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定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

1. 祖先為什麼定十六兩為一斤呢?

人們常用半斤八兩來形容兩個事物是一樣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我們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兩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兩就是一樣的。那麼老祖宗為什麼定十六兩為一斤呢?

這裡面有大智慧!

古人為什麼定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

傳說我們的先人觀察到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邊的福、祿、壽三星,正好是十六星。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祿、壽三星分別主一個人一生的福、祿、壽。他們在天上看著人的一切。

所以說:人在做,天在看。

古人為什麼定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

傳說做買賣的人,如果稱東西,短斤少兩,都會受到懲罰。賣東西少給人一兩,福星就減少這個人的福;少給二兩,祿星就給這個人減祿;要少給三兩,壽星就給這個人減壽。

2. 筷子為什麼是7寸6分?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

有些人很羨慕西方人用刀叉吃飯,覺得這種姿勢和儀態有品位。刀叉是冶金術成熟以後才有的用具。相比之下,筷子的文明史顯然長得多。

古人為什麼定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

關鍵是,筷子是兩根,稱呼卻是一雙。為什麼明明是兩根筷子,卻叫一雙筷子呢?這裡面有太極和陰陽的理念。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為一。這就是中國人的哲學。

筷子在使用的時候,講究配合和協調。一根動,一根不動,才能夾得穩。兩根都動,或者兩根都不動,就夾不住。這是中國的陰陽原理,也有西方力學的槓桿原理。

在古代,不同時期筷子的叫法也不同。先秦時期稱“挾”或“莢”。鄭玄註明釋:“挾,猶箸也,今人謂箸為挾提。”司馬遷《史記》將商紂時期的筷子稱為“箸”,古寫為“木箸”。

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都從神話發源。西方後來人神分家了,做事靠科學,做人靠宗教。

中國沒有。中國什麼都合在一起:何仙姑、鐵柺李、呂洞賓這些神仙也是人,他們就在茫茫人海中。中國人的理想和現實、靈魂與肉體也是合二為一的,每天用的筷子裡面就有信仰,舉手投足都是理念。這是一種通達和智慧。

所以,中國人不需要到專門的地方去清洗靈魂。從小就有長輩告訴他,如何做人做事,知道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這兩者也不能分。

我們現在很多人,每天握著筷子指指點點,譏諷同胞沒有信仰,其實是有所不知。

古人為什麼定16兩為1斤,筷子長7寸6分?

今天社會的癥結不是沒有信仰,而是丟掉了老祖宗的智慧。在中西方文明全面接觸、交流和碰撞的過程中,有很多人云亦云的東西在干擾我們的價值判斷,以致亂花漸欲迷人眼,五心不定,六神無主。

雖然洋快餐、西餐館在中國越開越多,但是在普通百姓家的櫥櫃裡,筷子依然是最主要的餐具。對於兒童餐桌禮儀的

教育,除了一些基本的規矩與禁忌意外,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正確地使用筷子。筷子所

蘊含的“合一“思想也是中國文化所最為推崇的一部分。

因此,我們認為筷子文化作為與中國人日常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卻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標誌性文化,對於中國人“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的構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