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這11個信號,警惕癌症!

癌症 腫瘤 體檢 乳腺癌 肺癌 技術 徐志堅 胃癌 中國經濟網 2019-04-24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2日訊(記者 朱國旺) 4月15日~21日是2019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科學抗癌 預防先行”。4月20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的指導下,國家癌症中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專家對《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進行解讀。該院防癌科副主任徐志堅提醒,當身體出現以下危險信號時,應高度警惕是否患有癌症(惡性腫瘤)。

這11個信號是:

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異常腫塊;

體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迅速增大;

身體出現的異常感覺:哽咽感、疼痛等;

皮膚或粘膜經久不愈的潰瘍;

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慾減退;

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或帶血;

持久性聲音嘶啞、乾咳、痰中帶血;

聽力異常、鼻出血、頭痛;

陰道異常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

無痛性血尿、排尿不暢;

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進行性體重減輕。

徐志堅同時提醒,公眾應重視防癌體檢。防癌體檢不同於健康體檢,它以早期癌症或癌前病談為體檢目的,參與體檢的醫生都是腫瘤專科醫生,專業性更強,更講究個體化和有效性。他說,定期防癌體檢可以發現早期癌症,而早期癌症的治療效果與晚期相比有天壤之別。像乳腺癌,I期治癒率可達100%,而晚期(IV期)只有20%。

在談到定期體檢的頻次時,徐志堅表示各個癌症並非一致,應根據個體年齡、既往檢查結果等確定。像肺癌,高危及一般風險人群可以1年體檢一次;乳腺癌,50歲以上的,可1年做一次超聲檢查、2年做一次鉬靶檢查;腸癌,應該每5到8年做一次腸鏡檢查;胃癌,應根據危險因素分層進行體檢;宮頸癌,應每3年做一次TCT,每5年加做一次HPV檢查(20-29歲人群不建議做)。

已患癌症的患者,也不要放棄希望。徐志堅表示,目前腫瘤診療水平明顯提高,胸腹腔鏡、機器人等微創外科技術、先進放療技術大大提高放射治療與照射的精準性,減輕患者創傷,提高療效;外科、化療、放療、靶向和免疫治療多學科治療模式顯著提升了診療效果。我國癌症總體5年生存率已經從10年前的30.9%提升到目前的40.5%。

同一天,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還舉辦百名專家現場義診及健康大講堂等系列活動,近5000餘人到現場參與了活動。這也是該院第21次(年)舉辦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