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兩者兼得也沒得天下?

三國演義中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兩者兼得也沒得天下?
三國中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兩者兼得也沒得天下?
三國中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兩者兼得也沒得天下?
三國中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兩者兼得也沒得天下?
10 個回答
乱语春秋
2017-05-30

首先三國演義裡說這話的人是誰?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跟尋訪諸葛亮的劉備說的,劉備是怎麼知道諸葛亮的?是徐庶臨走前推薦的。然後劉備三顧茅廬一顧遇到崔州平,二顧遇到石廣元、孟公威、黃承彥,三顧才等到諸葛亮。那麼好玩了,水鏡先生是諸葛的老師,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是諸葛同窗好友,黃承彥更是諸葛的岳父大人。那麼我可不可以說其實這些都是水鏡先生師徒幾人包裝諸葛亮向劉備推薦的一場套路!!那什麼得臥龍鳳雛的天下的鬼話反正沒人試過,要試試就來求訪吧,換做是當代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求職簡歷了吧。

叶之秋
2017-02-22

 水鏡先生司馬徽有句名言,影響頗廣:“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是,仁德之君劉玄德,得到了諸葛亮和龐統兩位大賢,卻依然沒有成就統一天下的大業。這是為什麼呢?於是後人有了許多聯想。有的人認為是諸葛亮忌妒賢能,故意打壓龐統,於是1+1<2,甚至1+1<1,蜀漢集團一蹶不振,只能龜縮在川蜀之地了。也有人認為諸葛亮和龐統關係還湊合,關鍵是龐統早死,如果龐統多活幾年,那劉備的結局就應該大不相同了。總之,在許多讀者心目當中,龐統之死,是蜀漢集團無法挽回之重大損失。最實際的一個構想,就是龐統輔佐劉備平定益州,然後諸葛亮坐鎮荊州,關羽輔佐,如此荊州必不至失。荊州不失,關羽不亡,也就不會出現劉備夷陵之戰的慘敗。

討論歷史問題,儘量應當以歷史為主。也就是說,要分清楚正史和演義中龐統的不同面目。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是演義版,在正史當中並沒有如此評價。羅貫中在演義中給龐統如此高的評價很明顯是要抬高劉備仁德之君的地位。在演義中龐統最大的功勞是在赤壁之戰時,向曹操提出連環計,促成赤壁火攻計策。可是,很遺憾,正史赤壁之戰中並無龐統存在。

  要想真正理解龐統這個人物,還要立足於正史。

  正史和演義當中,對龐統的定位不同。在演義中,諸葛亮也好,龐統也好,都是張良一流的謀士,可在正史中,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在陳壽看來,諸葛亮是管仲和蕭何一流的宰相之才——比起尊王攘夷的管仲、興漢四百年的蕭何還是要差一些。龐統呢,“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龐統頗有才學,也比較會謀劃,如果和魏國重臣相比,龐統當是荀彧(法正則是程昱、郭嘉)。荀彧對於曹魏的功勞很大,可以說是興魏第一人。蜀漢地域狹小,僅有一州之地(蜀漢建國第二年,荊州即失去),奪取益州的第一功臣,當屬龐統,從這個意義上說,龐統確實可以看成魏國的荀彧。但陳壽認為,龐統也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謀士,蜀漢人才缺少。相對而言,法正更像是劉備帳下軍師,出謀劃策,和程昱郭嘉相同。

  司馬徽對龐統的評價叫做“南州士之冠冕”,在荊州諸賢當中,司馬徽最看好龐統,認為是最優秀人才。在諸葛亮的傳記中,《襄陽記》記載,劉備拜訪司馬徽,詢問天下大事,司馬徽表示自己一介儒生,不懂得這些,可是“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司馬徽自貶身份抬高諸葛亮和龐統。

  其實,司馬徽的評價有誇大嫌疑。司馬徽和諸葛亮龐統等人關係不一般。龐德公是荊州名士,早年提拔讚許司馬徽為水鏡先生。司馬徽和龐德公多年知交,出入龐德公家就像自己家一樣。諸葛亮是龐德公的得意弟子,龐統是龐德公的親侄子。

  正史當中司馬徽的評價還是比較靠譜的,只是讚許諸葛亮和龐統是識時務之俊傑,並不像演義中一樣,說什麼得一可安天下。

小明观历史
2017-02-05

《三國演義》原話是出現在第三十五回“選得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隱主”,水鏡先生對劉備說的原話“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而指明臥龍鳳雛到底是誰,則出現在第三十六回,徐庶走之前向劉備推薦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而後又有劉備三顧茅廬尋來諸葛亮。赤壁戰後,諸葛亮往東吳弔喪,推薦龐統來投劉備。至此,劉備臥龍鳳雛都得到。

三國中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兩者兼得也沒得天下?雖有臥龍鳳雛,劉備卻始終沒有得到天下。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讖語,像“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左龍右鳳,飛入西川,鳳雛墜地,臥龍昇天,一得一失,天數如然”等等,幾乎所有的讖語都應驗了。而為何偏偏這句卻沒有應驗呢?羅貫中明知道三分天下盡歸司馬,他寫下這番讖語我覺得不是另有失誤,而是解讀不對。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是二人均得不一定可以得到天下。

在當時,劉備想要得天下,先圖荊州,再佔川蜀,然後北伐,最終一統,這個策略是必須的。完全按照當年劉邦的步子來。雖然龐統沒說,但我相信無論是臥龍還是鳳雛都得這樣。好,大的方向沒錯,但在小問題的處理上,臥龍鳳雛還是有不同的。諸葛亮小心謹慎,龐統較為激進。所以在取西川時,龐統是勸劉備速取得,而諸葛亮呢,沒做聲,也就是當時不贊成。後面呢,龐統死在了落鳳坡。徹底得罪了劉璋。

三國中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兩者兼得也沒得天下?如果僅僅是諸葛亮一人的話,他會等到西川的劉璋自亂陣腳,就像荊州的劉表,然後劉備取川也是十分容易,還落得個好名聲。劉備也就算是徹底得到了川蜀的民心,在後面的北伐中也就不會向演義中發展的那麼捉襟見肘。

三國中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兩者兼得也沒得天下?如果是鳳雛一人呢。赤壁之戰,聯吳抗曹,這一定是必走的路子。但是,和東吳之後的關係不會有那麼僵。龐統其貌不揚,周瑜壓根就瞧不起他。東吳也就不會那麼快把劉備看做競爭對手。但是龐統手段也是夠黑的。速取西川,他會立馬統一整個川蜀,最後北伐。當年魏延的計謀早就用了。甚至說,在後面對抗司馬懿的過程中,會有更加齷齪的計謀。

霍老爷
2017-05-30

首先,你要搞清楚啊,臥龍鳳雛,兩個詞的意思是啥?


龐統的叔父龐德公是襄陽名士,“鳳雛”這個稱號其實是龐德公稱呼他的,鳳是神鳥自不待言,“雛”也就是“寶寶”,換言之,“鳳雛”就是“鳳寶寶”的意思,加上龐德公和龐統的親戚關係,大概也就是“我們家鳳寶寶”的意思,不過是代表一個有聲望的長輩對家族裡子弟的喜愛和期許,而諸葛亮對龐德公非常尊敬,龐德公也與他是忘年交,“臥龍”這個稱號,與鳳雛一樣,也只是一個長者對年輕人的提攜罷了。


前幾天,我碰到一個同事,他誇自己兒子,說他兒子太聰明瞭,說話特別流利,什麼都會說,結果讓他兒子表演,說得磕磕絆絆,我能怎麼辦呢?我只能說,這孩子真聰明,是你們家千里駒。


古人也是人啊,朋友圈也會晒孩子啊,你碰見別人晒孩子,你總不能上去說,這孩子真醜,這孩子咋這麼傻,這是要出問題的,你曉得伐?鬧不好會出人命的。


所以呢,古人發明了很多誇獎別人孩子的話,不光是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也有,人家的名號是,冢虎,啥意思,這是我們家小老虎,其實就是長輩對孩子的寵溺罷了,當然也代表良好的期望。


這三位都是後來成才的,但是大家都經歷過少年階段,試問誰還不是個寶寶?誰不被期望成龍成鳳,至於後來成龍成鳳的,咳咳,那當然只是萬中無一。


更何況,東漢末年,有個特殊情況。


東漢的選官制度,是察舉制,根據人才在地方上的聲望,稱為鄉舉裡選。一個人才的選拔,非常依賴鄉里清議,所以東漢的士人特別注重聲名,,反過來,這些擁有強大聲望的人,他們對人的評判也能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影響鄉里清議,進而影響人的前途。


也就是說,在東漢時期,名望是真正有用的。就連曹操,在年青的時候,也要置辦厚禮,請求當時以品評人物出名的許劭對自己進行點評,增長自己的聲望,這就是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出處。


請有名的人物評價,是一種獲得鄉里清議的方式。在這種制度下,地方的話語權逐漸被一些地方豪強把持,這些人也通過家族的勢力,還有互相之間的人際網絡,輕易的獲得聲名。 仿照“八俊八顧”這種模式,他們也有品評自家年輕子弟的方式。


比如荀彧的祖父荀淑的8個兒子:荀儉、荀緄、荀靖、荀燾、荀汪、荀爽、荀肅、荀旉,被稱為“荀氏八龍”,司馬懿和他的七位堂兄弟,被稱為“司馬八達”,這種品評的方式多出現在官僚家族較多的中原地區,尤其以汝南郡和潁川郡為多,也只有盛產官員的這兩個地區,這種評議才能夠形成影響力,相比較而言,查看司馬懿兄弟的名字,字裡都有一個“達”字,這就是“八達”的由來。

相比起“八龍”這樣的稱號,河內司馬家的“八達”就簡陋低調許多,反應了河內司馬氏不如潁川荀氏的地位,既反映了司馬氏向汝穎名門望族積極靠攏的心理,但一時又無法把持鄉野清議的尷尬。 而對於許多中原以外的家族,搞這些“八X”的名堂更沒有用,但不等於他們就要放棄對自己家族子弟聲望的培養。

當然,與“八俊八顧”這些稱號比,“八龍八達”是沒辦法比,而“臥龍鳳雛”又是等而下之。但是“八俊”這樣的逼格高不可攀,“八龍”這樣的稱號又難以獲得。


這充分說明了一件事,諸葛家族和龐家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遠遠不如司馬家,更不如荀家。


這就相當於什麼呢?有人在自己簡歷裡寫的是國際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人寫的是大專辯論賽冠軍,有人實在沒得寫了,就寫個,湖北省荊州市臥龍村乒乓球15歲以下少年組反手直拍冠軍,臥龍鳳雛大概就是這個這麼個概念,有逼格的人自己都知道拿不出手的。

鳴潮
2017-03-12

問題就在這裡,臥龍雛鳳得一人即可得天下,但得兩人就不可得天下 就有人問了,為啥得兩人就不可得天下,首先這兩人誰先來?臥龍 ,所以劉備當然要更相信臥龍,所以後來雛鳳來後給劉備出主意,劉備的第一個想的肯定是要去問臥龍,一來二去雛鳳就不滿意了,臥龍是你爹啊,什麼事都去問?所以雛鳳就由此討厭臥龍,我才華跟你一樣為什麼我就要受這罪,我就是要跟你反著幹,攘外必先安內,自己內部都已經變成一鍋粥了怎麼有幹勁。這純屬我個人理解

道骆陵
2017-02-22

因為君主,劉備其實是偽仁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再不濟也是名門之後,祖上留好了產業,而劉備啥啥都沒有,咋辦,裝仁義吧。為啥說他是裝的,其實那三個人都是裝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卻裝賢臣。孫權小心眼,硬裝明主,大家看過三國殺裡孫權技能了嗎,叫制衡,那麼這個技能典故在哪大家知道嗎?大家知道諸葛亮氣死周瑜,其實不然,是孫權氣死了周瑜,他認為周瑜手下權勢太大,自己要拉盟友,也就是劉備,荊州是周瑜拼死打下來的被送給劉備,說是借,可一個君主看不出來有借無還嗎?周瑜活生生讓他氣死了。他認為周瑜會奪他產業,歷史上確實也有不少的典範。例如,幫我掃除內患,你我劃江而治。周瑜也張揚,周瑜的部隊,番號不打孫打的周。但他忘了一件事,他最弱的時候誰幫的他,他幼時登基,老臣不服,周瑜直接把部隊拉上朝廷,誰反對登基,我周瑜就弄死誰。這一手製衡導致了吳國最賢能之人被活生生氣死。劉備裝仁義道德,為什麼是裝的,大家記得三國有一件事不?劉備兵敗曹操,下令撤退,城裡百姓認為他是賢人,要跟他一起棄城而逃。劉備對外擴張說我帶著百姓會減慢速度,但我不能拋棄百姓,明君形象油然而生。事實呢?曹操是北方人,作戰主要部隊與精銳是鐵騎,你跑再快有良馬快?他用百姓當了肉盾,讓鐵騎無從下手,並且還冒充百姓的衣服襲殺曹操的人馬,曹操殺了那些劉備的人,就被當成昏君,更加堅定跟劉備走的決心。尼瑪給曹操逼急眼了,全集波給殺了。劉備這一手拿別人當槍使的妙計。。。

龐統是因為劉備為了仁義不肯明面奪益州而死的,劉備都不知道龐統都比3個益州都值錢,這逼活該敗了。

假仁義一輩子,可中國人就喜歡假仁義,真仁義的人從來當做傻子。

三國裡最仁義的君主是誰你們不知道,換個問法,最傻的那個?

劉禪是三國裡智商相當高的,因為仁義被人幾千年來當做傻子。

後期蜀國國力衰微,怎麼續命的?諸葛亮六出祁山,還信誓旦旦的寫出師表,全他媽輸了。其實不是孔明傻逼,這是一種麻痺敵人的手段,別人打你,你會想對方應該挺強。你會說不對,魏國不是挺厲害的嗎,咋能這麼以為呢,魏國好比是強健的人,但不一定能打過一個胖子,其實胖子是虛胖。。。但藉此麻痺魏國。虛胖就在於蜀國挺強但是內部矛盾太大,原來的蜀國人,和劉備強佔益州所留下來的一部分人馬,還有一幫牆頭草三股勢力。他們互相鬧騰呀,不用別人打你,自己note也得炸吧。。。什麼時候心齊?槍口一致對外齊。也就是六出祁山更多的是在爭取時間平定內患,要不然誰打你一下子咋辦,兩股勢力要投降可瘠薄毀了,打別人不一樣,輸就輸唄。諸葛亮奇才,也真能讓他想到這個妙招。可劉禪不一樣,他認為百姓疾苦,認為投降就好了,就和平了。這逼也是天真,給他相父講故事,諸葛亮沒氣炸了。講有個小孩被蛇咬了,快不行了,他爹很著急,恨不得替他死了,後來下來個高人給小孩救了。然後站在父母角度上考慮告誡孔明。

六出祁山是有用,可是得打至少30年給那幫該死不死的熬退休了(不掌權)才能看見曙光。死的人太多,劉禪於心不忍。

對了故事沒講完,劉禪為啥這麼心軟,就怪諸葛亮。那故事裡的小孩就是劉禪,恨不能替他死的爹是孔明(相父)。孔明差點氣死。。。

孔明愛劉禪到一定境界了,可遭來的是故事裡早年的報應。。。孔明死了,劉禪不讓人為孔明建廟,後來親信勸了多少年才建。。。

別給我扯那些沒用的,後主裡只有劉禪活了下來,孫皓最有骨氣,最早就拉倒了。

攻破蜀國的時候,劉禪說了一句話,當時給那個將軍嚇得眼睛瞪大了。

他說的“終於結束了。”

天宇76464070
2017-03-03

因為劉備不是劉邦,諸葛亮向劉備提出隆中對戰略,就是仿造劉邦當年的戰略,劉邦當年拜韓信為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擊敗章邯等人後,劉邦韓信即分兵,劉邦對付項羽,而韓信主要是打一些實力不太強的小諸侯國,劉邦不是項羽對手,經常被打的落花流水,可劉邦有張良蕭何等輔助,並有穩定的後勤,所以項羽怎麼也消滅不了劉邦,就這樣劉邦死死咬住項羽,而韓信利用這一時期基本掃清小諸侯國實力大增,等到韓信大軍與劉邦會師垓下時,大局已定。

可劉備就不行了,他能力遠不如劉邦,劉備離開諸葛亮就不行,隆中對戰略本意是先佔荊州,在圖西川,諸葛亮就是想當韓信,做隆中對裡的上將,讓劉備咬住曹操,自己在荊州發展實力,時機成熟兩路夾擊,可劉備不行啊,進軍西川連劉璋都打不過,更是搭上了龐統的命,這時候諸葛亮就變成了軍師,關羽就成了上將,關羽更不是韓信。

最後要說,劉備真的與老祖宗劉邦差太多了。

掩饰不住的虚伪
2017-02-05

三國複雜,,你只看到劉備有臥龍鳳雎,你怎麼沒看到曹操有司馬懿,孫權有周瑜,,歷史上草船借箭的赤壁之戰沒臥龍啥事,完全是周瑜一手策劃,,劉備有五虎將,,曹操也不差,,手下猛將如雲,,就是孫權也有黃蓋,呂蒙那樣能征善戰的良將,,而且呂蒙跟別人不一樣,,人家好學,,不甘心做個匹夫之勇的武將,,乃是帥才,,一帥頂5將。。。三國就是個大才爭鋒的年代,,主要還得看君主,,。

东东125958433
2017-02-05

說這話的人,是低估了三國是個人才濟濟的亂世。韓信甚至沒有一個像樣的對手。即使項羽也是個不惜才的王。由於自身的優勢嚴重的忽視了團隊的重要。三國都是將星雲集,智朗雲集。關於丟失荊州,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麼懂關羽的性格為啥沒有更好的備案,更何況劉備在巴蜀已經立足了。華容道關羽在軍令狀面前都義字當先。關羽留守荊州只看重了他的長處為啥忽視了他的短處。容不下魏延,到最後蜀國唯一的將才都猜疑。私心重,跟益州集團不合,重用姜維,馬謖。劉備打東吳沒盡到應盡的責任,文臣死柬,武將死戰。趙雲都在做文臣該做的事,他確袖手旁觀。作為頂級智朗,即使改變不了劉備的決定,自己都該替劉備來出戰東吳,即使打不下東吳,也不會讓蜀國一下敗的那麼慘。他有能力留守成都,難道劉備就不能嗎,整個荊州益州集團服的可都是劉備。至於鳳雛只是在衙門上驚豔了一把,治國安邦沒看出能力。真的那麼厲害,兵不血刃的拿下益州才是能力。何況劉備也給了他施展才華的機會。三國的真正高手司馬懿如果遇到這個機會肯定會比他二人強。曹操敬重於司馬的才華,讓他做曹呸的老師。但不重用,是忌諱其,他的野心。為什怕別人有能力呢?他的野心只是對曹氏集團有威脅,對國沒有壞處,他子孫結束了幾百年的軍閥混戰也是有功。

天津业丰张恺
2017-05-30

咱們就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來說吧,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事實上劉備正是因為有了諸葛亮才能佔據荊州,而由龐統定三策取西川。但是龐統死於落鳳坡可以說是天命,如果他不死或許西蜀又是另一番氣象。這裡就要說到諸葛亮了,雖然說是得一可安天下,但是諸葛亮給劉備定下的戰略方針是北拒曹操,南結孫權。伺機而動。但是由於關羽的剛愎自用敗走麥城。而劉備一意孤行被火燒連營。劉備集團損失了大批將領。直接導致了曹丕稱帝時沒有足夠的力量號召全國對於曹丕的抵制。可以說,得天下的展望從關羽丟了荊州就已經結束了。另一方面,劉備方面的派系比較複雜,既有早期的元老派,又有荊州派,還有後面的西川派。劉備活著的時候或許可以整合,但是託孤的益州派代表李嚴被荊州派的諸葛亮打壓。致使益州方面的人馬沒有得到重用,而荊州元老人才凋零。這些也是無法得天下的原因之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