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相傳是隨忽必烈攻打大理國時的騎兵後代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相傳是隨忽必烈攻打大理國時的騎兵後代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相傳是隨忽必烈攻打大理國時的騎兵後代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相傳是隨忽必烈攻打大理國時的騎兵後代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相傳是隨忽必烈攻打大理國時的騎兵後代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相傳是隨忽必烈攻打大理國時的騎兵後代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相傳是隨忽必烈攻打大理國時的騎兵後代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相傳是隨忽必烈攻打大理國時的騎兵後代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相傳是隨忽必烈攻打大理國時的騎兵後代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相傳是隨忽必烈攻打大理國時的騎兵後代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相傳是隨忽必烈攻打大理國時的騎兵後代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相傳是隨忽必烈攻打大理國時的騎兵後代
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相傳是隨忽必烈攻打大理國時的騎兵後代
芒果旅行日記
1/12 芒果旅行日記: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相傳是隨忽必烈攻打大理國時遺留的騎兵後代,後因元朝滅亡,明太祖朱元璋命30萬大軍征討雲南,於是這些蒙古族人隱姓埋名,直到1988年建“興濛濛古族鄉”。
2/12 漫長的歷史中,雲南的這些蒙古族人由牧民到漁民,再到農民,由騎馬彎弓變為撐船蕩漿,由逐水草而居變為下海捕魚,再到如今屯墾農作,無論是民族語言、民族服飾和生活習慣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3/12 這個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叫興蒙鄉,位於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距離縣城13公里,海拔1800米,玉通公路穿鄉而過,是通海的西大門。圖為興蒙鄉的汽車客運站,從通海縣城有公交車直達興蒙鄉。
4/12 在興蒙鄉汽車站附近有一塊蒙古人歷滇750年紀念碑,講述了這裡的蒙古旅行人的來歷。他們是跟隨元世祖忽必烈攻擊大理國的騎兵後代,大理國滅後,原來的蒙古騎兵駐守雲南,明朝滅了元朝後,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屠殺蒙古族人,於是這些留在雲南的蒙古騎兵隱姓埋名,漸漸聚集到通海杞麓湖畔。
5/12 生活在杞麓湖畔的蒙古族人由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漸漸變為下海捕魚的漁民,再到今天屯墾農作的農民。據興蒙博物館講解員介紹,由於他們一直隱姓埋名也不敢說自己是蒙古族人,只是會告訴後代自己是蒙古族,所以外界並不知道在雲南還有這樣一個蒙古族聚居地。
6/12 後來據說是有專家發現了他們的語言和服飾與蒙古族有些相像,研究考察後才發現雲南通海興蒙鄉的這些人就是蒙古族人,是跟隨元世祖忽必烈攻擊大理國的騎兵後代,因此在解放後的80年代這裡興濛濛古鄉,成為雲南唯一的蒙古鄉。
7/12 如今的興蒙鄉蒙古語是由古老的蒙語同彝族、哈尼族等多種語言混合而成,只有口頭流傳沒有文字記載,所以與其他蒙古族人不能進行交流,這裡的服飾也是既承襲了北方蒙古族的服飾特點,又在長期的生產生活變化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
8/12 興蒙鄉蒙古族人的房子也是獨具特色,既整合了當地的建築風格,有天井、堂屋、耳房、照壁等,也保留了蒙古族的特色,在房簷下會有一個蒙古族的圖騰。
9/12 雖然歷經700多年的變遷,興濛濛古族依然供奉著“三聖宮”,內供成吉思汗、忽必烈、蒙哥縮象,並保留有許多元代古籍和古文化建築,現在每年也會開“那達幕大會”,據講解員說他們已經恢復了和內蒙古的蒙古族的聯繫,每年也會派人去參加內蒙的“那達幕大會”。圖為興蒙鄉的三教寺,也是老年活動中心。
10/12 圖為興蒙鄉的農貿市場,很多當地人會穿著民族服裝在這賣東西買東西,除了各種蔬菜瓜果,還有很多日常用品,以及當地特色美食小吃,其中興蒙最出名的美食是“太極黃鱔”,據說是用來招待貴客的珍品。
11/12 圖為興蒙小學,據說他們也是實行雙語教堂,如今這裡的年輕人基本都會說普通話,年輕人的服裝穿著也和漢族一樣,除了節假日才會穿民族服裝,不過年紀大的婦女大多日常時依然會穿著當地的蒙古族服裝。
12/12 興蒙鄉,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跟隨元世祖忽必烈攻擊大理國的騎兵後代,如果你對這段歷史感興趣,不妨去通海看看。\n圖文原創,歡迎關注芒果旅行日記,每天分享旅途見聞。
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