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從小老師就教導我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老師沒告訴我們的是,狀元也分三六九等。

那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不可能人人都當老闆,人人都是高管,那我們怎麼才能擺脫這樣的現狀呢?

眾所周知,《富爸爸窮爸爸》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一本理財書。但是,我們讀書的姿態是“盡信書,不如無書”。需要辯證地看待書中的觀點,和現實生活相結合。因此,我們對這本經典的態度是,取其精華。

富爸爸的消費和投資

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從小老師就教導我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老師沒告訴我們的是,狀元也分三六九等。

那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不可能人人都當老闆,人人都是高管,那我們怎麼才能擺脫這樣的現狀呢?

眾所周知,《富爸爸窮爸爸》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一本理財書。但是,我們讀書的姿態是“盡信書,不如無書”。需要辯證地看待書中的觀點,和現實生活相結合。因此,我們對這本經典的態度是,取其精華。

富爸爸的消費和投資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1、投資自己 VS 榨乾自己

金錢不是真實的資產,最珍貴的資產是自己的頭腦。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要記得先投資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增強專業實力、努力工作,獲得更高收入。這是你能有收入結餘用來投資的基礎。

想要成為富人,就不要中斷對自己的教育,要花錢去學習有關投資的一切知識:購買商業、投資方面的經典書籍並花時間認真閱讀學習,上付費的專業研討班或學習班,在學習中思考。

窮人們不懂得要持續投資自己,他們寄望於學校教育能受用一輩子。裝著陳舊知識和觀念的頭腦會慢慢貶值,解決不了家庭財務問題,唯一的工作收入也增長乏力,慢慢被掏空了所有價值。

[案例]

羅伯特·清崎一年至少要參加兩次財經研討會或課程,讓他能靜下心來研究某一專題。1973年,他看到一個討論如何不付首付就能購買房地產的研討會,花了385美元去參加。後來利用這些技巧去投資房地產,掙了至少200萬美元。

他還通過反覆閱讀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羅斯、川普等投資家的書籍,聽他們的演講實錄,理解學習他們的思想、學識、經驗和思考方式。

2、買資產 VS 買負債

富人明白資產能帶來收入的好處,所以全力以赴地買入能帶來收益的資產。他們買入用來出租的房子、能每年分紅的股票、固定收益的債券,擁有能帶來版稅的知識產權……這些資產都是在為他賺錢,而不是供自己使用。當資產給他們帶來的收入足以負擔富足的生活時,他們自然不懼怕失業、降薪。

窮人或中產階級,要麼不買資產,要麼買進一些實際是負債的資產,不但不能帶來實在的收入,還要月月還錢,支出變多,收入幾乎不結餘,只能一次次地選擇錯過資產。

[案例]

選擇什麼樣的資產是因人而異的。羅伯特·清崎鼓勵大家購買自己喜愛的資產。只有自己喜愛它,才會關心它的價值和走勢,學習與其相關的知識,從而買到更好的資產。

比如,他就很喜歡房產投資和小企業的股票,通過不斷地買入價值低估的房產和未來前景良好的公司股票,最終在47歲時獲得了財務自由。

而他的窮爸爸把自用的房子當最主要資產,並且認為錢越多就能買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這讓他一直在買入負債,其實他必須依附於工作,根本沒有牢固的經濟基礎。當經濟衰退來臨,收入被迫降低甚至失業沒了收入的時候,他會發現所謂最大的資產房子,還在花他的錢。車子也在吞噬它的生活。這些他們認為的“資產”其實都是負債,不但無法幫他度過財務危機,還讓狀況變得更糟。

3、用投資收益消費 VS 負債消費

當你的現金流增加的時候,你可以買點奢侈品來獎勵自己。

富人與窮人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富人最後才買奢侈品,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用本該拿來投資的本金先買下大房子、珠寶、皮衣、寶石等奢侈品,甚至透支收入滿足奢侈消費。

[案例]

那些長期富有的人,就是先構建資產項,然後才用資產所產生的收入購買奢侈品。真正的奢侈品是對投資和積累真正資產的獎勵。

當羅伯特·清崎和妻子通過房地產生意獲得了額外的收入時,妻子去買了輛奔馳車。但在此之前,她等了4年,等到房地產投資升值,並在有了足夠的現金流之後才購買這輛車。

大部分窮人會衝動地用貸款買新車或其他奢侈品,他們可能對生活有些厭煩,所以期待新玩意,但借下的債是個更沉重的負擔。他們看上去生活富有,其實已經深陷貸款的陷阱。

四、富爸爸思維 VS 窮爸爸思維

1、企業家意識 VS 打工仔意識

絕大多數人選擇去上班,是因為需要靠那一份工資來支付他的生活。就像眼前被吊了根胡蘿蔔的驢,為了那根看起來馬上能吃到的胡蘿蔔不停地往前走,從來不想他要去哪裡。

企業家意識就是“為自己工作”的強烈意識,他們也去上班,但不是為了賺那一份工資,而是為了學習能幫助他賺錢的技能。他確定了要到達的目的地,早早忘記了工資。而越是這樣,他就越能夠主動發現機會,也更容易發現機會。而這些機會給他帶來的收入,可能遠遠超過工資。

[案例]

羅伯特·清崎經常向人們提一個問題:“你終日忙碌的目的是什麼?”

他發現絕大多數人每年都期待著加薪,但他們通常都會失望。而他們很少對這種情況產生疑問,這種打工仔意識讓他們只能被困在領工資、支付賬單、領工資、支付賬單……這樣無限循環的生活裡。要麼量入為出,不想未來,要麼債臺高築,疲於應付。

他自己為了能學到賺錢和管理的技能,去做過船員、飛行員、銷售,積累了國際貿易、危機管理、營銷等經驗,讓他創辦的第一家貿易公司成功地經營到今天。同時,他在做僱員的時候,就開始用工資收入買入房地產和小公司的股票等類型的資產,讓資產為他賺錢。

2、持續學習 VS 不接受新知識

真正的富人樂於學習一切能幫助他們變富的知識:學習財務知識,以便讀懂財務報表,一方面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財務狀況,另一方面有利於挑選股票,還能判斷一項生意的優劣;學習投資知識,會根據具體情況來創造投資策略和方案;學習市場知識,能判斷技術面和基本面,掌握短期價格和長期價值;學習法律知識,具備稅收常識。除此以外,還養成閱讀的習慣,定期上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

他們喜歡變化而不是害怕變化,所以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技能,始終讓自己走在時代前面,發生任何變革,他們都不慌不忙。

不接受新知識的人,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經營公司,賺得再多也不會長久,因為他們早早限制了自己選擇的機會,只要有一場變化發生,他們就會失去所有優勢,並且毫無選擇。

[案例]

羅伯特·清崎有個高中時代的朋友,20年前他在甘蔗園工作,收入非常高,是同學中最富有的一個。但隨著當地甘蔗園的倒閉和所在公司隨之關張,他失去了工作。在那之前,他從來沒有想過努力工作之外的選擇,自然也沒有學習過其他知識和技能。結果,他再也找不到一份能像原來那家公司那樣認可他價值的新工作,只能大材小用地做著薪水比以前低得多的工作。

而持續學習、具備堅實的知識基礎和技能的羅伯特·清崎,能判斷投資市場的景氣和蕭條、經濟的增長和衰退,在1996年人們紛紛湧進復甦的房地產市場時,判斷這是賣出的時機,他開始售出房產,獲利頗豐,並把目標投向祕魯、挪威、馬來西亞等新興國家的房地產市場。

3、勤奮自律 VS 懶惰揮霍

一個人如果缺乏自律,最好別想著致富。因為從理論上來講,從一項資產中獲得現金流是容易的,但是擁有控制金錢的堅強意志卻是困難的。

在今天的消費者世界,種種外在的誘惑很容易讓人在支出項上揮霍金錢。因為意志薄弱,而且懶於學習、懶於付出行動,又過於相信自己,這都讓金錢的流出無遮無攔,也是大多數人貧困並在財務困境中苦苦掙扎的原因。

[案例]

那些中彩票大獎的人獲得了幾百萬美元,並沒有讓他們的生活從此快樂富足,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往往很快就破產了,主要就是他們缺乏自律。他們拿到鉅款之後不會想著如何讓這些錢生錢,也不學著規劃財務,毫不節制支出,把享受甚至是揮霍放在第一位,買奢侈品、買豪車、買遊艇……再多的錢都會很快被他們揮霍一空。

只有自律和勤奮,才能持續有效地控制支出、投入投資,堅持學習而不是耽於享受和玩樂,時刻關注市場上的賺錢機會,讓資產越來越多。這可以說是區分富人和窮人的首要因素。

4、有計劃地冒險 VS 不敢冒一點風險

等到你靠自律,積累了收入結餘,就會有錢來考慮進行一些投資了。這些投資很可能會被中產階級認為“太冒險”,實際上並沒有多大風險。他們這樣認為只是因為他們缺乏一些很簡單的財務知識。只要你有這些財務知識,就不必害怕去“冒險”。

如果投資機會太複雜,又弄不明白的時候,富人是絕對不會去冒險的。因為,無知,是最大的風險。

[案例]

投資的一個基本常識是,收益和風險成正比,低風險的投資,收益也低。高收益的風險,可能會讓你虧掉投資本金。怎麼看,這都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富人從不懼怕風險,因為他們總是在精心謀劃後才去冒險。羅伯特·清崎就購買高風險的私人公司的股權。他運用技術知識、智慧以及對於這個遊戲的熱愛來減少意外、降低風險。因為財商提高了他應付風險的能力。

比如,他們委託專業公司管理股票投資組合,利用公司的專業能力找到一家上市之前的公司,以每股25美分的價格購買了10萬股該公司的股權。6個月後,這家公司上市了,每股上漲到2美元。如果這家公司管理有方的話,還會繼續上漲到每股20美元或者更高,有幾年他們的2.5萬美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變成了100萬美元。

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從小老師就教導我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老師沒告訴我們的是,狀元也分三六九等。

那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不可能人人都當老闆,人人都是高管,那我們怎麼才能擺脫這樣的現狀呢?

眾所周知,《富爸爸窮爸爸》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一本理財書。但是,我們讀書的姿態是“盡信書,不如無書”。需要辯證地看待書中的觀點,和現實生活相結合。因此,我們對這本經典的態度是,取其精華。

富爸爸的消費和投資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1、投資自己 VS 榨乾自己

金錢不是真實的資產,最珍貴的資產是自己的頭腦。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要記得先投資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增強專業實力、努力工作,獲得更高收入。這是你能有收入結餘用來投資的基礎。

想要成為富人,就不要中斷對自己的教育,要花錢去學習有關投資的一切知識:購買商業、投資方面的經典書籍並花時間認真閱讀學習,上付費的專業研討班或學習班,在學習中思考。

窮人們不懂得要持續投資自己,他們寄望於學校教育能受用一輩子。裝著陳舊知識和觀念的頭腦會慢慢貶值,解決不了家庭財務問題,唯一的工作收入也增長乏力,慢慢被掏空了所有價值。

[案例]

羅伯特·清崎一年至少要參加兩次財經研討會或課程,讓他能靜下心來研究某一專題。1973年,他看到一個討論如何不付首付就能購買房地產的研討會,花了385美元去參加。後來利用這些技巧去投資房地產,掙了至少200萬美元。

他還通過反覆閱讀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羅斯、川普等投資家的書籍,聽他們的演講實錄,理解學習他們的思想、學識、經驗和思考方式。

2、買資產 VS 買負債

富人明白資產能帶來收入的好處,所以全力以赴地買入能帶來收益的資產。他們買入用來出租的房子、能每年分紅的股票、固定收益的債券,擁有能帶來版稅的知識產權……這些資產都是在為他賺錢,而不是供自己使用。當資產給他們帶來的收入足以負擔富足的生活時,他們自然不懼怕失業、降薪。

窮人或中產階級,要麼不買資產,要麼買進一些實際是負債的資產,不但不能帶來實在的收入,還要月月還錢,支出變多,收入幾乎不結餘,只能一次次地選擇錯過資產。

[案例]

選擇什麼樣的資產是因人而異的。羅伯特·清崎鼓勵大家購買自己喜愛的資產。只有自己喜愛它,才會關心它的價值和走勢,學習與其相關的知識,從而買到更好的資產。

比如,他就很喜歡房產投資和小企業的股票,通過不斷地買入價值低估的房產和未來前景良好的公司股票,最終在47歲時獲得了財務自由。

而他的窮爸爸把自用的房子當最主要資產,並且認為錢越多就能買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這讓他一直在買入負債,其實他必須依附於工作,根本沒有牢固的經濟基礎。當經濟衰退來臨,收入被迫降低甚至失業沒了收入的時候,他會發現所謂最大的資產房子,還在花他的錢。車子也在吞噬它的生活。這些他們認為的“資產”其實都是負債,不但無法幫他度過財務危機,還讓狀況變得更糟。

3、用投資收益消費 VS 負債消費

當你的現金流增加的時候,你可以買點奢侈品來獎勵自己。

富人與窮人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富人最後才買奢侈品,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用本該拿來投資的本金先買下大房子、珠寶、皮衣、寶石等奢侈品,甚至透支收入滿足奢侈消費。

[案例]

那些長期富有的人,就是先構建資產項,然後才用資產所產生的收入購買奢侈品。真正的奢侈品是對投資和積累真正資產的獎勵。

當羅伯特·清崎和妻子通過房地產生意獲得了額外的收入時,妻子去買了輛奔馳車。但在此之前,她等了4年,等到房地產投資升值,並在有了足夠的現金流之後才購買這輛車。

大部分窮人會衝動地用貸款買新車或其他奢侈品,他們可能對生活有些厭煩,所以期待新玩意,但借下的債是個更沉重的負擔。他們看上去生活富有,其實已經深陷貸款的陷阱。

四、富爸爸思維 VS 窮爸爸思維

1、企業家意識 VS 打工仔意識

絕大多數人選擇去上班,是因為需要靠那一份工資來支付他的生活。就像眼前被吊了根胡蘿蔔的驢,為了那根看起來馬上能吃到的胡蘿蔔不停地往前走,從來不想他要去哪裡。

企業家意識就是“為自己工作”的強烈意識,他們也去上班,但不是為了賺那一份工資,而是為了學習能幫助他賺錢的技能。他確定了要到達的目的地,早早忘記了工資。而越是這樣,他就越能夠主動發現機會,也更容易發現機會。而這些機會給他帶來的收入,可能遠遠超過工資。

[案例]

羅伯特·清崎經常向人們提一個問題:“你終日忙碌的目的是什麼?”

他發現絕大多數人每年都期待著加薪,但他們通常都會失望。而他們很少對這種情況產生疑問,這種打工仔意識讓他們只能被困在領工資、支付賬單、領工資、支付賬單……這樣無限循環的生活裡。要麼量入為出,不想未來,要麼債臺高築,疲於應付。

他自己為了能學到賺錢和管理的技能,去做過船員、飛行員、銷售,積累了國際貿易、危機管理、營銷等經驗,讓他創辦的第一家貿易公司成功地經營到今天。同時,他在做僱員的時候,就開始用工資收入買入房地產和小公司的股票等類型的資產,讓資產為他賺錢。

2、持續學習 VS 不接受新知識

真正的富人樂於學習一切能幫助他們變富的知識:學習財務知識,以便讀懂財務報表,一方面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財務狀況,另一方面有利於挑選股票,還能判斷一項生意的優劣;學習投資知識,會根據具體情況來創造投資策略和方案;學習市場知識,能判斷技術面和基本面,掌握短期價格和長期價值;學習法律知識,具備稅收常識。除此以外,還養成閱讀的習慣,定期上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

他們喜歡變化而不是害怕變化,所以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技能,始終讓自己走在時代前面,發生任何變革,他們都不慌不忙。

不接受新知識的人,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經營公司,賺得再多也不會長久,因為他們早早限制了自己選擇的機會,只要有一場變化發生,他們就會失去所有優勢,並且毫無選擇。

[案例]

羅伯特·清崎有個高中時代的朋友,20年前他在甘蔗園工作,收入非常高,是同學中最富有的一個。但隨著當地甘蔗園的倒閉和所在公司隨之關張,他失去了工作。在那之前,他從來沒有想過努力工作之外的選擇,自然也沒有學習過其他知識和技能。結果,他再也找不到一份能像原來那家公司那樣認可他價值的新工作,只能大材小用地做著薪水比以前低得多的工作。

而持續學習、具備堅實的知識基礎和技能的羅伯特·清崎,能判斷投資市場的景氣和蕭條、經濟的增長和衰退,在1996年人們紛紛湧進復甦的房地產市場時,判斷這是賣出的時機,他開始售出房產,獲利頗豐,並把目標投向祕魯、挪威、馬來西亞等新興國家的房地產市場。

3、勤奮自律 VS 懶惰揮霍

一個人如果缺乏自律,最好別想著致富。因為從理論上來講,從一項資產中獲得現金流是容易的,但是擁有控制金錢的堅強意志卻是困難的。

在今天的消費者世界,種種外在的誘惑很容易讓人在支出項上揮霍金錢。因為意志薄弱,而且懶於學習、懶於付出行動,又過於相信自己,這都讓金錢的流出無遮無攔,也是大多數人貧困並在財務困境中苦苦掙扎的原因。

[案例]

那些中彩票大獎的人獲得了幾百萬美元,並沒有讓他們的生活從此快樂富足,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往往很快就破產了,主要就是他們缺乏自律。他們拿到鉅款之後不會想著如何讓這些錢生錢,也不學著規劃財務,毫不節制支出,把享受甚至是揮霍放在第一位,買奢侈品、買豪車、買遊艇……再多的錢都會很快被他們揮霍一空。

只有自律和勤奮,才能持續有效地控制支出、投入投資,堅持學習而不是耽於享受和玩樂,時刻關注市場上的賺錢機會,讓資產越來越多。這可以說是區分富人和窮人的首要因素。

4、有計劃地冒險 VS 不敢冒一點風險

等到你靠自律,積累了收入結餘,就會有錢來考慮進行一些投資了。這些投資很可能會被中產階級認為“太冒險”,實際上並沒有多大風險。他們這樣認為只是因為他們缺乏一些很簡單的財務知識。只要你有這些財務知識,就不必害怕去“冒險”。

如果投資機會太複雜,又弄不明白的時候,富人是絕對不會去冒險的。因為,無知,是最大的風險。

[案例]

投資的一個基本常識是,收益和風險成正比,低風險的投資,收益也低。高收益的風險,可能會讓你虧掉投資本金。怎麼看,這都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富人從不懼怕風險,因為他們總是在精心謀劃後才去冒險。羅伯特·清崎就購買高風險的私人公司的股權。他運用技術知識、智慧以及對於這個遊戲的熱愛來減少意外、降低風險。因為財商提高了他應付風險的能力。

比如,他們委託專業公司管理股票投資組合,利用公司的專業能力找到一家上市之前的公司,以每股25美分的價格購買了10萬股該公司的股權。6個月後,這家公司上市了,每股上漲到2美元。如果這家公司管理有方的話,還會繼續上漲到每股20美元或者更高,有幾年他們的2.5萬美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變成了100萬美元。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

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從小老師就教導我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老師沒告訴我們的是,狀元也分三六九等。

那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不可能人人都當老闆,人人都是高管,那我們怎麼才能擺脫這樣的現狀呢?

眾所周知,《富爸爸窮爸爸》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一本理財書。但是,我們讀書的姿態是“盡信書,不如無書”。需要辯證地看待書中的觀點,和現實生活相結合。因此,我們對這本經典的態度是,取其精華。

富爸爸的消費和投資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1、投資自己 VS 榨乾自己

金錢不是真實的資產,最珍貴的資產是自己的頭腦。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要記得先投資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增強專業實力、努力工作,獲得更高收入。這是你能有收入結餘用來投資的基礎。

想要成為富人,就不要中斷對自己的教育,要花錢去學習有關投資的一切知識:購買商業、投資方面的經典書籍並花時間認真閱讀學習,上付費的專業研討班或學習班,在學習中思考。

窮人們不懂得要持續投資自己,他們寄望於學校教育能受用一輩子。裝著陳舊知識和觀念的頭腦會慢慢貶值,解決不了家庭財務問題,唯一的工作收入也增長乏力,慢慢被掏空了所有價值。

[案例]

羅伯特·清崎一年至少要參加兩次財經研討會或課程,讓他能靜下心來研究某一專題。1973年,他看到一個討論如何不付首付就能購買房地產的研討會,花了385美元去參加。後來利用這些技巧去投資房地產,掙了至少200萬美元。

他還通過反覆閱讀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羅斯、川普等投資家的書籍,聽他們的演講實錄,理解學習他們的思想、學識、經驗和思考方式。

2、買資產 VS 買負債

富人明白資產能帶來收入的好處,所以全力以赴地買入能帶來收益的資產。他們買入用來出租的房子、能每年分紅的股票、固定收益的債券,擁有能帶來版稅的知識產權……這些資產都是在為他賺錢,而不是供自己使用。當資產給他們帶來的收入足以負擔富足的生活時,他們自然不懼怕失業、降薪。

窮人或中產階級,要麼不買資產,要麼買進一些實際是負債的資產,不但不能帶來實在的收入,還要月月還錢,支出變多,收入幾乎不結餘,只能一次次地選擇錯過資產。

[案例]

選擇什麼樣的資產是因人而異的。羅伯特·清崎鼓勵大家購買自己喜愛的資產。只有自己喜愛它,才會關心它的價值和走勢,學習與其相關的知識,從而買到更好的資產。

比如,他就很喜歡房產投資和小企業的股票,通過不斷地買入價值低估的房產和未來前景良好的公司股票,最終在47歲時獲得了財務自由。

而他的窮爸爸把自用的房子當最主要資產,並且認為錢越多就能買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這讓他一直在買入負債,其實他必須依附於工作,根本沒有牢固的經濟基礎。當經濟衰退來臨,收入被迫降低甚至失業沒了收入的時候,他會發現所謂最大的資產房子,還在花他的錢。車子也在吞噬它的生活。這些他們認為的“資產”其實都是負債,不但無法幫他度過財務危機,還讓狀況變得更糟。

3、用投資收益消費 VS 負債消費

當你的現金流增加的時候,你可以買點奢侈品來獎勵自己。

富人與窮人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富人最後才買奢侈品,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用本該拿來投資的本金先買下大房子、珠寶、皮衣、寶石等奢侈品,甚至透支收入滿足奢侈消費。

[案例]

那些長期富有的人,就是先構建資產項,然後才用資產所產生的收入購買奢侈品。真正的奢侈品是對投資和積累真正資產的獎勵。

當羅伯特·清崎和妻子通過房地產生意獲得了額外的收入時,妻子去買了輛奔馳車。但在此之前,她等了4年,等到房地產投資升值,並在有了足夠的現金流之後才購買這輛車。

大部分窮人會衝動地用貸款買新車或其他奢侈品,他們可能對生活有些厭煩,所以期待新玩意,但借下的債是個更沉重的負擔。他們看上去生活富有,其實已經深陷貸款的陷阱。

四、富爸爸思維 VS 窮爸爸思維

1、企業家意識 VS 打工仔意識

絕大多數人選擇去上班,是因為需要靠那一份工資來支付他的生活。就像眼前被吊了根胡蘿蔔的驢,為了那根看起來馬上能吃到的胡蘿蔔不停地往前走,從來不想他要去哪裡。

企業家意識就是“為自己工作”的強烈意識,他們也去上班,但不是為了賺那一份工資,而是為了學習能幫助他賺錢的技能。他確定了要到達的目的地,早早忘記了工資。而越是這樣,他就越能夠主動發現機會,也更容易發現機會。而這些機會給他帶來的收入,可能遠遠超過工資。

[案例]

羅伯特·清崎經常向人們提一個問題:“你終日忙碌的目的是什麼?”

他發現絕大多數人每年都期待著加薪,但他們通常都會失望。而他們很少對這種情況產生疑問,這種打工仔意識讓他們只能被困在領工資、支付賬單、領工資、支付賬單……這樣無限循環的生活裡。要麼量入為出,不想未來,要麼債臺高築,疲於應付。

他自己為了能學到賺錢和管理的技能,去做過船員、飛行員、銷售,積累了國際貿易、危機管理、營銷等經驗,讓他創辦的第一家貿易公司成功地經營到今天。同時,他在做僱員的時候,就開始用工資收入買入房地產和小公司的股票等類型的資產,讓資產為他賺錢。

2、持續學習 VS 不接受新知識

真正的富人樂於學習一切能幫助他們變富的知識:學習財務知識,以便讀懂財務報表,一方面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財務狀況,另一方面有利於挑選股票,還能判斷一項生意的優劣;學習投資知識,會根據具體情況來創造投資策略和方案;學習市場知識,能判斷技術面和基本面,掌握短期價格和長期價值;學習法律知識,具備稅收常識。除此以外,還養成閱讀的習慣,定期上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

他們喜歡變化而不是害怕變化,所以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技能,始終讓自己走在時代前面,發生任何變革,他們都不慌不忙。

不接受新知識的人,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經營公司,賺得再多也不會長久,因為他們早早限制了自己選擇的機會,只要有一場變化發生,他們就會失去所有優勢,並且毫無選擇。

[案例]

羅伯特·清崎有個高中時代的朋友,20年前他在甘蔗園工作,收入非常高,是同學中最富有的一個。但隨著當地甘蔗園的倒閉和所在公司隨之關張,他失去了工作。在那之前,他從來沒有想過努力工作之外的選擇,自然也沒有學習過其他知識和技能。結果,他再也找不到一份能像原來那家公司那樣認可他價值的新工作,只能大材小用地做著薪水比以前低得多的工作。

而持續學習、具備堅實的知識基礎和技能的羅伯特·清崎,能判斷投資市場的景氣和蕭條、經濟的增長和衰退,在1996年人們紛紛湧進復甦的房地產市場時,判斷這是賣出的時機,他開始售出房產,獲利頗豐,並把目標投向祕魯、挪威、馬來西亞等新興國家的房地產市場。

3、勤奮自律 VS 懶惰揮霍

一個人如果缺乏自律,最好別想著致富。因為從理論上來講,從一項資產中獲得現金流是容易的,但是擁有控制金錢的堅強意志卻是困難的。

在今天的消費者世界,種種外在的誘惑很容易讓人在支出項上揮霍金錢。因為意志薄弱,而且懶於學習、懶於付出行動,又過於相信自己,這都讓金錢的流出無遮無攔,也是大多數人貧困並在財務困境中苦苦掙扎的原因。

[案例]

那些中彩票大獎的人獲得了幾百萬美元,並沒有讓他們的生活從此快樂富足,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往往很快就破產了,主要就是他們缺乏自律。他們拿到鉅款之後不會想著如何讓這些錢生錢,也不學著規劃財務,毫不節制支出,把享受甚至是揮霍放在第一位,買奢侈品、買豪車、買遊艇……再多的錢都會很快被他們揮霍一空。

只有自律和勤奮,才能持續有效地控制支出、投入投資,堅持學習而不是耽於享受和玩樂,時刻關注市場上的賺錢機會,讓資產越來越多。這可以說是區分富人和窮人的首要因素。

4、有計劃地冒險 VS 不敢冒一點風險

等到你靠自律,積累了收入結餘,就會有錢來考慮進行一些投資了。這些投資很可能會被中產階級認為“太冒險”,實際上並沒有多大風險。他們這樣認為只是因為他們缺乏一些很簡單的財務知識。只要你有這些財務知識,就不必害怕去“冒險”。

如果投資機會太複雜,又弄不明白的時候,富人是絕對不會去冒險的。因為,無知,是最大的風險。

[案例]

投資的一個基本常識是,收益和風險成正比,低風險的投資,收益也低。高收益的風險,可能會讓你虧掉投資本金。怎麼看,這都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富人從不懼怕風險,因為他們總是在精心謀劃後才去冒險。羅伯特·清崎就購買高風險的私人公司的股權。他運用技術知識、智慧以及對於這個遊戲的熱愛來減少意外、降低風險。因為財商提高了他應付風險的能力。

比如,他們委託專業公司管理股票投資組合,利用公司的專業能力找到一家上市之前的公司,以每股25美分的價格購買了10萬股該公司的股權。6個月後,這家公司上市了,每股上漲到2美元。如果這家公司管理有方的話,還會繼續上漲到每股20美元或者更高,有幾年他們的2.5萬美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變成了100萬美元。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

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從小老師就教導我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老師沒告訴我們的是,狀元也分三六九等。

那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不可能人人都當老闆,人人都是高管,那我們怎麼才能擺脫這樣的現狀呢?

眾所周知,《富爸爸窮爸爸》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一本理財書。但是,我們讀書的姿態是“盡信書,不如無書”。需要辯證地看待書中的觀點,和現實生活相結合。因此,我們對這本經典的態度是,取其精華。

富爸爸的消費和投資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1、投資自己 VS 榨乾自己

金錢不是真實的資產,最珍貴的資產是自己的頭腦。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要記得先投資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增強專業實力、努力工作,獲得更高收入。這是你能有收入結餘用來投資的基礎。

想要成為富人,就不要中斷對自己的教育,要花錢去學習有關投資的一切知識:購買商業、投資方面的經典書籍並花時間認真閱讀學習,上付費的專業研討班或學習班,在學習中思考。

窮人們不懂得要持續投資自己,他們寄望於學校教育能受用一輩子。裝著陳舊知識和觀念的頭腦會慢慢貶值,解決不了家庭財務問題,唯一的工作收入也增長乏力,慢慢被掏空了所有價值。

[案例]

羅伯特·清崎一年至少要參加兩次財經研討會或課程,讓他能靜下心來研究某一專題。1973年,他看到一個討論如何不付首付就能購買房地產的研討會,花了385美元去參加。後來利用這些技巧去投資房地產,掙了至少200萬美元。

他還通過反覆閱讀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羅斯、川普等投資家的書籍,聽他們的演講實錄,理解學習他們的思想、學識、經驗和思考方式。

2、買資產 VS 買負債

富人明白資產能帶來收入的好處,所以全力以赴地買入能帶來收益的資產。他們買入用來出租的房子、能每年分紅的股票、固定收益的債券,擁有能帶來版稅的知識產權……這些資產都是在為他賺錢,而不是供自己使用。當資產給他們帶來的收入足以負擔富足的生活時,他們自然不懼怕失業、降薪。

窮人或中產階級,要麼不買資產,要麼買進一些實際是負債的資產,不但不能帶來實在的收入,還要月月還錢,支出變多,收入幾乎不結餘,只能一次次地選擇錯過資產。

[案例]

選擇什麼樣的資產是因人而異的。羅伯特·清崎鼓勵大家購買自己喜愛的資產。只有自己喜愛它,才會關心它的價值和走勢,學習與其相關的知識,從而買到更好的資產。

比如,他就很喜歡房產投資和小企業的股票,通過不斷地買入價值低估的房產和未來前景良好的公司股票,最終在47歲時獲得了財務自由。

而他的窮爸爸把自用的房子當最主要資產,並且認為錢越多就能買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這讓他一直在買入負債,其實他必須依附於工作,根本沒有牢固的經濟基礎。當經濟衰退來臨,收入被迫降低甚至失業沒了收入的時候,他會發現所謂最大的資產房子,還在花他的錢。車子也在吞噬它的生活。這些他們認為的“資產”其實都是負債,不但無法幫他度過財務危機,還讓狀況變得更糟。

3、用投資收益消費 VS 負債消費

當你的現金流增加的時候,你可以買點奢侈品來獎勵自己。

富人與窮人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富人最後才買奢侈品,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用本該拿來投資的本金先買下大房子、珠寶、皮衣、寶石等奢侈品,甚至透支收入滿足奢侈消費。

[案例]

那些長期富有的人,就是先構建資產項,然後才用資產所產生的收入購買奢侈品。真正的奢侈品是對投資和積累真正資產的獎勵。

當羅伯特·清崎和妻子通過房地產生意獲得了額外的收入時,妻子去買了輛奔馳車。但在此之前,她等了4年,等到房地產投資升值,並在有了足夠的現金流之後才購買這輛車。

大部分窮人會衝動地用貸款買新車或其他奢侈品,他們可能對生活有些厭煩,所以期待新玩意,但借下的債是個更沉重的負擔。他們看上去生活富有,其實已經深陷貸款的陷阱。

四、富爸爸思維 VS 窮爸爸思維

1、企業家意識 VS 打工仔意識

絕大多數人選擇去上班,是因為需要靠那一份工資來支付他的生活。就像眼前被吊了根胡蘿蔔的驢,為了那根看起來馬上能吃到的胡蘿蔔不停地往前走,從來不想他要去哪裡。

企業家意識就是“為自己工作”的強烈意識,他們也去上班,但不是為了賺那一份工資,而是為了學習能幫助他賺錢的技能。他確定了要到達的目的地,早早忘記了工資。而越是這樣,他就越能夠主動發現機會,也更容易發現機會。而這些機會給他帶來的收入,可能遠遠超過工資。

[案例]

羅伯特·清崎經常向人們提一個問題:“你終日忙碌的目的是什麼?”

他發現絕大多數人每年都期待著加薪,但他們通常都會失望。而他們很少對這種情況產生疑問,這種打工仔意識讓他們只能被困在領工資、支付賬單、領工資、支付賬單……這樣無限循環的生活裡。要麼量入為出,不想未來,要麼債臺高築,疲於應付。

他自己為了能學到賺錢和管理的技能,去做過船員、飛行員、銷售,積累了國際貿易、危機管理、營銷等經驗,讓他創辦的第一家貿易公司成功地經營到今天。同時,他在做僱員的時候,就開始用工資收入買入房地產和小公司的股票等類型的資產,讓資產為他賺錢。

2、持續學習 VS 不接受新知識

真正的富人樂於學習一切能幫助他們變富的知識:學習財務知識,以便讀懂財務報表,一方面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財務狀況,另一方面有利於挑選股票,還能判斷一項生意的優劣;學習投資知識,會根據具體情況來創造投資策略和方案;學習市場知識,能判斷技術面和基本面,掌握短期價格和長期價值;學習法律知識,具備稅收常識。除此以外,還養成閱讀的習慣,定期上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

他們喜歡變化而不是害怕變化,所以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技能,始終讓自己走在時代前面,發生任何變革,他們都不慌不忙。

不接受新知識的人,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經營公司,賺得再多也不會長久,因為他們早早限制了自己選擇的機會,只要有一場變化發生,他們就會失去所有優勢,並且毫無選擇。

[案例]

羅伯特·清崎有個高中時代的朋友,20年前他在甘蔗園工作,收入非常高,是同學中最富有的一個。但隨著當地甘蔗園的倒閉和所在公司隨之關張,他失去了工作。在那之前,他從來沒有想過努力工作之外的選擇,自然也沒有學習過其他知識和技能。結果,他再也找不到一份能像原來那家公司那樣認可他價值的新工作,只能大材小用地做著薪水比以前低得多的工作。

而持續學習、具備堅實的知識基礎和技能的羅伯特·清崎,能判斷投資市場的景氣和蕭條、經濟的增長和衰退,在1996年人們紛紛湧進復甦的房地產市場時,判斷這是賣出的時機,他開始售出房產,獲利頗豐,並把目標投向祕魯、挪威、馬來西亞等新興國家的房地產市場。

3、勤奮自律 VS 懶惰揮霍

一個人如果缺乏自律,最好別想著致富。因為從理論上來講,從一項資產中獲得現金流是容易的,但是擁有控制金錢的堅強意志卻是困難的。

在今天的消費者世界,種種外在的誘惑很容易讓人在支出項上揮霍金錢。因為意志薄弱,而且懶於學習、懶於付出行動,又過於相信自己,這都讓金錢的流出無遮無攔,也是大多數人貧困並在財務困境中苦苦掙扎的原因。

[案例]

那些中彩票大獎的人獲得了幾百萬美元,並沒有讓他們的生活從此快樂富足,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往往很快就破產了,主要就是他們缺乏自律。他們拿到鉅款之後不會想著如何讓這些錢生錢,也不學著規劃財務,毫不節制支出,把享受甚至是揮霍放在第一位,買奢侈品、買豪車、買遊艇……再多的錢都會很快被他們揮霍一空。

只有自律和勤奮,才能持續有效地控制支出、投入投資,堅持學習而不是耽於享受和玩樂,時刻關注市場上的賺錢機會,讓資產越來越多。這可以說是區分富人和窮人的首要因素。

4、有計劃地冒險 VS 不敢冒一點風險

等到你靠自律,積累了收入結餘,就會有錢來考慮進行一些投資了。這些投資很可能會被中產階級認為“太冒險”,實際上並沒有多大風險。他們這樣認為只是因為他們缺乏一些很簡單的財務知識。只要你有這些財務知識,就不必害怕去“冒險”。

如果投資機會太複雜,又弄不明白的時候,富人是絕對不會去冒險的。因為,無知,是最大的風險。

[案例]

投資的一個基本常識是,收益和風險成正比,低風險的投資,收益也低。高收益的風險,可能會讓你虧掉投資本金。怎麼看,這都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富人從不懼怕風險,因為他們總是在精心謀劃後才去冒險。羅伯特·清崎就購買高風險的私人公司的股權。他運用技術知識、智慧以及對於這個遊戲的熱愛來減少意外、降低風險。因為財商提高了他應付風險的能力。

比如,他們委託專業公司管理股票投資組合,利用公司的專業能力找到一家上市之前的公司,以每股25美分的價格購買了10萬股該公司的股權。6個月後,這家公司上市了,每股上漲到2美元。如果這家公司管理有方的話,還會繼續上漲到每股20美元或者更高,有幾年他們的2.5萬美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變成了100萬美元。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

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從小老師就教導我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老師沒告訴我們的是,狀元也分三六九等。

那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不可能人人都當老闆,人人都是高管,那我們怎麼才能擺脫這樣的現狀呢?

眾所周知,《富爸爸窮爸爸》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一本理財書。但是,我們讀書的姿態是“盡信書,不如無書”。需要辯證地看待書中的觀點,和現實生活相結合。因此,我們對這本經典的態度是,取其精華。

富爸爸的消費和投資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1、投資自己 VS 榨乾自己

金錢不是真實的資產,最珍貴的資產是自己的頭腦。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要記得先投資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增強專業實力、努力工作,獲得更高收入。這是你能有收入結餘用來投資的基礎。

想要成為富人,就不要中斷對自己的教育,要花錢去學習有關投資的一切知識:購買商業、投資方面的經典書籍並花時間認真閱讀學習,上付費的專業研討班或學習班,在學習中思考。

窮人們不懂得要持續投資自己,他們寄望於學校教育能受用一輩子。裝著陳舊知識和觀念的頭腦會慢慢貶值,解決不了家庭財務問題,唯一的工作收入也增長乏力,慢慢被掏空了所有價值。

[案例]

羅伯特·清崎一年至少要參加兩次財經研討會或課程,讓他能靜下心來研究某一專題。1973年,他看到一個討論如何不付首付就能購買房地產的研討會,花了385美元去參加。後來利用這些技巧去投資房地產,掙了至少200萬美元。

他還通過反覆閱讀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羅斯、川普等投資家的書籍,聽他們的演講實錄,理解學習他們的思想、學識、經驗和思考方式。

2、買資產 VS 買負債

富人明白資產能帶來收入的好處,所以全力以赴地買入能帶來收益的資產。他們買入用來出租的房子、能每年分紅的股票、固定收益的債券,擁有能帶來版稅的知識產權……這些資產都是在為他賺錢,而不是供自己使用。當資產給他們帶來的收入足以負擔富足的生活時,他們自然不懼怕失業、降薪。

窮人或中產階級,要麼不買資產,要麼買進一些實際是負債的資產,不但不能帶來實在的收入,還要月月還錢,支出變多,收入幾乎不結餘,只能一次次地選擇錯過資產。

[案例]

選擇什麼樣的資產是因人而異的。羅伯特·清崎鼓勵大家購買自己喜愛的資產。只有自己喜愛它,才會關心它的價值和走勢,學習與其相關的知識,從而買到更好的資產。

比如,他就很喜歡房產投資和小企業的股票,通過不斷地買入價值低估的房產和未來前景良好的公司股票,最終在47歲時獲得了財務自由。

而他的窮爸爸把自用的房子當最主要資產,並且認為錢越多就能買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這讓他一直在買入負債,其實他必須依附於工作,根本沒有牢固的經濟基礎。當經濟衰退來臨,收入被迫降低甚至失業沒了收入的時候,他會發現所謂最大的資產房子,還在花他的錢。車子也在吞噬它的生活。這些他們認為的“資產”其實都是負債,不但無法幫他度過財務危機,還讓狀況變得更糟。

3、用投資收益消費 VS 負債消費

當你的現金流增加的時候,你可以買點奢侈品來獎勵自己。

富人與窮人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富人最後才買奢侈品,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用本該拿來投資的本金先買下大房子、珠寶、皮衣、寶石等奢侈品,甚至透支收入滿足奢侈消費。

[案例]

那些長期富有的人,就是先構建資產項,然後才用資產所產生的收入購買奢侈品。真正的奢侈品是對投資和積累真正資產的獎勵。

當羅伯特·清崎和妻子通過房地產生意獲得了額外的收入時,妻子去買了輛奔馳車。但在此之前,她等了4年,等到房地產投資升值,並在有了足夠的現金流之後才購買這輛車。

大部分窮人會衝動地用貸款買新車或其他奢侈品,他們可能對生活有些厭煩,所以期待新玩意,但借下的債是個更沉重的負擔。他們看上去生活富有,其實已經深陷貸款的陷阱。

四、富爸爸思維 VS 窮爸爸思維

1、企業家意識 VS 打工仔意識

絕大多數人選擇去上班,是因為需要靠那一份工資來支付他的生活。就像眼前被吊了根胡蘿蔔的驢,為了那根看起來馬上能吃到的胡蘿蔔不停地往前走,從來不想他要去哪裡。

企業家意識就是“為自己工作”的強烈意識,他們也去上班,但不是為了賺那一份工資,而是為了學習能幫助他賺錢的技能。他確定了要到達的目的地,早早忘記了工資。而越是這樣,他就越能夠主動發現機會,也更容易發現機會。而這些機會給他帶來的收入,可能遠遠超過工資。

[案例]

羅伯特·清崎經常向人們提一個問題:“你終日忙碌的目的是什麼?”

他發現絕大多數人每年都期待著加薪,但他們通常都會失望。而他們很少對這種情況產生疑問,這種打工仔意識讓他們只能被困在領工資、支付賬單、領工資、支付賬單……這樣無限循環的生活裡。要麼量入為出,不想未來,要麼債臺高築,疲於應付。

他自己為了能學到賺錢和管理的技能,去做過船員、飛行員、銷售,積累了國際貿易、危機管理、營銷等經驗,讓他創辦的第一家貿易公司成功地經營到今天。同時,他在做僱員的時候,就開始用工資收入買入房地產和小公司的股票等類型的資產,讓資產為他賺錢。

2、持續學習 VS 不接受新知識

真正的富人樂於學習一切能幫助他們變富的知識:學習財務知識,以便讀懂財務報表,一方面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財務狀況,另一方面有利於挑選股票,還能判斷一項生意的優劣;學習投資知識,會根據具體情況來創造投資策略和方案;學習市場知識,能判斷技術面和基本面,掌握短期價格和長期價值;學習法律知識,具備稅收常識。除此以外,還養成閱讀的習慣,定期上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

他們喜歡變化而不是害怕變化,所以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技能,始終讓自己走在時代前面,發生任何變革,他們都不慌不忙。

不接受新知識的人,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經營公司,賺得再多也不會長久,因為他們早早限制了自己選擇的機會,只要有一場變化發生,他們就會失去所有優勢,並且毫無選擇。

[案例]

羅伯特·清崎有個高中時代的朋友,20年前他在甘蔗園工作,收入非常高,是同學中最富有的一個。但隨著當地甘蔗園的倒閉和所在公司隨之關張,他失去了工作。在那之前,他從來沒有想過努力工作之外的選擇,自然也沒有學習過其他知識和技能。結果,他再也找不到一份能像原來那家公司那樣認可他價值的新工作,只能大材小用地做著薪水比以前低得多的工作。

而持續學習、具備堅實的知識基礎和技能的羅伯特·清崎,能判斷投資市場的景氣和蕭條、經濟的增長和衰退,在1996年人們紛紛湧進復甦的房地產市場時,判斷這是賣出的時機,他開始售出房產,獲利頗豐,並把目標投向祕魯、挪威、馬來西亞等新興國家的房地產市場。

3、勤奮自律 VS 懶惰揮霍

一個人如果缺乏自律,最好別想著致富。因為從理論上來講,從一項資產中獲得現金流是容易的,但是擁有控制金錢的堅強意志卻是困難的。

在今天的消費者世界,種種外在的誘惑很容易讓人在支出項上揮霍金錢。因為意志薄弱,而且懶於學習、懶於付出行動,又過於相信自己,這都讓金錢的流出無遮無攔,也是大多數人貧困並在財務困境中苦苦掙扎的原因。

[案例]

那些中彩票大獎的人獲得了幾百萬美元,並沒有讓他們的生活從此快樂富足,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往往很快就破產了,主要就是他們缺乏自律。他們拿到鉅款之後不會想著如何讓這些錢生錢,也不學著規劃財務,毫不節制支出,把享受甚至是揮霍放在第一位,買奢侈品、買豪車、買遊艇……再多的錢都會很快被他們揮霍一空。

只有自律和勤奮,才能持續有效地控制支出、投入投資,堅持學習而不是耽於享受和玩樂,時刻關注市場上的賺錢機會,讓資產越來越多。這可以說是區分富人和窮人的首要因素。

4、有計劃地冒險 VS 不敢冒一點風險

等到你靠自律,積累了收入結餘,就會有錢來考慮進行一些投資了。這些投資很可能會被中產階級認為“太冒險”,實際上並沒有多大風險。他們這樣認為只是因為他們缺乏一些很簡單的財務知識。只要你有這些財務知識,就不必害怕去“冒險”。

如果投資機會太複雜,又弄不明白的時候,富人是絕對不會去冒險的。因為,無知,是最大的風險。

[案例]

投資的一個基本常識是,收益和風險成正比,低風險的投資,收益也低。高收益的風險,可能會讓你虧掉投資本金。怎麼看,這都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富人從不懼怕風險,因為他們總是在精心謀劃後才去冒險。羅伯特·清崎就購買高風險的私人公司的股權。他運用技術知識、智慧以及對於這個遊戲的熱愛來減少意外、降低風險。因為財商提高了他應付風險的能力。

比如,他們委託專業公司管理股票投資組合,利用公司的專業能力找到一家上市之前的公司,以每股25美分的價格購買了10萬股該公司的股權。6個月後,這家公司上市了,每股上漲到2美元。如果這家公司管理有方的話,還會繼續上漲到每股20美元或者更高,有幾年他們的2.5萬美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變成了100萬美元。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

為什麼大多數人勤而不富?你為什麼累成狗了還這麼窮?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