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母親在村口菜地建板房接重病兒子回家 娘在家就在
八旬母親在村口菜地建板房接重病兒子回家 娘在家就在
八旬母親在村口菜地建板房接重病兒子回家 娘在家就在
八旬母親在村口菜地建板房接重病兒子回家 娘在家就在
八旬母親在村口菜地建板房接重病兒子回家 娘在家就在
八旬母親在村口菜地建板房接重病兒子回家 娘在家就在
八旬母親在村口菜地建板房接重病兒子回家 娘在家就在
八旬母親在村口菜地建板房接重病兒子回家 娘在家就在
八旬母親在村口菜地建板房接重病兒子回家 娘在家就在
八旬母親在村口菜地建板房接重病兒子回家 娘在家就在
小萱看世界
1/9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80歲的宋桂英老人做了一件讓很多人意外的事兒,倔強的她說什麼也不再和兩個兒子住在一起,在村口菜地裡建了個簡易的彩鋼小房“另起獨灶”。老人有自己的打算:大兒子魏保國和兒媳武士玲一家在外面已經過不下去了,她要把這對苦命的鴛鴦接回家。
2/9 魏保國是宋桂英老人的大兒子,靠著考大學走出山村的魏保國一度是整個村子的驕傲,兒媳也是中專畢業分配到紡織廠的工人。遺憾的是,工作的企業幾年之後倒閉,夫妻兩人雙雙下崗。2008年,魏保國又突然得了腦梗,喪失勞動能力。屋漏偏逢連陰雨,夫妻倆住的家屬院又面臨著拆遷,連住的地方也沒有了。武士玲帶著丈夫四處求醫,很快花光了所有積蓄。為了撐起這個家,武士玲每天天不亮就給丈夫和孩子做好飯,再騎著三輪車去菜市場賣菜
3/9 因為丈夫完全癱瘓,無法自主進食,通過鼻飼餵流食是唯一的辦法。每隔幾個小時,武士玲就得給丈夫喂一次。這臺料理機,也是這家人最貴重的一臺電器。圖為武士玲給躺在床上的丈夫製作流食。
4/9 為了省錢,武士玲和婆婆在門口的菜地種了一些菜自己吃。要賣菜賺錢養家,又要照顧丈夫的生活起居,還要照顧上學的2個孩子,十年如一日的過度操勞,武士玲患上了嚴重的貧血和胃病,看上去比同齡人蒼老了許多。
5/9 2018年3月,魏保國的病情突然加重。出院到現在,他已經不能自主進食,只能從插管內灌注流食,大小便也都是靠妻子幫助解決。雖然經過武士玲悉心照料,他的意識漸漸清醒,卻仍舊說不出話來。因為每天要不間斷照料丈夫,武士玲一家斷了經濟來源,房東也嫌有病人住在房子裡不吉利,幾次催他們搬出去。老人宋桂英得知他們的難處後,這才上演了菜地裡建板房的一幕。圖為武士玲在房子邊上搭建的臨時廚房裡做飯。
6/9 魏保國戶口已經不在村裡,又不方便讓他們一家和其他兄弟一起住,老人迫不得已這才想出了菜地裡建房子的想法。20多平米的彩鋼房裡,只能放下兩張床和一些簡單的傢俱,沒有冰箱,沒有空調,夏天在裡面像蒸籠一樣熱。地方太小,武士玲把床讓給婆婆和丈夫,自己就和孩子在地上打地鋪。
7/9 “我還能有幾年活頭?不能再眼看著孩子在外面遭罪,在外面過不下去就得回家,他娘活著,他的家就在。”宋桂英老人說。因為武士玲和丈夫的現居住地和戶口所在地分屬在兩個縣(區),他們在城裡沒有房子,戶口又是掛靠在當時的企業裡的,這給他們申請低保和一些救助政策帶了很大難度。現在丈夫需要有人時刻在身邊照顧,武士玲就更沒心思去跑這些手續了。圖為一家人在吃飯。
8/9 武士玲對孩子的學習格外重視,中專文化的她輔導孩子高中以下的課程得心應手,“媽媽比我們老師還厲害,她還會說英語呢!”兒子滿臉自豪地說。“苦著累著不知不覺十幾年也過來了,知識改變命運啥時候都不假。”武士玲對記者說。圖為娘倆在病床邊的地鋪上席地而坐,手裡捧著課本的時候是他們不多的快樂時光。
9/9 有了暫時住的地方,最讓武士玲和婆婆犯愁的還是醫療費。醫生建議他們儘快入院治療,可不菲的費用讓她望而卻步。2018年初,當地的義工協會和愛心人士在得知他們的困難後,送來了一些善款和米麵油等生活用品,很大程度解了這家人的燃眉之急。為了照顧丈夫和婆婆,武士玲已經半年沒有出去賣菜了,家裡沒有經濟來源,現在連基本的日常生活花銷都成了大問題,這讓武士玲整日心急如焚。
2018-10-2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