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

如果大家說起第一把突擊步槍,恐怕都會想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那充滿力量的槍身,方便操作的中間彈,都成為了讓AK47揚名天下的決定性因素。然而,AK47並非真正的第一款突擊步槍,真正意義的第一款突擊步槍,其實是蘇聯的死對頭,納粹德國所開發的StG44步槍。那麼這支StG44突擊步槍,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呢?

一.越來越短的交戰距離

第一次世界大戰,屬於靜態戰爭,敵我雙方以陣地戰為主要交戰模式。這就導致了步槍要打的遠,目的是為了打死對面的士兵。而衝進對方的塹壕之後,雙方的交戰距離就縮短到了50米之內,這就導致了衝鋒槍的直接出現。

然而到了一戰後這事情就滿擰了,因為大家發現,交戰距離怎麼越來越短了呢?確實,無論是俄國內戰,還是西班牙內戰,大家都發現雙方的交戰距離越來越短。作戰也不再是塹壕戰,而是機動突破,交戰距離幾乎是銳減到了400米之內,這個距離上,使用威力過大的全威力彈就有點浪費了。無論是德國的毛瑟步槍,俄國的莫辛納甘步槍,英國李恩費爾德步槍,或是美國的春田1903步槍,普遍有效射程都超過600米,標尺射程都在1000米左右。如此強的殺傷力的顯然一點意義都沒有。

"

如果大家說起第一把突擊步槍,恐怕都會想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那充滿力量的槍身,方便操作的中間彈,都成為了讓AK47揚名天下的決定性因素。然而,AK47並非真正的第一款突擊步槍,真正意義的第一款突擊步槍,其實是蘇聯的死對頭,納粹德國所開發的StG44步槍。那麼這支StG44突擊步槍,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呢?

一.越來越短的交戰距離

第一次世界大戰,屬於靜態戰爭,敵我雙方以陣地戰為主要交戰模式。這就導致了步槍要打的遠,目的是為了打死對面的士兵。而衝進對方的塹壕之後,雙方的交戰距離就縮短到了50米之內,這就導致了衝鋒槍的直接出現。

然而到了一戰後這事情就滿擰了,因為大家發現,交戰距離怎麼越來越短了呢?確實,無論是俄國內戰,還是西班牙內戰,大家都發現雙方的交戰距離越來越短。作戰也不再是塹壕戰,而是機動突破,交戰距離幾乎是銳減到了400米之內,這個距離上,使用威力過大的全威力彈就有點浪費了。無論是德國的毛瑟步槍,俄國的莫辛納甘步槍,英國李恩費爾德步槍,或是美國的春田1903步槍,普遍有效射程都超過600米,標尺射程都在1000米左右。如此強的殺傷力的顯然一點意義都沒有。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再一個問題,栓動式步槍雖然比滑膛槍好多了,但是射速是真成問題,即便是最優秀的射手,一分鐘能打出去20發子彈也就不錯了。那這個效率可就有點糟糕了,畢竟就算這個射手二十發裡打中15發,可是對方的步兵跟著坦克很快就衝過來了,這樣的話想要阻攔敵人就太困難了。而且沒有士兵可以保證自己隨時隨地打出這個效果,隨著體力和精力的下降,士兵就不能保證這個效率了。

"

如果大家說起第一把突擊步槍,恐怕都會想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那充滿力量的槍身,方便操作的中間彈,都成為了讓AK47揚名天下的決定性因素。然而,AK47並非真正的第一款突擊步槍,真正意義的第一款突擊步槍,其實是蘇聯的死對頭,納粹德國所開發的StG44步槍。那麼這支StG44突擊步槍,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呢?

一.越來越短的交戰距離

第一次世界大戰,屬於靜態戰爭,敵我雙方以陣地戰為主要交戰模式。這就導致了步槍要打的遠,目的是為了打死對面的士兵。而衝進對方的塹壕之後,雙方的交戰距離就縮短到了50米之內,這就導致了衝鋒槍的直接出現。

然而到了一戰後這事情就滿擰了,因為大家發現,交戰距離怎麼越來越短了呢?確實,無論是俄國內戰,還是西班牙內戰,大家都發現雙方的交戰距離越來越短。作戰也不再是塹壕戰,而是機動突破,交戰距離幾乎是銳減到了400米之內,這個距離上,使用威力過大的全威力彈就有點浪費了。無論是德國的毛瑟步槍,俄國的莫辛納甘步槍,英國李恩費爾德步槍,或是美國的春田1903步槍,普遍有效射程都超過600米,標尺射程都在1000米左右。如此強的殺傷力的顯然一點意義都沒有。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再一個問題,栓動式步槍雖然比滑膛槍好多了,但是射速是真成問題,即便是最優秀的射手,一分鐘能打出去20發子彈也就不錯了。那這個效率可就有點糟糕了,畢竟就算這個射手二十發裡打中15發,可是對方的步兵跟著坦克很快就衝過來了,這樣的話想要阻攔敵人就太困難了。而且沒有士兵可以保證自己隨時隨地打出這個效果,隨著體力和精力的下降,士兵就不能保證這個效率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普遍的做法就是多配衝鋒槍,士兵們端著衝鋒槍,坐著裝甲車,轉瞬就能橫掃敵人。可是全都用衝鋒槍也不好。畢竟衝鋒槍用的是手槍彈,那個年代的衝鋒槍受技術限制,做工也不是非常精良,能保證150米的那都是紙面數據。到了實戰裡有效射程能有個50米,那都是祖墳冒青煙。這樣的話,150米至400米之間就有一個火力空檔,一般來說這個空擋就得用機槍來進行壓制,但是就算是輕機槍,每個班撐死也就一挺,土豪的美國人也才三挺,剩下的就得靠半自動步槍來搞了。

"

如果大家說起第一把突擊步槍,恐怕都會想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那充滿力量的槍身,方便操作的中間彈,都成為了讓AK47揚名天下的決定性因素。然而,AK47並非真正的第一款突擊步槍,真正意義的第一款突擊步槍,其實是蘇聯的死對頭,納粹德國所開發的StG44步槍。那麼這支StG44突擊步槍,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呢?

一.越來越短的交戰距離

第一次世界大戰,屬於靜態戰爭,敵我雙方以陣地戰為主要交戰模式。這就導致了步槍要打的遠,目的是為了打死對面的士兵。而衝進對方的塹壕之後,雙方的交戰距離就縮短到了50米之內,這就導致了衝鋒槍的直接出現。

然而到了一戰後這事情就滿擰了,因為大家發現,交戰距離怎麼越來越短了呢?確實,無論是俄國內戰,還是西班牙內戰,大家都發現雙方的交戰距離越來越短。作戰也不再是塹壕戰,而是機動突破,交戰距離幾乎是銳減到了400米之內,這個距離上,使用威力過大的全威力彈就有點浪費了。無論是德國的毛瑟步槍,俄國的莫辛納甘步槍,英國李恩費爾德步槍,或是美國的春田1903步槍,普遍有效射程都超過600米,標尺射程都在1000米左右。如此強的殺傷力的顯然一點意義都沒有。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再一個問題,栓動式步槍雖然比滑膛槍好多了,但是射速是真成問題,即便是最優秀的射手,一分鐘能打出去20發子彈也就不錯了。那這個效率可就有點糟糕了,畢竟就算這個射手二十發裡打中15發,可是對方的步兵跟著坦克很快就衝過來了,這樣的話想要阻攔敵人就太困難了。而且沒有士兵可以保證自己隨時隨地打出這個效果,隨著體力和精力的下降,士兵就不能保證這個效率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普遍的做法就是多配衝鋒槍,士兵們端著衝鋒槍,坐著裝甲車,轉瞬就能橫掃敵人。可是全都用衝鋒槍也不好。畢竟衝鋒槍用的是手槍彈,那個年代的衝鋒槍受技術限制,做工也不是非常精良,能保證150米的那都是紙面數據。到了實戰裡有效射程能有個50米,那都是祖墳冒青煙。這樣的話,150米至400米之間就有一個火力空檔,一般來說這個空擋就得用機槍來進行壓制,但是就算是輕機槍,每個班撐死也就一挺,土豪的美國人也才三挺,剩下的就得靠半自動步槍來搞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可這樣一算,部隊就需要至少兩種口徑的彈藥,步槍、半自動步槍,機槍使用的是步槍彈,而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彈。如此一來部隊的子彈口徑未免太過雜亂,對於後勤的壓力很大,在緊張的戰鬥中,如果後勤送錯了,那就真的要了命了。基本上就是後勤不規範,士兵兩行淚。所以如何將基層部隊的子彈口徑集中到一種上,並且設計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點的武器就成了一個新課題。

二.劃時代的突擊步槍

這個課題最後被德國的槍械設計大師,雨果·施邁瑟所解決,他早就意識到了衝鋒槍的種種弊端。而德國陸軍也希望研發出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勢的武器。實驗證明二十世紀初的標準的步槍彈藥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當時的自動步槍和機槍一樣採用全威力彈,導致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其重量亦不方便單兵攜帶。到30年代後期,德國陸軍開始研究威力小一些的短藥筒彈藥,將衝鋒槍的特點結合到全自動步槍上,雖然射程不如步槍,但可保持比步槍輕便的特點並改善連發射擊精度,兼具傳統步槍射程精度與衝鋒槍方便攜帶、反應迅速、火力強大的優點。

此時黑內爾公司的設計師雨果·施邁瑟就接手了這個項目。1941年,經過反覆實驗後德國成功研製一種7.92×33毫米短彈。它的長度比當時的德軍7.92×57毫米標準步槍子彈短,彈頭更輕,發射火藥也較少,使單兵能攜帶更多發彈藥。單發彈頭在有效射程內的威力足以癱瘓一名敵軍,全自動火力密度直逼衝鋒槍,後座力亦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這類短彈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隨後能使用這種短槍彈的新型自動步槍很快被研製出來。

"

如果大家說起第一把突擊步槍,恐怕都會想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那充滿力量的槍身,方便操作的中間彈,都成為了讓AK47揚名天下的決定性因素。然而,AK47並非真正的第一款突擊步槍,真正意義的第一款突擊步槍,其實是蘇聯的死對頭,納粹德國所開發的StG44步槍。那麼這支StG44突擊步槍,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呢?

一.越來越短的交戰距離

第一次世界大戰,屬於靜態戰爭,敵我雙方以陣地戰為主要交戰模式。這就導致了步槍要打的遠,目的是為了打死對面的士兵。而衝進對方的塹壕之後,雙方的交戰距離就縮短到了50米之內,這就導致了衝鋒槍的直接出現。

然而到了一戰後這事情就滿擰了,因為大家發現,交戰距離怎麼越來越短了呢?確實,無論是俄國內戰,還是西班牙內戰,大家都發現雙方的交戰距離越來越短。作戰也不再是塹壕戰,而是機動突破,交戰距離幾乎是銳減到了400米之內,這個距離上,使用威力過大的全威力彈就有點浪費了。無論是德國的毛瑟步槍,俄國的莫辛納甘步槍,英國李恩費爾德步槍,或是美國的春田1903步槍,普遍有效射程都超過600米,標尺射程都在1000米左右。如此強的殺傷力的顯然一點意義都沒有。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再一個問題,栓動式步槍雖然比滑膛槍好多了,但是射速是真成問題,即便是最優秀的射手,一分鐘能打出去20發子彈也就不錯了。那這個效率可就有點糟糕了,畢竟就算這個射手二十發裡打中15發,可是對方的步兵跟著坦克很快就衝過來了,這樣的話想要阻攔敵人就太困難了。而且沒有士兵可以保證自己隨時隨地打出這個效果,隨著體力和精力的下降,士兵就不能保證這個效率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普遍的做法就是多配衝鋒槍,士兵們端著衝鋒槍,坐著裝甲車,轉瞬就能橫掃敵人。可是全都用衝鋒槍也不好。畢竟衝鋒槍用的是手槍彈,那個年代的衝鋒槍受技術限制,做工也不是非常精良,能保證150米的那都是紙面數據。到了實戰裡有效射程能有個50米,那都是祖墳冒青煙。這樣的話,150米至400米之間就有一個火力空檔,一般來說這個空擋就得用機槍來進行壓制,但是就算是輕機槍,每個班撐死也就一挺,土豪的美國人也才三挺,剩下的就得靠半自動步槍來搞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可這樣一算,部隊就需要至少兩種口徑的彈藥,步槍、半自動步槍,機槍使用的是步槍彈,而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彈。如此一來部隊的子彈口徑未免太過雜亂,對於後勤的壓力很大,在緊張的戰鬥中,如果後勤送錯了,那就真的要了命了。基本上就是後勤不規範,士兵兩行淚。所以如何將基層部隊的子彈口徑集中到一種上,並且設計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點的武器就成了一個新課題。

二.劃時代的突擊步槍

這個課題最後被德國的槍械設計大師,雨果·施邁瑟所解決,他早就意識到了衝鋒槍的種種弊端。而德國陸軍也希望研發出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勢的武器。實驗證明二十世紀初的標準的步槍彈藥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當時的自動步槍和機槍一樣採用全威力彈,導致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其重量亦不方便單兵攜帶。到30年代後期,德國陸軍開始研究威力小一些的短藥筒彈藥,將衝鋒槍的特點結合到全自動步槍上,雖然射程不如步槍,但可保持比步槍輕便的特點並改善連發射擊精度,兼具傳統步槍射程精度與衝鋒槍方便攜帶、反應迅速、火力強大的優點。

此時黑內爾公司的設計師雨果·施邁瑟就接手了這個項目。1941年,經過反覆實驗後德國成功研製一種7.92×33毫米短彈。它的長度比當時的德軍7.92×57毫米標準步槍子彈短,彈頭更輕,發射火藥也較少,使單兵能攜帶更多發彈藥。單發彈頭在有效射程內的威力足以癱瘓一名敵軍,全自動火力密度直逼衝鋒槍,後座力亦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這類短彈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隨後能使用這種短槍彈的新型自動步槍很快被研製出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1942年,這種被稱為MKB42的全自動步槍被開發了出來。該槍採用氣導式自動原理和槍栓偏轉式閉鎖方式,在擊發槍彈後,少部分氣體順著槍管上的小孔,經過導氣管導入機匣,用以推動槍栓向後,完成拋殼、重新上膛和再擊發的過程。其單發閉鎖系統使槍手在單發射擊模式時,能在有效射程內保持合理的精確度,並有全自動射擊模式以應付突發的近距離作戰。

"

如果大家說起第一把突擊步槍,恐怕都會想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那充滿力量的槍身,方便操作的中間彈,都成為了讓AK47揚名天下的決定性因素。然而,AK47並非真正的第一款突擊步槍,真正意義的第一款突擊步槍,其實是蘇聯的死對頭,納粹德國所開發的StG44步槍。那麼這支StG44突擊步槍,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呢?

一.越來越短的交戰距離

第一次世界大戰,屬於靜態戰爭,敵我雙方以陣地戰為主要交戰模式。這就導致了步槍要打的遠,目的是為了打死對面的士兵。而衝進對方的塹壕之後,雙方的交戰距離就縮短到了50米之內,這就導致了衝鋒槍的直接出現。

然而到了一戰後這事情就滿擰了,因為大家發現,交戰距離怎麼越來越短了呢?確實,無論是俄國內戰,還是西班牙內戰,大家都發現雙方的交戰距離越來越短。作戰也不再是塹壕戰,而是機動突破,交戰距離幾乎是銳減到了400米之內,這個距離上,使用威力過大的全威力彈就有點浪費了。無論是德國的毛瑟步槍,俄國的莫辛納甘步槍,英國李恩費爾德步槍,或是美國的春田1903步槍,普遍有效射程都超過600米,標尺射程都在1000米左右。如此強的殺傷力的顯然一點意義都沒有。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再一個問題,栓動式步槍雖然比滑膛槍好多了,但是射速是真成問題,即便是最優秀的射手,一分鐘能打出去20發子彈也就不錯了。那這個效率可就有點糟糕了,畢竟就算這個射手二十發裡打中15發,可是對方的步兵跟著坦克很快就衝過來了,這樣的話想要阻攔敵人就太困難了。而且沒有士兵可以保證自己隨時隨地打出這個效果,隨著體力和精力的下降,士兵就不能保證這個效率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普遍的做法就是多配衝鋒槍,士兵們端著衝鋒槍,坐著裝甲車,轉瞬就能橫掃敵人。可是全都用衝鋒槍也不好。畢竟衝鋒槍用的是手槍彈,那個年代的衝鋒槍受技術限制,做工也不是非常精良,能保證150米的那都是紙面數據。到了實戰裡有效射程能有個50米,那都是祖墳冒青煙。這樣的話,150米至400米之間就有一個火力空檔,一般來說這個空擋就得用機槍來進行壓制,但是就算是輕機槍,每個班撐死也就一挺,土豪的美國人也才三挺,剩下的就得靠半自動步槍來搞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可這樣一算,部隊就需要至少兩種口徑的彈藥,步槍、半自動步槍,機槍使用的是步槍彈,而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彈。如此一來部隊的子彈口徑未免太過雜亂,對於後勤的壓力很大,在緊張的戰鬥中,如果後勤送錯了,那就真的要了命了。基本上就是後勤不規範,士兵兩行淚。所以如何將基層部隊的子彈口徑集中到一種上,並且設計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點的武器就成了一個新課題。

二.劃時代的突擊步槍

這個課題最後被德國的槍械設計大師,雨果·施邁瑟所解決,他早就意識到了衝鋒槍的種種弊端。而德國陸軍也希望研發出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勢的武器。實驗證明二十世紀初的標準的步槍彈藥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當時的自動步槍和機槍一樣採用全威力彈,導致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其重量亦不方便單兵攜帶。到30年代後期,德國陸軍開始研究威力小一些的短藥筒彈藥,將衝鋒槍的特點結合到全自動步槍上,雖然射程不如步槍,但可保持比步槍輕便的特點並改善連發射擊精度,兼具傳統步槍射程精度與衝鋒槍方便攜帶、反應迅速、火力強大的優點。

此時黑內爾公司的設計師雨果·施邁瑟就接手了這個項目。1941年,經過反覆實驗後德國成功研製一種7.92×33毫米短彈。它的長度比當時的德軍7.92×57毫米標準步槍子彈短,彈頭更輕,發射火藥也較少,使單兵能攜帶更多發彈藥。單發彈頭在有效射程內的威力足以癱瘓一名敵軍,全自動火力密度直逼衝鋒槍,後座力亦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這類短彈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隨後能使用這種短槍彈的新型自動步槍很快被研製出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1942年,這種被稱為MKB42的全自動步槍被開發了出來。該槍採用氣導式自動原理和槍栓偏轉式閉鎖方式,在擊發槍彈後,少部分氣體順著槍管上的小孔,經過導氣管導入機匣,用以推動槍栓向後,完成拋殼、重新上膛和再擊發的過程。其單發閉鎖系統使槍手在單發射擊模式時,能在有效射程內保持合理的精確度,並有全自動射擊模式以應付突發的近距離作戰。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此外,該槍可有效壓制衝鋒槍射程外的敵方火力據點,將其壓制在掩體後方,密集的火力也大幅提高擊中敵方的機率,在笨重的班用輕機槍或者更多把的手動、半自動步槍以外提供了更方便的選擇,在當時同類輕武器中屬於劃時代的設計。而弧形彈匣能裝入30發子彈,比所有現役步槍和半自動步槍的載彈量更高,大大減少了士兵更換彈夾的次數。前置的瞻孔能讓士兵於光線不足的環境中大致上瞄準目標,雖然如此會犧牲掉部分遠距打擊的精確度,但畢竟此武器原初設計上並非是作為精確射擊之用,而為了彌補這項缺憾,早期版本亦可加裝光學瞄準鏡。最後,全槍大量採用衝壓工藝,生產成本較機械加工低和有效率,適合大規模生產。

"

如果大家說起第一把突擊步槍,恐怕都會想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那充滿力量的槍身,方便操作的中間彈,都成為了讓AK47揚名天下的決定性因素。然而,AK47並非真正的第一款突擊步槍,真正意義的第一款突擊步槍,其實是蘇聯的死對頭,納粹德國所開發的StG44步槍。那麼這支StG44突擊步槍,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呢?

一.越來越短的交戰距離

第一次世界大戰,屬於靜態戰爭,敵我雙方以陣地戰為主要交戰模式。這就導致了步槍要打的遠,目的是為了打死對面的士兵。而衝進對方的塹壕之後,雙方的交戰距離就縮短到了50米之內,這就導致了衝鋒槍的直接出現。

然而到了一戰後這事情就滿擰了,因為大家發現,交戰距離怎麼越來越短了呢?確實,無論是俄國內戰,還是西班牙內戰,大家都發現雙方的交戰距離越來越短。作戰也不再是塹壕戰,而是機動突破,交戰距離幾乎是銳減到了400米之內,這個距離上,使用威力過大的全威力彈就有點浪費了。無論是德國的毛瑟步槍,俄國的莫辛納甘步槍,英國李恩費爾德步槍,或是美國的春田1903步槍,普遍有效射程都超過600米,標尺射程都在1000米左右。如此強的殺傷力的顯然一點意義都沒有。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再一個問題,栓動式步槍雖然比滑膛槍好多了,但是射速是真成問題,即便是最優秀的射手,一分鐘能打出去20發子彈也就不錯了。那這個效率可就有點糟糕了,畢竟就算這個射手二十發裡打中15發,可是對方的步兵跟著坦克很快就衝過來了,這樣的話想要阻攔敵人就太困難了。而且沒有士兵可以保證自己隨時隨地打出這個效果,隨著體力和精力的下降,士兵就不能保證這個效率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普遍的做法就是多配衝鋒槍,士兵們端著衝鋒槍,坐著裝甲車,轉瞬就能橫掃敵人。可是全都用衝鋒槍也不好。畢竟衝鋒槍用的是手槍彈,那個年代的衝鋒槍受技術限制,做工也不是非常精良,能保證150米的那都是紙面數據。到了實戰裡有效射程能有個50米,那都是祖墳冒青煙。這樣的話,150米至400米之間就有一個火力空檔,一般來說這個空擋就得用機槍來進行壓制,但是就算是輕機槍,每個班撐死也就一挺,土豪的美國人也才三挺,剩下的就得靠半自動步槍來搞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可這樣一算,部隊就需要至少兩種口徑的彈藥,步槍、半自動步槍,機槍使用的是步槍彈,而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彈。如此一來部隊的子彈口徑未免太過雜亂,對於後勤的壓力很大,在緊張的戰鬥中,如果後勤送錯了,那就真的要了命了。基本上就是後勤不規範,士兵兩行淚。所以如何將基層部隊的子彈口徑集中到一種上,並且設計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點的武器就成了一個新課題。

二.劃時代的突擊步槍

這個課題最後被德國的槍械設計大師,雨果·施邁瑟所解決,他早就意識到了衝鋒槍的種種弊端。而德國陸軍也希望研發出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勢的武器。實驗證明二十世紀初的標準的步槍彈藥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當時的自動步槍和機槍一樣採用全威力彈,導致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其重量亦不方便單兵攜帶。到30年代後期,德國陸軍開始研究威力小一些的短藥筒彈藥,將衝鋒槍的特點結合到全自動步槍上,雖然射程不如步槍,但可保持比步槍輕便的特點並改善連發射擊精度,兼具傳統步槍射程精度與衝鋒槍方便攜帶、反應迅速、火力強大的優點。

此時黑內爾公司的設計師雨果·施邁瑟就接手了這個項目。1941年,經過反覆實驗後德國成功研製一種7.92×33毫米短彈。它的長度比當時的德軍7.92×57毫米標準步槍子彈短,彈頭更輕,發射火藥也較少,使單兵能攜帶更多發彈藥。單發彈頭在有效射程內的威力足以癱瘓一名敵軍,全自動火力密度直逼衝鋒槍,後座力亦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這類短彈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隨後能使用這種短槍彈的新型自動步槍很快被研製出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1942年,這種被稱為MKB42的全自動步槍被開發了出來。該槍採用氣導式自動原理和槍栓偏轉式閉鎖方式,在擊發槍彈後,少部分氣體順著槍管上的小孔,經過導氣管導入機匣,用以推動槍栓向後,完成拋殼、重新上膛和再擊發的過程。其單發閉鎖系統使槍手在單發射擊模式時,能在有效射程內保持合理的精確度,並有全自動射擊模式以應付突發的近距離作戰。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此外,該槍可有效壓制衝鋒槍射程外的敵方火力據點,將其壓制在掩體後方,密集的火力也大幅提高擊中敵方的機率,在笨重的班用輕機槍或者更多把的手動、半自動步槍以外提供了更方便的選擇,在當時同類輕武器中屬於劃時代的設計。而弧形彈匣能裝入30發子彈,比所有現役步槍和半自動步槍的載彈量更高,大大減少了士兵更換彈夾的次數。前置的瞻孔能讓士兵於光線不足的環境中大致上瞄準目標,雖然如此會犧牲掉部分遠距打擊的精確度,但畢竟此武器原初設計上並非是作為精確射擊之用,而為了彌補這項缺憾,早期版本亦可加裝光學瞄準鏡。最後,全槍大量採用衝壓工藝,生產成本較機械加工低和有效率,適合大規模生產。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現在這種自動步槍已經完全經過了測試,並且通過小批量投入,在戰場上證明了它的可靠性。現在剩下的就是拿給希特勒驗收了,這才是讓雨果和德國軍方最為頭疼的。因為希特勒這個時候已經處於一種精神不正常的狀態,地圖上畫個圈就是個要塞,畫條線就是防線,上到軍備開發,戰略制定,下到一個步兵連的擺放都要經過他的許可,那麼這種步槍到底能不能過審呢?

三.從被禁制到量產

很不幸的是,希特勒嚴禁生產這種武器,因為他沒有意識到,戰爭的模式已經變了。這位陸軍下士出身的元首,厭惡的看著眼前的步槍,心說這玩意射速沒有衝鋒槍高,射程也沒有步槍高,要了有什麼用?於是希特勒禁止生產這種不倫不類的武器,認為它一無是處。但是軍方為了繞過希特勒,把這種槍經過改進後,以MP43衝鋒槍的名義開始生產。

"

如果大家說起第一把突擊步槍,恐怕都會想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那充滿力量的槍身,方便操作的中間彈,都成為了讓AK47揚名天下的決定性因素。然而,AK47並非真正的第一款突擊步槍,真正意義的第一款突擊步槍,其實是蘇聯的死對頭,納粹德國所開發的StG44步槍。那麼這支StG44突擊步槍,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呢?

一.越來越短的交戰距離

第一次世界大戰,屬於靜態戰爭,敵我雙方以陣地戰為主要交戰模式。這就導致了步槍要打的遠,目的是為了打死對面的士兵。而衝進對方的塹壕之後,雙方的交戰距離就縮短到了50米之內,這就導致了衝鋒槍的直接出現。

然而到了一戰後這事情就滿擰了,因為大家發現,交戰距離怎麼越來越短了呢?確實,無論是俄國內戰,還是西班牙內戰,大家都發現雙方的交戰距離越來越短。作戰也不再是塹壕戰,而是機動突破,交戰距離幾乎是銳減到了400米之內,這個距離上,使用威力過大的全威力彈就有點浪費了。無論是德國的毛瑟步槍,俄國的莫辛納甘步槍,英國李恩費爾德步槍,或是美國的春田1903步槍,普遍有效射程都超過600米,標尺射程都在1000米左右。如此強的殺傷力的顯然一點意義都沒有。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再一個問題,栓動式步槍雖然比滑膛槍好多了,但是射速是真成問題,即便是最優秀的射手,一分鐘能打出去20發子彈也就不錯了。那這個效率可就有點糟糕了,畢竟就算這個射手二十發裡打中15發,可是對方的步兵跟著坦克很快就衝過來了,這樣的話想要阻攔敵人就太困難了。而且沒有士兵可以保證自己隨時隨地打出這個效果,隨著體力和精力的下降,士兵就不能保證這個效率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普遍的做法就是多配衝鋒槍,士兵們端著衝鋒槍,坐著裝甲車,轉瞬就能橫掃敵人。可是全都用衝鋒槍也不好。畢竟衝鋒槍用的是手槍彈,那個年代的衝鋒槍受技術限制,做工也不是非常精良,能保證150米的那都是紙面數據。到了實戰裡有效射程能有個50米,那都是祖墳冒青煙。這樣的話,150米至400米之間就有一個火力空檔,一般來說這個空擋就得用機槍來進行壓制,但是就算是輕機槍,每個班撐死也就一挺,土豪的美國人也才三挺,剩下的就得靠半自動步槍來搞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可這樣一算,部隊就需要至少兩種口徑的彈藥,步槍、半自動步槍,機槍使用的是步槍彈,而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彈。如此一來部隊的子彈口徑未免太過雜亂,對於後勤的壓力很大,在緊張的戰鬥中,如果後勤送錯了,那就真的要了命了。基本上就是後勤不規範,士兵兩行淚。所以如何將基層部隊的子彈口徑集中到一種上,並且設計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點的武器就成了一個新課題。

二.劃時代的突擊步槍

這個課題最後被德國的槍械設計大師,雨果·施邁瑟所解決,他早就意識到了衝鋒槍的種種弊端。而德國陸軍也希望研發出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勢的武器。實驗證明二十世紀初的標準的步槍彈藥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當時的自動步槍和機槍一樣採用全威力彈,導致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其重量亦不方便單兵攜帶。到30年代後期,德國陸軍開始研究威力小一些的短藥筒彈藥,將衝鋒槍的特點結合到全自動步槍上,雖然射程不如步槍,但可保持比步槍輕便的特點並改善連發射擊精度,兼具傳統步槍射程精度與衝鋒槍方便攜帶、反應迅速、火力強大的優點。

此時黑內爾公司的設計師雨果·施邁瑟就接手了這個項目。1941年,經過反覆實驗後德國成功研製一種7.92×33毫米短彈。它的長度比當時的德軍7.92×57毫米標準步槍子彈短,彈頭更輕,發射火藥也較少,使單兵能攜帶更多發彈藥。單發彈頭在有效射程內的威力足以癱瘓一名敵軍,全自動火力密度直逼衝鋒槍,後座力亦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這類短彈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隨後能使用這種短槍彈的新型自動步槍很快被研製出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1942年,這種被稱為MKB42的全自動步槍被開發了出來。該槍採用氣導式自動原理和槍栓偏轉式閉鎖方式,在擊發槍彈後,少部分氣體順著槍管上的小孔,經過導氣管導入機匣,用以推動槍栓向後,完成拋殼、重新上膛和再擊發的過程。其單發閉鎖系統使槍手在單發射擊模式時,能在有效射程內保持合理的精確度,並有全自動射擊模式以應付突發的近距離作戰。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此外,該槍可有效壓制衝鋒槍射程外的敵方火力據點,將其壓制在掩體後方,密集的火力也大幅提高擊中敵方的機率,在笨重的班用輕機槍或者更多把的手動、半自動步槍以外提供了更方便的選擇,在當時同類輕武器中屬於劃時代的設計。而弧形彈匣能裝入30發子彈,比所有現役步槍和半自動步槍的載彈量更高,大大減少了士兵更換彈夾的次數。前置的瞻孔能讓士兵於光線不足的環境中大致上瞄準目標,雖然如此會犧牲掉部分遠距打擊的精確度,但畢竟此武器原初設計上並非是作為精確射擊之用,而為了彌補這項缺憾,早期版本亦可加裝光學瞄準鏡。最後,全槍大量採用衝壓工藝,生產成本較機械加工低和有效率,適合大規模生產。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現在這種自動步槍已經完全經過了測試,並且通過小批量投入,在戰場上證明了它的可靠性。現在剩下的就是拿給希特勒驗收了,這才是讓雨果和德國軍方最為頭疼的。因為希特勒這個時候已經處於一種精神不正常的狀態,地圖上畫個圈就是個要塞,畫條線就是防線,上到軍備開發,戰略制定,下到一個步兵連的擺放都要經過他的許可,那麼這種步槍到底能不能過審呢?

三.從被禁制到量產

很不幸的是,希特勒嚴禁生產這種武器,因為他沒有意識到,戰爭的模式已經變了。這位陸軍下士出身的元首,厭惡的看著眼前的步槍,心說這玩意射速沒有衝鋒槍高,射程也沒有步槍高,要了有什麼用?於是希特勒禁止生產這種不倫不類的武器,認為它一無是處。但是軍方為了繞過希特勒,把這種槍經過改進後,以MP43衝鋒槍的名義開始生產。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神經失常的希特勒顯然沒注意軍方這個小手段,於是軍方夢寐以求的劃時代槍械就這樣投入了。雖然說是衝鋒槍,但用的都是中間威力彈,威力和射程都接近於步槍。該槍抵達前線士兵手中後,立刻得到了士兵們的好評,因為這種槍不僅有性能優勢,而且便於操控,能夠有效的壓制敵人。隨後這種槍經過一些修改後,改名為MP44,生產了更多交給部隊。

"

如果大家說起第一把突擊步槍,恐怕都會想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那充滿力量的槍身,方便操作的中間彈,都成為了讓AK47揚名天下的決定性因素。然而,AK47並非真正的第一款突擊步槍,真正意義的第一款突擊步槍,其實是蘇聯的死對頭,納粹德國所開發的StG44步槍。那麼這支StG44突擊步槍,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呢?

一.越來越短的交戰距離

第一次世界大戰,屬於靜態戰爭,敵我雙方以陣地戰為主要交戰模式。這就導致了步槍要打的遠,目的是為了打死對面的士兵。而衝進對方的塹壕之後,雙方的交戰距離就縮短到了50米之內,這就導致了衝鋒槍的直接出現。

然而到了一戰後這事情就滿擰了,因為大家發現,交戰距離怎麼越來越短了呢?確實,無論是俄國內戰,還是西班牙內戰,大家都發現雙方的交戰距離越來越短。作戰也不再是塹壕戰,而是機動突破,交戰距離幾乎是銳減到了400米之內,這個距離上,使用威力過大的全威力彈就有點浪費了。無論是德國的毛瑟步槍,俄國的莫辛納甘步槍,英國李恩費爾德步槍,或是美國的春田1903步槍,普遍有效射程都超過600米,標尺射程都在1000米左右。如此強的殺傷力的顯然一點意義都沒有。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再一個問題,栓動式步槍雖然比滑膛槍好多了,但是射速是真成問題,即便是最優秀的射手,一分鐘能打出去20發子彈也就不錯了。那這個效率可就有點糟糕了,畢竟就算這個射手二十發裡打中15發,可是對方的步兵跟著坦克很快就衝過來了,這樣的話想要阻攔敵人就太困難了。而且沒有士兵可以保證自己隨時隨地打出這個效果,隨著體力和精力的下降,士兵就不能保證這個效率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普遍的做法就是多配衝鋒槍,士兵們端著衝鋒槍,坐著裝甲車,轉瞬就能橫掃敵人。可是全都用衝鋒槍也不好。畢竟衝鋒槍用的是手槍彈,那個年代的衝鋒槍受技術限制,做工也不是非常精良,能保證150米的那都是紙面數據。到了實戰裡有效射程能有個50米,那都是祖墳冒青煙。這樣的話,150米至400米之間就有一個火力空檔,一般來說這個空擋就得用機槍來進行壓制,但是就算是輕機槍,每個班撐死也就一挺,土豪的美國人也才三挺,剩下的就得靠半自動步槍來搞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可這樣一算,部隊就需要至少兩種口徑的彈藥,步槍、半自動步槍,機槍使用的是步槍彈,而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彈。如此一來部隊的子彈口徑未免太過雜亂,對於後勤的壓力很大,在緊張的戰鬥中,如果後勤送錯了,那就真的要了命了。基本上就是後勤不規範,士兵兩行淚。所以如何將基層部隊的子彈口徑集中到一種上,並且設計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點的武器就成了一個新課題。

二.劃時代的突擊步槍

這個課題最後被德國的槍械設計大師,雨果·施邁瑟所解決,他早就意識到了衝鋒槍的種種弊端。而德國陸軍也希望研發出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勢的武器。實驗證明二十世紀初的標準的步槍彈藥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當時的自動步槍和機槍一樣採用全威力彈,導致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其重量亦不方便單兵攜帶。到30年代後期,德國陸軍開始研究威力小一些的短藥筒彈藥,將衝鋒槍的特點結合到全自動步槍上,雖然射程不如步槍,但可保持比步槍輕便的特點並改善連發射擊精度,兼具傳統步槍射程精度與衝鋒槍方便攜帶、反應迅速、火力強大的優點。

此時黑內爾公司的設計師雨果·施邁瑟就接手了這個項目。1941年,經過反覆實驗後德國成功研製一種7.92×33毫米短彈。它的長度比當時的德軍7.92×57毫米標準步槍子彈短,彈頭更輕,發射火藥也較少,使單兵能攜帶更多發彈藥。單發彈頭在有效射程內的威力足以癱瘓一名敵軍,全自動火力密度直逼衝鋒槍,後座力亦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這類短彈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隨後能使用這種短槍彈的新型自動步槍很快被研製出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1942年,這種被稱為MKB42的全自動步槍被開發了出來。該槍採用氣導式自動原理和槍栓偏轉式閉鎖方式,在擊發槍彈後,少部分氣體順著槍管上的小孔,經過導氣管導入機匣,用以推動槍栓向後,完成拋殼、重新上膛和再擊發的過程。其單發閉鎖系統使槍手在單發射擊模式時,能在有效射程內保持合理的精確度,並有全自動射擊模式以應付突發的近距離作戰。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此外,該槍可有效壓制衝鋒槍射程外的敵方火力據點,將其壓制在掩體後方,密集的火力也大幅提高擊中敵方的機率,在笨重的班用輕機槍或者更多把的手動、半自動步槍以外提供了更方便的選擇,在當時同類輕武器中屬於劃時代的設計。而弧形彈匣能裝入30發子彈,比所有現役步槍和半自動步槍的載彈量更高,大大減少了士兵更換彈夾的次數。前置的瞻孔能讓士兵於光線不足的環境中大致上瞄準目標,雖然如此會犧牲掉部分遠距打擊的精確度,但畢竟此武器原初設計上並非是作為精確射擊之用,而為了彌補這項缺憾,早期版本亦可加裝光學瞄準鏡。最後,全槍大量採用衝壓工藝,生產成本較機械加工低和有效率,適合大規模生產。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現在這種自動步槍已經完全經過了測試,並且通過小批量投入,在戰場上證明了它的可靠性。現在剩下的就是拿給希特勒驗收了,這才是讓雨果和德國軍方最為頭疼的。因為希特勒這個時候已經處於一種精神不正常的狀態,地圖上畫個圈就是個要塞,畫條線就是防線,上到軍備開發,戰略制定,下到一個步兵連的擺放都要經過他的許可,那麼這種步槍到底能不能過審呢?

三.從被禁制到量產

很不幸的是,希特勒嚴禁生產這種武器,因為他沒有意識到,戰爭的模式已經變了。這位陸軍下士出身的元首,厭惡的看著眼前的步槍,心說這玩意射速沒有衝鋒槍高,射程也沒有步槍高,要了有什麼用?於是希特勒禁止生產這種不倫不類的武器,認為它一無是處。但是軍方為了繞過希特勒,把這種槍經過改進後,以MP43衝鋒槍的名義開始生產。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神經失常的希特勒顯然沒注意軍方這個小手段,於是軍方夢寐以求的劃時代槍械就這樣投入了。雖然說是衝鋒槍,但用的都是中間威力彈,威力和射程都接近於步槍。該槍抵達前線士兵手中後,立刻得到了士兵們的好評,因為這種槍不僅有性能優勢,而且便於操控,能夠有效的壓制敵人。隨後這種槍經過一些修改後,改名為MP44,生產了更多交給部隊。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而當希特勒來到前線視察時,他詢問士兵們需要什麼,士兵們異口同聲的告訴他,我們需要更多的MP44!希特勒異常詫異,MP44?這是個啥玩兒意?希特勒立刻追問這是什麼東西?東線士兵立刻拿出了MP44,希特勒打眼一看,這不是我禁止生產的東西嗎?希特勒當場勃然大怒,但是軍官們早有準備,立刻安排士兵給希特勒現場演示這種武器。

"

如果大家說起第一把突擊步槍,恐怕都會想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那充滿力量的槍身,方便操作的中間彈,都成為了讓AK47揚名天下的決定性因素。然而,AK47並非真正的第一款突擊步槍,真正意義的第一款突擊步槍,其實是蘇聯的死對頭,納粹德國所開發的StG44步槍。那麼這支StG44突擊步槍,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呢?

一.越來越短的交戰距離

第一次世界大戰,屬於靜態戰爭,敵我雙方以陣地戰為主要交戰模式。這就導致了步槍要打的遠,目的是為了打死對面的士兵。而衝進對方的塹壕之後,雙方的交戰距離就縮短到了50米之內,這就導致了衝鋒槍的直接出現。

然而到了一戰後這事情就滿擰了,因為大家發現,交戰距離怎麼越來越短了呢?確實,無論是俄國內戰,還是西班牙內戰,大家都發現雙方的交戰距離越來越短。作戰也不再是塹壕戰,而是機動突破,交戰距離幾乎是銳減到了400米之內,這個距離上,使用威力過大的全威力彈就有點浪費了。無論是德國的毛瑟步槍,俄國的莫辛納甘步槍,英國李恩費爾德步槍,或是美國的春田1903步槍,普遍有效射程都超過600米,標尺射程都在1000米左右。如此強的殺傷力的顯然一點意義都沒有。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再一個問題,栓動式步槍雖然比滑膛槍好多了,但是射速是真成問題,即便是最優秀的射手,一分鐘能打出去20發子彈也就不錯了。那這個效率可就有點糟糕了,畢竟就算這個射手二十發裡打中15發,可是對方的步兵跟著坦克很快就衝過來了,這樣的話想要阻攔敵人就太困難了。而且沒有士兵可以保證自己隨時隨地打出這個效果,隨著體力和精力的下降,士兵就不能保證這個效率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普遍的做法就是多配衝鋒槍,士兵們端著衝鋒槍,坐著裝甲車,轉瞬就能橫掃敵人。可是全都用衝鋒槍也不好。畢竟衝鋒槍用的是手槍彈,那個年代的衝鋒槍受技術限制,做工也不是非常精良,能保證150米的那都是紙面數據。到了實戰裡有效射程能有個50米,那都是祖墳冒青煙。這樣的話,150米至400米之間就有一個火力空檔,一般來說這個空擋就得用機槍來進行壓制,但是就算是輕機槍,每個班撐死也就一挺,土豪的美國人也才三挺,剩下的就得靠半自動步槍來搞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可這樣一算,部隊就需要至少兩種口徑的彈藥,步槍、半自動步槍,機槍使用的是步槍彈,而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彈。如此一來部隊的子彈口徑未免太過雜亂,對於後勤的壓力很大,在緊張的戰鬥中,如果後勤送錯了,那就真的要了命了。基本上就是後勤不規範,士兵兩行淚。所以如何將基層部隊的子彈口徑集中到一種上,並且設計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點的武器就成了一個新課題。

二.劃時代的突擊步槍

這個課題最後被德國的槍械設計大師,雨果·施邁瑟所解決,他早就意識到了衝鋒槍的種種弊端。而德國陸軍也希望研發出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勢的武器。實驗證明二十世紀初的標準的步槍彈藥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當時的自動步槍和機槍一樣採用全威力彈,導致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其重量亦不方便單兵攜帶。到30年代後期,德國陸軍開始研究威力小一些的短藥筒彈藥,將衝鋒槍的特點結合到全自動步槍上,雖然射程不如步槍,但可保持比步槍輕便的特點並改善連發射擊精度,兼具傳統步槍射程精度與衝鋒槍方便攜帶、反應迅速、火力強大的優點。

此時黑內爾公司的設計師雨果·施邁瑟就接手了這個項目。1941年,經過反覆實驗後德國成功研製一種7.92×33毫米短彈。它的長度比當時的德軍7.92×57毫米標準步槍子彈短,彈頭更輕,發射火藥也較少,使單兵能攜帶更多發彈藥。單發彈頭在有效射程內的威力足以癱瘓一名敵軍,全自動火力密度直逼衝鋒槍,後座力亦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這類短彈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隨後能使用這種短槍彈的新型自動步槍很快被研製出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1942年,這種被稱為MKB42的全自動步槍被開發了出來。該槍採用氣導式自動原理和槍栓偏轉式閉鎖方式,在擊發槍彈後,少部分氣體順著槍管上的小孔,經過導氣管導入機匣,用以推動槍栓向後,完成拋殼、重新上膛和再擊發的過程。其單發閉鎖系統使槍手在單發射擊模式時,能在有效射程內保持合理的精確度,並有全自動射擊模式以應付突發的近距離作戰。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此外,該槍可有效壓制衝鋒槍射程外的敵方火力據點,將其壓制在掩體後方,密集的火力也大幅提高擊中敵方的機率,在笨重的班用輕機槍或者更多把的手動、半自動步槍以外提供了更方便的選擇,在當時同類輕武器中屬於劃時代的設計。而弧形彈匣能裝入30發子彈,比所有現役步槍和半自動步槍的載彈量更高,大大減少了士兵更換彈夾的次數。前置的瞻孔能讓士兵於光線不足的環境中大致上瞄準目標,雖然如此會犧牲掉部分遠距打擊的精確度,但畢竟此武器原初設計上並非是作為精確射擊之用,而為了彌補這項缺憾,早期版本亦可加裝光學瞄準鏡。最後,全槍大量採用衝壓工藝,生產成本較機械加工低和有效率,適合大規模生產。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現在這種自動步槍已經完全經過了測試,並且通過小批量投入,在戰場上證明了它的可靠性。現在剩下的就是拿給希特勒驗收了,這才是讓雨果和德國軍方最為頭疼的。因為希特勒這個時候已經處於一種精神不正常的狀態,地圖上畫個圈就是個要塞,畫條線就是防線,上到軍備開發,戰略制定,下到一個步兵連的擺放都要經過他的許可,那麼這種步槍到底能不能過審呢?

三.從被禁制到量產

很不幸的是,希特勒嚴禁生產這種武器,因為他沒有意識到,戰爭的模式已經變了。這位陸軍下士出身的元首,厭惡的看著眼前的步槍,心說這玩意射速沒有衝鋒槍高,射程也沒有步槍高,要了有什麼用?於是希特勒禁止生產這種不倫不類的武器,認為它一無是處。但是軍方為了繞過希特勒,把這種槍經過改進後,以MP43衝鋒槍的名義開始生產。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神經失常的希特勒顯然沒注意軍方這個小手段,於是軍方夢寐以求的劃時代槍械就這樣投入了。雖然說是衝鋒槍,但用的都是中間威力彈,威力和射程都接近於步槍。該槍抵達前線士兵手中後,立刻得到了士兵們的好評,因為這種槍不僅有性能優勢,而且便於操控,能夠有效的壓制敵人。隨後這種槍經過一些修改後,改名為MP44,生產了更多交給部隊。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而當希特勒來到前線視察時,他詢問士兵們需要什麼,士兵們異口同聲的告訴他,我們需要更多的MP44!希特勒異常詫異,MP44?這是個啥玩兒意?希特勒立刻追問這是什麼東西?東線士兵立刻拿出了MP44,希特勒打眼一看,這不是我禁止生產的東西嗎?希特勒當場勃然大怒,但是軍官們早有準備,立刻安排士兵給希特勒現場演示這種武器。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看過演示後,希特勒才終於意識到,自己大錯特錯了,這種武器效果斐然了,顯然價值極高。於是希特勒立刻命令將這種武器改名為Sturmgewehr44,也就是44型突擊步槍,簡稱為StG44突擊步槍。不過因為此時德國已經瀕臨戰敗,所以StG44突擊步槍只是生產40萬支。但是這種突擊步槍在戰場上給盟軍和蘇軍士兵帶來的感受是震撼的,實戰中三四個手持StG44突擊步槍的德軍士兵,就能壓制一個手持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的美軍步兵班,或是更多的手持波波沙的蘇軍士兵。

"

如果大家說起第一把突擊步槍,恐怕都會想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那充滿力量的槍身,方便操作的中間彈,都成為了讓AK47揚名天下的決定性因素。然而,AK47並非真正的第一款突擊步槍,真正意義的第一款突擊步槍,其實是蘇聯的死對頭,納粹德國所開發的StG44步槍。那麼這支StG44突擊步槍,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呢?

一.越來越短的交戰距離

第一次世界大戰,屬於靜態戰爭,敵我雙方以陣地戰為主要交戰模式。這就導致了步槍要打的遠,目的是為了打死對面的士兵。而衝進對方的塹壕之後,雙方的交戰距離就縮短到了50米之內,這就導致了衝鋒槍的直接出現。

然而到了一戰後這事情就滿擰了,因為大家發現,交戰距離怎麼越來越短了呢?確實,無論是俄國內戰,還是西班牙內戰,大家都發現雙方的交戰距離越來越短。作戰也不再是塹壕戰,而是機動突破,交戰距離幾乎是銳減到了400米之內,這個距離上,使用威力過大的全威力彈就有點浪費了。無論是德國的毛瑟步槍,俄國的莫辛納甘步槍,英國李恩費爾德步槍,或是美國的春田1903步槍,普遍有效射程都超過600米,標尺射程都在1000米左右。如此強的殺傷力的顯然一點意義都沒有。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再一個問題,栓動式步槍雖然比滑膛槍好多了,但是射速是真成問題,即便是最優秀的射手,一分鐘能打出去20發子彈也就不錯了。那這個效率可就有點糟糕了,畢竟就算這個射手二十發裡打中15發,可是對方的步兵跟著坦克很快就衝過來了,這樣的話想要阻攔敵人就太困難了。而且沒有士兵可以保證自己隨時隨地打出這個效果,隨著體力和精力的下降,士兵就不能保證這個效率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普遍的做法就是多配衝鋒槍,士兵們端著衝鋒槍,坐著裝甲車,轉瞬就能橫掃敵人。可是全都用衝鋒槍也不好。畢竟衝鋒槍用的是手槍彈,那個年代的衝鋒槍受技術限制,做工也不是非常精良,能保證150米的那都是紙面數據。到了實戰裡有效射程能有個50米,那都是祖墳冒青煙。這樣的話,150米至400米之間就有一個火力空檔,一般來說這個空擋就得用機槍來進行壓制,但是就算是輕機槍,每個班撐死也就一挺,土豪的美國人也才三挺,剩下的就得靠半自動步槍來搞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可這樣一算,部隊就需要至少兩種口徑的彈藥,步槍、半自動步槍,機槍使用的是步槍彈,而衝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彈。如此一來部隊的子彈口徑未免太過雜亂,對於後勤的壓力很大,在緊張的戰鬥中,如果後勤送錯了,那就真的要了命了。基本上就是後勤不規範,士兵兩行淚。所以如何將基層部隊的子彈口徑集中到一種上,並且設計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點的武器就成了一個新課題。

二.劃時代的突擊步槍

這個課題最後被德國的槍械設計大師,雨果·施邁瑟所解決,他早就意識到了衝鋒槍的種種弊端。而德國陸軍也希望研發出一種,結合步槍和衝鋒槍優勢的武器。實驗證明二十世紀初的標準的步槍彈藥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當時的自動步槍和機槍一樣採用全威力彈,導致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其重量亦不方便單兵攜帶。到30年代後期,德國陸軍開始研究威力小一些的短藥筒彈藥,將衝鋒槍的特點結合到全自動步槍上,雖然射程不如步槍,但可保持比步槍輕便的特點並改善連發射擊精度,兼具傳統步槍射程精度與衝鋒槍方便攜帶、反應迅速、火力強大的優點。

此時黑內爾公司的設計師雨果·施邁瑟就接手了這個項目。1941年,經過反覆實驗後德國成功研製一種7.92×33毫米短彈。它的長度比當時的德軍7.92×57毫米標準步槍子彈短,彈頭更輕,發射火藥也較少,使單兵能攜帶更多發彈藥。單發彈頭在有效射程內的威力足以癱瘓一名敵軍,全自動火力密度直逼衝鋒槍,後座力亦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這類短彈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隨後能使用這種短槍彈的新型自動步槍很快被研製出來。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1942年,這種被稱為MKB42的全自動步槍被開發了出來。該槍採用氣導式自動原理和槍栓偏轉式閉鎖方式,在擊發槍彈後,少部分氣體順著槍管上的小孔,經過導氣管導入機匣,用以推動槍栓向後,完成拋殼、重新上膛和再擊發的過程。其單發閉鎖系統使槍手在單發射擊模式時,能在有效射程內保持合理的精確度,並有全自動射擊模式以應付突發的近距離作戰。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此外,該槍可有效壓制衝鋒槍射程外的敵方火力據點,將其壓制在掩體後方,密集的火力也大幅提高擊中敵方的機率,在笨重的班用輕機槍或者更多把的手動、半自動步槍以外提供了更方便的選擇,在當時同類輕武器中屬於劃時代的設計。而弧形彈匣能裝入30發子彈,比所有現役步槍和半自動步槍的載彈量更高,大大減少了士兵更換彈夾的次數。前置的瞻孔能讓士兵於光線不足的環境中大致上瞄準目標,雖然如此會犧牲掉部分遠距打擊的精確度,但畢竟此武器原初設計上並非是作為精確射擊之用,而為了彌補這項缺憾,早期版本亦可加裝光學瞄準鏡。最後,全槍大量採用衝壓工藝,生產成本較機械加工低和有效率,適合大規模生產。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現在這種自動步槍已經完全經過了測試,並且通過小批量投入,在戰場上證明了它的可靠性。現在剩下的就是拿給希特勒驗收了,這才是讓雨果和德國軍方最為頭疼的。因為希特勒這個時候已經處於一種精神不正常的狀態,地圖上畫個圈就是個要塞,畫條線就是防線,上到軍備開發,戰略制定,下到一個步兵連的擺放都要經過他的許可,那麼這種步槍到底能不能過審呢?

三.從被禁制到量產

很不幸的是,希特勒嚴禁生產這種武器,因為他沒有意識到,戰爭的模式已經變了。這位陸軍下士出身的元首,厭惡的看著眼前的步槍,心說這玩意射速沒有衝鋒槍高,射程也沒有步槍高,要了有什麼用?於是希特勒禁止生產這種不倫不類的武器,認為它一無是處。但是軍方為了繞過希特勒,把這種槍經過改進後,以MP43衝鋒槍的名義開始生產。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神經失常的希特勒顯然沒注意軍方這個小手段,於是軍方夢寐以求的劃時代槍械就這樣投入了。雖然說是衝鋒槍,但用的都是中間威力彈,威力和射程都接近於步槍。該槍抵達前線士兵手中後,立刻得到了士兵們的好評,因為這種槍不僅有性能優勢,而且便於操控,能夠有效的壓制敵人。隨後這種槍經過一些修改後,改名為MP44,生產了更多交給部隊。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而當希特勒來到前線視察時,他詢問士兵們需要什麼,士兵們異口同聲的告訴他,我們需要更多的MP44!希特勒異常詫異,MP44?這是個啥玩兒意?希特勒立刻追問這是什麼東西?東線士兵立刻拿出了MP44,希特勒打眼一看,這不是我禁止生產的東西嗎?希特勒當場勃然大怒,但是軍官們早有準備,立刻安排士兵給希特勒現場演示這種武器。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看過演示後,希特勒才終於意識到,自己大錯特錯了,這種武器效果斐然了,顯然價值極高。於是希特勒立刻命令將這種武器改名為Sturmgewehr44,也就是44型突擊步槍,簡稱為StG44突擊步槍。不過因為此時德國已經瀕臨戰敗,所以StG44突擊步槍只是生產40萬支。但是這種突擊步槍在戰場上給盟軍和蘇軍士兵帶來的感受是震撼的,實戰中三四個手持StG44突擊步槍的德軍士兵,就能壓制一個手持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的美軍步兵班,或是更多的手持波波沙的蘇軍士兵。

世界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StG44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通常這種武器都配輸在德軍精銳步兵手上,無論是死守卡昂的黨衛軍希特勒青年裝甲師,或是守衛柏林的黨衛軍士兵都是清一色的StG44突擊步槍。在實戰中,裝備了這種突擊步槍的德軍士兵能夠輕易打倒成片的敵軍,即便是德國即將滅亡的時刻,他們仍舊給同盟國帶來了勝利前的苦澀。

結語

作為一種劃時代的武器,蘇軍對StG44突擊步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卡拉什尼科夫製造AK47時就參考了該槍的結構,並最終制造了一代名槍AK47。反倒是美軍對此不屑一顧,他們出於對StG44突擊步槍的厭惡給出了惡評,並堅持使用他們的半自動。這最終造成了美軍大兵在越南戰場損失慘重,在被AK47屠戮了無數士兵之後,美軍才製造了M16予以抗衡。不得不說,美軍的腦子夠軸的。而StG44突擊步槍的血統,則隨著一代又一代突擊步槍,延續了下去。

參考文獻:《二戰武器裝備》

《二戰武器鑑賞指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