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美獎最大贏家!《使女的故事》到底有多黑暗?

艾美獎最大贏家!《使女的故事》到底有多黑暗?

昨晚,美國第69屆 “艾美獎”獲獎名單已經出爐。

熱門美劇《使女的故事》成為最大的贏家,獲得了最佳劇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獎項。

《使女的故事》改編於加拿大著名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同名小說。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在1985年發表了小說《使女的故事》,讓她一舉成名,震驚了文壇。這部小說也給她帶去了巨大的榮譽,先後獲得普羅米修斯獎、星雲獎以及英國布克文學獎提名。

雖然《使女的故事》最終與這些獎項擦肩而過,但不可否認,它已經成為一部經典反烏托邦小說。順便說一句,在2000年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終於憑藉著《盲刺客》 這部作品獲得布克獎。此後,她還接連獲得了卡夫卡文學獎和德國書業和平獎。如此多的獎項加身,也讓阿特伍德成為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那麼,《使女的故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炸裂的故事呢?

21世紀中葉的美國,發生了一次嚴重的核洩漏事件,使得大片土地遭遇了嚴重的汙染,導致人口銳減,人口出生率暴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這場事故之中,大量的女人失去了生育能力。擁有正常的生育的女人,成為了稀缺資源。

美國東北部分地區經過殘酷的革命,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極權統治。這個國家名為基列。基列奉行基督教的政教合一,統治者既是國家首領也是宗教首領。而女性則被剝奪擁有財產與工作的權利。阿特伍德設定的未來世界,是不是有點中世紀?

艾美獎最大贏家!《使女的故事》到底有多黑暗?

其實,還有更加殘忍的。在基列裡,女人只能以四種身份生存,“妻子”、“使女”、“瑪莎”、以及“經濟太太”。

“妻子”是大主教們的妻子,協助大主教管理家庭;“瑪莎”相當於女僕,負責家中的勞動。而“經濟太太”就是中下層國民的妻子。當然,還有一種更卑微的職業,就是妓女。總而言之,在基列國裡女人沒有任何權利,附庸於統治階層。大主教們這些統治階級,集各種特權於一身。

還有一種女性,就是使女。她們擁有未來世界上僅存的生育能力,所以便成為了稀缺資源,由國家統一調配與管理。此時,使女不再成為獨立的女性存在,而是一個生育機器。她們唯一的作用就是和統治者進行以生育為目的的性愛——受精儀式。

儀式是這樣的:在每個月的排卵期,使女會躺在妻子的大腿之中,然後與大主教們行房。出現這樣詭異的場面,當然有其宗教的原因。妻子通過參與丈夫的受精儀式,而鞏固自己的地位。她們通過想象中的受孕、生產等,來完成作為“妻子”的責任。另外一方面,即使是大主教也不能隨意與使女發生關係。

艾美獎最大贏家!《使女的故事》到底有多黑暗?

儀式成功,使女成功受孕,生下孩子歸妻子所有。如果儀式不成功,使女就得到下一個主教家中,進行再次受孕。還有一個細節,使女真是名字被抹去(是否令人想起偉大的反烏托邦小說《我們》的設定?)因此,在基列國,使女需要做的是她們接受統一管理,統一洗腦,統一登記在案,統一分配,成為成為主教、官員、首腦等掌權者生兒育女的工具。

使女是一個“行動的子宮”。

故事的主人公Offred就是一名使女,主人是一位名叫Fred的主教。Offred本是出版社裡的編輯,在基列政變之後,她和丈夫帶著女兒逃往加拿大的時候,被基列國的人所逮捕。

艾美獎最大贏家!《使女的故事》到底有多黑暗?

基列國很邪惡,但Offred並不是一名傳統意義上的反體制英雄。在強壓的基列國裡,她不會激烈地與權力、與大主教們對抗。她總是會利用自己的優勢,周旋於各個官員之間,換取一絲機會。而我們通過她的眼睛,也看到這個未來世界的殘酷。

《使女的故事》裡的世界會遠嗎?它不但發生過,而且現在還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使女的故事》發表在1984年,正好與奧威爾那部著名的《1984》遙呼相應。在寫作的過程之中,阿特伍德曾把自己的童年的經歷與經驗融入到小說裡。

在現實社會裡,在某些地區,把女性當作是生育機器的行為,不正在大行其道嗎?就連阿特伍德自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2016年的世界與我的小說有些相像”。

艾美獎最大贏家!《使女的故事》到底有多黑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