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遞交IPO文件:10年虧損近80億美元,盈利遙遙無期

4月11日,Uber正式提交了 S-1 申請文件,向IPO邁出重要一步。這將是自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IPO交易,分析指出,Uber的市值將是美國聯合航空母公司的4倍多,聯邦快遞的兩倍。招股書正式披露了Uber的財務狀況,文件顯示,Uber一直在創造吸引投資者的強勁收入增長,但在成立10年的時間裡,該公司累計虧損近80億美元。

2018年Uber淨收入為9.97億美元,主要來自在東南亞和俄羅斯等地出售部分業務所得,調整後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虧損18.5 億美元。其運營虧損從2017年的40億美元下降到2018年的30億美元,表明它可能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值得注意的是,Uber營收增長有所放緩。相較於2017年營收比2016年增長了一倍多,2018年總營收同比增長42%,達113億美元,但較2014年的4.95億美元大幅增長。其近四分之一的預訂嚴重依賴於5個城市:洛杉磯、紐約、舊金山、倫敦和巴西聖保羅。與此同時支出繼續增長,2018年達到143億美元,同比增長19%。

具體到打車業務,Uber 的營收從 2016 年的 35 億美元增至 2018 年的 92 億美元,去年來自打車產品的總預訂額達 415 億美元。

用戶增長也有所放緩,2018年Uber的月度活躍用戶數量為9100萬,同比增長34%,較2017年51%的增長放緩。用戶不僅使用Uber打車,還使用外賣等服務。儘管其叫車業務的收入增長放緩,但其外賣服務Uber Eats卻在快速增長。

Uber在北美的主要競爭對手Lyft已搶先一步,於上個月上市,估值240億美元。由於投資者質疑公司能否盈利,嚴重虧損的Lyft在上市第二天跌破發行價。Uber面臨著同樣的擔憂——它似乎不會在近期盈利。公司警告稱,預計運營支出“在可預見的未來將大幅增加”,“可能無法實現盈利”。其不盈利的歷史可能迫使它最終提高其叫車服務的價格,除非它能夠通過轉向無人駕駛汽車或向其他市場和業務領域擴張來降低成本。

在美國,Uber在與Lyft的競爭中大筆燒錢,降低乘客用車價格、增加司機的支出。在世界其他地區,隨著Ola等競爭對手爭奪市場份額,Uber還向乘客提供折扣,並向司機提供獎勵。此外,公司還在食品配送、摩托車等業務上大舉投資。Uber的CEO Dara Khosrowshahi在招股書附帶的信中寫道:“我們不會迴避做短期財務犧牲,因為我們看到明顯的長期利益。”

Uber並未披露其 IPO規模,以及其尋求的估值。它在私人市場的最後估值為760億美元。路透此前報道稱,該公司計劃發行價值約100億美元的股票,估值在900億至1000億美元,這低於此前估計的1200億美元。據悉,公司股票將於下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始交易,交易代碼為UBER。

Uber上市的最大贏家將是其創始人和早期投資者,他們持有大量公司股票。最大的股東是軟銀,擁有Uber16%的股份;風投公司Benchmark持有11%的股份;沙特的公共投資基金持有5%的股份;Alphabet擁有5%的股份;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擁有9%的股份。

2017年,Uber捲入一系列爭端,招股書也承認了這些損失:“抵制Uber”運動在社交媒體上發酵,導致短短几天內就損失了數十萬用戶;公司也還在繼續應對美國司法部和外國政府機構對其過去商業行為的調查。

司機待遇也仍有爭議。當前Uber司機作為獨立承包商,沒有資格享受醫療等員工福利,這為Uber節省了資金。Uber表示,6萬多名司機已經起訴或有意起訴Uber。若有一天Uber被迫把司機視為員工,將會對其業務構成嚴重威脅,任何“重新分類”將要求Uber從根本上改變商業模式。Uber表示,計劃向美國110多萬名司機發放現金獎金,他們可用這筆錢購買Uber股票。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