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電視還盯住OLED就落伍了,TCL旗手肩扛8K發展使命'

"

【藍科技】季風

未來中國家電業誰能扛旗?用什麼與日韓歐美進行PK?

如果玩電視還只盯住OLED,在OLED上大作文章顯然有些落伍了。真正的領軍者一定是有超前意識和洞察力,而未來中國家電業的扛旗者一定會高舉大尺寸和8K,這是無法逆轉的趨勢

8K風潮早已蔓延至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誰擁有8K誰就擁有未來,誰就能成為中國家電業的旗手。

"

【藍科技】季風

未來中國家電業誰能扛旗?用什麼與日韓歐美進行PK?

如果玩電視還只盯住OLED,在OLED上大作文章顯然有些落伍了。真正的領軍者一定是有超前意識和洞察力,而未來中國家電業的扛旗者一定會高舉大尺寸和8K,這是無法逆轉的趨勢

8K風潮早已蔓延至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誰擁有8K誰就擁有未來,誰就能成為中國家電業的旗手。

玩電視還盯住OLED就落伍了,TCL旗手肩扛8K發展使命

TCL為什麼扛旗8K?

7月10日,在“2019中國8K超高清產業領袖峰會暨AIoT未來生活論壇”期間,成立了國內唯一正式登記的分會組織“8K超高清產業工作委員會”,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CEO王成在行業巨頭的共同推舉下擔任“8K超高清工作委員會”首屆理事長。

這一舉動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此舉不僅表達了TCL在超高清顯示技術方面的實力處於業界頂尖位置,也代表了TCL實力獲得了全行業的認可。

行業希冀TCL繼續發揮標杆帶動作用,引領我國 8K 超高清的發展,從而提升我國顯示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TCL在循序漸進式佈局8K和AI x IoT,尤其是在面板顯示產業,已經成為中國領頭羊,並且擠身於全球面板產業第一陣營。

從行業發展來看,8K電視並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建立在AI x IoT的應用場景才會有更大的使用價值。

在AI x IoT的應用場景中,TCL早已洞悉未來生活方式的變化將是智能家居主導,因此在AI與IoT方面進行了融合並賦能於8K,利用5G網絡的高速與低延遲將電視作為了智能家居物聯網的入口。

“未來TCL將在5G+8K、AI x IoT上做更多具體的努力,全面發力新場景、新終端、新應用,開啟全場景智能新時代。8K的發展不僅僅是在大尺寸和更高分辨率,還將推動顯示行業整體升級,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應用場景。” 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CEO王成如是說。

伴隨著TCL全球化加速,TCL為智能家電全球化發展以及8K的普及做了很好的示範效應。

8K也不是TCL的獨角戲,而是一場新的產業革命。作為旗手,TCL致力於整個行業的發展,通過新的技術賦能供應鏈、引領產業發展。

比如,全球首臺5G+8K的QLED電視正是TCL75寸QLED的8K產品,是首家用了Mini LED的背光,同時也是中國首家獲得IMAX合作品牌的認證。

作為行業首臺全程8K電視,採取了全程8K的設計方案,從8K的屏幕、芯片、接口、算法到內容真正實現了全程8K。支持WiFi、WLAN、5G Dongle通道以及USB 3.0、HDMI 2.1和Cable(有線),全通道接收8K內容。

TCL這臺8K包括芯片、屏幕、接口以及算法,用了大量的AI技術來提高用戶的體驗。這一切的目的,是推動新的技術,5G、8K、AIoT更快的進入到更多消費者和商業使用場景中。

從全球市場看,8K是毫無爭議的發展趨勢。TCL擁有的不僅僅是全球首臺5G+8K電視,更是把AI x IoT融合到8K的洪流中。

"

【藍科技】季風

未來中國家電業誰能扛旗?用什麼與日韓歐美進行PK?

如果玩電視還只盯住OLED,在OLED上大作文章顯然有些落伍了。真正的領軍者一定是有超前意識和洞察力,而未來中國家電業的扛旗者一定會高舉大尺寸和8K,這是無法逆轉的趨勢

8K風潮早已蔓延至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誰擁有8K誰就擁有未來,誰就能成為中國家電業的旗手。

玩電視還盯住OLED就落伍了,TCL旗手肩扛8K發展使命

TCL為什麼扛旗8K?

7月10日,在“2019中國8K超高清產業領袖峰會暨AIoT未來生活論壇”期間,成立了國內唯一正式登記的分會組織“8K超高清產業工作委員會”,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CEO王成在行業巨頭的共同推舉下擔任“8K超高清工作委員會”首屆理事長。

這一舉動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此舉不僅表達了TCL在超高清顯示技術方面的實力處於業界頂尖位置,也代表了TCL實力獲得了全行業的認可。

行業希冀TCL繼續發揮標杆帶動作用,引領我國 8K 超高清的發展,從而提升我國顯示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TCL在循序漸進式佈局8K和AI x IoT,尤其是在面板顯示產業,已經成為中國領頭羊,並且擠身於全球面板產業第一陣營。

從行業發展來看,8K電視並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建立在AI x IoT的應用場景才會有更大的使用價值。

在AI x IoT的應用場景中,TCL早已洞悉未來生活方式的變化將是智能家居主導,因此在AI與IoT方面進行了融合並賦能於8K,利用5G網絡的高速與低延遲將電視作為了智能家居物聯網的入口。

“未來TCL將在5G+8K、AI x IoT上做更多具體的努力,全面發力新場景、新終端、新應用,開啟全場景智能新時代。8K的發展不僅僅是在大尺寸和更高分辨率,還將推動顯示行業整體升級,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應用場景。” 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CEO王成如是說。

伴隨著TCL全球化加速,TCL為智能家電全球化發展以及8K的普及做了很好的示範效應。

8K也不是TCL的獨角戲,而是一場新的產業革命。作為旗手,TCL致力於整個行業的發展,通過新的技術賦能供應鏈、引領產業發展。

比如,全球首臺5G+8K的QLED電視正是TCL75寸QLED的8K產品,是首家用了Mini LED的背光,同時也是中國首家獲得IMAX合作品牌的認證。

作為行業首臺全程8K電視,採取了全程8K的設計方案,從8K的屏幕、芯片、接口、算法到內容真正實現了全程8K。支持WiFi、WLAN、5G Dongle通道以及USB 3.0、HDMI 2.1和Cable(有線),全通道接收8K內容。

TCL這臺8K包括芯片、屏幕、接口以及算法,用了大量的AI技術來提高用戶的體驗。這一切的目的,是推動新的技術,5G、8K、AIoT更快的進入到更多消費者和商業使用場景中。

從全球市場看,8K是毫無爭議的發展趨勢。TCL擁有的不僅僅是全球首臺5G+8K電視,更是把AI x IoT融合到8K的洪流中。

玩電視還盯住OLED就落伍了,TCL旗手肩扛8K發展使命

OLED為什麼不能扛旗8K?

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CEO王成有一種深深的擔憂。

他憂慮的是中國家電業仍然陷於無休止地價格戰,而在技術上只能被動跟風。

“中國的顯示行業,包括中國的電視行業,在去年的下半年開始到今年,實際上是正在經歷著一個比較痛苦的過程。不斷有各種各樣驚爆的低價衝擊市場,很多廠家用各種創新營銷手法,在推動整個行業往前發展。”王成獨特的開場白引起了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一些企業為了搶佔市場規模,以降價拉動銷量,這實質上又回到了走低價的老路,拉低了中國彩電品牌在全球的溢價權和技術話語權。

從行業趨勢上看,2008年開始,我國電視平均尺寸進入30吋列隊,伴隨而來的是全高清的快速增長;2013年,平均尺寸進入40吋後4K快速增長;今年,平均尺寸達到51吋,可以預料的是大屏時代8K成為必然趨勢。

還用低價佔領8K和大尺寸市場嗎?還用OLED低價引領市場嗎?顯然不是。

OLED其實錯過了最好的時機。首先,OLED錯失了掌握核心技術的機會和上游屏資源,因此OLED推了六年時間市場佔有率並不高。

其次是OLED存在大尺寸瓶頸。目前的技術上,OLED侷限在55和65寸,如果再想生產65寸以上的電視,技術上的制約則會成為其絆腳石。因此,目前OLED在大尺寸上只有一些樣板機展示而沒有量產能力,而QLED是目前唯一支持全尺寸和8K的顯示方案。

OLED燒屏現象無法根除。因為藍紅綠三色光源的發光效率不一致,其中藍色像素最易衰退,從而在使用多年後電視上會出現“灼屏”現象。

第三是OLED只適用於4K電視。OLED的本質是改善顯示效果是4K方案,這個方案存在的侷限是尺寸在65/55,不支持8K。從電視產業的發展趨勢看,從CRT顯示(320P)、LCD屏幕(1080P)到目前廣泛使用的LED屏幕(4K),屏幕越來越大,分辨率越來越高,這對顯示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擁有面板優勢就等於擁有未來,而OLED面板依然靠的是外部輸送,這就會對面板價格、面板尺寸產生很大的影響,會減弱競爭優勢。

實際情況是,65及以上尺寸將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尺寸越大,對分辨率需求越高,4K下一代就是8K。大屏和8K是強相關的,而且65以上大屏8K才與4K有明顯體驗差異。這一系列問題導致OLED市場佔比極低,因此形成雷聲大雨點小。

最值得關注的是,最早研究OLED技術的三星,通過分析OLED屏幕的特點,只能將OLED定位於中小尺寸,放棄大尺寸市場,這意味著OLED要想佔領大屏幕市場有相當大的困難,而這又與市場對大屏幕的高需求相悖。

面對8K市場,三星給出的答案是QLED電視,而是恰恰又是TCL的強勢。王成預計,未來5年,電視尺寸還會進一步擴大,8K會在市場有快速的滲透。預計到2025年,8K產品的滲透率將達到59%。作為8K電視的旗手,TCL正帶領著行業向全球進階。

【廣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含文章中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繫本站,本站將會進行相應處理。投訴郵箱:[email protected] 廣告宣傳)

來源:消費日報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