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發燒可能是癌症惹的禍,要儘早到醫院檢查

癌症 健康 腫瘤專科醫生 2017-07-16

這種發燒可能是癌症惹的禍,要儘早到醫院檢查

文/潘戰和 @腫瘤專科醫生

發燒,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症狀表現,應該說,每個人都曾經發燒過,或者現在正在經歷發燒。發燒本身只是一個症狀,並不是獨立的一種疾病,而是某種疾病的症狀表現。

發燒又稱發熱,是由於由於某種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而且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有所波動。發燒對人體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因此,既不要一發燒就降溫,也不要任由發燒往上升或任由發燒持續下去,最關鍵的還是要查明發燒的原因。

哪些原因會引起發燒?引起發燒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原因當然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其他如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等,感冒可以說是最常見的引起發燒的疾病,它其實就是就是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到後期可能併發細菌感染。其次,惡性腫瘤也是常見的引發發燒的原因。不同原因的發燒,有不同的特點,也就是所謂的熱型。所謂熱型,就是把病人不同時間測得的體溫記錄在體溫單上,然後將這每個發燒點連起來,就成了一條曲線,不同的發燒,這個曲線的形狀是不同的,這個曲線的形狀走向就是熱型。從熱型可以看出不同疾病的發燒特點,比如按溫度高低,有低熱型、中熱型、高熱型、超高熱型。但真正的熱型還是按體溫的曲線形狀,有所謂稽留熱、間歇熱、弛張熱、波狀熱、雙峰熱消耗熱、不規則熱等熱型。比如,弛張熱的特點是體溫通常在39攝氏度以上,但波動幅度很大,24小時內體溫波動範圍可超過兩攝氏度,且體溫都高於正常水平。而間歇熱則是體溫在驟升到大高峰後會持續幾個小時,然後又迅速下降到正常體溫,這種正常體溫的時間可持續1天至數天,然後又是高熱期,再然後又是無熱期,如此反覆交替出現。還有不規則的熱型,也就是體溫曲線沒有一定的規律。很多感染性疾病的發燒有它的特點,根據這些典型的熱型特點,有助於我們做出初步判斷,以及進行鑑別診斷。但並不是所有病人都一定會出現典型的熱型特點,這也正是疾病的複雜性,診斷疾病可不能只是根據發燒,要綜合多方面的資料才能診斷。

這種發燒可能是癌症惹的禍,要儘早到醫院檢查

有人會問,那怎樣的發燒要警惕癌症的可能?癌症由於可能釋放某些致熱原,或者合併感染,可能會有發燒的表現,具體的表現千差萬別,並沒有特定的規律可循,想要通過發燒來判斷是不是得了癌症,那是不可靠的。如果出現發燒,首先我們還是要考慮感染性疾病,而在下面這種情況下,就要警惕癌症的可能,不要掉以輕心,儘早檢查查明原因:

不明原因(各種檢查不能明確病因)的持續發燒!

感冒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可能會有發燒,但感冒病因明確,就是病毒感染,而且有自限性,不會一直持續發燒。其他各種病毒或細菌感染也是病因明確,是病因體感染導致的,隨著病原體的消滅或控制,發燒會隨之消退。

如果原因不明確,而且持續發燒,就要注意了,但也不能僅根據這一點就認為肯定是得了癌症,這大錯特錯。結核也可能長期低燒,有時也一下子查不出病因,不過總體上結核多數還是可以診斷的,有時實在不能明確,而臨床上又高度懷疑結核,通過試驗性抗結核治療,有效則印證了結核的診斷,如果是癌症性發燒,是不會有效的,除非進行抗腫瘤治療而且有效。但癌症在大多數情痀下是不允許試驗性的抗腫瘤治療,必須先要明確病理診斷,因為抗腫瘤治療手段(手術,化療,放療)對機體的傷害大,如果萬一不是癌症,對身體的傷害太大。有人會說,得了癌症的人用這些治療難道對身體傷害不大嗎?這個可不一樣,得了癌症,癌症對身體的危害更大,而治療儘管有副作用,但相比癌症的危害,這個是非常值得的,生活中的很多選擇都是有益有害,無非是權衡利大於害還是害大於利。

最後,一句話總結:發燒的原因有很多,但如果不明原因的發燒持續存在,則要提高警惕。

這種發燒可能是癌症惹的禍,要儘早到醫院檢查

(原創科普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