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醫巫同源”“醫道同源”“藥食同源”的融通性。而以李時珍暨《本草綱目》: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民族)醫藥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被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東方醫藥巨典”“人類綠色聖經”。李時珍以樸素的唯物論·完成了世界自然科學商峰的宏篇鉅著與歐洲哥白尼(衝破了神學的束縛.創立了宇宙觀)一道被後世稱為十六世紀人類歷史上兩位科學巨人。李時珍於1951年2月被聯合國在德國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大會上推選為世界十大科學巨人(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其本草綱目與黃帝內經:一道於2011年5月被聯合國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會上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中國中醫藥文獻第一次被全世界認可成為全人類共仰之、共享之的寶貴財富。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醫巫同源”“醫道同源”“藥食同源”的融通性。而以李時珍暨《本草綱目》: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民族)醫藥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被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東方醫藥巨典”“人類綠色聖經”。李時珍以樸素的唯物論·完成了世界自然科學商峰的宏篇鉅著與歐洲哥白尼(衝破了神學的束縛.創立了宇宙觀)一道被後世稱為十六世紀人類歷史上兩位科學巨人。李時珍於1951年2月被聯合國在德國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大會上推選為世界十大科學巨人(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其本草綱目與黃帝內經:一道於2011年5月被聯合國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會上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中國中醫藥文獻第一次被全世界認可成為全人類共仰之、共享之的寶貴財富。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1中華文化與醫道同源

中華文化內在的融通性使我們瞭解到“醫道同源”以及“仙風道骨”的由來。然而·它源於黃帝內經。和李時珍的瀕湖脈學.中醫藥著作所表達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世界觀與道家一致: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和藥學家不少是道教人士。如隋唐的葛洪、蘇頌、陶弘景、孫思邈和東漢時期的于吉、華佗.要麼是道士.要麼與道家有不解之緣;道教傳教往往以治病為手段。治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畫符咒、

施法水,可稱為帶巫醫色彩的心理治療;另一種是用藥物治病.如華佗、孫思邈等為人治病。最能說明“醫道同源”的莫過於“本草”二字。本草可作3種釋義:其一以草藥為本;其二是神農嘗百草以治病.以草為本之義;其三是原原本本介紹草類。依據是古代介紹李道的書“本李.介紹味道的書本味:。無論取何種意義.本草這個名稱意即藥物學。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醫巫同源”“醫道同源”“藥食同源”的融通性。而以李時珍暨《本草綱目》: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民族)醫藥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被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東方醫藥巨典”“人類綠色聖經”。李時珍以樸素的唯物論·完成了世界自然科學商峰的宏篇鉅著與歐洲哥白尼(衝破了神學的束縛.創立了宇宙觀)一道被後世稱為十六世紀人類歷史上兩位科學巨人。李時珍於1951年2月被聯合國在德國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大會上推選為世界十大科學巨人(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其本草綱目與黃帝內經:一道於2011年5月被聯合國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會上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中國中醫藥文獻第一次被全世界認可成為全人類共仰之、共享之的寶貴財富。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1中華文化與醫道同源

中華文化內在的融通性使我們瞭解到“醫道同源”以及“仙風道骨”的由來。然而·它源於黃帝內經。和李時珍的瀕湖脈學.中醫藥著作所表達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世界觀與道家一致: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和藥學家不少是道教人士。如隋唐的葛洪、蘇頌、陶弘景、孫思邈和東漢時期的于吉、華佗.要麼是道士.要麼與道家有不解之緣;道教傳教往往以治病為手段。治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畫符咒、

施法水,可稱為帶巫醫色彩的心理治療;另一種是用藥物治病.如華佗、孫思邈等為人治病。最能說明“醫道同源”的莫過於“本草”二字。本草可作3種釋義:其一以草藥為本;其二是神農嘗百草以治病.以草為本之義;其三是原原本本介紹草類。依據是古代介紹李道的書“本李.介紹味道的書本味:。無論取何種意義.本草這個名稱意即藥物學。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李時珍醫藥文化主要指李時珍在醫學和藥學研究上的貢獻.從其所撰寫的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決考證》、《五臟圖譜》、《命門考》、《六傀論》《三焦客難》《薪蛇傳》《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鉅著來看.他不僅對中華本草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中華傳統(民族)醫藥藥物養生方面亦有重要貢獻。

李時珍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道家的養生學說.並在道家藥物養生學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無、自然,天性為核心理念.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無所不容.無所不包·和諧統一。道教文化繼承了我國古代神仙思想.盼望長生不老·修真成仙。出於這種思想體系和修煉目的.道教因此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

長久以來.道家思想對我國的哲學、民俗、信仰都具有深刻影響.而道家追求長生的養生理念更是中醫養生思想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在追求長生的過程中.道家文化間接地豐富和發展了中醫養生思想的內容。道家養生可追索到秦代.戰國時期的齊威王、燕昭王、秦始皇均派方士求長生不老仙丹、靈藥.到了漢武帝晚年.養生藥物的研究和使用更是風靡一時。從歷代中醫名家對道教理論的推崇中不難發現、醫道終為一體.醫道同生共存。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醫巫同源”“醫道同源”“藥食同源”的融通性。而以李時珍暨《本草綱目》: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民族)醫藥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被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東方醫藥巨典”“人類綠色聖經”。李時珍以樸素的唯物論·完成了世界自然科學商峰的宏篇鉅著與歐洲哥白尼(衝破了神學的束縛.創立了宇宙觀)一道被後世稱為十六世紀人類歷史上兩位科學巨人。李時珍於1951年2月被聯合國在德國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大會上推選為世界十大科學巨人(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其本草綱目與黃帝內經:一道於2011年5月被聯合國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會上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中國中醫藥文獻第一次被全世界認可成為全人類共仰之、共享之的寶貴財富。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1中華文化與醫道同源

中華文化內在的融通性使我們瞭解到“醫道同源”以及“仙風道骨”的由來。然而·它源於黃帝內經。和李時珍的瀕湖脈學.中醫藥著作所表達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世界觀與道家一致: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和藥學家不少是道教人士。如隋唐的葛洪、蘇頌、陶弘景、孫思邈和東漢時期的于吉、華佗.要麼是道士.要麼與道家有不解之緣;道教傳教往往以治病為手段。治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畫符咒、

施法水,可稱為帶巫醫色彩的心理治療;另一種是用藥物治病.如華佗、孫思邈等為人治病。最能說明“醫道同源”的莫過於“本草”二字。本草可作3種釋義:其一以草藥為本;其二是神農嘗百草以治病.以草為本之義;其三是原原本本介紹草類。依據是古代介紹李道的書“本李.介紹味道的書本味:。無論取何種意義.本草這個名稱意即藥物學。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李時珍醫藥文化主要指李時珍在醫學和藥學研究上的貢獻.從其所撰寫的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決考證》、《五臟圖譜》、《命門考》、《六傀論》《三焦客難》《薪蛇傳》《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鉅著來看.他不僅對中華本草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中華傳統(民族)醫藥藥物養生方面亦有重要貢獻。

李時珍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道家的養生學說.並在道家藥物養生學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無、自然,天性為核心理念.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無所不容.無所不包·和諧統一。道教文化繼承了我國古代神仙思想.盼望長生不老·修真成仙。出於這種思想體系和修煉目的.道教因此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

長久以來.道家思想對我國的哲學、民俗、信仰都具有深刻影響.而道家追求長生的養生理念更是中醫養生思想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在追求長生的過程中.道家文化間接地豐富和發展了中醫養生思想的內容。道家養生可追索到秦代.戰國時期的齊威王、燕昭王、秦始皇均派方士求長生不老仙丹、靈藥.到了漢武帝晚年.養生藥物的研究和使用更是風靡一時。從歷代中醫名家對道教理論的推崇中不難發現、醫道終為一體.醫道同生共存。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李時珍

李時珍在科學研究領域範圍甚廣,尤其是對中草藥學與中醫學的研究成果最引人矚目。僅在本草綱目:中的藥物性味考究方面.就有七方十劑、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四時用藥例、五運六淫用藥式、五臟五味補瀉、六腑六髒用藥氣味補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引經報使等方面的內容。他在撰寫,本草綱目:時參考的800多種典籍中,涉及道教文化、道醫、道方、道藥等方面的書籍就有140多種·佔18%;在“引用古今醫家書目”277家中.引用道家醫藥書近60種.佔22%;在“引用古今經史百家書目”440家中.先後引用了道家文獻80多種.佔18%:《本草綱目》:附方11000多個.引用道藥道方3000多個.佔近三分之一。從而不難看出李時珍對道家醫藥文獻蒐羅致盡.引用致廣。從中可以看出.李時珍對道家養生思想的推崇。

《本草綱目》不僅引用了道家很多經典著作。而且充分融入道家的養生思想.這和道家追求長生的基本理念緊密相關.對後世產生的養生思想起到重大的推進作用。

2《本草綱目》與道家養生

李時珍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道家主張善於養生之人不會過分貪圖優越的生活.處事待人一切順乎自然·摒棄妄知安崢天下萬物的道理.都存在人們心中·如能內現返照、堅守此道自然明瞭。道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治、以靜制動、以簡馭繁、天地不自生.故能長其生.個人修養重在自知。百勝、自足志於道.便是真正長壽之人。道家養生之道注重的是合乎自然的法則.通過調節“陰陽”、遵循“五行”.獲得安泰人生。而李時珍醫藥文化養生也是順乎道家的天然養生法。從本草綱目:中所體現的道家養生思想.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醫巫同源”“醫道同源”“藥食同源”的融通性。而以李時珍暨《本草綱目》: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民族)醫藥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被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東方醫藥巨典”“人類綠色聖經”。李時珍以樸素的唯物論·完成了世界自然科學商峰的宏篇鉅著與歐洲哥白尼(衝破了神學的束縛.創立了宇宙觀)一道被後世稱為十六世紀人類歷史上兩位科學巨人。李時珍於1951年2月被聯合國在德國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大會上推選為世界十大科學巨人(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其本草綱目與黃帝內經:一道於2011年5月被聯合國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會上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中國中醫藥文獻第一次被全世界認可成為全人類共仰之、共享之的寶貴財富。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1中華文化與醫道同源

中華文化內在的融通性使我們瞭解到“醫道同源”以及“仙風道骨”的由來。然而·它源於黃帝內經。和李時珍的瀕湖脈學.中醫藥著作所表達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世界觀與道家一致: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和藥學家不少是道教人士。如隋唐的葛洪、蘇頌、陶弘景、孫思邈和東漢時期的于吉、華佗.要麼是道士.要麼與道家有不解之緣;道教傳教往往以治病為手段。治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畫符咒、

施法水,可稱為帶巫醫色彩的心理治療;另一種是用藥物治病.如華佗、孫思邈等為人治病。最能說明“醫道同源”的莫過於“本草”二字。本草可作3種釋義:其一以草藥為本;其二是神農嘗百草以治病.以草為本之義;其三是原原本本介紹草類。依據是古代介紹李道的書“本李.介紹味道的書本味:。無論取何種意義.本草這個名稱意即藥物學。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李時珍醫藥文化主要指李時珍在醫學和藥學研究上的貢獻.從其所撰寫的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決考證》、《五臟圖譜》、《命門考》、《六傀論》《三焦客難》《薪蛇傳》《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鉅著來看.他不僅對中華本草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中華傳統(民族)醫藥藥物養生方面亦有重要貢獻。

李時珍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道家的養生學說.並在道家藥物養生學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無、自然,天性為核心理念.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無所不容.無所不包·和諧統一。道教文化繼承了我國古代神仙思想.盼望長生不老·修真成仙。出於這種思想體系和修煉目的.道教因此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

長久以來.道家思想對我國的哲學、民俗、信仰都具有深刻影響.而道家追求長生的養生理念更是中醫養生思想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在追求長生的過程中.道家文化間接地豐富和發展了中醫養生思想的內容。道家養生可追索到秦代.戰國時期的齊威王、燕昭王、秦始皇均派方士求長生不老仙丹、靈藥.到了漢武帝晚年.養生藥物的研究和使用更是風靡一時。從歷代中醫名家對道教理論的推崇中不難發現、醫道終為一體.醫道同生共存。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李時珍

李時珍在科學研究領域範圍甚廣,尤其是對中草藥學與中醫學的研究成果最引人矚目。僅在本草綱目:中的藥物性味考究方面.就有七方十劑、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四時用藥例、五運六淫用藥式、五臟五味補瀉、六腑六髒用藥氣味補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引經報使等方面的內容。他在撰寫,本草綱目:時參考的800多種典籍中,涉及道教文化、道醫、道方、道藥等方面的書籍就有140多種·佔18%;在“引用古今醫家書目”277家中.引用道家醫藥書近60種.佔22%;在“引用古今經史百家書目”440家中.先後引用了道家文獻80多種.佔18%:《本草綱目》:附方11000多個.引用道藥道方3000多個.佔近三分之一。從而不難看出李時珍對道家醫藥文獻蒐羅致盡.引用致廣。從中可以看出.李時珍對道家養生思想的推崇。

《本草綱目》不僅引用了道家很多經典著作。而且充分融入道家的養生思想.這和道家追求長生的基本理念緊密相關.對後世產生的養生思想起到重大的推進作用。

2《本草綱目》與道家養生

李時珍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道家主張善於養生之人不會過分貪圖優越的生活.處事待人一切順乎自然·摒棄妄知安崢天下萬物的道理.都存在人們心中·如能內現返照、堅守此道自然明瞭。道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治、以靜制動、以簡馭繁、天地不自生.故能長其生.個人修養重在自知。百勝、自足志於道.便是真正長壽之人。道家養生之道注重的是合乎自然的法則.通過調節“陰陽”、遵循“五行”.獲得安泰人生。而李時珍醫藥文化養生也是順乎道家的天然養生法。從本草綱目:中所體現的道家養生思想.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李時珍

2.1無為而治堅守陰陽,保精養氣補益肝腎

道家講究的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也指出養生要“依乎天理”。道家認為順其自然才是延年益壽的關鍵。李時珍根據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規律.提出順應四時寒溫、日月盈虧、晝夜晨昏等變化養生和治病的觀點與道家思想不謀而臺。他認為.人之所以生病.主要是因為機體陰陽失調.出現不通.反映不和.治病養生必須調和陰陽.治病用藥須堅守“五行”、遵守“陰陽”四時之律.不可固守一端。

老子、莊子主張“虛靜無為”.提倡“順乎自然”“合於陰陽”“奉行五行”.本草綱目:並不主張無為消極.而是“提摯天地、把握陰陽”等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界的積極主張。李時珍對藥方配伍的運用認為:如果離開對“陰陽”的認識.中醫就沒有理論了。於是曰:“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宜懾服”“蓋相須相使者同用·帝道也。相畏相殺者同用.王道也。相惡相反者同用.霸道也”。這裡所談的“道”與道家的“道”.同歸一轍。其中“帝道”有宇宙“主宰”之意:“王道”則是道德的典範,“需道”則是人性的反映。對於“道”的論述季時珍概括為“醫有醫道”“藥有藥道”。而“陰陽”“五行”之論,又源於“道”中。又如,在本草綱目中曰:“厥陰司人為風化”“少陰司天為熱化”“太陰司天為溼化”“生陰司天為火化”“陰陽司天為燥化”“太陽司天為塞化”:“積陽為天,取陰為地。陽靜陰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陽為氣,陰為味”:“一陰一陽調之道”.“陰陽”與物種、形體氣味,臟腑,與四季氣候、地理方位的關係.乃天地萬物守則於“適”自然規律).歸之於“一”;在運用“五行”學說的同時。創造性地運用了“八卦”思想。他認為“八卦”思想是“五行”思想的衍生.乾、離為火.兌,坎為水.坤、良為土·震、巽為木.八卦無金。坎離,水火,人生不可須叟或缺;水火二氣.是維護生命最寶貴的東西。水火相濟.以維持人體生理機能達到平衡.並將“五行”思想運用於藥物性味的確定上成為季時珍襲用的一種比類取象的思想工具.在總結某些藥物實踐經驗上.產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這種比類難以概括複雜的自然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可見.李時珍始終把醫藥文化和道教文化溶入一爐.二者相得亦彰。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醫巫同源”“醫道同源”“藥食同源”的融通性。而以李時珍暨《本草綱目》: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民族)醫藥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被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東方醫藥巨典”“人類綠色聖經”。李時珍以樸素的唯物論·完成了世界自然科學商峰的宏篇鉅著與歐洲哥白尼(衝破了神學的束縛.創立了宇宙觀)一道被後世稱為十六世紀人類歷史上兩位科學巨人。李時珍於1951年2月被聯合國在德國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大會上推選為世界十大科學巨人(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其本草綱目與黃帝內經:一道於2011年5月被聯合國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會上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中國中醫藥文獻第一次被全世界認可成為全人類共仰之、共享之的寶貴財富。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1中華文化與醫道同源

中華文化內在的融通性使我們瞭解到“醫道同源”以及“仙風道骨”的由來。然而·它源於黃帝內經。和李時珍的瀕湖脈學.中醫藥著作所表達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世界觀與道家一致: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和藥學家不少是道教人士。如隋唐的葛洪、蘇頌、陶弘景、孫思邈和東漢時期的于吉、華佗.要麼是道士.要麼與道家有不解之緣;道教傳教往往以治病為手段。治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畫符咒、

施法水,可稱為帶巫醫色彩的心理治療;另一種是用藥物治病.如華佗、孫思邈等為人治病。最能說明“醫道同源”的莫過於“本草”二字。本草可作3種釋義:其一以草藥為本;其二是神農嘗百草以治病.以草為本之義;其三是原原本本介紹草類。依據是古代介紹李道的書“本李.介紹味道的書本味:。無論取何種意義.本草這個名稱意即藥物學。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李時珍醫藥文化主要指李時珍在醫學和藥學研究上的貢獻.從其所撰寫的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決考證》、《五臟圖譜》、《命門考》、《六傀論》《三焦客難》《薪蛇傳》《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鉅著來看.他不僅對中華本草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中華傳統(民族)醫藥藥物養生方面亦有重要貢獻。

李時珍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道家的養生學說.並在道家藥物養生學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無、自然,天性為核心理念.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無所不容.無所不包·和諧統一。道教文化繼承了我國古代神仙思想.盼望長生不老·修真成仙。出於這種思想體系和修煉目的.道教因此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

長久以來.道家思想對我國的哲學、民俗、信仰都具有深刻影響.而道家追求長生的養生理念更是中醫養生思想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在追求長生的過程中.道家文化間接地豐富和發展了中醫養生思想的內容。道家養生可追索到秦代.戰國時期的齊威王、燕昭王、秦始皇均派方士求長生不老仙丹、靈藥.到了漢武帝晚年.養生藥物的研究和使用更是風靡一時。從歷代中醫名家對道教理論的推崇中不難發現、醫道終為一體.醫道同生共存。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李時珍

李時珍在科學研究領域範圍甚廣,尤其是對中草藥學與中醫學的研究成果最引人矚目。僅在本草綱目:中的藥物性味考究方面.就有七方十劑、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四時用藥例、五運六淫用藥式、五臟五味補瀉、六腑六髒用藥氣味補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引經報使等方面的內容。他在撰寫,本草綱目:時參考的800多種典籍中,涉及道教文化、道醫、道方、道藥等方面的書籍就有140多種·佔18%;在“引用古今醫家書目”277家中.引用道家醫藥書近60種.佔22%;在“引用古今經史百家書目”440家中.先後引用了道家文獻80多種.佔18%:《本草綱目》:附方11000多個.引用道藥道方3000多個.佔近三分之一。從而不難看出李時珍對道家醫藥文獻蒐羅致盡.引用致廣。從中可以看出.李時珍對道家養生思想的推崇。

《本草綱目》不僅引用了道家很多經典著作。而且充分融入道家的養生思想.這和道家追求長生的基本理念緊密相關.對後世產生的養生思想起到重大的推進作用。

2《本草綱目》與道家養生

李時珍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道家主張善於養生之人不會過分貪圖優越的生活.處事待人一切順乎自然·摒棄妄知安崢天下萬物的道理.都存在人們心中·如能內現返照、堅守此道自然明瞭。道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治、以靜制動、以簡馭繁、天地不自生.故能長其生.個人修養重在自知。百勝、自足志於道.便是真正長壽之人。道家養生之道注重的是合乎自然的法則.通過調節“陰陽”、遵循“五行”.獲得安泰人生。而李時珍醫藥文化養生也是順乎道家的天然養生法。從本草綱目:中所體現的道家養生思想.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李時珍

2.1無為而治堅守陰陽,保精養氣補益肝腎

道家講究的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也指出養生要“依乎天理”。道家認為順其自然才是延年益壽的關鍵。李時珍根據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規律.提出順應四時寒溫、日月盈虧、晝夜晨昏等變化養生和治病的觀點與道家思想不謀而臺。他認為.人之所以生病.主要是因為機體陰陽失調.出現不通.反映不和.治病養生必須調和陰陽.治病用藥須堅守“五行”、遵守“陰陽”四時之律.不可固守一端。

老子、莊子主張“虛靜無為”.提倡“順乎自然”“合於陰陽”“奉行五行”.本草綱目:並不主張無為消極.而是“提摯天地、把握陰陽”等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界的積極主張。李時珍對藥方配伍的運用認為:如果離開對“陰陽”的認識.中醫就沒有理論了。於是曰:“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宜懾服”“蓋相須相使者同用·帝道也。相畏相殺者同用.王道也。相惡相反者同用.霸道也”。這裡所談的“道”與道家的“道”.同歸一轍。其中“帝道”有宇宙“主宰”之意:“王道”則是道德的典範,“需道”則是人性的反映。對於“道”的論述季時珍概括為“醫有醫道”“藥有藥道”。而“陰陽”“五行”之論,又源於“道”中。又如,在本草綱目中曰:“厥陰司人為風化”“少陰司天為熱化”“太陰司天為溼化”“生陰司天為火化”“陰陽司天為燥化”“太陽司天為塞化”:“積陽為天,取陰為地。陽靜陰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陽為氣,陰為味”:“一陰一陽調之道”.“陰陽”與物種、形體氣味,臟腑,與四季氣候、地理方位的關係.乃天地萬物守則於“適”自然規律).歸之於“一”;在運用“五行”學說的同時。創造性地運用了“八卦”思想。他認為“八卦”思想是“五行”思想的衍生.乾、離為火.兌,坎為水.坤、良為土·震、巽為木.八卦無金。坎離,水火,人生不可須叟或缺;水火二氣.是維護生命最寶貴的東西。水火相濟.以維持人體生理機能達到平衡.並將“五行”思想運用於藥物性味的確定上成為季時珍襲用的一種比類取象的思想工具.在總結某些藥物實踐經驗上.產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這種比類難以概括複雜的自然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可見.李時珍始終把醫藥文化和道教文化溶入一爐.二者相得亦彰。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太極

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道家稱之為人身“三寶”.精氣神三者相互為用.是保持和恢復人體健康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和功能.為養生長壽之根本。老子云:“治人事大.莫若嗇”.“普”即指愛惜保養精氣:“載營魄抱一”(人神合一)。莊子雲:“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概而論之,道家非常重視煉氣、保精、存神。道家養生最關注腎.認為腎中精氣盛衰決定著機體的生、長、壯、老、死,並依此來闡明人之生死,探求長生。李時珍深受道家養生理念影響,運用精氣學說來解釋生命過程.指導祛病延年。他認為“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主精氣是構成人體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腎為先天之本”“腎主水”。“水者坎之象,上則為雨露霜雪.下則為海河泉井”:流水者。“其外動而性靜,其質柔而氣剛”:“水性本鹹而體重,勞之則甘而輕。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順流水”為養生飲用佳品。

李時珍在繼承道家養生“三寶“理論的同時指出:“命門指所居之腑而名.為藏精細胞之物。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氣腑.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腎藏精而肝藏血.精血相生.同盛同衰.皆靠腎水之滋養”.故有“肝腎同源”之說。在本草綱目:11000多條藥方中·有390多條記載輕身、抗衰老方藥和一些服食的長壽案例。如:調攝飲食起居:“大抵養生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不過寢食之間耳”:調攝情志:“四皓採芝而心逸.夷齊採蕨而心憂.其壽其天,於藤何與霜”示人以壽天關鍵在於“心逸”、“心憂”:保養脾胃:“土者萬物之母。母得其養.則水火既.本金交合,而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視耐老,此其權輿”:保養腎與命門:“命門指所居之腑而名.為藏精細胞之物。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夫命門氣與腎通.藏精血而惡燥。苦腎.命不燥.精氣內充。則飲食自健.肌膚光澤。臟腑潤而血脈通。”這些論述.無不體現李時珍與道家的“順應自然、養心節慾、練行潔身、防微杜漸”的養生思想一脈相承。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醫巫同源”“醫道同源”“藥食同源”的融通性。而以李時珍暨《本草綱目》: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民族)醫藥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被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東方醫藥巨典”“人類綠色聖經”。李時珍以樸素的唯物論·完成了世界自然科學商峰的宏篇鉅著與歐洲哥白尼(衝破了神學的束縛.創立了宇宙觀)一道被後世稱為十六世紀人類歷史上兩位科學巨人。李時珍於1951年2月被聯合國在德國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大會上推選為世界十大科學巨人(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其本草綱目與黃帝內經:一道於2011年5月被聯合國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會上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中國中醫藥文獻第一次被全世界認可成為全人類共仰之、共享之的寶貴財富。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1中華文化與醫道同源

中華文化內在的融通性使我們瞭解到“醫道同源”以及“仙風道骨”的由來。然而·它源於黃帝內經。和李時珍的瀕湖脈學.中醫藥著作所表達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世界觀與道家一致: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和藥學家不少是道教人士。如隋唐的葛洪、蘇頌、陶弘景、孫思邈和東漢時期的于吉、華佗.要麼是道士.要麼與道家有不解之緣;道教傳教往往以治病為手段。治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畫符咒、

施法水,可稱為帶巫醫色彩的心理治療;另一種是用藥物治病.如華佗、孫思邈等為人治病。最能說明“醫道同源”的莫過於“本草”二字。本草可作3種釋義:其一以草藥為本;其二是神農嘗百草以治病.以草為本之義;其三是原原本本介紹草類。依據是古代介紹李道的書“本李.介紹味道的書本味:。無論取何種意義.本草這個名稱意即藥物學。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李時珍醫藥文化主要指李時珍在醫學和藥學研究上的貢獻.從其所撰寫的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決考證》、《五臟圖譜》、《命門考》、《六傀論》《三焦客難》《薪蛇傳》《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鉅著來看.他不僅對中華本草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中華傳統(民族)醫藥藥物養生方面亦有重要貢獻。

李時珍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道家的養生學說.並在道家藥物養生學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無、自然,天性為核心理念.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無所不容.無所不包·和諧統一。道教文化繼承了我國古代神仙思想.盼望長生不老·修真成仙。出於這種思想體系和修煉目的.道教因此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

長久以來.道家思想對我國的哲學、民俗、信仰都具有深刻影響.而道家追求長生的養生理念更是中醫養生思想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在追求長生的過程中.道家文化間接地豐富和發展了中醫養生思想的內容。道家養生可追索到秦代.戰國時期的齊威王、燕昭王、秦始皇均派方士求長生不老仙丹、靈藥.到了漢武帝晚年.養生藥物的研究和使用更是風靡一時。從歷代中醫名家對道教理論的推崇中不難發現、醫道終為一體.醫道同生共存。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李時珍

李時珍在科學研究領域範圍甚廣,尤其是對中草藥學與中醫學的研究成果最引人矚目。僅在本草綱目:中的藥物性味考究方面.就有七方十劑、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四時用藥例、五運六淫用藥式、五臟五味補瀉、六腑六髒用藥氣味補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引經報使等方面的內容。他在撰寫,本草綱目:時參考的800多種典籍中,涉及道教文化、道醫、道方、道藥等方面的書籍就有140多種·佔18%;在“引用古今醫家書目”277家中.引用道家醫藥書近60種.佔22%;在“引用古今經史百家書目”440家中.先後引用了道家文獻80多種.佔18%:《本草綱目》:附方11000多個.引用道藥道方3000多個.佔近三分之一。從而不難看出李時珍對道家醫藥文獻蒐羅致盡.引用致廣。從中可以看出.李時珍對道家養生思想的推崇。

《本草綱目》不僅引用了道家很多經典著作。而且充分融入道家的養生思想.這和道家追求長生的基本理念緊密相關.對後世產生的養生思想起到重大的推進作用。

2《本草綱目》與道家養生

李時珍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道家主張善於養生之人不會過分貪圖優越的生活.處事待人一切順乎自然·摒棄妄知安崢天下萬物的道理.都存在人們心中·如能內現返照、堅守此道自然明瞭。道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治、以靜制動、以簡馭繁、天地不自生.故能長其生.個人修養重在自知。百勝、自足志於道.便是真正長壽之人。道家養生之道注重的是合乎自然的法則.通過調節“陰陽”、遵循“五行”.獲得安泰人生。而李時珍醫藥文化養生也是順乎道家的天然養生法。從本草綱目:中所體現的道家養生思想.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李時珍

2.1無為而治堅守陰陽,保精養氣補益肝腎

道家講究的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也指出養生要“依乎天理”。道家認為順其自然才是延年益壽的關鍵。李時珍根據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規律.提出順應四時寒溫、日月盈虧、晝夜晨昏等變化養生和治病的觀點與道家思想不謀而臺。他認為.人之所以生病.主要是因為機體陰陽失調.出現不通.反映不和.治病養生必須調和陰陽.治病用藥須堅守“五行”、遵守“陰陽”四時之律.不可固守一端。

老子、莊子主張“虛靜無為”.提倡“順乎自然”“合於陰陽”“奉行五行”.本草綱目:並不主張無為消極.而是“提摯天地、把握陰陽”等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界的積極主張。李時珍對藥方配伍的運用認為:如果離開對“陰陽”的認識.中醫就沒有理論了。於是曰:“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宜懾服”“蓋相須相使者同用·帝道也。相畏相殺者同用.王道也。相惡相反者同用.霸道也”。這裡所談的“道”與道家的“道”.同歸一轍。其中“帝道”有宇宙“主宰”之意:“王道”則是道德的典範,“需道”則是人性的反映。對於“道”的論述季時珍概括為“醫有醫道”“藥有藥道”。而“陰陽”“五行”之論,又源於“道”中。又如,在本草綱目中曰:“厥陰司人為風化”“少陰司天為熱化”“太陰司天為溼化”“生陰司天為火化”“陰陽司天為燥化”“太陽司天為塞化”:“積陽為天,取陰為地。陽靜陰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陽為氣,陰為味”:“一陰一陽調之道”.“陰陽”與物種、形體氣味,臟腑,與四季氣候、地理方位的關係.乃天地萬物守則於“適”自然規律).歸之於“一”;在運用“五行”學說的同時。創造性地運用了“八卦”思想。他認為“八卦”思想是“五行”思想的衍生.乾、離為火.兌,坎為水.坤、良為土·震、巽為木.八卦無金。坎離,水火,人生不可須叟或缺;水火二氣.是維護生命最寶貴的東西。水火相濟.以維持人體生理機能達到平衡.並將“五行”思想運用於藥物性味的確定上成為季時珍襲用的一種比類取象的思想工具.在總結某些藥物實踐經驗上.產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這種比類難以概括複雜的自然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可見.李時珍始終把醫藥文化和道教文化溶入一爐.二者相得亦彰。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太極

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道家稱之為人身“三寶”.精氣神三者相互為用.是保持和恢復人體健康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和功能.為養生長壽之根本。老子云:“治人事大.莫若嗇”.“普”即指愛惜保養精氣:“載營魄抱一”(人神合一)。莊子雲:“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概而論之,道家非常重視煉氣、保精、存神。道家養生最關注腎.認為腎中精氣盛衰決定著機體的生、長、壯、老、死,並依此來闡明人之生死,探求長生。李時珍深受道家養生理念影響,運用精氣學說來解釋生命過程.指導祛病延年。他認為“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主精氣是構成人體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腎為先天之本”“腎主水”。“水者坎之象,上則為雨露霜雪.下則為海河泉井”:流水者。“其外動而性靜,其質柔而氣剛”:“水性本鹹而體重,勞之則甘而輕。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順流水”為養生飲用佳品。

李時珍在繼承道家養生“三寶“理論的同時指出:“命門指所居之腑而名.為藏精細胞之物。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氣腑.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腎藏精而肝藏血.精血相生.同盛同衰.皆靠腎水之滋養”.故有“肝腎同源”之說。在本草綱目:11000多條藥方中·有390多條記載輕身、抗衰老方藥和一些服食的長壽案例。如:調攝飲食起居:“大抵養生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不過寢食之間耳”:調攝情志:“四皓採芝而心逸.夷齊採蕨而心憂.其壽其天,於藤何與霜”示人以壽天關鍵在於“心逸”、“心憂”:保養脾胃:“土者萬物之母。母得其養.則水火既.本金交合,而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視耐老,此其權輿”:保養腎與命門:“命門指所居之腑而名.為藏精細胞之物。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夫命門氣與腎通.藏精血而惡燥。苦腎.命不燥.精氣內充。則飲食自健.肌膚光澤。臟腑潤而血脈通。”這些論述.無不體現李時珍與道家的“順應自然、養心節慾、練行潔身、防微杜漸”的養生思想一脈相承。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道教

2.2辨證施膳食物養生,四時用藥治病強身

道家的諸多學說中有非常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而在中醫理論中辨證施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道.就是辯證法。辯證法講的就是矛盾運動變化的規律.世間一切都是由矛盾雙方構成的。道家哲學是辯證的哲學。老子云:“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古人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藥物.又在應用中豐富了食物。人類相繼研究、探討養生.延年益壽.其法不外乎:運動鍛練、環境衛生、食物調養、暢達情志、防治疾病等。食物為養身之本.即“民以食為天”。藥為治病之資.無藥何以論醫。

《本草綱目》中的辯證法主要體現在辯證施藥、施膳上.該書共載藥1892種.其中涉及“養生”的植物藥有175種.礦物藥有51種.動物藥有27種.共253種。凡明萬曆年以前諸家本草著錄的傳統養生藥物.無不包羅。它記載了大量的食療藥膳的單方、驗方·在植物方面僅谷、菜、果類就有283種.可選為食用動物類的蟲、鱗、介、禽、獸有359種.二者共642種.佔本草綱目:所載藥物的三分之一.充分地體現了李時珍“藥食同源”“藥食同療”與“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辨證施膳、施藥思想。其間.僅載藥酒69種“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活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遺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若夫沉湎無度.醉以無常者·輕者致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家.而隕軀命。其害不勝言矣”:“過飲不節.殺人頃刻……善攝生者宜戒之”。此外.“酒後飲茶傷腎臟.腰腳墜重,膀脘冷病.兼患痰飲水腫、消渴攣痛之疾”。又曰:“酒後飲茶.必將酒性驅於腎。而腎主水.水生溼、從而形成寒滯;寒滯則導致小便頻濁·大便結燥”“酒後宜食水果”。又載藥粥53種.“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粥料最好是粳米.其性甘平.健脾胃、培中氣”:“新鮮胡蘿蔔適量.切丁.同粳米煮粥,每日早晚服用。其性甘辛、微溫·經常食用·可防治高血壓.增強體質”。又如.延年益壽方劑89首.如還少丹、瓊玉青等.目前在老年保健中仍被廣泛採用。“補脾益胃:羊肉湯入青樑米、蔥、鹽.煮粥食”.“薏苡仁粥:治久風溼痺。補正氣.利腸胃·消水腫.除胸中邪氣.治筋脈拘攣”。“對老人腳氣.消渴飲水兩種不同病症,諸為脾胃虛弱症.採用補虛弱。益中氣豬肚治療”即“老人腳氣.豬肚一枚.洗淨切作生.以水洗.布絞乾.和蒜、椒、數鬥者。心鏡:用雄豬肚一枚.煮取汁,醬、醋五味、常吃.亦治熱勞”:“消渴飲水.日夜飲水.人豆鼓.渴即飲之·肚亦可食·煮粥亦可”。據中華藥典、中華藥膳:所載.不少典籍均與本草綱目:所載的藥方治疾、食方養生有關。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醫巫同源”“醫道同源”“藥食同源”的融通性。而以李時珍暨《本草綱目》: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民族)醫藥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被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東方醫藥巨典”“人類綠色聖經”。李時珍以樸素的唯物論·完成了世界自然科學商峰的宏篇鉅著與歐洲哥白尼(衝破了神學的束縛.創立了宇宙觀)一道被後世稱為十六世紀人類歷史上兩位科學巨人。李時珍於1951年2月被聯合國在德國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大會上推選為世界十大科學巨人(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其本草綱目與黃帝內經:一道於2011年5月被聯合國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會上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中國中醫藥文獻第一次被全世界認可成為全人類共仰之、共享之的寶貴財富。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1中華文化與醫道同源

中華文化內在的融通性使我們瞭解到“醫道同源”以及“仙風道骨”的由來。然而·它源於黃帝內經。和李時珍的瀕湖脈學.中醫藥著作所表達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世界觀與道家一致: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和藥學家不少是道教人士。如隋唐的葛洪、蘇頌、陶弘景、孫思邈和東漢時期的于吉、華佗.要麼是道士.要麼與道家有不解之緣;道教傳教往往以治病為手段。治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畫符咒、

施法水,可稱為帶巫醫色彩的心理治療;另一種是用藥物治病.如華佗、孫思邈等為人治病。最能說明“醫道同源”的莫過於“本草”二字。本草可作3種釋義:其一以草藥為本;其二是神農嘗百草以治病.以草為本之義;其三是原原本本介紹草類。依據是古代介紹李道的書“本李.介紹味道的書本味:。無論取何種意義.本草這個名稱意即藥物學。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李時珍醫藥文化主要指李時珍在醫學和藥學研究上的貢獻.從其所撰寫的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決考證》、《五臟圖譜》、《命門考》、《六傀論》《三焦客難》《薪蛇傳》《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鉅著來看.他不僅對中華本草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中華傳統(民族)醫藥藥物養生方面亦有重要貢獻。

李時珍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道家的養生學說.並在道家藥物養生學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無、自然,天性為核心理念.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無所不容.無所不包·和諧統一。道教文化繼承了我國古代神仙思想.盼望長生不老·修真成仙。出於這種思想體系和修煉目的.道教因此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

長久以來.道家思想對我國的哲學、民俗、信仰都具有深刻影響.而道家追求長生的養生理念更是中醫養生思想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在追求長生的過程中.道家文化間接地豐富和發展了中醫養生思想的內容。道家養生可追索到秦代.戰國時期的齊威王、燕昭王、秦始皇均派方士求長生不老仙丹、靈藥.到了漢武帝晚年.養生藥物的研究和使用更是風靡一時。從歷代中醫名家對道教理論的推崇中不難發現、醫道終為一體.醫道同生共存。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李時珍

李時珍在科學研究領域範圍甚廣,尤其是對中草藥學與中醫學的研究成果最引人矚目。僅在本草綱目:中的藥物性味考究方面.就有七方十劑、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四時用藥例、五運六淫用藥式、五臟五味補瀉、六腑六髒用藥氣味補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引經報使等方面的內容。他在撰寫,本草綱目:時參考的800多種典籍中,涉及道教文化、道醫、道方、道藥等方面的書籍就有140多種·佔18%;在“引用古今醫家書目”277家中.引用道家醫藥書近60種.佔22%;在“引用古今經史百家書目”440家中.先後引用了道家文獻80多種.佔18%:《本草綱目》:附方11000多個.引用道藥道方3000多個.佔近三分之一。從而不難看出李時珍對道家醫藥文獻蒐羅致盡.引用致廣。從中可以看出.李時珍對道家養生思想的推崇。

《本草綱目》不僅引用了道家很多經典著作。而且充分融入道家的養生思想.這和道家追求長生的基本理念緊密相關.對後世產生的養生思想起到重大的推進作用。

2《本草綱目》與道家養生

李時珍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道家主張善於養生之人不會過分貪圖優越的生活.處事待人一切順乎自然·摒棄妄知安崢天下萬物的道理.都存在人們心中·如能內現返照、堅守此道自然明瞭。道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治、以靜制動、以簡馭繁、天地不自生.故能長其生.個人修養重在自知。百勝、自足志於道.便是真正長壽之人。道家養生之道注重的是合乎自然的法則.通過調節“陰陽”、遵循“五行”.獲得安泰人生。而李時珍醫藥文化養生也是順乎道家的天然養生法。從本草綱目:中所體現的道家養生思想.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李時珍

2.1無為而治堅守陰陽,保精養氣補益肝腎

道家講究的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也指出養生要“依乎天理”。道家認為順其自然才是延年益壽的關鍵。李時珍根據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規律.提出順應四時寒溫、日月盈虧、晝夜晨昏等變化養生和治病的觀點與道家思想不謀而臺。他認為.人之所以生病.主要是因為機體陰陽失調.出現不通.反映不和.治病養生必須調和陰陽.治病用藥須堅守“五行”、遵守“陰陽”四時之律.不可固守一端。

老子、莊子主張“虛靜無為”.提倡“順乎自然”“合於陰陽”“奉行五行”.本草綱目:並不主張無為消極.而是“提摯天地、把握陰陽”等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界的積極主張。李時珍對藥方配伍的運用認為:如果離開對“陰陽”的認識.中醫就沒有理論了。於是曰:“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宜懾服”“蓋相須相使者同用·帝道也。相畏相殺者同用.王道也。相惡相反者同用.霸道也”。這裡所談的“道”與道家的“道”.同歸一轍。其中“帝道”有宇宙“主宰”之意:“王道”則是道德的典範,“需道”則是人性的反映。對於“道”的論述季時珍概括為“醫有醫道”“藥有藥道”。而“陰陽”“五行”之論,又源於“道”中。又如,在本草綱目中曰:“厥陰司人為風化”“少陰司天為熱化”“太陰司天為溼化”“生陰司天為火化”“陰陽司天為燥化”“太陽司天為塞化”:“積陽為天,取陰為地。陽靜陰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陽為氣,陰為味”:“一陰一陽調之道”.“陰陽”與物種、形體氣味,臟腑,與四季氣候、地理方位的關係.乃天地萬物守則於“適”自然規律).歸之於“一”;在運用“五行”學說的同時。創造性地運用了“八卦”思想。他認為“八卦”思想是“五行”思想的衍生.乾、離為火.兌,坎為水.坤、良為土·震、巽為木.八卦無金。坎離,水火,人生不可須叟或缺;水火二氣.是維護生命最寶貴的東西。水火相濟.以維持人體生理機能達到平衡.並將“五行”思想運用於藥物性味的確定上成為季時珍襲用的一種比類取象的思想工具.在總結某些藥物實踐經驗上.產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這種比類難以概括複雜的自然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可見.李時珍始終把醫藥文化和道教文化溶入一爐.二者相得亦彰。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太極

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道家稱之為人身“三寶”.精氣神三者相互為用.是保持和恢復人體健康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和功能.為養生長壽之根本。老子云:“治人事大.莫若嗇”.“普”即指愛惜保養精氣:“載營魄抱一”(人神合一)。莊子雲:“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概而論之,道家非常重視煉氣、保精、存神。道家養生最關注腎.認為腎中精氣盛衰決定著機體的生、長、壯、老、死,並依此來闡明人之生死,探求長生。李時珍深受道家養生理念影響,運用精氣學說來解釋生命過程.指導祛病延年。他認為“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主精氣是構成人體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腎為先天之本”“腎主水”。“水者坎之象,上則為雨露霜雪.下則為海河泉井”:流水者。“其外動而性靜,其質柔而氣剛”:“水性本鹹而體重,勞之則甘而輕。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順流水”為養生飲用佳品。

李時珍在繼承道家養生“三寶“理論的同時指出:“命門指所居之腑而名.為藏精細胞之物。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氣腑.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腎藏精而肝藏血.精血相生.同盛同衰.皆靠腎水之滋養”.故有“肝腎同源”之說。在本草綱目:11000多條藥方中·有390多條記載輕身、抗衰老方藥和一些服食的長壽案例。如:調攝飲食起居:“大抵養生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不過寢食之間耳”:調攝情志:“四皓採芝而心逸.夷齊採蕨而心憂.其壽其天,於藤何與霜”示人以壽天關鍵在於“心逸”、“心憂”:保養脾胃:“土者萬物之母。母得其養.則水火既.本金交合,而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視耐老,此其權輿”:保養腎與命門:“命門指所居之腑而名.為藏精細胞之物。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夫命門氣與腎通.藏精血而惡燥。苦腎.命不燥.精氣內充。則飲食自健.肌膚光澤。臟腑潤而血脈通。”這些論述.無不體現李時珍與道家的“順應自然、養心節慾、練行潔身、防微杜漸”的養生思想一脈相承。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道教

2.2辨證施膳食物養生,四時用藥治病強身

道家的諸多學說中有非常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而在中醫理論中辨證施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道.就是辯證法。辯證法講的就是矛盾運動變化的規律.世間一切都是由矛盾雙方構成的。道家哲學是辯證的哲學。老子云:“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古人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藥物.又在應用中豐富了食物。人類相繼研究、探討養生.延年益壽.其法不外乎:運動鍛練、環境衛生、食物調養、暢達情志、防治疾病等。食物為養身之本.即“民以食為天”。藥為治病之資.無藥何以論醫。

《本草綱目》中的辯證法主要體現在辯證施藥、施膳上.該書共載藥1892種.其中涉及“養生”的植物藥有175種.礦物藥有51種.動物藥有27種.共253種。凡明萬曆年以前諸家本草著錄的傳統養生藥物.無不包羅。它記載了大量的食療藥膳的單方、驗方·在植物方面僅谷、菜、果類就有283種.可選為食用動物類的蟲、鱗、介、禽、獸有359種.二者共642種.佔本草綱目:所載藥物的三分之一.充分地體現了李時珍“藥食同源”“藥食同療”與“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辨證施膳、施藥思想。其間.僅載藥酒69種“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活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遺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若夫沉湎無度.醉以無常者·輕者致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家.而隕軀命。其害不勝言矣”:“過飲不節.殺人頃刻……善攝生者宜戒之”。此外.“酒後飲茶傷腎臟.腰腳墜重,膀脘冷病.兼患痰飲水腫、消渴攣痛之疾”。又曰:“酒後飲茶.必將酒性驅於腎。而腎主水.水生溼、從而形成寒滯;寒滯則導致小便頻濁·大便結燥”“酒後宜食水果”。又載藥粥53種.“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粥料最好是粳米.其性甘平.健脾胃、培中氣”:“新鮮胡蘿蔔適量.切丁.同粳米煮粥,每日早晚服用。其性甘辛、微溫·經常食用·可防治高血壓.增強體質”。又如.延年益壽方劑89首.如還少丹、瓊玉青等.目前在老年保健中仍被廣泛採用。“補脾益胃:羊肉湯入青樑米、蔥、鹽.煮粥食”.“薏苡仁粥:治久風溼痺。補正氣.利腸胃·消水腫.除胸中邪氣.治筋脈拘攣”。“對老人腳氣.消渴飲水兩種不同病症,諸為脾胃虛弱症.採用補虛弱。益中氣豬肚治療”即“老人腳氣.豬肚一枚.洗淨切作生.以水洗.布絞乾.和蒜、椒、數鬥者。心鏡:用雄豬肚一枚.煮取汁,醬、醋五味、常吃.亦治熱勞”:“消渴飲水.日夜飲水.人豆鼓.渴即飲之·肚亦可食·煮粥亦可”。據中華藥典、中華藥膳:所載.不少典籍均與本草綱目:所載的藥方治疾、食方養生有關。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養生

李時珍將古代人崇拜的靈物意識上升到醫學認識的高度·確信有延年益壽的神奇價值。認為“言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曰菖蒲”。“菖蒲氣味溫辛.乃手少陰、足厥陰之藥.心氣不足者用之,虛則補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補之”。如本草綱目:載辣椒可發汗·生薑止嘔吐.蘿蔔消鼓脹.冬爪利小便·南瓜、紅善利大便.芹菜降血壓.綠豆清暑解毒等。如“大豆治肝虛目暗”。“卵白能清氣治伏熱病目赤疼諸疾”;“羊肝粥養肝明目”.“蓮子粥治脾虛白帶”等。如黃精“補中益氣.助筋骨,耐塞暑”:玉竹“補中益氣.除煩悶·止消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如艾、雄黃、茱蘊、蒼朮、菊等都是具有靈氣的植物.與李時珍醫藥文化之間有著水乳交融的密切關係。

《本草綱目》中對肝虛目赤病症.採用補肝的食物治療.“青羊肝.薄切水浸.吞之極效”:對血熱目赤病症.用“清熱涼血的生地浸泡粳米.以粳米粥治療”.“睡起目赤腫起.良久如常者.血熱也。臥則血歸於肝.故熱則目赤腫.良久血散.故如常也。用生地黃汁.浸粳米半升.晒乾.三浸三晒。每夜以米煮粥食一盞,數日即愈”。食物和藥物一樣.有五味及寒、熱、溫、涼之性。李時珍針對不同人的體質.不同的性別、不同生活環境.因地制宜地把藥物養生變得更大眾化.食物和藥物的四性、五味辨證選擇藥物.以之來矯正臟腑機能之偏盛偏衰.使臟腑機能恢復平衡.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在本草綱目中列舉了藥物在服用時應忌諱的食物.如“仙茅忌牛肉、牛乳,半夏、菖蒲忌羊肉、羊血、怡糖.鱉甲忌莧菜。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繪、腥躁陳臭諸物。凡服藥.不可多食生蒜、胡、生蔥、諸果、諸滑滯之物”都是為了讓食療發揮更好的作用。

《本草綱目》在四時用藥例中雲:“春月宜加辛溫之藥薄荷、荊芥之類.以順春升之氣:夏月宜加辛熱之藥,香蕾、生薑之類.以順夏浮之氣。長應宜加甘苦辛溫之藥.人蔘、白木、蒼朮、黃粟之類,以順化成之氣:秋月宜加酸溫之藥.芍藥、烏梅之類.以順秋降之氣:冬月宜加苦寒之藥.黃芬、知川之類.以順冬沉之氣.所調順時氣而養天和也。”素問中“必先歲氣.毋伐天和”的用藥原則;黃帝內經所言之正治法“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通過本草綱目:四時用藥之法.可認知一個規律:用藥物調養時.升、降、浮、沉之性.該順應四時之氣以施。而用藥治病時.寒、熱、溫、涼之性.則應逆四時之氣而用。在實際操作中須因時而異.因人而異。醫生用藥.既要掌握一定規律.又要隨機應變.靈活運用。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醫巫同源”“醫道同源”“藥食同源”的融通性。而以李時珍暨《本草綱目》: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民族)醫藥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被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東方醫藥巨典”“人類綠色聖經”。李時珍以樸素的唯物論·完成了世界自然科學商峰的宏篇鉅著與歐洲哥白尼(衝破了神學的束縛.創立了宇宙觀)一道被後世稱為十六世紀人類歷史上兩位科學巨人。李時珍於1951年2月被聯合國在德國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大會上推選為世界十大科學巨人(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其本草綱目與黃帝內經:一道於2011年5月被聯合國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會上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中國中醫藥文獻第一次被全世界認可成為全人類共仰之、共享之的寶貴財富。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1中華文化與醫道同源

中華文化內在的融通性使我們瞭解到“醫道同源”以及“仙風道骨”的由來。然而·它源於黃帝內經。和李時珍的瀕湖脈學.中醫藥著作所表達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世界觀與道家一致: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和藥學家不少是道教人士。如隋唐的葛洪、蘇頌、陶弘景、孫思邈和東漢時期的于吉、華佗.要麼是道士.要麼與道家有不解之緣;道教傳教往往以治病為手段。治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畫符咒、

施法水,可稱為帶巫醫色彩的心理治療;另一種是用藥物治病.如華佗、孫思邈等為人治病。最能說明“醫道同源”的莫過於“本草”二字。本草可作3種釋義:其一以草藥為本;其二是神農嘗百草以治病.以草為本之義;其三是原原本本介紹草類。依據是古代介紹李道的書“本李.介紹味道的書本味:。無論取何種意義.本草這個名稱意即藥物學。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李時珍醫藥文化主要指李時珍在醫學和藥學研究上的貢獻.從其所撰寫的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決考證》、《五臟圖譜》、《命門考》、《六傀論》《三焦客難》《薪蛇傳》《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鉅著來看.他不僅對中華本草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中華傳統(民族)醫藥藥物養生方面亦有重要貢獻。

李時珍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道家的養生學說.並在道家藥物養生學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無、自然,天性為核心理念.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無所不容.無所不包·和諧統一。道教文化繼承了我國古代神仙思想.盼望長生不老·修真成仙。出於這種思想體系和修煉目的.道教因此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

長久以來.道家思想對我國的哲學、民俗、信仰都具有深刻影響.而道家追求長生的養生理念更是中醫養生思想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在追求長生的過程中.道家文化間接地豐富和發展了中醫養生思想的內容。道家養生可追索到秦代.戰國時期的齊威王、燕昭王、秦始皇均派方士求長生不老仙丹、靈藥.到了漢武帝晚年.養生藥物的研究和使用更是風靡一時。從歷代中醫名家對道教理論的推崇中不難發現、醫道終為一體.醫道同生共存。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李時珍

李時珍在科學研究領域範圍甚廣,尤其是對中草藥學與中醫學的研究成果最引人矚目。僅在本草綱目:中的藥物性味考究方面.就有七方十劑、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四時用藥例、五運六淫用藥式、五臟五味補瀉、六腑六髒用藥氣味補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引經報使等方面的內容。他在撰寫,本草綱目:時參考的800多種典籍中,涉及道教文化、道醫、道方、道藥等方面的書籍就有140多種·佔18%;在“引用古今醫家書目”277家中.引用道家醫藥書近60種.佔22%;在“引用古今經史百家書目”440家中.先後引用了道家文獻80多種.佔18%:《本草綱目》:附方11000多個.引用道藥道方3000多個.佔近三分之一。從而不難看出李時珍對道家醫藥文獻蒐羅致盡.引用致廣。從中可以看出.李時珍對道家養生思想的推崇。

《本草綱目》不僅引用了道家很多經典著作。而且充分融入道家的養生思想.這和道家追求長生的基本理念緊密相關.對後世產生的養生思想起到重大的推進作用。

2《本草綱目》與道家養生

李時珍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道家主張善於養生之人不會過分貪圖優越的生活.處事待人一切順乎自然·摒棄妄知安崢天下萬物的道理.都存在人們心中·如能內現返照、堅守此道自然明瞭。道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治、以靜制動、以簡馭繁、天地不自生.故能長其生.個人修養重在自知。百勝、自足志於道.便是真正長壽之人。道家養生之道注重的是合乎自然的法則.通過調節“陰陽”、遵循“五行”.獲得安泰人生。而李時珍醫藥文化養生也是順乎道家的天然養生法。從本草綱目:中所體現的道家養生思想.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李時珍

2.1無為而治堅守陰陽,保精養氣補益肝腎

道家講究的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也指出養生要“依乎天理”。道家認為順其自然才是延年益壽的關鍵。李時珍根據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規律.提出順應四時寒溫、日月盈虧、晝夜晨昏等變化養生和治病的觀點與道家思想不謀而臺。他認為.人之所以生病.主要是因為機體陰陽失調.出現不通.反映不和.治病養生必須調和陰陽.治病用藥須堅守“五行”、遵守“陰陽”四時之律.不可固守一端。

老子、莊子主張“虛靜無為”.提倡“順乎自然”“合於陰陽”“奉行五行”.本草綱目:並不主張無為消極.而是“提摯天地、把握陰陽”等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界的積極主張。李時珍對藥方配伍的運用認為:如果離開對“陰陽”的認識.中醫就沒有理論了。於是曰:“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宜懾服”“蓋相須相使者同用·帝道也。相畏相殺者同用.王道也。相惡相反者同用.霸道也”。這裡所談的“道”與道家的“道”.同歸一轍。其中“帝道”有宇宙“主宰”之意:“王道”則是道德的典範,“需道”則是人性的反映。對於“道”的論述季時珍概括為“醫有醫道”“藥有藥道”。而“陰陽”“五行”之論,又源於“道”中。又如,在本草綱目中曰:“厥陰司人為風化”“少陰司天為熱化”“太陰司天為溼化”“生陰司天為火化”“陰陽司天為燥化”“太陽司天為塞化”:“積陽為天,取陰為地。陽靜陰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陽為氣,陰為味”:“一陰一陽調之道”.“陰陽”與物種、形體氣味,臟腑,與四季氣候、地理方位的關係.乃天地萬物守則於“適”自然規律).歸之於“一”;在運用“五行”學說的同時。創造性地運用了“八卦”思想。他認為“八卦”思想是“五行”思想的衍生.乾、離為火.兌,坎為水.坤、良為土·震、巽為木.八卦無金。坎離,水火,人生不可須叟或缺;水火二氣.是維護生命最寶貴的東西。水火相濟.以維持人體生理機能達到平衡.並將“五行”思想運用於藥物性味的確定上成為季時珍襲用的一種比類取象的思想工具.在總結某些藥物實踐經驗上.產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這種比類難以概括複雜的自然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可見.李時珍始終把醫藥文化和道教文化溶入一爐.二者相得亦彰。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太極

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道家稱之為人身“三寶”.精氣神三者相互為用.是保持和恢復人體健康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和功能.為養生長壽之根本。老子云:“治人事大.莫若嗇”.“普”即指愛惜保養精氣:“載營魄抱一”(人神合一)。莊子雲:“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概而論之,道家非常重視煉氣、保精、存神。道家養生最關注腎.認為腎中精氣盛衰決定著機體的生、長、壯、老、死,並依此來闡明人之生死,探求長生。李時珍深受道家養生理念影響,運用精氣學說來解釋生命過程.指導祛病延年。他認為“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主精氣是構成人體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腎為先天之本”“腎主水”。“水者坎之象,上則為雨露霜雪.下則為海河泉井”:流水者。“其外動而性靜,其質柔而氣剛”:“水性本鹹而體重,勞之則甘而輕。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順流水”為養生飲用佳品。

李時珍在繼承道家養生“三寶“理論的同時指出:“命門指所居之腑而名.為藏精細胞之物。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氣腑.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腎藏精而肝藏血.精血相生.同盛同衰.皆靠腎水之滋養”.故有“肝腎同源”之說。在本草綱目:11000多條藥方中·有390多條記載輕身、抗衰老方藥和一些服食的長壽案例。如:調攝飲食起居:“大抵養生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不過寢食之間耳”:調攝情志:“四皓採芝而心逸.夷齊採蕨而心憂.其壽其天,於藤何與霜”示人以壽天關鍵在於“心逸”、“心憂”:保養脾胃:“土者萬物之母。母得其養.則水火既.本金交合,而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視耐老,此其權輿”:保養腎與命門:“命門指所居之腑而名.為藏精細胞之物。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夫命門氣與腎通.藏精血而惡燥。苦腎.命不燥.精氣內充。則飲食自健.肌膚光澤。臟腑潤而血脈通。”這些論述.無不體現李時珍與道家的“順應自然、養心節慾、練行潔身、防微杜漸”的養生思想一脈相承。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道教

2.2辨證施膳食物養生,四時用藥治病強身

道家的諸多學說中有非常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而在中醫理論中辨證施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道.就是辯證法。辯證法講的就是矛盾運動變化的規律.世間一切都是由矛盾雙方構成的。道家哲學是辯證的哲學。老子云:“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古人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藥物.又在應用中豐富了食物。人類相繼研究、探討養生.延年益壽.其法不外乎:運動鍛練、環境衛生、食物調養、暢達情志、防治疾病等。食物為養身之本.即“民以食為天”。藥為治病之資.無藥何以論醫。

《本草綱目》中的辯證法主要體現在辯證施藥、施膳上.該書共載藥1892種.其中涉及“養生”的植物藥有175種.礦物藥有51種.動物藥有27種.共253種。凡明萬曆年以前諸家本草著錄的傳統養生藥物.無不包羅。它記載了大量的食療藥膳的單方、驗方·在植物方面僅谷、菜、果類就有283種.可選為食用動物類的蟲、鱗、介、禽、獸有359種.二者共642種.佔本草綱目:所載藥物的三分之一.充分地體現了李時珍“藥食同源”“藥食同療”與“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辨證施膳、施藥思想。其間.僅載藥酒69種“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活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遺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若夫沉湎無度.醉以無常者·輕者致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家.而隕軀命。其害不勝言矣”:“過飲不節.殺人頃刻……善攝生者宜戒之”。此外.“酒後飲茶傷腎臟.腰腳墜重,膀脘冷病.兼患痰飲水腫、消渴攣痛之疾”。又曰:“酒後飲茶.必將酒性驅於腎。而腎主水.水生溼、從而形成寒滯;寒滯則導致小便頻濁·大便結燥”“酒後宜食水果”。又載藥粥53種.“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粥料最好是粳米.其性甘平.健脾胃、培中氣”:“新鮮胡蘿蔔適量.切丁.同粳米煮粥,每日早晚服用。其性甘辛、微溫·經常食用·可防治高血壓.增強體質”。又如.延年益壽方劑89首.如還少丹、瓊玉青等.目前在老年保健中仍被廣泛採用。“補脾益胃:羊肉湯入青樑米、蔥、鹽.煮粥食”.“薏苡仁粥:治久風溼痺。補正氣.利腸胃·消水腫.除胸中邪氣.治筋脈拘攣”。“對老人腳氣.消渴飲水兩種不同病症,諸為脾胃虛弱症.採用補虛弱。益中氣豬肚治療”即“老人腳氣.豬肚一枚.洗淨切作生.以水洗.布絞乾.和蒜、椒、數鬥者。心鏡:用雄豬肚一枚.煮取汁,醬、醋五味、常吃.亦治熱勞”:“消渴飲水.日夜飲水.人豆鼓.渴即飲之·肚亦可食·煮粥亦可”。據中華藥典、中華藥膳:所載.不少典籍均與本草綱目:所載的藥方治疾、食方養生有關。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養生

李時珍將古代人崇拜的靈物意識上升到醫學認識的高度·確信有延年益壽的神奇價值。認為“言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曰菖蒲”。“菖蒲氣味溫辛.乃手少陰、足厥陰之藥.心氣不足者用之,虛則補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補之”。如本草綱目:載辣椒可發汗·生薑止嘔吐.蘿蔔消鼓脹.冬爪利小便·南瓜、紅善利大便.芹菜降血壓.綠豆清暑解毒等。如“大豆治肝虛目暗”。“卵白能清氣治伏熱病目赤疼諸疾”;“羊肝粥養肝明目”.“蓮子粥治脾虛白帶”等。如黃精“補中益氣.助筋骨,耐塞暑”:玉竹“補中益氣.除煩悶·止消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如艾、雄黃、茱蘊、蒼朮、菊等都是具有靈氣的植物.與李時珍醫藥文化之間有著水乳交融的密切關係。

《本草綱目》中對肝虛目赤病症.採用補肝的食物治療.“青羊肝.薄切水浸.吞之極效”:對血熱目赤病症.用“清熱涼血的生地浸泡粳米.以粳米粥治療”.“睡起目赤腫起.良久如常者.血熱也。臥則血歸於肝.故熱則目赤腫.良久血散.故如常也。用生地黃汁.浸粳米半升.晒乾.三浸三晒。每夜以米煮粥食一盞,數日即愈”。食物和藥物一樣.有五味及寒、熱、溫、涼之性。李時珍針對不同人的體質.不同的性別、不同生活環境.因地制宜地把藥物養生變得更大眾化.食物和藥物的四性、五味辨證選擇藥物.以之來矯正臟腑機能之偏盛偏衰.使臟腑機能恢復平衡.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在本草綱目中列舉了藥物在服用時應忌諱的食物.如“仙茅忌牛肉、牛乳,半夏、菖蒲忌羊肉、羊血、怡糖.鱉甲忌莧菜。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繪、腥躁陳臭諸物。凡服藥.不可多食生蒜、胡、生蔥、諸果、諸滑滯之物”都是為了讓食療發揮更好的作用。

《本草綱目》在四時用藥例中雲:“春月宜加辛溫之藥薄荷、荊芥之類.以順春升之氣:夏月宜加辛熱之藥,香蕾、生薑之類.以順夏浮之氣。長應宜加甘苦辛溫之藥.人蔘、白木、蒼朮、黃粟之類,以順化成之氣:秋月宜加酸溫之藥.芍藥、烏梅之類.以順秋降之氣:冬月宜加苦寒之藥.黃芬、知川之類.以順冬沉之氣.所調順時氣而養天和也。”素問中“必先歲氣.毋伐天和”的用藥原則;黃帝內經所言之正治法“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通過本草綱目:四時用藥之法.可認知一個規律:用藥物調養時.升、降、浮、沉之性.該順應四時之氣以施。而用藥治病時.寒、熱、溫、涼之性.則應逆四時之氣而用。在實際操作中須因時而異.因人而異。醫生用藥.既要掌握一定規律.又要隨機應變.靈活運用。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養生

2.3糾謬迷信揭駁長生,完善補充醫藥養生

在李時珍生活的時代.道家盛行鼓吹煉丹術.並在醫學領域裡散佈種種迷信思想.他以樸素的唯物觀.批駁了這些偽科學的錯誤說法。如對外丹養生中服用礦物煉成的金丹食求長生.他排除了鉛與汞的藥性定性.認為:鉛是有毒物質“性帶陰毒,不可多服”:汞(即水銀)是一種“溫燥有毒”的物質。“若服之過劑”。“則毒被蒸竄入經絡筋骨”。“變為筋攣骨痛.發為癰腫疳漏.或手足破裂、蟲癬頑痺.經年暴月.邀成癌疾.其害無窮”。又如道家以服食靈芝可明目·補肝氣.安精魂·仁恕。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他認為:……嘗疑芝乃屬朽餘氣而生.又如人生瘤簧,而古今皆以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誠為遷廖”。並在,本草綱目:中發出:“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的感慨。在藥物鑑別方面、糾正了過去本草中的錯誤和不科學的地方.並補遺拾缺。如南星、虎掌本為一物.而過去卻誤認為二;蔬蕤、女薈本為二物.過去卻併為一條:還有宋代,本草衍義;中錯誤地認為“蘭花為蘭草、卷丹為百合”.蘇頌的圖經本草:中將天花粉、梧樓本是一種植物的塊根和果實兩部分.誤為兩種植物果實.又如對“草子可以變魚”“馬精人地變為鎖陽”等傳說.也經過大量的實踐考察加以糾正.並證明魚乃魚子所化.鎖陽乃植物也.充分顯示了他尊重事實的超時代的科學發展觀。同時.對道家所推崇的養生藥物合情合理部分依然本著科學的態度承認其藥用價值。如赤石脂“補心血.生肌肉”;石面“益氣調中·食之不飢”:石硫黃“補命門不足·陽氣暴絕”等:如白石英、雲母、石鐘乳、丹砂、咱砂等.這類藥方都屬於服餌補益的用法。

李時珍繼承了中國古代醫家“藥補不如食補”的科學傳統,強調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膳食平衡營養.從而起到養生作用。不僅破除了道家養生中的神祕色彩,且對藥物學的藥性原理及食物的搭配.都作了詳盡闡述。《本草綱目》不僅從道家養生思想中汲取合理成分.還把它和自己揣摩的養生思想融會貫通.共同創造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本草綱目》養生思想。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醫巫同源”“醫道同源”“藥食同源”的融通性。而以李時珍暨《本草綱目》: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民族)醫藥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被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東方醫藥巨典”“人類綠色聖經”。李時珍以樸素的唯物論·完成了世界自然科學商峰的宏篇鉅著與歐洲哥白尼(衝破了神學的束縛.創立了宇宙觀)一道被後世稱為十六世紀人類歷史上兩位科學巨人。李時珍於1951年2月被聯合國在德國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大會上推選為世界十大科學巨人(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其本草綱目與黃帝內經:一道於2011年5月被聯合國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會上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中國中醫藥文獻第一次被全世界認可成為全人類共仰之、共享之的寶貴財富。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1中華文化與醫道同源

中華文化內在的融通性使我們瞭解到“醫道同源”以及“仙風道骨”的由來。然而·它源於黃帝內經。和李時珍的瀕湖脈學.中醫藥著作所表達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世界觀與道家一致: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和藥學家不少是道教人士。如隋唐的葛洪、蘇頌、陶弘景、孫思邈和東漢時期的于吉、華佗.要麼是道士.要麼與道家有不解之緣;道教傳教往往以治病為手段。治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畫符咒、

施法水,可稱為帶巫醫色彩的心理治療;另一種是用藥物治病.如華佗、孫思邈等為人治病。最能說明“醫道同源”的莫過於“本草”二字。本草可作3種釋義:其一以草藥為本;其二是神農嘗百草以治病.以草為本之義;其三是原原本本介紹草類。依據是古代介紹李道的書“本李.介紹味道的書本味:。無論取何種意義.本草這個名稱意即藥物學。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本草綱目

李時珍醫藥文化主要指李時珍在醫學和藥學研究上的貢獻.從其所撰寫的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決考證》、《五臟圖譜》、《命門考》、《六傀論》《三焦客難》《薪蛇傳》《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鉅著來看.他不僅對中華本草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中華傳統(民族)醫藥藥物養生方面亦有重要貢獻。

李時珍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道家的養生學說.並在道家藥物養生學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無、自然,天性為核心理念.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無所不容.無所不包·和諧統一。道教文化繼承了我國古代神仙思想.盼望長生不老·修真成仙。出於這種思想體系和修煉目的.道教因此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

長久以來.道家思想對我國的哲學、民俗、信仰都具有深刻影響.而道家追求長生的養生理念更是中醫養生思想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在追求長生的過程中.道家文化間接地豐富和發展了中醫養生思想的內容。道家養生可追索到秦代.戰國時期的齊威王、燕昭王、秦始皇均派方士求長生不老仙丹、靈藥.到了漢武帝晚年.養生藥物的研究和使用更是風靡一時。從歷代中醫名家對道教理論的推崇中不難發現、醫道終為一體.醫道同生共存。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李時珍

李時珍在科學研究領域範圍甚廣,尤其是對中草藥學與中醫學的研究成果最引人矚目。僅在本草綱目:中的藥物性味考究方面.就有七方十劑、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四時用藥例、五運六淫用藥式、五臟五味補瀉、六腑六髒用藥氣味補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引經報使等方面的內容。他在撰寫,本草綱目:時參考的800多種典籍中,涉及道教文化、道醫、道方、道藥等方面的書籍就有140多種·佔18%;在“引用古今醫家書目”277家中.引用道家醫藥書近60種.佔22%;在“引用古今經史百家書目”440家中.先後引用了道家文獻80多種.佔18%:《本草綱目》:附方11000多個.引用道藥道方3000多個.佔近三分之一。從而不難看出李時珍對道家醫藥文獻蒐羅致盡.引用致廣。從中可以看出.李時珍對道家養生思想的推崇。

《本草綱目》不僅引用了道家很多經典著作。而且充分融入道家的養生思想.這和道家追求長生的基本理念緊密相關.對後世產生的養生思想起到重大的推進作用。

2《本草綱目》與道家養生

李時珍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道家主張善於養生之人不會過分貪圖優越的生活.處事待人一切順乎自然·摒棄妄知安崢天下萬物的道理.都存在人們心中·如能內現返照、堅守此道自然明瞭。道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治、以靜制動、以簡馭繁、天地不自生.故能長其生.個人修養重在自知。百勝、自足志於道.便是真正長壽之人。道家養生之道注重的是合乎自然的法則.通過調節“陰陽”、遵循“五行”.獲得安泰人生。而李時珍醫藥文化養生也是順乎道家的天然養生法。從本草綱目:中所體現的道家養生思想.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李時珍

2.1無為而治堅守陰陽,保精養氣補益肝腎

道家講究的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也指出養生要“依乎天理”。道家認為順其自然才是延年益壽的關鍵。李時珍根據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規律.提出順應四時寒溫、日月盈虧、晝夜晨昏等變化養生和治病的觀點與道家思想不謀而臺。他認為.人之所以生病.主要是因為機體陰陽失調.出現不通.反映不和.治病養生必須調和陰陽.治病用藥須堅守“五行”、遵守“陰陽”四時之律.不可固守一端。

老子、莊子主張“虛靜無為”.提倡“順乎自然”“合於陰陽”“奉行五行”.本草綱目:並不主張無為消極.而是“提摯天地、把握陰陽”等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界的積極主張。李時珍對藥方配伍的運用認為:如果離開對“陰陽”的認識.中醫就沒有理論了。於是曰:“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宜懾服”“蓋相須相使者同用·帝道也。相畏相殺者同用.王道也。相惡相反者同用.霸道也”。這裡所談的“道”與道家的“道”.同歸一轍。其中“帝道”有宇宙“主宰”之意:“王道”則是道德的典範,“需道”則是人性的反映。對於“道”的論述季時珍概括為“醫有醫道”“藥有藥道”。而“陰陽”“五行”之論,又源於“道”中。又如,在本草綱目中曰:“厥陰司人為風化”“少陰司天為熱化”“太陰司天為溼化”“生陰司天為火化”“陰陽司天為燥化”“太陽司天為塞化”:“積陽為天,取陰為地。陽靜陰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陽為氣,陰為味”:“一陰一陽調之道”.“陰陽”與物種、形體氣味,臟腑,與四季氣候、地理方位的關係.乃天地萬物守則於“適”自然規律).歸之於“一”;在運用“五行”學說的同時。創造性地運用了“八卦”思想。他認為“八卦”思想是“五行”思想的衍生.乾、離為火.兌,坎為水.坤、良為土·震、巽為木.八卦無金。坎離,水火,人生不可須叟或缺;水火二氣.是維護生命最寶貴的東西。水火相濟.以維持人體生理機能達到平衡.並將“五行”思想運用於藥物性味的確定上成為季時珍襲用的一種比類取象的思想工具.在總結某些藥物實踐經驗上.產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這種比類難以概括複雜的自然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可見.李時珍始終把醫藥文化和道教文化溶入一爐.二者相得亦彰。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太極

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道家稱之為人身“三寶”.精氣神三者相互為用.是保持和恢復人體健康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和功能.為養生長壽之根本。老子云:“治人事大.莫若嗇”.“普”即指愛惜保養精氣:“載營魄抱一”(人神合一)。莊子雲:“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概而論之,道家非常重視煉氣、保精、存神。道家養生最關注腎.認為腎中精氣盛衰決定著機體的生、長、壯、老、死,並依此來闡明人之生死,探求長生。李時珍深受道家養生理念影響,運用精氣學說來解釋生命過程.指導祛病延年。他認為“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主精氣是構成人體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腎為先天之本”“腎主水”。“水者坎之象,上則為雨露霜雪.下則為海河泉井”:流水者。“其外動而性靜,其質柔而氣剛”:“水性本鹹而體重,勞之則甘而輕。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順流水”為養生飲用佳品。

李時珍在繼承道家養生“三寶“理論的同時指出:“命門指所居之腑而名.為藏精細胞之物。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氣腑.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腎藏精而肝藏血.精血相生.同盛同衰.皆靠腎水之滋養”.故有“肝腎同源”之說。在本草綱目:11000多條藥方中·有390多條記載輕身、抗衰老方藥和一些服食的長壽案例。如:調攝飲食起居:“大抵養生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不過寢食之間耳”:調攝情志:“四皓採芝而心逸.夷齊採蕨而心憂.其壽其天,於藤何與霜”示人以壽天關鍵在於“心逸”、“心憂”:保養脾胃:“土者萬物之母。母得其養.則水火既.本金交合,而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視耐老,此其權輿”:保養腎與命門:“命門指所居之腑而名.為藏精細胞之物。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夫命門氣與腎通.藏精血而惡燥。苦腎.命不燥.精氣內充。則飲食自健.肌膚光澤。臟腑潤而血脈通。”這些論述.無不體現李時珍與道家的“順應自然、養心節慾、練行潔身、防微杜漸”的養生思想一脈相承。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道教

2.2辨證施膳食物養生,四時用藥治病強身

道家的諸多學說中有非常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而在中醫理論中辨證施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道.就是辯證法。辯證法講的就是矛盾運動變化的規律.世間一切都是由矛盾雙方構成的。道家哲學是辯證的哲學。老子云:“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古人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藥物.又在應用中豐富了食物。人類相繼研究、探討養生.延年益壽.其法不外乎:運動鍛練、環境衛生、食物調養、暢達情志、防治疾病等。食物為養身之本.即“民以食為天”。藥為治病之資.無藥何以論醫。

《本草綱目》中的辯證法主要體現在辯證施藥、施膳上.該書共載藥1892種.其中涉及“養生”的植物藥有175種.礦物藥有51種.動物藥有27種.共253種。凡明萬曆年以前諸家本草著錄的傳統養生藥物.無不包羅。它記載了大量的食療藥膳的單方、驗方·在植物方面僅谷、菜、果類就有283種.可選為食用動物類的蟲、鱗、介、禽、獸有359種.二者共642種.佔本草綱目:所載藥物的三分之一.充分地體現了李時珍“藥食同源”“藥食同療”與“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辨證施膳、施藥思想。其間.僅載藥酒69種“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活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遺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若夫沉湎無度.醉以無常者·輕者致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家.而隕軀命。其害不勝言矣”:“過飲不節.殺人頃刻……善攝生者宜戒之”。此外.“酒後飲茶傷腎臟.腰腳墜重,膀脘冷病.兼患痰飲水腫、消渴攣痛之疾”。又曰:“酒後飲茶.必將酒性驅於腎。而腎主水.水生溼、從而形成寒滯;寒滯則導致小便頻濁·大便結燥”“酒後宜食水果”。又載藥粥53種.“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粥料最好是粳米.其性甘平.健脾胃、培中氣”:“新鮮胡蘿蔔適量.切丁.同粳米煮粥,每日早晚服用。其性甘辛、微溫·經常食用·可防治高血壓.增強體質”。又如.延年益壽方劑89首.如還少丹、瓊玉青等.目前在老年保健中仍被廣泛採用。“補脾益胃:羊肉湯入青樑米、蔥、鹽.煮粥食”.“薏苡仁粥:治久風溼痺。補正氣.利腸胃·消水腫.除胸中邪氣.治筋脈拘攣”。“對老人腳氣.消渴飲水兩種不同病症,諸為脾胃虛弱症.採用補虛弱。益中氣豬肚治療”即“老人腳氣.豬肚一枚.洗淨切作生.以水洗.布絞乾.和蒜、椒、數鬥者。心鏡:用雄豬肚一枚.煮取汁,醬、醋五味、常吃.亦治熱勞”:“消渴飲水.日夜飲水.人豆鼓.渴即飲之·肚亦可食·煮粥亦可”。據中華藥典、中華藥膳:所載.不少典籍均與本草綱目:所載的藥方治疾、食方養生有關。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養生

李時珍將古代人崇拜的靈物意識上升到醫學認識的高度·確信有延年益壽的神奇價值。認為“言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曰菖蒲”。“菖蒲氣味溫辛.乃手少陰、足厥陰之藥.心氣不足者用之,虛則補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補之”。如本草綱目:載辣椒可發汗·生薑止嘔吐.蘿蔔消鼓脹.冬爪利小便·南瓜、紅善利大便.芹菜降血壓.綠豆清暑解毒等。如“大豆治肝虛目暗”。“卵白能清氣治伏熱病目赤疼諸疾”;“羊肝粥養肝明目”.“蓮子粥治脾虛白帶”等。如黃精“補中益氣.助筋骨,耐塞暑”:玉竹“補中益氣.除煩悶·止消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如艾、雄黃、茱蘊、蒼朮、菊等都是具有靈氣的植物.與李時珍醫藥文化之間有著水乳交融的密切關係。

《本草綱目》中對肝虛目赤病症.採用補肝的食物治療.“青羊肝.薄切水浸.吞之極效”:對血熱目赤病症.用“清熱涼血的生地浸泡粳米.以粳米粥治療”.“睡起目赤腫起.良久如常者.血熱也。臥則血歸於肝.故熱則目赤腫.良久血散.故如常也。用生地黃汁.浸粳米半升.晒乾.三浸三晒。每夜以米煮粥食一盞,數日即愈”。食物和藥物一樣.有五味及寒、熱、溫、涼之性。李時珍針對不同人的體質.不同的性別、不同生活環境.因地制宜地把藥物養生變得更大眾化.食物和藥物的四性、五味辨證選擇藥物.以之來矯正臟腑機能之偏盛偏衰.使臟腑機能恢復平衡.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在本草綱目中列舉了藥物在服用時應忌諱的食物.如“仙茅忌牛肉、牛乳,半夏、菖蒲忌羊肉、羊血、怡糖.鱉甲忌莧菜。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繪、腥躁陳臭諸物。凡服藥.不可多食生蒜、胡、生蔥、諸果、諸滑滯之物”都是為了讓食療發揮更好的作用。

《本草綱目》在四時用藥例中雲:“春月宜加辛溫之藥薄荷、荊芥之類.以順春升之氣:夏月宜加辛熱之藥,香蕾、生薑之類.以順夏浮之氣。長應宜加甘苦辛溫之藥.人蔘、白木、蒼朮、黃粟之類,以順化成之氣:秋月宜加酸溫之藥.芍藥、烏梅之類.以順秋降之氣:冬月宜加苦寒之藥.黃芬、知川之類.以順冬沉之氣.所調順時氣而養天和也。”素問中“必先歲氣.毋伐天和”的用藥原則;黃帝內經所言之正治法“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通過本草綱目:四時用藥之法.可認知一個規律:用藥物調養時.升、降、浮、沉之性.該順應四時之氣以施。而用藥治病時.寒、熱、溫、涼之性.則應逆四時之氣而用。在實際操作中須因時而異.因人而異。醫生用藥.既要掌握一定規律.又要隨機應變.靈活運用。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養生

2.3糾謬迷信揭駁長生,完善補充醫藥養生

在李時珍生活的時代.道家盛行鼓吹煉丹術.並在醫學領域裡散佈種種迷信思想.他以樸素的唯物觀.批駁了這些偽科學的錯誤說法。如對外丹養生中服用礦物煉成的金丹食求長生.他排除了鉛與汞的藥性定性.認為:鉛是有毒物質“性帶陰毒,不可多服”:汞(即水銀)是一種“溫燥有毒”的物質。“若服之過劑”。“則毒被蒸竄入經絡筋骨”。“變為筋攣骨痛.發為癰腫疳漏.或手足破裂、蟲癬頑痺.經年暴月.邀成癌疾.其害無窮”。又如道家以服食靈芝可明目·補肝氣.安精魂·仁恕。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他認為:……嘗疑芝乃屬朽餘氣而生.又如人生瘤簧,而古今皆以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誠為遷廖”。並在,本草綱目:中發出:“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的感慨。在藥物鑑別方面、糾正了過去本草中的錯誤和不科學的地方.並補遺拾缺。如南星、虎掌本為一物.而過去卻誤認為二;蔬蕤、女薈本為二物.過去卻併為一條:還有宋代,本草衍義;中錯誤地認為“蘭花為蘭草、卷丹為百合”.蘇頌的圖經本草:中將天花粉、梧樓本是一種植物的塊根和果實兩部分.誤為兩種植物果實.又如對“草子可以變魚”“馬精人地變為鎖陽”等傳說.也經過大量的實踐考察加以糾正.並證明魚乃魚子所化.鎖陽乃植物也.充分顯示了他尊重事實的超時代的科學發展觀。同時.對道家所推崇的養生藥物合情合理部分依然本著科學的態度承認其藥用價值。如赤石脂“補心血.生肌肉”;石面“益氣調中·食之不飢”:石硫黃“補命門不足·陽氣暴絕”等:如白石英、雲母、石鐘乳、丹砂、咱砂等.這類藥方都屬於服餌補益的用法。

李時珍繼承了中國古代醫家“藥補不如食補”的科學傳統,強調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膳食平衡營養.從而起到養生作用。不僅破除了道家養生中的神祕色彩,且對藥物學的藥性原理及食物的搭配.都作了詳盡闡述。《本草綱目》不僅從道家養生思想中汲取合理成分.還把它和自己揣摩的養生思想融會貫通.共同創造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本草綱目》養生思想。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看中醫藥文化與道家養生的關係

滋補中藥材

3結語

中藥為我中華民族醫學的寶貴遺產.是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物質基礎.它對中華民族的案衍昌盛和保障民眾的身體健康起到積極作用.即使在西藥已被廣泛運用的今天.中藥仍憑其療效顯著.治本·副作用小.亞健康調攝而受到人們的青睞。養生之道有極為悠久的歷史.是我們祖先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以及與自然界和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方法,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意識和延年益壽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中草藥的需求量將越來越大。

《本草綱目》不是針對養生術的專著.不可能對道家養生術進行專門的、全面的分析和論證。但從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李時珍對道家養生術中符合科學原理的內容進行了闡述和補充。本草綱目:對道家養生術中有關醫藥的部分.做出了巨大貢獻。不僅給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也傳授了用藥防病治疾的經驗和藥食養生方法.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對李時珍醫藥文化的發掘、整理、保護與研究、開發及運用.使之“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為保障人類的健康.延長人類的壽命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