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一計感、故事力、交響力…

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一計感、故事力、交響力…

作者:老範

人類的歷史發展經歷了5個時代。

第一是狩獵時代 人類主要靠採集植物的果實和狩獵來維持生存,主要依靠體能和團隊協作來獲得食物,這個時代體能比較強壯的人比較受歡迎。

第二是農耕時代 人類馴化了植物和動物,開始有了固定的住所,並且建立了初步的文明,在這個時代,有體能,能夠耕種出最好糧食的人比較受歡迎。

第三是工業時代 人類建立了工廠進行流水線作業。具有高體能、高毅力、嫻熟技藝的工人比較受歡迎。

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一計感、故事力、交響力…

第四是信息時代 數字經濟(信息和知識)成為驅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是這個世界發展的引擎,目前是中美兩國引領著整個世界數字經濟的發展。在信息時代具有左腦思維的知識工作者比較受歡迎,例如:科學家、工程師、程序員、數據分析師、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等。

第五是概念時代 未來物質財富將極為充裕、人類不再為賺錢而投入大量的時間,大量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具有右腦思維的創造者和共情者將更受歡迎,例如:設計師、藝術家、音樂家、心理學家等。

MFA,新時代的MBA

哈佛商學院的錄取率大約是10%,而加州大學藝術研究生院的錄取率只有3%。這是為什麼呢?現代社會藝術碩士(MFA)已成為最熱門的文憑之一。MFA畢業生的工資收入和影響力已經開始超越MBA的畢業生,世界500強企業開始在各大頂級藝術研究生院招攬優秀的藝術人才,如羅德島設計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密歇根葛蘭布魯克藝術學院等。

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一計感、故事力、交響力…

因為隨著經濟越來越發達,市場趨於飽和,企業要想打造與眾不同的商品和服務,唯一的出路就是為產品賦予文化和藝術元素,這樣才能具備競爭力,所以MFA越來越吃香。

1993年,麥肯錫管理諮詢公司招聘的新員工中有61%都有MBA學位。之後不到10年,該比例就降到了43%,而MFA的畢業生越來越多,並逐步佔據公司的主要職位。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美國以作家為謀生職業的人增加了30%,以作曲或演奏謀生的人增加了50%。目前有240所美國大學開設了創意寫作藝術碩士學位,而在20年前開設這一學位的大學還不足20所。

未來學家、趨勢專家丹尼爾·平克,在《全新思維》一書中,提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6大能力。

設計感、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娛樂感、意義感。這6大右腦能力,與左腦相輔相成,開拓新時代的全新思維。

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一計感、故事力、交響力…

1、設計感 不僅要實用,還要有設計感。產品、服務、體驗或生活方式僅僅有實用價值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那些外表美觀、新穎獨特,又有情感內涵的產品,才能適應新時代。

2、故事力 不僅要講論據,還要有故事力。當今社會充斥著大量龐雜的信息和數據,僅僅蒐集整理出一個有力的論據是遠遠不夠的,要學會用故事敘述你的邏輯和證據。

3、交響力 不僅要專業,還要有交響力。當今社會最需要的是綜觀全局的能力,跨學科思維的能力,因為複雜問題往往會涉及多個學科。

4、共情力 不僅要有邏輯力,還要有共情力。新世界需要具備理解他人動機、構建良好人際關係並且關心他人的能力。

5、娛樂感。不僅要嚴肅,還要有娛樂感。研究表明,遊戲、歡笑、愉悅的心情和幽默感有益於身心健康和事業發展。當然,我們需要保持嚴肅認真的處世態度,但是過於嚴苛同樣有損於身心和事業。在概念時代,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需要擁有快樂。

6、意義感。不僅要追求財富,還要追求意義感。當滿足了物質需求之後,我們更關注精神需求,更關注工作和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就像很多人努力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是在完成自己的使命。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掌握概念時代的6大基本能力,只有最先掌握的人才能在這個時代脫穎而出。現在,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一計感、故事力、交響力…

一、設計感:人人都是設計大師

蔡元培先生在民國就提出“美育救國”,畢生不遺餘力地倡導美育。他認為:美育的目的在於陶養人的感情,認識美醜,培養高尚的興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意大利著名建築師安娜·卡斯特利·費里爾說:有用的東西未必是美觀的,而美觀的東西卻往往是有用的。美的事物能夠提升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優秀的設計就是展現一種美,是一種融合了技術、認知科學、人類需求和美感的複合態度。

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院長羅傑·馬丁教授認為:“人們為設計埋單,而不是物品。”

倫敦商學院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設計投入,公司的銷量和利潤就會平均增長3%~4%。

寶馬設計總監克里斯·班戈說:“我們生產的不是汽車,而是移動的藝術品,體現了開車人對品質的鐘愛。”

蘋果公司就是完美的把藝術和科技融為一體的公司,喬布斯眼中的蘋果手機不僅是一個產品,更是一個藝術品。

喬治敦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使學生、教師和教育方法都保持不變,改善學校的客觀環境,增加一些藝術和文化元素,會使學生的考試成績提高11%。

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一計感、故事力、交響力…

匹茲堡的蒙蒂菲奧裡醫院做的一項研究表明:住在光線充足病房裡的患者比住在普通病房的患者需要的止痛藥要少,而且醫藥費也少21%。研究針對兩組患者同一種病的患者進行了對比。一組患者被安排在一間陰沉單調的傳統病房裡,另一組患者則被安排在一間陽光充足、設計雅緻的現代病房裡。住在現代病房裡的患者比住在傳統病房裡的患者需要的止痛藥要少,而且出院的時間也平均要早兩天。

可見美好的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現在很多好醫院都在對其設施進行精心和藝術化設計。例如獨具匠心的花園、環行小路、藝術氣息的走廊和溫馨如家的病房等等,醫生們已經意識到這些都有助於患者的康復。

如何培養設計感?

1、閱讀設計雜誌

職業設計師會經常閱讀各種設計雜誌,你也要像他們那樣。設計雜誌看多了,會讓你目光敏銳,也會激發你的創新思維。史蒂芬.平克在《全新思維》一書中推薦以下8大雜誌。

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一計感、故事力、交響力…

Ambidextrous——斯坦福大學設計學院發行。

網址:www.Ambidextrousmag.com

Dwell——美國著名新型家居雜誌。

網址:www.dwellmag.com

HOW——優秀的平面設計雜誌。

網址:www.howdesign.com

ID——曾獲得5項全國性雜誌獎項。

網址:www.idonline.com

Metropolis——專注於建築環境和設計。

網址:www.metropolismag.com

O Magazine——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發行。網址:www.oprah.com/omagazine

Print——優秀的平面設計雜誌。

網址:www.printmag.com

Real Simple——被設計師奉為《聖經》。

網址:www.realsimple.com

2、參觀創意博物館

博物館收藏了美術、雕塑、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和建築設計等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並配有詳細的說明,多去看一看,可以大大增強你的設計敏感性。現在全世界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擁有自己的博物館,在週末可以帶上家人和孩子去博物館發現世界的美,培養自己的美學思維。

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一計感、故事力、交響力…

3、做一名設計偵探

身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不管去餐廳吃飯,還是出差住酒店,多觀察一下他們的設計,有些餐廳和酒店的設計都是花了很多費用,請頂級的設計師精心設計而成,所以我們可以做個有心人,多去發現和記錄身邊的美。

二、故事力:做生活的策劃者

讓人生存下去的不是食物,而是故事。故事可以創造力量,影響他人,促人行動,甚至改變世界。以色列歷史學家赫拉利在他的書籍《人類簡史》裡面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虛構的故事。赫拉利認為任何大規模人類合作的根基,都在於某種只存在於集體想象中的虛構故事,大批互不相識的人,只要同樣相信某個故事,就能共同合作。最終可以創造出了有數萬居民的城市和帝國。

故事在現代社會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創業家可以通過精彩的故事獲得風險投資,政治家可以通過精彩故事獲得選票,小說家可以通過精彩的故事獲得聽眾,劇作家可以通過精彩的故事獲得觀眾。因為人類有一種需求就是持續聽故事。

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一計感、故事力、交響力…

據經濟學家迪爾德麗·麥克洛斯基和阿加·克萊默的統計,廣告、諮詢等說服性業務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5%。美國總統選舉就是通過說服選民來贏得選票,政客也是通過說服政府來改變公共政策。好萊塢通過講故事來傳播美國文化。有些人假設,如果這些說服性業務中有一半都包含故事力的話,那麼故事力每年為美國經濟創造的價值就是10000億美元。

美國心理學家 羅傑·斯坎克說:“人類生來並不能很好地理解邏輯,但是卻能很好地理解故事”。

在《那些讓我們變得聰明的事情》一書中,丹·諾曼寫到,邏輯能力是要進行歸納總結,脫離特定的情境作出決策,不能帶任何主觀情感因素。而故事力能夠捕捉情境和情感,是重要的認知行為,能夠對信息、知識、情境和情感進行整合。

如何培養故事力?

1、運用講故事模型

坎貝爾在1949年出版的《千面英雄》一書中說到,任何時代和任何文化裡的所有神話故事,其基本要素都是一樣的,而且主要故事情節也是一樣的。所以,他認為世界上沒有什麼新故事,人們只是在複述同樣的故事。自從人類早期時代以來,一個非常重要的故事就是“英雄的旅程”,這個故事也是所有故事的藍本。

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一計感、故事力、交響力…

好萊塢的的劇作家很多都採用了英雄之旅故事框架,例如《哈利波特》,《蜘蛛俠》,《速度與激情》,都遵循了英雄之旅故事框架。

2、寫迷你小說

寫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創作一部小說、一個戲劇或一個劇本需要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而迷你小說只有幾百字左右,你可以嘗試寫寫。

3、記錄生活中的故事

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故事,你可以通過看書讀報、工作時間、生活中去記錄身邊的好故事,並把它們寫下來,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4、參加“講故事”活動

平時多聽故事多講故事,公眾面前講故事可以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說服能力,也會讓自己變得更有勇氣,還可以認識更多的人,如果身邊有組織一些“講故事”比賽,一定不要錯過。

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一計感、故事力、交響力…

三、交響力:發現系統與整合之美

交響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把獨立的要素組合在一起的能力。是發現看似無關的領域之間聯繫的能力;是識別大模式和大視野的能力,而不是解答某個具體問題的能力;神經學研究表明,右腦的運作是交響式的,而且需要情境的參與。它所關注的不是某棵樹而是整片森林,不是一個小提琴手,而是整個樂團。

交響思維是作曲家和指揮家的必備能力。他們需要將各種不同的音符、樂器和演奏人員組合在一起,演奏出和諧、悅耳的樂曲。這也是企業家和發明家需要具備的能力。

偉大的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來自於企業家的創新,創新就是不同元素的重新組合。新產品的出現就是元素的重新組合,新組織的出現就是不同個性的人的組合,新歌曲的出現就是不同音節的組合,新小說的出現就是不同文字和思想的組合,而要做好不同元素的組合形成有價值的產品,就需要具備交響力。

如何提升交響力?

1、跨學科學習

不同學科的重新組合會讓你的思維更加的寬廣,可以提升我們看待問題的維度,單一學科會導致單一思維,單一思維的人就像手裡拿著錘子的人,看滿世界都是釘子。所以我們要學習重要學科的重要思維模型,讓自己升維,從管窺思維到上帝視角,以便於我們更全面的思考問題。

2、聆聽偉大的交響樂

聆聽偉大的交響樂是開發交響力的絕佳方法。例如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莫扎特第三十五交響曲《哈夫納交響曲》、馬勒G大調第四交響曲、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海頓G大調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等。

3、繪畫,提升交響力的好方式

和繪畫一樣,交響力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聯繫。繪畫可以提升我們的空間智能,提升我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整合思維能力。

四、共情力:與他人產生共鳴

共情不是同情,而是產生共鳴。共情,是深入他人的思想從他人的角度體驗世界。不是惋惜別人的不幸,而是與他人產生共鳴。共情力是站在別人的立場、憑直覺感知他人的感受,設身處地的用他們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一書中提到有一個測試,請猜一下智商在影響職業成功的因素中所佔的比例是多少?請看下面的答案。

A、50%~60%

B、35%~45%

C、23%~29%

D、15%~20%

正確答案是:4%~10%。注意:如果把自己侷限在給出的選項中,就是過於傾向左腦思維的表現。據戈爾曼所言,智商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職業,但想象力、快樂感以及靈活的社交能力,對一個人的影響會更大。

IDEO是全世界最知名的設計公司,也是蘋果、奔馳、寶馬、IBM的合作伙伴,大衛·凱利是IDEO的創始人,他認為,共情能力是瞭解客戶的核心,是設計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下面是IDEO公司設計的共情工具。

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一計感、故事力、交響力…


如何提升共情力

1、學習表演

表演是一門藝術,優秀的演員能夠深入他人的思想,理解他人的情感,演繹他人的行為,進而打動他人的心靈。優秀的演員必須具備強大的共情力才能塑造和演繹好一個角色。我們普通人可以通過學習表演,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深化自己的共情力。

2、做社區志願者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和人生經歷。置身於別人的世界,在他的周圍工作,是與他人溝通並瞭解其生活的好方法。這樣可以培養自己的共情力。

五、娛樂感:擁有快樂的競爭力

印度孟買的馬丹·卡塔利亞醫生非常喜歡笑,他認為笑聲就像慈善病毒,可以感染個人、社區,甚至整個國家。於是,他開辦了一個“歡笑俱樂部”。使命是,促進笑聲在全世界的傳播,以改善健康狀況,增加收入,促進世界和平。他們每天清晨都會在公園、鄉村綠地或購物中心相聚,然後開懷大笑半個小時。

現在,世界上大約有2500家定期組織聚會的歡笑俱樂部,歡笑俱樂部是集瑜伽、冥想、有氧運動和社會交往這四種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活動於一體,是一個全新的有益活動。其中很多在印度,孟買就有近100家。西方也湧現出了很多歡笑俱樂部,如英國、德國、瑞典、挪威、丹麥、加拿大等,在美國也有幾百家。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中國人現在變得越來越有錢,但是並沒有因為有錢而變得更快樂,因為人類的快樂不僅僅是來源於物質財富的增加,還有精神財富的增加。例如:菲律賓是一個很貧窮的國家,但是全民的幸福快樂指數是非常高,遠遠高於中國,菲律賓老百姓非常快樂的工作和生活,在貧窮中也能體會到生命和快樂的意義。

所以中國需要歡樂產業,需要更多的公司和個人為這個世界製造歡樂。其中迪斯尼、方特和長隆都是製造歡樂的公司,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好。

帕特·凱恩在《娛樂倫理》一書中提到,在21世紀,娛樂將成為我們認知、行動和創造價值的主要方式。娛樂感已成為工作、企業和個人幸福的重要因素。

如何提升娛樂感?

1、玩遊戲,不僅提升娛樂感,還是最佳的學習手段

《美國陸軍》遊戲於2002年上線,現在的註冊用戶已達200多萬。通常每個週末都有近50萬人在虛擬的軍事演習世界裡奮戰。《美國陸軍》與其他眾多格鬥遊戲不同,因為它更注重“將團隊合作、價值觀和責任感作為達成目標的手段”。玩家首先要經過基本訓練,之後可以升級到小規模的多人遊戲模式,如果過關,就可以晉級特種作戰部隊。其中很多任務都需要團隊協作,比如援救戰俘、保護管道以及阻止向恐怖分子兜售軍火。玩家可以通過消滅敵人、保護其他士兵以及與組織裡倖存的士兵共同完成某項任務來得分。要是你犯了某些愚蠢的錯誤,比如無意中槍殺了無辜的百姓或者無視命令的話,你就會被關進虛擬的監獄或被驅逐出遊戲。

《美國陸軍》遊戲不僅滿足了士兵的娛樂需求,還提升了士兵的作戰能力,因為遊戲的設計完全遵循了實戰。

2003年《自然》雜誌刊登的一項重要研究發現,玩視頻遊戲能夠帶來諸多好處。在視覺感知測試中,遊戲玩家比非遊戲玩家的得分平均高30%,通過玩遊戲人們提高了自身識別環境變化以及瞬時的信息處理能力。

一項研究發現:“同不玩遊戲的醫生相比,每週至少玩3個小時遊戲的醫生做腹腔鏡手術的出錯率要低37%,而且速度要快27%。”

有些人可能擔心玩遊戲會影響個人智力、阻礙社會發展。事實上,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詹姆斯·保羅·吉《視頻遊戲教會了我們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及文化》一書作者認為,好的遊戲可能是最佳的學習手段,是體驗式學習和沉浸式學習的最好方法。

卡內基·梅隆大學美術學院和計算機科學學院協力創辦的娛樂技術中心,還設立了一個全新學位:娛樂技術碩士(MET),這是“一個將左腦和右腦思維相結合的研究生課程”。所學內容從程序設計到商業、即興表演等無所不包,學生最終獲得的不是文學或理學學位,而是跨學科學位。校方稱,該學位是“該領域學術研究的巔峰,因此比文學學位或理學學位的意義更大,其學術價值堪比MFA。

2、培養幽默感。

幽默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形式,幽默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培養高情商,並開發右腦思維。比如,戈爾曼和合益集團研究發現,在各個機構內,最具領導力的管理者往往幽默風趣,巧妙地運用幽默可以提高管理水平,減少敵意,消除偏見,緩解緊張氣氛,振奮士氣,以及溝通複雜的信息。大部分優秀高層管理人員的幽默感是中層管理人員的兩倍。

3、快樂,點燃創造力的引擎

快樂和幸福不一樣,幸福是有條件的,而快樂不需要條件。喜歡笑的人更富有創造性。神經系統科學家羅伯特·普羅文,《笑的科學研究》一書作者,從人類學和生理學的角度對歡笑進行了詳細闡釋。普羅文指出:歡笑能起到有氧健身的作用,可以激活心血管系統,提高心律,增加身體各器官的血液供應。他發現:“在健身儀器上鍛鍊十分鐘所達到的心跳水平,只需開懷大笑一分鐘就能實現。”

六、意義感:探尋人生的終極幸福

現代人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關注意義和價值,只有有意義的工作才能吸引優秀的人才。

美國著名作家雅各布·尼德曼說過:“我們生來就是要探尋人生意義,而不是來享樂的,除非玩樂深植於意義之中”。

猶太人維克多·弗蘭克爾是存在分析治療方法的創始人,對心理治療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的《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書,是20世紀影響力最大、最持久的作品。這本書開啟了探索人類靈魂的窗口,是人類追尋生命意義的指南。他以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親身經歷,以及獄友的境遇和心理為依據,完成了他的理論研究。他說:“人類最關心的不是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而是要探尋生命的意義。”人類生存的根本動力就是對人生意義的追求。弗蘭克爾和他的獄友在條件極度惡劣的集中營也努力尋找人生的意義和目標。他說,即使在苦難中,也可以發現生存的意義。

著名分子生物學家埃裡克·蘭德曾說,精神富足是對人生意義和人生目標的追求,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組成部分。在大部分人的物質需求已經得到滿足,精神世界更富價值。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注重人生意義和參加宗教活動,會降低患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經常去教堂做禮拜的人會更加長壽,還能減少自殺概率。

達特茅斯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患者的信念和對祈禱的信仰是決定心臟病患者生存概率的因素之一。

如何培養意義感?

1、心存感恩,表達謝意。

心懷感激會帶來很多好處。它會增強我們的幸福感,深化對人生意義的認識。

積極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及其他學者的研究表明,感激之情是個人幸福的一大關鍵。那些感激過去、珍惜當下的人,會更容易產生滿足感;而那些陷入痛苦、失望而難以自拔的人卻做不到這一點。

針對那些對人生中給予我們重大幫助的人,我們要登門表達感謝,這樣會讓對方記憶深刻,同時也會讓自己感覺更幸福。上天賜予了我們一切,我們要感謝大自然、國家、社會、公司、朋友、同事和家人,每日例行感謝,會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2、給自己一個安息日

大多數西方宗教都有一個安息日,每週的第七天,這是祈求寧靜、進行反思和誠心禱告的一天。我們也可以每週都抽出一天時間讓自己迴歸寧靜,不要工作,反思自己的一週工作和生活。

如果你很難將每週一次的安息日堅持下去,那麼你可以抽出1小時或者10分鐘時間,進行冥想,讓自己靜下來,放空自己。

3、尋找環行小路

如果你不喜歡冥想,不喜歡坐著不動,你可以尋找環形小路進行移動冥想,你可以通過放鬆的不停走動讓自己平靜下來、凝神靜思。

4、參與公益事業

你可以通過捐贈或者參加公益活動,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樣你會覺得自己活的更有價值和意義。

總結

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教授把企業家分為三代。

第一代企業家,沒有什麼學歷,趕上了好時代,市場充滿了機會,只要敢幹就能掙錢。

第二代企業家,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是知識理性,只靠上一代企業家的勇氣已經不行了,因為市場競爭激烈,需要用知識去分析市場,做出正確的選擇。

第三代企業家,是以喬布斯為代表的,具有很高藝術修養、審美品質的人,他們創造文化、創造美、附帶著產品去傳播美。他們引領了這個時代的未來。

這個世界上有三種人:創造文化和美的人、消費文化和美的人以及不在乎文化和美的人。你是哪一種人?

丹尼爾·平克的全新思維為我們適應新的時代指明瞭方向,我們不僅需要左腦的理性,更需要右腦的感性,只有掌握設計感、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娛樂感和意義感的人才能在未來取勝。

參考資料:

《全新思維》 作者:丹尼爾.平克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模型思維》 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