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究竟說》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大家都理解錯了

《道德經究竟說》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大家都理解錯了

小編:這篇文章是我從一個叫——稷下道宮——的號扒下來,這個公眾號大家千萬不要關注,非常奇葩的號,感覺它會發些有關算卦啊、看相啊、密宗啊、煉丹啊、打坐啊、修仙啊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感覺非常可怕!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仁者,親也,偏愛也,此儒家五常之一也。

在儒家理想裡,如果一個社會,每個人都能像偏愛自己一樣,偏愛別人,那麼每個人都會相親相愛,無所禍端,那麼這樣的社會是多麼美好啊。因此儒家就想教育百姓成為君子,讓其變得溫文爾雅的,那麼他走去哪裡都有如坐春風之感。而且假設每個人都這樣的話,那麼你到哪裡都會感到非常親切,因為到處都是對你非常友好和仁慈的人。

但是老子卻和孔夫子想得恰恰相反。老子認為,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所謂的仁不過是人們假裝出來的品性而已,而人們真正的淳樸自然的性情就被這樣掩蓋了。我們去落後地區的小鄉村的時候,村民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杯茶、一盤糕點、一聲親切的“老哥哪裡去”,你會說這裡的人都是仁者啊!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些黝黑皮膚、老實巴交的農村人心裡是這樣回覆的——這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做的。

所以,老子其實告訴我們,正是我們喪失了淳厚善良的本性,才會有後天的矯飾教化我們不要相互傷害。也就是說,變本性為偽裝,是錯上加錯,因此,道家把教化百姓回覆上古的天真純樸作為責任,所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社會,真是令人嚮往啊!

芻,指的是野草的意思。芻狗,在古代是一種用草札成的狗,作為祭祀時使用。這裡我要糾正大家一個觀念,芻狗並不是喻指輕賤東西的意思,因為以前大家往往把這句話理解成天地把人當作輕賤的東西。

到底怎麼理解“芻狗”——結草作出狗的樣子,用它來祭祀:把它打扮得非常漂亮,小心地放在祭祀臺上,真的非常珍惜它嗎?不過是祭祀需要而已;等祭祀完了就把它扔掉,大家散場的時候隨意地踐踏它,真的是討厭它嗎?不過是祭祀不需要它了而已。

也就是說天地任萬物生滅,不去幫助萬物,也不去摧毀萬物。也就是說《道德經》認為,天地不偏愛任何東西,也許你是盲人,但你有著比常人更敏銳的聽覺,也許你是聾子,但是你有著比常人更發達的圖像記憶力,也許你是藝術上的失敗者,但你在商業上卻可能是叱吒風雲的精英······天地無仁慈心,無冷酷心,它任由萬物自由發展。人們可以“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天地本就無心。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何為道家之聖人?微妙玄通,深不可識。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此通天徹地之輩。

而儒家的聖人呢?化育人倫者也。孟子云:“聖人,百世之師也。”此正教化人倫之輩,以其有為,似比道家聖人略低一籌也。

天地任萬物發展,聖人任百姓生活。自黃帝垂拱而治,漢代黃老並用,生養天下,百姓安居樂業,此正道家聖人之治理也。因為最高一等的治理天下,是老百姓只知道統治者的存在;次一等的治理,是百姓親近他讚美他,這是儒家的政治;再次一等的治理,老百姓畏懼他,這是法家的政治;最次一等的治理,百姓輕侮他,這連國家都不能成立,比如14、15世紀的法蘭克王國,16、17世紀的德意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何謂橐龠?橐幾叫做橐,竹管叫做龠,指的是冶煉處的風箱。

講的是這天地之間,不就像是風箱嗎?賈誼《鵩鳥賦》就說了“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以天地為爐,以造化為工,一陰陽為炭,以萬物為銅,何等天地氣象!我們身處茫茫世界中,由此言之,難道就不是一粒塵埃嗎?

佛家有個理論,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而我們身處的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是小千世界中的小千世界。娑婆在梵語譯為‘堪忍’,意謂這個世界是苦的,而一切眾生堪能忍受。何以言之是苦呢?這個世界一切法都是染汙的,不清淨的。

如同穿新衣服一樣是快樂的,但被塵埃染汙就生煩惱。又人最喜歡的是發財,可是財發得再多,死時亦帶不去。在生時,即使一分錢也算得清清楚楚,沒有得到錢時,就想法子去得,沒有得到,心裡貪求是苦,已得到了,又怕失去,這都是苦,可是你不覺得苦。患得患失,怕得不到,死時一分錢也帶不走,你說這是苦?或是樂呢?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老子說,天地這個風箱啊,發動起來空虛但不會窮竭,而且愈發運動,愈發生生不息。這正是在說,我們都在為自己能夠得到的而努力,同時渴望著那遙不可及的未來,這就是我們人類。慾望的流動,讓天地不斷地進化,愈來愈快,愈來愈快,直到最後發條停不住了——嘭!一聲,那可是滅亡啊!

老子告訴我們,孩子啊,放緩點,慢慢走。不要讓工作的瘋狂,帶給你四五十歲累贅的身軀,不要讓精神的壓力,變成最後歇斯底里的瘋狂,迴歸古典哲人的懷抱吧,寫字、吟詩、學畫、下棋,在淳樸自然、山毓水秀中,放緩點,慢慢走。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多者,紛紜萬物也;言者,政令繁苛也;數者,無盡數字也;窮者,無法窮盡也。

在這無盡天地間,萬物也罷,俗令也罷,數字也罷,不可名狀之物也罷,只是順著大道運轉而已,其實和人類之意志沒有任何關係,那麼人何必又要對天地萬道的意圖妄加揣摩呢?天地無心,大道無情,仙心難測,我們所做的爆裂行為亦不過是加速滅亡而已。

何必多言,何必多情。萬物繁衍,人類孳乳,眾生隕落,一切不過是天道的運行規律而已。不論你悲傷也好,歡心也罷,他們依舊不眠不息地運轉。你說了什麼,你不說什麼,依舊萬法如常。

只是說所當說的,說過便休,不立涯岸。不可多說,不可不說。便是言滿天下無口過,才是守中的道理。若如灌夫罵座,禰衡擊鼓,終究無補於事,奈何奈何。

佛門高道寒山子常雲:“蒼天!蒼天!”似正可為此章節作一註腳。

《道德經究竟說》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大家都理解錯了

《道德經究竟說》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大家都理解錯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