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監管新動向:轉型和良性退出為主 繼續落實三降

P2P理財 金融 經濟 人生第一份工作 信用記錄關愛日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2019-07-09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王曉 北京報道


網貸監管新動向:轉型和良性退出為主 繼續落實三降


網貸機構及投資人最為關心的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日前有了新進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金融時報》7月6日傍晚刊文提到,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在近日聯合召開了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座談會。會議明確,下一階段要將穩妥有序化解存量風險、多措並舉支持和推動機構良性退出或平穩轉型作為重點,堅定持續推進行業風險出清,切實保護出資人合法權益,維護各地經濟金融和社會政治穩定。

在各地加大存量壓降、風險出清工作力度下,截至今年5月末,繼續開展出借業務的運營機構數量已降至707家,比2018年初下降57%;借貸餘額比2018年初下降27%,出借人次比2018年初下降75%;行業借貸規模、出借人次已連續11個月下降。

會議指出,專項整治工作總體上推進順利,但行業風險仍處於高位。從前期檢查情況來看,歸集資金池、違規放貸、變相承諾保本保息、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違規行為依然較為普遍。部分平臺甚至存在股東自融、製造假標、虛假注資、資金挪用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行業重大風險隱患不容低估。

座談會上指出,下一階段要以轉型發展和良性退出為主要工作方向,嚴禁新增互聯網金融機構,及時處置隨意變更股東或註冊地遷址的機構,引導絕大多數機構通過主動清盤、停業退出或轉型發展等方式實現風險出清。全國已成立400多個風險處置專班,加大對高風險機構的管控力度。

第三季度整治工作重點提出:將繼續嚴格落實降機構數量、降行業規模、降涉及人數的“三降”要求,利用合規檢查、多方監測系統分析核驗等手段對機構進行穿透式核查,加大良性退出力度。對於少數在資本金和專業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條件的機構,允許並鼓勵其申請改製為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對於擬轉型或清盤的機構,督導企業儘快制定兌付方案並抓緊付諸實施。

第四季度工作中提出:在合規檢查、接入系統、數據核驗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礎上,將逐一對在線運營機構進行分類管理,多措並舉化解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按照“成熟一家、納入一家”的原則,將整改基本合格機構納入監管試點。

會議指出,根據理論和實踐經驗,網貸機構定位於信息中介,但撮合的是金融業務,需要具備若干必要的條件。有關部門在擬定的監管試點方案中,對網貸行業風險準備金、風險補償金、合規保證金、股東資質等提出了明確要求,以提升網貸平臺緩釋風險、保護投資者的能力。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也獨家報道,在網貸備案試點方案中,醞釀平臺繳納一般風險準備金。區域性P2P,對於新撮合的業務,應當按照撮合業務餘額1%的固定比例繳納一般風險準備金,全國性的P2P,應當按照撮合業務餘額3%的固定比例繳納一般風險準備金。此外還有“出借人風險補償金”,具體為區域性的平臺,應當按每一借款人借款項目金額的3%計提出借人風險補償金,全國性的平臺按照6%計提出借人風險補償金。(P2P備案還有致命一擊:單個投資人同一平臺出借或不得超20萬)

在前期各地對網貸機構開展企業自查、行業自律檢查與行政核查中發現,平臺機構普遍偏離了“金融信息中介”定位,不同程度存在信用轉換性質的活動。6月底已初步完成430餘家網貸機構合規檢查,相關企業正進行對標整改。但會議指出,由於機構數量多、存量規模大、產品和業務複雜,一些省市完成“三查”還需要一段時間。

會議信息顯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大力打擊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已對467家平臺立案偵查。同時抓好“陽光辦案”,改進報案模式,減輕群眾訴累。盡一切力量追贓挽損,緝捕外逃人員,能追盡追、應繳盡繳。先後將兩批失信借款人和失聯跑路高管人員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和“信用中國”系統,嚴懲違法違規和失信行為,切實維護投資人合法權益。為加強對網貸機構的動態監測和穿透式監管,已有468家完成接入實時數據接入系統。

下半年,整治工作還將加大對已出險機構追贓挽損的力度,及時迴應投資人關切和訴求,暢通投訴和維權渠道。與此同時,會議強調,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進一步加大監測監督工作力度,及時發現和糾正虛假宣傳,嚴肅查處各種違規展業活動,堅決打擊造謠傳謠行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