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你真的明白是什麼意思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說,你要充實自己,不是為別人,是為自己!什麼意思?就是為充實自己,為成長自己,為建立自己的人格。讀書不是要賣弄,所以“人不知而不慍”。別人不知道你那麼有學問,不知道你的智慧……等等,你不被人所瞭解。很多很有能力的人,都是被埋沒了的,未能在這個世界上貢獻他自己,確實是經常有這樣的情形。

孔子自己就是了。孔子這麼有能力了,但結果還是被埋沒了,沒有人用他。所以孔子深刻地認識到:人讀書,是為了成長自己,而不是求別人知,求別人瞭解,求別人承認自己,肯定自己;不需要求這些社會之名,亦不需要求這些富貴權位。孔子,他不是要求這些。

所以“人不知而不慍”。別人不知道你自己,不要緊的,不會因為這樣而覺得委屈;“慍”即是惱怒,覺得委屈,覺得憤怒,覺得為何沒有人瞭解我?為何沒有人認識我?人就是這樣,覺得沒有人瞭解我,沒有人認識我,便一肚子委屈感,最後會發脾氣、會發怒,憎恨這個社會,就會有一種憤怒……升職時,升別人而不升自己就會很不開心,然後會說我不幹了,辭職了。

所以說“人不知而不慍”,孔子說人要有修養,人要認識清楚:自己讀書、自己成長,目的究竟是什麼?所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君子”就是有修養的人格統稱;很有修養、很有風度,謂之“君子”;品行要端正,才算是“君子”;你自愛嗎?能否自愛、自立?一個自愛、自立的人,就是“君子”了。

所以,現在就說“人不知而不慍”,別人不知道你,不知道你的學問如何,不知道你多有才華,不要因為這樣,自己便惱怒、自己便有委屈感,乃至自己的情緒發作,這便顯示沒有修養了。

“人不知而不慍”,能夠做到,難道我們還能說他不算君子嗎?事實上,他就很有君子之風了啊!

孔子在第一句章句就概括整本《論語》了,將孔子教學的最核心的主題,一開始,便開宗明義地講出來了!

我是宸媽,小學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喜歡我的頭條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