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詩詞時,如何體現王國維所說的“有我”和“無我”之境?

10 個回答
云外故里
2019-05-19

有我,是表現個人的情緒,快樂與悲傷,得到後滿足的快樂,失去後的悲傷,這種情緒能夠引起一批類似人的共鳴,比如飢餓的年代能吃飽喝足,比如飢寒的年代能穿上新衣,像白毛女能繫上紅頭繩。再進一步,追求一點精神的快樂,鄧麗君時代可以聽鄧麗君的歌,或者可以享受到愛情,自由地追求愛情。

無我,是沒有情緒,像流水一樣自然,就像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沒有任何情緒,人和自然熔為一體。

西方有名言,惟詩歌和音樂最接近上帝。現在詩歌就是追求無我,追求神一樣的思維。

徐志摩是現代詩的有我境界,像再別康橋,像沙揚拉啦。民國的現代詩基本上都是有我。

朦朧詩的時代的現代詩,開始追求無我,代表人物海子和顧城。北島有我,海子顧城做到無我,無我就很難理解,所以叫朦朧。海子和顧城,我都很喜歡,但顧城的更自然,更無我,像詩門前,草在結他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不說話,就很美好。

王國維另一個說法叫無隔,顧城這首做到了無隔,陶淵明做到了無隔。

只有做到無我,才能說是真正的詩歌。

乙卯圆明命理风水师
2019-05-19

王國維先生是公認的國學大師,一生成就斐然,是北大文學院的四大導師之一。他對於詩文的境界有很獨到的見解。都記錄在他的作品《人間詞話》裡。所謂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主要是說的他對宋詞所體現的境界而做的說明。比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過。可看孤館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凡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有我與無我實際就是物與我的關係,有我則我是主體,來觀察物的存在狀態。無我則是以物為主體,而我則與物之間形成了化境。此種境界類似於佛教禪宗所講的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有我便是我執,我相,把“我”當成了一個固定必然存在的物質現象,從而便在三界六道里輪迴不止。無我便是破了我執,我相。證得了萬法皆空,因緣和合而生,本無自性。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想選擇一個衣缽傳人,便讓弟子們各做一首偈語來展示自己的修行成果。他的大弟子神秀寫的是: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就是有我之境。而慧能也做了一首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無我之境。五祖弘忍看到慧能所做的偈語,知道他已經明心見性,便把衣缽傳給了他,慧能就成為了禪宗的第六祖。有我到無我之境不僅是寫作技法的提高,更是修行境界的昇華!願我們都能勇猛精進的如法修行,早登光輝彼岸。共證清淨菩提本性!

诗白词清
2019-05-20

《人間詞話》中王國維對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論述是:“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蓍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簡言之,有我——主觀,無我——客觀。

有我之境,是一種本能性,因為寫詩時往往是有感而發,自然而然帶了主觀情緒。王國維說:“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

。”即要求寫作時心態平和思緒空靈,摒棄利慾,與外物達成無利害對立的物我一體的關係,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形態。 如姜夔的《慶宮春》“山寒天迥,雪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錯雜漁火”和《八歸·湘中送胡德華》“渚寒煙淡,棹移人遠,縹緲行舟如葉”,歐陽修的《踏莎行》“平蕪近處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陶淵明的《飲酒》“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等。

其實有我無我只是境界的不同,一樣都是情感的抒發,前者外顯,後者暗隱。創作是隨心而動即可,無需特意如區分。王國維提出此理論觀點只算作一個歸納,不應成為創作時一種妨礙。

亦有所思
2019-05-19

有我,即主觀!

無我,即客觀!

當你悲傷時,月光便是夜空的淚痕。

當你快樂時,月光便是夜空的吻痕。

所以,無論是淚痕,還是吻痕,都是有我!因為這個月光因為你的情感變動而隨之變化。

如果涉及到古詩詞,也可以打比方。

比如“葉落”,客觀,無情感,此為“無我”。

比如“葉落蕭蕭”,蕭蕭一詞含有清冷之意,所以,此四字近於“有我”。

比如“無邊落木蕭蕭下”,語出蒼涼之境,這一句亦是“有我”。因為同樣的秋天,在劉禹錫的眼裡就是“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比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客觀,不帶有情感,自然是無我。而“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焉能濺淚,鳥豈會驚心?自然是在主觀情感之下,處於有我之境。

王靜安在《人間詞話》中並不認為有我和無我有什麼高下之分,他們的地位和藝術表現力應當是相等的。

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在詩詞創作中,體現出“有我”或“無我”,是不是隻要把關鍵字賦與情感就可以了呢?

比如小可現在正在寫這個回覆,已是入夜時分,窗外陰雲,有風。那麼如何寫“有我”,如何寫“無我”呢?

是不是不帶任何情感色彩的描寫,就是無我呢?比如

濃雲深蔽月,殘雨溼桃花。這是“無我”?

如果換上情感字眼呢?

悲雲深蔽月,黯雨冷桃花。這是“有我”?

如果在第一組的基礎上,添上兩個不帶有情感的字進行鋪陳,變成七言會如何呢?

平野濃雲深蔽月,綠窗殘雨溼桃花。

假如,在第一組的基礎上,添上兩個帶有情感的字,會不會又變成“有我”了呢?

黯卻濃雲深蔽月,淚教殘雨溼桃花。

如果在第二組的基礎上,添加兩個字把悲傷之意反轉過來,不知算不算“無我”呢?

不是悲雲深蔽月,更無黯雨冷桃花。

如果在第二組的基礎上,添加兩個字把悲傷之意再深一層,不知算不算“有我”呢?

遙夜悲雲深蔽月,孤燈黯雨冷桃花。

王靜安先生說“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

好像是,好像不是,我輩凡夫俗子,豈能分得清,其實小可說一句題主莫要怪,其實不必分得清!

創作詩詞時,如何體現王國維所說的“有我”和“無我”之境?

青青草原我为尊
2019-05-19

王國維以西方悲劇美學解讀中國傳統詩詞,提出了“有我”和“無我”之境界說。其實這就是叔本華的哲學思想,叔本華的體系其實是印度佛教的另一種變體。佛祖釋迦牟尼受《奧義書》啟示,開創了佛教,提出了“色”與“空”的概念。叔本華一生痴迷《奧義書》,稱其為“生前的安慰,死後的寄託”。而王氏一生又深受叔本華的悲劇思想支配,色括其最後沉湖自殺。“有我”既是色,“無我”既是空。古典詩詞,王氏早有定論。單論20世紀,徐志摩達到了“有我之境”,海子達到了“無我之境”。

荣少情感语录
2019-05-19

怎麼才能寫出有我和無我的境界?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5a2b564bc386cf31e6717bb547050f04", "vname": "", "vid": "v02016740000bjg0lnqiv570151o2bm0", "thumb_width": 294,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44.894, "h": 854, "subjective_score": 0, "w": 392, "file_size": 1559621}, "ultra": {"duration": 44.894, "h": 1280, "subjective_score": 0, "w": 588, "file_size": 3129731}, "normal": {"duration": 44.894, "h": 640, "subjective_score": 0, "w": 294, "file_size": 1009904}}, "src_thumb_uri": "25708000314bb3c030ab4",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42a9000000fa2308bc43", "vu": "v02016740000bjg0lnqiv570151o2bm0", "duration": 44.894, "thumb_url": "242a9000000fa2308bc43", "thumb_uri": "242a9000000fa2308bc43", "md5": "5a2b564bc386cf31e6717bb547050f04"} --}

自在者99
2019-05-19

有我與無我完全是別人評價,詩人並不是以此為準去寫詩,興盡時,揮毫潑墨任意東西恣肆汪洋為所欲為,一切全由我調遣,可能達到“無我之境”。

梁69853253
2019-05-20

謝謝邀請!

天是明朗的天-------有真我;(覺)

天非明朗的天-------無真我。(迷)

咱家22
2019-05-19

有我之境,故我在境之中,無我而無境。無我之境,超脫自我無限飛,容入境而無我

宋阳白话
2019-05-19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有我境界。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無我境界。有我是我執用唯識比較好解釋,無我是去我執,是阿賴耶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