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道,科學難以企及

道,科學難以企及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1、原動力是妄想。

大道本恆。因“可”而失道。動念起心,或說“妄想”,是一切發展變化的原動力。道德經中,老子說得清清楚楚。修道者通過修行,能夠自我實證渾心乃萬物主,萬物皆是自心變現。渾心動念妄想而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反之,萬物又歸有,有歸無,無歸於道。 

科學只能憑藉感官理性研究萬物現象及其規律,而不能達到老子所說的無和道的境界。甚至老子所說的有,科學也只能識其表面,而不懂實則是無。  所以,心是原動力,萬物皆是自心變現,因妄想而有了宇宙及其變化,對於科學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

道,科學難以企及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1、原動力是妄想。

大道本恆。因“可”而失道。動念起心,或說“妄想”,是一切發展變化的原動力。道德經中,老子說得清清楚楚。修道者通過修行,能夠自我實證渾心乃萬物主,萬物皆是自心變現。渾心動念妄想而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反之,萬物又歸有,有歸無,無歸於道。 

科學只能憑藉感官理性研究萬物現象及其規律,而不能達到老子所說的無和道的境界。甚至老子所說的有,科學也只能識其表面,而不懂實則是無。  所以,心是原動力,萬物皆是自心變現,因妄想而有了宇宙及其變化,對於科學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2、無是萬物之極。

最小,由分子到原子;進而質子中子;進而夸克。夸克可以再分嗎?沒有內部結構了嗎?科學確實不知其極何在。  

老子在道德經中,則明確指出,無是其極,無是萬物之始,也是萬物之終。  

修行者通過艱苦修行,早就實證老子觀念是正確的。這種證,是自證自知,他人替代不得。所以,知者寥寥,信者寥寥。但卻星星之火,流傳下來。

道,科學難以企及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1、原動力是妄想。

大道本恆。因“可”而失道。動念起心,或說“妄想”,是一切發展變化的原動力。道德經中,老子說得清清楚楚。修道者通過修行,能夠自我實證渾心乃萬物主,萬物皆是自心變現。渾心動念妄想而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反之,萬物又歸有,有歸無,無歸於道。 

科學只能憑藉感官理性研究萬物現象及其規律,而不能達到老子所說的無和道的境界。甚至老子所說的有,科學也只能識其表面,而不懂實則是無。  所以,心是原動力,萬物皆是自心變現,因妄想而有了宇宙及其變化,對於科學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2、無是萬物之極。

最小,由分子到原子;進而質子中子;進而夸克。夸克可以再分嗎?沒有內部結構了嗎?科學確實不知其極何在。  

老子在道德經中,則明確指出,無是其極,無是萬物之始,也是萬物之終。  

修行者通過艱苦修行,早就實證老子觀念是正確的。這種證,是自證自知,他人替代不得。所以,知者寥寥,信者寥寥。但卻星星之火,流傳下來。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3、萬有本不可得

科學乃至經驗,需要肯定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在這個大前提下,一切推論思維才是合理的。而道,永恆之道,恰恰不“可”。“可”,則失道。修行達到玄同境界,就能自明一切都是“不可得”的。這就否定了科學和經驗的大前提。科學,如何繼續思維論辯下去? 

對道的感悟,需要徹底打破科學經驗的束縛。科學,識也;道,則無識。所以,老子才主張“棄知絕學”。放下一切知見,才可能迴歸大道。“知見立知,是無明本”,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道,科學難以企及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1、原動力是妄想。

大道本恆。因“可”而失道。動念起心,或說“妄想”,是一切發展變化的原動力。道德經中,老子說得清清楚楚。修道者通過修行,能夠自我實證渾心乃萬物主,萬物皆是自心變現。渾心動念妄想而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反之,萬物又歸有,有歸無,無歸於道。 

科學只能憑藉感官理性研究萬物現象及其規律,而不能達到老子所說的無和道的境界。甚至老子所說的有,科學也只能識其表面,而不懂實則是無。  所以,心是原動力,萬物皆是自心變現,因妄想而有了宇宙及其變化,對於科學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2、無是萬物之極。

最小,由分子到原子;進而質子中子;進而夸克。夸克可以再分嗎?沒有內部結構了嗎?科學確實不知其極何在。  

老子在道德經中,則明確指出,無是其極,無是萬物之始,也是萬物之終。  

修行者通過艱苦修行,早就實證老子觀念是正確的。這種證,是自證自知,他人替代不得。所以,知者寥寥,信者寥寥。但卻星星之火,流傳下來。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3、萬有本不可得

科學乃至經驗,需要肯定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在這個大前提下,一切推論思維才是合理的。而道,永恆之道,恰恰不“可”。“可”,則失道。修行達到玄同境界,就能自明一切都是“不可得”的。這就否定了科學和經驗的大前提。科學,如何繼續思維論辯下去? 

對道的感悟,需要徹底打破科學經驗的束縛。科學,識也;道,則無識。所以,老子才主張“棄知絕學”。放下一切知見,才可能迴歸大道。“知見立知,是無明本”,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4、道從自心求證。

道之實證,是心證,而非物證,是自明,而非他明。自明者,如心中所想,只有自己明白,沒有所謂外在事實根據。表述出來後,他人只有信或不信。自己不能證明給他人看,他人也不能證明真假。信之則有,不信則無。有人不懂自明之理,想欲通過科學證明道,是徒勞的。道這裡,豈止是有,即便無,即便心,也是妄想而生,是虛幻的。哪有意識立足處?

5、不可向外找眼。

只有反聞聞自性,才可能與道謀面。如同以眼看眼何在,向外觀遍世界乃至微塵,也不可能得見其眼。只有在觀看外物中反觀,才能自明其眼。世俗經驗乃至科學,都向外求,向外聚光。可見,經驗乃至科學,想欲見道,是不可能的。“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間不能及”,說的正是此理。

6、只有生死事大。

沒有科學,就沒有生活。科學重要。一切修行,都是不礙世間法的,當然也不礙科學發展。  

但科學,卻永遠解決不了生死問題。所以,生活再重要,和生死問題相比,也還是小事。生死事大,此乃硬道理。

無,科學與道銜接

道,科學難以企及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1、原動力是妄想。

大道本恆。因“可”而失道。動念起心,或說“妄想”,是一切發展變化的原動力。道德經中,老子說得清清楚楚。修道者通過修行,能夠自我實證渾心乃萬物主,萬物皆是自心變現。渾心動念妄想而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反之,萬物又歸有,有歸無,無歸於道。 

科學只能憑藉感官理性研究萬物現象及其規律,而不能達到老子所說的無和道的境界。甚至老子所說的有,科學也只能識其表面,而不懂實則是無。  所以,心是原動力,萬物皆是自心變現,因妄想而有了宇宙及其變化,對於科學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2、無是萬物之極。

最小,由分子到原子;進而質子中子;進而夸克。夸克可以再分嗎?沒有內部結構了嗎?科學確實不知其極何在。  

老子在道德經中,則明確指出,無是其極,無是萬物之始,也是萬物之終。  

修行者通過艱苦修行,早就實證老子觀念是正確的。這種證,是自證自知,他人替代不得。所以,知者寥寥,信者寥寥。但卻星星之火,流傳下來。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3、萬有本不可得

科學乃至經驗,需要肯定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在這個大前提下,一切推論思維才是合理的。而道,永恆之道,恰恰不“可”。“可”,則失道。修行達到玄同境界,就能自明一切都是“不可得”的。這就否定了科學和經驗的大前提。科學,如何繼續思維論辯下去? 

對道的感悟,需要徹底打破科學經驗的束縛。科學,識也;道,則無識。所以,老子才主張“棄知絕學”。放下一切知見,才可能迴歸大道。“知見立知,是無明本”,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4、道從自心求證。

道之實證,是心證,而非物證,是自明,而非他明。自明者,如心中所想,只有自己明白,沒有所謂外在事實根據。表述出來後,他人只有信或不信。自己不能證明給他人看,他人也不能證明真假。信之則有,不信則無。有人不懂自明之理,想欲通過科學證明道,是徒勞的。道這裡,豈止是有,即便無,即便心,也是妄想而生,是虛幻的。哪有意識立足處?

5、不可向外找眼。

只有反聞聞自性,才可能與道謀面。如同以眼看眼何在,向外觀遍世界乃至微塵,也不可能得見其眼。只有在觀看外物中反觀,才能自明其眼。世俗經驗乃至科學,都向外求,向外聚光。可見,經驗乃至科學,想欲見道,是不可能的。“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間不能及”,說的正是此理。

6、只有生死事大。

沒有科學,就沒有生活。科學重要。一切修行,都是不礙世間法的,當然也不礙科學發展。  

但科學,卻永遠解決不了生死問題。所以,生活再重要,和生死問題相比,也還是小事。生死事大,此乃硬道理。

無,科學與道銜接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1、國人的銜接。

陰陽五行八卦學說,銜接於萬物之母“有”。而有,實際是無,絕對的無。

道德經中,無是陽,有是陰。繼而產生後天陰陽八卦五行。銜接得十分自然。  

後天的陰陽、五行、八卦之理,是入世法。是道用。是中國古人的科學哲學。因學而得。  

後人運用陰陽五行八卦學說於醫學,建立了中醫理論。後人運用陰陽五行八卦學說於算命,建立了預測體系。 

陰陽五行八卦學說,也一定能運用到當代社會生活更多方面,古往今來的專家學者們,正在做著這方面的努力。

道,科學難以企及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1、原動力是妄想。

大道本恆。因“可”而失道。動念起心,或說“妄想”,是一切發展變化的原動力。道德經中,老子說得清清楚楚。修道者通過修行,能夠自我實證渾心乃萬物主,萬物皆是自心變現。渾心動念妄想而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反之,萬物又歸有,有歸無,無歸於道。 

科學只能憑藉感官理性研究萬物現象及其規律,而不能達到老子所說的無和道的境界。甚至老子所說的有,科學也只能識其表面,而不懂實則是無。  所以,心是原動力,萬物皆是自心變現,因妄想而有了宇宙及其變化,對於科學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2、無是萬物之極。

最小,由分子到原子;進而質子中子;進而夸克。夸克可以再分嗎?沒有內部結構了嗎?科學確實不知其極何在。  

老子在道德經中,則明確指出,無是其極,無是萬物之始,也是萬物之終。  

修行者通過艱苦修行,早就實證老子觀念是正確的。這種證,是自證自知,他人替代不得。所以,知者寥寥,信者寥寥。但卻星星之火,流傳下來。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3、萬有本不可得

科學乃至經驗,需要肯定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在這個大前提下,一切推論思維才是合理的。而道,永恆之道,恰恰不“可”。“可”,則失道。修行達到玄同境界,就能自明一切都是“不可得”的。這就否定了科學和經驗的大前提。科學,如何繼續思維論辯下去? 

對道的感悟,需要徹底打破科學經驗的束縛。科學,識也;道,則無識。所以,老子才主張“棄知絕學”。放下一切知見,才可能迴歸大道。“知見立知,是無明本”,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4、道從自心求證。

道之實證,是心證,而非物證,是自明,而非他明。自明者,如心中所想,只有自己明白,沒有所謂外在事實根據。表述出來後,他人只有信或不信。自己不能證明給他人看,他人也不能證明真假。信之則有,不信則無。有人不懂自明之理,想欲通過科學證明道,是徒勞的。道這裡,豈止是有,即便無,即便心,也是妄想而生,是虛幻的。哪有意識立足處?

5、不可向外找眼。

只有反聞聞自性,才可能與道謀面。如同以眼看眼何在,向外觀遍世界乃至微塵,也不可能得見其眼。只有在觀看外物中反觀,才能自明其眼。世俗經驗乃至科學,都向外求,向外聚光。可見,經驗乃至科學,想欲見道,是不可能的。“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間不能及”,說的正是此理。

6、只有生死事大。

沒有科學,就沒有生活。科學重要。一切修行,都是不礙世間法的,當然也不礙科學發展。  

但科學,卻永遠解決不了生死問題。所以,生活再重要,和生死問題相比,也還是小事。生死事大,此乃硬道理。

無,科學與道銜接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1、國人的銜接。

陰陽五行八卦學說,銜接於萬物之母“有”。而有,實際是無,絕對的無。

道德經中,無是陽,有是陰。繼而產生後天陰陽八卦五行。銜接得十分自然。  

後天的陰陽、五行、八卦之理,是入世法。是道用。是中國古人的科學哲學。因學而得。  

後人運用陰陽五行八卦學說於醫學,建立了中醫理論。後人運用陰陽五行八卦學說於算命,建立了預測體系。 

陰陽五行八卦學說,也一定能運用到當代社會生活更多方面,古往今來的專家學者們,正在做著這方面的努力。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2、科學的銜接。

自然、社會科學,最終,也只能銜接萬物之母“有”。有,實際是無。這無,不是科學所言的最小粒子,也不是科學所言的場,也不是科學所言的真空。而是通過修道才能自明自證的“空”。如此而行,科學才最終找到了其母有,找到了其父無。迴歸無,心,才最終脫落意識粘纏,歸於清淨本體,這正是“浴,神不死”,大道得成。 

無,絕不妨礙科學繼續探索更新的小大、始終。但無論如何更新結論,科學都逃不出“無”的窠臼。實際來說,科學,尋找不到最小,也不可能尋找到最大;尋找不到開始,也尋找不到最終。因為開悟聖人實證了一切乃心變現。心無形無相,根本沒有大小之分,沒有始終之別,沒有邊際,那麼,企圖尋找邊際,是不可能的。 

和無銜接,科學沒有話語權,只能相信。正所謂“信是道源功德母”。不信,則陷入無限的求證、不可證。始終沒有可以依靠的絕對的最終理論可以建立。只能建立相對的假設,僅僅假設而已。和聖人修道實證,不是一個層次說話。

道,科學難以企及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1、原動力是妄想。

大道本恆。因“可”而失道。動念起心,或說“妄想”,是一切發展變化的原動力。道德經中,老子說得清清楚楚。修道者通過修行,能夠自我實證渾心乃萬物主,萬物皆是自心變現。渾心動念妄想而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反之,萬物又歸有,有歸無,無歸於道。 

科學只能憑藉感官理性研究萬物現象及其規律,而不能達到老子所說的無和道的境界。甚至老子所說的有,科學也只能識其表面,而不懂實則是無。  所以,心是原動力,萬物皆是自心變現,因妄想而有了宇宙及其變化,對於科學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2、無是萬物之極。

最小,由分子到原子;進而質子中子;進而夸克。夸克可以再分嗎?沒有內部結構了嗎?科學確實不知其極何在。  

老子在道德經中,則明確指出,無是其極,無是萬物之始,也是萬物之終。  

修行者通過艱苦修行,早就實證老子觀念是正確的。這種證,是自證自知,他人替代不得。所以,知者寥寥,信者寥寥。但卻星星之火,流傳下來。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3、萬有本不可得

科學乃至經驗,需要肯定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在這個大前提下,一切推論思維才是合理的。而道,永恆之道,恰恰不“可”。“可”,則失道。修行達到玄同境界,就能自明一切都是“不可得”的。這就否定了科學和經驗的大前提。科學,如何繼續思維論辯下去? 

對道的感悟,需要徹底打破科學經驗的束縛。科學,識也;道,則無識。所以,老子才主張“棄知絕學”。放下一切知見,才可能迴歸大道。“知見立知,是無明本”,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4、道從自心求證。

道之實證,是心證,而非物證,是自明,而非他明。自明者,如心中所想,只有自己明白,沒有所謂外在事實根據。表述出來後,他人只有信或不信。自己不能證明給他人看,他人也不能證明真假。信之則有,不信則無。有人不懂自明之理,想欲通過科學證明道,是徒勞的。道這裡,豈止是有,即便無,即便心,也是妄想而生,是虛幻的。哪有意識立足處?

5、不可向外找眼。

只有反聞聞自性,才可能與道謀面。如同以眼看眼何在,向外觀遍世界乃至微塵,也不可能得見其眼。只有在觀看外物中反觀,才能自明其眼。世俗經驗乃至科學,都向外求,向外聚光。可見,經驗乃至科學,想欲見道,是不可能的。“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間不能及”,說的正是此理。

6、只有生死事大。

沒有科學,就沒有生活。科學重要。一切修行,都是不礙世間法的,當然也不礙科學發展。  

但科學,卻永遠解決不了生死問題。所以,生活再重要,和生死問題相比,也還是小事。生死事大,此乃硬道理。

無,科學與道銜接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1、國人的銜接。

陰陽五行八卦學說,銜接於萬物之母“有”。而有,實際是無,絕對的無。

道德經中,無是陽,有是陰。繼而產生後天陰陽八卦五行。銜接得十分自然。  

後天的陰陽、五行、八卦之理,是入世法。是道用。是中國古人的科學哲學。因學而得。  

後人運用陰陽五行八卦學說於醫學,建立了中醫理論。後人運用陰陽五行八卦學說於算命,建立了預測體系。 

陰陽五行八卦學說,也一定能運用到當代社會生活更多方面,古往今來的專家學者們,正在做著這方面的努力。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2、科學的銜接。

自然、社會科學,最終,也只能銜接萬物之母“有”。有,實際是無。這無,不是科學所言的最小粒子,也不是科學所言的場,也不是科學所言的真空。而是通過修道才能自明自證的“空”。如此而行,科學才最終找到了其母有,找到了其父無。迴歸無,心,才最終脫落意識粘纏,歸於清淨本體,這正是“浴,神不死”,大道得成。 

無,絕不妨礙科學繼續探索更新的小大、始終。但無論如何更新結論,科學都逃不出“無”的窠臼。實際來說,科學,尋找不到最小,也不可能尋找到最大;尋找不到開始,也尋找不到最終。因為開悟聖人實證了一切乃心變現。心無形無相,根本沒有大小之分,沒有始終之別,沒有邊際,那麼,企圖尋找邊際,是不可能的。 

和無銜接,科學沒有話語權,只能相信。正所謂“信是道源功德母”。不信,則陷入無限的求證、不可證。始終沒有可以依靠的絕對的最終理論可以建立。只能建立相對的假設,僅僅假設而已。和聖人修道實證,不是一個層次說話。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3、兩個關節點。

一是道動念而生無,而立無為太極。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何謂太極?不開悟者當然不知。此太極即是無,是陽,從道生。無生有,有是陰,而成兩儀。  

二是陰陽與矛盾,可以銜接,二者相類。 

陰陽之理包含對立統一之理,但陰陽之理比矛盾之理要深刻的多。陰陽變化,其極是無,這一點,道德經中已有明示;而矛盾之理,唯物主義歸於物質,唯心主義歸於意識,和道德經相比,都是皮毛。無,其根在渾心;辯證法沒有這樣見地。 

矛盾與陰陽銜接,道便與哲學相銜接,繼而與科學相銜接。一切便都理順。 

道,科學難以企及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1、原動力是妄想。

大道本恆。因“可”而失道。動念起心,或說“妄想”,是一切發展變化的原動力。道德經中,老子說得清清楚楚。修道者通過修行,能夠自我實證渾心乃萬物主,萬物皆是自心變現。渾心動念妄想而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反之,萬物又歸有,有歸無,無歸於道。 

科學只能憑藉感官理性研究萬物現象及其規律,而不能達到老子所說的無和道的境界。甚至老子所說的有,科學也只能識其表面,而不懂實則是無。  所以,心是原動力,萬物皆是自心變現,因妄想而有了宇宙及其變化,對於科學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2、無是萬物之極。

最小,由分子到原子;進而質子中子;進而夸克。夸克可以再分嗎?沒有內部結構了嗎?科學確實不知其極何在。  

老子在道德經中,則明確指出,無是其極,無是萬物之始,也是萬物之終。  

修行者通過艱苦修行,早就實證老子觀念是正確的。這種證,是自證自知,他人替代不得。所以,知者寥寥,信者寥寥。但卻星星之火,流傳下來。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3、萬有本不可得

科學乃至經驗,需要肯定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在這個大前提下,一切推論思維才是合理的。而道,永恆之道,恰恰不“可”。“可”,則失道。修行達到玄同境界,就能自明一切都是“不可得”的。這就否定了科學和經驗的大前提。科學,如何繼續思維論辯下去? 

對道的感悟,需要徹底打破科學經驗的束縛。科學,識也;道,則無識。所以,老子才主張“棄知絕學”。放下一切知見,才可能迴歸大道。“知見立知,是無明本”,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4、道從自心求證。

道之實證,是心證,而非物證,是自明,而非他明。自明者,如心中所想,只有自己明白,沒有所謂外在事實根據。表述出來後,他人只有信或不信。自己不能證明給他人看,他人也不能證明真假。信之則有,不信則無。有人不懂自明之理,想欲通過科學證明道,是徒勞的。道這裡,豈止是有,即便無,即便心,也是妄想而生,是虛幻的。哪有意識立足處?

5、不可向外找眼。

只有反聞聞自性,才可能與道謀面。如同以眼看眼何在,向外觀遍世界乃至微塵,也不可能得見其眼。只有在觀看外物中反觀,才能自明其眼。世俗經驗乃至科學,都向外求,向外聚光。可見,經驗乃至科學,想欲見道,是不可能的。“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間不能及”,說的正是此理。

6、只有生死事大。

沒有科學,就沒有生活。科學重要。一切修行,都是不礙世間法的,當然也不礙科學發展。  

但科學,卻永遠解決不了生死問題。所以,生活再重要,和生死問題相比,也還是小事。生死事大,此乃硬道理。

無,科學與道銜接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1、國人的銜接。

陰陽五行八卦學說,銜接於萬物之母“有”。而有,實際是無,絕對的無。

道德經中,無是陽,有是陰。繼而產生後天陰陽八卦五行。銜接得十分自然。  

後天的陰陽、五行、八卦之理,是入世法。是道用。是中國古人的科學哲學。因學而得。  

後人運用陰陽五行八卦學說於醫學,建立了中醫理論。後人運用陰陽五行八卦學說於算命,建立了預測體系。 

陰陽五行八卦學說,也一定能運用到當代社會生活更多方面,古往今來的專家學者們,正在做著這方面的努力。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2、科學的銜接。

自然、社會科學,最終,也只能銜接萬物之母“有”。有,實際是無。這無,不是科學所言的最小粒子,也不是科學所言的場,也不是科學所言的真空。而是通過修道才能自明自證的“空”。如此而行,科學才最終找到了其母有,找到了其父無。迴歸無,心,才最終脫落意識粘纏,歸於清淨本體,這正是“浴,神不死”,大道得成。 

無,絕不妨礙科學繼續探索更新的小大、始終。但無論如何更新結論,科學都逃不出“無”的窠臼。實際來說,科學,尋找不到最小,也不可能尋找到最大;尋找不到開始,也尋找不到最終。因為開悟聖人實證了一切乃心變現。心無形無相,根本沒有大小之分,沒有始終之別,沒有邊際,那麼,企圖尋找邊際,是不可能的。 

和無銜接,科學沒有話語權,只能相信。正所謂“信是道源功德母”。不信,則陷入無限的求證、不可證。始終沒有可以依靠的絕對的最終理論可以建立。只能建立相對的假設,僅僅假設而已。和聖人修道實證,不是一個層次說話。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3、兩個關節點。

一是道動念而生無,而立無為太極。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何謂太極?不開悟者當然不知。此太極即是無,是陽,從道生。無生有,有是陰,而成兩儀。  

二是陰陽與矛盾,可以銜接,二者相類。 

陰陽之理包含對立統一之理,但陰陽之理比矛盾之理要深刻的多。陰陽變化,其極是無,這一點,道德經中已有明示;而矛盾之理,唯物主義歸於物質,唯心主義歸於意識,和道德經相比,都是皮毛。無,其根在渾心;辯證法沒有這樣見地。 

矛盾與陰陽銜接,道便與哲學相銜接,繼而與科學相銜接。一切便都理順。 

老子《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卻闡述了宇宙人生的大真理!

總而言之:只有信道,才有機會悟道,迴歸永恆,長生久視。不信道,無論科學發展到什麼高度,最終都要歸於死地。悟道者,根本不執著有或無的。那些以為通過科學可以證明道者,一定要執著有,執著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在這個前提下,他們的科學證明才有意義。而如此執著者,根本不是悟道者。不悟道者,欲運用科學闡明道,乃至運用科學證明道,無異於自欺欺人了。 

我尊重科學經驗,這是我們生存的指路明燈;科學經驗使我們得以生存,解決的是生存問題。我更崇拜聖人言,這是我們醒悟的金科玉律;聖人言使我們得以長生久視,解決的是生死問題。 

道即萬物,萬物即道。原本是一,妄分為二,明得此妄,與道相合。雖然是一,發用成二,又不可體用混淆。得其道用,如科學哲學經驗等,便以為悟道,此乃假道,發用之道,非恆道;離開道用,想欲悟道,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只有借假,才可修真,才可得見恆道。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經檢索無法確定原創者,故未標明作者。我們轉載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小編更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