎車正在通過牌坊,是否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16/38 城隍廟大門對面照壁中間琉璃鑲龍,龍的兩邊寫有對聯,從已風化的字跡中基本可以分辨出:“人化物物化人人物無窮,生了死死了生生死不息”,道出了人生的生死真諦。
17/38 城隍廟西側的牌坊與古老的民居。
18/38 第二要看的是文廟,它位於城隍廟之東南,與城隍廟一路相隔,城隍廟的石制旗杆和五彩琉璃影壁,就貼在文廟的後牆上。它創建於唐,元代至元六年重建,明清兩代屢有修葺,現存主要建築有:影壁、櫺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明倫堂等。
19/38 文廟大門為花崗石結構,門額上方刻有三個大字:櫺星門,兩旁的石柱上各纏繞著一條巨龍,大門西側立有石碑一塊,上書: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表示對文聖孔子和知識的尊重。
20/38 莊重的文廟大成殿一景。
21/38 廟內藏有多塊不同年代的石碑。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明代四大書法家之一文徵明的兩尊草書碑。
22/38 “泮池”又稱“泮宮”,意即“泮宮之池”,它是官學的標誌。《詩經·泮水》篇有:“思樂泮水,薄採其芹……”等句,意指古時士子在太學,可摘採泮池中的水芹,插在帽緣上,以示文才。
23/38 第三要看的是社稷廟,社稷廟是縣署官員祭祀神靈,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地方,它位於文廟南側的鎮中心醫院院內,其創建於明洪武年間,清嘉慶、道光屢有修葺,現存主要建築有大殿、鐘鼓樓等。
24/38 精美的木雕
25/38 精美的木雕
26/38 精美的鐘樓一角
27/38 第四要看的是洪濟橋,它位於社稷廟的南側,創建於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4年),清乾隆年間將廊橋木柱易為石柱,民國九年修繕。橋為東西向石砌單券單孔,橋面上設面闊五間單簷歇山頂式廊房,這一建造形式在北方並不多見,十分珍貴。
28/38 傳統的斗拱構造
29/38 掛在橋上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標誌牌
30/38 第五要看的是關帝廟,關帝廟位於鎮之東南(古太平縣城東南)一居民院內,創建年代不詳,現為元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的遺構。面闊五間,進深六椽歇山頂式建築。前簷歇山頂式廊為明清時期後築。
31/38 關帝廟上留下的時代標記
32/38 第六要看的是城牆,現存城牆約1000米,高7.4米,寬5米。汾城鎮城牆的始創建年代不詳,而現在看到的西城牆殘存為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重築。
33/38 鑲嵌在城牆上的施工標誌牌
34/38 第七要看的是鼓樓,它位於十字街中心,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現存為清康熙四十七年重建,清道光與民國均有重修。其為十字歇山重簷閣樓式建築,通高15米左右,底座為十字券洞式拱洞通往四街,分上下兩層,下層周砌女兒牆,四面開門,內部以木梯登二層,二層置木欄杆,可遠眺四方。上下兩層均以木斗拱承托出簷和翼角,外觀威嚴華麗,為汾城鎮的標誌性建築。
35/38 古樓一週還保留有許多這樣的老門店。
36/38 學前磚塔,始建年代不詳,塔高24米,塔基周長20米,為八角形,共計九層。
37/38 古鎮遺存
38/38 歷史的痕跡
2019-04-2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