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浙江這地方的人 都愛跑出國做生意?

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是那些生活在歐洲的溫州人,應該更準確地說是青田人。

01

青田是浙江的一個縣,現在是隸屬於麗水市,曾經劃歸溫州,一說到溫州,大家腦子裡想到的就是溫州人會做生意,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方。

改革開放初期的八大王,五金大王胡金林、礦燈大王程步青、螺絲大王劉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舊貨大王王邁仟、目錄大王葉建華、線圈大王鄭祥青以及電器大王鄭元忠等幾人被列為重要打擊對象。

“八大王”就是來自溫州

為何浙江這地方的人 都愛跑出國做生意?

八大王

浙江商人確實吃苦肯幹,只要賺錢什麼都敢幹,甚至有時候敢遊走在法律邊緣。但他們確實有讓人佩服的地方,像全國各地的服裝、小商品市場裡80%都是浙江小老闆。

他們白天做老闆,晚上睡地板,小到打火機上的一個螺絲零件,他們都認認真真的做,認認真真地賣。

我認識一個浙江老闆,五十多歲了,手上少說也有大幾千萬的資金了,他開了不少酒樓,還經營一家代駕公司,他經常自己去做司機幫人代駕,晚上工作到深夜。

我問他犯得著嗎,又不缺那點錢,這個看上去土了吧唧的大叔,回過頭和我說:老弟啊,現在市場變化太快了,要多摸摸行情,聽聽用戶真實的需求啊

這就是浙江商人!

02

浙商中的青田商人比較特殊,因為他們是跑到國外去做生意,都是從小本買賣做起。

賣石頭,賣服裝,開餐館,開超市,現在的華人移民也基本上都從事這些行業。

浙江青田這個地方人為什麼那麼愛往外邊跑呢?

青田這個地方地勢狹長,90%是山,5%是水,只有5%耕地

為何浙江這地方的人 都愛跑出國做生意?

青田

特產是青田石,可以加工成石雕賣錢,這是當地為數不多的資源。

因為地處邊緣,較少受到正統禮儀的束縛,青田人一直有向外闖蕩的傳統,跑到外面做生意。

03

早期在海外的青田人都以溫州人自居。

你現在到溫州一帶,發現田間地頭,討論的不是生意的事兒,就是歐洲的事兒,當地電視臺還會專門有時段播出歐洲一些國家的新聞,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親戚在國外

英文《中國年鑑》就記載在17、18世紀之交,青田人經過西伯利亞深入歐洲販賣青田石。

為何浙江這地方的人 都愛跑出國做生意?

《華僑史概要》記載,“18世紀末期,在法國塞納河中心的聖路易島上,已經有中國人開設的澡堂”。

這說明包括青田人在內的早期歐洲華人,已經建立了社區概念。

1949年前後,一批青田籍軍人撤離中國大陸之後僑居歐洲。當時歐洲華僑約5萬,青田人有1.7萬

04

季羨林在德國留學期間,就遇到不少青田商人。

當時戰爭已經結束。

季羨林準備回國了,回國前,認識了一幫青田商人,就是一些小商販,幾乎都是偷渡逃荒來歐洲的。

他們每人背上一袋青田石,沿途叫賣,橫穿中國大地,經過中亞,走到西亞,然後轉入歐洲,行程數萬裡,歷經無數國家,途中吃了不少苦。

為何浙江這地方的人 都愛跑出國做生意?

有的人走海路,為了逃票省錢,讓人把自己鎖在貨箱裡,再買通船員,在海上航行時,夜裡偷偷打開貨箱,送點水和乾糧,解解大小便,然後再回到貨箱裡鎖起來。

到了歐洲,船登岸時,打開箱子,有的人已經成了一具屍體。

05

有些倖存者到了目的地,就沿街叫賣青田石和小商品,比如領帶之類的,這些領帶都是歐洲本地生產的,他們批發來。

領帶背面明明寫著歐洲廠家的名字,但他們就敢騙當地歐洲人這領帶是中國絲綢製成的,因為歐洲人都認為中國人能產絲綢,織絲綢。

這些青田商人一無護照,二無人保護,輾轉歐洲各國,居無定處,行無定名

那會兒護照也沒照片,他們弄到什麼護照,就叫護照上寫的名字,所以他們往往是今天姓張,明天姓王。

而且這護照還是世襲的,一個人走了或者死了,另一個人就來繼承。

在歐洲穿越國境線時,也不走海關,隨便找一條小路走,也有人被邊防兵發現開槍打死的。

06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有一次,德國卡塞爾市的地方法院審理一起案子,被告就是青田商人,原告是德國幾個老太太。

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就是這個青田商人沿街叫賣,這本身就違反了德國的規定。

又在賣的東西里和價錢上做了點手腳,被這幾個德國老太太發現了,就告上了法庭。

但在這個法庭上,這幾個青田人連普通話都不會說,更別說德語了。

所以這個法庭就滿德國找翻譯,就找到季羨林這兒了,當時季羨林已經在哥廷根大學的漢學研究所當講師了。

法庭就給季羨林發了個通告,讓季羨林某月某日來出庭做翻譯,有50馬克的翻譯費,如果不來,要罰款100馬克,季羨林只好遵命前往。

法庭上,這幾個老太太認定了這個青田小老闆,並且指明瞭時間和地點,而這個小老闆矢口否認,還振振有詞,說在德國人眼裡,中國人長的都一樣,有什麼證據說一定就是他?

幾個法官聽了,大眼瞪小眼,無言以對,扯了幾句淡,就宣佈退庭,這事兒就不了了之了。

走出法庭,這警察跟這季羨林訴苦,說你這些老鄉,他把季羨林看作青田商人的老鄉,說你這老鄉真讓我們傷腦筋,我們平常也是睜隻眼閉隻眼,沒人告上法庭,我們也就聽之任之了。

季羨林回答道:那你們就把兩隻眼睛都閉上,警察聽了哈哈大笑,和季羨林握手道別。

07

季羨林開始對這幫人無感,但因為這個官司,季羨林也算是幫了他們一回,打完官司,至少沒什麼損失。

這群青田商人硬是把季羨林拽到他們的住處,熱情地要留季羨林吃飯,開始季羨林推辭了幾次,但他們太熱情了,只好留下。

這群浙江小老闆平時要遇上個什麼事兒,沒人幫他們,那個年代的中國大使館在他們眼裡那就是個衙門,除非萬不得已,絕不主動去打交道。

而當時的中國留學生是很瞧不起這幫青田同胞的,季羨林當時既是留學生,又是大學講師,又願意給他們做翻譯,在他們看來簡直是天大的福分。

這是一間空空蕩蕩的大房子,七八個人住,基本都是打地鋪,非常簡陋。

這幫浙江人自己平時過的都緊巴巴的,可為了招待季羨林,不知道從哪兒弄來了豬蹄,用中國辦法煨的稀爛,香氣四溢。

當時季羨林已經幾個月不知肉味了,大家開懷飽餐了一頓。

飯桌上,這幫小老闆就和季羨林說,像這種糾紛,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家常便飯,他們面對法官,只能耍賴撒謊。

但季羨林聽到這,心裡卻不是滋味兒,這批青田商人畢背井離鄉,在異域奔波,經歷了不知道多少危險和苦難,辛辛苦苦弄點錢,怎麼樣都要帶回青田老家,沒人想在歐洲長待。

但不少人客死異鄉,有的因為種種原因幾十年回不了家,這些人基本都不識字,季羨林和他們聊著聊著,眼淚直打轉。

有了這次萍水相逢,季羨林和這幫青田商人成了朋友,季羨林回到哥廷根後,這些小老闆還經常給季羨林寄東西,寄過領帶,還寄過豆腐,當時有不少華人在歐洲做豆腐。

到季羨林要離開德國,都不知道這些青田朋友的名字。

08

說到這兒,這讓我想起,我在英國讀書的時候,也接觸到不少當地的華人小老闆,有開超市的,有開餐廳的。

我們留學的真相有位老朋友,就是華人媽媽小螺號,她就和她老公經營著一家中餐外賣店,我們之前還給她做了個小紀錄片,記錄了她做外賣,送外賣的過程。

為何浙江這地方的人 都愛跑出國做生意?

小螺號給中國留學生送餐

很多中國留學生到海外,人生地不熟,可能最先讓他們感到親切的就是這些華人小老闆,當然也是因為中國留學生是他們的主力消費群體。

這些小老闆身上,有很多過人之處,比如我就見過,很多中餐館老闆,英文也就小學水平,但這絲毫沒妨礙和老外交流溝通。

而且這些人工作時長和強度,都讓老外吃驚,有人說他們愛抱團,他們必須抱團,這是為了生存!

中國留學生大多衣食無憂,學費生活費都是家裡給,他們最應該上的就是社會生存這一課。

09

季羨林當年在德國留學,除了認識這幫青田商人,還結識了哪些朋友,哪些人成了他生命中的貴人,哪些人曾經幫助過他,這都值得每一個要留學的朋友借鑑,學習。

都在這本《留德十年》裡。

為何浙江這地方的人 都愛跑出國做生意?

中國有句古話,叫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該交哪些朋友,哪些人是靠譜的人。

希望我們的一系列視頻節目,能給你一點啟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