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漢代錯金銀雲紋犀尊
實拍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漢代錯金銀雲紋犀尊
實拍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漢代錯金銀雲紋犀尊
實拍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漢代錯金銀雲紋犀尊
實拍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漢代錯金銀雲紋犀尊
實拍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漢代錯金銀雲紋犀尊
實拍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漢代錯金銀雲紋犀尊
老豬的碎碎念
1/6 中國古代做成動物形的酒尊不乏其例。如商時期銅器中的牛尊、象尊、系尊等,周代銅器中的駒尊、兔尊、鴨尊等,到了漢代。\n
2/6 \n肖形尊雖已不太流行,但仍為人們所鍾愛。這件銅尊採用犀牛的造型,犀牛昂首佇立,肌肉發達,比例準確,體態雄健,為古代生息在中國的蘇門犀的形象。
3/6 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興平縣,高34.1釐米,長58.1釐米。
4/6 此尊呈犀牛形,犀牛昂首佇立,身體肥碩,四腿短粗,皮厚而多皺,兩角尖銳,雙眼鑲嵌黑色料珠。尊腹中空,用來盛酒。尊背有橢圓形口,口上有蓋。犀牛口右側有一圓管狀的“流”。通體飾細如遊絲的錯金銀雲紋,熠熠生輝,華美無比。
5/6 在古代,中國不僅產犀牛,而且數量很多。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曾多次發現犀牛骨,殷商甲骨文中有焚林獵犀的記載,在這一時期我國不但盛產犀牛還將犀角與犀革利用起來,用犀牛角做的兕觥在《詩·周南·卷耳》、《豳風·七月》中都出現過。
6/6 唐朝時期雖然在華南一帶仍有野生犀牛出沒,但是在中原卻很少能夠見到,此時皇家院囿裡圈養的多是外來進貢的非洲犀。而從唐朝到五代的三百多年時間裡,由於人們對犀制帶銙這種顯示身份等級的腰帶上的裝飾品的追求,所謂“通天白犀帶,照地紫麟袍”則帶來了犀牛的第二次生存危,直至宋代犀牛在中國本土逐漸滅絕。
2019-09-1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