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ZARA,給不了森馬想要的未來

Zara 優衣庫 班尼路 邱光和 品牌對話 2017-05-09

模仿ZARA,給不了森馬想要的未來

給不差錢的消費者一個進門理由

國產服裝品牌森馬,似乎要把自己變成另一個ZARA。

據媒體報道,森馬目前在全國開了超過50家新店。除街邊店外,還包括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內門店。其中的4間進行了視覺升級,幾乎是照著ZARA的模樣。

在森馬上海中山公園龍之夢店,森馬使用了巨大的價格標籤、簡潔利落的收銀臺,商品數量大大增加的同時還賣起了配飾。店名上的中文也不見了,標誌性的綠色字母替換成了更有高級感的黑白配色,神似ZARA。

除上海這家新店外,森馬在常州新北萬達、諸暨印象城、宜興萬達的三家店也使用了相同的新店鋪形象。目前,森馬在上海有60個購物中心店,北京類似門店較少,略高於10間,單店都達到4000萬銷售額水平。

升級店面形象只是冰山一角,這個要做本土快時尚領導品牌的服裝公司近年來在內部掀起了一場品牌、渠道和供應鏈的全面革命。

過去,森馬門店的平均面積在170平米,但進入購物中心後這個數字增至500到1000平米,以往的4季產品難以支撐店面坪效的提升,必須調整供應鏈效率。2016年,森馬的研發投入就比上年翻了一倍。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森馬逐漸從4季產品轉為8季,加強了中、短期產品的開發,2017年的目標是做到12季。逐步調整訂貨模式,提高訂貨頻次,有計劃分步驟地加大快速反應產品的佔比,也被寫進了森馬2016年報的未來五年計劃裡。

模仿ZARA,給不了森馬想要的未來

從T型臺到你身上,只差一個ZARA。

森馬董事長邱光和近日表示,高頻復購是未來的主流發展方向,森馬的發展路徑與ZARA相似,但會結合中國年輕人受日、韓服飾風格影響較多的特點來做本土時尚。

品牌對話:

森馬集團有限公司於1996年12月18日創立於浙江省溫州市,以系列休閒服飾為主導產業。

森馬誕生之日,正值中國休閒服飾業的第一波浪潮。進入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加速,經濟條件、自由程度不斷提升的中國人,思想和生活方式日益現代化。休閒成為人們新增的需求,而服裝則是滿足這種個性展示需求的最佳載體。於是,新生的森馬,與真維斯、佐丹奴、班尼路、聖迪奧等中外品牌,乘時代潮流,一躍而起。

今天,森馬要模仿ZARA,前景不容樂觀。這家中國服裝業的“老兵”,似乎仍不瞭解老外的成功之處在哪裡。

簡言之,HM、ZARA、優衣庫到底賣的是什麼?

表面上,它們自然賣的都是衣服,但在品牌的層面上,它們出售給人們的,是“色彩”、“款式”、“面料(科技)”,帶來的體驗是“活力”、“新潮”與“得體”。其所有的產品設計、店面風格、營銷傳播,都緊緊圍繞自己品牌的靈魂,始終在消費者的心目中佔據獨特的位置。每當消費者產生需求,第一時間想到的品牌,總是自己。

模仿ZARA,給不了森馬想要的未來

優衣庫:把你生活中的所有穿衣需求,放心交給我

相比之下,不管是森馬,還是班尼路,乃至整個國產服裝行業,剝掉層層外表包裝之後——除了價格,還有讓消費者優先想起和購買你的理由麼?

在細節上,森馬也埋下了隱患。看看這段:

“過去,森馬門店的平均面積在170平米,但進入購物中心後增至500到1000平米,以往的4季產品難以支撐店面坪效的提升,必須調整供應鏈效率。2016年,森馬的研發投入就比上年翻了一倍。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森馬逐漸從4季產品轉為8季,加強了中、短期產品的開發,2017年的目標是做到12季。”

因為門店面積變得過大,就必須用產品把它填滿,導致本應是主動支持品牌打造的產品開發,變成了被動應付“填滿”這個不該是目的的目的。一年4季還不夠,8季之後12季。貌似清晰、宏大的產品規劃,在實業成本高漲的背景下,極容易淪為“死撐大場面”的惡性循環。在這個全球的品牌都湧過來討好、爭奪中國人的時代,一個本土品牌哪來的底氣,認為自己這堆的東西,消費者會全部買賬?

一路走來,森馬不易。但若要實現更長久的存在,森馬們必須儘快摸到品牌的大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