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常肚疼以為消化不良 一查竟發現兩種癌

癌症 腎癌 腫瘤 體檢 臺海網 2017-05-13

原標題:依哥常肚疼,以為消化不良,一查竟發現兩種癌!這些症狀,您也該提防!

海都記者 陳燕燕 通訊員 蔣雷

男子常肚疼以為消化不良 一查竟發現兩種癌

臺海網5月11日訊 據海峽都市報報道 最近,49歲的張先生常腹部隱痛,以為是消化不良,不料,半個月前,他突然全身發黃,醫生一查,竟發現他同時得了兩種癌:壺腹部癌、腎癌,臨床上少見。

幸好,在福建協和醫院,肝膽外科、泌尿外科專家聯手,挑戰超級大手術,同時給七大臟器動手術,只花了3個多小時,就把兩種致命的癌腫切淨了。

依哥變“小黃人”查出兩癌

張依哥是福州人,住院16天,近日剛出院,目前正在化療。

他說,4月初,他突然成了“黃人”,眼睛、皮膚髮黃,小便也很黃,他覺得不對勁,到醫院做了MRI檢查,發現十二指腸乳頭部長了一個“鴨蛋”大的腫瘤,右腎也有一個“乒乓球”大的腫瘤,被診斷為十二指腸乳頭癌(壺腹部癌)、右腎癌。

依哥十二指腸乳頭部長了一個“鴨蛋”大的腫瘤,右腎也有一個“乒乓球”大的腫瘤

醫生建議他分2次手術,中間間隔10多天,但他很怕接連2次挨刀子,更擔心術後免疫力下降,癌細胞可能迅速擴散。

他輾轉找到協和醫院,肝膽外科和泌尿外科團隊決定聯手,同時為張先生手術。

但“鴨蛋”擋在膽管、胰管與十二直腸的交匯處,人體七大臟器都需要切除病變的部位:胰、膽總管、膽囊、胃、十二指腸、空腸和腎,還需要重建消化道,風險大、難度高,術後併發症多,可謂超級大手術。

男子常肚疼以為消化不良 一查竟發現兩種癌

在協和醫院,兩個科室的醫生聯手,為張先生動手術,救了他一命

當天,江瑋主任帶領泌尿外科團隊,先做了後腹腔鏡右腎部分切除術,完整切除腫瘤的同時,保護了腎功能,其中,腎動脈阻斷僅花了19分鐘。

隨後,陳燕凌教授帶領肝膽外科團隊做了“根治性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不到2小時,出血僅150ml。術後8天,張先生就恢復了進食。

“同時癌”少見 常被誤診

“平時身體挺好,感冒都不大有,怎麼長了兩個腫瘤!”幾天後,病理報告出來了,張先生身上的兩個腫瘤都是原發性腫瘤,而且各不相干。

他很納悶,自己偶爾喝點酒,雖愛吃油炸食品,生活習慣還算健康,怎麼會同時被兩種癌纏上。

“在醫學上,這種現象稱為‘同時癌’。”陳燕凌教授說,在同一個人身上患多種癌症,一般是原發後轉移性癌,而一人同時患兩種原發性癌症,比較少見,能同時得到有效根治更罕見。

他分析,近年,惡性腫瘤多發,病因不明確,很可能是患者在自身免疫力低時,接觸到致癌因素,卻不自知,比如黃麴黴素、亞硝酸胺、放射性物質等。

他指出,壺腹癌的發病率約0.49/10萬,發病年齡多在40~70歲,男性居多,主要表現為黃疸、上腹痛、發熱、體重減輕、肝腫大、膽囊腫大等,常被誤以為是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便祕,應引起警惕,45歲以上人群應定期做腹部B超檢查。

每年B超 可發現早期腎癌

“同時得兩種癌症,其中一種大多是泌尿系統腫瘤”,江瑋主任說,從醫32年,他接診過不少巨大腎腫瘤。

去年,一個姑娘、一個小夥相繼被查出腎癌,腫瘤直徑達20多釐米,把另一側的腎都擠跑了,甚至有人兩側腎都長腫瘤的。

特別提醒

“早期腎癌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一旦出現血尿、腰疼、腫塊,往往已是晚期。”江瑋主任說,早期發現腎癌,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是,每年做一次腹部B超。尤其是40歲以上,或有腫瘤家族史、抽菸史、做過腎移植常年吃免疫製劑者,更要重視體檢。

他說,目前,國內腎癌的發病率是5.08/10萬人,發病年齡多在50~70歲,近年,早期腎癌患者越來越多,大多是體檢發現的,儘早手術,保留腎臟,90%以上可治癒。

腎癌病因未明,可能與遺傳、吸菸、肥胖、高血壓有關,不吸菸和避免肥胖是預防腎癌的重要方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