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奇葩”公司:領導沒有辦公室,沒有地位,卻年入2.6億!

O2O 電子商務 餓了麼 淘點點 看商界 2017-05-03
最“奇葩”公司:領導沒有辦公室,沒有地位,卻年入2.6億!

文 / 楊大俠

在行業膨脹、企業瘋長與技術跨界的今天,各行各業——尤其是泛餐飲業——的同質比重與模式互抄越來越氾濫,內核優勢幾乎為零。這種非良性的競爭,最終導致馬太效應的產生:掙錢的,永遠是起步早、規模大、資金雄厚的巨頭,初創公司則淪為炮灰。

然而普遍無法代表典型。在重慶,就有這麼一家餐飲界後起之秀的典型——點餐貓。點餐貓去年四月上線,用一年時間,突破2.6億營收,獲得5000萬融資。這個數據自然無法與同行的巨無霸同日而語,但其增長速度與發展勢頭,卻無法不讓人側目動容。

除此之外,點餐貓還有一個最“奇葩”的特點:董事長、CEO與CFO等公司領導均無獨立辦公室。偌大的辦公區一眼望去,難以分辨誰是普工,誰是領導,此外,公司領導相當沒有地位,一名下屬只要理由充分,就可以大肆批評自己的上司。

“越高層的領導就越是我們最大的批鬥對象”,點餐貓CEO朱召淞說,“行業與企業的膨脹,帶動了人心膨脹。我們只有壓制膨脹的人心,才能保證企業在浮躁的社會之中履險如夷,安然存活。”

餐飲O2O的狂歡與狂亂

據中國調查公司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餐飲O2O的市場規模在2017年將突破2千億。

自2013年互聯網滲透到餐飲市場開始,餐飲O2O素以成本少、風險低、回報高等特點,成為眾多創業者的首選。另一方面,人們的消費方式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更:他們不願再站在路旁等的士,不願再攜帶大筆現金去買一件晚禮服,也不願為了一頓晚餐的地點、內容和等位而消耗時間和精力。

在創業者、商家與消費者的多重作用下,餐飲O2O的市場規模出現了雨後春筍般的暴增:2013年達到622.8億,2014年943.7億,2015年1200億……幾乎每一年,該領域的市場規模都以300億的增量穩步疊加。

這是一場盛世下的全民狂歡:點餐平臺建立起更完整而龐大的生態體系,商家降低了更多成本,消費者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服務與體驗,資本方也審時度勢伺機而動。然而,在這場狂歡下,卻有太多的唏噓與狂亂。

對於點餐平臺,最大的無奈,來自寡頭壟斷。據2016年O2O餐飲市場調查報告顯示,餓了麼、美團、淘點點和百度外賣等四家巨頭就佔據了80%左右的市場份額。其餘的平臺,想要瓜分這20%並非易事。點餐平臺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創新;而新興企業最大的難題,也是研發創新。創新無法突破,不會有資本方進入,也不可能咬到這20%的市場蛋糕。

市場被寡頭壟斷後,商家的日子也開始變得艱難。寡頭制定出更苛刻的商家制度,同時提高入駐費用與入駐門檻。為了生意的經營,眾多商家不得不打折、送券甚至免單,血拼廝殺的酷烈程度,並不比互聯網時代之前溫柔多少。

商家一旦積怨,消費者就成了受害者。面對更高的支出與更微薄的收入,商家不得不壓縮成本,食材、服務大打折扣。而這給消費者帶來至少兩方面問題:一是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二是訂購的飯菜味同嚼蠟,消費者只得不停換地方,最終不知去哪兒吃、吃什麼。

18世紀的技術革命,徹底解放了人們的雙手;餐飲O2O的誕生,就如同第一次工業革命,讓人們的用餐方式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只不過,它現在出現了更多的問題,新的變革運動亟待爆發。

點餐貓,成為“第二次餐飲革命”的發起者。

1個價格=2.6億

最“奇葩”公司:領導沒有辦公室,沒有地位,卻年入2.6億!

在點餐貓的辦公場地,隨處可見一句標語:掀起餐飲行業的一場革命。“這不只是一個概念,它已初見成效。”點餐貓CFO周龑峰說。

根據點餐貓系統數據顯示,去年六月——僅上線兩個月時間,企業就已收回所有成本,並積累了1400多家餐飲商家,40多萬C端用戶。“去年9月,我們開始放緩腳步,不然賬面會更漂亮。當然,走得太快的另一個結果,也有可能是已經死翹翹了。”

點餐貓能在短時間點燃革命,並在一年內營收過億,其核心祕籍是:迴歸業態本質,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價格原則。”這個原則的兩個支撐點,分別是商家與消費者。

時至今日,商家早已厭倦了曠日持久的價格戰,這是對招牌的抹黑,也是對菜品質量的否認。點餐貓認為,失敗都是從折扣開始的,所以點餐貓的“一個價格”,就是直截了當得讓商家認清:堅持原價,迴歸貨真價實才是餐飲行業的王道。

這種做法,是對商家的肯定,也是對商家利益的維護,但對於消費者而言,則並非那麼有吸引力。“為此,我們為消費者準備了紅包大禮。” 周龑峰說。

在消費者層面,點餐貓聚集了五大特點:發現美食、極速訂座、手機下單、在線支付與紅包獎勵。支付完畢後,點餐貓應用會彈出一個紅包,紅包價值為消費金額的20%到80%。“紅包可以提現。其實,我們每天都有一到兩個紅包是100%的獎金。隨機金額在消費金額的20%以上,這無疑比打折更為優惠。”

同時滿足了商家與消費者的利好需求,餐飲O2O的新格局出現了:

商家在實現更高收入後,他們願意選用更高質量的食材,做出更美味的菜品,提供更人性的服務,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前來體驗。“我入駐過那麼多點餐平臺,當中不乏巨頭平臺,但點餐貓是我唯一願意一直呆下去的。”一名在場商家感慨道。

而更好的菜品,無疑比折後菜品更能繫住消費者的味蕾,他們會主動再次消費;同時,消費者在嚐到紅包甚至免單的甜頭後,更願與點餐貓發生關係,最終成為點餐貓平臺的忠實用戶。

但說到餐飲,食物安全是永遠逃不了的一個話題。為此,點餐貓著手了兩方面的佈局:一是創立集採公司,二是建立金融保險。同樣,前者針對商家,後者與消費者匹配。

平衡商家與消費者的同時,點餐貓一直在尋找優質放心食材的源頭:牛場、菜園與果園等,都是它的狩獵對象。在與供應鏈企業達成合作後,商家可以集中到這些地方進行大規模採購。這在降低商家採購成本的同時,也保證了食材的質量。

不僅如此,點餐貓還為商家提供管理培訓、爆品營銷戰略、人力輸送和資金扶持等幫助,“對於商家,要麼不入我們法眼,要麼進來後,我們就成一個命運共同體。”朱召凇說。

只用一招,就打破了餐飲O2O積重難返的僵局,這難免讓人覺得點餐貓的管理層是一群作風嚴厲、階層分明的人。但真正見了,卻讓記者大跌眼鏡。

在這裡,根本沒有所謂的“領導”。

“我們一直在等最優秀的人”

整個採訪過程,董事長周勇很少說話;而開口後,一旦有些許不符實情的話語,便立馬被CEO和CFO等人叫住批評。“他以前抽最好的煙,在我們集體批鬥後,他只能抽不高於20塊錢的煙”,朱召凇說,“他太年輕,又是經營互聯網企業,這類創始人的共性就是容易膨脹。而如果要保證點餐貓能活下去,我們必須杜絕他自我膨脹。”

這樣的狀況比比皆是。前幾天的一次會上,企劃部領導被其下屬們逐個批鬥,甚至有人直接說他“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而他卻無法反駁。

“公司沒有總裁,制度是總裁,我們的工作只是保證制度順利實施。”朱召凇說。

制度是賽道,有能力的人是選手,在點餐貓只要有能力,符合公司的價值觀即便是一個剛剛進入公司的員工,如果有足夠的能力與足夠的理由,他也可以跟領導層拍桌子叫板,甚至要求升職加薪;而一旦所有理由充分,領導層會無條件讓他立即走馬上任。在這家公司,沒有職位的高低,只有分工的不同,在待遇方面奇葩的是,哪怕最基礎的員工,只要能力突出,也能享受最高級別的待遇。

最“奇葩”公司:領導沒有辦公室,沒有地位,卻年入2.6億!

員工合影

而公司還有一條人才培養策略:輪崗制。

每一個崗位,不管資源再廣、薪酬再高,都有瓶頸期與天花板,這對人才的發展極度不利。因此,點餐貓的員工在一個崗位成為“熟練工”後,會被指派到另外的崗位。“小黃上個月還在處理人事行政的事情,明天就要下市場去談商家”,朱召凇指著一名年輕女性說,“讓一個人在企業學會所有技能,才能塑造出他的忠誠度。”

但點餐貓並不止於此。儘管企業運營一年時間,但他們並不覺得企業的高管足夠優秀。為此,他們面向全國,開展了“城市合夥人”招募計劃。

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加盟商,相對於財力,“城市合夥人”更注重一個人的品德、修養與格局。若合夥人認可企業價值觀,即便沒有錢,公司也會扶持他成長、發展與收穫,成為雄踞一方的掌門人。

這種做法,看似是件虧本生意,實則不然。“如果能做好,這將是點餐貓最大的回報——是因為我們一直在等最優秀的人”,周龑峰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