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載體 學深學實

魯南播報 2017-06-10

■本報通訊員 劉繼華 郝美想“指揮部飄著黨旗,俺們黨員身上戴著黨徽,還重溫了入黨誓詞,我今年73歲了,雖然退休了,但我還能幫群眾乾點事,咱們黨員不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嘛……”梁山縣壽張集鎮西孫莊村老支書孫久常老人,有著50多年黨齡,雖然年事已高,仍積極響應全縣開展的“掛黨旗亮身份”活動,與鎮村黨員幹部一道,日夜堅守在秸稈禁燒一線,發揮著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去年以來,梁山縣緊緊圍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結合全縣中心工作,不斷拓展“學”“做”“改”途徑,豐富載體,紮實推進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取得實效。

豐富“學”的載體。堅持個人學與集體學、“線上”學與“線下”學相結合,營造學習氛圍,在打牢“學”的基礎上下功夫。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開展“為學”“女排精神”“紅旗渠精神”學習研討,縣委常委以身作則,帶頭開展研討5次,各級黨組織開展學習研討500多次,在縣委機關報開闢專刊,刊發黨員領導幹部學習“微體會”75篇。舉辦“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做幹事先鋒”演講比賽,從各鄉鎮(街、區)和縣直部門中選拔15名優秀選手進入決賽,營造了良好的幹事創業氛圍。以“黨員活動日”為載體,藉助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不定期推送學習內容,組織黨員通過圖文及語音等方式,開展研討交流,營造了人人蔘與、互動共享的組織生活氛圍。通過粉刷漫畫牆、製作宣傳展板等方式,把黨章黨規、系列講話等學習內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生動表現出來,在潛移默化中廓清黨員幹部思想誤區。

豐富“做”的載體。開展“合格黨員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大討論活動,以支部為單位,引導全縣各級黨員幹部,對照“四講四有”要求,立足自身實際研討交流,分類別制定問題清單,經所在黨(工)委審核把關後,反饋至黨支部,每名黨員對照支部清單,制定個人問題整改清單,並建立臺賬,各級黨組織活動開展情況納入年度黨建工作考核;組織開展在秸稈禁燒一線“掛黨旗、亮身份”活動,全縣共成立臨時黨支部322個,禁燒值守點懸掛黨旗456面,1.2萬名參與禁燒工作的黨員,均佩戴黨徽,主動亮出黨員身份,帶頭深入禁燒一線,共建立秸稈禁燒黨員示範崗20多個,成立600多個秸稈禁燒黨員先鋒隊,24小時參與秸稈禁燒巡查值守,幫助群眾搶收、播種,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黨員在禁燒工作的表現,納入黨員亮化記分管理工作。

豐富“改”的載體。全縣各級黨組織聚焦問題,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解決一個一個具體問題,讓身邊群眾看到黨員的新變化。一方面根據問題查擺情況,積極探索推廣“黨員示範崗”“黨員服務窗口”“黨員責任區”等,通過懸掛黨員標識牌、佩戴黨徽等形式,引導黨員亮身份、樹形象,在履職盡責中增強宗旨觀念。如,縣旅遊總公司在服務窗口推出黨員“亮身份、亮品牌、亮服務”活動,引導廣大黨員樹立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促進了景區經營效益和服務質量提升;韓垓鎮開展“亮、比、評”活動,將學習教育落實到加強黨性修養、履行崗位職責和推進全鎮重點工作上來;小路口鎮張三槐村創新管理服務模式,打造了“三包三片六格”黨員服務載體,實現了黨支部服務黨員、黨員服務群眾的全覆蓋。另一方面抓好突出問題整改。針對學習教育中排查出來的問題,逐項明確責任主體、整治措施和進度安排,實行整治項目銷號管理,及時公開整治項目及整改情況,確保整治工作具體落地。同時,制定下發《“有的基層黨員幹部作風簡單粗暴”問題整改工作方案》《開展“中梗阻”問題專項整治活動實施方案》《關於在全縣開展“遵規守紀大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案》等,用制度嚴規矩,以整改強紀律,持續深入地糾正“四風”,切實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推動作風不斷好轉。截至目前,全縣黨員共累計查擺問題4萬多條,現已整改3.9萬多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